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83545U - 一种采用多管道输送结构的干燥塔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用多管道输送结构的干燥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83545U
CN220083545U CN202320878894.9U CN202320878894U CN220083545U CN 220083545 U CN220083545 U CN 220083545U CN 202320878894 U CN202320878894 U CN 202320878894U CN 220083545 U CN220083545 U CN 2200835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pipeline
drying tower
conveying structure
air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7889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辛嘉祥
贾克雄
邓琳
谭江梅
杨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uangya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uangya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uangya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uangya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7889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835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835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835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多管道输送结构的干燥塔,涉及干燥塔领域,包括箱体和连接组件一,所述箱体的表面设置有可视窗,所述箱体的下端通过连接板连接有下料斗,且下料斗的下端设置有排出管道,用于加快干燥效率的所述连接组件一设置于箱体的右侧,且连接组件一包括密封圈、连接管道、气泵一和连接环,所述密封圈的外部连接有连接管道,且连接管道的表面安装有气泵一。该采用多管道输送结构的干燥塔辅助组件在需要进行物体烘干时,通过进气管道来将加热箱内产生的热风进行传输,在传输的过程中能够将热风传输至出气管道,这时出气管道将气体沿着扩散部进入箱体内,从而能够对箱体内的物体进行干燥烘干,使其能够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采用多管道输送结构的干燥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燥塔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采用多管道输送结构的干燥塔。
背景技术
喷雾干燥塔是常用的一种干燥塔,它用于湿物料的快速干燥,在干燥是本体内将稀料经雾化后,在于热空气接触,其中的水分则会快速汽化,最终使得物料得以干燥。
如申请号为CN202022394024.3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燥塔,该实用新型能够减缓热空气的流动速度,使气体与储罐充分接触,提高干燥效率,但是市面上的干燥塔大多为单一的输送结构,这样管道内部中心位置的干燥物与四周的空气容易出现干燥不均匀的现象,从而影响干燥效果。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采用多管道输送结构的干燥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多管道输送结构的干燥塔,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用多管道输送结构的干燥塔,包括箱体和连接组件一,所述箱体的表面设置有可视窗,所述箱体的下端通过连接板连接有下料斗,且下料斗的下端设置有排出管道,用于加快干燥效率的所述连接组件一设置于箱体的右侧,且连接组件一包括密封圈、连接管道、气泵一和连接环,所述密封圈的外部连接有连接管道,且连接管道的表面安装有气泵一,所述气泵一的上方设置有连接环,所述箱体的左侧安装有连接组件二,所述箱体的上端连接有拆卸框。
进一步的,所述拆卸框的前方设置有控制终端,且拆卸框的顶部安装有用于传输热量的辅助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组件包括进气管道和连接条,所述进气管道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条。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组件还包括气泵二和加热箱,所述进气管道的表面设置有气泵二,且进气管道的顶部安装有加热箱。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受热均匀的调节组件,且调节组件包括电机、旋转杆和连接块,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旋转杆,且旋转杆的表面安装有连接块。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支撑板和置放台,所述连接块的表面设置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表面安装有置放台。
进一步的,所述拆卸框的内表面开设有螺孔,且拆卸框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吸附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出气管道,且出气管道的下方连接有扩散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多管道输送结构的干燥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连接组件一和连接组件二在箱体需要进行干燥时,可通过连接管道与外接装置进行连接,这样在连接后对所需要进行干燥的物体进行干燥时,可使热风能够进行循环利用,接着在循环的过程中能够使内部的干燥物烘干效率加快,从而能够节省使用者的时间。
2、本实用新型辅助组件在需要进行物体烘干时,通过进气管道来将加热箱内产生的热风进行传输,在传输的过程中能够将热风传输至出气管道,这时出气管道将气体沿着扩散部进入箱体内,从而能够对箱体内的物体进行干燥烘干,使其能够提高装置的实用性,调节组件在物体进行干燥时,可通过电机促使旋转杆进行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置放台也随之进行调整,这样在调整的过程中可使内部的物体受热更加均匀,避免出现受热不均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采用多管道输送结构的干燥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采用多管道输送结构的干燥塔的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采用多管道输送结构的干燥塔的拆卸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可视窗;3、连接板;4、下料斗;5、排出管道;6、连接组件一;601、密封圈;602、连接管道;603、气泵一;604、连接环;7、连接组件二;8、拆卸框;9、控制终端;10、辅助组件;1001、进气管道;1002、连接条;1003、气泵二;1004、加热箱;11、螺孔;12、调节组件;1201、电机;1202、旋转杆;1203、连接块;1204、支撑板;1205、置放台;13、活性炭吸附滤网;14、出气管道;15、扩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采用多管道输送结构的干燥塔,包括箱体1和连接组件一6,箱体1的表面设置有可视窗2,箱体1的下端通过连接板3连接有下料斗4,且下料斗4的下端设置有排出管道5,用于加快干燥效率的连接组件一6设置于箱体1的右侧,且连接组件一6包括密封圈601、连接管道602、气泵一603和连接环604,密封圈601的外部连接有连接管道602,且连接管道602的表面安装有气泵一603,气泵一603的上方设置有连接环604,箱体1的左侧安装有连接组件二7,箱体1的上端连接有拆卸框8,连接组件一6和连接组件二7在箱体1需要进行干燥时,可通过连接管道602与外接装置进行连接,这样在连接后对所需要进行干燥的物体进行干燥时,可使热风能够进行循环利用,接着在循环的过程中能够使内部的干燥物烘干效率加快,从而能够节省使用者的时间,拆卸框8的前方设置有控制终端9,且拆卸框8的顶部安装有用于传输热量的辅助组件10,辅助组件10包括进气管道1001和连接条1002,进气管道1001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条1002,辅助组件10还包括气泵二1003和加热箱1004,进气管道1001的表面设置有气泵二1003,且进气管道1001的顶部安装有加热箱1004,辅助组件10在需要进行物体烘干时,通过进气管道1001来将加热箱1004内产生的热风进行传输,在传输的过程中能够将热风传输至出气管道14,这时出气管道14将气体沿着扩散部15进入箱体1内,从而能够对箱体1内的物体进行干燥烘干,使其能够提高装置的实用性,电机120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出气管道14,且出气管道14的下方连接有扩散部15。
如图2所示,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受热均匀的调节组件12,且调节组件12包括电机1201、旋转杆1202和连接块1203,电机1201的输出端连接有旋转杆1202,且旋转杆1202的表面安装有连接块1203,调节组件12还包括支撑板1204和置放台1205,连接块1203的表面设置有支撑板1204,且支撑板1204的表面安装有置放台1205,拆卸框8的内表面开设有螺孔11,且拆卸框8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吸附滤网13,调节组件12在物体进行干燥时,可通过电机1201促使旋转杆1202进行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置放台1205也随之进行调整,这样在调整的过程中可使内部的物体受热更加均匀,避免出现受热不均的现象。
综上,该采用多管道输送结构的干燥塔,使用时,首先根据图1、图2和图3所示的结构,潮湿的物品需要进行烘干处理时,可通过打开箱体1来将潮湿的物品放置在置放台1205上,这时在摆放整齐后可将箱体1进行关闭,接着在将连接管道602和外接循环结构法兰连接,这样在连接后通过控制终端9促使气泵一603开始工作,气泵一603工作时产生的作用力可沿着连接管道602进入箱体1内部,同时连接组件二7也采用同样的方式来将进行工作,然后在控制终端9可促使加热箱1004内的加热件开始工作,这时加热件产生的热能可通过气泵二1003来将其沿着加热箱1004传输至进气管道1001内部,从而在进入进气管道1001内后需要经过活性炭吸附滤网13在将其传输至出气管道14内,这时通过扩散部15可将出气管道14内的热风传输至箱体1内部,这样在工作的过程中控制终端9促使电机1201(型号为YE2)开始作用,接着电机1201产生的作用力带动旋转杆1202顺时针转动,这时旋转杆1202与连接块1203和支撑板1204之间为榫接连接,从而能够将置放台1205进行支撑,这样在支撑的过程中当旋转杆1202转动时放台1205随之顺时针转动,其次在转动时能够使物体充分的受热,在受热的过程中连接组件一6和连接组件二7能够加快内部的热风循环利用,这样热量的损失小,这时烘干后的物体可进入下料斗4内,同时在干燥后可通过打开排出管道5,从而能够将所需要的物体进行取出,在取出后使用者可逆时针旋转螺栓,这样能够使螺栓从螺孔11内进行拆卸,其次在拆卸后可将活性炭吸附滤网13进行拆卸,借此能够保证箱体1内的整洁,避免长时间的使用造成活性炭吸附滤网13出现过筛不佳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8)

1.一种采用多管道输送结构的干燥塔,包括箱体(1)和连接组件一(6),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表面设置有可视窗(2),所述箱体(1)的下端通过连接板(3)连接有下料斗(4),且下料斗(4)的下端设置有排出管道(5),用于加快干燥效率的所述连接组件一(6)设置于箱体(1)的右侧,且连接组件一(6)包括密封圈(601)、连接管道(602)、气泵一(603)和连接环(604),所述密封圈(601)的外部连接有连接管道(602),且连接管道(602)的表面安装有气泵一(603),所述气泵一(603)的上方设置有连接环(604),所述箱体(1)的左侧安装有连接组件二(7),所述箱体(1)的上端连接有拆卸框(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多管道输送结构的干燥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框(8)的前方设置有控制终端(9),且拆卸框(8)的顶部安装有用于传输热量的辅助组件(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多管道输送结构的干燥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件(10)包括进气管道(1001)和连接条(1002),所述进气管道(1001)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条(10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采用多管道输送结构的干燥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件(10)还包括气泵二(1003)和加热箱(1004),所述进气管道(1001)的表面设置有气泵二(1003),且进气管道(1001)的顶部安装有加热箱(100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多管道输送结构的干燥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受热均匀的调节组件(12),且调节组件(12)包括电机(1201)、旋转杆(1202)和连接块(1203),所述电机(1201)的输出端连接有旋转杆(1202),且旋转杆(1202)的表面安装有连接块(12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采用多管道输送结构的干燥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12)还包括支撑板(1204)和置放台(1205),所述连接块(1203)的表面设置有支撑板(1204),且支撑板(1204)的表面安装有置放台(120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多管道输送结构的干燥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框(8)的内表面开设有螺孔(11),且拆卸框(8)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吸附滤网(13)。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采用多管道输送结构的干燥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20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出气管道(14),且出气管道(14)的下方连接有扩散部(15)。
CN202320878894.9U 2023-04-10 2023-04-10 一种采用多管道输送结构的干燥塔 Active CN2200835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78894.9U CN220083545U (zh) 2023-04-10 2023-04-10 一种采用多管道输送结构的干燥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78894.9U CN220083545U (zh) 2023-04-10 2023-04-10 一种采用多管道输送结构的干燥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83545U true CN220083545U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27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78894.9U Active CN220083545U (zh) 2023-04-10 2023-04-10 一种采用多管道输送结构的干燥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835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76564B (zh) 一种全自动废玻璃干洗线
CN220083545U (zh) 一种采用多管道输送结构的干燥塔
CN113790584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涂装生产线的电泳烘干室
CN217314307U (zh) 一种管件内壁喷涂用烘干装置
CN208504993U (zh) 一种可自动清灰的沸腾干燥机
CN215925024U (zh) 一种用于钢管生产的热处理装置
CN211147118U (zh) 一种电子配件加工用电子配件干燥装置
CN206439915U (zh) 一种换新风空调器
CN212157876U (zh) 一种刨花板干燥系统中的干燥筛
CN212058220U (zh) 一种瓷绝缘子用烘干装置
CN214120643U (zh) 一种螺栓热镀锌用具有双重烘干机构的烘干机
CN209514491U (zh) 一种新型散热结构的服务器
CN208294805U (zh) 一种嵌入式烘水炉风机
CN220505357U (zh) 一种可喷雾的手持风扇
CN219178211U (zh) 一种服装加工快速烘干装置
CN211190737U (zh) 一种液压元件的防腐涂料喷涂装置
CN219014851U (zh) 一种天然气果蔬烘干机
CN213237798U (zh) 恒温恒湿机
CN219674677U (zh) 一种面条烘干机
CN218034146U (zh) 一种涂料助剂烘干机
CN217655780U (zh) 一种铝电解电容的生产装置
CN221055155U (zh) 一种车间温度调节用冷风装置
CN220370637U (zh) 一种金属硅粉末加工空气净化装置
CN218380286U (zh) 一种木制品加工用烘干装置
CN218078814U (zh) 一种环保烤漆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