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0422U - 减速器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减速器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0422U
CN220060422U CN202321672339.7U CN202321672339U CN220060422U CN 220060422 U CN220060422 U CN 220060422U CN 202321672339 U CN202321672339 U CN 202321672339U CN 220060422 U CN220060422 U CN 2200604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erential lock
shell
hole
wire harness
reduce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7233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晓莉
赵学海
朱斌华
卢国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7233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04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04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04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速器组件及车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减速器组件包括壳体、插接件和差速锁线束,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差速锁,所述壳体上形成有过孔;所述插接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与供电设备电连接;所述差速锁线束的一端与所述差速锁连接,所述差速锁线束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过孔并与所述插接件连接,其中,所述差速锁线束上形成有第一配合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适于与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以固定所述差速锁线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减速器组件将穿过壳体的差速锁线束与插接件配合实现了供电设备与差速锁的电连接,差速锁线束上的第一配合部与壳体上的第二配合部的配合实现了差速锁线束的固定,提高了差速锁线束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减速器组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速器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差速锁线束由减速器内部向外出线,与整车线束对接,差速锁线束与减速器壳体之间单独设计密封结构。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线束能装配到位,避免线束弯曲在减速器内部或线束在壳体外发生缠绕、磨损最终导致的差速锁功能失效的情况,需要在减速器壳体上设计大开窗结构。这种解决方案对于减速器总成来说,结构复杂、成本高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减速器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减速器组件在壳体上设置了插接件,差速锁线束从壳体内部穿过壳体与插接件配合后将供电设备与差速锁电连接,确保了差速锁的正常使用,同时,壳体外的差速锁线束通过差速锁线束上的第一配合部与壳体上的第二配合部的配合实现了固定,提高了差速锁线束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包括上述减速器组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减速器组件包括壳体、插接件和差速锁线束,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差速锁,所述壳体上形成有过孔;所述插接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与供电设备电连接;所述差速锁线束的一端与所述差速锁连接,所述差速锁线束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过孔并与所述插接件连接,其中,所述差速锁线束上形成有第一配合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适于与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以固定所述差速锁线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减速器组件在壳体内部设置了差速锁,差速锁能够在车辆遇到一侧车轮打滑或交叉轴工况无法行驶时进行锁止,以提高另一侧驱动轮的附着利用率,进而提高车辆的通过能力,使车辆脱困。减速器组件在壳体上设置了便于差速锁线束穿过的过孔,具体地,差速锁线束的一端与差速锁连通,差速锁线束的另一端穿过过孔后与壳体上的插接件连接,并通过插接件将差速锁与供电设备电连接以便于差速锁的正常使用。此外,差速锁线束上可以设置第一配合部,壳体上则可以设置与第一配合部对应的第二配合部,当差速锁线束穿过过孔与插接件连接时,至少部分的差速锁线束可以通过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之间的相互配合固定在壳体上。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的设计使穿过过孔的差速锁线束能够固定在壳体上,避免了这一部分的差速锁线束在壳体外发生缠绕、磨损或者与其他结构发生干涉,提高了差速锁线束的安全性。减速器组件通过两个配合部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差速锁线束的固定,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一个构造为第一凸起,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另一个构造为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凸起的至少部分适于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一通孔卡接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通孔构造为一一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一凸起在所述差速锁线束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减速器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支架上形成有第一卡接部,所述插接件上形成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适于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中的一个构造为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中的另一个构造为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凸起适于与所述第二通孔卡接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通孔的至少部分边缘形成有沿所述第二通孔径向延伸的防转槽,所述第二凸起上形成有与所述防转槽对应的防转块,所述防转块收容于所述防转槽内以限制插接件相对于所述支架的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架包括支撑板和连接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限位翻边,所述限位翻边适于在所述支架与所述壳体装配时与所述壳体止抵;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卡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板的延伸方向正交,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形成有圆弧过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减速器组件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构造为筒体且设置于所述过孔内,所述差速锁线束穿过所述密封件且所述密封件的外周形成有与所述过孔内壁配合的密封环。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减速器组件,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的减速器组件,因此,差速锁线束穿过过孔后通过插接件将差速锁与供电设备连通,实现了差速锁功能的正常使用,进而提高了车辆的通过能力。同时,位于壳体外的差速锁线束通过自身的第一配合部与壳体上的第二配合部的配合固定在壳体上,避免了差速锁线束发生缠绕、磨损,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减速器组件的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减速器组件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减速器组件1;
壳体11、过孔111、第二配合部112;
插接件12;
差速锁线束13、第一配合部131、第二卡接部132、防转块133;
支架14、第一卡接部141、防转槽142、支撑板143、限位翻边1431、连接板144;
密封件15、密封环1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相关技术中,差速锁线束由减速器内部向外出线,与整车线束对接,差速锁线束与减速器壳体之间单独设计密封结构。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线束能装配到位,避免线束弯曲在减速器内部或线束在壳体外发生缠绕、磨损最终导致的差速锁功能失效的情况,需要在减速器壳体上设计大开窗结构。这种解决方案对于减速器总成来说,结构复杂、成本高昂。
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速器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减速器组件1包括壳体11、插接件12和差速锁线束13,壳体11内设置有差速锁,壳体11上形成有过孔111;插接件12设置在壳体11上并与供电设备电连接;差速锁线束13的一端与差速锁连接,差速锁线束13的另一端穿过过孔111并与插接件12连接,其中,差速锁线束13上形成有第一配合部131,壳体11上形成有第二配合部112,第一配合部131适于与第二配合部112配合以固定差速锁线束1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减速器组件1在壳体11内部设置了差速锁,差速锁能够在车辆遇到一侧车轮打滑或交叉轴工况无法行驶时进行锁止,以提高另一侧驱动轮的附着利用率,进而提高车辆的通过能力,使车辆脱困。减速器组件1在壳体11上设置了便于差速锁线束13穿过的过孔111,具体地,差速锁线束13的一端与差速锁连通,差速锁线束13的另一端穿过过孔111后与壳体11上的插接件12连接,并通过插接件12将差速锁与供电设备电连接以便于差速锁的正常使用。此外,差速锁线束13上可以设置第一配合部131,壳体11上则可以设置与第一配合部131对应的第二配合部112,当差速锁线束13穿过过孔111与插接件12连接时,至少部分的差速锁线束13可以通过第一配合部131和第二配合部112之间的相互配合固定在壳体11上。第一配合部131和第二配合部112的设计使穿过过孔111的差速锁线束13能够固定在壳体11上,避免了这一部分的差速锁线束13在壳体11外发生缠绕、磨损或者与其他结构发生干涉,提高了差速锁线束13的安全性。减速器组件1通过两个配合部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差速锁线束13的固定,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配合部131和第二配合部112中的一个构造为第一凸起,第一配合部131和第二配合部112中的另一个构造为第一通孔,第一凸起的至少部分适于收容于第一通孔内且与第一通孔卡接配合。
由于差速锁线束13的固定是通过第一配合部131和第二配合部112实现的,因此,第一配合部131和第二配合部112的构造会影响差速锁线束13装配的稳定性。减速器组件1可以将第一配合部131构造为第一凸起,第二配合部112可以构造为第一通孔,第一凸起的至少部分可以收容在第一通孔内并与第一通孔卡接配合,可以理解为:当第一凸起和第一通孔配合后,第一凸起可以与第一通孔在径向上和轴向上止抵,可以避免第一凸起从第一通孔中脱落,减速器组件1通过第一凸起和第一通孔的配合可以提高差速锁线束13装配后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凸起与第一通孔构造为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凸起在差速锁线束13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减速器组件1在差速锁线束13的延伸方向上可以设置多个第一凸起,同时,在壳体11上也可以设置多个与第一凸起对应的第一通孔,多个第一凸起和多个第一通孔的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差速锁线束13装配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减速器组件1还包括支架14,支架14与壳体11连接,支架14上形成有第一卡接部141,插接件12上形成有第二卡接部132,第一卡接部141适于与第二卡接部132卡接配合。由于差速锁线束13与插接件12连接且插接件12设置在壳体11上,因此,插接件12的装配方式会影响差速锁线束13的固定。减速器组件1在壳体11上还可以设置支架14,支架14上可以设置第一卡接部141,同时,插接件12上可以设置第二卡接部132,第一卡接部141和第二卡接部132之间可以相互卡接配合,减速器组件1通过第一卡接部141和第二卡接部132之间的卡接配合可以实现插接件12与壳体11的固定,并进一步提高了插接件12装配在壳体11上时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卡接部141和第二卡接部132中的一个构造为第二凸起,第一卡接部141和第二卡接部132中的另一个构造为第二通孔,第二凸起适于与第二通孔卡接配合。由于插接件12是通过第一卡接部141和第二卡接部132之间的卡接配合实现装配的,因此,第一卡接部141和第二卡接部132的构造会影响插接件12装配的稳定性。减速器组件1可以将第一卡接部141构造为第二通孔,第二卡接部132可以构造为第二凸起,第二凸起的至少部分在穿过第二通孔后可以在第二凸起的轴向上与第二通孔止抵,当插接件12需要装配时,只需将第二凸起插入第二通孔中并通过第二通孔与第二凸起之间的卡接配合就可以实现插接件12的固定。第一卡接部141和第二卡接部132的构造提高了插接件12装配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通孔的至少部分边缘形成有沿第二通孔径向延伸的防转槽142,第二凸起上形成有与防转槽142对应的防转块133,防转块133收容于防转槽142内以限制插接件12相对于支架14的转动。由于第二凸起和第二通孔卡接后实现插接件12的装配,因此,第二凸起和第二通孔的构造会影响插接件12的装配稳定。减速器组件1在第二通孔的至少部分边缘设置了沿第二通孔径向延伸的防转槽142,在第二凸起上可以设置与防转槽142对应的防转块133,当第二凸起和第二通孔配合时,防转块133能收容于防转槽142内以限制插接件12相对于支架14的转动,防转槽142和防转块133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插接件12装配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支架14包括支撑板143和连接板144,支撑板143与壳体11连接,支撑板143上设置有限位翻边1431,限位翻边1431适于在支架14与壳体11装配时与壳体11止抵;连接板144与支撑板143连接,连接板144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141。由于支架14是将插接件12与壳体11连接的结构,因此,支架14的构造会影响插接件12的装配。支架14设置了支撑板143和连接板144,其中:支撑板143与壳体11连接,在支撑板143上还设置有朝向壳体11延伸的限位翻边1431,当支撑板143与壳体11上对应的固定区域装配时,可以在壳体11的对应区域设计凸起,使限位翻边1431与凸起止抵,提高了支撑板143与壳体11连接的稳定性;连接板144与支撑板143连接,在连接板144上可以设置第一卡接部141并通过第一卡接部141与插接件12上的第二卡接部132卡接配合实现插接件12的固定。支撑板143和连接板144的构造加强了支架14与壳体11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了支架14与壳体11的连接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支撑板143的延伸方向与连接板144的延伸方向正交,支撑板143与连接板144之间形成有圆弧过渡。由于支架14是将插接件12与壳体11连接的结构,因此,支架14的构造会影响插接件12的装配。支架14在支撑板143和连接板144之间设计了圆弧过渡,圆弧设计能够加强连接板144与支撑板143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了支架14本身的结构强度。同时,支撑板143的延伸方向可以与连接板144的延伸方向正交,在支撑板143固定后,插接件12的装配位置可以隐藏在支撑板143和连接板144限定出的空间内,便于壳体11上安装支架14的结构的设计,也提高了减速器组件1的结构的紧凑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减速器组件1还包括密封件15,密封件15构造为筒体且设置于过孔111内,差速锁线束13穿过密封件15且密封件15的外周形成有与过孔111内壁配合的密封环151。由于差速锁线束13需要穿过过孔111,因此,减速器组件1的设计会影响差速锁线束13的装配。减速器组件1还可以设置密封件15,密封件15设置于过孔111内且密封件15的外周设置有密封环151,差速锁线束13可以穿过密封件15,当差速锁线束13装配时,密封环151与过孔111内壁配合,提高了减速器组件1的密封效果,同时,密封件15可以设置为柔性件,柔性件构造的密封件15能够减小差速锁线束13与过孔111之间的摩擦损伤。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减速器组件1,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的减速器组件1,因此,差速锁线束13穿过过孔111后通过插接件12将差速锁与供电设备连通,实现了差速锁功能的正常使用,进而提高了车辆的通过能力。同时,位于壳体11外的差速锁线束13通过自身的第一配合部131与壳体11上的第二配合部112的配合固定在壳体11上,避免了差速锁线束13发生缠绕、磨损,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减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差速锁,所述壳体上形成有过孔;
插接件,所述插接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与供电设备电连接;
差速锁线束,所述差速锁线束的一端与所述差速锁连接,所述差速锁线束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过孔并与所述插接件连接,其中
所述差速锁线束上形成有第一配合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适于与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以固定所述差速锁线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一个构造为第一凸起,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另一个构造为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凸起的至少部分适于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一通孔卡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通孔构造为一一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一凸起在所述差速锁线束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支架上形成有第一卡接部,所述插接件上形成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适于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中的一个构造为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中的另一个构造为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凸起适于与所述第二通孔卡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至少部分边缘形成有沿所述第二通孔径向延伸的防转槽,所述第二凸起上形成有与所述防转槽对应的防转块,所述防转块收容于所述防转槽内以限制插接件相对于所述支架的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限位翻边,所述限位翻边适于在所述支架与所述壳体装配时与所述壳体止抵;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卡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板的延伸方向正交,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形成有圆弧过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构造为筒体且设置于所述过孔内,所述差速锁线束穿过所述密封件且所述密封件的外周形成有与所述过孔内壁配合的密封环。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减速器组件。
CN202321672339.7U 2023-06-28 2023-06-28 减速器组件及车辆 Active CN2200604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72339.7U CN220060422U (zh) 2023-06-28 2023-06-28 减速器组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72339.7U CN220060422U (zh) 2023-06-28 2023-06-28 减速器组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0422U true CN220060422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56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72339.7U Active CN220060422U (zh) 2023-06-28 2023-06-28 减速器组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04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095671A1 (en) Rotary connector device
EP3642909B1 (en) Electrical plug with a protective conductor contact and protective conductor connector element formed integrally therewith for grounding exterior parts
CN220060422U (zh) 减速器组件及车辆
CN111029840B (zh) 一种具有密封性能的航空线缆接头
CN111561611A (zh) 线束管夹以及线束装置
KR20160029926A (ko) 차량용 램프 어셈블리
CN220066216U (zh) 充电插座和车辆
CN113479021A (zh) 一种轻量化胎压监测传感器
CN220155824U (zh) 一种防水公头
CN220155825U (zh) 一种防水母头
CN215419391U (zh) 一种线束胶圈和车辆
CN214533819U (zh) 一种液压零件组合密封接头
CN214425538U (zh) 一种调试设备安装防护架
CN215794271U (zh) 前叉罩壳和具有其的代步车
CN217598549U (zh) 一种具有防脱落功能的汽车制动软管
CN221057724U (zh) 充电座和车辆
CN214337019U (zh) 一种车用线束连接器
CN216268724U (zh) 电子锁、充电插座及电动汽车
CN209972431U (zh) 汽车真空罐
CN217036087U (zh) 射频连接器和射频装置
CN213442379U (zh) 线束与防火墙连接位置的降噪结构及连接装置
CN212706753U (zh) 轮轴连接结构及机器人
CN210668820U (zh) 一种轨道车辆用一体式连接器
CN210781036U (zh) 具有高防水性能的车载摄像头
CN213292566U (zh) 一种平衡车轮轴固定装置及平衡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