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4177U - 一种避雷器检测夹具及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避雷器检测夹具及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4177U
CN220064177U CN202321673101.6U CN202321673101U CN220064177U CN 220064177 U CN220064177 U CN 220064177U CN 202321673101 U CN202321673101 U CN 202321673101U CN 220064177 U CN220064177 U CN 2200641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ning arrester
chuck
detection
hole
c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7310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磊
齐小军
曾超
陈涛
李晓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Shuiyuan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Shuiyua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Shuiyuan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Shuiyua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7310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41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41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41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nd Detecting Electric Faul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避雷器检测夹具及平台,该检测夹具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叠放的放置盘、卡盘和支撑筒;放置盘沿轴向贯穿开有第一过孔,且底面上开有避让凹槽,避让凹槽用于避让卡盘的卡爪;卡盘上开有同轴的中孔,中孔与第一过孔同轴布置;支撑筒包括筒体和设于筒体两端的法兰环。检测时,待测避雷器的筒形主体底端面放置在放置盘的表面,底部电极引出杆经第一过孔竖直插入到卡爪之间,通过卡爪夹紧,从而快速高效的完成待测避雷器的定位装夹,节省试验时间,减少安全隐患,而且卡爪夹紧电极引出杆后,能够将电极通过卡盘引出,便于接线形成检测回路。

Description

一种避雷器检测夹具及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避雷器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避雷器检测夹具及平台。
背景技术
电气预防性试验是为了发现运行中设备的隐患、预防发生事故或设备损坏,依据是国家《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行业的有关标准、规范及设计资料对设备进行的检查、试验或监测的试验作为配网线路中的重要部件。配网线路用避雷器的电气预防性试验是电力设备运行和维护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有效手段之一。
配网线路用避雷器的电气预防型试验包括直流参考电压试验、工频参考电压试验、局放测试等试验项目,试验过程中需要对避雷器进行安装定位、接线、加压测量等一系列流程。现有的避雷器试验过程中,缺少专用的检测夹具对待测避雷器进行定位,试验过程避雷器容易滚动、松脱,影响试验进行,而且试验过程中频繁使用高电压测量,往往会带来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雷器检测夹具及平台,能够快速对待测的避雷器进行装夹定位,便于接线操作,节省试验时间,而且定位可靠,降低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避雷器检测夹具,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叠放的放置盘、卡盘和支撑筒;所述放置盘沿轴向贯穿开有第一过孔,且底面上开有避让凹槽,所述避让凹槽用于避让所述卡盘的卡爪;所述卡盘上开有同轴的中孔,所述中孔与所述第一过孔同轴布置;所述支撑筒包括筒体和设于所述筒体两端的法兰环。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孔、所述中孔和所述筒体的直径均不小于待测避雷器的电极引出杆直径。
在上述避雷器检测夹具中,通过第一过孔使得待测避雷器能够竖直支撑放置在放置盘上,具体使用时待测避雷器的筒形主体底端面放置在放置盘的表面,底部电极引出杆经第一过孔竖直插入到卡爪之间,通过卡爪夹紧,从而快速高效的完成待测避雷器的定位装夹,节省试验时间,减少安全隐患,而且卡爪夹紧电极引出杆后,能够将电极通过卡盘引出,便于接线形成检测回路。
进一步的,所述放置盘的顶面上开有轴线竖直的圆柱凹槽,所述圆柱凹槽与所述第一过孔同轴布置。优选的,所述圆柱凹槽的直径不小于待测避雷器筒形主体的外径。
通过圆柱凹槽盛放待测避雷器的底端筒形主体,能够对放置在放置盘上的待测避雷器进行辅助定位,提高装夹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放置盘呈与所述卡盘直径相同的圆盘块状,所述放置盘、所述卡盘和所述支撑筒同轴布置,且轴线竖直。
进一步的,所述卡盘采用两爪卡盘。优选的,所述避让凹槽呈沿所述放置盘径向贯穿布置的一字型槽,且竖直截面呈矩形。
进一步的,所述卡爪的夹紧端沿竖直方向开有V形凹槽,所述V形凹槽的水平截面呈夹角为120°的V形。对于电极引出杆采用外螺纹杆的待测避雷器,其上通常设置有固定导线端子的外六角螺母,通过V形凹槽,能够与外六角螺母的侧面进行贴合,进而实现有效夹紧以及电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法兰环呈圆环状,环体上开有螺栓安装孔,环体内孔边缘与所述筒体的端部边缘连接。顶部的法兰环表面与卡盘的底面贴合并通过螺栓固定,进行支撑;底部的法兰环用于实现整个检测夹具的固定。优选的,法兰环的外圆直径与卡盘的直径大小相同,且法兰环均水平布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避雷器检测平台,包括框架结构和设于所述框架结构上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面上设置有若干上述的避雷器检测夹具,每个所述避雷器检测夹具均可竖直装夹一个待测避雷器。
在上述避雷器检测平台中,能够将多只待测避雷器同时装卸、同步测量,以减少试验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测试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避雷器检测夹具均匀间隔的排列布置在支撑板上,利用底部的法兰环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放置在所述框架结构上,且通过定位销在水平方向定位。每个支撑板和其上放置的避雷器检测夹具形成一个夹具组,用于检测特定型号的待测避雷器,使用时候当待测避雷器型号切换后,可以将整个夹具组进行切换,提高工装夹具切换效率,进一步提高试验效率。
进一步的,卡盘、支撑筒和所述支撑板均由导电材料制成。从而将支撑板上的所有待测避雷器底端的电极引出杆,通过相应的卡盘、支撑筒一起接通到支撑板上,再对支撑板进行接地等接线操作,可以快速的实现多个待测避雷器的一端接线,进一步的提高检测效率。另外,在检测过程中,待测避雷器顶端的电极引出杆加载高电压,但由于待测避雷器的电阻大,因此从底端电极引出杆流出的电流非常小,只达到毫安量级,因此采用支撑板进行导电,不会存在安全隐患。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结构的两侧设置有滑轨,所述框架结构的底部设置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能够推动所述框架结构沿着所述滑轨滑动,使所述支撑板伸出设备主体。
通过移动组件的驱动,可以将检测平台从设备主体内移出,当检测平台停留在设备主体的外部时,多只待测避雷器能够在此处一次性拆装;并且拆装完成后,多只待测避雷器可同时移动到设备主体内,同步完成多项检测项目,以减少试验人员的工作量,并有效降低安全风险,提高了测试的效率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采用上述避雷器检测夹具及平台,能够快速对待测的避雷器进行可靠的装夹定位,便于接线操作,而且能够实现多只避雷器一次性拆装,同步自动检测,大大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避雷器检测夹具装夹待测避雷器后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避雷器检测夹具的拆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避雷器检测夹具的卡爪夹紧外六角螺母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避雷器检测夹具的待测避雷器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避雷器检测平台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避雷器检测平台的移动组件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避雷器检测平台的设备主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放置盘;11、第一过孔;12、避让凹槽;13、圆柱凹槽;2、卡盘;21、卡爪;211、V形凹槽;22、中孔;3、支撑筒;31、筒体;32、法兰环;4、待测避雷器;41、电极引出杆;42、筒形主体;43、外六角螺母;51、框架结构;52、支撑板;521、吊挂耳;53、定位销;54、滑轨;55、移动组件;551、底座;552、滑台;553、驱动电机;554、丝杆;555、内限位开关;556、外限位开关;6、设备主体;7、检测头组件;71、支架;72、检测触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和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避雷器检测夹具。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叠放的放置盘1、卡盘2和支撑筒3;放置盘1沿轴向贯穿开有第一过孔11,且底面上开有避让凹槽12,避让凹槽12用于避让卡盘2的卡爪21;卡盘2上开有同轴的中孔22,中孔22与第一过孔11同轴布置;支撑筒3包括筒体31和设于筒体31两端的法兰环32。
可选的,第一过孔11、中孔22和筒体31的直径均不小于待测避雷器4的电极引出杆41直径,使电极引出杆41能够穿过第一过孔11,插入到卡盘2的卡爪21之间,被卡爪21夹持固定。
使用时,将待测避雷器4的筒形主体42底端面放置在放置盘1的表面,底部的电极引出杆41经第一过孔11竖直插入到卡爪21之间,通过卡爪21夹紧,从而快速高效的完成待测避雷器4的定位装夹,节省试验时间,减少安全隐患,而且卡爪21夹紧电极引出杆41后,能够将电极通过卡盘2引出,便于接线形成检测回路。
可选的,放置盘1的顶面上开有轴线竖直的圆柱凹槽13,圆柱凹槽13与第一过孔11同轴布置。
可选的,圆柱凹槽13的直径不小于待测避雷器4的筒形主体42的外径。通常可以设置圆柱凹槽13的直径大于筒形主体42的外径5~10mm,这样圆柱凹槽13盛放待测避雷器4的底端筒形主体42时,能够对放置在放置盘1上的待测避雷器4进行辅助定位,提高装夹的可靠性。
可选的,放置盘1呈与卡盘2直径相同的圆盘块状,放置盘1、卡盘2和支撑筒3同轴布置,且轴线竖直。
可选的,卡盘2采用两爪卡盘。避让凹槽12呈沿放置盘1径向贯穿布置的一字型槽,且竖直截面呈矩形,并且避让凹槽12的槽深要大于卡爪21凸出放置盘1盘面的高度,避让凹槽12的槽宽大于卡爪21的宽度。
可选的,卡爪21的夹紧端沿竖直方向开有V形凹槽211,V形凹槽211的水平截面呈夹角为120°的V形。对于电极引出杆41采用外螺纹杆的待测避雷器4,如图4所示,其上通常设置有固定导线端子的外六角螺母43。通过V形凹槽211,能够与外六角螺母43的侧面进行贴合,进而实现有效夹紧以及电导通,如图3所示。
可选的,法兰环32呈圆环状,环体上开有螺栓安装孔,环体内孔边缘与筒体31的端部边缘连接。顶部的法兰环32表面与卡盘2的底面贴合并通过螺栓固定,进行支撑;底部的法兰环32用于实现整个检测夹具的固定。法兰环32的外圆直径与卡盘2的直径大小相同,一体成型,且法兰环32均水平布置。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避雷器检测平台,包括框架结构51和设于框架结构51上的支撑板52,支撑板52的顶面上设置有若干上述的避雷器检测夹具,每个避雷器检测夹具均可竖直装夹一个待测避雷器4。使用时,能够将多只待测避雷器4同时装卸、同步测量,以减少试验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测试效率。
可选的,避雷器检测夹具均匀间隔的排列布置在支撑板52上,利用底部的法兰环32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板52上。
可选的,支撑板52放置在框架结构51上,且通过定位销53在水平方向定位。定位销53穿过支撑板52,可插拔,在矩形支撑板52的四角位置各设置有一个,共四个。
支撑板52可以水平放置在框架结构51上,定位销53竖直布置,对支撑板52进行水平方向上的限位,这样使得支撑板52为可拆卸结构。每个支撑板52和其上放置的避雷器检测夹具形成一个夹具组,用于检测特定型号的待测避雷器4,使用时候当待测避雷器4型号切换后,可以将整个夹具组进行切换,提高工装夹具切换效率,进一步提高试验效率。
可选的,支撑板52的顶面上设置有两个起吊挂耳521,可以利用起吊机构方便的进行支撑板52的更换。
可选的,卡盘2、支撑筒3和支撑板52均由导电材料制成。从而将支撑板52上的所有待测避雷器4底端的电极引出杆41,通过相应的卡盘2、支撑筒3一起电导通到支撑板52上,再对支撑板52进行接地等接线操作,可以快速的实现多个待测避雷器4的一端接线,进一步的提高检测效率。另外,在检测过程中,待测避雷器4顶端的电极引出杆41加载高电压,但由于待测避雷器4的电阻大,因此从底端电极引出杆41流出的电流非常小,只达到毫安量级,因此采用支撑板52进行导电,不会存在安全隐患。
可选的,框架结构51的两侧设置有滑轨54,框架结构51的底部设置有移动组件55,移动组件55能够推动框架结构51沿着滑轨54滑动,使支撑板52伸出设备主体6。
框架结构51的两侧面与滑轨54形成抽屉式的滑动配合结构。可以在框架结构51的两侧分别固定一个槽型的动轨道,滑轨54包括设置在框架结构51两侧的动轨道和设于设备主体6上的定轨道,定轨道上设置有滚珠,动轨道的两个侧槽板分别滑动嵌入到定轨道内,形成滑动支撑,与常用的抽屉的多级滑动轨道结构类似。
可选的,如图6所示,移动组件55包括底座551,以及设于底座551上的滑台552、驱动电机553和丝杆554,滑台552和丝杆554构成丝杆滑块传动机构,驱动电机553驱动丝杆554转动,进而带动滑台552沿丝杆554移动,滑台552上设置有框架结构51。
可选的,底座551上还设置有内限位开关555和外限位开关556,内限位开关555用于设定框架结构51缩回设备主体6内的位置,外限位开关556用于设定框架结构51伸出设备主体6的位置。
当滑台552带着框架结构51和支撑板52移动到内限位开关555处时,驱动电机553停止转动,由于螺纹具有自锁性,支撑板52将保持处于当前设备主体6内的位置,即处于检测工作位置。当滑台552带着检测平台移动到外限位开关556处时,驱动电机553停止转动,支撑板52将保持处于当前设备主体6外的位置,即处于换装工作位置,换下已经完成检测的待测避雷器4,装上新的一组待测避雷器4。
可选的,框架结构51呈长方体箱框状,底面边框的中部与滑台552螺栓固定连接;框架结构51上固定有定位销53,定位销53为圆柱销,通过设置在框架结构51上的辅助撑杆竖直固定在顶面上,这样在更换支撑板52的时候,无需拔掉定位销53操作,节省时间。
使用时,通过移动组件55的驱动,可以将检测平台从设备主体6内移出,当检测平台停留在设备主体6的外部时,多只待测避雷器4能够在此处一次性拆装;并且拆装完成后,多只待测避雷器4可同时移动到设备主体6内,同步完成多项检测项目,以减少试验人员的工作量,并有效降低安全风险,提高了测试的效率和安全性。
可选的,如图7所示,设备主体6的内部设置有检测腔室,用于容纳滑轨54、移动组件55、框架结构51、支撑板52等结构,在腔室对应的设备主体6侧壁上开设窗口,用于支撑板52移出,窗口设置有窗门。
可选的,设备主体6的内部还设置有检测头组件7,检测头组件7包括支架71和设于支架71上的检测触头72,检测触头72与避雷器座5数量相同,用于分别与一个待测避雷器4顶端的电极电导通连接。待测避雷器4的顶端电极引出杆41通过检测触头72接入到检测电路中,进行检测。
可选的,支架71上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检测触头72与相应的待测避雷器4另一端电极电导通连接。通过驱动机构可以自动的将待测避雷器4上极柱进行电导通或断开,节省检测过程中的人工工作量。可以通过在驱动机构上设置传感器,控制检测触头72与待测避雷器4上极柱的接触压紧程度。
使用时,进行如直流参考电压试验和工频参考电压试验,检测开始前,控制驱动电机553开始转动,将固定在滑台552之上的检测平台沿着滑轨54推出,移动到达外限位开关556处后停止,进行待测避雷器4安装;然后检控制驱动电机553反转,将固定在滑台552之上的检测平台沿着滑轨54推回设备主体6内,到达内限位开关555后停止;接着将检测触头72移动到与待测避雷器4上极柱接触贴合的位置,即可开始进行检测。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本实用新型后依然可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种种变更、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但这些变更、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在实用新型待批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避雷器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叠放的放置盘(1)、卡盘(2)和支撑筒(3);所述放置盘(1)沿轴向贯穿开有第一过孔(11),且底面上开有避让凹槽(12),所述避让凹槽(12)用于避让所述卡盘(2)的卡爪(21);所述卡盘(2)上开有同轴的中孔(22),所述中孔(22)与所述第一过孔(11)同轴布置;所述支撑筒(3)包括筒体(31)和设于所述筒体(31)两端的法兰环(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雷器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盘(1)的顶面上开有轴线竖直的圆柱凹槽(13),所述圆柱凹槽(13)与所述第一过孔(11)同轴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雷器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盘(1)呈与所述卡盘(2)直径相同的圆盘块状,所述放置盘(1)、所述卡盘(2)和所述支撑筒(3)同轴布置,且轴线竖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雷器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盘(2)采用两爪卡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避雷器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凹槽(12)呈沿所述放置盘(1)径向贯穿布置的一字型槽,且竖直截面呈矩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雷器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21)的夹紧端沿竖直方向开有V形凹槽(211),所述V形凹槽(211)的水平截面呈夹角为120°的V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雷器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孔(11)、所述中孔(22)和所述筒体(31)的直径均不小于待测避雷器(4)的电极引出杆(41)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雷器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环(32)呈圆环状,环体上开有螺栓安装孔,环体内孔边缘与所述筒体(31)的端部边缘连接。
9.一种避雷器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结构(51)和设于所述框架结构(51)上的支撑板(52),所述支撑板(52)的顶面上设置有若干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避雷器检测夹具,每个所述避雷器检测夹具均可竖直装夹一个待测避雷器(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避雷器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51)的两侧设置有滑轨(54),所述框架结构(51)的底部设置有移动组件(55),所述移动组件(55)能够推动所述框架结构(51)沿着所述滑轨(54)滑动,使所述支撑板(52)伸出设备主体(6)。
CN202321673101.6U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避雷器检测夹具及平台 Active CN2200641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73101.6U CN220064177U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避雷器检测夹具及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73101.6U CN220064177U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避雷器检测夹具及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4177U true CN220064177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86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73101.6U Active CN220064177U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避雷器检测夹具及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41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49600B (zh) 一种避雷器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7153129B (zh) 螺栓型电力半导体器件自动压装测试夹具
CN212083586U (zh) 一种局部放电超声波检测装置
CN220064177U (zh) 一种避雷器检测夹具及平台
CN220730250U (zh) 一种放大器电气性能测试装置
CN204613335U (zh) 一种避雷器检测装置
CN208752160U (zh) 一种配电变压器温升试验检测装置
CN203658522U (zh) 一种安全工器具耐压试验专用装置
CN109612825A (zh) 一种新材料质量检测试验机
CN211826356U (zh) 一种三相五线制漏电流测试工装
KR200491580Y1 (ko) 전력용 변압기 절연열화측정용 고압케이블 지지장치
CN216351033U (zh) 一种高压耐压试验设备放电检测触发装置
CN108020760B (zh) 一种自动化绝缘子油中工频耐压试验设备
CN220691046U (zh) 一种动车组变流器igbt快速装夹测量装置
CN219574157U (zh) 一种具有固定功能的电能质量测试用辅助装置
CN110542850A (zh) 一种24千伏断路器转盘式自动检测系统
CN220730325U (zh) 一种用于微机保护装置的测试工装
CN216560863U (zh) 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浪涌电流承受能力检测装置
CN212723185U (zh) 一种局放耐压实验设备
CN215415677U (zh) 一种检测电压用esd自动化测试设备
CN220542986U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检测用方便夹持的检测台
CN217238264U (zh) 杆类绝缘耐压测试平台
CN215985533U (zh) 一种混凝土强度检测机构
CN220438413U (zh) 一种可分离连接器耐压测试工装
CN213632029U (zh) 一种安防机器人组装检测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