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85582U - 背板组件及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背板组件及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85582U
CN220085582U CN202321712675.XU CN202321712675U CN220085582U CN 220085582 U CN220085582 U CN 220085582U CN 202321712675 U CN202321712675 U CN 202321712675U CN 220085582 U CN220085582 U CN 2200855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wall
sliding
along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1267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友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1267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855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855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855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板组件及显示器,该背板组件包括背板和连接件,背板包括底壁、第一侧壁、两个第二侧壁、以及边框,两个第二侧壁设置于底壁沿第一方向的两端的边缘处,第一侧壁、边框均设置于底壁沿第二方向的地侧边缘处,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边框设置于两个第二侧壁之间,边框的端部设有第一卡接部;连接件包括互相连接的弹性卡接部和限位部,弹性卡接部与第一卡接部卡接,弹性卡接部与边框的端部之间具有间隙,限位部与第二侧壁靠近边框的一侧连接,以使限位部止挡于第二侧壁靠近边框的一侧。该背板组件可以达到兼顾提高背板组件的装配精度和可靠性的目的。

Description

背板组件及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背板组件及显示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大屏、超大屏显示器的追求,目前显示器行业新推出了一种无边框显示器,采用将显示器屏幕和边框融合在一起的设计,在增加了显示器美观的同时,提升了用户视觉体验上的宽阔感。用于装配显示屏的背板组件的设计成为了行业的重点和难点。
相关技术中的背板组件,背板主体部分的地侧边缘(第一侧壁)设有边框,边框用于装配显示屏。为了兼顾边框高良品率和低成本的目的,通常背板主体部分采用金属而边框采用非金属制成。由于金属和非金属对于温度的敏感性不同,使得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边框的端部与背板主体连接处会出现对不齐,断差过大的现象,装配精度低,极限环境下边框容易发生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背板组件及显示器,通过在边框的端部设置第一卡接部,连接件的第一卡接部与弹性卡接部相卡接,且限位部与第二侧壁连接时,使得连接件的限位部止挡于第二侧壁靠近边框的一侧,当边框在预设条件下发生膨胀时,弹性卡接部与边框的端部之间的间隙为边框发生膨胀等变形预留出空间,这样,不仅降低了连接件沿第一方向凸出于第二侧壁之外产生断差的概率,而且膨胀后的边框会在将间隙填充满之后挤压弹性卡接部,使得弹性卡接部沿第一方向被压缩,这样,弹性卡接部可将边框对其的挤压力传递分散,不仅降低了边框与第二侧壁连接处端面产生断差的概率,而且提高了边框的可靠性,从而达到了兼顾提高背板组件的装配精度和可靠性的目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板组件包括背板和连接件,所述背板包括底壁、第一侧壁、两个第二侧壁、以及边框,两个所述第二侧壁设置于底壁沿第一方向的地侧边缘处,所述第一侧壁、所述边框均设置于所述底壁沿第二方向的地侧边缘处,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边框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边框的端部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连接件包括互相连接的弹性卡接部和限位部,所述弹性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所述弹性卡接部与所述边框的所述端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限位部与第二侧壁靠近所述边框的一侧连接,以使所述限位部止挡于所述第二侧壁靠近所述边框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卡接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一端具有开口,另一端封闭,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与所述滑槽相卡接的滑壁,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滑壁的长度大于所述滑槽的长度,所述滑槽与所述滑壁卡接时,所述开口在所述第一方向的端面与对应的所述滑壁的端面之间形成所述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槽与所述滑壁沿第三方向滑动配合,所述滑槽的宽度方向的一个侧壁、所述滑壁中的一者上开设有卡口,所述滑槽的宽度方向的一个侧壁、所述滑壁中的另一者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卡口沿所述第三方向卡接配合,其中,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两两相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卡口的长度大于所述凸起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卡口的长度大于所述凸起的长度,且所述卡口的长度与所述凸起的长度之差大于等于所述间隙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边框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面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面板的长度形成缺口,所述第一卡接部位于所述缺口处;所述第二面板包括板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板本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端部的滑壁,所述滑壁的厚度小于所述板本体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壁凸出连接于所述板本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边缘,所述滑壁位于所述板本体与所述第一面板拐角连接处,并且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滑壁的宽度小于所述板本体的宽度,以形成所述缺口,其中,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两两相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滑壁与所述板本体连接处的过渡端面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面板的靠近端和远离所述第一面板的远离端,所述靠近端相对所述远离端向靠近边框的端部倾斜,且所述过渡端面与对应的所述弹性卡接部的端面相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壁沿所述第一方向背离所述过渡端面的一侧端面与所述过渡端面的倾斜方向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为限位块,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个所述限位部,所述第二侧壁的端部开设有与所述限位部配合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部对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弹性卡接部为一体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边框设有中框,所述中框上设有插舌,所述第一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插舌插入的插孔,所述插孔的侧壁上设有压合边和/或折弯边,所述插舌插入所述插孔中时,所述插舌与所述压合边、所述折弯边的至少一者相抵接,所述中框与所述边框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数目为两个,所述边框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均设有所述第一卡接部。
本申请提供的背板组件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背板组件,通过在边框的端部设置第一卡接部,连接件的第一卡接部与弹性卡接部相卡接,并且限位部与第二侧壁连接时,使得连接件的限位部止挡于第二侧壁靠近边框的一侧,当边框在预设条件下发生膨胀时,弹性卡接部与边框的端部之间的间隙为边框发生膨胀等变形预留出空间,这样,不仅降低了连接件沿第一方向凸出于第二侧壁之外产生断差的概率,而且膨胀后的边框会在将间隙填充满之后挤压弹性卡接部,使得弹性卡接部沿第一方向被压缩,这样,弹性卡接部可将边框对其的挤压力传递分散,不仅降低了边框与第二侧壁连接处端面产生断差的概率,而且提高了边框的可靠性,从而达到了兼顾提高背板组件的装配精度和背板组件的可靠性的目的。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器,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背板组件和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装配于所述边框上。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器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边框的端部设置第一卡接部,连接件的第一卡接部与弹性卡接部相卡接,并且限位部与第二侧壁连接时,使得连接件的限位部止挡于第二侧壁靠近边框的一侧,当边框在预设条件下发生膨胀时,弹性卡接部与边框的端部之间的间隙为边框发生膨胀等变形预留出空间,这样,不仅降低了连接件沿第一方向凸出于第二侧壁之外产生断差的概率,而且膨胀后的边框会在将间隙填充满之后挤压弹性卡接部,使得弹性卡接部沿第一方向被压缩,这样,弹性卡接部可将边框对其的挤压力传递分散,不仅降低了边框与第二侧壁连接处端面产生断差的概率,而且提高了边框的可靠性,从而达到了兼顾提高背板组件的装配精度和背板组件的可靠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图;
图3为图2的II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边框与连接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图5的IV处的在一个视角下的放大图;
图7为图5的分解图;
图8为图7的A-A截面图;
图9为图5的IV处的在另一个视角下的放大图;
图10为图9的B-B截面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V处的放大图;
图13为图1中I处的放大图;
图14为图13的C-C截面图;
图15为图2的III处的放大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背板;101、底壁;102、第一侧壁;103、第二侧壁;110、限位槽;11、插孔;12、压合边;13、折弯边;
20、边框;201、第一卡接部;202、间隙;203、缺口;21、第一面板;22、第二面板;220、凸起;221、板本体;222、滑壁;23、靠近端;24、远离端;
30、连接件;31、弹性卡接部;310、卡口;311、滑槽;32、限位部;33、开口;34、外表面;35、内表面;
40、中框;41、插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至图4和图6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板组件,包括背板10和连接件30,背板10包括底壁101、第一侧壁102、两个第二侧壁103、以及边框20,两个第二侧壁103设置于底壁101沿第一方向的两端的边缘处,第一侧壁102、边框20均设置于底壁101沿第二方向的地侧边缘处,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边框20设置于两个第二侧壁103之间,边框20的端部设有第一卡接部201;连接件30包括互相连接的弹性卡接部31和限位部32,弹性卡接部31与第一卡接部201卡接,弹性卡接部31与边框20的端部之间具有间隙202,限位部32与第二侧壁103靠近边框20的一侧连接,以使限位部32止挡于第二侧壁103靠近边框20一侧。
本申请提供的背板组件,通过在边框20的端部设置第一卡接部201,连接件30的弹性卡接部31与第一卡接部201相卡接,并且连接件30的限位部32与第二侧壁103时,使得连接件30的限位部32止挡于第二侧壁103靠近边框20的一侧,第二侧壁103限制了限位部32沿第一方向相对背板10移动,当边框20在预设条件下发生膨胀时,弹性卡接部31与边框20的端部之间的间隙202为边框20发生膨胀等变形预留出空间,这样,不仅降低了连接件30沿第一方向凸出于第二侧壁103之外产生断差的概率,而且膨胀后的边框20会在将间隙202填充满之后挤压弹性卡接部31,使得弹性卡接部31沿第一方向被压缩,这样,连接件30可将边框20对其的挤压力传递分散,这样,降低了由于边框20发生变形使得边框20的端部与第二侧壁103产生断差的概率,不仅降低了边框20与第二侧壁103连接处端面产生断差的概率,而且提高了边框20的可靠性,从而达到了兼顾提高背板组件的装配精度和背板组件的可靠性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为边框20的长度方向,可以为如图1所示箭头Y所指的方向,第二方向为背板10的宽度方向,如图1所示的箭头Z所指的方向,即,边框20位于底壁101的地侧边缘,用于装配显示器。当然也可以在底壁101的四周均设置边框20,或者在地侧以及与地侧相邻的两侧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弹性卡接部31为由具有弹性材料制成,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弹性卡接部31的材质可以为具有弹性的非金属材料,例如塑胶;也可以为具有弹性的金属材料,例如塑性铁,在此不做具体限定。限位部32可以与弹性卡接部31为一体结构,这样提高了连接件30的强度,限位部32的材料可以与弹性卡接部31的材料相同,也可以不同,比如可以采用普通的硬质材料,例如硬质塑料制成,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4、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卡接部31开设有滑槽311,滑槽311的一端具有开口33,另一端封闭,第一卡接部201包括与弹性卡接部31相卡接的滑壁222,沿第一方向,滑壁222的长度大于滑槽311的长度,弹性卡接部31与滑壁222卡接时,弹性卡接部31与对应的滑壁222的端面之间形成间隙202。
通过在弹性卡接部31上开设滑槽311,滑槽311具有很好的导向性,这样,不仅使得弹性卡接部31和第一卡接部201卡接时,滑槽311沿滑槽的宽度方向的侧壁可以与第一卡接部201的滑壁222实现面接触,使得从而提高弹性卡接部31与卡接部的装配精度,进而提高了弹性卡接部与弹性卡接部31连接的可靠程度;而且封闭端可以起到将滑壁222包裹起来,从而提高了背板组件的美观性。
如图7、图9和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滑槽311与滑壁222沿背板10的第三方向(如图9所示箭头X所指的方向)滑动配合,滑槽311的宽度方向的一个侧壁、滑壁222中的一者上开设有卡口310,滑槽311的宽度方向的一个侧壁、滑壁222中的另一者上设有凸起220,凸起220与卡口310沿第三方向卡接配合,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两两相垂直。
通过上述设置,当凸起220与卡口310卡接配合时,使得滑槽311与滑壁222沿第三方向形成限位,不仅限制了连接件30与边框20沿第三方向的相对移动,使得沿第三方向连接件30相对背板10相对固定,从而不仅提高了连接件30和背板10连接的牢固程度,而且缩短了弹性卡接部31沿第一方向的装配空间,有利于调整连接件30与边框20之间的间隙202沿第一方向的宽度,从而有利于提高背板组件的装配精度。
例如,如图7所示,可以在滑槽311沿滑槽311的宽度方向的一个侧壁上开设卡口310,滑壁222上设置凸起220,滑槽311沿第三方向与滑壁222配合,即,滑槽311沿如图7中箭头X所指的方向从上向下与滑壁222配合,以使卡口310与凸起220相卡接。也可以在滑壁222上开设卡口310,滑槽311的侧壁上设置凸起220,以使卡口310与凸起220相卡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当然,滑槽311除了与滑壁222沿第三方向滑动配合以外,也可以沿第一方向,滑槽311与滑壁222滑动配合,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如图9中箭头Y所指的方向,卡口310的长度大于凸起220的长度。
通过上述设置,不仅方便卡口310与凸起220的卡接配合,而且当弹性卡接部31受到边框20沿第一方向的挤压力时,卡口310与凸起220连接处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差增大了容纳边框20的变形量的间隙202的宽度,即间隙202沿第一方向的长度,进一步提高了边框20与连接件30连接精度、及边框20与连接件30连接的可靠性。
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如图9中箭头Y所指的方向,卡口310的长度大于凸起220的长度,且卡口310的长度与凸起220的长度之差大于等于间隙202的宽度。
上述卡口310的长度与凸起220的长度之差指的是,卡口310的长度减凸起220的长度的差。
当卡口310的尺寸与凸起220的长度之差过小时,边框20的变形量主要依靠连接件30与边框20之间原始的间隙202的宽度决定,当边框20形变量较大时,使得连接件30与边框20之间的间隙202的原始宽度较大,降低了边框20与连接件30连接处之间的密封性,会有灰尘等异物进入边框20内的风险;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得边框20与连接件30之间的原始的间隙202较小,提高了边框20与连接件30之间的密封性,从而达到兼顾提高边框20与连接件30之间的密封性和可靠性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间隙202的宽度指的是间隙202沿第一方向的尺寸,边框20发生变形前的间隙202为原始的间隙202。连接件30与边框20之间的原始的间隙202以及边框20变形后的间隙202的宽度,需要结合边框20的长度、边框20的材料、使用环境,例如温度等确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其中,原始的间隙202的宽度范围为0.3mm~0.5mm。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32与弹性卡接部31为一体结构。这样,不仅提高了连接件30的强度,而且有利于优化连接件30的结构。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32为限位块,连接件30包括两个限位部32,第二侧壁103的端部开设有与限位部32配合的限位槽110,限位槽110与限位部32对应设置。例如,每个连接件30包括两个限位部32,那么,当边框20的两端均连接一个连接件30时,两个第二侧壁103上均开设两个限位槽110,即第一侧壁102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与限位部32对应的共四个限位槽110。这样,不仅进一步提高了连接件30的强度,而且当连个限位部32分别与对应的限位槽110配合时,使得连接件30沿第一方向相对第一侧壁102固定,从而提高了连接件30和背板10连接牢固程度,进而提高了连接件30与背板10连接可靠性。
例如,如图3和图4所示,连接件30上的两个限位部32相邻设置且连接,这样可以提高连接件30的强度;如图3所示,沿第一方向,每个第二侧壁103的端部间隔设置有两个限位槽110,两个限位槽110错开设置,这样,当两个第一限位部32分别与对应的限位槽110配合,使得连接件30沿第一方向相对背板10固定,降低了背板10与连接件30连接处的变形,从而提高了连接件30与背板10连接的可靠性。
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30的数目为两个,边框20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卡接部201。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在边框20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连接件30,有利于提高边框20的对称性,当边框20发生变形时,可以通过边框20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件30形成的两个间隙202进行平衡,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边框20与第二侧壁103连接的装配精度,而且降低了每个间隙202沿第一方向的宽度,从而提高了边框20与连接件30的密封性。
当然,当边框20的长度较小或者边框20与第二侧壁103装配精度要求较低时,也可以仅在边框20的一端设置一个连接件30,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边框2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面板21和第二面板22,沿第一方向,第二面板22的长度小于第一面板21的长度形成缺口203,第一卡接部201位于缺口203处;第二面板22包括板本体221和设置于板本体221沿第一方向的端部的滑壁222,滑壁222的厚度小于板本体221的厚度。
通过上述设置,滑壁222与板本体221的连接处形成过渡端面,这样,不仅可以起到止挡作用,而且当连接件30的滑槽311与滑壁222配合时,连接件30的滑槽311沿第一方向的端面与该过渡端面之间形成间隙202,这样,有利于优化边框20的结构,另外,第一卡接部201位于缺口203处,这样,可以在连接件30与边框20连接牢固的基础上,有利于节省连接件30与边框20连接处的空间,从而有利于提高背板10与连接件30连接可靠性。
例如,滑壁222和板本体221为一体结构,这样,提高了第二面板22的强度。为了进一步提高边框20的强度,将第一面板21和第二面板22设计为一体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边框20的强度。
如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壁222凸出连接于板本体221沿第一方向的边缘,滑壁222位于板本体221与第一面板21拐角连接处,并且沿背板10的第三方向,滑壁222的宽度小于板本体221的宽度,以形成缺口203。
通过将滑壁222连接于板本体221与第一面板21拐角连接处,这样,使得滑壁222与板本体221连接更加牢固,而且滑壁222的宽度小于板本体221的宽度形成缺口203,为连接件30的安装提供了容纳空间,减小了背板组件在该方向上的宽度,有利于背板组件的轻薄化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滑壁222的宽度和板本体221的宽度指的是,滑壁222、板本体221在图12中箭头X所示的方向的尺寸。
如图7和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滑壁222背离板本体221的端面(如图7中沿箭头Y所指方向的滑壁222的外端面)位于对应的第一面板21的端面之内。
通过上述设置,在弹性连接件30与滑壁222配合时,为弹性卡接部31的封闭端预留出安装空间,可以通过封闭端沿第一方向的厚度,设计滑壁222与第一面板21的端面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从而有利于使得弹性卡接部31的外表面34与边框20的端面平齐。
如图7、图8和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滑壁222与板本体221连接处的过渡端面(如图12中沿箭头Y所指方向的滑壁222与板本体221连接端面)包括靠近第一面板21的靠近端23和远离第一面板21的远离端24,靠近端23相对远离端24向靠近边框20的端部倾斜,且过渡端面与对应的弹性卡接部31的端面相平行。
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滑壁222与板本体221连接处的过渡端面与弹性卡接部31开口33端沿第一方向的端面之间形成间隙202,这样,相较于沿第一面板21厚度方向的延伸的相同宽度的间隙202,倾斜设计的间隙202在沿第一方向的分量较小,从视觉上来看更不容易发觉,从而提高了美观性。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滑壁222的过渡端面相对于第一面板21的厚度的倾斜角度范围为8°~20°。例如,该过渡端面相对于第一面板21的厚度的倾斜角度可以为10°。
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壁222沿所述第一方向背离所述过渡端面的一侧端面(如图7中沿箭头Y所指方向的滑壁222的外端面)与所述过渡端面的倾斜方向相同。
通过上述设置,进一步增大了缺口203处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增大连接件30的尺寸以使得连接件30与边框20连接更加牢固。
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卡接部31的封闭端的内表面35为斜面,且内表面35与对应的滑壁222的端面(如图7所示中的滑壁222沿边框20的第一方向的外端面)相平行。
通过将内表面35设置成与对应的滑壁222的端面相平行,这样,不仅有利于使得内表面35与滑壁222的端面实现面抵接,而且增加了封闭端拐角处的壁厚,从而提高了连接件30的强度,进而提高了连接件30与第一卡接部201连接的牢固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相平行包括,滑槽311的封闭端的内表面35与对应的滑壁222的端面绝对平行、以及在5°以内近似平行。
如图3、图14和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边框20上设有中框40,中框40上设有插舌41,第一侧壁102上开设有供插舌41插入的插孔11,插孔11的侧壁上设有压合边12和/或折弯边13,插舌41插入插孔11中时,插舌41与压合边12、折弯边13的至少一者相抵接,中框40与边框20可拆卸连接。
由于中框40一般采用非金属制成,而背板10的主体包括第一侧壁102采用金属制成,这样,中框40的插舌41与插孔11相配合,当中框40发生膨胀等变形时,插舌41会与插孔11的侧壁相抵接,使得插舌41会被插孔11的侧壁划伤造成插舌41断裂,在插孔11的侧壁设置压合边12或者折弯边13,增大了插舌41与插孔11的侧壁处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了插舌41被插孔11的侧壁划伤的风险,进而提高了中框40与第一侧壁102连接的牢固程度。
例如,如图15所示,由于插舌41通常为扁平状,插孔11为长方形孔,在方形孔的长边所在的一侧壁上设置压合边12,在与压合边12相邻的两个短边对应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折弯边13,当插舌41插入插孔11中时,插舌41沿其厚度方向的一侧表面与压合边12相抵接,插舌41的侧面与折弯边13相抵接或者间隔设置。这样,增大了插舌41与插孔11的侧壁处的接触面积,尤其是当中框40发生变形与插孔11的侧壁相抵接或者挤压时,降低了插舌41被插孔11的侧壁划伤的风险,进而提高了中框40与第一侧壁102连接的牢固程度。
中框40的长度根据显示屏的长度可以设置成一体式或者分段式,相邻两段通过卡接或者螺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上述背板组件的组装过程是这样的:
将连接件30的弹性卡接部31的滑槽311沿第三方向从边框20的后面与边框20的第一卡接部201滑动配合,以使连接件30与第一卡接部201相卡接,将连接件30与边框20连接在一起;
将中框40的插舌41与第一侧壁102的插孔11配合,将中框40与第一侧壁102连接在一起;
然后将连接件30的限位部32与限位槽110相配合、以使背板10和连接件30连接在一起。
为了提高第一侧壁102与边框20、中框40连接的牢固程度,可以在第一侧壁102、边框20和中框40均开设安装孔,通过紧固件将第一侧壁102、边框20和中框可拆卸连接在一起。
实施例二
如图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器,包括上述实施例一种的背板组件和显示屏(未示出),显示屏装配于边框20上。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器,通过在边框20的端部设置第一卡接部201,连接件30的弹性卡接部31与第一卡接部201相卡接,并且连接件30的限位部32与第二侧壁103时,使得连接件30的限位部32止挡于第二侧壁103靠近边框20的一侧,第二侧壁103限制了限位部32沿第一方向相对背板10移动,当边框20在预设条件下发生膨胀时,弹性卡接部31与边框20的端部之间的间隙202为边框20发生膨胀等变形预留出空间,这样,不仅降低了连接件30沿第一方向凸出于第二侧壁103之外产生断差的概率,而且膨胀后的边框20会在将间隙202填充满之后挤压弹性卡接部31,使得弹性卡接部31沿第一方向被压缩,这样,连接件30可将边框20对其的挤压力传递分散,这样,降低了由于边框20发生变形使得边框20的端部与第二侧壁103产生断差的概率,不仅降低了边框20与第二侧壁103连接处端面产生断差的概率,而且提高了边框20的可靠性,从而达到了兼顾提高背板组件的装配精度和背板组件的可靠性的目的。
其中,实施例二中的背板组件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背板组件,用于装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10),包括底壁(101)、第一侧壁(102)、两个第二侧壁(103)、以及边框(20),两个所述第二侧壁(103)设置于底壁(101)沿第一方向的两端的边缘处,所述第一侧壁(102)、所述边框(20)均设置于所述底壁(101)沿第二方向的地侧边缘处,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边框(20)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侧壁(103)之间,所述边框(20)的端部设有第一卡接部(201);
连接件(30),包括互相连接的弹性卡接部(31)和限位部(32),所述弹性卡接部(31)与所述第一卡接部(201)卡接,所述弹性卡接部(31)与所述边框(20)的所述端部之间具有间隙(202),所述限位部(32)与所述第二侧壁(103)靠近所述边框(20)的一侧连接,以使所述限位部(32)止挡于所述第二侧壁(103)靠近所述边框(20)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卡接部(31)开设有滑槽(311),所述滑槽(311)的一端具有开口(33),另一端封闭,所述第一卡接部(201)包括所述滑槽(311)相卡接的滑壁(222),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滑壁(222)的长度大于所述滑槽(311)的长度,所述滑槽(311)与所述滑壁(222)卡接时,所述开口(33)在所述第一方向的端面与对应的所述滑壁(222)的端面之间形成所述间隙(2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槽(311)与所述滑壁(222)沿第三方向滑动配合,所述滑槽(311)的宽度方向的一个侧壁、所述滑壁(222)中的一者上开设有卡口(310),所述滑槽(311)的宽度方向的一个侧壁、所述滑壁(222)中的另一者上设有凸起(220),所述凸起(220)与所述卡口(310)沿所述第三方向卡接配合,其中,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两两相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卡口(310)的长度大于所述凸起(220)的长度;
或者,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卡口(310)的长度大于所述凸起(220)的长度,且所述卡口(310)的长度与所述凸起(220)的长度之差大于等于所述间隙(202)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框(20)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面板(21)和第二面板(22),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面板(22)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面板(21)的长度形成缺口(203),所述第一卡接部(201)位于所述缺口(203)处;所述第二面板(22)包括板本体(221)和设置于所述板本体(221)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端部的滑壁(222),所述滑壁(222)的厚度小于所述板本体(221)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壁(222)凸出连接于所述板本体(221)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边缘,所述滑壁(222)位于所述板本体(221)与所述第一面板(21)拐角连接处,并且沿第三方向,所述滑壁(222)的宽度小于所述板本体(221)的宽度,以形成所述缺口(203),其中,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两两相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滑壁(222)与所述板本体(221)连接处的过渡端面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面板(21)的靠近端(23)和远离所述第一面板(21)的远离端(24),所述靠近端(23)相对所述远离端(24)向靠近所述边框(20)的所述端部倾斜,且所述过渡端面与对应的所述弹性卡接部(31)的端面相平行;
和/或,所述滑壁(222)沿所述第一方向背离所述过渡端面的一侧端面与所述过渡端面的倾斜方向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部(32)为限位块,所述连接件(30)包括两个所述限位部(32),所述第二侧壁(103)的端部开设有与所述限位部(32)配合的限位槽(110),所述限位槽(110)与所述限位部(32)对应设置;
和/或,所述限位部(32)与所述弹性卡接部(31)为一体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框(20)上设有中框(40),所述中框(40)上设有插舌(41),所述第一侧壁(102)上开设有供所述插舌(41)插入的插孔(11),所述插孔(11)的侧壁上设有压合边(12)和/或折弯边(13),所述插舌(41)插入所述插孔(11)中时,所述插舌(41)与所述压合边(12)、所述折弯边(13)的至少一者相抵接,所述中框(40)与所述边框(20)可拆卸连接;
和/或,所述连接件(30)的数目为两个,所述边框(20)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均设有所述第一卡接部(201)。
10.一种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背板组件;
显示屏,装配于所述边框(20)上。
CN202321712675.XU 2023-06-30 2023-06-30 背板组件及显示器 Active CN2200855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12675.XU CN220085582U (zh) 2023-06-30 2023-06-30 背板组件及显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12675.XU CN220085582U (zh) 2023-06-30 2023-06-30 背板组件及显示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85582U true CN220085582U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24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12675.XU Active CN220085582U (zh) 2023-06-30 2023-06-30 背板组件及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855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82375U (zh) 空调壁挂机
US7189116B2 (en) Electronic connector with an enhanced holding function
KR101069798B1 (ko) 배터리커넥터용 소켓
CN220085582U (zh) 背板组件及显示器
US747312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0448526B2 (en) Fixing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US7442069B2 (en) Orienting structure for connecting male connector and female connector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0468146C (zh) 液晶显示器
JP5667130B2 (ja)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固定構造、およびコネクタ固定方法
CN213635159U (zh) 拼接式交互平板
CN208779787U (zh) 冰箱门以及具备该门的冰箱
CN211348915U (zh) 一种一体机前框固定结构及红外触摸一体机
CN209167744U (zh) 装饰条定位结构及显示装置
CN112361157A (zh) 一种分体电视机的壁挂结构和电视机
CN110594966A (zh) 显示装置及空调内挂机
CN220235194U (zh) 显示器壳体及显示器
CN218886348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5597662U (zh) 显示盒、显示装置及空调器
CN216854189U (zh) 内抽面板快装装置
CN213519020U (zh) 显示器框架组件
CN219802712U (zh) 一种显示屏定位结构及具有其的光纤传感器
CN219779264U (zh) 一种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
CN219329879U (zh) 金属卡扣连接件
CN219392126U (zh) 一种安装式多功能电力仪表
CN218471205U (zh) 边框组件及智能交互平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