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6159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6159U
CN220066159U CN202321039136.4U CN202321039136U CN220066159U CN 220066159 U CN220066159 U CN 220066159U CN 202321039136 U CN202321039136 U CN 202321039136U CN 220066159 U CN220066159 U CN 2200661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s
elastic arm
row
electrical connector
ins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3913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惠
周伯叡
彭治国
雷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3913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61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61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61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与一对接件相互插接,包括:至少两个信号端子,每一信号端子包括与对接件电性接触的接触臂;至少一接地端子,接地端子包括弹性臂以及自弹性臂向前延伸形成的导接部;且弹性臂具有左右相对的两个屏蔽面以及连接两个屏蔽面的连接面,连接面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小于屏蔽面沿上下方向的宽度;沿上下方向,自连接面延伸形成多个凸齿,且沿左右方向看,每一凸齿的前后相对设置的两个端点与连接面重合;导接部与对接件电性接触;其中,接触臂和弹性臂沿左右方向排列,且一个弹性臂位于两个接触臂之间,沿左右方向看,接触臂的上边缘向上不超出弹性臂的上边缘,接触臂的下边缘向下不超出弹性臂的下边缘。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能够提升屏蔽性能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中国申请号为CN201220205676.0的专利,其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电连接器包括多个差分信号对45以及板84,差分信号对的配合部70以及板的配合部87沿左右方向交替排布,且沿左右方向看,差分信号对的配合部70和板的配合部87重合;
上述结构中,存在以下问题:
电连接器内部的电磁干扰实际上以电磁波的形式呈扩散式的回路向周围传输,由于差分信号对的配合部70和板的配合部87重合使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板的配合部87对于差分信号对的配合部70向外逸散的电磁干扰的屏蔽能力有限,从而影响了信号在电连接器中传输时的信号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接地端子的弹性臂上增加凸齿以遮蔽与接地端子相邻的两个信号端子之间的串扰,从而在提升屏蔽性能的同时也能控制接地端子正向力的电连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与一对接件相互插接,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信号端子,每一所述信号端子包括与所述对接件电性接触的接触臂;至少一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包括弹性臂以及自所述弹性臂向前延伸形成的导接部;且所述弹性臂具有左右相对的两个屏蔽面以及连接两个所述屏蔽面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屏蔽面沿上下方向的宽度;沿上下方向,自所述连接面延伸形成多个凸齿,且沿左右方向看,每一所述凸齿的前后相对设置的两个端点与所述连接面重合;所述导接部与所述对接件电性接触;其中,所述接触臂和所述弹性臂沿左右方向排列,且一个所述弹性臂位于两个所述接触臂之间,沿左右方向看,所述接触臂的上边缘向上不超出所述弹性臂的上边缘,所述接触臂的下边缘向下不超出所述弹性臂的下边缘。
进一步,定义多个所述凸齿为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所述第一齿部较所述第二齿部靠近所述导接部,沿左右方向看,所述第一齿部的后端点和所述第二齿部的前端点重合。
进一步,多个所述凸齿中的至少两个所述凸齿沿前后方向相邻且间隔设置,至少部分所述连接面显露于两个所述凸齿之间。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绝缘件,所述接地端子和所述信号端子均收容于对应的所述绝缘件,所述接地端子包括位于多个所述凸齿后方且向前凸伸出所述绝缘件前端面的一补强部,所述接触臂向前超出所述绝缘件的前端面,沿左右方向看,所述补强部的下边缘向下超出所述弹性臂的下边缘。
另一方案为:
一种电连接器,与一对接件相互插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包括收容所述对接件的一对接腔以及位于对接腔上下两侧的多个端子槽,所述对接腔与所述端子槽相互连通;至少两个信号端子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每一所述信号端子包括与所述对接件电性接触的接触臂,且所述接触臂收容于对应的所述端子槽;至少一接地端子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接地端子包括弹性臂以及自所述弹性臂向前延伸形成的导接部;所述弹性臂收容于对应的所述端子槽,且所述弹性臂具有左右相对的两个屏蔽面以及连接两个所述屏蔽面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屏蔽面沿上下方向的宽度;沿上下方向,自所述连接面延伸形成多个凸齿;所述导接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对接腔,且与所述对接件电性接触;其中,所述信号端子和所述接地端子沿左右方向排列,且一个所述接地端子位于两个所述信号端子之间,沿左右方向看,所述接触臂的上边缘向上不超出所述弹性臂的上边缘,所述接触臂的下边缘向下不超出所述弹性臂的下边缘。
进一步,定义多个所述凸齿为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所述第一齿部较所述第二齿部靠近所述导接部,沿左右方向看,所述第一齿部的后端点和所述第二齿部的前端点重合。
进一步,沿左右方向看,所述第一齿部的后端点和所述第二齿部的前端点与所述连接面重合。
进一步,多个所述凸齿中的至少两个所述凸齿沿前后方向相邻且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面至少部分显露于两个所述凸齿之间。
进一步,定义多个所述凸齿为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所述第一齿部较所述第二齿部靠近所述导接部,沿左右方向看,所述第一齿部的前端点与所述连接面重合,所述第一齿部的后端点和所述第二齿部的前端点均低于所述连接面。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绝缘件,所述接地端子和所述信号端子均收容于对应的所述绝缘件,所述接地端子包括位于多个所述凸齿后方且向前凸伸出所述绝缘件前端面的一补强部,且沿上下方向,所述凸齿和所述补强部位于所述弹性臂的同一侧,所述接触臂向前超出所述绝缘件的前端面,沿左右方向看,所述补强部的下边缘向下超出所述弹性臂的下边缘。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一屏蔽片,所述屏蔽片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且所述屏蔽片包括向前延伸的一臂部,所述臂部包括一固定孔以及位于所述固定孔前方的一抵接部;自所述连接面凸设形成一台阶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连接面相互抵接,所述台阶部进入所述固定孔。
进一步,一排第一端子包括至少两个所述信号端子和至少一个所述接地端子,一排第二端子包括至少两个所述信号端子和一个所述接地端子,一排所述第一端子和一排所述第二端子收容于绝缘件,且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对接件插入一排所述第一端子和一排所述第二端子之间,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一屏蔽加强件,所述屏蔽加强件包括向前凸伸出所述绝缘件前端面的一第一延伸部,且沿上下方向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一排所述第一端子和一排所述第二端子之间。
进一步,所述信号端子和所述接地端子对应收容于绝缘件,所述接地端子包括向前凸伸出所述绝缘件前端面的一补强部,所述弹性臂自所述补强部向前延伸形成;一屏蔽加强件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绝缘件且包括向前凸伸出所述绝缘件前端面的一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接触臂上下两侧中的至少一侧,所述接触臂向前凸伸出所述绝缘件前端面。
进一步,一排第一端子包括至少两个所述信号端子和至少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且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信号端子,一排第二端子包括至少两个所述信号端子和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且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信号端子,一排所述第一端子和一排所述第二端子收容于绝缘件,且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对接件插入一排所述第一端子和一排第二端子之间,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相互独立的多个屏蔽加强件,一个所述屏蔽加强件沿上下方向位于一排所述第一端子和一排所述第二端子之间,且沿左右方向位于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之间,所述屏蔽加强件的左右两侧分别延伸形成一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对应于与所述接地端子抵接。
进一步,沿上下方向,所述导接部向下超出所述凸齿,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件插接,所述凸齿与所述对接件上下间隔。
进一步,所述接地端子收容于一绝缘件,且具有向前延伸出所述绝缘件前端面的一补强部,所述对接件包括一接触垫,所述接触垫具有一第一表面,所述导接部对应与所述第一表面接触,所述补强部具有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向下超出所述第一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相对所述弹性臂未设置所述凸齿时,所述对接件和所述电连接器插接,所述连接面随着所述弹性臂弹性形变而形变,此时,所述弹性臂的正向力已满足所述电连接器要求的接地端子的正向力,但由于未设置所述凸齿时所述弹性臂处的屏蔽性能较差,在此基础上,于所述连接面处设置多个所述凸齿,这样可以更多地屏蔽分别位于所述接地端子两侧的两个所述信号端子之间的信号串扰,提升所述弹性臂处的屏蔽性能,且由于所述凸齿设置为前后相对的两个端点与所述连接面重合,即沿上下方向相邻两个所述凸齿之间存在最大的调节空间,相对所述凸齿处的正向力而言,对应所述调节空间处有减少所述弹性臂正向力的整体增幅量,从而平衡所述接地端子的正向力和屏蔽性能,即在优先保证所述电连接器的屏蔽性能的基础上,使得所述接地端子的正向力的整体增幅量相对较小或者可忽略不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接地端子、信号端子、绝缘件以及屏蔽片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3为接地端子、信号端子、绝缘件以及屏蔽加强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3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4中的结构组合后的剖视图;
图6为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7为图1中P处的放大图;
图8为图6中接地端子的弹性臂的侧视图;
图9A、9B、9C为另外几个实施例的接地端子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100
绝缘本体1 对接腔11 端子槽12
信号端子2 接触臂21
接地端子3 弹性臂31 屏蔽面311
连接面312 导接部32 凸齿33
第一齿部33A 第二齿部33B 补强部34
端点331 第一齿部的后端点331a 第二齿部的前端点331b
第二表面341 台阶部35
绝缘件4
屏蔽片5 臂部51 固定孔511
抵接部512
屏蔽加强件6 第一延伸部61 第二延伸部62
对接件200 接触垫M 第一表面N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定义左右方向向右为X轴正方向,前后方向向前为Y轴正方向,上下方向向上为Z轴正方向。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中与对接件200沿前后方向相互插接的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一排第一端子(未标号)、一排第二端子(未标号)、绝缘件4、一屏蔽片5、多个独立设置的屏蔽加强件6,其中,一排所述第一端子和一排所述第二端子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一排所述第一端子位于一排所述第二端子上方,所述对接件200插入一排所述第一端子和一排所述第二端子之间,且一排所述第一端子和一排所述第二端子均包括多个信号端子2和多个接地端子3,所述信号端子2和所述接地端子3收容于对应的所述绝缘件4内,所述屏蔽片5盖设于多个所述绝缘件4上方,一个所述屏蔽加强件6横跨多个所述绝缘件4设置,且抵接所述接地端子3构成接地回路。
如图1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收容两个所述对接件200的两个对接腔11以及位于每一所述对接腔11的上下两侧的多个端子槽12,所述对接腔11与所述端子槽12相互连通。
如图2、图3和图7所示,一排所述第一端子与一排所述第二端子中所述信号端子2和所述接地端子3的排列方向相同,即一个所述接地端子3位于两个所述信号端子2之间,用于屏蔽两个所述信号端子2之间的串音,当然此处的所述信号端子2可以是用来传输单端信号,也可以是用来传输差分信号的差分信号端子对的其中一根端子。
如图3、图6和图8所示,每一所述接地端子3包括向前超出所述绝缘件4的前端面且收容于所述端子槽12的一弹性臂31、自所述弹性臂31向前延伸的导接部32以及自所述弹性臂31向后延伸的一补强部34,所述弹性臂31具有左右相对的两个屏蔽面311以及连接两个所述屏蔽面311的两个连接面312,每一所述连接面312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小于每一所述屏蔽面311沿上下方向的宽度;沿上下方向,自所述连接面312延伸形成多个凸齿33,针对一排所述第一端子,多个所述凸齿33是自所述弹性臂31下端的所述连接面312向下延伸形成,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凸齿33也可以自一排所述第一端子中的接地端子3的弹性臂31上端的所述连接面312向上延伸形成;针对一排所述第二端子,多个所述凸齿33是自所述弹性臂31上端的所述连接面312向上延伸形成,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凸齿33也可以自一排所述第二端子中的接地端子3的弹性臂31下端的所述连接面312向下延伸形成;沿左右方向看,每一所述凸齿33的前后相对设置的两个端点331与所述连接面312重合,且定义靠近所述导接部32的所述凸齿33为第一齿部33A,较所述第一齿部33A远离所述导接部32的所述凸齿33为第二齿部33B,所述第一齿部33A的后端点331a与所述第二齿部33B的前端点331b重合。
如图6和图8所示,沿上下方向,针对一排所述第一端子,所述导接部32向下超出所述凸齿33,所述电连接器100与所述对接件200插接,所述凸齿33与所述对接件200上下间隔;针对一排所述第二端子,所述导接部32向上超出所述凸齿33,所述电连接器100与所述对接件200插接,所述凸齿33与所述对接件200上下间隔。
如图6和图7所示,针对一排所述第一端子,所述导接部32的部分凸伸于所述对接腔11内以与所述对接件200电性连接,所述补强部34凸伸出所述绝缘件4的前端面,且具有一第二表面341,沿左右方向看,所述补强部34的下边缘向下超出所述弹性臂31的下边缘,所述补强部34位于所述凸齿33的后方,且与所述凸齿33均位于所述弹性臂31的下侧,所述对接件200包括一接触垫M,所述接触垫M具有一第一表面N,所述导接部32抵接于所述第一表面N,所述第二表面341向下超出所述第一表面N。
如图6和图7所示,针对一排所述第二端子,所述导接部32的部分凸伸于所述对接腔11内以与所述对接件200电性连接,所述补强部34凸伸出所述绝缘件4的前端面,且具有一第二表面341,沿左右方向看,所述补强部34的上边缘向上超出所述弹性臂31的上边缘,所述补强部34位于所述凸齿33的后方,且与所述凸齿33均位于所述弹性臂31的上侧,所述对接件200包括一接触垫M,所述接触垫M具有一第一表面N,所述导接部32抵接于所述第一表面N,所述第二表面341向上超出所述第一表面N。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本申请在描述上述实施例中已经定义了方向,但上述定义的方向只是为了方便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从而方便理解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关于上下方向的定义,是可以根据所述凸齿33的设置而做出改变。
如图6和图7所示,针对一排所述第一端子和一排所述第二端子,每一所述信号端子2包括向前超出所述绝缘件4的前端面且收容于所述端子槽12的一接触臂21,所述接触臂21用以接触所述对接件200,以与所述对接件200达成电性连接,且沿左右方向看,所述接触臂21的上边缘向上不超出所述弹性臂31的上边缘,所述接触臂21的下边缘向下不超出所述弹性臂31的下边缘。
如图2和图7所示,所述屏蔽片5包括向前延伸的一臂部51,所述臂部51包括一固定孔511以及位于所述固定孔511前方的一抵接部512,所述固定孔511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臂部51;自所述连接面312向上凸设形成一台阶部35,所述臂部51与所述连接面312相互抵接,所述台阶部35进入所述固定孔511,所述抵接部512抵接所述连接面312,且所述台阶部35可以抵接于所述固定孔511的内壁面,从而使得所述臂部51与所述接地端子3之间形成两个接地回路,增强接地屏蔽效果。
如图3、图6和图7所示,所述屏蔽加强件6包括向前凸伸出所述绝缘件4前端面的一第一延伸部61以及多个第二延伸部62,所述第二延伸部62自所述屏蔽加强件6的左右两侧延伸形成,沿上下方向所述第一延伸部61位于一排所述第一端子和一排所述第二端子之间,沿左右方向,所述第一延伸部61位于两个所述接地端子3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61和所述补强部34之间是左右间隔设置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61和所述补强部34之间也可以相互接触,沿左右方向,所述第二延伸部62对应与所述接地端子3抵接。
如图9A、9B、9C所示,为申请另外几个实施例的示意图,请参考图9A,在此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凸齿33沿前后方向相邻且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面312的部分显露于两个所述凸齿33之间;请参考图9B,在此实施例中,沿左右方向看,所述第一齿部33A的前端点331b与所述连接面312重合,所述第一齿部33A的后端点331a和所述第二齿部33B的前端点331b均低于所述连接面312;请参考图9C,在此实施例中,所述凸齿33两两形成一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大于二的其他数量),一组所述凸齿33和另外一组所述凸齿33前后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面312的部分显露与两组所述凸齿33之间,一组所述凸齿33内部,所述第一齿部33A的前端点331b与所述连接面312重合,所述第一齿部33A的后端点331a和所述第二齿部33B的前端点331b均低于所述连接面31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相对所述弹性臂31未设置所述凸齿33时,所述对接件200和所述电连接器100插接,所述连接面312随着所述弹性臂31弹性形变而形变,此时,所述弹性臂31的正向力已满足所述电连接器100要求的接地端子3的正向力,但由于未设置所述凸齿33时所述弹性臂31处的屏蔽性能较差,在此基础上,于所述连接面312处设置多个所述凸齿33,这样可以更多地屏蔽分别位于所述接地端子3两侧的两个所述信号端子2之间的信号串扰,提升所述弹性臂31处的屏蔽性能,且由于所述凸齿33设置为前后相对的两个端点331与所述连接面312重合,即沿上下方向相邻两个所述凸齿33之间存在最大的调节空间,相对所述凸齿33处的正向力而言,对应所述调节空间处有减少所述弹性臂31正向力的整体增幅量,从而平衡所述接地端子3的正向力和屏蔽性能,即在优先保证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屏蔽性能的基础上,使得所述接地端子3的正向力的整体增幅量相对较小或者可忽略不计。
2.所述第一齿部33A较所述第二齿部33B靠近所述导接部32,且沿左右方向看,所述第一齿部33A的后端点331a和所述第二齿部33B的前端点331b重合,使得所述第一齿部33A和所述第二齿部33B沿前后方向上连续,连续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一齿部33A和所述第二齿部33B使得所述连接面312在随着所述弹性臂31的形变而形变时,其产生的应力会集中在所述第一齿部33A的后端点331a和所述第二齿部33B的前端点331b,由于所述第一齿部33A的后端点331a和所述第二齿部33B的前端点331b重合,故而上述应力可以快速传递至连续的两个所述第一齿部33A和所述第二齿部33B进行分散,从而提高所述接地端子3的耐用性,另外,沿前后方向在所述弹性臂31的长度上所述第一齿部33A和所述第二齿部33B的数量达到最多,从而具有较好的屏蔽性能。
3.多个所述凸齿33中的两个所述凸齿33沿前后方向相邻且间隔设置,使得所述连接面312的部分表面显露于两个所述凸齿33之间,从而当所述连接面312随着所述弹性臂31的形变而形变时,其形变产生的应力可以分散在上述表面上,从而提高所述弹性臂31的耐用性,不易损坏,另外,相邻的两个所述凸齿33之间是沿前后方向是不连续的,如此沿前后方向在所述弹性臂31的长度上所述凸齿33的数量得以控制,从而通过控制所述凸齿33的数量使得所述弹性臂31的正向力增幅较小,减少所述对接件200与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插入力。
4.所述接地端子3设置有多个补强部34,且多个所述补强部34向前凸伸出所述绝缘件4的前端面,沿左右方向看,所述补强部34的下边缘向下超出所述弹性臂31的下边缘,如此使得在所述电连接器100和所述对接件200插接时,所述弹性臂31的形变会在所述补强部34处受到限制,从而所述弹性臂31的形变对于所述绝缘件4的牵扯力较小,避免所述绝缘件4破损;进一步考虑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电气特征,信号沿所述信号端子2传输时在所述绝缘件4的前端面处改变了传输介质,即传输介质从绝缘塑胶材料转变为空气,传输介质的改变导致的阻抗的波动,而所述补强部34的设置使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阻抗突变造成的反射所产生的串音可以被补强部34屏蔽吸收。
5.相对所述弹性臂31未设置所述凸齿33时,所述对接件200和所述电连接器100插接,所述连接面312随着所述弹性臂31弹性形变而形变,此时,所述弹性臂31的正向力已满足所述电连接器100要求的接地端子3的正向力,但由于未设置所述凸齿33时所述弹性臂31处的屏蔽性能较差,在此基础上,于所述连接面312处设置多个所述凸齿33,这样可以更多地屏蔽分别位于所述接地端子3两侧的两个所述信号端子2之间的信号串扰,提升所述弹性臂31处的屏蔽性能,且由于多个凸齿33的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凸齿33之间存在调节空间,相对所述凸齿33处的正向力而言,对应所述调节空间处有减少所述弹性臂31正向力的整体增幅量,从而平衡所述接地端子3的正向力和屏蔽性能,即在优先保证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屏蔽性能的基础上,使得所述接地端子3的正向力的整体增幅量相对较小或者可忽略不计。
6.低于所述连接面312的所述第一齿部33A的后端点331a和所述第二齿部33B的前端点331b使得所述第一齿部33A和所述第二齿部33B沿上下方向上具有更多的屏蔽面积,具体请参考图9B和9C,线L低于所述连接面312,沿左右方向看,使得上方的所述连接面312到线L之间的面积大于上下两个所述连接面312之间的面积,从而对于相邻的所述信号端子2的屏蔽效果更佳,即最大程度考虑其屏蔽性能的基础上,同时还能控制所述接地端子3
的正向力增幅,从而减少所述对接件200和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插入力。
7.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屏蔽片5的臂部51与所述接地端子3的连接面312抵接从而形成接地回路,由于所述臂部51抵接的是宽度较小的所述连接面312,而不是宽度较大的所述屏蔽面311,故而为了保证所述臂部51与所述连接面312之间稳定的抵接关系,以保证接地回路的稳定,故而在所述臂部51上设置有固定孔511,在所述连接面312上设置有台阶部35,通过所述固定孔511和所述连接面312的配合从而限位所述臂部51沿左右方向的位移。
8.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屏蔽加强件6的第一延伸部61设置在一排所述第一端子和一排所述第二端子之间,以在上下方向上遮蔽一排所述第一端子和一排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串扰,进一步,所述第一延伸部61向前凸伸出所述绝缘件4的前端面可以防止所述对接件200过度插入所述电连接器100后抵接在所述绝缘件4上导致所述绝缘件4破损。
9.所述信号端子2的接触臂21向前凸伸出所述绝缘件4前端面,使得信号沿所述信号端子2传输时在所述绝缘件4的前端面处改变了传输介质,即传输介质从绝缘塑胶材料转变为空气,传输介质的改变导致了阻抗的波动,而所述补强部34和所述第一延伸部61均向前凸伸出所述绝缘件4的前端面,使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阻抗突变造成的反射所产生的串音在左右和上下方向上均可以被屏蔽。
10.对于高速信号传输环境下的所述电连接器100,减少信号之间的串扰成为了优化所述电连接器100传输信号的信号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的难题,故而本申请于所述电连接器100内部设有屏蔽加强件6,所述屏蔽加强件6与所述接地端子3配合从包围所述信号端子2的三个侧面,以屏蔽所述电连接器100内部的信号端子2之间的串扰,优化屏蔽性能从而保证信号完整性。
11.所述凸齿33的设置是为了同时兼顾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屏蔽性能和机械性能,此处的机械性能指的是所述电连接器100和所述对接件200之间的插入力,而为了进一步减少所述电连接器100和所述对接件200的插入力的增幅,所述凸齿33设置为不与所述对接件200接触,减少了所述对接件200与所述接地端子3的摩擦力,从而减少了插入力。
12.所述信号端子2的接触臂21与所述对接件200电性连接,所述接触臂21抵接所述对接件200的接触垫M的第一表面N,所述接地端子3与所述信号端子2相邻设置,且所述接地端子3的补强部34具有向下超出所述第一表面N的一第二表面341,当所述信号端子2于所述第一表面N上产生的串音呈扩散式的回路向四周传输时,所述补强部34能够捕获上述串音,从而优化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屏蔽性能。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电连接器,与一对接件相互插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信号端子,每一所述信号端子包括与所述对接件电性接触的接触臂;
至少一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包括弹性臂以及自所述弹性臂向前延伸形成的导接部;且所述弹性臂具有左右相对的两个屏蔽面以及连接两个所述屏蔽面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屏蔽面沿上下方向的宽度;沿上下方向,自所述连接面延伸形成多个凸齿,且沿左右方向看,每一所述凸齿的前后相对设置的两个端点与所述连接面重合;所述导接部与所述对接件电性接触;
其中,所述接触臂和所述弹性臂沿左右方向排列,且一个所述弹性臂位于两个所述接触臂之间,沿左右方向看,所述接触臂的上边缘向上不超出所述弹性臂的上边缘,所述接触臂的下边缘向下不超出所述弹性臂的下边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定义多个所述凸齿为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所述第一齿部较所述第二齿部靠近所述导接部,沿左右方向看,所述第一齿部的后端点和所述第二齿部的前端点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凸齿中的至少两个所述凸齿沿前后方向相邻且间隔设置,至少部分所述连接面显露于两个所述凸齿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绝缘件,所述接地端子和所述信号端子均收容于对应的所述绝缘件,所述接地端子包括位于多个所述凸齿后方且向前凸伸出所述绝缘件前端面的一补强部,所述接触臂向前超出所述绝缘件的前端面,沿左右方向看,所述补强部的下边缘向下超出所述弹性臂的下边缘。
5.一种电连接器,与一对接件相互插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包括收容所述对接件的一对接腔以及位于对接腔上下两侧的多个端子槽,所述对接腔与所述端子槽相互连通;
至少两个信号端子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每一所述信号端子包括与所述对接件电性接触的接触臂,且所述接触臂收容于对应的所述端子槽;
至少一接地端子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接地端子包括弹性臂以及自所述弹性臂向前延伸形成的导接部;所述弹性臂收容于对应的所述端子槽,且所述弹性臂具有左右相对的两个屏蔽面以及连接两个所述屏蔽面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屏蔽面沿上下方向的宽度;沿上下方向,自所述连接面延伸形成多个凸齿;所述导接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对接腔,且与所述对接件电性接触;
其中,所述信号端子和所述接地端子沿左右方向排列,且一个所述接地端子位于两个所述信号端子之间,沿左右方向看,所述接触臂的上边缘向上不超出所述弹性臂的上边缘,所述接触臂的下边缘向下不超出所述弹性臂的下边缘。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定义多个所述凸齿为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所述第一齿部较所述第二齿部靠近所述导接部,沿左右方向看,所述第一齿部的后端点和所述第二齿部的前端点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沿左右方向看,所述第一齿部的后端点和所述第二齿部的前端点与所述连接面重合。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凸齿中的至少两个所述凸齿沿前后方向相邻且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面至少部分显露于两个所述凸齿之间。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定义多个所述凸齿为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所述第一齿部较所述第二齿部靠近所述导接部,沿左右方向看,所述第一齿部的前端点与所述连接面重合,所述第一齿部的后端点和所述第二齿部的前端点均低于所述连接面。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绝缘件,所述接地端子和所述信号端子均收容于对应的所述绝缘件,所述接地端子包括位于多个所述凸齿后方且向前凸伸出所述绝缘件前端面的一补强部,且沿上下方向,所述凸齿和所述补强部位于所述弹性臂的同一侧,所述接触臂向前超出所述绝缘件的前端面,沿左右方向看,所述补强部的下边缘向下超出所述弹性臂的下边缘。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一屏蔽片,所述屏蔽片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且所述屏蔽片包括向前延伸的一臂部,所述臂部包括一固定孔以及位于所述固定孔前方的一抵接部;自所述连接面凸设形成一台阶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连接面相互抵接,所述台阶部进入所述固定孔。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排第一端子包括至少两个所述信号端子和至少一个所述接地端子,一排第二端子包括至少两个所述信号端子和一个所述接地端子,一排所述第一端子和一排所述第二端子收容于绝缘件,且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对接件插入一排所述第一端子和一排所述第二端子之间,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一屏蔽加强件,所述屏蔽加强件包括向前凸伸出所述绝缘件前端面的一第一延伸部,且沿上下方向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一排所述第一端子和一排所述第二端子之间。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和所述接地端子对应收容于绝缘件,所述接地端子包括向前凸伸出所述绝缘件前端面的一补强部,所述弹性臂自所述补强部向前延伸形成;一屏蔽加强件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绝缘件且包括向前凸伸出所述绝缘件前端面的一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接触臂上下两侧中的至少一侧,所述接触臂向前凸伸出所述绝缘件前端面。
14.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排第一端子包括至少两个所述信号端子和至少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且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信号端子,一排第二端子包括至少两个所述信号端子和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且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信号端子,一排所述第一端子和一排所述第二端子收容于绝缘件,且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对接件插入一排所述第一端子和一排第二端子之间,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相互独立的多个屏蔽加强件,一个所述屏蔽加强件沿上下方向位于一排所述第一端子和一排所述第二端子之间,且沿左右方向位于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之间,所述屏蔽加强件的左右两侧分别延伸形成一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对应于与所述接地端子抵接。
1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沿上下方向,所述导接部向下超出所述凸齿,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件插接,所述凸齿与所述对接件上下间隔。
1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收容于一绝缘件,且具有向前延伸出所述绝缘件前端面的一补强部,所述对接件包括一接触垫,所述接触垫具有一第一表面,所述导接部对应与所述第一表面接触,所述补强部具有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向下超出所述第一表面。
CN202321039136.4U 2023-05-04 2023-05-04 电连接器 Active CN2200661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39136.4U CN220066159U (zh) 2023-05-04 2023-05-04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39136.4U CN220066159U (zh) 2023-05-04 2023-05-04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6159U true CN220066159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50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39136.4U Active CN220066159U (zh) 2023-05-04 2023-05-04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61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29828A (zh) 电连接器
CN110311242B (zh) 电连接器
CN110867684B (zh) 电连接器
CN113497376A (zh) 电连接器
CN212412347U (zh) 电连接器
CN114498199A (zh) 电连接器
TW202123547A (zh) 電連接器
TWM652486U (zh) 電連接器
CN210111092U (zh) 电连接器
CN113328296B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20066159U (zh) 电连接器
CN210224355U (zh) 插座连接器
CN215266767U (zh) 电连接器
CN214254809U (zh) 连接器组合
CN112736529B (zh) 电连接器
CN211605468U (zh) 端子组件及具有该端子组件的配合组件
CN209860271U (zh) 电连接器
CN220797142U (zh) 电连接器
CN220209519U (zh) 电连接器组件以及对接连接器
CN221885543U (zh) 电连接器
CN113410689A (zh) 导电端子及具有该导电端子的配合组件
CN219513458U (zh) 电连接器
CN216598268U (zh) 电连接器
CN217306788U (zh)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21727594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