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5464U - 两路电源转换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两路电源转换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5464U
CN220065464U CN202320592405.3U CN202320592405U CN220065464U CN 220065464 U CN220065464 U CN 220065464U CN 202320592405 U CN202320592405 U CN 202320592405U CN 220065464 U CN220065464 U CN 2200654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contact
moving contact
driv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9240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鹏
罗斯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AIYONG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AIYONG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AIYONG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AIYONG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9240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54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54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54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路电源转换开关,包括主回路部分,主回路部分包括第一基体以及第一电源静触头、第二电源静触头、动触头组件和驱动部件,动触头组件包括用于与第一电源静触头导电接触的第一电源动触头以及用于与第二电源静触头导电接触的第二电源动触头,驱动部件包括动触头驱动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该两路电源转换开关适用于小型化开关结构,通过动触头驱动件的第一凸点与第一电源动触头的触头驱动槽、以及动触头驱动件的第二凸点与第二电源动触头的触头驱动槽的配合,再加上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实现三个状态之间的切换,结构简单小巧,又能保证两路电源之间的可靠转换,操作方便省力,可实现快速分合闸,性能可靠稳定。

Description

两路电源转换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两路电源转换开关。
背景技术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是一种常见的低压电器,常用于重要配电场合,用于两路电源的切换,保证在供电过程中常用电源出现故障时,迅速切换至备用电源,保证负载端的正常供电,因此两路电源之间的切换必须可靠。
目前,传统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大多应用于工业级不断电的重要场合,其体积较大,安装占用面积大,并都是使用螺钉固定,使安装极为不便;且手动操作不便,往往需要一个加长手柄进行手动操作,手柄容易丢失;随着科技时代的进步,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应用需求场景大大扩大,甚至扩大到民用、家用场合;传统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并不适合这些应用场景。所以小型化、标准化的开关电器才是市场的发展趋势。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适应小型化的同时、又能保证两路电源之间的可靠切换的开关电器,成为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两路电源转换开关。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两路电源转换开关,包括主回路部分,所述主回路部分包括第一基体以及都设在所述第一基体上的第一电源静触头、第二电源静触头、动触头组件和驱动部件,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源静触头导电接触的第一电源动触头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源静触头导电接触的第二电源动触头,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动触头驱动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动触头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基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和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分别设在所述动触头驱动件的两侧,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和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上都设有触头驱动槽,所述动触头驱动件上设有对应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的所述触头驱动槽的第一凸点、以及对应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的所述触头驱动槽的第二凸点,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和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的所述触头驱动槽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凸点和所述第二凸点开放,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和所述第一基体,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和所述第一基体;
所述动触头驱动件可在靠近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的第一位置、以及靠近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的第二位置之间活动地设置;
所述动触头驱动件处于双分位置状态下,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与所述第一电源静触头分离并且由所述第一弹性件提供分离的保持力,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与所述第二电源静触头分离并且由所述第二弹性件提供分离的保持力;
所述动触头驱动件转向所述第一位置状态下,所述第一凸点进入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的所述触头驱动槽中,所述动触头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绕所述第一凸点转动并与所述第一电源静触头导电接触,并且由所述第一弹性件提供接触的保持力,而所述第二凸点离开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的所述触头驱动槽,并且由所述第二弹性件提供分离的保持力;
所述动触头驱动件转向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下,所述第二凸点进入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的所述触头驱动槽中,所述动触头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绕所述第二凸点转动并与所述第二电源静触头导电接触,并且由所述第二弹性件提供接触的保持力,而所述第一凸点离开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的所述触头驱动槽,并且由所述第一弹性件提供分离的保持力。
优选地,所述第一基体上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和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上都设有凸出轴,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的所述凸出轴设在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的所述凸出轴设在所述第二凹槽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都包括第一内角、第二内角和第三内角,所述第一内角、所述第二内角和所述第三内角的位置依次远离所述动触头驱动件,所述第一凹槽的所述第一内角、所述第二内角和所述第三内角的位置依次远离所述第一电源静触头,所述第二凹槽的所述第一内角、所述第二内角和所述第三内角的位置依次远离所述第二电源静触头。
优选地,所述第一基体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与所述第一电源静触头分离时的位置的第一限位部,以及用于限制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与所述第二电源静触头分离时的位置的第二限位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远离所述动触头驱动件的一侧,所述触头驱动槽设在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靠近所述动触头驱动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远离所述动触头驱动件的一侧,所述触头驱动槽设在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靠近所述动触头驱动件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驱动部件还包含转轴,所述转轴连接所述第一基体,所述动触头驱动件可转动地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转轴。
优选地,所述主回路部分包括设在所述第一基体上的第一灭弧室和第二灭弧室,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和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都包括基部以及设在所述基部上的接触部,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的所述触头驱动槽设在所述基部上,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的所述接触部用于与第一静触头接触并位于所述第一灭弧室中;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的所述触头驱动槽设在所述基部上,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的所述接触部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源静触头接触并位于所述第二灭弧室中。
优选地,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设在所述第一基体上的用于供开关外部的负载导电连接的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以及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导电连接的负载接线端,所述第一电源静触头和所述第二电源静触头设在所述第一基体的一侧,所述负载接线端设在另一侧。
优选地,所述主回路部分包括设在所述第一基体上的用于驱动所述动触头驱动件活动的操作手柄。
优选地,所述两路电源转换开关包括与所述主回路部分并排设置的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包括第二基体、设在所述第二基体上的用于驱动所述动触头驱动件活动的动力部件以及连接所述动力部件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延伸到所述主回路部分并与所述动触头驱动件联动,所述动力部件通过所述传动轴驱动所述动触头驱动件活动。
实施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两路电源转换开关,适用于小型化开关结构,通过动触头驱动件的第一凸点与第一电源动触头的触头驱动槽、以及动触头驱动件的第二凸点与第二电源动触头的触头驱动槽的配合,再加上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实现三个状态之间的切换:第一路电源导通、第二路电源导通、以及同时断开第一路电源和第二路电源的状态,结构简单小巧,又能保证两路电源之间的可靠转换,操作方便省力,可实现快速分合闸,性能可靠稳定。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两路电源转换开关的立体图。
图2是图2的主回路部分的爆炸图。
图3是图2的主回路部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省略部分第一基体)。
图4是图2的主回路部分的第一基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主回路部分的动触头组件的立体图。
图6是图2的主回路部分的第一电源动触头的立体图。
图7是图2的主回路部分的第二电源动触头的立体图。
图8是图2的主回路部分的动触头驱动件的立体图。
图9是图2的主回路部分的操作手柄的立体图。
图10是图2的主回路部分的操作手柄处于中间位置、并且动触头驱动件处于第三位置的示意图(第一路电源和第二路电源都断开)。
图11是图2的主回路部分的操作手柄处于第一路电源合闸位置、动触头驱动件处于第一位置、并且第一电源动触头与第一电源静触头接触的示意图(第一路电源导通,第二路电源断开)。
图12是图2的主回路部分的操作手柄从中间位置转向第一路电源合闸位置、动触头驱动件转向第一位置时,第一弹性件经过死点的状态示意图(局部剖开第一电源动触头,展示第一弹性件)。
图13是图2的主回路部分的操作手柄从第一路电源合闸位置转向中间位置时,第一弹性件过死点状态示意图(局部剖开第一电源动触头,展示第一弹性件)。
图14是图2的主回路部分的操作手柄处于第二路电源合闸位置、动触头驱动件处于第二位置、并且第二电源动触头与第二电源静触头接触的示意图(第一路电源断开,第二路电源导通)。
图15是图2的主回路部分的操作手柄从中间位置转向第二路电源合闸位置、并且动触头驱动件转向第二位置时,第二弹性件过死点的状态示意图(局部剖开第二电源动触头,展示第二弹性件)。
图16是图2的主回路部分的操作手柄从第二路电源合闸位置转向中间位置、并且动触头驱动件转向第三位置时,第二弹性件过死点的状态示意图(局部剖开第二电源动触头,展示第二弹性件)。
图17是图1的两路电源转换开关的控制部分的爆炸图。
图中的标号表示:主回路部分A,第一基体1,第一限位部a1.1,第二限位部a1.2,第一凹槽a2.1,第二凹槽a2.2,第一内角a2.31,第二内角a2.32,第三内角a2.33,导轨安装槽a3,第一电源静触头2,第二电源静触头3,动触头组件4,第一电源动触头4a,第二电源动触头4b,第一软导线4c,第二软导线4d,负载接线端4e,触头驱动槽b1,凸出轴b2,连接孔b3,基部b4,接触部b5,操作手柄8,连杆孔d1,传动轴孔d2,把手d3,驱动部件c,动触头驱动件5,第一端51,第二端52,第三端53,第一凸点c1.1,第二凸点c1.2,第一孔c2,第二孔c3,转轴6,连杆7,第一弹性件91,第二弹性件92,第一灭弧室101,第二灭弧室102,控制部分B,第二基体13,控制器14,动力部件d,电机15,蜗杆16,齿轮17,传动轴18,导轨安装卡扣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理解的是,如果文中出现“前”、“后”、“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果文中出现“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如果文中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9,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两路电源转换开关,包括主回路部分A,主回路部分A包括第一基体1以及都设在第一基体1上的第一电源静触头2、第二电源静触头3、动触头组件4和驱动部件c,动触头组件4包括用于与第一电源静触头2导电接触的第一电源动触头4a以及用于与第二电源静触头3导电接触的第二电源动触头4b,驱动部件c包括动触头驱动件5、第一弹性件91和第二弹性件92,动触头驱动件5与第一基体1可转动连接,第一电源动触头4a和第二电源动触头4b分别设在动触头驱动件5的两侧,第一电源动触头4a和第二电源动触头4b上都设有朝向动触头驱动件5开设的触头驱动槽b1,动触头驱动件5上设有靠近第一电源静触头2的对应第一电源动触头4a的触头驱动槽b1的第一凸点c1.1、以及靠近第二电源静触头3的对应第二电源动触头4b的触头驱动槽b1的第二凸点c1.2,第一电源动触头4a和第二电源动触头4b的触头驱动槽b1分别朝向第一凸点c1.1和第二凸点c1.2开放,第一弹性件9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电源动触头4a和第一基体1,第二弹性件9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电源动触头4b和第一基体1;
动触头驱动件5可在靠近第一电源动触头4a的第一位置、以及靠近第二电源动触头4b的第二位置之间活动地设置;
动触头驱动件5处于双分位置状态下,第一电源动触头4a与第一电源静触头2分离并且由第一弹性件91提供分离的保持力,第二电源动触头4b与第二电源静触头3分离并且由第二弹性件92提供分离的保持力;
动触头驱动件5转向第一位置状态下,第一凸点c1.1进入第一电源动触头4a的触头驱动槽b1中,动触头驱动件5驱动第一电源动触头4a绕第一凸点c1.1转动并与第一电源静触头2导电接触,并且由第一弹性件91提供接触的保持力,而第二凸点c1.2离开第二电源动触头4b的触头驱动槽b1,并且由第二弹性件92提供分离的保持力,从而两路电源转换开关切换至与第一电源静触头2连接的第一路电源;
动触头驱动件5转向第二位置状态下,第二凸点c1.2进入第二电源动触头4b的触头驱动槽b1中,动触头驱动件5驱动第二电源动触头4b绕第二凸点c1.2转动并与第二电源静触头3导电接触,并且由第二弹性件92提供接触的保持力,而第一凸点c1.1离开第一电源动触头4a的触头驱动槽b1,并且由第一弹性件91提供分离的保持力,从而两路电源转换开关切换至与第二电源静触头3连接的第二路电源。
本发明的两路电源转换开关,适用于小型化开关结构,通过动触头驱动件5的第一凸点c1.1与第一电源动触头4a的触头驱动槽b1、以及动触头驱动件5的第二凸点c1.2与第二电源动触头4b的触头驱动槽b1的配合,再加上第一弹性件91和第二弹性件92的弹性力,实现三个状态之间的切换:第一路电源导通、第二路电源导通、以及同时断开第一路电源和第二路电源的状态,结构简单小巧,又能保证两路电源之间的可靠转换,操作方便省力,可实现快速分合闸,性能可靠稳定。
第一基体1上设有第一凹槽a2.1和第二凹槽a2.2,第一电源动触头4a和第二电源动触头4b上都设有凸出轴b2,第一电源动触头4a的凸出轴b2设在第一凹槽a2.1中,第二电源动触头4b的凸出轴b2设在第二凹槽a2.2中,使得第一电源动触头4a和第二电源动触头4b可相对于第一基体1转动,第一凹槽a2.1和第二凹槽a2.2分别用于第一电源动触头4a和第二电源动触头4b上的凸出轴b2的卡位及限位支撑。
第一凹槽a2.1和第二凹槽a2.2都包括第一内角a2.31、第二内角a2.32和第三内角a2.33,第一内角a2.31、第二内角a2.32和第三内角a2.33的位置依次远离动触头驱动件5,第一凹槽a2.1的第一内角a2.31、第二内角a2.32和第三内角a2.33的位置依次远离第一电源静触头2,第二凹槽a2.2的第一内角a2.31、第二内角a2.32和第三内角a2.33的位置依次远离第二电源静触头3,第一内角a2.31、第二内角a2.32和第三内角a2.33用于第一电源动触头4a和第二电源动触头4b的凸出轴b2的定位。
第一基体1上设有用于限制第一电源动触头4a与第一电源静触头2分离时的位置的第一限位部a1.1,以及用于限制第二电源动触头4b与第二电源静触头3分离时的位置的第二限位部a1.2,限位部和分别用于第一电源动触头4a与第一电源静触头2断开和第二电源动触头4b与第二电源静触头3断开时的限位。具体而言,当第一弹性件91驱动第一电源动触头4a离开第一电源静触头2时,第一电源动触头4a触碰到第一限位部a1.1而停止运动;当第二弹性件92驱动第二电源动触头4b离开第二电源静触头3时,第二电源动触头4b触碰到第二限位部a1.2而停止运动。第一限位部a1.1和/或第二限位部a1.2可以呈柱状。
第一限位部a1.1设在第一电源动触头4a远离动触头驱动件5的一侧,第二限位部a1.2设在第二电源动触头4b远离动触头驱动件5的一侧。
第一弹性件91一端连接第一电源动触头4a远离动触头驱动件5的一侧,触头驱动槽b1设在第一电源动触头4a靠近动触头驱动件5的一侧;第二弹性件92一端连接第二电源动触头4b远离动触头驱动件5的一侧,触头驱动槽b1设在第二电源动触头4b靠近动触头驱动件5的一侧;第一弹性件91和第二弹性件92优选为拉簧。
动触头组件4包括导电连接第一电源动触头4a的第一软导线4c以及导电连接第二电源动触头4b的第二软导线4d;驱动部件c还包含转轴6,转轴6连接第一基体1,动触头驱动件5可转动地设在转轴6上,使得动触头驱动件5可相对于第一基体1转动,第一弹性件91和第二弹性件92的另一端连接转轴6。具体而言,第一电源动触头4a、第二电源动触头4b都设有连接孔b3特征;动触头驱动件5上还设有第一孔c2,转轴6配合穿入第一孔c2中并连接第一基体1,使得动触头驱动件5可绕转轴6转动,可相对于第一基体1活动,且第一凸点c1.1、第二凸点c1.2与孔中心线成中心对称布置。
主回路部分A包括设在第一基体1上的第一灭弧室101和第二灭弧室102,第一电源动触头4a和第二电源动触头4b都包括基部b4以及设在基部b4上的接触部b5,第一电源动触头4a的触头驱动槽b1设在基部b4上,第一电源动触头4a的接触部b5用于与第一静触头接触并位于第一灭弧室101中;第二电源动触头4b的触头驱动槽b1设在基部b4上,第二电源动触头4b的接触部b5用于与第二电源静触头3接触并位于第二灭弧室102中。
动触头组件4包括设在第一基体1上的用于供开关外部的负载导电连接的分别与第一电源动触头4a以及第二电源动触头4b导电连接的负载接线端4e,第一电源静触头2和第二电源静触头3设在第一基体1的一侧,负载接线端4e设在另一侧,从而负载接线端4e与两路电源静触头都不在同一侧,该两路电源转换开关在安装时,可以将电源静触头和第二电源静触头3设在上侧,负载接线端4e设在下侧,以便符合我们惯用的上进下出的接线方式。
主回路部分A包括设在第一基体1上的用于驱动动触头驱动件5活动的操作手柄8,操作手柄8包括伸出在第一基体1外面的把手d3,用于手动操作使用。
两路电源转换开关包括连杆7,动触头驱动件5包括第三端53,手柄通过连杆7连接动触头驱动件5的第三端53。动触头驱动件5的第三端53上设有第二孔c3,操作手柄8上设有连接孔b3,连杆7的一端连接操作手柄8的连杆孔d1,另一端连接动触头驱动件5的第二孔c3。具体而言,当转动操作手柄8向一边转动时,则作用于驱动部件c,使动触头驱动件5向第一电源动触头4a活动,第一电源动触头4a转动至与第一电源静触头2接触闭合,与第一电源静触头2连接的第一路电源导通,与第二电源静触头3连接的第二路电源断开;转动操作手柄8向另一边动时,则作用于驱动部件c,使动触头驱动件5向第二电源动触头4b活动,第二电源动触头4b转动至与第二电源静触头3接触闭合,与第二电源静触头3连接的第二路电源导通,与第一电源静触头2连接的第一路电源断开;转动操作手柄8至中间位置时,则作用于驱动部件c,使动触头驱动件5离开第一电源动触头4a和第二电源动触头4b,第一电源动触头4a和第一电源静触头2分开,第二电源动触头4b和第二电源静触头3分开,第一路电源和第二路电源都断开。
参见图17,两路电源转换开关包括与主回路部分A并排设置的控制部分B,控制部分B包括设在第一基体1一侧的第二基体13、设在第二基体13上的控制器14、设在第二基体13上的用于驱动动触头驱动件5活动的动力部件d以及连接动力部件d的传动轴18,传动轴18延伸到主回路部分A并与动触头驱动件5联动,动力部件d通过传动轴18驱动动触头驱动件5活动。具体而言,传动轴18与操作手柄8配合连接,配合插入操作手柄8的传动轴孔d2中,传动轴18可以为棱轴,例如四棱轴或六棱轴,而传动轴孔d2则为匹配的四边形孔或六边形孔;控制器14通过检测电源状态用于控制动力部件d驱动传动轴18左右转动,从而带动操作手柄8左右转动,实现电自动转换功能。
动力部件d包括电机15、控制器14、由电机15带动转动的蜗杆16以及与涡轮啮合的齿轮17,从而电机15通过蜗杆16、齿轮17和传动轴18驱动动触头驱动件5活动。具体而言,电机15输入端连接于控制器14上、蜗杆16连接电机15输出轴并与齿轮17配合传动;传动轴18固定在齿轮17上,并与操作手柄8的传动轴孔d2配合;从而实现当控制器14检测到某路电源异常时,则控制器14会发出电信号控制电机15正反转动,从而通过蜗杆16带动齿轮17转动,进而使传动轴18带动操作手柄8转动,带动动触头驱动件5活动,从而使第一电源动触头4a与第一电源静触头2闭合或断开,第二电源动触头4b与第二电源静触头3断开或闭合;实现开关电器自动转换的功能。
参见图2和4,第一基体1和第二基体13上设有导轨安装卡扣12,导轨安装卡扣12界定出用于安装在外部导轨上的导轨安装槽a3,第一基体1和第二基体13上的导轨安装槽a3是连贯的,从而将导轨安装槽a3滑到导轨上,实现两路电源转换开关的方便快捷安装,减少使用甚至无需使用螺丝或螺钉等紧固件实现安装。
综上,本发明的两路电源转换开关在使用时,参见图10,当驱动操作手柄在中间位置(动触头驱动件5的双分位置)时,则驱动动触头驱动件5处于第三位置,位于第一电源动触头4a和第二电源动触头4b的中间位置,在动触头驱动件5上的第一凸点c1.1、第二凸点c1.2、第一弹性件91和第二弹性件92的拉力作用下,则第一凸点c1.1和第二凸点c1.2分别离开第一电源动触头4a和第二电源动触头4b的触头驱动槽b1,第一电源动触头4a向远离第一电源静触头2方向转动至与第一限位部a1.1接触停止;第二电源动触头4b向远离第二电源静触头3方向转动至与第二限位部a1.2接触停止,此时第一电源动触头4a、第二电源动触头4b分别与第一电源静触头2和第二电源静触头3断开,第一路电源和第二路电源都断开,使转换开关电器处于双分隔离位置;
参见图11-13,当驱动操作手柄从中间位置转向一边(第一路电源合闸位置)时,连杆7驱动动触头驱动件5转动至第一位置,动触头驱动件5通过第一凸点c1.1与第一电源动触头4a的触头驱动槽b1配合,驱动第一电源动触头4a转动,带动第一弹性件91过死点时,则受第一弹性件91的拉力作用迅速驱动第一电源动触头4a转动至与第一电源静触头2闭合;同时动触头驱动件5上的另一个凸点则脱离第二电源动触头4b的触头驱动槽b1,不会带动第二电源动触头4b转动,且通过第二电源动触头4b上的凸出轴b2与第一基体1上的第一凹槽a2.1配合限位,使第二电源动触头4b处于平衡且保持在与第二电源静触头3断开状态;固此时只有第一电源动触头4a与第一电源静触头2闭合,第二电源静触头3停留在分开位置,实现第一路电源合闸。
同理,参见图14-16,当驱动操作手柄从中间位置转向另一边(第二路电源合闸位置)时,连杆驱动动触头驱动件5转动至第二位置,动触头驱动件5通过第二凸点c1.2与第二电源动触头4b的触头驱动槽b1配合,驱动第二电源动触头4b转动,当第二弹性件92转动过死点时,则受第二弹性件92的拉力作用迅速驱动第二电源动触头4b转动至与第二侧电源静触头闭合,同时动触头驱动件5上的另一个凸点则脱离第一电源动触头4a的凹槽,不会带动第一电源动触头4a转动,且同时第一电源动触头4a通过凸出轴b2与壳体上的凹槽配合限位,使第一电源动触头4a处于平衡且保持在与第一电源静触头2断开状态,此时只有第二电源动触头4b与第二电源静触头3闭合,第二电源静触头3停留在分开位置,实现第二路电源合闸。
通过此结构,当驱动操作手柄8从双分位置向任一侧转动时,只会带动其中一侧的动触头转动,另外一个动触头还是停留在分开位置,防止两个动触头同时与静触头接触造成短路异常,从而实现机械连锁。
本发明的两路电源转换开关既能适应小型化,结构简单小巧,又能保证两路电源之间的可靠转换,操作方便省力,可实现快速分合闸,性能可靠稳定,且可直接固定在导轨上,安装固定更加便捷。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两路电源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回路部分(A),所述主回路部分(A)包括第一基体(1)以及都设在所述第一基体(1)上的第一电源静触头(2)、第二电源静触头(3)、动触头组件(4)和驱动部件(c),所述动触头组件(4)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源静触头(2)导电接触的第一电源动触头(4a)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源静触头(3)导电接触的第二电源动触头(4b),所述驱动部件(c)包括动触头驱动件(5)、第一弹性件(91)和第二弹性件(92),所述动触头驱动件(5)与所述第一基体(1)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4a)和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4b)分别设在所述动触头驱动件(5)的两侧,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4a)和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4b)上都设有触头驱动槽(b1),所述动触头驱动件(5)上设有对应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4a)的所述触头驱动槽(b1)的第一凸点(c1.1)、以及对应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4b)的所述触头驱动槽(b1)的第二凸点(c1.2),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4a)和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4b)的所述触头驱动槽(b1)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凸点(c1.1)和所述第二凸点(c1.2)开放,所述第一弹性件(91)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4a)和所述第一基体(1),所述第二弹性件(92)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4b)和所述第一基体(1);
所述动触头驱动件(5)可在靠近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4a)的第一位置、以及靠近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4b)的第二位置之间活动地设置;
所述动触头驱动件(5)处于双分位置状态下,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4a)与所述第一电源静触头(2)分离并且由所述第一弹性件(91)提供分离的保持力,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4b)与所述第二电源静触头(3)分离并且由所述第二弹性件(92)提供分离的保持力;
所述动触头驱动件(5)转向所述第一位置状态下,所述第一凸点(c1.1)进入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4a)的所述触头驱动槽(b1)中,所述动触头驱动件(5)驱动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4a)绕所述第一凸点(c1.1)转动并与所述第一电源静触头(2)导电接触,并且由所述第一弹性件(91)提供接触的保持力,而所述第二凸点(c1.2)离开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4b)的所述触头驱动槽(b1),并且由所述第二弹性件(92)提供分离的保持力;
所述动触头驱动件(5)转向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下,所述第二凸点(c1.2)进入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4b)的所述触头驱动槽(b1)中,所述动触头驱动件(5)驱动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4b)绕所述第二凸点(c1.2)转动并与所述第二电源静触头(3)导电接触,并且由所述第二弹性件(92)提供接触的保持力,而所述第一凸点(c1.1)离开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4a)的所述触头驱动槽(b1),并且由所述第一弹性件(91)提供分离的保持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路电源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体(1)上设有第一凹槽(a2.1)和第二凹槽(a2.2),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4a)和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4b)上都设有凸出轴(b2),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4a)的所述凸出轴(b2)设在所述第一凹槽(a2.1)中,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4b)的所述凸出轴(b2)设在所述第二凹槽(a2.2)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路电源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a2.1)和所述第二凹槽(a2.2)都包括第一内角(a2.31)、第二内角(a2.32)和第三内角(a2.33),所述第一内角(a2.31)、所述第二内角(a2.32)和所述第三内角(a2.33)的位置依次远离所述动触头驱动件(5),所述第一凹槽(a2.1)的所述第一内角(a2.31)、所述第二内角(a2.32)和所述第三内角(a2.33)的位置依次远离所述第一电源静触头(2),所述第二凹槽(a2.2)的所述第一内角(a2.31)、所述第二内角(a2.32)和所述第三内角(a2.33)的位置依次远离所述第二电源静触头(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路电源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体(1)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4a)与所述第一电源静触头(2)分离时的位置的第一限位部(a1.1),以及用于限制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4b)与所述第二电源静触头(3)分离时的位置的第二限位部(a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路电源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91)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4a)远离所述动触头驱动件(5)的一侧,所述触头驱动槽(b1)设在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4a)靠近所述动触头驱动件(5)的一侧;所述第二弹性件(92)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4b)远离所述动触头驱动件(5)的一侧,所述触头驱动槽(b1)设在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4b)靠近所述动触头驱动件(5)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路电源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c)还包含转轴(6),所述转轴(6)连接所述第一基体(1),所述动触头驱动件(5)可转动地设在所述转轴(6)上,所述第一弹性件(91)和所述第二弹性件(9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转轴(6)。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路电源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回路部分(A)包括设在所述第一基体(1)上的第一灭弧室(101)和第二灭弧室(102),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4a)和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4b)都包括基部(b4)以及设在所述基部(b4)上的接触部(b5),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4a)的所述触头驱动槽(b1)设在所述基部(b4)上,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4a)的所述接触部(b5)用于与第一静触头接触并位于所述第一灭弧室(101)中;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4b)的所述触头驱动槽(b1)设在所述基部(b4)上,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4b)的所述接触部(b5)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源静触头(3)接触并位于所述第二灭弧室(102)中。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两路电源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组件(4)包括设在所述第一基体(1)上的用于供开关外部的负载导电连接的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动触头(4a)以及所述第二电源动触头(4b)导电连接的负载接线端(4e),所述第一电源静触头(2)和所述第二电源静触头(3)设在所述第一基体(1)的一侧,所述负载接线端(4e)设在另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两路电源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回路部分(A)包括设在所述第一基体(1)上的用于驱动所述动触头驱动件(5)活动的操作手柄(8)。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两路电源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主回路部分(A)并排设置的控制部分(B),所述控制部分(B)包括第二基体(13)、设在所述第二基体(13)上的用于驱动所述动触头驱动件(5)活动的动力部件(d)以及连接所述动力部件(d)的传动轴(18),所述传动轴(18)延伸到所述主回路部分(A)并与所述动触头驱动件(5)联动,所述动力部件(d)通过所述传动轴(18)驱动所述动触头驱动件(5)活动。
CN202320592405.3U 2023-03-23 2023-03-23 两路电源转换开关 Active CN2200654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92405.3U CN220065464U (zh) 2023-03-23 2023-03-23 两路电源转换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92405.3U CN220065464U (zh) 2023-03-23 2023-03-23 两路电源转换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5464U true CN220065464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50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92405.3U Active CN220065464U (zh) 2023-03-23 2023-03-23 两路电源转换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54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121284A1 (en) Switch,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CN220065464U (zh) 两路电源转换开关
CN116387061A (zh) 两路电源转换开关
WO2017114144A1 (zh) 智能开关装置
WO2019104992A1 (zh) 一种带开关功能的电源连接器模组
WO2019114218A1 (zh) 电连接器开关模组
CN211088097U (zh)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主回路单极装置
CN115346843A (zh) 一种断路器的分合闸机构和断路器
WO2021088427A1 (zh) 一种基于步进电机控制的大功率电子开关
US6717085B2 (en) Press-button switch
CN217061875U (zh) 开关
CN215266119U (zh) 断路器
CN215527648U (zh) 断路器
JP2022189347A (ja) 接点装置
CN220914143U (zh) 一种辅助触头
CN114639566B (zh) 开关
CN212277091U (zh) 真空断路器的真空开关执行机构
CN114420477B (zh) 旋转机构、切换开关装置及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CN215183587U (zh)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CN109904044B (zh) 一种无离合连杆机构的断路器电动操作机构
CN114639568B (zh) 开关
CN210120051U (zh) 转换操作装置
CN220672458U (zh) 一种新型隔离开关
CN217306342U (zh)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信号驱动装置
CN218039073U (zh) 一种断路器的分闸机构和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