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90410U - 大脑平衡训练器 - Google Patents

大脑平衡训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90410U
CN220090410U CN202321150172.8U CN202321150172U CN220090410U CN 220090410 U CN220090410 U CN 220090410U CN 202321150172 U CN202321150172 U CN 202321150172U CN 220090410 U CN220090410 U CN 2200904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part
gear
assembly
mounting
mountin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5017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天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Hanyu Hongc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Hanyu Hongc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Hanyu Hongc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Hanyu Hongc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5017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904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904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904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脑平衡训练器,包括:安装壳件;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件上,所述传动组件能相对于所述安装壳件转动;握持部,所述握持部包括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所述第一握持部和所述第二握持部分别活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件上,所述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握持部与所述第二握持部,所述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的运动方向相反。当左手握住第一握持部并驱动第一握持部顺时针转动时,第二握持部在传动组件的传动作用下,会自动沿着逆时针转动,即握住第二握持部的右手会进行与左手方向相反的运动,从而能对左右脑进行锻炼,进而能提高人们的肢体协调性和平衡力。

Description

大脑平衡训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及康复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脑平衡训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得从事体力活动和身体锻炼的时间逐渐减少,从而导致人们的肢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逐步下降,并且人们通常会习惯于使用左手或右手,而左手是由右脑控制,右手则由左脑控制,因此导致习惯用右手的人,其左手的控制能力会偏弱,而习惯用左手的人则其右手的控制能力偏弱。人的平衡能力不仅是人体行动平衡能力的需要,同时也是完成任何运动技能和生活技能的保证根式大脑反应和智商的能力体现,通过对左右脑的协调性进行训练能够提高人们的肢体平衡能力,因此,因此目前市场上亟需一种能够对左右脑的协调性进行训练的器具。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大脑平衡训练器,通过锻炼使用者的左手和右手进行反向运动,从而提高人们的肢体平衡能力。
一种大脑平衡训练器,包括:安装壳件;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件上,所述传动组件能相对于所述安装壳件转动;握持部,所述握持部包括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所述第一握持部和所述第二握持部分别活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件上,所述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握持部与所述第二握持部,所述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的运动方向相反。
本申请公开一种大脑平衡训练器,通过在安装壳件上设有握持部,握持部用于为使用者提供握持的部分,握持部包括活动设置在安装壳件上的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且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分别与传动组件传动连接。通过设有传动组件,使得第一握持部运动时能带动传动组件运动,而传动组件与第二握持部传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二握持部能在第一握持部的带动下进行与第一握持部运动方向相反的运动。用户在使用大脑平衡训练器时,用户的左右手分别握住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例如,当左手握住第一握持部并驱动第一握持部顺时针转动时,第二握持部在传动组件的传动作用下,会自动沿着逆时针转动,即握住第二握持部的右手会进行与左手方向相反的运动,从而能对左右脑进行锻炼,进而能提高人们的肢体协调性和平衡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主动齿轮组件和从动齿轮组件,所述主动齿轮组件活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件上,所述从动齿轮组件与所述主动齿轮组件啮合连接,所述主动齿轮组件与所述第一握持部和所述第二握持部中的其中一个连接,所述第一握持部和所述第二握持部的另一个与所述从动齿轮组件连接。通过设有分别与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分别啮合连接的主动齿轮和传动齿轮,其中主动齿轮与第一握持部或第二握持部连接,并能相对于安装壳体进行转动,当用户的左手在转动第一握持部时驱动主动齿轮带动传动齿轮转动,而与传动齿轮连接的另一个握持部能在传动齿轮的带动下,沿第一握持部的相反方向进行转动,该传动组件结构简单,所需的安装空间小,方便将大脑平衡训练器便携化设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动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外侧与所述第二齿轮内侧啮合,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握持部或所述第二握持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组件啮合连接。为了提高传动稳定性,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二齿轮的内侧与第一齿轮的外侧啮合连接,使得第一齿轮与第一握持部连接后,第一握持部带动第一齿轮以及与第一齿轮外啮合的第二齿轮进行同向转动,而与第二齿轮外啮合的从动齿轮组件则进行反向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握持部与第一握持部的运动方向相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齿轮包括齿轮本体、第一啮合部和第二啮合部,所述齿轮本体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件上,所述第一啮合部设置在所述齿轮本体的内侧,所述第一啮合部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啮合部设置在所述齿轮本体的外侧,所述第二啮合部与所述从动齿轮组件啮合连接。通过在第二齿轮上同时设有分别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一啮合部以及与从动齿轮组件啮合连接的第二啮合部,从而简化传动组件的整体结构,使传动组件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且传动稳定性高,进一步保障了第一握持部和第一握持部之间稳定的运动传递过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主动齿轮组件相适配,所述第一轴承位于所述主动齿轮组件和所述安装壳件之间。通过在主动齿轮组件与安装壳件之间设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对传动组件的运动起到支撑作用,降低主动齿轮组件在相对于安装壳体组件转动过程中的阻力,降低因为主动齿轮组件相对于安装壳体组件转动而造成对零件的磨损,提高装置的耐用性和运动稳定性。
优选地,传动组件中的第二齿轮与壳体组件之间设有第一轴承,且该第一轴承有两个,其中,两个第一轴承分别设置在第二齿轮两侧与安装壳体之间的位置处,提高运动传递的稳定性,且该传动结构紧凑,所需的安装壳体体积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件上,所述固定组件的另一端用于固定。通过在安装壳件上设有固定组件,该固定组件用于将大脑平衡训练器固定在某一位置,由此更加方便用户使用。例如,通过将固定组件与人体腰部进行固定后,使用者能移动使用同时拓展了大脑平衡训练器的使用场景,提高使用便利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部和调节部,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件上,所述调节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调节部设有容纳腔,所述调节部能调节所述容纳腔的大小。通过在固定部上设有调节部,该调节部上设有空间大小可调节的容纳腔,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固定物的大小进行调整,更加方便使用。具体地,调节部可以采用魔术贴、卡扣、皮带等调节结构实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壳件设有安装腔和安装孔,所述安装腔与安装孔连通,所述传动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握持部穿过所述安装孔延伸至所述安装腔的部分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握持部和所述第二握持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件的相对两侧上。通过将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设置在安装壳件的相对两侧上,使得大脑平衡训练器的使用更加贴合人体使用习惯,且安装壳体上通过设有与握持部相适配的安装孔使得握持部能穿过安装孔后与传动组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壳件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壁上设有所述安装孔,还包括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凹槽相适配,所述第一握持部和/或所述第二握持部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轴承和所述安装孔。通过在安装壳件上设有凹槽用于与第二轴承相适配,使得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与安装壳件设有第二轴承,进一步降低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相对于安装壳体组件转动时产生的阻力,从而提高运动流畅性和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壳件的相对两侧上分别设有所述凹槽,所述第二轴承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二轴承分别位于所述凹槽上,所述第一握持部和/或所述第二握持部贯穿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件上。通过在安装壳件的相对两侧上设有凹槽,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分别贯穿设置在安装壳件上,且与安装壳件安装的位置均设有第二轴承,进一步支撑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的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握持部包括握持本体和转动轴,所述握持本体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转动轴穿设在所述安装壳件上,所述转动轴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轴承套设在所述转动轴上。第一握持部与第二握持部的结构相同,第一握持部通过设有转动轴与传动组件进行连接,用户握住握持本体驱动转动轴转动,传动轴同时将运动过程传递到传动组件进行运动。
附图说明
图1为大脑平衡训练器的第一示意图;
图2为大脑平衡训练器的第二示意图;
图3为大脑平衡训练器的第三示意图;
图4为大脑平衡训练器的截面图;
图5为大脑平衡训练器的第一爆炸图;
图6为大脑平衡训练器的传动组件及握持部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大脑平衡训练器的第二爆炸图;
图8为第二齿轮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安装壳件,101安装腔,102安装孔,103凹槽;
2传动组件,21主动齿轮组件,211第一齿轮,212第二齿轮,2121齿轮本体,2122第一啮合部,2123第二啮合部,22从动齿轮组件;
3握持部,31第一握持部,311握持本体,312转动轴,32第二握持部;
4固定组件,401容纳腔,41固定部,42调节部;
5第一轴承;
6第二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大脑平衡训练器。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大脑平衡训练器,包括:安装壳件1;传动组件2,传动组件2设置在安装壳件1上,传动组件2能相对于安装壳件1转动;握持部3,握持部3包括第一握持部31和第二握持部32,第一握持部31和第二握持部32分别活动设置在安装壳件1上,传动组件2传动连接第一握持部31与第二握持部32,第一握持部31和第二握持部32的运动方向相反。
本申请公开一种大脑平衡训练器,通过在安装壳件1上设有握持部3,握持部3用于为使用者提供握持的部分,握持部3包括活动设置在安装壳件1上的第一握持部31和第二握持部32,且第一握持部31和第二握持部32分别与传动组件2传动连接。通过设有传动组件2,使得第一握持部31运动时能带动传动组件2运动,而传动组件2与第二握持部32传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二握持部32能在第一握持部31的带动下进行与第一握持部31运动方向相反的运动。用户在使用大脑平衡训练器时,用户的左右手分别握住第一握持部31和第二握持部32,例如,当左手握住第一握持部31并驱动第一握持部31顺时针转动时,第二握持部32在传动组件2的传动作用下,会自动沿着逆时针转动,即握住第二握持部32的右手会进行与左手方向相反的运动,从而能对左右脑进行锻炼,进而能提高人们的肢体协调性和平衡力。
如图4至图7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传动组件2包括主动齿轮组件21和从动齿轮组件22,主动齿轮组件21活动设置在安装壳件1上,从动齿轮组件22与主动齿轮组件21啮合连接,主动齿轮组件21与第一握持部31和第二握持部32中的其中一个连接,第一握持部31和第二握持部32的另一个与从动齿轮组件22连接。通过设有分别与第一握持部31和第二握持部32分别啮合连接的主动齿轮和传动齿轮,其中主动齿轮与第一握持部31或第二握持部32连接,并能相对于安装壳体进行转动,当用户的左手在转动第一握持部31时驱动主动齿轮带动传动齿轮转动,而与传动齿轮连接的另一个握持部3能在传动齿轮的带动下,沿第一握持部31的相反方向进行转动,该传动组件2结构简单,所需的安装空间小,方便将大脑平衡训练器便携化设计。
如图6和图7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主动齿轮组件21包括第一齿轮211和第二齿轮212,第一齿轮211的外侧与第二齿轮212内侧啮合,第一齿轮211与第一握持部31或第二握持部32连接,第二齿轮212与从动齿轮组件22啮合连接。为了提高传动稳定性,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211和第二齿轮212,第二齿轮212的内侧与第一齿轮211的外侧啮合连接,使得第一齿轮211与第一握持部31连接后,第一握持部31带动第一齿轮211以及与第一齿轮211外啮合的第二齿轮212进行同向转动,而与第二齿轮212外啮合的从动齿轮组件22则进行反向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握持部32与第一握持部31的运动方向相反。
如图8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二齿轮212包括齿轮本体2121、第一啮合部2122和第二啮合部2123,齿轮本体2121设置在安装壳件1上,第一啮合部2122设置在齿轮本体2121的内侧,第一啮合部2122与第一齿轮211啮合连接,第二啮合部2123设置在齿轮本体2121的外侧,第二啮合部2123与从动齿轮组件22啮合连接。通过在第二齿轮212上同时设有分别与第一齿轮211啮合的第一啮合部2122以及与从动齿轮组件22啮合连接的第二啮合部,从而简化传动组件2的整体结构,使传动组件2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且传动稳定性高,进一步保障了第一握持部31和第一握持部31之间稳定的运动传递过程。
如图4和图5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还包括第一轴承5,第一轴承5与主动齿轮组件21相适配,第一轴承5位于主动齿轮组件21和安装壳件1之间。通过在主动齿轮组件21与安装壳件1之间设有第一轴承5,第一轴承5对传动组件2的运动起到支撑作用,降低主动齿轮组件21在相对于安装壳体组件转动过程中的阻力,降低因为主动齿轮组件21相对于安装壳体组件转动而造成对零件的磨损,提高装置的耐用性和运动稳定性。
如图4所示,优选地,传动组件中的第二齿轮与壳体组件之间设有第一轴承,且该第一轴承有两个,其中,两个第一轴承分别设置在第二齿轮两侧与安装壳体之间的位置处,提高运动传递的稳定性,且该传动结构紧凑,所需的安装壳体体积小。
如图1至图3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还包括固定组件4,固定组件4的一端设置在安装壳件1上,固定组件4的另一端用于固定。通过在安装壳件1上设有固定组件4,该固定组件4用于将大脑平衡训练器固定在某一位置,由此更加方便用户使用。例如,通过将固定组件4与人体腰部进行固定后,使用者能移动使用同时拓展了大脑平衡训练器的使用场景,提高使用便利性。其中,图1可以通过固定组件固定在某一物体或者固定物上,例如,固定组件可以固定在地面上使用。
如图2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固定组件4包括固定部41和调节部42,固定部41设置在安装壳件1上,调节部42设置在固定部41上,调节部42设有容纳腔401,调节部42能调节容纳腔401的大小。通过在固定部41上设有调节部42,该调节部42上设有空间大小可调节的容纳腔401,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固定物的大小进行调整,更加方便使用。具体地,调节部42可以采用魔术贴、卡扣、皮带等调节结构实现,可以将大脑平衡训练器设计成束腰型,极大地方便用户使用。
如图4和图5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安装壳件1设有安装腔101和安装孔102,安装腔101与安装孔102连通,传动组件2至少部分位于安装腔101内,握持部3穿过安装孔102延伸至安装腔101的部分与传动组件2连接,第一握持部31和第二握持部32分别设置在安装壳件1的相对两侧上。通过将第一握持部31和第二握持部32设置在安装壳件1的相对两侧上,使得大脑平衡训练器的使用更加贴合人体使用习惯,且安装壳体上通过设有与握持部3相适配的安装孔102使得握持部3能穿过安装孔102后与传动组件2连接。
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安装壳件1设有凹槽103,凹槽103的底壁上设有安装孔102,还包括第二轴承6,第二轴承6与凹槽103相适配,第一握持部31和/或第二握持部32依次穿过第二轴承6和安装孔102。通过在安装壳件1上设有凹槽103用于与第二轴承6相适配,使得第一握持部31和第二握持部32与安装壳件1设有第二轴承6,进一步降低第一握持部31和第二握持部32相对于安装壳体组件转动时产生的阻力,从而提高运动流畅性和稳定性。
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安装壳件1的相对两侧上分别设有凹槽103,第二轴承6有两组,两组第二轴承6分别位于凹槽103上,第一握持部31和/或第二握持部32贯穿设置在安装壳件1上。通过在安装壳件1的相对两侧上设有凹槽103,第一握持部31和第二握持部32分别贯穿设置在安装壳件1上,且与安装壳件1安装的位置均设有第二轴承6,进一步支撑第一握持部31和第二握持部32的运动。
如图6和图7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一握持部31包括握持本体311和转动轴312,握持本体311设置在转动轴312上,转动轴312穿设在安装壳件1上,转动轴312与传动组件2连接,第二轴承6套设在转动轴312上。第一握持部31与第二握持部32的结构相同,第一握持部31通过设有转动轴312与传动组件2进行连接,用户握住握持本体驱动转动轴312转动,传动轴同时将运动过程传递到传动组件2进行运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大脑平衡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壳件(1);
传动组件(2),所述传动组件(2)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件(1)上,所述传动组件(2)能相对于所述安装壳件(1)转动;
握持部(3),所述握持部(3)包括第一握持部(31)和第二握持部(32),所述第一握持部(31)和所述第二握持部(32)分别活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件(1)上,所述传动组件(2)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握持部(31)与所述第二握持部(32),所述第一握持部(31)和第二握持部(32)的运动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脑平衡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2)包括主动齿轮组件(21)和从动齿轮组件(22),所述主动齿轮组件(21)活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件(1)上,所述从动齿轮组件(22)与所述主动齿轮组件(21)啮合连接,所述主动齿轮组件(21)与所述第一握持部(31)和所述第二握持部(32)中的其中一个连接,所述第一握持部(31)和所述第二握持部(32)的另一个与所述从动齿轮组件(2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脑平衡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组件(21)包括第一齿轮(211)和第二齿轮(212),所述第一齿轮(211)的外侧与所述第二齿轮(212)内侧啮合,所述第一齿轮(211)与所述第一握持部(31)或所述第二握持部(32)连接,所述第二齿轮(212)与所述从动齿轮组件(22)啮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脑平衡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212)包括齿轮本体(2121)、第一啮合部(2122)和第二啮合部(2123),所述齿轮本体(2121)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件(1)上,所述第一啮合部(2122)设置在所述齿轮本体(2121)的内侧,所述第一啮合部(2122)与所述第一齿轮(211)啮合连接,所述第二啮合部(2123)设置在所述齿轮本体(2121)的外侧,所述第二啮合部(2123)与所述从动齿轮组件(22)啮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脑平衡训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轴承(5),所述第一轴承(5)与所述主动齿轮组件(21)相适配,所述第一轴承(5)位于所述主动齿轮组件(21)和所述安装壳件(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脑平衡训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组件(4),所述固定组件(4)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件(1)上,所述固定组件(4)的另一端用于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脑平衡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4)包括固定部(41)和调节部(42),所述固定部(41)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件(1)上,所述调节部(42)设置在所述固定部(41)上,所述调节部(42)设有容纳腔(401),所述调节部(42)能调节所述容纳腔(401)的大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脑平衡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件(1)设有安装腔(101)和安装孔(102),所述安装腔(101)与安装孔(102)连通,所述传动组件(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腔(101)内,所述握持部(3)穿过所述安装孔(102)延伸至所述安装腔(101)的部分与所述传动组件(2)连接,所述第一握持部(31)和所述第二握持部(32)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件(1)的相对两侧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大脑平衡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件(1)设有凹槽(103),所述凹槽(103)的底壁上设有所述安装孔(102),还包括第二轴承(6),所述第二轴承(6)与所述凹槽(103)相适配,所述第一握持部(31)和/或所述第二握持部(32)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轴承(6)和所述安装孔(10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大脑平衡训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壳件(1)的相对两侧上分别设有所述凹槽(103),所述第二轴承(6)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二轴承(6)分别位于所述凹槽(103)上,所述第一握持部(31)和/或所述第二握持部(32)贯穿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件(1)上;和/或
所述第一握持部(31)包括握持本体(311)和转动轴(312),所述握持本体(311)设置在所述转动轴(312)上,所述转动轴(312)穿设在所述安装壳件(1)上,所述转动轴(312)与所述传动组件(2)连接,所述第二轴承(6)套设在所述转动轴(312)上。
CN202321150172.8U 2023-05-12 2023-05-12 大脑平衡训练器 Active CN2200904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50172.8U CN220090410U (zh) 2023-05-12 2023-05-12 大脑平衡训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50172.8U CN220090410U (zh) 2023-05-12 2023-05-12 大脑平衡训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90410U true CN220090410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48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50172.8U Active CN220090410U (zh) 2023-05-12 2023-05-12 大脑平衡训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904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40009848A1 (en) Exercise-aid device
CN108652806B (zh) 一种穿戴式腰椎康复治疗装置
CN212141329U (zh) 一种康复科用下肢力量训练器
CN107530572A (zh) 具有连续可变变速器的流体置换固定式健身器材
CN108743224A (zh) 腿部康复训练和健身用外骨骼机器人
CN220090410U (zh) 大脑平衡训练器
CN110624206B (zh) 一种重症病人康复装置
KR100984120B1 (ko) 진자운동을 이용한 베벨기어 타입의 발전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운동기구
CN207785467U (zh) 一种多功能的小按摩器
CN213823299U (zh) 智能呼啦圈
CN215021900U (zh) 多点式揉捏震动按摩设备
CN108939437A (zh) 手提坐垫合成式结构的可实现多方向伸拉运动的训练装置
CN110201360B (zh) 拉力器
CN202161764U (zh) 可拆卸手柄式腕力球
CN112915457A (zh) 一种划船器
CN112642104B (zh) 一种健腹轮
CN207270641U (zh) 上肢减重训练器
CN210631614U (zh) 一种新型切步机
CN213555165U (zh) 一种健腹轮
CN218652894U (zh) 一种电子拉力器、电子拉力系统以及智能终端
KR200216176Y1 (ko) 차량 안전벨트용 복부 단련기
CN218046279U (zh) 一种带辅助动力的跳绳
CN219332393U (zh) 一种台式手指屈伸康复辅助器
CN216676858U (zh) 一种健美操柔韧训练辅助设备
KR200144082Y1 (ko) 폐달식 전신 운동기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