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88575U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088575U CN220088575U CN202320058258.1U CN202320058258U CN220088575U CN 220088575 U CN220088575 U CN 220088575U CN 202320058258 U CN202320058258 U CN 202320058258U CN 220088575 U CN220088575 U CN 2200885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iner
- cavity
- wall
- atomizer
- ga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889 atomis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6199 nebuliz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443 aeros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745 absorb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250 absorb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雾化器包括壳体和容器,壳体具有第一腔体、以及分别连通第一腔体两端的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容器设于第一腔体内,具有第二腔体、以及分别连通第二腔体两端的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其中,第二进口与第一进口相通,第二出口与第一出口相通;容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腔体的腔壁密封配合,容器的两端之间的部分与第一腔体的腔壁之间具有间隙。本申请通过使用于容置雾化介质的容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腔体的腔壁密封配合,并使容器的两端之间的部分与第一腔体的腔壁之间具有间隙,可防止雾化器的壳体在受到外力而发生形变时抵触容器两端之间的部分,降低了雾化器内雾化介质泄漏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用于对雾化介质加热以生成气溶胶,因此相关的雾化器均容置有雾化介质。在技术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雾化器在使用过程中,其内的雾化介质可能发生泄漏,导致雾化器出现功能性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降低雾化器内雾化介质泄漏的可能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器,雾化器包括:
壳体,具有第一腔体、第一进口以及第一出口,第一腔体的一端与第一进口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出口连通;
容器,设于第一腔体内;容器具有第二腔体、第二进口以及第二出口,第二腔体的一端与第二进口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出口连通;其中,第二进口与第一进口相通,第二出口与第一出口相通,第二腔体用于容置雾化介质;
其中,容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腔体的腔壁密封配合,容器的两端之间的部分与第一腔体的腔壁之间具有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顶壁和底壁、以及设于顶壁和底壁之间的侧壁,顶壁、侧壁和底壁围设形成第一腔体;
容器的两端分别抵触于顶壁和底壁,容器的两端之间的部分与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器与侧壁之间的间距在容器抵触于顶壁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或者逐渐减小;其中,容器的一端抵触于侧壁和顶壁,或者,容器的一端抵触于侧壁和底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器的一端具有第一隔离部,第一隔离部抵触于侧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侧壁上设有第二隔离部,第二隔离部的一端抵触于容器的一端、另一端与容器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隔离部在第一方向上延伸设置,第一方向为顶壁和底壁的相对方向;其中,容器与第二隔离部之间的间距在第一方向上呈渐变趋势。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器包括收容管、以及设于收容管两端的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第一密封件抵触于顶壁,第二密封件抵触于底壁,收容管与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抵触于顶壁的端部同时抵触于第二隔离部邻接顶壁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第一盖体具有顶部以及自顶部延伸而出的第一侧部,第二盖体具有底部以及自底部延伸而出的第二侧部,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之间具有重叠部分;
其中,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配合围设形成第一腔体,第一侧部暴露于第一腔体中的部分和第二侧部暴露于第一腔体中的部分配合形成侧壁;第二隔离部设于第一侧部暴露于第一腔体中的部分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侧部抵触于第二隔离部背离顶部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还包括密封圈,密封圈设于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的重叠部分之间,以密封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之间的缝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抵触于顶部,并与第一侧部之间具有连通第一腔体的第一间隙;第二密封件抵触于底部,并与第二侧部之间具有连通第一腔体的第二间隙;收容管的一端嵌设于第一间隙、另一端嵌设于第二间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主机以及上述的雾化器,主机与雾化器相连,用于控制雾化器对雾化介质进行加热。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通过设于第一腔体内的容器容置雾化介质,并使容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腔体的腔壁密封配合,提高了容器在第一腔体内的密封性,降低了雾化介质泄漏的可能性;此外,容器的两端之间的部分与第一腔体的腔壁之间具有间隙,可防止雾化器的壳体在受到外力而发生形变时抵触容器两端之间的部分,进一步降低了雾化器内雾化介质泄漏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实施例中雾化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和容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实施例中壳体和容器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和容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和容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和容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实施例中第一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实施例中第二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出一种电子雾化装置。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1可以包括雾化器10和主机30。雾化器10用于进行雾化,即对雾化介质加热以生成气溶胶。主机30用于为雾化器10供电。雾化器10可以与主机30对接,也可以与主机30分离。两者对接时,雾化器10与主机30相连,主机30可控制雾化器10进行雾化。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其中,主机30具有对接槽301。雾化器10可插入对接槽301中以实现与主机30的对接。在雾化器10与主机30对接时,两者的外壳可配合形成平滑过渡的表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对接槽301也可以形成于雾化器10上,从而主机30可插入雾化器10的对接槽301以实现两者的对接。
其中,一个雾化器10可适配于多个主机30,从而在连接雾化器10的主机30损坏或电量不足时用户可通过更换主机30而得以继续使用。同理,一个主机30也可以适配于多个雾化器10,从而当一个雾化器10损坏或雾化介质不足时可以通过更换雾化器10而得以继续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1也可以是一体结构,此时电子雾化装置1可作用一次性产品使用。
请参阅图3,图3是图1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雾化器10可以包括具有第一腔体101的壳体100、以及设于第一腔体101内的容器200、雾化载体300和雾化组件400。其中,容器200用于收容可承载有雾化介质的雾化载体300,避免雾化载体300内的雾化介质泄漏。雾化组件400用于对雾化载体300上的雾化介质加热,以生成气溶胶。
其中,壳体100具有第一进口102和第一出口103。第一腔体101的一端与第一进口102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出口103连通。可选地,第一进口102和第一出口103分别设于壳体100相背的两端,以配合第一腔体101形成贯穿壳体100的气体通道。气体可自第一进口102进入第一腔体101内,并进一步通过第一出口103流出第一腔体101。雾化组件400可以对雾化载体300上的雾化介质加热以生成气溶胶,生成的气溶胶可进入气体通道中,并随流动的气体一并通过第一出口103流出第一腔体101。
可以理解地,第一进口102、第一出口103的位置并不限于本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进口102、第一出口103可以设置在任何可实现其功能的位置上,例如两者分别设于壳体100相邻的两侧上等。
在一实施例中,主机30包括具有收容腔302的主机壳500、以及设于收容腔302内的控制板610、电池620、空气传感器630和供电电极640。其中,控制板610分别与电池620、空气传感器630和供电电极640电连接,用于实现主机30的功能控制。电池620作为主机30的内置电源。空气传感器630作为主机30的触发开关。供电电极640的一端暴露于主机壳500外,用于在主机30与雾化器10对接时抵触雾化组件400以实现电连接。
此外,主机30还具有与控制板610电连接的充电部650,充电部650用于连接外部电源以进行充电。充电部650可以是主机30上的充电接口,通过与外部电源对接以获取外部供电。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30可以不设置充电部650,而通过更换电池620实现持续利用,或者,主机30可设计为电池620电量耗尽后即可弃的一次性用品。
其中,主机壳500具有进气口303和出气口304。收容腔302的一端与进气口303连通、另一端与出气口304连通。可选地,进气口303和出气口304分别设于主机壳500相背的两端,以配合收容腔302形成贯穿主机壳500的气体通道。气体可自进气口303进入收容腔302内,并进一步通过出气口304流出收容腔302。其中,空气传感器630与进气口303对应设置。
在雾化器10与主机30对接时,壳体100设有第一进口102的部分与主机壳500设有出气口304的部分之间具有间隙,以使得第一进口102与出气口304相通。也即是说,第一进口102设于壳体100靠近对接槽301的底壁的一端,出气口304设于对接槽301的底壁,壳体100与对接槽301的底壁之间具有连通第一进口102和出气口304的间隙,从而通过出气口304流出收容腔302的气体可进一步自第一进口102进入第一腔体101。
由此,第一进口102、第一出口103、出气口304和进气口303配合第一腔体101和收容腔302形成贯穿壳体100和主机壳500的气体通道。
此外,壳体100靠近对接槽301的底壁的一端上设有第一磁吸件710,对接槽301的底壁上设有第二磁吸件720。第一磁吸件710和第二磁吸件720分别由可彼此吸附的磁性材料制成。例如,第一磁吸件710和第二磁吸件720中的一者为磁铁、另一者为钢铁;再如,第一磁吸件710和第二磁吸件720均为磁铁。其中,第一磁吸件710设于壳体100上且至少部分暴露于壳体100外。第二磁吸件720设于主机壳500上且至少部分暴露于主机壳500外。雾化器10和主机30对接时,雾化器10可插入对接槽301中,以使第一磁吸件710和第二磁吸件720彼此吸附,以实现雾化器10和主机30的稳定对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磁吸件710凸设于壳体100朝向主机30的一侧上,以使得雾化器10抵触于对接槽301的底壁时,壳体100与对接槽301的部分底壁形成上述间隙。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雾化器10和主机30也可以通过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实现稳定对接,包括但不限于卡接、销接、螺纹旋接等。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00还可以设有吸嘴104。吸嘴104是设于壳体100上的凸部,其可以位于壳体100远离主机30的一端。第一出口103设于吸嘴104内并贯穿吸嘴104,以便于用户抽吸。吸嘴104可以采用硅胶、橡胶等柔性材料制成,以改善用户抽吸时的体验效果。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用户抽吸吸嘴104以将外界气体吸入进气口303,此时空气传感器630触发,进而控制板610控制供电电极640为雾化组件400供电,以使雾化组件400对雾化载体300上的雾化介质加热以生成气溶胶,进而,气溶胶可随流动气体一并输送到吸嘴104处并通过第一出口103流出。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至少部分技术特征也可应用于其他实施例,为避免相同或类似的技术内容在全文中重复出现,在对本申请其他实施例进行描述时,会省略部分在本实施例中提及过的内容,此时可视为其他实施例具有部分与本实施例相同或类似的技术特征。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亦是如此。
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
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4,图4是图1实施例中雾化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器10的壳体100包括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配合围设形成第一腔体101。壳体100还包括设于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之间的密封圈130,用于提高第一腔体101的气密性。雾化器10的容器200、雾化载体300和雾化组件400收容于第一腔体101中。第一磁吸件710设于第二盖体120上,并暴露于壳体100外。
其中,容器200包括收容管210、第一密封件220和第二密封件230。收容管210为一中空直管,承载有雾化介质的雾化载体300可自收容管210的一端插入收容管210内。第一密封件220和第二密封件230可设于收容管210两端以实现密封,避免雾化介质泄漏。
雾化载体300可以由棉纤维、玻璃纤维等导液材料制成,以便于承载、渗透雾化介质。雾化载体300包括第一载体310和第二载体320。第一载体310主要起储存雾化介质作用,体积较大,可填充于收容管210内。第二载体320主要起引导雾化介质作用,可嵌设于第一载体310内,用于将第一载体310上的雾化介质引导出来以供雾化组件400加热。
其中,第一载体310具有气体通道,第一密封件220具有分别与该气体通道、以及第一出口103相通的第一通道,第二密封件230具有分别与该气体通道、以及第一进口102相通的第二通道。自第一进口102进入第一腔体101的气体可以进入第一载体310内的气体通道并通过第一出口103输出。第二载体320可以部分位于该气体通道内。
雾化组件400包括转接板410、发热件420、承载管430和导气管440。转接板410用于与主机30的供电电极640连接,以获取发热件420加热所需用电。发热件420可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设于转接
板410上,并延伸至第一载体310的气体通道内,用于对第二载体3205位于气体通道内的至少部分上的雾化介质加热。承载管430至少部分设于第一载体310的气体通道内,用于稳固位于第一载体310内的发热件420。导气管440可通过嵌套连接、螺纹旋接等方式固定于承载管430靠近第一出口103的一侧上,用于将雾化生成的气溶胶引导至第一出口103。
0在一实施例中,导气管440可插设或穿设于第一密封件220,承载管430可插设或穿设于第二密封件230,以提高稳定性。
此外,雾化器10还包括收容于第一腔体101内的第一吸附件105和第二吸附件106。第一吸附件105可设于第一密封件220靠近第一
出口103的一侧,用于吸附雾化介质,避免雾化介质混入通过第一出5口103的气溶胶中。第二吸附件106可设于第二密封件230靠近第一进口102的一侧,用于吸附冷凝液,避免冷凝液滴落到电子元件上。
请参阅图5和图6,图5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和容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实施例中壳体和容器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0在一些实施例中,容器200装配于第一腔体101内,且容器2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腔体101的腔壁密封配合,容器200的两端之间的部分与侧壁160之间具有间隙201。
其中,容器200的两端与第一腔体101的腔壁之间的密封配合可
以通过调整容器200的两端的结构实现,也可以通过调整第一腔体5 101的腔壁的结构实现,还可以通过在容器200的两端和第一腔体101的腔壁之间设置密封件实现。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00具有相对设置的顶壁140和底壁150、以及设于顶壁140和底壁150之间的侧壁160。第一进口102设于底壁150,第一出口103设于顶壁140。顶壁140、侧壁160和底壁150围设形成第一腔体101。容器200的两端分别抵触于顶壁140和底壁150,以实现与顶壁140、底壁150之间的密封配合。其中,容器200的两端分别为容器200的上端和下端。容器200的上端为容器200靠近顶壁140的一端,即容器200的顶部。容器200的下端为容器200靠近底壁150的一端,即容器200的底部。容器200两端之间的部分为容器200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壁体,即容器200的侧部。
雾化器10在使用时,侧壁160为其主要的握持部位。尽管壳体100通常为硬质材料制成,但壳体100受握持时仍然可能因此发生形变。尤其在一些实施例中,为增大可利用的第一腔体101空间,第一腔体101的腔壁需要采用薄壁设计,即壳体100的厚度较小。因此,若容器200的侧部与侧壁160贴合设置,则侧壁160受握持而发生形变时会压迫到容器200,容易导致容器200内的雾化介质泄漏。本申请通过将壳体100和容器200的配合结构设计为容器200的两端之间的部分与侧壁160之间具有间隙201,可防止容器200的两端之间的部分收到压迫,有效降低雾化介质泄漏的可能性。
可以理解的是,容器200的两端之间的部分可以仅部分与侧壁160相贴合,从而两者可部分间隔设置以形成间隙201。容器200两端之间的部分也可以全部与侧壁160相间隔,以在两者之间形成间隙201。例如,一些雾化器10的外壁上有特意设计的握持部位,此时间隙201可以设计在握持部位对应的部分容器200与侧壁160之间,即可实现避免雾化介质泄漏的效果。再如,一些雾化器10的部分壁体较厚,部分壁体较薄,前者相对不易变形,因此间隙201可以设计在后者对应的部分容器200与侧壁160之间。
可选地,容器200靠近顶壁140的一端可以抵触于侧壁160和顶壁140,或者,容器200靠近底壁150的一端抵触于侧壁160和底壁150,以实现容器200与壳体100的内壁之间的密封配合。为便于在实现壳体100与容器200的密封配合的同时,使得容器200两端之间的部分与侧壁160之间形成间隙201,一些实施例可以将容器200与侧壁160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在容器200抵触于顶壁140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或者逐渐减小。
其中,容器200的上端抵触于顶壁140的同时,还抵触于侧壁160邻接于顶壁140的一端。容器200的上端与顶壁140、侧壁160相贴合,以实现与壳体100的密封配合。
容器200的下端抵触于底壁150的同时,还抵触于侧壁160邻接于底壁150的一端。容器200的下端与底壁150、侧壁160相贴合,以实现与壳体100的密封配合。
在一实施例中,容器200的侧壁160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即侧壁160的内径在第一方向,即容器200抵触于顶壁140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容器200可以沿第一方向插入壳体100内,直至容器200的上端抵触于顶壁140和侧壁160,此时容器200上端以下的部分可以与侧壁160之间形成间隙201,且间隙201在第一方向上逐渐减小。其中,容器200在第一方向上的外径基本不变。
在另一实施例中,容器200的侧壁160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即侧壁160的内径在第一方向上逐渐增大。容器200可以沿第二方向,即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插入壳体100内,直至容器200的下端抵触于底壁150和侧壁160,此时容器200下端以上的部分可以与侧壁160之间形成间隙201,且间隙201在第一方向上逐渐增大。其中,容器200在第一方向上的外径基本不变。
通过上述设计,壳体100与容器200可以在实现密封配合的同时,在容器200两端之间的部分与侧壁160之间形成渐变的间隙201。
在其他实施例中,间隙201还可以呈其他渐变形式。间隙201也可以由其他形式的侧壁160和容器200配合形成。
例如,容器200的外径在容器200抵触于顶壁140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以配合侧壁160形成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的间隙201。容器200的下端抵触于底壁150和侧壁160,从而容器200下端以上的部分与侧壁160间隔设置。
同理,容器200与侧壁160之间的间距还可以在容器200抵触于顶壁140的方向上逐渐增大,即间隙201自下而上逐渐减小。容器200可以由下端抵触于底壁150和侧壁160,以使得容器200下端以上的部分与具有渐变斜面的侧壁160间隔设置。容器200还可以由上端抵触于顶壁140和侧壁160,以使得具有渐变外径的容器200在上端以下的部分与侧壁160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器10的壳体100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例如,壳体100可以由底壁150以及设于底壁150上的顶壁140构成,其中顶壁140可以为厚度均匀的壁体,例如弧形壁或者平壁。
在一实施例中,容器200包括收容管210、以及设于收容管210两端的第一密封件220和第二密封件230。其中,第一密封件220形成容器200的上端,第二密封件230形成容器200的下端。第一密封件220抵触于顶壁140,第二密封件230抵触于底壁150。收容管210与侧壁160之间具有间隙201。
其中,第一密封件220远离第二密封件230的一端抵触于顶壁140以及邻接于顶壁140的部分侧壁160,第一密封件220靠近第二密封件230的另一端与侧壁160相间隔,以配合形成连通第一腔体101的第一间隙202。第二密封件230远离第一密封件220的一端抵触于底壁150以及邻接于底壁150的部分侧壁160,第二密封件230靠近第一密封件220的另一端与侧壁160相间隔,以配合形成连通第一腔体101的第二间隙203。
换而言之,第一密封件220靠近第二密封件230的端部外径小于第一密封件220远离第二密封件230的端部外径,第一密封件220外径较小的端部与侧壁160之间形成第一间隙202。第二密封件230靠近第一密封件220的端部外径小于第二密封件230远离第一密封件220的端部外径,第二密封件230外径较小的端部与侧壁160之间形成第二间隙203。
收容管210的一端嵌设于第一间隙202、另一端嵌设于第二间隙203,以使得第一密封件220可以与侧壁160相配合对收容管210的一端进行限制,第二密封件230可以与侧壁160相配合对收容管210的另一端进行限制,以提高装配于壳体100内的容器200的稳定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设于收容管210一端的第一密封件220抵触于顶壁140,并与侧壁160间隔设置。设于收容管210另一端的第二密封件230抵触于底壁150,并与侧壁160间隔设置。收容管210的一端设于侧壁160和第一密封件220之间、另一端设有侧壁160和第二密封件230之间。
此外,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器10的容器200的结构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例如,容器200可以由收容件和密封件组成,收容件的一端具有开口、另一端为闭口,密封件设于收容件具有开口的一端,以实现密封。再如,容器200可以由两端均为闭口的收容件组成。还如,容器200可以由至少两个收容件通过螺纹旋接、卡接等方式组合形成,相邻两个收容件的连接处可设置有密封圈。
在一实施例中,容器200具有第二腔体204、第二进口205和第二出口206。第二腔体204的一端与第二进口205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出口206连通。其中,第二腔体204用于容置雾化介质。第二进口205与第一进口102相通,第二出口206与第一出口103相通。可以理解地,雾化介质可以通过雾化载体300容置于第二腔体204,雾化载体300结构不作具体限定;雾化介质也可以直接收容于第二腔体204内,例如形态为固态的雾化介质。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00包括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第一盖体110具有顶部1101以及自顶部1101延伸而出的第一侧部1102。第二盖体120具有底部1201以及自底部1201延伸而出的第二侧部1202。第一侧部1102与第二侧部1202之间具有重叠部分。
其中,顶部1101暴露于第一腔体101中的部分形成顶壁140。顶部1101还可形成吸嘴104,第一出口103贯穿吸嘴104和顶壁140。底部1201暴露于第一腔体101中的部分形成底壁150。第一侧部1102暴露于第一腔体101中的部分和第二侧部1202暴露于第一腔体101中的部分配合形成侧壁160。其中,第一侧部1102具有上述渐变斜面。
换而言之,第一密封件220可以抵触于顶部1101,并与第一侧部1102之间具有连通第一腔体101的第一间隙202。第二密封件230可以抵触于底部1201,并与第二侧部1202之间具有连通第一腔体101的第二间隙203。收容管210的一端嵌设于第一间隙202、另一端嵌设于第二间隙203。具体的配合结构可以参阅上文,在此不作赘述。
此外,壳体100还包括密封圈130。密封圈130设于第一侧部1102和第二侧部1202的重叠部分之间,以密封第一侧部1102和第二侧部1202之间的缝隙。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盖体110套设于第二盖体120,密封圈130套设于第二侧部1202,并抵触于第一侧部1102的内壁。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盖体120套设于第一盖体110,密封圈130则套设于第一侧部1102,并抵触于第二侧部1202的内壁。
可选地,容器200靠近顶部1101的一侧与顶部1101之间还形成有过滤位107,用于设置第一吸附件105。过滤位107可以由容器200上的凹槽和顶部1101围设形成,也可以由顶部1101上的凹槽与容器200围设形成。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间隙201由壳体100和容器200配合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在加工时直接形成具有斜面的侧壁160,由此配合容器200形成间隙20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内壁上可以设有抵触于部分容器200的凸部以形成间隙201;容器200可以部分抵触于壳体100以形成间隙201;壳体100和容器200之间可以设有连接件以将两者隔离开来从而形成间隙201。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以具有上述的一个或多个技术特征,且上文记载的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亦可应用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将其组合或结合,组合或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亦应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下结合其他附图对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和容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00的第一侧部1102和第二侧部1202均与容器200之间具有间隙201。
具体地,容器200的一端抵触于顶部1101、以及邻接于顶部1101的部分第一侧部1102,容器200的另一端抵触于底部1201、以及邻接于底部1201的部分第二侧部1202。容器200的两端之间的部分与第一侧部1102、第二侧部1202间隔设置,以避免第一侧部1102或第二侧部1202受力变形时抵触到容器200而导致容器200内的雾化介质泄漏。
其中,第一侧部1102具有渐变斜面,以使得第一侧部1102与容器200之间的间隙201沿容器200抵触于顶部1101的方向逐渐减小。第二侧部1202具有另外的渐变斜面,以使得第二侧部1202与容器200之间的间隙201沿容器200抵触于顶部1101的方向逐渐增大。
通过上述方式,容器200可稳定地收容于壳体100内,且与壳体100用于握持的第一侧部1102、第二侧部1202保持距离,降低了容器200内的雾化介质泄漏的风险。
可选地,壳体100为一体成型结构。
此外,壳体100用于限位并隔离容器200的结构也可以是渐变斜面之外的结构。例如,第一侧部1102、第二侧部1202相背的端部分别设有抵触于容器200两端的凸部以实现容器200在壳体100内的限位,同时两端之间的部分可与容器200保持一定的间距,以实现隔离效果。再如,第一侧部1102、第二侧部1202也可以形成非渐变式的斜面,以达成类似的效果。
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和容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容器200的一端具有第一隔离部240。第一隔离部240抵触于壳体100的侧壁160,以实现限位和隔离效果。
其中,第一隔离部240可以是抵触于顶壁140的第一密封件220。可选地,第一密封件220抵触于顶壁140以及邻接于顶壁140的部分侧壁160。第一密封件220远离顶壁140的一侧具有凹槽,收容管210的一端嵌设于该凹槽内,从而使得收容管210与侧壁160间隔设置。
第一隔离部240也可以是抵触于底壁150的第二密封件230。可选地,第二密封件230抵触于底壁150以及邻接于底壁150的部分侧壁160。第二密封件230远离底壁150的一侧具有另一凹槽,收容管210的另一端嵌设于该凹槽内,从而使得收容管210和侧壁160间隔设置。
第一隔离部240还可以是设于容器200一端且抵触于侧壁160的连接件,例如套设于收容管210、第一密封件220或第二密封件230的密封圈。
可以理解地,第一隔离部240也可以分别设于容器200的两端。第一隔离部240的形状、数量并不限于本实施例。
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和容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00的侧壁160上设有第二隔离部170。第二隔离部170的一端抵触于容器200的一端、另一端与容器200间隔设置。
具体地,第二隔离部170设于第一侧部1102暴露于第一腔体101中的部分上。第一密封件220抵触于顶壁140的端部同时抵触于第二隔离部170邻接顶壁140的一端。第二隔离部170在第一方向上延伸设置,第一方向为顶壁140和底壁150的相对方向。其中,容器200与第二隔离部170之间的间距在第一方向上呈渐变趋势。
进一步地,第二侧部1202抵触于第二隔离部170背离顶部1101的一端。也即是说,第二隔离部170还在第一盖体110与第二盖体120的装配中起限位作用。
请结合参阅图10和图11,图10是图9实施例中第一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9实施例中第二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盖体110暴露于第一腔体101的表面上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隔离部170。也即是说,第二隔离部170是设于第一盖体110内表面的尺寸渐变的凸筋,在实现对容器200限位、隔离的作用的同时,还能够对第一盖体110起增强作用。
第二盖体120还具有抵接部1203,抵接部1203位于第二侧部1202上。在第一盖体110与第二盖体120装配时,第二侧部1202远离底部1201的一端抵触于第二隔离部170远离顶部1101的一端,且抵接部1203抵触于第一侧部1102远离顶部1101的一端,以配合实现限位效果。
此外,第一侧部1102和第二侧部1202的重叠部分上还分别设有卡合结构。具体地,第一侧部1102的内表面上设有凹槽,第二侧部1202的外表面上设有凸部。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装配时,可通过凹槽和凸部实现卡合连接。当然,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的连接结构不限于此,例如凸部和凹槽的位置可以互换,又如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可以通过销钉连接等。
此外,第二隔离部170的数量、形状也不限于本实施例。例如,第二隔离部170可以是一个设于第一侧部1102内表面上的环状凸部。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使容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腔体的腔壁密封配合,提高了容器在第一腔体内的密封性,降低了雾化介质泄漏的可能性;并使容器的两端之间的部分与第一腔体的腔壁之间具有间隙,可防止雾化器的壳体在受到外力而发生形变时抵触容器两端之间的部分,进一步降低了雾化器内雾化介质泄漏的可能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
壳体,具有第一腔体、第一进口以及第一出口,所述第一腔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
容器,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容器具有第二腔体、第二进口以及第二出口,所述第二腔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进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其中,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第一进口相通,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一出口相通,所述第二腔体用于容置雾化介质;
其中,所述容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腔体的腔壁密封配合,所述容器的所述两端之间的部分与所述第一腔体的腔壁之间具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顶壁和底壁、以及设于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之间的侧壁,所述顶壁、所述侧壁和所述底壁围设形成所述第一腔体;
所述容器的两端分别抵触于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所述容器的所述两端之间的所述部分与所述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与所述侧壁之间的间距在所述容器抵触于所述顶壁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或者逐渐减小;其中,所述容器的一端抵触于所述侧壁和所述顶壁,或者,所述容器的一端抵触于所述侧壁和所述底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的一端具有第一隔离部,所述第一隔离部抵触于所述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上设有第二隔离部,所述第二隔离部的一端抵触于所述容器的一端、另一端与所述容器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离部在第一方向上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的相对方向;其中,所述容器与所述第二隔离部之间的间距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呈渐变趋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包括收容管、以及设于所述收容管两端的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抵触于所述顶壁,所述第二密封件抵触于所述底壁,所述收容管与所述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抵触于所述顶壁的端部同时抵触于所述第二隔离部邻接所述顶壁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具有顶部以及自所述顶部延伸而出的第一侧部,所述第二盖体具有底部以及自所述底部延伸而出的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之间具有重叠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配合围设形成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侧部暴露于所述第一腔体中的部分和所述第二侧部暴露于所述第一腔体中的部分配合形成所述侧壁;所述第二隔离部设于所述第一侧部暴露于所述第一腔体中的所述部分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部抵触于所述第二隔离部背离所述顶部的一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的所述重叠部分之间,以密封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之间的缝隙。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抵触于所述顶部,并与所述第一侧部之间具有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一间隙;所述第二密封件抵触于所述底部,并与所述第二侧部之间具有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二间隙;所述收容管的一端嵌设于所述第一间隙、另一端嵌设于所述第二间隙。
13.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主机以及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所述主机与所述雾化器相连,用于控制所述雾化器进行雾化。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058258.1U CN220088575U (zh) | 2023-01-06 | 2023-01-06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058258.1U CN220088575U (zh) | 2023-01-06 | 2023-01-06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088575U true CN220088575U (zh) | 2023-11-28 |
Family
ID=88846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058258.1U Active CN220088575U (zh) | 2023-01-06 | 2023-01-06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088575U (zh) |
-
2023
- 2023-01-06 CN CN202320058258.1U patent/CN22008857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308660A1 (en) | Atomiser and aerosol generating apparatus | |
EP3850963A1 (en) | Electronic atomization device and atomizer | |
EP3360430B1 (en) |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atomizer thereof | |
US20220071282A1 (en) | Electronic atomization device and atomizer thereof | |
WO2020248400A1 (zh) | 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 | |
WO2022199281A1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110693088A (zh) | 电子烟雾化器以及电子烟 | |
CN112790436A (zh) | 主机、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CN215603187U (zh) | 雾化装置 | |
CN220088575U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113907433A (zh) |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
CN219762478U (zh) | 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 |
WO2021138876A1 (zh) | 磁吸电子烟 | |
CN116369591A (zh) | 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6701620U (zh) |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6796486U (zh) |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
CN215603206U (zh) | 雾化装置 | |
CN214677559U (zh) | 雾化仓和雾化器 | |
CN115462562A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可更换的储液雾化组件 | |
CN211383230U (zh) | 超声雾化装置及其超声雾化器 | |
CN113892690A (zh) | 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
CN215603203U (zh) | 雾化装置 | |
CN219803334U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EP4430970A1 (en) | Atomization device, liquid storage device, and atomization assembly | |
CN221653628U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