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95376U - 一种热流道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流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95376U
CN220095376U CN202320244363.4U CN202320244363U CN220095376U CN 220095376 U CN220095376 U CN 220095376U CN 202320244363 U CN202320244363 U CN 202320244363U CN 220095376 U CN220095376 U CN 2200953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sensing
temperature
heating
control box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4436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Reheng Inj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Reheng Inj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Reheng Inj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Reheng Inj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4436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953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953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953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流道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热流道系统,其包括温控箱、分流板、第一感温组件、绕设于分流板的外侧壁上并能与温控箱电连接的第一加热组件及设置于分流板内的分流通道,所述第一感温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感温元件及分别与温控箱和多个第一感温组件电连接的第一感温电缆。通过温控箱提醒使用者及时对热流道系统的异常问题进行检修。通过温控箱、第一感温组件对分流板的局部温度进行精准监测和控温,从而避免分流板的局部出现超温导致注塑异常的问题,热流道系统能适应于多种不同的注塑环境,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热流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流道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热流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塑胶产品多样化,在生产过程中用到的塑胶材质也会有很大的区别,不同塑料的材料特性所需要的成型温度范围会有很大的差异。在申请号为CN201720373179.4、申请名称为一种热流道分流板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包括第一分流板、第二分流板、热介子螺丝孔、第一分流板a面、固定螺丝孔、加热铜管、感温线孔、注射嘴螺丝孔、进胶槽、进胶孔、第一热缩管、第二分流板a面、通孔、第二热缩管、铜管层、导热层、加热层、导热片、第二分流板b面和流道。在此专利申请中,无法对热流道模具(分流板)的不同位置的温度进行精准监测和控制,热流道模具会出现局部过热或者温度过低的问题,影响注塑的正常进行,而且使用者无法及时了解热流道模具各个位置的温度状况,增加了注塑难度。因此,缺陷十分明显,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流道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流道系统,其包括温控箱、分流板、第一感温组件、绕设于分流板的外侧壁上并能与温控箱电连接的第一加热组件及设置于分流板内的分流通道,所述第一感温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分流板内的多个第一感温元件及分别与温控箱和多个第一感温组件电连接的第一感温电缆;所述第一感温元件用于对分流板内的温度进行监测,所述第一加热组件用于对分流板进行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温控箱包括第一组合式温控卡,所述第一组合式温控卡包括单片机控制系统及分别与单片机控制系统电连接的显示模块、报警模块、指令输入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感温电缆与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加热组件与单片机控制系统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包括多条分别绕设于分流板外的发热丝,多条所述发热丝分别与单片机控制系统电连接,多条所述发热丝分别一一对应地绕设于多个所述第一感温组件外。
进一步地,所述热流道系统还包括第二感温组件、设置于分流板上的热咀、绕设于热咀的外侧壁上并能与温控箱电连接的第二加热组件及设置于热咀内的注塑通道,所述注塑通道与分流通道连通,第二感温组件包括多个分别设置于热咀内的第二感温元件及分别与温控箱和多个第二感温元件电连接的第二感温电缆;所述第二感温元件用于对热咀内的温度进行监测,所述第二加热组件用于对热咀进行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热流道系统还包括第三感温组件、设置于分流板上的主射咀、绕设于主射咀的外侧壁上并能与温控箱电连接的第三加热组件及设置于主射咀内的进胶通道,所述进胶通道与分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三感温组件包括多个分别设置于主射咀内的第三感温元件及分别与多个第三感温元件和温控箱电连接的第三感温电缆;所述第三感温组件用于对主射咀内的温度进行监测,所述第三加热组件用于对主射咀进行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热组件的结构与第一加热组件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加热组件的结构和第一加热组件的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显示模块分别显示出各个第一感温元件所监测到的温度数值,便于使用者实时了解分流板各个位置的温度。通过第一组合式温控卡提醒使用者及时对热流道系统的异常问题进行检修。通过温控箱、第一感温组件对分流板的局部温度进行精准监测和控温,从而避免分流板的局部出现超温导致注塑异常的问题,热流道系统能适应于多种不同的注塑环境,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热流道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温控箱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组合式温控卡的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温控箱;2、分流板;3、第一感温组件;4、第一加热组件;5、分流通道;6、第一感温电缆;7、第一感温元件;8、热咀;9、第二感温组件;10、注塑通道;11、第二感温电缆;12、第二感温元件;13、第二加热组件;14、主射咀;15、第三感温组件;16、第三加热组件;17、进胶通道;18、第三感温元件;19、第三感温电缆;20、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热流道系统,其包括温控箱1、分流板2、第一感温组件3、绕设于分流板2的外侧壁上并能与温控箱1电连接的第一加热组件4及设置于分流板2内的分流通道5,所述第一感温组件3包括分别设置于分流板2内的多个第一感温元件7及分别与温控箱1和多个第一感温组件3电连接的第一感温电缆6;所述第一感温元件7用于对分流板2内的温度进行监测,所述第一加热组件4用于对分流板2进行加热。
具体地,所述温控箱1包括第一组合式温控卡,所述第一组合式温控卡包括单片机控制系统及分别与单片机控制系统电连接的显示模块、报警模块、指令输入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感温元件7通过第一感温电缆6与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加热组件4与单片机控制系统电连接。将多个第一感温元件7间隔地设置于分流板2上的不同位置,通过多个第一感温元件7分别感应分流板2不同位置的温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熔融状态下的胶料通过分流通道5流经分流板2,为了避免胶料凝固,需要对分流板2进行加热或升温。通过单片机控制系统控制第一加热组件4对分流板2进行加热,多个第一感温元件7能分别对分流板2的不同位置的温度进行监测,并将监测到的温度数值通过通信模块输送至单片机控制系统,单片机控制系统再将接收到的温度数值输送至显示模块,通过显示模块分别显示出各个第一感温元件7所监测到的温度数值,便于使用者实时了解分流板2各个位置的温度。另外,通过指令输入模块手动预设多个温度范围并将预设的温度范围分别输送至单片机控制系统,多个温度数值的范围分别与多个第一感温元件7所监测的温度数值一一对应,当通讯模块输送至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某一第一感温元件7的温度数值超过预设的温度数值的范围后,单片机控制系统会控制第一加热组件4停止对此第一感温元件7附近的分流板2进行加热,从而避免分流板2的局部出现超温的现象。当第一感温组件3出现异常时,第一感温组件3会将异常数据通过通讯模块输送至单片机控制系统,单片机控制系统将异常数据经过处理后分别输送至报警模块和显示模块,显示模块显示出现异常的错误代码,报警模块发出警报信号,从而提醒使用者及时对热流道系统的异常问题进行检修。本实用新型通过温控箱1、第一感温组件3对分流板2的局部温度进行精准监测和控温,从而避免分流板2的局部出现超温导致注塑异常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热流道系统能适应于多种不同的注塑环境,实用性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热组件4包括多条分别绕设于分流板2外的发热丝,多条所述发热丝分别与单片机控制系统电连接,多条所述发热丝分别一一对应地绕设于多个所述第一感温组件3外。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单片机控制系统同步控制多个发热丝对分流板2进行加热,当某一第一感温元件7通过通讯模块输送至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温度数值超过预设温度范围时,单片机控制系统会控制绕设于此第一感温元件7外的第一发热丝停止对分流板2进行加热,从而对分流板2的局部温度进行精准控制。第一加热组件4的结构简单与分流板2和第一感温元件7的配合方便,能精准地对分流板2的局部进行加热,提高了分流板2加热时的精准度。
进一步地,所述热流道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分流板2的底端的热咀8、第二感温组件9、绕设于热咀8的外侧壁上并能与温控箱1电连接的第二加热组件13及设置于热咀8内的注塑通道10,所述注塑通道10与分流通道5连通,第二感温组件9包括多个分别设置于热咀8内的第二感温元件12及分别与温控箱1和多个第二感温元件12电连接的第二感温电缆11;所述第二感温元件12用于对热咀8内的温度进行监测,所述第二加热组件13用于对热咀8进行加热。
具体地,所述热流道系统还包括第三感温组件15、设置于分流板2的顶端的主射咀14、绕设于主射咀14的外侧壁上并能与温控箱1电连接的第三加热组件16及设置于主射咀14内的进胶通道17,所述进胶通道17与分流通道5连通,所述第三感温组件15包括多个分别设置于主射咀14内的第三感温元件18及分别与温控箱1和多个第三感温元件18电连接的第三感温电缆19;所述第三感温组件15用于对主射咀14内的温度进行监测,所述第三加热组件16用于对主射咀14进行加热。所述温控箱1还包括分别与第二感温电缆11和第二加热组件13电连接的第二组合式温控卡及分别与第三加热组件16和第三感温电缆1919电连接的第三组合式温控卡,所述第二组合式温控卡和第三组合式温控卡的结构和功能与第一组合式温控卡相同或相似,在此不再赘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多个第二感温元件12分别设置于热咀8的不同位置便于多个第二感温元件12分别感应热咀8不同位置的温度,将多个第三感温元件18分别设置于主射咀14的不同位置便于多个第三感温元件18分别感应主射咀14不同位置的温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熔融状态下的胶料经由进胶通道17流入分流通道5内,并通过分流通道5流入注塑通道10内。通过第二组合式温控卡、第二加热组件13和第二感温组件9相互配合以实现热咀8的局部温度的精准监测和控制,通过第三组合式温控卡、第三感温组件15和第三加热组件16相互配合以实现对主射咀14的局部温度的精准监测和控制,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和注塑质量。
具体地,所述热咀8沿注塑通道10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安装槽20,多个所述第二感温元件12分别间隔地卡设于安装槽20内,所述第二感温电缆11能插入安装槽20内并分别与多个第二感温元件12电连接。第二感温元件12与安装槽20的连接稳定、方便。便于多个第二感温元件12感应热咀8内沿注塑通道10的长度方向的多个不同位置的温度,同时可以防止注塑通道10内的胶料温度过低,导致胶料凝固或堵塞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注塑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热组件13的结构与第一加热组件4的结构相同。
具体地,所述第三加热组件16的结构和第一加热组件4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加热组件13和第三加热组件16的多条发热丝分别绕设于热咀8和主射咀14外,所述第二加热组件13的发热丝分别一一对应地绕设于多个第二感温组件9外,所述第三加热组件16的多条发热丝分别一一对应地绕设于多个第三感温组件15外,所述第二加热组件13和第三加热组件16的发热丝与温控箱1的控制原理和第一加热组件4的发热丝与温控箱1的控制原理相同或相似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第一感温组件3、第二感温组件9和第三感温组件15均可采用现有的热电偶感温探头。第二加热组件13、第一加热组件4和第三加热组件16的结构简单,生产和安装方便。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温控箱(1)、分流板(2)、第一感温组件(3)、绕设于分流板(2)的外侧壁上并能与温控箱(1)电连接的第一加热组件(4)及设置于分流板(2)内的分流通道(5),所述第一感温组件(3)包括分别设置于分流板(2)内的多个第一感温元件(7)及分别与温控箱(1)和多个第一感温组件(3)电连接的第一感温电缆(6);所述第一感温元件(7)用于对分流板(2)内的温度进行监测,所述第一加热组件(4)用于对分流板(2)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箱(1)包括第一组合式温控卡,所述第一组合式温控卡包括单片机控制系统及分别与单片机控制系统电连接的显示模块、报警模块、指令输入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感温电缆(6)与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加热组件(4)与单片机控制系统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4)包括多条分别绕设于分流板(2)外的发热丝,多条所述发热丝分别与单片机控制系统电连接,多条所述发热丝分别一一对应地绕设于多个所述第一感温组件(3)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道系统还包括第二感温组件(9)、设置于分流板(2)上的热咀(8)、绕设于热咀(8)的外侧壁上并能与温控箱(1)电连接的第二加热组件(13)及设置于热咀(8)内的注塑通道(10),所述注塑通道(10)与分流通道(5)连通,第二感温组件(9)包括多个分别设置于热咀(8)内的第二感温元件(12)及分别与温控箱(1)和多个第二感温元件(12)电连接的第二感温电缆(11);所述第二感温元件(12)用于对热咀(8)内的温度进行监测,所述第二加热组件(13)用于对热咀(8)进行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道系统还包括第三感温组件(15)、设置于分流板(2)上的主射咀(14)、绕设于主射咀(14)的外侧壁上并能与温控箱(1)电连接的第三加热组件(16)及设置于主射咀(14)内的进胶通道(17),所述进胶通道(17)与分流通道(5)连通,所述第三感温组件(15)包括多个分别设置于主射咀(14)内的第三感温元件(18)及分别与多个第三感温元件(18)和温控箱(1)电连接的第三感温电缆(19);所述第三感温组件(15)用于对主射咀(14)内的温度进行监测,所述第三加热组件(16)用于对主射咀(14)进行加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组件(13)的结构与第一加热组件(4)的结构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热组件(16)的结构和第一加热组件(4)的结构相同。
CN202320244363.4U 2023-02-16 2023-02-16 一种热流道系统 Active CN2200953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44363.4U CN220095376U (zh) 2023-02-16 2023-02-16 一种热流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44363.4U CN220095376U (zh) 2023-02-16 2023-02-16 一种热流道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95376U true CN220095376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44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44363.4U Active CN220095376U (zh) 2023-02-16 2023-02-16 一种热流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953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5007884A (ja) 機械プラテンに配置された金型及びホットランナー制御装置
CN220095376U (zh) 一种热流道系统
CN102133795A (zh) 塑料挤出设备风冷式电磁加热装置
CN205364448U (zh) 注塑模具冷却温度控制系统
CN205439108U (zh) 简易热流道结构
CN101774268A (zh) 一种精密挤出模头
CN204604830U (zh) 一种加热模块的温度控制装置
CN101636254A (zh) 基于插塞吹落的确定而识别模制物件的质量
CN202021800U (zh) 塑料挤出设备风冷式电磁加热装置
CN204149478U (zh) 一种控温注塑机装置
CN201060063Y (zh) 智能型温度传感器
CN212097343U (zh) 一种热流道多咀芯热咀
CN217944282U (zh) 一种用于合流芯降温冷却装置
CN208215743U (zh) 一种铸带头热流道系统
CN207637025U (zh) 母线温升在线监控系统
CN206291976U (zh) 一种新型喷涂设备水温传感器
CN205009542U (zh) 一种注塑机的模具冷却水监控系统和水温联网监控系统
CN220031029U (zh) 用于热流道系统的热嘴组件
CN216100268U (zh) 一种多腔模具压力传感器
CN101493362A (zh) 一种供配电系统用数字式温度巡检仪
CN212694298U (zh) 一种单机供胶温控系统装置
CN205889812U (zh) 一种热流道温控卡
CN210415357U (zh) 一种热流道喷嘴
CN209466602U (zh) 具有热射嘴加热装置的乙肝五项指标检测盒下盖板模具
CN212554855U (zh) 一种插头模的热流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