CN220096314U - 一种汽车座椅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座椅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96314U
CN220096314U CN202320974036.4U CN202320974036U CN220096314U CN 220096314 U CN220096314 U CN 220096314U CN 202320974036 U CN202320974036 U CN 202320974036U CN 220096314 U CN220096314 U CN 2200963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opening
seat
bag
air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7403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琳
杜连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7403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963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963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963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及车辆。汽车座椅包括:座椅骨架、安装支架、安装袋、气囊和面套;安装支架固定设置于座椅骨架的侧面;安装袋具有开口和安装口,安装口位于安装袋的顶端,安装袋固定于安装支架上;气囊通过安装口安装于安装袋内;面套套设于座椅骨架上,且安装支架和安装袋均位于面套内,面套上设置有第一缝合线,第一缝合线与开口相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气囊设置于安装袋内,安装袋安装在座椅骨架上,面套套设于上述结构的外侧,第一缝合线与开口临接,在气囊爆发时,气囊的爆发力直接冲击开口和与开口对应的第一缝合线,从而快速顶破第一缝合线所在的面套,使气囊快速展开,进而对坐在座椅上的人员起到更好的保护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座椅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及车辆。
背景技术
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及科技技术的持续进步,人们的汽车驾乘安全意识也随之提高。汽车上提供乘员保护的产品越来越多,其中带气囊的座椅,广泛受到消费者的认可。GB20071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C-NCAP乘员保护中的侧面碰撞要求和C-IASI车内乘员安全指数中的侧面碰撞要求中都包含了座椅气囊起爆的性能要求,当汽车发生碰撞的瞬间,气囊接收到车辆碰撞信号后迅速起爆,气囊发生器的火药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气囊气袋充满后产生巨大的爆破冲击力,将座椅上面套的弱化线撕裂,并在座椅侧翼外侧形成保护屏障,降低汽车碰撞对乘员造成的伤害。
专利公开号为CN108032829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侧气囊设置结构,该方案包括:侧气囊固定支架设置于座椅骨架的侧边,座椅侧翼面套套设于座椅骨架的侧边外侧,座椅侧气囊设置于侧气囊固定支架上,座椅侧翼面套和座椅侧气囊之间设有侧翼气囊布,侧翼气囊布和座椅侧翼面套之间通过气囊撕裂缝线缝合,以形成座椅侧气囊弹出口,座椅侧气囊和侧翼气囊布之间设有发泡。
但是该方案中的侧气囊在气袋充满后产生巨大的爆破冲击力首先接触泡沫,与泡沫直接接触后被削减,削减后的冲击力冲击侧翼气囊布和座椅侧翼面套之间的气囊撕裂缝线,但是经过泡沫冲击后的侧气囊气袋冲击力弱,导致侧气囊撕裂座椅弱化线的时间延后,这会使汽车座椅上的气囊的保护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汽车座椅的气囊安装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及车辆,在座椅骨架外侧通过安装支架连接安装袋,气囊安装在安装袋内,通过安装袋的开口传递气囊的爆发,用于解决上述的气囊由于削弱导致触发时间延后的问题。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第一方面,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座椅骨架、安装支架、安装袋、气囊和面套;安装支架固定连接于座椅骨架的侧面;安装袋具有开口和安装口,安装口位于安装袋的顶端,安装袋固定于安装支架上;气囊通过安装口安装于安装袋内;面套套设于座椅骨架上,且安装支架和安装袋均位于面套内,面套上设置有第一缝合线,第一缝合线与开口相对。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气囊设置于安装袋内,安装袋安装在座椅骨架上,面套套设于上述结构的外侧,第一缝合线与开口临接,在气囊爆发时,气囊的爆发力直接冲击开口和与开口对应的第一缝合线,从而快速顶破第一缝合线所在的面套,使气囊快速展开,进而对坐在座椅上的人员起到更好的保护效果。
由于在气囊爆发时,一部分爆发力通过安装口向外爆发,另一部分爆发力直接通过开口,顶触面套,由于气囊可以直接顶触到面套,无需经过泡沫层或者其他结构的缓冲,因此可以更快撕裂面套上的第一缝合线,从而使气囊快速展开,避免气囊撕裂座椅上第一缝合线的时间延后,进而对坐在汽车座椅上的人员起到更及时的保护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安装袋包括第一布片和第二布片,第一布片与第二布片之间相互缝合,且第一布片与第二布片之间未缝合的区域分别形成开口和安装口。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安装袋由第一布片和第二布片缝合,第一布片和第二布片缝合时仅需将两块布片通过缝合工艺缝合并留设开口和安装口即可,缝合工艺简单、易操作,可以降低安装袋的加工难度,安装袋本身仅由布片剪裁缝接成型,不涉及工装模具的修改,便于操作实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安装袋上位于开口和安装口以外的区域形成第二缝合线;开口处的第一布片和第二布片之间通过第三缝合线缝合;其中,第三缝合线的缝合强度小于第二缝合线的缝合强度。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由于第三缝合线的强度小于第二缝合线的强度,即第二缝合线的强度高,在气囊张开对开口上缝合的第三缝合线冲击,由于第二缝合线的强度高不易被冲破,因此冲击力更集中朝向第三缝合线所在方形,并撕裂第三缝合线从而使开口快速张开,进而进行上述的撕裂面套上第一缝合线的操作,使气囊冲破座套展开,由于冲击力未被缓冲且第一缝合线和第三缝合线靠近,集中的冲击力可以将其快速冲破,且相比现有技术气囊展开更快、撕裂第一缝合线和第三缝合线更稳定,可以对汽车座椅上的人员起到更及时、稳定的保护。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气囊的一部分通过安装口伸出安装袋外部。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气囊部分伸出安装口外,此种实施方式为本领域中的常规实施方式,可以保证气囊在弹出时有部分沿安装口方向弹出,一方面可以使弹出更稳定,另一方面安装口方位位于上端,与开口之间留有夹角,不会影响气囊自开口弹出,同时双向弹出还可以对汽车座椅上的人员起到更全面的保护。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安装袋的内部腔体包括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连通,第二内腔设置于第一内腔远离安装口的一侧;气囊包括有主体部分和附加部分,主体部分设置于第一内腔内,附加部分设置于第二内腔内。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第一内腔为本领域常规的设置方式,大体呈方形,用于安装气囊,但是气囊中包含有一些异性的气囊结构或气囊底部赘有其他功能结构,这部分结构可以称为附加结构,通过在安装袋上设置第二内腔,可以用于安装附加结构,更有利于气囊的安装和包裹,可以在气囊爆发时对安装附加结构的气囊附加部分进行保护和限制,使气囊的冲击力沿安装口和开口方向,避免气囊无法撕裂第一缝合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开口位于第一内腔的边沿处。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开口开设第一内腔的边沿处,在气囊爆开时,方便气囊的主体部分爆开,同时开口开设与第一内腔的边沿、远离第二内腔,可以避免气囊爆开时由于安装口和开口同轴贯通,而导致爆发力直接沿两端向外,通过将开口设置在第一内腔的边缘处可以提高气囊在爆开时撕裂第一缝合线的概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汽车座椅还包括保护层,保护层包裹座椅骨架以及安装支架,面套套设于保护层上;保护层上开设有导向通道,导向通道的一端与开口相对,且导向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一缝合线相对。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保护层可以对安装袋和安装袋内的气囊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在外界对气囊碰撞时进行缓冲保护,同时保护层上的导向通道与开口相对,当气囊撕裂第三缝合线后沿导向通道向外张开,顶触到面套上的第一缝合线,并撕裂第一缝合线张开;相比较现有技术,避免了气囊在撕裂第一缝合线前被泡沫缓冲,提高撕裂第一缝合线的冲击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气囊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气囊均通过安装支架和安装袋设置于座椅骨架上,且两个气囊分别位于座椅骨架的两侧侧面。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两个气囊可以在张开时,对汽车座椅上的人员起到更全面的保护,提高保护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座椅骨架内设置有线束安装孔,线束安装孔用于安装线束,线束用于电连接气囊和控制气囊充气的碰撞传感器。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线束安装孔用于安装线束,线束连接碰撞传感器和气囊,当车体被碰撞并达到碰撞传感器内预设阈值时,通过线束控制气囊爆开,从而对汽车座椅上的人员进行保护。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架、碰撞传感器和汽车座椅,车架内设置有内腔,汽车座椅为上述的汽车座椅,且汽车座椅设置于车架的内腔内,碰撞传感器设置于车架上,用于控制气囊充气。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汽车座椅安装在车辆的车架内,碰撞传感器设置在车架上,当车辆的车架收到碰撞时,碰撞传感器感应,达到碰撞传感器的设置阈值时,碰撞传感器控制汽车座椅侧面的气囊迅速充气膨胀,并依照上述方式炸开,对坐在汽车座椅上的人员进行保护。
由此,本申请的上述技术特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气囊设置于安装袋内,安装袋安装在座椅骨架上,面套套设于上述结构的外侧,第一缝合线与开口临接,在气囊爆发时,气囊的爆发力直接冲击开口和与开口对应的第一缝合线,从而快速顶破第一缝合线所在的面套,使气囊快速展开。由于在气囊爆发时,一部分爆发力通过安装口向外爆发,另一部分爆发力直接通过开口,顶触面套,由于气囊可以直接顶触到面套,无需经过泡沫层或者其他结构的缓冲,因此可以更快撕裂面套上的第一缝合线,从而使气囊快速展开,避免气囊撕裂座椅上第一缝合线的时间延后,进而对坐在汽车座椅上的人员起到更及时的保护效果;
同时,该方案仅在座椅骨架的外侧增加结构,并独立实施,座椅骨架仅起到安装作用,因此,该气囊对座椅骨架的生产要求低,更改少,已于实施,同时由于其可以独立实施,因此更平台化,便于更换实施场景。
(2)安装袋由第一布片和第二布片缝合,第一布片和第二布片缝合时仅需将两块布片通过缝合工艺缝合并留设开口和安装口即可,缝合工艺简单、易操作,可以降低安装袋的加工难度,安装袋本身仅由布片剪裁缝接成型,不涉及工装模具的修改,便于操作实施。
(3)由于第三缝合线的强度小于第二缝合线的强度,即第二缝合线的强度高,在气囊张开对开口上缝合的第三缝合线冲击,由于第二缝合线的强度高不易被冲破,因此冲击力更集中朝向第三缝合线所在方形,并撕裂第三缝合线从而使开口快速张开,进而进行上述的撕裂面套上第一缝合线的操作,使气囊冲破座套展开,由于冲击力未被缓冲且第一缝合线和第三缝合线靠近,集中的冲击力可以将其快速冲破,且相比现有技术气囊展开更快、撕裂第一缝合线和第三缝合线更稳定,可以对汽车座椅上的人员起到更及时、稳定的保护。
(4)气囊部分伸出安装口外,此种实施方式为本领域中的常规实施方式,可以保证气囊在弹出时有部分沿安装口方向弹出,一方面可以使弹出更稳定,另一方面安装口方位位于上端,与开口之间留有夹角,不会影响气囊自开口弹出,同时双向弹出还可以对汽车座椅上的人员起到更全面的保护。
(5)第一内腔为本领域常规的设置方式,大体呈方形,用于安装气囊,但是气囊中包含有一些异性的气囊结构或气囊底部赘有其他功能结构,这部分结构可以称为附加结构,通过在安装袋上设置第二内腔,可以用于安装附加结构,更有利于气囊的安装和包裹,可以在气囊爆发时对安装附加结构的气囊附加部分进行保护和限制,使气囊的冲击力沿安装口和开口方向,避免气囊无法撕裂第一缝合线。
(6)开口开设第一内腔的边沿处,在气囊爆开时,方便气囊的主体部分爆开,同时开口开设与第一内腔的边沿、远离第二内腔,可以避免气囊爆开时由于安装口和开口同轴贯通,而导致爆发力直接沿两端向外,通过将开口设置在第一内腔的边缘处可以提高气囊在爆开时撕裂第一缝合线的概率。
(7)保护层可以对安装袋和安装袋内的气囊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在外界对气囊碰撞时进行缓冲保护,同时保护层上的导向通道与开口相对,当气囊撕裂第三缝合线后沿导向通道向外张开,顶触到面套上的第一缝合线,并撕裂第一缝合线张开;相比较现有技术,避免了气囊在撕裂第一缝合线前被泡沫缓冲,提高撕裂第一缝合线的冲击力。
(8)两个气囊可以在张开时,对汽车座椅上的人员起到更全面的保护,提高保护效果。
(9)线束安装孔用于安装线束,线束连接碰撞传感器和气囊,当车体被碰撞并达到碰撞传感器内预设阈值时,通过线束控制气囊爆开,从而对汽车座椅上的人员进行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对应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气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汽车座椅的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座椅骨架与安装支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安装袋的零件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安装袋的零件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安装袋的零件示意图之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安装袋的零件示意图之四;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汽车座椅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线束安装孔的位置示意图。
其中,1-座椅骨架;11-线束安装孔;2-安装支架;3-面套;31-第一缝合线;4-安装袋;41-开口;42-安装口;43-第三缝合线;44-第二缝合线;45-第一内腔;46-第二内腔;5-气囊;6-保护层;61-导向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普通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车辆作为一种交通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乘坐车辆外出旅游、出差等。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车架和汽车座椅,车架内形成内腔,汽车座椅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汽车座椅均设置于车架的内腔内,驾驶员和乘客在使用车辆时均坐在汽车座椅上。
交通事故是交通安全中的高频词,交通事故也屡见不鲜,但是在一些高危事故发生时,安全气囊5可以对车内的乘客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因此安全气囊5也是车辆中的重点项目,尤其是随着近年的发展,汽车座椅上也会安装气囊5,以对汽车座椅上的乘客起到更全面的保护。
请参照图1,为此,出现了一种汽车座椅,座椅的侧面设置有安装支架2,安装支架2上设置有气囊5,且气囊5位于座椅的侧面,座椅和气囊5之间设置有导向布,座椅外侧设置有座套,导向布和座套之间通过第二缝合线44缝合且座套上设置有第一缝合线31,座套和导向布、气囊5之间填充有泡沫层,泡沫层成型后包裹气囊5的大部分区域。当气囊5爆发时,冲击泡沫层和座套,以使气囊5的冲击力冲破强度较低的第一缝合线31,气囊5展开并对乘客进行保护。
但是,上述结构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气囊5的冲击力首先接触泡沫层,被泡沫层缓冲后冲击力降低,再冲击座套上的第一缝合线31时,会产生冲击速度较慢,延后气囊5弹出时间;另一方面气囊5在弹出前撞碎了座套内的泡沫层,因此会产生泡沫碎屑,在座套被冲破时泡沫飞溅物较多,可能会对乘客造成伤害;同时,部分气囊5结构不规整,可能会产生一些凸起,为了方便安装,需要在座椅骨架1向内挖槽,以安装凸起,加工不方便。
请参照图2,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新的汽车座椅,包括座椅骨架1、安装支架2、安装袋4、气囊5和面套3;安装支架2固定连接于座椅骨架1的侧面;安装袋4具有开口41和安装口42,安装口42位于安装袋4的顶端,安装袋4固定于安装支架2上;气囊5通过安装口42安装于安装袋4内;面套3套设于座椅骨架1上,且安装支架2和安装袋4均位于面套3内,面套3上设置有第一缝合线31,第一缝合线31与开口41相对。气囊5设置于安装袋4内,安装袋4安装在座椅骨架1上,面套3套设于上述结构的外侧,第一缝合线31与开口41临接,在气囊5爆发时,气囊5的爆发力直接冲击开口41和与开口41对应的第一缝合线31,从而快速顶破第一缝合线31所在的面套3,使气囊5快速展开,进而对坐在座椅上的人员起到更好的保护效果。
由于在气囊5爆发时,一部分爆发力通过安装口42向外爆发,另一部分爆发力直接通过开口41,顶触面套3,由于气囊5可以直接顶触到面套3,无需经过泡沫层或者其他结构的缓冲,因此可以更快撕裂面套3上的第一缝合线31,从而使气囊5快速展开,避免气囊5撕裂座椅上第一缝合线31的时间延后,进而对坐在汽车座椅上的人员起到更及时的保护效果。
请参照图3,在一些示例中,安装支架2呈板状,且安装支架2固定设置在座椅骨架1上。安装支架2的材质应为硬质材质,可以为铁、铜或合金制成。安装支架2与座椅骨架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也可以为螺栓连接。当安装支架2与座椅骨架1之间为螺栓连接时,可以在座椅骨架1上设置通孔,并将安装支架2分为本体和折弯部,通过折弯部与座椅骨架1之间连接,并使螺栓或其他的螺纹柱贯通通孔和折弯部,起到固定的作用。
在一些示例中,安装支架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安装支架2均设置在座椅骨架1上,并对气囊5的位置进行限制固定。通过多个安装支架2限定同一个气囊5,可以有更好的固定效果。安装支架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并通过两个安装支架2对同一个气囊5进行安装,两个安装支架2均可以为板状,且两个安装支架2可互相平行,将气囊5安装在两个安装支架2之间,也可以将两个安装支架2之间形成夹角,并使气囊5同时安装在两个安装支架2上。
在一些示例中,安装支架2与座椅骨架1之间垂直,且气囊5位于安装支架2和座椅骨架1围成的区域内。
在一些示例中,气囊5为本领域中常规使用的侧气囊5,通过侧气囊5的膨胀,达到保护汽车座椅上人员的作用。第一缝合线31位于面套3上,第一缝合线31为本领域中常用的弱化线,弱化线的长度覆盖气囊5所在区域并向外延伸。
在一些示例中,座椅骨架1包括靠背骨架,且上述的结构均设置于靠背骨架的侧面。
在一些示例中,安装袋4由一块布片折叠缝制而成,并在布片上留设开口41和安装口42。
在一些示例中,安装袋4由多块布片缝制而成。同样可以实现上述的装设气囊5的作用。
请参照图4,在此基础上,安装袋4包括第一布片和第二布片,第一布片与第二布片之间相互缝合,且第一布片与第二布片之间未缝合的区域分别形成开口41和安装口42。安装袋4由第一布片和第二布片缝合,第一布片和第二布片缝合时仅需将两块布片通过缝合工艺缝合并留设开口41和安装口42即可,缝合工艺简单、易操作,可以降低安装袋4的加工难度,安装袋4本身仅由布片剪裁缝接成型,不涉及工装模具的修改,便于操作实施。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布片和第二布片的大小相等,通过第一布片和第二布片全覆盖,并沿边沿缝接形成安装袋4。第一布片和第二布片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布片和第二布片的材质均可以使用为PP材质。
请参照图5,在此基础上,安装袋4上位于开口41和安装口42以外的区域形成第二缝合线44;开口41处的第一布片和第二布片之间通过第三缝合线43缝合;其中,第三缝合线43的缝合强度小于第二缝合线44的缝合强度。由于第三缝合线43的强度小于第二缝合线44的强度,即第二缝合线44的强度高,在气囊5张开对开口41上缝合的第三缝合线43冲击,由于第二缝合线44的强度高不易被冲破,因此冲击力更集中朝向第三缝合线43所在方形,并撕裂第三缝合线43从而使开口41快速张开,进而进行上述的撕裂面套3上第一缝合线31的操作,使气囊5冲破座套展开,由于冲击力未被缓冲且第一缝合线31和第三缝合线43靠近,集中的冲击力可以将其快速冲破,且相比现有技术气囊5展开更快、撕裂第一缝合线31和第三缝合线43更稳定,可以对汽车座椅上的人员起到更及时、稳定的保护。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缝合线44的材质与第三缝合线43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两者的材质均可以为PP材质,也可以为其他的材质。第一缝合线31和第二缝合线44的缝合强度区别可以由缝合线的直径区别,也可以通过缝合条数、缝合线的材质区别,或者为多种方式组合,并产生缝合强度的区别。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缝合线31的缝合强度与第三缝合线43的缝合强度接近。此两种缝合线的缝合强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缝合线31的缝合强度可以高于第三缝合线43的强度,也可以低于第三缝合线43的缝合强度。在具体实施时,多以第一缝合线31的缝合强度低于第三缝合线43的缝合强度进行实施,以便于冲击力撕裂面套3。
在一些示例中,第三缝合线43缝合开口41,此缝合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对气囊5进行限制保护,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使第三缝合线43所在的区域与气囊5直接接触,便于在气囊5爆开时接受最大冲击。
在此基础上,安装袋4与面套3之间通过第二缝合线44缝合。通过此种缝合方式,可以更进一步固定安装袋4的位置。
在一些示例中,安装袋4与面套3之间通过其他的方式固定连接,比如粘接。
请参照图6,在此基础上,气囊5的一部分通过安装口42伸出安装袋4外部。气囊5部分伸出安装口42外,此种实施方式为本领域中的常规实施方式,可以保证气囊5在弹出时有部分沿安装口42方向弹出,一方面可以使弹出更稳定,另一方面安装口42方位位于上端,与开口41之间留有夹角,不会影响气囊5自开口41弹出,同时双向弹出还可以对汽车座椅上的人员起到更全面的保护。
在一些示例中,气囊5位于安装袋4内的面积占比为70%-90%。此种实施方式可以使气囊5既可以沿安装口42方向向外较好弹出,又可以使其对面套3产生较大冲击。
请参照图7,在此基础上,安装袋4的内部腔体包括第一内腔45和第二内腔46,第一内腔45和第二内腔46连通,第二内腔46设置于第一内腔45远离安装口42的一侧;气囊5包括有主体部分和附加部分,主体部分设置于第一内腔45内,附加部分设置于第二内腔46内。第一内腔45为本领域常规的设置方式,大体呈方形,用于安装气囊5,但是气囊5中包含有一些异性的气囊5结构或气囊5底部赘有其他功能结构,这部分结构可以称为附加结构,通过在安装袋4上设置第二内腔46,可以用于安装附加结构,更有利于气囊5的安装和包裹,可以在气囊5爆发时对安装附加结构的气囊5附加部分进行保护和限制,使气囊5的冲击力沿安装口42和开口41方向,避免气囊5无法撕裂第一缝合线31。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内腔46呈方形或者弧形。第二内腔46的形状由第二缝合线44缝制而成。但是,第二内腔46是为了更好安装气囊5,因此第二内腔46的形状应当与气囊5形状相适配。
请继续参照图7,在此基础上,开口41位于第一内腔45的边沿处。开口41开设第一内腔45的边沿处,在气囊5爆开时,方便气囊5的主体部分爆开,同时开口41开设与第一内腔45的边沿、远离第二内腔46,可以避免气囊5爆开时由于安装口42和开口41同轴贯通,而导致爆发力直接沿两端向外,通过将开口41设置在第一内腔45的边缘处可以提高气囊5在爆开时撕裂第一缝合线31的概率。
在一些示例中,开口41临接第二内腔46,即使开口41位于第一内腔45内并与第二内腔46相邻,但是同样达到上述的效果。
请参照图8,在此基础上,汽车座椅还包括保护层6,保护层6包裹座椅骨架1以及安装支架2,面套3套设于保护层6上;保护层6上开设有导向通道61,导向通道61的一端与开口41相对,且导向通道61的另一端与第一缝合线31相对。
在一些示例中,保护层6可以为泡沫层,也可以为塑料层。保护层6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安装完成的气囊5,在日常使用中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防止日常使用中误触而爆发。保护层6可以对安装袋4和安装袋4内的气囊5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在外界对气囊5碰撞时进行缓冲保护,同时保护层6上的导向通道61与开口41相对,当气囊5撕裂第三缝合线43后沿导向通道61向外张开,顶触到面套3上的第一缝合线31,并撕裂第一缝合线31张开;相比较现有技术,避免了气囊5在撕裂第一缝合线31前被泡沫缓冲,提高撕裂第一缝合线31的冲击力。
在一些示例中,导向通道61在气囊5爆开时通道的内壁会被击碎,导向通道61的目的一方面为引导气囊5的引爆方向,另一方面则是降低气囊5爆开时的碎屑量。
在一些示例中,导向通道61的延伸应该为直线,以便于气囊5爆发力的传导和气囊5的传导。在实施中,导向通道61的延伸方向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斜度,同样可以实现相应的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保护层6可以由发泡形成,内侧提前留设相应的安装气囊5的结构。
在此基础上,气囊5上设置有固定件。固定件可以为螺纹柱,螺纹柱贯通安装袋4上的第一通孔和安装支架2上的第二通孔,并通过螺母固定。固定件也可以为金属柱,金属柱贯通安装袋4后焊接在安装支架2上,均可以达到固定气囊5的作用。
在一些示例中,气囊5上的固定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安装袋4上的第一通孔的数量和安装支架2上的第二通孔的数量也为多个,多个第一通孔和多个第二通孔一一对应,用于安装多个固定件。
在此基础上,本方案在实施时,首先生产出成品的安装袋4和气囊5,然后将安装支架2固定在座椅支架的侧面,并在座椅支架的侧面发泡保护层6,发泡时留设安装气囊5的孔和导向通道61,发泡完成后首先将气囊5填充在安装袋4内,并将安装袋4填充入预设的孔内,并通过固定件与安装支架2固定,固定完成后修整保护层6,并重新发泡使其外观完整,而后套设面套3。
上述方式不同于本领域中常规的直接安装气囊5,而后再发泡的顺序,可以方便预留导向通道61,进而使气囊5在使用过程中冲击力更集中,撕裂面套3的速度更快。
在此基础上,气囊5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气囊5均通过安装支架2和安装袋4设置于座椅骨架1上,且两个气囊5分别位于座椅骨架1的两侧侧面。两个气囊5可以在张开时,对汽车座椅上的人员起到更全面的保护,提高保护效果。
请参照图9,在此基础上,座椅骨架1内设置有线束安装孔11,线束安装孔11用于安装线束,线束用于电连接气囊5和控制气囊5充气的碰撞传感器。线束安装孔11用于安装线束,线束连接碰撞传感器和气囊5,当车体被碰撞并达到碰撞传感器内预设阈值时,通过线束控制气囊5爆开,从而对汽车座椅上的人员进行保护。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架和汽车座椅,车架内设置有内腔,汽车座椅为上述的汽车座椅,且汽车座椅设置于车架的内腔内,碰撞传感器设置于车架上,用于控制气囊5充气。汽车座椅安装在车辆的车架内,碰撞传感器设置在车架上,当车辆的车架收到碰撞时,碰撞传感器感应,达到碰撞传感器的设置阈值时,碰撞传感器控制汽车座椅侧面的气囊5迅速充气膨胀,并依照上述方式炸开,对坐在汽车座椅上的人员进行保护。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椅骨架(1);
安装支架(2),固定设置于所述座椅骨架(1)的侧面;
安装袋(4),具有开口(41)和安装口(42),所述安装口(42)位于所述安装袋(4)的顶端,所述安装袋(4)固定于所述安装支架(2)上;
气囊(5),通过所述安装口(42)安装于所述安装袋(4)内;
面套(3),套设于所述座椅骨架(1)上,且所述安装支架(2)和所述安装袋(4)均位于所述面套(3)内,所述面套(3)上设置有第一缝合线(31),所述第一缝合线(31)与所述开口(41)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袋(4)包括第一布片和第二布片,所述第一布片与所述第二布片之间相互缝合,且所述第一布片与所述第二布片之间未缝合的区域分别形成所述开口(41)和所述安装口(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袋(4)上位于所述开口(41)和所述安装口(42)以外的区域形成第二缝合线(44);
所述开口(41)处的所述第一布片和所述第二布片之间通过第三缝合线(43)缝合;
其中,所述第三缝合线(43)的缝合强度小于所述第二缝合线(44)的缝合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囊(5)的一部分通过所述安装口(42)伸出所述安装袋(4)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袋(4)的内部腔体包括第一内腔(45)和第二内腔(46),所述第一内腔(45)和所述第二内腔(46)连通,所述第二内腔(46)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45)远离所述安装口(42)的一侧;
所述气囊(5)包括有主体部分和附加部分,所述主体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45)内,所述附加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内腔(46)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41)位于所述第一内腔(45)的边沿处。
7.根据权利要求1-4、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汽车座椅还包括保护层(6),所述保护层(6)包裹所述座椅骨架(1)以及所述安装支架(2),所述面套(3)套设于所述保护层(6)上;所述保护层(6)上开设有导向通道(61),所述导向通道(61)的一端与所述开口(41)相对,且所述导向通道(6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缝合线(31)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1-4、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囊(5)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气囊(5)均通过所述安装支架(2)和所述安装袋(4)设置于所述座椅骨架(1)上,且两个所述气囊(5)分别位于所述座椅骨架(1)的两侧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4、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骨架(1)内设置有线束安装孔(11),所述线束安装孔(11)用于安装线束,所述线束用于电连接所述气囊(5)和控制所述气囊(5)充气的碰撞传感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碰撞传感器和汽车座椅,所述车架内设置有内腔,所述汽车座椅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且所述汽车座椅设置于所述车架的所述内腔内,所述碰撞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车架上,用于控制所述气囊(5)充气。
CN202320974036.4U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汽车座椅及车辆 Active CN2200963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74036.4U CN220096314U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汽车座椅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74036.4U CN220096314U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汽车座椅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96314U true CN220096314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41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74036.4U Active CN220096314U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汽车座椅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963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68887B2 (en) Vehicle seat with side airbag device
US5924723A (en) Side safety barrier device
EP3092157B1 (en) Cost-effective use of one-piece woven fabric for curtain airbags
US6971671B2 (en) Active ve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irbag systems
JP4645280B2 (ja) 乗員保護装置及び方法
WO2018142382A1 (en) Overhead airbag assemblies
US8388019B2 (en) Airbag module
US9566935B2 (en) Double fold and roll cushions for IC
EP3996957B1 (en) Surrounding airbag assembly
JP2007504047A (ja) エアバッグシステム用のガス流方向変更装置およびガス流方向変更方法
EP1156950A1 (en) Inflatable protection apparatus
JP6764452B2 (ja) 自動合致後方シート用エアバッグ
US20010028161A1 (en) Motor vehicle occupant safety device
US20060138763A1 (en) Airbag and sensor-equipped roll bar for open vehicles
CN220096314U (zh) 一种汽车座椅及车辆
JP2915380B2 (ja) 車体側部のエネルギ吸収構造
JPH054553A (ja) 車体側部のエネルギ吸収構造
US20050212269A1 (en) Thin airbag module
JP3128821B2 (ja) エアバッグの展開開口部構造
CN114103862B (zh) 汽车逃生装置及汽车
CN217170624U (zh) 帘式气囊结构
KR102678248B1 (ko) 운전석용 에어백 장치
CN115366838B (zh) 膝部气囊、车辆和控制方法
US10857967B2 (en) Initiator for an automotive safety device
CN212921429U (zh) 气囊靠背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