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82942U - 双侧发光的led灯及led灯带 - Google Patents

双侧发光的led灯及led灯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82942U
CN220082942U CN202320622733.3U CN202320622733U CN220082942U CN 220082942 U CN220082942 U CN 220082942U CN 202320622733 U CN202320622733 U CN 202320622733U CN 220082942 U CN220082942 U CN 2200829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d lamp
conductive
disposed
boss
g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2273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明剑
朱更生
吴振雷
周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Opcso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Opcso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Opcso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Opcso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2273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829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829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829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侧发光的LED灯及LED灯带,包括发光组件和LED支架,所述LED支架包括导电脚和通过注塑工艺制成并与导电脚一体成型的绝缘座,所述绝缘座具有相对的两个端面,两个所述端面均朝向相对的一侧内凹形成有反光杯,所述发光组件容置在所述反光杯内并与所述导电脚电连接;其中,至少有一个所述端面上设有进胶位,所述进胶位的位置与注塑模具的注胶口的位置相对应,使得注塑流体能够从所述注胶口注入所述注塑模具的型腔内并在所述注胶口的位置形成所述进胶位,所述注塑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模具型腔和第二模具型腔,所述第一模具型腔和/或第二模具型腔的型腔内设置有预放位,用于放置具有所述导电脚的料带。

Description

双侧发光的LED灯及LED灯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侧发光的LED灯及LED灯带。
背景技术
LED灯因其具有节能、省电、高效率、反应时间快、寿命周期长、且不含汞和环保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照明和显示行业,成为近年来最受瞩目的产品之一。
现有的LED灯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其应用场景的需求进行安装,而LED灯在相对较窄的空间内则需要进行侧面贴装,尤其是双面发光的LED灯,这是常规的单面发光或贴装所无法满足的需求,因此需要开发一种侧向双面发光的LED光源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侧发光的LED灯及LED灯带,通过绝缘座一侧的导电脚对LED灯进行侧面贴装,使得LED灯能够安装在相对较窄的空间内并实现双面发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具有实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侧发光的LED灯,包括发光组件和LED支架,所述LED支架包括导电脚和通过注塑工艺制成并与导电脚一体成型的绝缘座,所述绝缘座具有相对的两个端面,两个所述端面均朝向相对的一侧内凹形成有反光杯,所述发光组件容置在所述反光杯内并与所述导电脚电连接;
其中,至少有一个所述端面上设有进胶位,所述进胶位的位置与注塑模具的注胶口的位置相对应,使得注塑流体能够从所述注胶口注入入所述进胶位后注满所述注塑模具的型腔内并在所述注胶口的位置形成所述进胶位,所述注塑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模具型腔和第二模具型腔,所述第一模具型腔和/或第二模具型腔的型腔内设置有预放位,用于放置具有所述导电脚的料带。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LED灯中,所述绝缘座上设有防呆缺口,所述防呆缺口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端面上,所述进胶位设置在另一个所述端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LED灯中,所述防呆缺口和所述进胶位设置在所述绝缘座的同一侧,所述导电脚自所述反光杯的内部向绝缘座的另一侧延伸并进行折弯。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LED灯中,所述端面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具有第一边角,所述第二端面具有第二边角,所述进胶位设置在所述第一边角处,所述防呆缺口设置在所述第二边角处。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LED灯中,所述反光杯内设置有固定凸台,用于加强所述导电脚固定在所述绝缘座后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LED灯中,所述固定凸台设置在所述反光杯位于所述导电脚伸出所述绝缘座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LED灯中,所述固定凸台设置在所述反光杯的两端。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LED灯中,所述固定凸台的尺寸从所述导电脚的一端自远离所述导电脚的另一端逐渐增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LED灯中,所述固定凸台包括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所述第一凸台设置在所述注胶口一侧的反光杯内,所述第三凸台和第二凸台设置在背对所述注胶口的反光杯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LED灯中,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覆盖在至少两个所述导电脚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LED灯中,所述反光杯包括第一反光杯和面积不小于第一反光杯的第二反光杯,所述第一反光杯设置在所述注胶口的一侧,所述第二反光杯设置在背对所述注胶口的另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LED灯中,所述第一反光杯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反光杯的面积;和/或,所述导电脚的数量为四个;和/或,所述导电脚的数量为六个。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LED灯中,所述LED灯珠还包括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设置在所述反光杯内并与所述导电脚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发光组件的发光。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LED灯中,所述驱动芯片包括第一驱动芯片和第二驱动芯片,所述第一驱动芯片和第二驱动芯片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反光杯内并与所述发光组件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LED灯中,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的信号脚与所述第二驱动芯片的信号脚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LED灯带,所述LED灯带包括上述的LED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设计了一种一种双侧发光的LED灯及LED灯带,包括发光组件和LED支架,LED支架相对的两个的端面均朝向相对的一侧内凹形成有反光杯,发光组件容置在两个反光杯中,使得LED灯进行侧面贴装时,LED灯能够朝向相对的两侧发光。其中,至少有一个端面上设有进胶位,以方便注塑模具制造并有利于LED灯的量产,即导电脚可以卡接在第一模具型腔与第二模具型腔在连接处所形成的卡接口中,注塑流体能够从注胶口进入注塑模具的型腔内并在注胶口的位置形成进胶位,结构稳定,模具制造成本低,具有实用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ED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LED灯在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LED灯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LED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LED支架在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的LED支架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图1中的导电脚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LED支架;10、绝缘座;11、第一端面;111、进胶位;112、第一反光杯;12、第二端面;121、防呆缺口;122、第二反光杯;13、固定凸台;131、第一凸台;132、第二凸台;133、第三凸台;20、导电脚;21、第一导电脚;22、第二导电脚;23、第三导电脚;24、第四导电脚;25、第五导电脚;26、第六导电脚;
200、发光组件;201、第一发光组件;202、第二发光组件;
300、封装层;
400、驱动芯片;401、第一驱动芯片;401、第二驱动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双侧发光的LED灯,包括发光组件200和LED支架100,LED支架100包括导电脚20和通过注塑工艺制成并与导电脚20一体成型的绝缘座10。其中,绝缘座10具有相对的两个端面,两个端面均朝向相对的一侧内凹形成有反光杯,发光组件200容置在反光杯内并与导电脚20电连接,使得发光组件200能够朝向LED灯的两侧发光,实现LED灯的双面发光,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具有实用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有一个端面上设有进胶位111,进胶位111用于与注塑模具的注胶口连通,使得注塑流体能够从注胶口注满注塑模具的型腔并注胶口的位置形成进胶位111。其中,注塑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模具型腔和第二模具型腔,第一模具型腔和/或第二模具型腔的型腔内设置有预放位,预放位用于放置具有导电脚的料带,使得导电脚能够伸入型腔内与注塑流体形成多个LED支架100,而后在第一模具型腔和第二模具型腔分模后进行冲压形成单个LED支架100。
具体的,料带经过冲压后形成有与料带连接在一起的导电脚,将料带放置在预放位中。其中,料带上设有定位孔,预放位上设有定位凸起,料带通过定位孔与定位凸起的配合而准确放置在型腔中,而后注塑流体从注胶口进入型腔并注满型腔以形成绝缘座10。其中,注塑流体会在注胶口的位置上留有余料,也就是绝缘座10上的进胶位111,进胶位111可以为没有经过加工的端面截面,进胶位111也可以是加工后的平面结构,本申请不加以限制。
本申请通过将进胶位111设置在端面上,主要为了料带的放置及绝缘座10的后续处理,方便LED支架100的批量生产,也降低了LED支架100的生产成本。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3所示,端面包括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分别位于LED支架100的两侧,导电脚20从反光杯内向LED支架100的外侧延伸并位于LED支架100的一端,以便LED灯能够通过LED支架100一端的导电脚20进行贴装时,反光杯内的发光组件200的发光方向与LED灯的贴装平面平行,而本申请的绝缘座10的相对两个端面上均设有反光杯,从而实现LED灯在贴装时,LED灯的两侧能够同时进行发光,且LED灯两侧的发光方向相反并与LED灯的贴装平面平行。
其中,第一模具型腔和第二模具型腔可以为注塑模具的上模和下模,注胶口可以设置在上模,而卡接口则设置在上模与下模的连接处,使得料带上形成的导电脚20能够从卡接口中伸入型腔内,而料带则可以铺设在上模与下模之间。当上模与下模合膜后,注塑流体从注胶口流入进胶位111并注满型腔,待型腔内的绝缘座10冷却后,上模与下模分开使得绝缘座10与料带能够从型腔中脱离出来,最后将导电脚20从料带中分离出来并进行折弯,使其贴合在绝缘座10的一端上以形成LED支架100,以便能够对LED支架100进行贴装。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由于进胶位111设置在绝缘座10的其中一个端面上,这样便于成型绝缘座10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有利于绝缘座10的量产,尤其当导电脚20与绝缘座10一体成型时,能够将具有多组导电脚20的料带铺设在第一模具型腔和第二模具型腔之间,使得多组导电脚20能够对应伸入第一模具型腔和第二模具型腔上的多个型腔,以便一次能够注塑多个LED支架100,同时不用对LED支架100进行后续的处理,例如对进胶位111的处理等,同时也便于LED支架100的脱模,不会因为导电脚20而导致模具复杂甚至无法脱模。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绝缘座10上设有防呆缺口121,防呆缺口121设置在其中一个端面上,进胶位111设置在另一个所述端面上,防呆缺口121可以以保证LED支架100在贴装时的位置的准确性,避免出现短接的现象发生。
示例性的,进胶位111设置在第一端面11上,防呆缺口121设置在第二端面12上,由于第一端面11与第二端面12位于LED支架100的相对两个端面上,以便能够对进胶位111及防呆缺口121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置,有利于LED支架100的小型化设计,也便于注塑模具的简化设计,降低了LED支架100的制造成本。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防呆缺口121和进胶位111设置在绝缘座10的同一侧,导电脚20自反光杯的内部向绝缘座10的另一侧延伸并进行折弯。
示例性的,绝缘座10具有两个相对的端面,分别为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其中,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在沿长度的方向上连接有两个侧面,导电脚20从其中一个侧面伸出并进行折弯,使得导电脚20能够贴合在该侧面上。而防呆缺口121和进胶位111则设置在第一端面11及第二端面12并位于远离导电脚20的一侧,以简化注塑模具的设计,从而可以降低了LED支架100的制造成本。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端面11具有第一边角,第二端面12具有第二边角。其中,进胶位111设置在第一边角处,防呆缺口121设置在第二边角处。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反光杯内设置有固定凸台13,固定凸台13用于加强导电脚20固定在绝缘座10后的强度。
示例性的,反光杯包括第一反光杯112和第二反光杯122,第一反光杯112设置在注胶口的一侧,第二反光杯122设置在背对注胶口的另一侧,且第二反光杯122的面积不小于第一反光杯112的面积。
具体的,为了实现LED支架100的小型化设计,第一反光杯112和第二反光杯122的面积尽可能的接近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的长度,由于进胶位111和第一反光杯112同时设置在第一端面11上,进胶位111和第一反光杯112各自占据第一端面11的部分空间,使得第一反光杯112的面积小于或等于第二反光杯122的面积。当然,在不考虑LED支架100的大小问题,第一反光杯112的面积也可以大于第二反光杯122的面积,本申请不加以限制。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固定凸台13设置在反光杯位于导电脚20伸出绝缘座10的一侧,以对导电脚20进行固定,提高导电脚20与绝缘座10连接的稳固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固定凸台13设置在反光杯的两端,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固定凸台13对反光杯的光线影响,而且还可以加强导电脚20的强度。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固定凸台13的尺寸从导电脚20的一端自远离导电脚20的另一端逐渐增大,用于增强反光杯内的封装层300与反光杯的接触面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至图7所示,固定凸台13包括第一凸台131、第二凸台132和第三凸台133,其中,第一凸台131设置在注胶口一侧的反光杯内,第三凸台133和第二凸台132设置在背对注胶口的反光杯内,使得导电脚20能够稳固固定在绝缘座10上。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凸台131、第二凸台132和第三凸台133覆盖在至少两个导电脚20之间,用于对至少两个导电脚20的强度的加强。
示例性的,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凸台131设置在第一反光杯112内且位于远离进胶位111的一端,第一反光杯112靠近进胶位111的一端可以通过进胶位111上多出的注塑流体进行固定,即第一反光杯112在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与绝缘座10的中心线不重合,两者之间的偏移距离在0-0.1mm。第二凸台132和第三凸台133则设置在第二反光杯122的两端,用于对第二反光杯122两侧的导电脚20进行固定。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电脚20包括第一导电脚21、第二导电脚22、第三导电脚23、第四导电脚24、第五导电脚25和第六导电脚26,第一导电脚21、第二导电脚22、第三导电脚23、第四导电脚24、第五导电脚25和第六导电脚26依次设置在绝缘座10上。其中,第一凸台131固定在第一导电脚21和第三导电脚23的一侧的上端,第二凸台132设置在第二导电脚22和第四导电脚24的上端,第三凸台133设置在第一导电脚21和第三导电脚23的另一侧的上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光杯112的面积与第二反光杯122的面积相等。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电脚20的数量为四个,即第一反光杯112和第二反光杯122内的发光组件200共用相同的信号导电脚20,这样可以实现第一反光杯112与第二反光杯122内的发光组件200的发光效果一样,同样可以将LED支架100的尺寸设计得更小,具体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计。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电脚20的数量为六个,即第一反光杯112和第二反光杯122内的发光组件200的信号导电脚20相互独立,实现双信号输入输出,以控制第一反光杯112和第二反光杯122不一样的发光效果。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7所示,LED灯珠还包括驱动芯片400,驱动芯片400设置在反光杯内并与导电脚20电连接,用于控制发光组件200的发光。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驱动芯片400包括第一驱动芯片401400和第二驱动芯片400,第一驱动芯片401400和第二驱动芯片400分别安装在两个反光杯内并与发光组件200电连接。
示例性的,发光组件200包括第一发光组件201和第二发光组件202,第一驱动芯片401400与第一发光组件201电连接,第二驱动芯片400与第二发光组件202电连接,使得第一驱动芯片401400能够控制第一发光组件201的发光,而第二驱动芯片400则可以控制第二发光组件202的发光。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芯片401400的信号脚与第二驱动芯片400的信号脚不同,以实现第一发光组件201的发光效果与第二发光组件202的发光效果不同。
如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LED灯带,该LED灯带包括上述的LED灯。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Claims (16)

1.一种双侧发光的LED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组件和LED支架,所述LED支架包括导电脚和通过注塑工艺制成并与导电脚一体成型的绝缘座,所述绝缘座具有相对的两个端面,两个所述端面均朝向相对的一侧内凹形成有反光杯,所述发光组件容置在所述反光杯内并与所述导电脚电连接;
其中,至少有一个所述端面上设有进胶位,所述进胶位的位置与注塑模具的注胶口的位置相对应,使得注塑流体能够从所述注胶口注入所述注塑模具的型腔内并在所述注胶口的位置形成所述进胶位,所述注塑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模具型腔和第二模具型腔,所述第一模具型腔和/或第二模具型腔的型腔内设置有预放位,用于放置具有所述导电脚的料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座上设有防呆缺口,所述防呆缺口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端面上,所述进胶位设置在另一个所述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呆缺口和所述进胶位设置在所述绝缘座的同一侧,所述导电脚自所述反光杯的内部向绝缘座的另一侧延伸并进行折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具有第一边角,所述第二端面具有第二边角,所述进胶位设置在所述第一边角处,所述防呆缺口设置在所述第二边角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杯内设置有固定凸台,用于加强所述导电脚固定在所述绝缘座后的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凸台设置在所述反光杯位于所述导电脚伸出所述绝缘座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凸台设置在所述反光杯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凸台的尺寸从所述导电脚的一端自远离所述导电脚的另一端逐渐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凸台包括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所述第一凸台设置在所述注胶口一侧的反光杯内,所述第三凸台和第二凸台设置在背对所述注胶口的反光杯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覆盖在至少两个所述导电脚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杯包括第一反光杯和面积不小于第一反光杯的第二反光杯,所述第一反光杯设置在所述注胶口的一侧,所述第二反光杯设置在背对所述注胶口的另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光杯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反光杯的面积;和/或,所述导电脚的数量为四个;和/或,所述导电脚的数量为六个。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珠还包括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设置在所述反光杯内并与所述导电脚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发光组件的发光。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芯片包括第一驱动芯片和第二驱动芯片,所述第一驱动芯片和第二驱动芯片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反光杯内并与所述发光组件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的信号脚与所述第二驱动芯片的信号脚不同。
16.一种LED灯带,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带包括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LED灯。
CN202320622733.3U 2023-03-24 2023-03-24 双侧发光的led灯及led灯带 Active CN2200829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22733.3U CN220082942U (zh) 2023-03-24 2023-03-24 双侧发光的led灯及led灯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22733.3U CN220082942U (zh) 2023-03-24 2023-03-24 双侧发光的led灯及led灯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82942U true CN220082942U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25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22733.3U Active CN220082942U (zh) 2023-03-24 2023-03-24 双侧发光的led灯及led灯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829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89478B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rface-emitting backlight, and surface-emitting backlight
CN112071828B (zh) 纤细线型led发光装置
US8939636B2 (en) Light source assembly formed of a plurality of light source modules detachably connected together
US20090167142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2008300553A (ja) 表面実装型発光ダイオードのフレーム組合せ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構造
TWI723921B (zh) 面光源之led裝置
CN220082942U (zh) 双侧发光的led灯及led灯带
CN117117067B (zh) 灯珠
US20160138763A1 (en) Led lamp
CN207648523U (zh) 一种侧发光的led灯带
CN104344310B (zh) 车辆用灯具
CN207818610U (zh) 一种具备定位机构的led支架
CN103016965B (zh) Led发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JP5723825B2 (ja) 口金、照明ランプ、及び、口金製造方法
CN103855286A (zh) Led支架及其制作方法以及双料带led支架模组
CN210325845U (zh) 一种led灯珠
CN219553669U (zh) Led灯珠及led灯带
CN219800843U (zh) Led灯珠
CN211667614U (zh) 一种led灯泡
CN103090210B (zh) 发光装置及其灯具的制作方法
CN220710340U (zh) 一种具有多发光区的led器件及led光源
CN208026905U (zh) 一种背光模组
CN212648268U (zh) Led支架
CN208507724U (zh) Led支架及led灯具
CN110848583A (zh) 一种单光源led灯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3 Shangmei Road, Qishi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OPCSO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7, Wei'Er Road, Qishi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OPCSO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