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92812U - 一种二次成型模具及二次成型加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次成型模具及二次成型加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92812U
CN220092812U CN202321564998.9U CN202321564998U CN220092812U CN 220092812 U CN220092812 U CN 220092812U CN 202321564998 U CN202321564998 U CN 202321564998U CN 220092812 U CN220092812 U CN 2200928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propping
bracket
propping component
rota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6499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勇
黄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echaohang Mou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echaohang Mou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echaohang Mou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echaohang Mou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6499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928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928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928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二次成型模具及二次成型加工装置,该二次成型模具包括转动件、第一抵顶组件、第二抵顶组件以及具有承载平台的支架,承载平台用于放置目标物,支架上开设有安装腔,转动件的一部分旋转插接于安装腔内,另一部分外露于支架;于安装腔内,第一抵顶组件和第二抵顶组件分别滑动设置于转动件的两侧;其中,在转动件的作用下,第一抵顶组件和第二抵顶组件能够背向滑动,以固定目标物;或者对向滑动,以解除对目标物的固定。该二次成型模具不仅能够通过调整第一抵顶组件和第二抵顶组件的位置,使其适应目标物的尺寸,从而保证目标物在制作加工过程中不会脱落或偏位,同时也能够方便地更换目标物,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二次成型模具及二次成型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成型模具及二次成型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产品工艺及产品结构的限制,目前制造业内仍然存在二次成型的工艺流程,在二次成型过程中,因产品结构特征、不能单独增加定位孔或定位柱和其他的定位特征,只能用本体外形尺寸定位,但外形尺寸存在公差,这样就会导致产品在制作加工过程时脱落或偏位,造成无法生产或损伤产品本体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二次成型模具难以固定产品、而导致产品损坏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次成型模具,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该二次成型模具包括转动件、第一抵顶组件、第二抵顶组件以及具有承载平台的支架,所述承载平台用于放置目标物,所述支架上开设有安装腔,所述转动件的一部分旋转插接于所述安装腔内,另一部分外露于所述支架;
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抵顶组件滑动设置于所述转动件的一侧,所述第二抵顶组件滑动设置于所述转动件的另一侧;
其中,在所述转动件的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抵顶组件和所述第二抵顶组件能够在所述转动件的抵顶下背向滑动,以固定所述目标物;或者对向滑动,以解除对所述目标物的固定。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转动件包括杆体和作用部,所述杆体的一端于所述安装腔内旋转插接于所述支架上,另一端外露于所述支架;
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作用部设置于所述杆体的外壁,当所述转动件转动时,所述作用部能够推动所述第一抵顶组件和所述第二抵顶组件,以使二者相互背向滑动。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作用部的横截面为矩形,且于所述作用部的对角线处,所述作用部的外壁面呈圆弧状。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承载平台的一侧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抵顶组件穿过的第一通孔,另一侧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抵顶组件穿过的第二通孔;
当所述转动件挤压所述第一抵顶组件和所述第二抵顶组件时,所述第一抵顶组件的一部分能够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目标物的一侧内壁相抵顶;所述第二抵顶组件的一部分能够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所述目标物的另一侧内壁相抵顶。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抵顶组件包括第一抵顶件和第一弹性件,于所述转动件的一侧,所述第一抵顶件滑动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抵顶件和所述支架之间。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抵顶组件包括第二抵顶件和第二弹性件,于所述转动件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抵顶件滑动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抵顶件与所述支架之间。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支架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抵顶件相适配的避让槽,当所述第二抵顶组件滑动时,所述第二抵顶件的一部分能够伸入所述避让槽内。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二次成型模具还包括顶出件,所述承载平台上设置有凹槽,所述顶出件活动插接于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承载平台的顶面相平齐;
其中,在二次成型后,所述顶出件能够向远离所述承载平台的方向移动,以将所述目标物顶出。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二次成型模具还包括供用户握持的把手,所述把手安装于所述转动件外露于所述支架的一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二次成型加工装置,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所述二次成型加工装置包括上述的二次成型模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二次成型模具及二次成型加工装置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二次成型模具设置有转动件、第一抵顶组件以及第二抵顶组件。其中,第一抵顶组件和第二抵顶组件分别滑动设置于转动件的两侧,并能够在转动件的作用下背向滑动,以固定目标物,或者对向滑动,以解除对目标物的固定。
这样,不仅能够通过调整第一抵顶组件和第二抵顶组件的位置,使其适应目标物的尺寸,从而保证目标物在制作加工过程中不会脱落或偏位,同时也能够方便地更换目标物,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二次成型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其中,二次成型模具处于固定状态;
图2是图1中的二次成型模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二次成型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其中,二次成型模具处于松开状态;
图4是图3中的二次成型模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二次成型模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抵顶组件、第二抵顶组件以及转动件相互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第一抵顶组件、第二抵顶组件以及转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第一抵顶组件、第二抵顶组件以及转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5中支架与顶出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支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如下:
100、二次成型模具;200、目标物;
10、转动件;11、杆体;12、作用部;
20、第一抵顶组件;21、第一抵顶件;211、第一基板;212、顶杆;22、第一弹性件;
30、第二抵顶组件;31、第二抵顶件;311、第二基板;312、顶凸;313、导向杆;32、第二弹性件;
40、支架;41、安装腔;42、承载平台;421、第一通孔;422、第二通孔;423、凹槽;43、避让槽;
50、顶出件;
60、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安装于”或“设置于”或“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位于该另一个元件上。例如,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连接到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次成型模具100,如图1至图5所示,该二次成型模具100包括转动件10、第一抵顶组件20、第二抵顶组件30以及支架40。其中,支架40设置有承载平台42,用于放置目标物200(具体为壳类零件)。应当说明的是,在将目标物200放置于承载平台42上时,目标物200盖合在承载平台42上。换言之,目标物200的内壁与承载平台42相贴合。
另外,支架40的内部还开设有安装腔41,转动件10的一部分旋转插接于安装腔41内,另一部分外露于支架40,以便于技术人员旋转转动件10。
此外,于安装腔41内,第一抵顶组件20滑动设置于转动件10的一侧,第二抵顶组件30滑动设置于转动件10的另一侧。其中,在转动件10的作用下,第一抵顶组件20和第二抵顶组件30能够背向滑动,以固定目标物200;或者对向滑动,以解除对目标物200的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背向滑动具体为第一抵顶组件20和第二抵顶组件30均向远离转动件10的方向滑动,对向滑动具体为第一抵顶组件20和第二抵顶组件30均向靠近转动件10的方向滑动。
可以理解地,在使用该模具进行二次成型时,技术人员先将目标物200放置于承载平台42上,然后旋转转动件10。其中,在转动件10旋转的过程中,转动件10的两侧会挤压第一抵顶组件20和第二抵顶组件30,迫使第一抵顶组件20和第二抵顶组件30之间背向滑动,以使得第一抵顶组件20、第二抵顶组件30以及承载平台42共同抵接目标物200的内壁,从而实现对目标物200的固定。反之,第一抵顶组件20和第二抵顶组件30在转动件10的作用下对向滑动,以解除对目标物200的固定。
由此,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不仅能够通过调整第一抵顶组件20和第二抵顶组件30的位置,使其适应目标物200的尺寸,从而保证目标物200在制作加工过程中不会脱落或偏位,确保产品的质量,同时也能够方便地更换目标物200,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图12,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6至图9所示,转动件10包括杆体11和作用部12,杆体11的一端于安装腔41内旋转插接于支架40上,另一端外露于支架40。具体来说,于安装腔41内,支架40上开设有插接孔(图未示),杆体11插接于插接孔内,使其能够在支架40上旋转。
另外,于安装腔41内,作用部12设置于杆体11的外壁,当转动件10转动时,作用部12能够推动第一抵顶组件20和第二抵顶组件30,以使二者相互背向滑动。
需要说明的是,作用部12长度方向的尺寸即为第一抵顶组件20与第二抵顶组件30移动的最大行程。换句话来说,作用部12的尺寸决定了第一抵顶组件20和的第二抵顶组件30的最大行程,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作用部12的横截面为矩形,以使转动件10在旋转中能够通过矩形的作用部12,推动第一抵顶组件20和第二抵顶组件30背向滑动。
另外,于作用部12的对角线处,作用部12的外壁面呈圆弧状,以使转动件10在旋转中推动第一抵顶组件20和第二抵顶组件30滑动的过程更加顺畅,避免出现卡顿的问题。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作用部12也可以为椭圆形、梭型等其他形状,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次成型模具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至图8所示,为了方便技术人员旋转转动件10,二次成型模具100还包括供用户握持的把手60,把手60安装于转动件10外露于支架40的一侧。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次成型模具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图4以及图10至图12所示,承载平台42的一侧开设有供第一抵顶组件20穿过的第一通孔421,另一侧开设有供第二抵顶组件30穿过的第二通孔422。
可以理解地,当转动件10挤压第一抵顶组件20和第二抵顶组件30时,第一抵顶组件20的一部分能够穿过第一通孔421,并与目标物200的一侧内壁相抵顶。另外,第二抵顶组件30的一部分能够穿过第二通孔422,并与目标物200的另一侧内壁相抵顶。
由此,使得第一抵顶组件20、第二抵顶组件30以及承载平台42共同作用,以夹紧固定目标物200,避免出现目标物200晃动、脱离,从而造成目标物200损坏的问题。还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能够使得二次成型模具100整体的结构更加紧凑,减小二次成型模具100的体积,便于收纳、存放。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8所示,第一抵顶组件20包括第一抵顶件21和第一弹性件22,于转动件10的一侧,第一抵顶件21滑动安装于安装腔41内,第一弹性件22设置于第一抵顶件21和支架40之间。优选的,第一弹性件22为弹簧。
具体来说,第一抵顶件21包括第一基板211和第一顶杆212,第一基板211滑动安装于安装腔41内,并与转动件10的一侧相抵接,顶杆212竖向(具体为垂直于第一基板211的方向)安装于第一基板211上,第一弹性件22套设于顶杆212上。
另外,第二抵顶组件30包括第二抵顶件31和第二弹性件32,于转动件10的另一侧,第二抵顶件31滑动安装于安装腔41内,第二弹性件32设置于第二抵顶件31与支架40之间。优选的,第二弹性件32为弹簧。
具体来说,第二抵顶件31包括第二基板311、顶凸312以及导向杆313,第二基板311滑动安装于安装腔41内,并与转动件10的另一侧相抵接。其中,顶凸312与导向杆313均竖向(具体为垂直于基板的方向)安装于第二基板311上,且二者相互平行,第二弹性件32套设于导向杆313上。需要说明的是,导向杆313能够避免第二抵顶件31在滑动中发生偏移,难以稳定的固定目标物200的问题。
可以理解地,当需要固定目标物200时,技术人员旋转转动件10,转动件10的两侧挤压第一基板211和第二基板311,迫使第一抵顶件21和第二抵顶件31背向滑动,此时第一弹性件22和第二弹性件32均为压缩状态。
其中,在第一抵顶件21和第二抵顶件31背向滑动的过程中,第一抵顶件21的顶杆212能够穿过第一通孔421,以与目标物200的一侧内壁相抵顶,第二抵顶件31的顶凸312能够穿过第二通孔422,以与目标物200的另一侧内壁性相抵顶,从而实现对目标物200的固定。
当需要解除对目标物200的固定时,技术人员施加与上述方向相反的作用力旋转转动件10。其中,由于第一弹性件22和第二弹性件32均为压缩状态,也即第一弹性件22与第二弹性件32均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
故,第一基板211能够在第一弹性件22的弹力作用下向靠近转动件10的方向移动,第二基板311能够在第二弹性件32的弹力作用下向靠近转动件10的方向移动,即第一抵顶件21和第二抵顶件31对向滑动,以回到初始位置,从而解除对目标物200的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技术人员能够根据目标物200尺寸,来调节旋转转动件10的角度,以确保二次成型模具100始终能够稳固夹持目标物200,从而保证目标物200在制作加工过程中不会脱落或偏位。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次成型模具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1所示,于安装腔41内,支架40开设有与第二抵顶件31相适配的避让槽43,当第二抵顶组件30滑动时,第二抵顶件31的一部分能够伸入避让槽43内,以避免第二抵顶件31在滑动过程中,发生运动干涉。具体来说,当第二抵顶组件30滑动时,第二抵顶件31的导向杆313能够伸入避让槽43内。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次成型模具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和图10所示,为了确保目标物200在成型后能够顺利地从二次成型模具100中取出,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二次成型模具100还包括顶出件50,承载平台42上设置有凹槽423,顶出件50活动插接于凹槽423内。其中,在二次成型后,顶出件50能够向远离承载平台42的方向移动,以将目标物200顶出。
可以理解地,在二次成型后,技术人员先解除对目标物200物的固定,随后,技术人员通过外部部件(图未示)施加作用力于顶出件50,以使顶出件50向远离承载平台42的方向移动,从而将目标物200取出,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另外,为了保证目标物200与承载平台42紧密贴合,在顶出件50插接于凹槽423内后,顶出件50的顶面与承载平台42的顶面相平齐。
应当说明的是,凹槽423的形状与顶出件50的形状相适配。此外,顶出件50的移动方向和距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基于上述的二次成型模具10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二次成型加工装置(图未示),其中,该二次成型加工装置包括上述的二次成型模具100。
综上,相比现有技术,该二次成型加工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二次成型加工装置通过采用上述的二次成型模具100,该二次成型模具100设置有转动件10、第一抵顶组件20以及第二抵顶组件30。其中,第一抵顶组件20和第二抵顶组件30分别滑动设置于转动件10的两侧,并能够在转动件10的作用下背向滑动,以固定目标物200,或者对向滑动,以解除对目标物200的固定。
这样,不仅能够通过调整第一抵顶组件20和第二抵顶组件30的位置,使其适应目标物200的尺寸,从而保证目标物200在制作加工过程中不会脱落或偏位,同时也能够方便地更换目标物200,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二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成型模具包括:
转动件、第一抵顶组件、第二抵顶组件以及具有承载平台的支架,所述承载平台用于放置目标物,所述支架上开设有安装腔,所述转动件的一部分旋转插接于所述安装腔内,另一部分外露于所述支架;
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抵顶组件滑动设置于所述转动件的一侧,所述第二抵顶组件滑动设置于所述转动件的另一侧;
其中,在所述转动件的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抵顶组件和所述第二抵顶组件能够在所述转动件的抵顶下背向滑动,以固定所述目标物;或者对向滑动,以解除对所述目标物的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包括杆体和作用部,所述杆体的一端于所述安装腔内旋转插接于所述支架上,另一端外露于所述支架;
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作用部设置于所述杆体的外壁,当所述转动件转动时,所述作用部能够推动所述第一抵顶组件和所述第二抵顶组件,以使二者相互背向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部的横截面为矩形,且于所述作用部的对角线处,所述作用部的外壁面呈圆弧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平台的一侧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抵顶组件穿过的第一通孔,另一侧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抵顶组件穿过的第二通孔;
当所述转动件挤压所述第一抵顶组件和所述第二抵顶组件时,所述第一抵顶组件的一部分能够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目标物的一侧内壁相抵顶;所述第二抵顶组件的一部分能够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所述目标物的另一侧内壁相抵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顶组件包括第一抵顶件和第一弹性件,于所述转动件的一侧,所述第一抵顶件滑动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抵顶件和所述支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顶组件包括第二抵顶件和第二弹性件,于所述转动件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抵顶件滑动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抵顶件与所述支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支架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抵顶件相适配的避让槽,当所述第二抵顶组件滑动时,所述第二抵顶件的一部分能够伸入所述避让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二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成型模具还包括顶出件,所述承载平台上设置有凹槽,所述顶出件活动插接于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承载平台的顶面相平齐;
其中,在二次成型后,所述顶出件能够向远离所述承载平台的方向移动,以将所述目标物顶出。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二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成型模具还包括供用户握持的把手,所述把手安装于所述转动件外露于所述支架的一侧。
10.一种二次成型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成型加工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二次成型模具。
CN202321564998.9U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二次成型模具及二次成型加工装置 Active CN2200928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64998.9U CN220092812U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二次成型模具及二次成型加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64998.9U CN220092812U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二次成型模具及二次成型加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92812U true CN220092812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68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64998.9U Active CN220092812U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二次成型模具及二次成型加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928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092812U (zh) 一种二次成型模具及二次成型加工装置
TWM599241U (zh) 沖壓連續模模內自動送件機構
CN204603009U (zh) 一种冲孔模具及其斜楔机构
CN116748382A (zh) 一种制动蹄滚子保持器制备工艺
CN215998308U (zh) 斜面冲孔用吊冲模具
CN216731545U (zh) 工件固定治具
CN207479358U (zh) 一种轴承冲压模具
CN211027732U (zh) 一种幕墙主龙骨角码连接孔快速冲压成孔设备
KR100543508B1 (ko) 부스바 펀칭장치
CN210115374U (zh) 一种成型后双侧吊冲孔模具
CN112134071A (zh) 一种旅行转换器
CN219292655U (zh) 一种可同时铆合多根铆钉的铆合装置
CN201700113U (zh) 电子产品
CN216126396U (zh) 一种汽车配件生产加工用冲压设备
CN213151194U (zh) 一种旅行转换器
CN113194377B (zh) 工件组装定位装置
CN213856661U (zh) 五金复合冲压模具
TWI716308B (zh) 沖壓連續模模內自動送件機構
JP2001018017A (ja) プレス用パンチのリテーナー装置
CN216414675U (zh) 一种基于组合式电路板的插板结构
CN220097432U (zh) 圆管螺母下料装置
CN220717548U (zh) 模内推料机构
CN216501998U (zh) 一种新型立式磁铁活动管位结构
CN210817111U (zh) 金属片导向机构
CN215391935U (zh) 脚轮支架冲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