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57841U - 一种水利大坝水流缓冲构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利大坝水流缓冲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57841U
CN220057841U CN202321482227.5U CN202321482227U CN220057841U CN 220057841 U CN220057841 U CN 220057841U CN 202321482227 U CN202321482227 U CN 202321482227U CN 220057841 U CN220057841 U CN 2200578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buffering
dam
fixedly connected
buf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8222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耿一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Fengz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ibo South To 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ibo South To 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ibo South To 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8222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578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578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578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利大坝水流缓冲构造,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机构和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设置在支撑机构的一侧;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缓冲机构设置在支撑机构的一侧,利用缓冲板便面固定连接的支护网加固缓冲板,水流流向大坝时受到缓冲板的遮挡降速,设置斜坝的高度高于基座,达到对水流的再次缓冲的效果,最后由斜坝上贯穿开设的排水孔流出;通过在缓冲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支撑网,支撑网的一端与固定块固定连接,起到了支撑缓冲板的作用,再利用转动轴与支撑底板的转动连接带动支撑柱、支撑块调整角度紧贴缓冲板,辅助支撑,也可根据不同季节水流量的大小调整缓冲板的高度,使其达到更好的缓冲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水利大坝水流缓冲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利大坝水流缓冲构造。
背景技术
大坝,指截河拦水的堤堰,水库江河等的拦水大堤;一般水库大坝主要由主坝、副坝、正常溢洪道、非常溢洪道、新增非常溢洪道、灵正渠涵管及电站组成,在大坝修建时,需要考虑水流缓急对大坝的影响,因此会涉及到一种水利大坝水流缓冲构造。
但现有技术中,水利大坝缓冲大多直接采用固定结构,直接将缓冲机构建在大坝前后,虽有效的实现了对水流的缓冲作用,但在一年的不同时间段内水流量不同,固定结构无法根据丰水期、枯水期的水流量进行调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水利大坝缓冲大多直接采用固定结构,直接将缓冲机构建在大坝前后,虽有效的实现了对水流的缓冲作用,但在一年的不同时间段内水流量不同,固定结构无法根据丰水期、枯水期的水流量进行调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水利大坝水流缓冲构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大坝水流缓冲构造,包括支撑机构和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设置在支撑机构的一侧;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斜坝,所述斜坝上贯穿开设有排水孔;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外表壁固定连接有支护网,所述支护网的两端固定安装有支撑网架。
优选的,所述基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侧板。
优选的,所述侧板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侧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
优选的,所述支撑底板的一侧贯穿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插设有转动轴。
优选的,所述转动轴的外表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
优选的,所述支撑网架的一端与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与支撑底板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块设置在支护网的外表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缓冲机构设置在支撑机构的一侧,利用缓冲板便面固定连接的支护网加固缓冲板,水流流向大坝时受到缓冲板的遮挡降速,设置缓冲板的高度高于基座,水流由缓冲板底座流向斜坝,由于斜坝的高度高于基座,存在一定的高度差,达到对水流的再次缓冲的效果,最后由斜坝上贯穿开设的排水孔流出。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缓冲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支撑网,支撑网的一端与固定块固定连接,起到了支撑缓冲板的作用,再利用转动轴与支撑底板的转动连接带动支撑柱、支撑块调整角度紧贴缓冲板,辅助支撑,也可根据不同季节水流量的大小调整缓冲板的高度,使其达到更好的缓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水利大坝水流缓冲构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水利大坝水流缓冲构造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水利大坝水流缓冲构造中支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水利大坝水流缓冲构造中缓冲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支撑机构;101、基座;102、斜坝;103、排水孔;104、支撑底板;105、侧板;106、固定块;2、缓冲机构;201、缓冲板;202、支护网;203、支撑网架;204、安装槽;205、转动轴;206、支撑柱;207、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利大坝水流缓冲构造,包括支撑机构1和缓冲机构2,缓冲机构2设置在支撑机构1的一侧;支撑机构1包括基座101,基座1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斜坝102,斜坝102上贯穿开设有排水孔103;缓冲机构2包括缓冲板201,缓冲板201的外表壁固定连接有支护网202,支护网202的两端固定安装有支撑网架203;首先将基座101和支撑底板104设置在存在落差的河道处,根据当季水流量的实际情况调整缓冲板201的安装高度,利用缓冲板201的外表壁固定连接的支护网202起到加固缓冲板201的作用,通过缓冲板201的两端固定安装的支撑网架203与固定块106的固定个连接,起到固定缓冲板201的作用,再通过在支撑底板104的一端贯穿开设安装槽204,安装槽204的内部插设转动轴205,由转动轴205与支撑底板104的转动连接,调整转动轴205的外表壁固定连接的支撑柱206,支撑柱206一端固定连接的支撑块207,的角度,使其紧贴缓冲板201的外表壁,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最后,由于缓冲板201的底部高度高于基座101,水流受到缓冲板201的缓冲作用,由缓冲板201的底部流向斜坝102,利用斜坝102与基座101存在的高度差对水流进行再次降速,再由排水孔103排出。
如图1和图3所示,基座1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底板104,支撑底板10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侧板105;通过在基座101的一侧固定连接支撑底板104,支撑底板104的顶部固定连接侧板105,起到了固定整个装置的作用,便于安装缓冲机构2。
如图1所示,侧板105共设置有两个,两个侧板105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6;通过设置两个侧板105,在两个侧板105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固定块106,便于连接支撑网架203,固定缓冲板201。
如图1和图4所示,支撑底板104的一侧贯穿开设有安装槽204,安装槽204的内部插设有转动轴205;在支撑底板104的一侧贯穿开设安装槽204,再在安装槽204的内部插设转动轴205,便于通过转动轴205与支撑底板104的转动连接调整角度。
如图4所示,转动轴205的外表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06,支撑柱20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07;通过在转动轴205的外表壁固定连接支撑柱206,支撑柱206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块207,起到了辅助支撑缓冲板201的作用。
如图1和图4所示,支撑网架203的一端与固定块106固定连接,转动轴205与支撑底板104转动连接,支撑块207设置在支护网202的外表壁;通过支撑网架203的一端与固定块106的固定连接,支撑缓冲板201,再利用转动轴205与支撑底板104的转动连接,支撑块207设置在支护网202的外表壁,辅助支撑缓冲板201。
工作原理:该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基座101和支撑底板104设置在存在落差的河道处,根据当季水流量的实际情况调整缓冲板201的安装高度,利用缓冲板201的外表壁固定连接的支护网202起到加固缓冲板201的作用,通过缓冲板201的两端固定安装的支撑网架203与固定块106的固定个连接,起到固定缓冲板201的作用,再通过在支撑底板104的一端贯穿开设安装槽204,安装槽204的内部插设转动轴205,由转动轴205与支撑底板104的转动连接,调整转动轴205的外表壁固定连接的支撑柱206,支撑柱206一端固定连接的支撑块207,的角度,使其紧贴缓冲板201的外表壁,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最后,由于缓冲板201的底部高度高于基座101,水流受到缓冲板201的缓冲作用,由缓冲板201的底部流向斜坝102,利用斜坝102与基座101存在的高度差对水流进行再次降速,再由排水孔103排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水利大坝水流缓冲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构(1)和缓冲机构(2),所述缓冲机构(2)设置在支撑机构(1)的一侧;
所述支撑机构(1)包括基座(101),所述基座(1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斜坝(102),所述斜坝(102)上贯穿开设有排水孔(103);
所述缓冲机构(2)包括缓冲板(201),所述缓冲板(201)的外表壁固定连接有支护网(202),所述支护网(202)的两端固定安装有支撑网架(2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大坝水流缓冲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底板(104),所述支撑底板(10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侧板(1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利大坝水流缓冲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05)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侧板(105)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利大坝水流缓冲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板(104)的一侧贯穿开设有安装槽(204),所述安装槽(204)的内部插设有转动轴(2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利大坝水流缓冲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205)的外表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06),所述支撑柱(20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0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利大坝水流缓冲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网架(203)的一端与固定块(106)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205)与支撑底板(104)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块(207)设置在支护网(202)的外表壁。
CN202321482227.5U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水利大坝水流缓冲构造 Active CN2200578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82227.5U CN220057841U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水利大坝水流缓冲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82227.5U CN220057841U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水利大坝水流缓冲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57841U true CN220057841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60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82227.5U Active CN220057841U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水利大坝水流缓冲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578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95796U (zh) 河床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CN220057841U (zh) 一种水利大坝水流缓冲构造
CN204753529U (zh) 一种简易翻板闸
CN201167504Y (zh) 节能型垂直绿化浇灌及蓄水构件
CN211553994U (zh) 一种拼接式土壤水分渗漏模拟装置
CN216615698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支撑结构
CN209397568U (zh) 防护型的水利导流堤结构
CN201485822U (zh) 圩堤生态护坡砖
CN213014155U (zh) 一种防水土流失的结构
CN212052581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防洪设施
CN210917994U (zh) 一种找坡沟渠式排水系统
CN113279418A (zh) 一种高速公路边坡加固装置及方法
CN210658226U (zh) 一种新型生态护岸挡土结构
CN105544477A (zh) 一种设有过鱼装置的双向溢流挡水闸
CN216474801U (zh) 一种用于预防水土流失的治理装置
CN220266588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护坡网
CN214832347U (zh) 一种水利工程河道防洪装置
CN220183932U (zh) 一种河道流域防汛堤坝
CN220847923U (zh) 一种装配式市政道路排水沟
CN219327037U (zh) 一种便于填充调整倾斜角度的内置护岸钢架
CN215683625U (zh) 一种河道岸堤垂直绿化结构
CN219240678U (zh) 河道污泥和水分离设备
CN219772879U (zh) 一种降低水土流失的水利工程生态环保护坡结构
CN216006857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升降式闸门
CN204753540U (zh) 泥石流多发地区水工工程用取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9

Address after: 843000 A Zone by Rhine Lake, Awan Avenue, Xincheng District, Wensu County, Aksu Prefectur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hase I)

Patentee after: Xinjiang Fengz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55000 North of Zhangtian Road Jiqing Expressway, High tech Zone, Zib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ibo South to 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