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1957U - 淋水装置、排水设备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淋水装置、排水设备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1957U
CN220061957U CN202320460294.0U CN202320460294U CN220061957U CN 220061957 U CN220061957 U CN 220061957U CN 202320460294 U CN202320460294 U CN 202320460294U CN 220061957 U CN220061957 U CN 2200619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praying
condensed
water storag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6029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幸云辉
陈熙
王雷
许万兴
雷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flow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flow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6029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19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19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19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冷凝器降温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淋水装置、排水设备及空调,淋水装置包括蓄水部、淋水部及拦水部。蓄水部设有蓄水槽。淋水部与蓄水部连接,并设有淋水槽及至少一排出水孔,淋水槽与蓄水槽连通,出水孔设于淋水槽的槽底,并贯穿淋水部。拦水部设置于蓄水部与淋水部之间,并沿一排出水孔的排列方向延伸设置,拦水部被配置为当蓄水槽的冷凝水没过拦水部的预设位置时,冷凝水从蓄水槽经过拦水部流向淋水槽,并从出水孔排出。当冷凝水在蓄水槽积蓄并没过拦水部的预设位置后,冷凝水能够通过拦水部并均匀地流向淋水槽,以使冷凝水能够均匀地流向各个出水孔。冷凝水与冷凝器的换热面积大,从而提升冷凝水蒸发效率以及冷凝器的降温效率。

Description

淋水装置、排水设备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冷凝器降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淋水装置、排水设备及空调。
背景技术
在空调等制冷设备工作时,由于蒸发器温度低,在蒸发器的表面会凝结并产生冷凝水。为了减少冷凝水影响空调工作的情况发生,通常需要对冷凝水进行收集,并集中排放或处理。
在相关技术中,会将冷凝水引导至淋水装置,淋水装置将冷凝水喷淋至冷凝器表面,由于冷凝器工作时温度高,会将冷凝水蒸发,从而达到排出冷凝水目的的同时还吸收冷凝器表面的热量,降低冷凝器的温度,以提升空调整机能效。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淋水装置只能喷淋到冷凝器的部分区域,换热面积小,蒸发效率低,吸收冷凝器表面的热量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淋水装置、排水设备及空调,能够提升喷淋冷凝器的面积。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淋水装置,应用于空调,所述淋水装置包括蓄水部、淋水部及拦水部。所述蓄水部设有蓄水槽。所述淋水部与所述蓄水部连接,并设有淋水槽及至少一排出水孔,所述淋水槽与所述蓄水槽连通,所述出水孔设于所述淋水槽的槽底,并贯穿所述淋水部。所述拦水部设置于所述蓄水部与所述淋水部之间,并沿一排所述出水孔的排列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拦水部被配置为当所述蓄水槽的冷凝水没过所述拦水部的预设位置时,所述冷凝水从所述蓄水槽经过所述拦水部流向所述淋水槽,并从所述出水孔排出。
上述实施例的淋水装置中,冷凝水进入至蓄水槽后,拦水部阻挡冷凝水直接流向淋水槽,当冷凝水在蓄水槽积蓄并没过拦水部的预设位置后,冷凝水能够通过拦水部并均匀地流向淋水槽,以使冷凝水能够均匀地流向各个出水孔,从而各个出水孔能够均匀排出冷凝水,增大了冷凝水与冷凝器的换热面积,提升冷凝水的蒸发效率以及冷凝器的降温效率。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拦水部设有若干通孔,若干所述通孔的排列方向与一排出水孔的排列方向平行,所述预设位置为所述通孔的底部,当所述蓄水槽的冷凝水没过所述通孔的底部时,所述冷凝水从所述蓄水槽经过所述拦水部流向所述淋水槽。
上述实施例的淋水装置中,冷凝水经过通孔能够均匀水路流向以及增加水流速度,以使冷凝水能够均匀地流向淋水槽中,并从各个出水孔排出。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淋水部设有多排所述出水孔,每排所述出水孔的排列方向相同,朝远离所述蓄水部的方向,多排所述出水孔间隔排布,且多排所述出水孔的高度依次下降。
上述实施例的淋水装置中,朝远离所述蓄水部的方向,多排所述出水孔间隔排布,且多排所述出水孔的高度依次下降,以使各排出水孔均能够排出冷凝水,以提升对冷凝器的降温效果。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淋水槽的槽底包括第一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朝远离所述蓄水部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最靠近所述蓄水部的一排所述出水孔位于所述第一导流面。
上述实施例的淋水装置中,冷凝水经过通孔后先排至第一导流面,并在第一导流面倾斜的作用下,朝远离蓄水部方向流动。部分冷凝水在流动过程中会从最靠近蓄水部的一排出水孔均匀地流出,剩余冷凝水会在导流面的引导下朝其他排出水孔流动并从其他排出水孔排出。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淋水部至少设置有三排所述出水孔,朝远离所述蓄水部的方向,分别为第一排出水孔、第二排出水孔及第三排出水孔,所述第一排出水孔位于所述第一导流面。所述淋水槽的槽底还包括蓄水面、第二导流面及第三导流面,所述第二导流面位于所述第一导流面远离所述蓄水部一侧,所述第二导流面朝上凸起,所述第二排出水孔位于所述第二导流面的凸起处,所述蓄水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面与所述第二导流面之间,并低于所述第一排出水孔及所述第二排出水孔,所述第三导流面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流面远离所述蓄水部一侧,所述第三排出水孔位所述第三导流面。
上述实施例的淋水装置中,冷凝水在第一导流面流动过程中,部分冷凝水从第一排出水孔排出,剩余冷凝水积蓄于蓄水面,当蓄水面的冷凝水逐渐增加并没过第二导流面的凸起时,冷凝水部分从第二排出水孔均匀地排出,剩余冷凝水经过第二导流面后来到第三导流面并从第三排出水孔排出。通过设置蓄水面将冷凝水储蓄,可以让冷凝水没过第二导流面的凸起时均匀地从第二排出水孔排出以及部分冷凝水可以经过第二导流面流向第三导流面。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淋水部的底面设有间隔槽,所述间隔槽的位置与所述出水孔位置对应,以使所述淋水部的底面低于所述出水孔的下开口。
上述实施例的淋水装置中,当淋水装置放置于冷凝器的顶部时,淋水部的底面与冷凝器接触,而出水孔与冷凝器间隔设置,以便于冷凝水能够排出,减少冷凝水残留于淋水槽内。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蓄水槽的槽底高于所述淋水槽的槽底;和/或,所述蓄水槽的槽底朝靠近所述淋水部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上述实施例的淋水装置中,蓄水槽中的冷凝水不需要积蓄过多便能够流向淋水槽中。蓄水槽内的冷凝水能够通过自身重力向蓄水槽方向流动,以增加冷凝水经过拦水部后的水流速度。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排水设备,应用于空调,排水设备包括水泵及水管,所述水泵与所述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排水设备还包括淋水装置,所述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淋水装置的蓄水部连接,所述水泵用于将空调产生的冷凝水通过所述水管抽送至所述蓄水槽。
上述实施例的排水设备中,通过水泵将冷凝水抽取,并经过管路流向喷淋装置,喷淋装置的冷凝水喷淋冷凝器,以对冷凝器进行降温。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壳体及换热设备,所述壳体包括底板,所述换热设备包括均设置在所述底板的蒸发器及冷凝器,所述底板设有集水槽,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汇聚于所述集水槽,所述空调还包括排水设备,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底板,用于抽送所述集水槽的冷凝水,所述淋水装置设置于所述冷凝器的顶部。
上述实施例的空调中,淋水装置设置于冷凝器的顶部,冷凝水从淋水装置排出,并从上至下喷淋冷凝器,以使冷凝水与冷凝器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积,冷凝器的散热面积强。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包括至少一排冷凝管,所述出水孔的排数与冷凝器的排数相同,且每排所述冷凝管的位置与每排所述出水孔的位置对应。
上述实施例的空调中,每排冷凝管的位置与每排出水孔的位置对应,出水孔排出的冷凝水能够直接淋到下方的冷凝管上,提升冷凝器降温效果。
本申请的空调在运行时蒸发器产生冷凝水,冷凝水汇集于集水槽。水泵抽取集水槽内的冷凝水并通过水管排至蓄水槽中。当蓄水槽的冷凝水没过拦水部的预设位置时,冷凝水从拦水部的通孔排至淋水槽中。位于淋水槽的冷凝水先沿第一导流面流动,并且部分冷凝水从第一排出水孔流出,剩余冷凝水在蓄水面中积蓄。当蓄水面的冷凝水逐渐增加并没过第二导流面的凸起时,冷凝水部分从第二排出水孔均匀地排出,剩余冷凝水经过第二导流面后来到第三导流面并从第三排出水孔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空调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中底板、换热设备及排水设备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图2中底板、换热设备及冷凝器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图2中淋水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5是图4中淋水装置及冷凝器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淋水装置及冷凝器的剖视图。
图7是图2中另一个角度的淋水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空调 100-排水设备 110-淋水装置
10-蓄水部 11-蓄水槽 12-进水孔
20-淋水部 21-淋水槽 211-第一导流面
212-蓄水面 213-第二导流面 214-第三导流面
22、22a、22b、22c-出水孔 23-间隔槽 30-拦水部
31-通孔 120-水泵 130-水管
200-壳体 210-外壳 220-底板
2201-集水槽 300-换热设备 310-蒸发器
320-冷凝器 3201-冷凝管 3202-散热片
330-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当两元件(平面、线条)平行设置时,应该理解为两元件之间的关系包括平行与大致平行两种。其中大致平行应理解为两元件之间可存在一定的夹角,夹角的角度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0°。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在空调等制冷设备工作时,由于蒸发器温度低,在蒸发器的表面会凝结并产生冷凝水。为了减少冷凝水影响空调工作的情况发生,通常需要对冷凝水进行收集,并集中排放或处理。
在相关技术中,会将冷凝水引导至淋水装置,淋水装置将冷凝水喷淋至冷凝器表面,由于冷凝器工作时温度高,会将冷凝水蒸发,从而达到排出冷凝水目的的同时还吸收冷凝器表面的热量,降低冷凝器符合,以提升空调整机能效。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淋水装置只能喷淋到冷凝器的部分区域,换热面积小,蒸发效率低,吸收冷凝器表面的热量少。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淋水装置,应用于空调,所述淋水装置包括蓄水部、淋水部及拦水部。所述蓄水部设有蓄水槽。所述淋水部与所述蓄水部连接,并设有淋水槽及至少一排出水孔,所述淋水槽与所述蓄水槽连通,所述出水孔设于所述淋水槽的槽底,并贯穿所述淋水部。所述拦水部设置于所述蓄水部与所述淋水部之间,并沿一排所述出水孔的排列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拦水部被配置为当所述蓄水槽的冷凝水没过所述拦水部的预设位置时,所述冷凝水从所述蓄水槽经过所述拦水部流向所述淋水槽,并从所述出水孔排出。
上述实施例的淋水装置中,冷凝水进入至蓄水槽后,拦水部阻挡冷凝水直接流向淋水槽,当冷凝水在蓄水槽积蓄并没过拦水部的预设位置后,冷凝水能够通过拦水部并均匀地流向淋水槽,以使冷凝水能够均匀地流向各个出水孔,从而各个出水孔能够均匀排水,并喷淋冷凝器。冷凝水与冷凝器的换热面积大,从而提升冷凝水蒸发效率以及吸收冷凝器表面的热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做出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001,空调001包括排水设备100、壳体200及换热设备300,排水设备100及换热设备300及均设置于壳体200内,换热设备300用于制冷或制热,排水设备100用于排出换热设备300所产生的冷凝水。
壳体200包括底板220及外壳210,换热设备300及排水设备100均设置于底板220,外壳210罩设于换热设备300及排水设备100并与底板220固定连接。外壳210设有出风口,换热设备300产生的冷气或热气从出风口排出。
换热设备300包括蒸发器310、冷凝器320及风机330。蒸发器310及冷凝器320呈间隔设置于底板220,风机330设置于底板220,并位于蒸发器310及冷凝器320之间。风机330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风机330为冷风风机,冷风风机相邻于蒸发器310,用于吹出经蒸发器310换热后产生的冷风,另一个风机330为热风风机,热风风机与冷风风机间隔设置,并相邻于冷凝器320,热风风机用于吹出经冷凝器320换热后产生的暖风。
请参阅图2、图3和图4,底板220设有集水槽2201,蒸发器310产生的冷凝水汇集于集水槽2201,并通过排水设备100对集水槽2201内的冷凝水进行处理。排水设备100包括水泵120、水管130及淋水装置110,水泵120设置于底板220并且水泵120的抽水口与集水槽2201连通,以使水泵120能够抽取集水槽2201的冷凝水。淋水装置110设有进水孔12及与进水孔12相连通的出水孔22。水管130一端与水泵120连接,另一端与淋水装置110的进水孔12连接,淋水装置110设置于冷凝器320的顶部。水泵120将集水槽2201的冷凝水抽取,并经过水管130进入淋水装置110,由于淋水装置110位于冷凝器320顶部,所以冷凝水从淋水装置110的出水孔22排出后会从上至下喷淋冷凝器320,冷凝水与冷凝器320的换热面积大,有利于冷凝水吸收冷凝器320的热量,并使冷凝水具有较高的蒸发效率,从而达到快速处理冷凝水的目的。
请参阅图3和图4,淋水装置110包括蓄水部10、淋水部20及拦水部30。蓄水部10设有蓄水槽11,进水孔12位于蓄水部10并与蓄水槽11连通,冷凝水从进水孔12进入至蓄水槽11中积蓄。淋水部20与蓄水部10相连接,并位于蓄水部10的一侧。淋水部20设有淋水槽21,淋水槽21与蓄水槽11连通。出水孔22成排设于淋水槽21的槽底,并贯穿淋水部20的底部。拦水部30设置于蓄水部10与淋水部20之间,拦水部30沿一排出水孔22的排列方向延伸设置。拦水部30具有预设位置,拦水部30被配置为当蓄水槽11的冷凝水没过拦水部30的预设位置时,冷凝水从蓄水槽11经过拦水部30并流向淋水槽21,淋水槽21中的冷凝水从出水孔22排出,并喷淋冷凝器320。可选的,淋水装置110的形状为盒状,并且具有上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蓄水部10与淋水部20一体成型,并且蓄水部10的上端与淋水部20的上端平齐。进水孔12位于蓄水部10的端部能够有利于冷凝水在蓄水槽11中积蓄。与进水孔12设置于蓄水部10中间的方案相比,进水孔12位于蓄水部10的端部能够减少冷凝水通过进水孔12时,由于水流速度过大,导致冷凝水未经过在蓄水部10积蓄,而直接穿过拦水部30的情况发生。
蓄水槽11具有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并且与蓄水部10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对应平行,蓄水部10的长度方向与拦水部30的延伸方向平行。蓄水槽11的宽度方向与冷凝水的流动方向平行。蓄水槽11的槽底高于淋水槽21的槽底,以便于蓄水槽11中的冷凝水不需要积蓄过多便能够流向淋水槽21中,且蓄水槽11内的冷凝水能够全部流向淋水槽21,避免产生积水。蓄水槽11的槽底沿靠近淋水部20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以便于蓄水槽11内的冷凝水能够通过自身重力向蓄水槽11流动,以增加冷凝水经过拦水部30后的水流速度。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蓄水槽11的槽底高于淋水槽21的槽底以及蓄水部11的槽底向下倾斜均是以空调001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时作为参考的方向。当由于搬运、储藏、维修等原因导致空调001不以正常位置摆放时,蓄水槽11的位置会对应发生改变。例如由于维修空调001,以将空调001翻转放置,底板220从位于外壳210底部变成底板220位于外壳210上端时,蓄水槽11的槽底应为低于淋水槽21的槽底,蓄水槽11的槽底沿靠近淋水部20的方向应为向上倾斜。此外,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其他“上”、“下”、“高”、“低”等词汇也应理解为是以空调001处于正常状态时作为参考的方向。
冷凝水进入至蓄水槽11后,拦水部30阻挡冷凝水直接流向淋水槽21,当冷凝水在蓄水槽11积蓄并没过拦水部30的预设位置后,冷凝水能够通过拦水部30并均匀地流向淋水槽21,以使冷凝水能够均匀地流向各个出水孔22,从而各个出水孔22能够均匀排水,并喷淋冷凝器320。由此,增大了冷凝水与冷凝器320的换热面积,提升冷凝水蒸发效率以及冷凝器320的降温效率。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拦水部30设有多个通孔31,通孔31沿平行蓄水部10的宽度方向贯穿拦水部30。多个通孔31的排列方向与一排出水孔22的排列方向平行,预设位置位于通孔31的底部。当蓄水槽11的冷凝水没过通孔31的底部时,冷凝水经过通孔31能够均匀水路流向以及增加水流速度,以使冷凝水能够均匀地流向淋水槽21中,并从各个出水孔22排出。可选的,拦水部30的形状为长条矩形,并与蓄水部10、淋水部20一体成型。通孔31的形状大致为矩形,并将拦水部30的上端贯穿。
淋水部20与淋水槽21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均与蓄水部10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淋水部20设有一排出水孔22,位于淋水槽21内的冷凝水从各个出水孔22中均匀排出。冷凝器320包括冷凝管3201,冷凝管3201成排设置,并且出水孔22的位置与冷凝管3201的位置对应,以使冷凝水从出水孔22排出后,能够喷淋于冷凝管3201。由于冷凝管3201是冷凝器320上温度最高的部分,由此能够提升冷凝水的蒸发效率以及对冷凝器320的降温效果。
请参阅图5和图6,在其他实施例中,出水孔22的数量为多排,每排出水孔22的排列方向相同,并且高度相同。多排出水孔22呈间隔设置,并且间隔方向与淋水槽21的宽度方向平行,并且朝远离蓄水部10的方向,每排出水孔22的高度逐渐降低,以使各排出水孔22均能够排出冷凝水。出水孔22的排数与冷凝管3201的排数相同,并且每排出水孔22的位置与一排冷凝管3201的位置对应,出水孔22排出的冷凝水能够直接淋到下方的冷凝管3201上,以提升降低冷凝管3201温度的效果。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媒流经冷凝管3201的顺序为逐层流动,也即冷媒经过高度大致相同的第一层的冷凝管3201后再依次流向第二层的冷凝管3201、第三层的冷凝管3201并以此类推。
可选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冷媒流经冷凝管3201的顺序为逐排流动,每排冷凝管3201沿淋水槽2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冷媒先流经最靠近蓄水部10的第一排的冷凝管3201后再依次流向第二排的冷凝管3201、第三排的冷凝管3201并以此类推。而冷媒是以高温流进冷凝管3201的,并且流动过程逐渐降温,因此,冷媒先流经的冷凝管3201的温度会高于后流经的冷凝管3201。由于多排出水孔22间隔设置的方向与冷凝水经过通孔31时的流向相同,因此多排出水孔22中,越靠近蓄水部10的出水孔22排水量越大。所以多排出水孔22间隔设置后,出水孔22中排水量大的出水孔22对应相对温度高的冷凝管3201,排水量少的出水孔22对应相对温度低的冷凝管3201,能够提升冷凝器320降温效果。
可选的,冷凝器320还包括多个散热片3202(如图3所示),多个散热片3202沿出水孔22的排列方向间隔设置(图中未示出),多排冷凝管3201均穿设于散热片3202,冷媒的热量经过冷凝管3201后传递至散热片3202上,冷凝水直接与冷凝管3201及散热片3202接触,以进行散热。可选的,冷凝管3201为铜管,散热片3202为铝箔片。
设定沿远离蓄水部10方向的多排出水孔22分别为第一排出水孔22a、第二排出水孔22b、第三排出水孔22c并以此类推。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淋水槽21的槽底包括第一导流面211,第一排出水孔22a位于第一导流面211,第一导流面211朝远离蓄水部10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冷凝水经过通孔31后先排至第一导流面211,并在第一导流面211倾斜的作用下,朝远离蓄水部10方向流动。部分冷凝水在流动过程中会从第一排出水孔22a均匀地流出,剩余冷凝水会在第一导流面211的引导下朝其他排出水孔22流动并从其他排出水孔22排出。通过设置第一导流面211能够提升冷凝水的流动速度,让冷凝水能够从第一排出水孔22a排出的同时,还能够从其他排出水孔22中排出,以使各排冷凝管3201均能够降温。
可选的,第一导流面211为弧面,并且朝远离蓄水部10方向斜率逐渐增大,从而位于第一导流面211的冷凝水流动的加速度逐渐增大,从而让冷凝水位于第一排出水孔22a和拦水部30之间时,速度相对较小,便于冷凝水从第一排出水孔22a排出。未从第一排出水孔22a排出的冷凝水流速逐渐增加,以便于从其他排出水孔22中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他排出水孔22也设置于第一导流面211,并位于第一排出水孔22a远离蓄水部10的一侧,冷凝水在第一导流面211流动的过程中,分别从不同排出水孔22中排出。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淋水槽21的槽底还包括蓄水面212、第二导流面213及第三导流面214。第二导流面213位于第一导流面211远离蓄水部10一侧,第二导流面213向上凸起,并且凸起低于第一排出水孔22a,以使位于第二导流面213的凸起处的第二排出水孔22b低于第一排出水孔22a。蓄水面212设置于第一导流面211与第二导流面213之间,并且蓄水面212低于第一排出水孔22a及第二排出水孔22b。第三导流面214设置于第二导流面213远离蓄水部10一侧,第三排出水孔22c位于第三导流面214。
冷凝水在第一导流面211流动过程中,部分冷凝水从第一排出水孔22a排出,剩余冷凝水积蓄于蓄水面212,当蓄水面212的冷凝水逐渐增加并没过第二导流面213的凸起时,冷凝水部分从第二排出水孔22b均匀地排出,剩余冷凝水经过第二导流面213后来到第三导流面214并从第三排出水孔22c排出。通过设置蓄水面212将冷凝水储蓄,可以让冷凝水没过第二导流面213的凸起时均匀地从第二排出水孔22b排出以及部分冷凝水可以经过第二导流面213流向第三导流面214。可选的,蓄水面212及第三导流面214均为水平面,并且第三导流面214与蓄水面212平齐。第二导流面213由两个倾斜面及一个平面组成所组成,该平面位于两个倾斜面之间,两个倾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反,以使第二导流面213能够向上凸起。
可以理解的是,蓄水面212及第三导流面214的形状不限于是水平面,还可以是弧面、倾斜面或者由多个面结构组成。只要冷凝水能够在蓄水面212处蓄水,位于第三导流面214的第三排出水孔22c低于第二排出水孔22b即可。第二导流面213也不限于由两个倾斜面与一个平面组成,还可以是其他,例如由向上凸起的弧面形成等。
请参阅图7,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淋水部20的底面设有间隔槽23,间隔槽23的位置与出水孔22的位置对应,也即出水孔22位于间隔槽23内,以使淋水部20的底面低于出水孔22的下开口,从而当淋水装置110放置于冷凝器320的顶部时,淋水部20的底面与冷凝器320接触,而出水孔22与冷凝器320间隔设置,以便于冷凝水能够排出,减少冷凝水残留于淋水槽21内的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空调001,空调001在运行时蒸发器310产生冷凝水,冷凝水汇集于集水槽2201。水泵120抽取集水槽2201内的冷凝水并通过水管130排至蓄水槽11中。当蓄水槽11的冷凝水没过拦水部30的预设位置时,冷凝水从拦水部30的通孔31排至淋水槽21中。位于淋水槽21的冷凝水先沿第一导流面211流动,并且部分冷凝水从第一排出水孔22a流出,剩余冷凝水在蓄水面212中积蓄。当蓄水面212的冷凝水逐渐增加并没过第二导流面213的凸起时,冷凝水部分从第二排出水孔22b均匀地排出,剩余冷凝水经过第二导流面213后来到第三导流面214并从第三排出水孔22c排出。
通过设置拦水部30能够均匀水路流向,从而冷凝水可以均匀地流向各个出水孔22,并且淋水装置110设置于冷凝器320的顶部,冷凝水能够从上至下均匀地喷淋冷凝器320,冷凝水与冷凝器320的换热面积大,能够提升换热效率,有利于降低冷凝器320的温度。通过第一排出水孔22a、第二排出水孔22b及第三排出水孔22c均与冷凝管3201的位置对应,以使排出的冷凝水能够直接淋到下方的冷凝管3201上,以便于对提升冷凝器320降温效果。
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淋水装置,应用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水装置包括:
蓄水部,所述蓄水部设有蓄水槽;
淋水部,所述淋水部与所述蓄水部连接,并设有淋水槽及至少一排出水孔,所述淋水槽与所述蓄水槽连通,所述出水孔设于所述淋水槽的槽底,并贯穿所述淋水部;
拦水部,所述拦水部设置于所述蓄水部与所述淋水部之间,并沿一排所述出水孔的排列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拦水部被配置为当所述蓄水槽的冷凝水没过所述拦水部的预设位置时,所述冷凝水从所述蓄水槽经过所述拦水部流向所述淋水槽,并从所述出水孔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淋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水部设有若干通孔,若干所述通孔的排列方向与一排出水孔的排列方向平行,所述预设位置为所述通孔的底部,当所述蓄水槽的冷凝水没过所述通孔的底部时,所述冷凝水从所述蓄水槽经过所述拦水部流向所述淋水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淋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水部设有多排所述出水孔,每排所述出水孔的排列方向相同,朝远离所述蓄水部的方向,多排所述出水孔间隔排布,且多排所述出水孔的高度依次下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淋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水槽的槽底包括第一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朝远离所述蓄水部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最靠近所述蓄水部的一排所述出水孔位于所述第一导流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淋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水部至少设置有三排所述出水孔,朝远离所述蓄水部的方向,分别为第一排出水孔、第二排出水孔及第三排出水孔,所述第一排出水孔位于所述第一导流面;
所述淋水槽的槽底还包括蓄水面、第二导流面及第三导流面,所述第二导流面位于所述第一导流面远离所述蓄水部一侧,所述第二导流面朝上凸起,所述第二排出水孔位于所述第二导流面的凸起处,所述蓄水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面与所述第二导流面之间,并低于所述第一排出水孔及所述第二排出水孔,所述第三导流面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流面远离所述蓄水部一侧,所述第三排出水孔位所述第三导流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淋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水部的底面设有间隔槽,所述间隔槽的位置与所述出水孔位置对应,以使所述淋水部的底面低于所述出水孔的下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淋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槽的槽底高于所述淋水槽的槽底;和/或,
所述蓄水槽的槽底朝靠近所述淋水部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8.一种排水设备,应用于空调,排水设备包括水泵及水管,所述水泵与所述水管的一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设备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淋水装置,所述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淋水装置的蓄水部连接,所述水泵用于将空调产生的冷凝水通过所述水管抽送至所述蓄水槽。
9.一种空调,包括壳体及换热设备,所述壳体包括底板,所述换热设备包括均设置在所述底板的蒸发器及冷凝器,所述底板设有集水槽,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汇聚于所述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还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排水设备,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底板,用于抽送所述集水槽的冷凝水,所述淋水装置设置于所述冷凝器的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包括至少一排冷凝管,所述出水孔的排数与冷凝器的排数相同,且每排所述冷凝管的位置与每排所述出水孔的位置对应。
CN202320460294.0U 2023-03-02 2023-03-02 淋水装置、排水设备及空调 Active CN2200619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60294.0U CN220061957U (zh) 2023-03-02 2023-03-02 淋水装置、排水设备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60294.0U CN220061957U (zh) 2023-03-02 2023-03-02 淋水装置、排水设备及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1957U true CN220061957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84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60294.0U Active CN220061957U (zh) 2023-03-02 2023-03-02 淋水装置、排水设备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19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409120B1 (en) Evaporative cooler
US9995533B2 (en) Cooling tower with indirect heat exchanger
US6748759B2 (en) High efficiency heat exchanger
RU2656767C2 (ru) Водосборный узел
CN111878936A (zh) 空调器
CN220061957U (zh) 淋水装置、排水设备及空调
CN211739572U (zh) 具有双喷淋系统的蒸发式冷凝器
CN210004617U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螺杆冷水机组
CN209672658U (zh) 一种曲面板片蒸发式冷凝器
CN110762908A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及其空气调节系统
CN213630702U (zh) 移动式空调器
CN113790548A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
CN113091380A (zh) 冷凝系统及冰箱
CN211696023U (zh) 一种蒸发式板管冷凝器的散热板片
CN216204486U (zh) 整体式蒸发冷凝器
CN220061958U (zh) 淋水装置、排水设备及空调
CN114111120B (zh) 降膜式翅片管换热器、空调系统
CN220669894U (zh) 冰箱
CN113669789B (zh) 空调室内机及制冷系统
CN215864011U (zh) 空调接水盘与空调
CN217357242U (zh) 移动空调
CN217844261U (zh) 一种窗式空调
CN217585453U (zh) 疏水冷却装置
CN212566954U (zh) 一种冷却效果好的冷却塔
CN212720988U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Factory Building 401, Runheng Industrial Plant 1, Fuyuan Road, Zhancheng Community, Fuhai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1st Floor, Building E, Jiehe Industrial City, Shuitia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