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1976U - 空气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1976U
CN220061976U CN202320460812.9U CN202320460812U CN220061976U CN 220061976 U CN220061976 U CN 220061976U CN 202320460812 U CN202320460812 U CN 202320460812U CN 220061976 U CN220061976 U CN 2200619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atment device
electric cabinet
air treatment
box body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6081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林
王飞
李建武
肖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ertiv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ertiv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ertiv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Vertiv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6081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19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19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19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处理装置,空气处理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具有放置腔以及相对设置的送风侧和进风侧,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维修孔,维修孔靠近送风侧设置,维修孔与放置腔连通;换热器,设置在放置腔内,且换热器靠近送风侧设置,换热器上设置有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进水管路和/或出水管路上设置有阀门,以进行排水或者排气处理,维修孔对应阀门设置;风机,设置在放置腔内,且风机靠近进风侧设置。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工作人员不便于对换热器的阀门进行操作的问题。

Description

空气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处理装置为末端冷冻水空调,具有大冷量、大风量的特点。空气处理装置通常适用于机房等需要控制室内温度的场所,现有的空气处理装置内一般具有风机和换热器,风机能够将空气运送至机房内,换热器能够调节运送至机房内的空气的温度。
空气处理装置在使用前需要对换热器进行排水和排气处理,避免气体或者液体在换热器的管路中堵塞从而导致换热器换热不均,但在现有技术中,工作人员在排水和排气时,需要进入到空气处理装置内部对换热器的阀门进行操作,空气处理装置内部空间狭小、光线不足,这样会增大工作难度,并且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工作人员不便于对换热器的阀门进行操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处理装置,空气处理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具有放置腔以及相对设置的送风侧和进风侧,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维修孔,维修孔靠近送风侧设置,维修孔与放置腔连通;换热器,设置在放置腔内,且换热器靠近送风侧设置,换热器上设置有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进水管路和/或出水管路上设置有阀门,以进行排水或者排气处理,维修孔对应阀门设置;风机,设置在放置腔内,且风机靠近进风侧设置。
进一步地,维修孔靠近箱体的底部设置,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盖板,可拆卸地设置在维修孔上。
进一步地,阀门包括排水阀门和排气阀门,进水管路上设置有排水阀门和排气阀门,和/或出水管路上设置有排水阀门和排气阀门。
进一步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多个箱体,多个箱体沿竖直方向叠加设置。
进一步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电控箱,可移动地设置在多个箱体中位于底部的其中一个箱体内;锁紧件,设置在第一电控箱上,锁紧件能够将第一电控箱固定在箱体内。
进一步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放置架,设置在放置腔内,风机设置在放置架,第一电控箱可移动地设置在放置架的外侧,放置架与第一电控箱之间具有滑动结构;第二电控箱,设置在具有第一电控箱的箱体内,第二电控箱与放置架之间具有间隔,且第二电控箱位于放置架的外侧;第一电控箱具有相对设置的工作位置和收纳位置,第一电控箱能够在工作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移动,当第一电控箱位于收纳位置时,第一电控箱位于间隔内,当第一电控箱位于工作位置时,至少部分第一电控箱位于间隔外。
进一步地,第一电控箱的背部设置有多个滑槽,多个滑槽均沿箱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放置架上设置有多个滑块,多个滑块与多个滑槽一一对应设置,滑块可移动地设置在滑槽内,多个滑块与多个滑槽配合形成滑动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电控箱上设置有穿线孔,第一电控箱内设置有固线部,箱体内的线缆通过穿线孔穿设至第一电控箱内,并通过固线部固定在第一电控箱上。
进一步地,盖板的内侧设置有保温件。
进一步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盲板,可拆卸地设置在进风侧上,盲板能够对进风侧进行封堵。
进一步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进水总管,沿竖直方向穿设在箱体内,进水总管的一端位于箱体的顶部,进水总管的另一端位于箱体的底部,进水总管与进水管路连通;出水总管,沿竖直方向穿设在箱体内,出水总管的一端位于箱体的顶部,出水总管的另一端位于箱体的底部,出水总管与出水管路连通。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送风侧与机房相连接,维修孔设置在箱体的侧壁上,并且维修孔靠近送风侧设置,这样工作人员能够直接进入机房内通过维修孔对阀门进行操作,便于工作人员对阀门进行操作,降低换热器排水和排气的难度,避免工作人员进入箱体内部,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箱体送风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示出了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控箱处于收纳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控箱处于工作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控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箱体未安装盲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箱体与盲板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示出了图9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箱体;11、放置腔;12、送风侧;13、进风侧;14、维修孔;15、封板;16、防护网;17、防护门;18、铰链;19、门锁;
20、换热器;21、进水管路;22、出水管路;23、排水阀门;24、排气阀门;
31、风机;32、盖板;
41、第一电控箱;411、滑槽;42、锁紧件;43、放置架;44、第二电控箱;45、盲板;46、进水总管;47、出水总管;48、连接法兰;
51、维修门;52、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气处理装置,空气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0、换热器20和风机31。箱体10具有放置腔11以及相对设置的送风侧12和进风侧13,送风侧12与机房相连接。箱体10的侧壁上设置有维修孔14,维修孔14靠近送风侧12设置,维修孔14与放置腔11连通。换热器20设置在放置腔11内,且换热器20靠近送风侧12设置。换热器20上设置有进水管路21和出水管路22,进水管路21和/或出水管路22上设置有阀门,以进行排水或者排气处理,维修孔14对应阀门设置,工作人员通过排水阀门23和排气阀门24对换热器20进行排水和排气处理。风机31设置在放置腔11内,且风机31靠近进风侧13设置。风机31能够将空气驱动至放置腔11内,放置腔11内的空气与换热器20进行热交换,进而风机31将换热后的空气驱动至机房内与机房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送风侧12与机房相连接,维修孔14设置在箱体10的侧壁上,并且维修孔14靠近送风侧12设置,这样工作人员能够直接进入机房内通过维修孔14对阀门进行操作,便于工作人员对阀门进行操作,降低换热器20排水和排气的难度,避免工作人员进入箱体10内部,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如图3所示,箱体10靠近送风侧12的一侧设置有封板15和防护网16,封板15围护在换热器20的四周,防护网16设置在封板15的外侧,以对换热器20进行保护,防止其他装置接触或者碰撞到换热器20而对换热器20造成损坏。封板15和防护网16上均开设有维修孔14,维修孔14的大小足够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即可。并且,盖板32可以通过螺钉进行固定。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盖板32也可以通过卡接结构等其他方式固定。
其中,阀门包括排水阀门23和排气阀门24,进水管路21上设置有排水阀门23和排气阀门24,和/或出水管路22上设置有排水阀门23和排气阀门24。如此设置,便于对换热器进行排水和排气处理。其中,进水管路21上可以只设置排水阀门23,也可以只设置排气阀门24;出水管路22上可以只设置排水阀门23,也可以只设置排气阀门24。
如图2和图4所示,维修孔14靠近箱体10的底部设置,这样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减少工作人员在高处工作的次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盖板32,盖板32可拆卸地设置在维修孔14上,如此设置,盖板32能够避免放置腔11内的热空气直接由维修孔14排出,从而能够保证放置腔11内的热空气均能够与换热器20进行热交换,进而能够保证进入机柜的气体的温度。其中,维修孔14可以设置子箱体10的左下位置,也可以设置在箱体10的右下位置。
同时,在本申请中,盖板32上设置有把手,这样便于工作人员在拆卸盖板32时手持盖板32,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其中,把手可以设计为翻边结构,并且翻边结构设置在盖板32的顶部,把手也可以设计为圆柱结构,或者弧形结构。
如图1所示,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多个箱体10,多个箱体10沿竖直方向叠加设置。空气处理装置的尺寸较大,如此设置,便于对空气处理装置进行运输。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四个箱体10,每两个箱体10设置为一层,共两层。
如图5至图7所示,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电控箱41和锁紧件42。第一电控箱41可移动地设置在多个箱体10中位于底部的其中一个箱体10内。如此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对第一电控箱41进行操作。锁紧件42设置在第一电控箱41上,锁紧件42能够将第一电控箱41固定在箱体10内。这样,在不需要使用第一电控箱41时,避免第一电控箱41在箱体10内产生晃动,从而能够避免第一电控箱41与箱体10内的其他元件产生干涉,同时避免第一电控箱41产生损坏。
在本申请中,箱体10内设置有固定孔,锁紧件42包括固定销、安装架和弹簧,安装架的两个侧板上均设置有通孔,固定销穿设在两个通孔内,并且弹簧套设在固定销上,弹簧的一端与安装架的一个侧板相抵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销相抵接,弹簧能够驱动固定销移动至固定孔内。
进一步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放置架43和第二电控箱44。放置架43设置在放置腔11内,固定孔设置在放置架43上,风机31设置在放置架43,第一电控箱41可移动地设置在放置架43的外侧,放置架43与第一电控箱41之间具有滑动结构。第二电控箱44设置在具有第一电控箱41的箱体10内,第二电控箱44与放置架43之间具有间隔,且第二电控箱44位于放置架43的外侧。如此设置,第一电控箱41和第二电控箱44内设置有空气处理装置所需的电控元件,第一电控箱41和第二电控箱44均设置在空气处理装置的一层,并且,第一电控箱41和第二电控箱44设置在同一箱体10内,这样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第一电控箱41具有相对设置的工作位置和收纳位置,第一电控箱41能够在工作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移动,当第一电控箱41位于收纳位置时,第一电控箱41位于间隔内,当第一电控箱41位于工作位置时,至少部分第一电控箱41位于间隔外。第二电控箱44内设置有常用的电控元件,第一电控箱41内设置有不常用的电控元件,这样进一步地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同时,如此设置,便于对第一电控箱41进行收纳和使用。
并且,第一电控箱41和第二电控箱44可以设置在空气处理装置的侧板,也可以设置在两个箱体10之间。同时,在本申请中,部分箱体10上设置有第一电控箱41和第二电控箱44,部分箱体10上设置有维修门51,部分箱体10上设置有挡板52。
其中,第一电控箱41的背部设置有多个滑槽411,多个滑槽411均沿箱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放置架43上设置有多个滑块,多个滑块与多个滑槽411一一对应设置,滑块可移动地设置在滑槽411内,多个滑块与多个滑槽411配合形成滑动结构。如此设置,结构简单,便于工作人员移动第一电控箱41,同时便于对第一电控箱41进行加工制造。
具体地,第一电控箱41上设置有穿线孔,第一电控箱41内设置有固线部,箱体10内的线缆通过穿线孔穿设至第一电控箱41内,并通过固线部固定在第一电控箱41上。如此设置,能够避免在推拉第一电控箱41是,第一电控箱41上的线缆与箱体10内的其他元件产生干涉,进而能够避免线缆与第一电控箱41断开连接,保证第一电控箱41能够正常工作。
其中,固线部可以为通孔结构,线缆能够通过扎带和通孔固定在第一电控箱41上,固线部也可以为固线夹。
进一步地,盖板32的内侧设置有保温件,这样能够避免盖板32上产生凝露。
如图8至图11所示,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盲板45,盲板45可拆卸地设置在进风侧13上,盲板45能够对进风侧13进行封堵。由于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多个箱体10,每个箱体10内均设置有风机31,当单个箱体10内的风机31或者部分箱体10内的风机31需要停机时,盲板45能够对单个箱体10或者部分箱体10进行封堵,避免机房内的冷气泄漏,从而能够保证机房温度的稳定性。其中,盲板45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进风侧13上。
其中,在箱体10的进风侧13上设置有防护门17,盲板45可以固定在防护门17上。并且,防护门17上设置有铰链18和门锁19,盲板45上设置有避让部,对铰链18和门锁19进行避让,避免盲板45与铰链18和门锁19产生干涉。盲板45也可以设置在风机31的面板上,也可以设置在送风侧12的防护网16上。
其中,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进水总管46和出水总管47。进水总管46沿竖直方向穿设在箱体10内,进水总管46的一端位于箱体10的顶部,进水总管46的另一端位于箱体10的底部,进水总管46与进水管路21连通。出水总管47沿竖直方向穿设在箱体10内,出水总管47的一端位于箱体10的顶部,出水总管47的另一端位于箱体10的底部,出水总管47与出水管路22连通。并且,在进水总管46和出水总管47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法兰48,便于不同的箱体10内的进水总管46和出水总管47进行连通。采用上述结构,流体能够通过进水总管46进入不同箱体10的换热器20内,便于换热器20进行换热,进而流通能够通过出水总管47排出。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
箱体(10),所述箱体(10)具有放置腔(11)以及相对设置的送风侧(12)和进风侧(13),所述箱体(10)的侧壁上设置有维修孔(14),所述维修孔(14)靠近所述送风侧(12)设置,所述维修孔(14)与所述放置腔(11)连通;
换热器(20),设置在所述放置腔(11)内,且所述换热器(20)靠近所述送风侧(12)设置,所述换热器(20)上设置有进水管路(21)和出水管路(22),所述进水管路(21)和/或所述出水管路(22)上设置有阀门,以进行排水或者排气处理,所述维修孔(14)对应所述阀门设置;
风机(31),设置在所述放置腔(11)内,且所述风机(31)靠近所述进风侧(13)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维修孔(14)靠近所述箱体(10)的底部设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
盖板(32),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维修孔(1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包括排水阀门(23)和排气阀门(24),所述进水管路(21)上设置有所述排水阀门(23)和所述排气阀门(24),和/或所述出水管路(22)上设置有所述排水阀门(23)和所述排气阀门(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多个所述箱体(10),多个所述箱体(10)沿竖直方向叠加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
第一电控箱(41),可移动地设置在多个所述箱体(10)中位于底部的其中一个所述箱体(10)内;
锁紧件(42),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控箱(41)上,所述锁紧件(42)能够将所述第一电控箱(41)固定在所述箱体(10)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
放置架(43),设置在所述放置腔(11)内,所述风机(31)设置在所述放置架(43),所述第一电控箱(41)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放置架(43)的外侧,所述放置架(43)与所述第一电控箱(41)之间具有滑动结构;
第二电控箱(44),设置在具有所述第一电控箱(41)的所述箱体(10)内,所述第二电控箱(44)与所述放置架(43)之间具有间隔,且所述第二电控箱(44)位于所述放置架(43)的外侧;
所述第一电控箱(41)具有相对设置的工作位置和收纳位置,所述第一电控箱(41)能够在所述工作位置和所述收纳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第一电控箱(41)位于收纳位置时,所述第一电控箱(41)位于所述间隔内,当所述第一电控箱(41)位于所述工作位置时,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电控箱(41)位于所述间隔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控箱(41)的背部设置有多个滑槽(411),多个所述滑槽(411)均沿所述箱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放置架(43)上设置有多个滑块,多个所述滑块与多个所述滑槽(411)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滑块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411)内,多个所述滑块与多个所述滑槽(411)配合形成所述滑动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控箱(41)上设置有穿线孔,所述第一电控箱(41)内设置有固线部,所述箱体(10)内的线缆通过穿线孔穿设至所述第一电控箱(41)内,并通过所述固线部固定在所述第一电控箱(41)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2)的内侧设置有保温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
盲板(45),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进风侧(13)上,所述盲板(45)能够对进风侧(13)进行封堵。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
进水总管(46),沿竖直方向穿设在所述箱体(10)内,所述进水总管(46)的一端位于所述箱体(10)的顶部,所述进水总管(46)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箱体(10)的底部,所述进水总管(46)与所述进水管路(21)连通;
出水总管(47),沿竖直方向穿设在所述箱体(10)内,所述出水总管(47)的一端位于所述箱体(10)的顶部,所述出水总管(47)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箱体(10)的底部,所述出水总管(47)与所述出水管路(22)连通。
CN202320460812.9U 2023-02-28 2023-02-28 空气处理装置 Active CN2200619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60812.9U CN220061976U (zh) 2023-02-28 2023-02-28 空气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60812.9U CN220061976U (zh) 2023-02-28 2023-02-28 空气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1976U true CN220061976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63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60812.9U Active CN220061976U (zh) 2023-02-28 2023-02-28 空气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19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10894B (zh) 利用集成的精密空气流动的计算机服务器热调节
US4302793A (en) Electronic cooling
US11262111B2 (en) Heat pump apparatus module
CN101385408A (zh) 冷却系统和方法
CN102828920A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机舱冷却装置
CN106555488A (zh) 一种冷却集装箱和集装箱数据中心系统
CN220061976U (zh) 空气处理装置
GB2572563A (en) Modular air conditioning unit
CN209230106U (zh)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能源机组
JP6309775B2 (ja) 空調システム、複合型空調システム
JP6222180B2 (ja) チラー装置
US5964659A (en) Ventilated enclosure for gas cylinders and manifolds
CN212132772U (zh) 一体式粮仓专用空调
CN209778654U (zh) 沉积设备及沉积系统
CN208238341U (zh) 冷站
CN207151070U (zh) 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
CN220254954U (zh) 液冷机柜
CN205372911U (zh) 气膜建筑热交换节能系统
JP2022515157A (ja) バルクプロセスガス精製システムおよび関連する方法
CN205408373U (zh) 用于放置机器人控制器的恒温机柜
CN216688016U (zh) 方形竹木制炭化窑装置
CN108518837A (zh) 集成冷冻站及空调系统
CN219181923U (zh) 机房控制柜冷却系统
CN213629138U (zh) 一种用于风机盘管的电动阀防护装置
CN218477112U (zh) 尼龙线调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