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86173U - 电池模组底座以及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底座以及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086173U CN220086173U CN202321572534.2U CN202321572534U CN220086173U CN 220086173 U CN220086173 U CN 220086173U CN 202321572534 U CN202321572534 U CN 202321572534U CN 220086173 U CN220086173 U CN 2200861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module
- support
- rod
- module base
- liquid coo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796 hollow spac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219 braz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960 cold rolled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07 rearrang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底座以及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底座包括回形框架、液冷板以及支撑机构,液冷板安装于回形框架上侧;支撑机构包括堆叠设置的第一支撑组件以及第二支撑组件,第一支撑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组件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支撑件,每个第一支撑件在第二方向上依次与多个第二支撑件相连,每个第二支撑件在第一方向上依次与多个第一支撑件相连;每个第一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回形框架相对的两侧相连。该电池模组底座能够降低电池模组底座的重量,增加电池模组底座的抗弯强度,提高液冷板的散热性。电池模组能够降低电池模组的重量,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底座以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电能存储装置,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动力电池总成由动力电池底座、动力电池上盖、模组、热管理系统、线束系统、高压系统组成。现有的动力电池底座与动力电池冷却系统为液冷板面通过泡棉、点胶等方式粘贴或用螺栓固定在动力电池底座上。而电池底座一般为平板进行承托,再加上外框的框架结构,重量较重,且抗弯性能差。不适配动力电池的高能量密度的要求,且液冷板被密封,散热性能较差。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电池模组底座以及电池模组,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底座,能够降低电池模组底座的重量,增加电池模组底座的抗弯强度,提高液冷板的散热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其能量密度更高,抗变形的能力更好。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电池模组底座,包括:
回形框架,围成中空空间;
液冷板,安装于上述回形框架上侧;
支撑机构,位于上述中空空间内,上述支撑机构包括堆叠设置的第一支撑组件以及第二支撑组件,上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支撑件,上述第一支撑件沿第二方向延伸,上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沿上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支撑件,上述第二支撑件沿上述第一方向延伸,每个上述第一支撑件在上述第二方向上依次与多个上述第二支撑件相连,每个上述第二支撑件在上述第一方向上依次与多个上述第一支撑件相连;
每个上述第一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上述回形框架相对的两侧相连,或每个上述第二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上述回形框架相对的两侧相连,上述第一支撑组件或上述第二支撑组件的顶面与上述液冷板底面抵接,上述第一方向与上述第二方向垂直。
可选地,上述第一方向为上述回形框架的长度方向,每个上述第一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上述回形框架相对的两侧相连,上述第一支撑件上开设至少两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槽,上述第一支撑件在两个上述第一加强槽两侧形成两个第一法兰,上述第一加强槽的底板的背部与上述回形框架底部抵接并固定;
上述第二支撑件上开设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槽并于上述第二加强槽的两侧形成两个第二法兰,上述第一加强槽的槽口与上述第二加强槽的槽口相对设置,上述第一法兰与上述第二法兰于二者相交的位置固连。
可选地,上述回形框架在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均开设多个限位槽,每个上述内侧壁上的上述限位槽与上述第一支撑件一一对应设置,上述第一支撑件的端部插接限位于对应的上述限位槽中。
可选地,上述回形框架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杆、第二杆、第三杆和第四杆,上述第一杆、上述第二杆、上述第三杆和上述第四杆均由板材折弯形成内部中空结构,上述第一杆和上述第三杆结构相同,上述第一杆的上述内侧壁和底壁呈间隙设置。
可选地,上述第一支撑件、上述第二支撑件、上述第一杆、上述第二杆、上述第三杆和上述第四杆均由冷轧钢板冲压和/或折弯形成。
可选地,上述液冷板包括:
上板,为平板;
下板,开设流道,上述上板和上述下板通过锁紧件紧固后钎焊连接,上述下板与上述回形框架钎焊固定;
进液管和出液管,均安装在上述上板上且均与上述流道连通,调温液体能从上述进液管进入并从上述出液管流出。
可选地,上述电池模组底座还包括吊装组件,上述吊装组件包括多个吊装件,至少上述液冷板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上述吊装件,上述吊装件上开设吊装孔,上述吊装孔呈T型设置。
可选地,上述电池模组底座还包括吊装加强件,上述吊装加强件呈回形并安装于上述液冷板表面,上述吊装件安装于上述吊装加强件,锁紧件依次穿设上述吊装件、上述吊装加强件以及上述回形框架后将上述吊装件固定。
电池模组,包括电芯组件以及上述的电池模组底座,上述电芯组件置于上述液冷板上。
可选地,上述电池模组底座还包括电芯限位件,上述电芯限位件安装于上述液冷板的一侧,上述电芯组件抵接上述电芯限位件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底座,通过将液冷板放置于回形框架上方,液冷板既作为冷却件又作为结构件使用,省去了电池模组底座中底板的设置,也省去了泡棉等的设置,节省了安装工步;同时,中空空间中,设置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交叉设置,从两个方向上保证液冷板作为底板后,被全方位地支撑,防止液冷板的变形,增加电池模组底座的抗弯强度,且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呈角度堆叠设置,使得液冷板直接与空气接触,提高液冷板的散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通过采用上述电池模组底座,能够降低电池模组的重量,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底座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的爆炸图。
图中:
10、回形框架;11、中空空间;12、第一杆;121、限位槽;13、第二杆;14、第三杆;15、第四杆;
20、液冷板;21、上板;22、下板;23、进液管;24、出液管;
30、支撑机构;31、第一支撑组件;311、第一支撑件;3111、第一加强槽;3112、第一法兰;
32、第二支撑组件;321、第二支撑件;3211、第二加强槽;3212、第二法兰;
40、锁紧件;
50、吊装组件;51、吊装件;511、吊装孔;
60、吊装加强件;70、电芯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底座,能够降低电池模组底座的重量,增加电池模组底座的抗弯强度,提高液冷板20的散热性。如图1和图2所示,电池模组底座包括回形框架10、液冷板20以及支撑机构30,回形框架10围成中空空间11;液冷板20安装于回形框架10上侧;支撑机构30位于中空空间11内,支撑机构30包括堆叠设置的第一支撑组件31以及第二支撑组件32,第一支撑组件31包括沿第一方向(图中X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支撑件311,第一支撑件311沿第二方向(图中Y方向,X方向和Y方向垂直)延伸,第二支撑组件32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支撑件321,第二支撑件321沿第一方向延伸,每个第一支撑件311在第二方向上依次与多个第二支撑件321相连,每个第二支撑件321在第一方向上依次与多个第一支撑件311相连;每个第一支撑件311的两端分别与回形框架10相对的两侧相连,或每个第二支撑件321的两端分别与回形框架10相对的两侧相连,第一支撑组件31或第二支撑组件32的顶面与液冷板20底面抵接。
上述电池模组底座通过将液冷板20放置于回形框架10上方,液冷板20既作为冷却件又作为结构件使用,省去了电池模组底座中底板的设置,也省去了泡棉等的设置,节省了安装工步;同时,中空空间11中,设置第一支撑组件31和第二支撑组件32,第一支撑组件31和第二支撑组件32交叉设置,从两个方向上保证液冷板20作为底板后,被全方位地支撑,防止液冷板20的变形,增加电池模组底座的抗弯强度,且第一支撑组件31和第二支撑组件32呈角度堆叠设置,使得液冷板20直接与空气接触,提高液冷板20的散热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回形框架10具有一定的高度,使得中空空间11在竖直方向上对第一支撑组件31和第二支撑组件32有足够的容纳空间,使得第一支撑组件31或第二支撑组件32支撑液冷板20时,不影响液冷板20安装到回形框架10的上表面。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回形框架10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杆12、第二杆13、第三杆14和第四杆15,第一杆12和第三杆14沿第一方向延伸,且长度大于第二杆13和第四杆15,也即第一方向为回形框架10的长度方向,每个第一支撑件3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杆12和第三杆14相连,第一支撑件311上至少两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槽3111,第一支撑件311在两个第一加强槽3111两侧形成两个第一法兰3112,第一加强槽3111的底板的背部与回形框架10底部抵接并固定;第二支撑件321上开设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槽3211并于第二加强槽3211的两侧形成两个第二法兰3212,第一加强槽3111的槽口与第二加强槽3211的槽口相对设置,第一法兰3112与第二法兰3212于二者相交的位置固连。可以理解的是,位于下方的第一支撑组件31中的第一支撑件311开设的第一加强槽3111个数较多,宽度较宽,且第一支撑件311的长度较短,在承受第二支撑件321以及上部的液冷板20等零件时的强度更大,确保第一支撑件311在支撑使的抗弯能力比第二支撑件321大。
优选地,如图1所示,回形框架10在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均开设多个限位槽121,每个内侧壁上的限位槽121与第一支撑件311一一对应设置,第一支撑件311的端部插接限位于对应的限位槽121中。具体而言,第一杆12和第三杆14上开设限位槽121,对第一支撑件311两端的连接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
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杆12、第二杆13、第三杆14和第四杆15均由板材折弯形成内部中空结构,第一杆12和第三杆14结构相同,第一杆12的内侧壁和底壁呈间隙设置。通过上述设置,能够较为方便地将第一杆12、第二杆13、第三杆14以及第四杆15成型,且折弯成型后的零件强度提高,能够保证回形框架10的整体强度。
第一法兰3112与第二法兰3212相交的位置通过锁紧件40固连,第一杆12、第二杆13、第三杆14和第四杆15之间均通过锁紧件40固连,液冷板20与回形框架10通过锁紧件40固连。可选地,锁紧件40规格统一,均为M5机牙螺钉。上述设置,使得整个电池模组底座的安装均采用同样的锁紧件40,备料少,方便螺钉的更换。
优选地,第一支撑件311、第二支撑件321、第一杆12、第二杆13、第三杆14和第四杆15均由冷轧钢板冲压和/或折弯形成。冷轧钢板在冲压或折弯后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能够适应电池底座较大的承载力。可选地,冷轧钢板的厚度为2mm。在其他实施例中,冷轧钢板的厚度可以根据情况,灵活设置。
优选地,如图4所示,液冷板20包括上板21、下板22、进液管23和出液管24,上板21为平板;下板22开设流道,上板21和下板22通过锁紧件40紧固后钎焊连接,下板22与回形框架10钎焊固定;进液管23和出液管24,均安装在上板21上且均与流道连通,调温液体能从进液管23进入并从出液管24流出。下板22与回形框架10间通过锁紧件40及钎焊连接,连接强度高,且通过连接结构可将液冷板20受到的力转移到底座支架上,从而减轻液冷板20的强度要求,使得液冷板20的厚度及材质没有特殊要求,上板21的平板设置可以为电芯提供较好的安装平面,下板22的流道采用树枝状结构设计,各枝间相互连接,可有效满足动力电池的散热需求。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电池模组底座还包括吊装组件50,吊装组件50包括多个吊装件51,至少液冷板20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吊装件51,吊装件51上开设吊装孔511,吊装孔511呈T型设置。通过上述设置,特殊情况下可将动力电池整体吊起来。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电池模组底座还包括吊装加强件60,吊装加强件60呈回形并安装于液冷板20表面,吊装件51安装于吊装加强件60,锁紧件40依次穿设吊装件51、吊装加强件60以及回形框架10后将吊装件51固定。吊装组件50与液冷板20之间安装吊装加强件60,加强整体结构的同时可有效防止吊装的过程中液冷板20变形。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芯组件以及上述电池模组底座,电芯组件置于液冷板20上。通过采用上述电池模组底座,能够降低电池模组的重量,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
优选地,如图1所示,电池模组底座还包括电芯限位件70,电芯限位件70安装于液冷板20的一侧,电芯组件抵接电芯限位件70放置。能够在放置电芯组件时,起到限位的作用,且防止电芯在安装好后发生窜动。本实施例中,电芯限位件70安装在第一方向相对的一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方向上也可以设置电芯限位件70,在此不作限定。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电池模组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回形框架(10),围成中空空间(11);
液冷板(20),安装于所述回形框架(10)上侧;
支撑机构(30),位于所述中空空间(11)内,所述支撑机构(30)包括堆叠设置的第一支撑组件(31)以及第二支撑组件(32),所述第一支撑组件(31)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支撑件(311),所述第一支撑件(311)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2)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支撑件(321),所述第二支撑件(321)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每个所述第一支撑件(311)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依次与多个所述第二支撑件(321)相连,每个所述第二支撑件(32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与多个所述第一支撑件(311)相连;
每个所述第一支撑件(31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回形框架(10)相对的两侧相连,或每个所述第二支撑件(3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回形框架(10)相对的两侧相连,所述第一支撑组件(31)或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2)的顶面与所述液冷板(20)底面抵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回形框架(10)的长度方向,每个所述第一支撑件(31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回形框架(10)相对的两侧相连,所述第一支撑件(311)上开设至少两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槽(3111),所述第一支撑件(311)在两个所述第一加强槽(3111)两侧形成两个第一法兰(3112),所述第一加强槽(3111)的底板的背部与所述回形框架(10)底部抵接并固定;
所述第二支撑件(321)上开设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槽(3211)并于所述第二加强槽(3211)的两侧形成两个第二法兰(3212),所述第一加强槽(3111)的槽口与所述第二加强槽(3211)的槽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法兰(3112)与所述第二法兰(3212)于二者相交的位置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形框架(10)在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均开设多个限位槽(121),每个所述内侧壁上的所述限位槽(121)与所述第一支撑件(311)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件(311)的端部插接限位于对应的所述限位槽(121)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形框架(10)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杆(12)、第二杆(13)、第三杆(14)和第四杆(15),所述第一杆(12)、所述第二杆(13)、所述第三杆(14)和所述第四杆(15)均由板材折弯形成内部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杆(12)和所述第三杆(14)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杆(12)的所述内侧壁和底壁呈间隙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311)、所述第二支撑件(321)、所述第一杆(12)、所述第二杆(13)、所述第三杆(14)和所述第四杆(15)均由冷轧钢板冲压和/或折弯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20)包括:
上板(21),为平板;
下板(22),开设流道,所述上板(21)和所述下板(22)通过锁紧件(40)紧固后钎焊连接,所述下板(22)与所述回形框架(10)钎焊固定;
进液管(23)和出液管(24),均安装在所述上板(21)上且均与所述流道连通,调温液体能从所述进液管(23)进入并从所述出液管(24)流出。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底座还包括吊装组件(50),所述吊装组件(50)包括多个吊装件(51),至少所述液冷板(20)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吊装件(51),所述吊装件(51)上开设吊装孔(511),所述吊装孔(511)呈T型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底座还包括吊装加强件(60),所述吊装加强件(60)呈回形并安装于所述液冷板(20)表面,所述吊装件(51)安装于所述吊装加强件(60),锁紧件(40)依次穿设所述吊装件(51)、所述吊装加强件(60)以及所述回形框架(10)后将所述吊装件(51)固定。
9.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组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底座,所述电芯组件置于所述液冷板(2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底座还包括电芯限位件(70),所述电芯限位件(70)安装于所述液冷板(20)的一侧,所述电芯组件抵接所述电芯限位件(70)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572534.2U CN220086173U (zh) | 2023-06-20 | 2023-06-20 | 电池模组底座以及电池模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572534.2U CN220086173U (zh) | 2023-06-20 | 2023-06-20 | 电池模组底座以及电池模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086173U true CN220086173U (zh) | 2023-11-24 |
Family
ID=88821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572534.2U Active CN220086173U (zh) | 2023-06-20 | 2023-06-20 | 电池模组底座以及电池模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086173U (zh) |
-
2023
- 2023-06-20 CN CN202321572534.2U patent/CN22008617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039433B (zh) | 一种二层模组支架及电池包 | |
CN214898775U (zh) |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 |
CN112909401A (zh) | 一种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 |
CN114843712A (zh) |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 |
CN111065238A (zh) | 结构增强的液冷底板 | |
CN220086173U (zh) | 电池模组底座以及电池模组 | |
CN219979700U (zh) | 一种储能侧的放置装置 | |
CN215771343U (zh) | 一种电池模组及车辆 | |
CN113571823A (zh) | 电池模组 | |
CN216354520U (zh) | 箱体、电池模组和储能设备 | |
CN220774564U (zh) | 一种浸没式冷却储能电池模组 | |
CN220491977U (zh) | 电芯安装组件及储能集装箱 | |
CN217387337U (zh) | 电池框架及组件、电池模块及组件、电子设备 | |
CN218916026U (zh) | 一种拼装结构组件及层叠微通道 | |
CN216793901U (zh) | 软包电芯模组 | |
CN221466754U (zh) |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
CN220652180U (zh) |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
CN214797618U (zh) | 一种用于方舱的蓄电池组固定结构 | |
CN221486614U (zh) | 冷却管道、电池组件及用电装置 | |
CN218548696U (zh) | 电池安装架及电池簇 | |
CN218569069U (zh) | 电池包 | |
CN220382240U (zh) | 一种电池簇架 | |
CN220449496U (zh) | 一种用于电池箱体的吊装工装及电池箱体 | |
CN221353013U (zh) | 电池模组端板总成及电池模组 | |
CN220021308U (zh) | 一种导风板、电池模组及电池插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