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54726U - 包装内衬及收纳结构 - Google Patents

包装内衬及收纳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54726U
CN220054726U CN202320696364.2U CN202320696364U CN220054726U CN 220054726 U CN220054726 U CN 220054726U CN 202320696364 U CN202320696364 U CN 202320696364U CN 220054726 U CN220054726 U CN 2200547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supporting
clamped
bearing
bear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9636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岩
刘嘉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9636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547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547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547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ing Of Machine Parts And Wound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包装内衬及收纳结构,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其中,包装内衬包括:第一承托部和第二承托部,所述第一承托部和所述第二承托部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分别用于夹持待夹持件的两个端部,所述第一承托部和所述第二承托部相互靠近的一侧构成一个托持结构,用于托持所述待夹持件,并改变所述待夹持件的位置。本申请技术方案可以第一承托部和第二承托部对待夹持件的两个端部进行夹持,并通过由第一承托部和第二承托部构成的托持结构改变待夹持件的位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包装内衬要么不能改变待夹持件的位置,要么结构较为复杂,装配复杂,成本高昂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包装内衬及收纳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装内衬及收纳结构。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作为一种便捷实用的电子产品,广受消费者的喜爱,随着笔记本电脑的发展,生产厂商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现有的笔记本电脑包装盒主要是为笔记本电脑提供固定和缓冲,为笔记本电脑提供防护,缺少一种能够将产品由包装盒中突出,对产品进行展示,并方便用于拿去该产品的功能。现有技术中需要通过设置升降内盒、滑块、滑槽板、弹簧、盒盖和连接块等部件达到收纳和抬升效果,当需要将待展示产品拿出来时,通过使用者用手打开盒盖,手不要放,盒盖带动连接块在连接孔内活动,从而带动升降内盒向上运动,此时滑块在滑槽板的内向上运动,弹簧伸长,从而便于展示产品,达到了便于使用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包装盒因不能凸出展示产品而导致不能很好的被使用,降低了使用的效率,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
但是,该升降包装盒不仅因复杂的装置结构导致重量整体偏重,而且包装结构内有滑块、滑槽板、弹簧、盒盖和连接块等多个形状结构不同的组件,不仅生产成本较高,装配也较为复杂,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装内衬及收纳结构,解决现有的收纳结构不仅因复杂的装置结构导致重量整体偏重,而且需要多个形状结构不同的组件,不仅生产成本较高,装配也较为复杂,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包装内衬,包括:第一承托部和第二承托部,所述第一承托部和所述第二承托部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分别用于夹持待夹持件的两个端部,所述第一承托部和所述第二承托部相互靠近的一侧构成一个托持结构,用于托持所述待夹持件,并改变所述待夹持件的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承托部或所述第二承托部中的一者包括:
立柱;
翻转件,位于所述立柱的一个端部,所述翻转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提拉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立柱的侧部转动连接;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托持件,所述托持件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托持件用于托持待夹持件;
其中,所述翻转件用于沿所述连接端翻转,并通过所述连接件带动所述托持件移动,所述托持结构由所述第一承托部的所述托持件构成或所述第一承托部和所述第二承托部的两个所述托持件共同构成。
在本申请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翻转件的所述转动端具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提拉所述翻转件。
在本申请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柱的与所述翻转件连接的一端具有卡槽,所述卡槽具有两个开口,分别位于所述立柱与所述翻转件连接的一端和所述立柱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侧部;
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立柱的侧部还设置有卡板;
其中,所述托持结构达到预定位置时,所述卡板与所述卡槽卡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托持件背离所述翻转件的侧部设置有缓冲件。
在本申请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立柱的一侧还设置有限位件,所述托持结构达到预定位置时,所述限位件抵接于所述立柱的侧部。
在本申请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连接件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防护件;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满足垂直条件。
在本申请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承托部和所述第二承托部的结构镜像对称,且所述第一承托部和所述第二承托部分别由同一张瓦楞纸板折叠构成。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收纳结构,包括:包装盒、第一承托部和第二承托部,
所述第一承托部和所述第二承托部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分别用于夹持待夹持件的两个端部,所述第一承托部和所述第二承托部相互靠近的一侧构成一个托持结构,用于托持所述待夹持件,并改变所述待夹持件的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填充件,位于所述第一承托部和所述第二承托部之间,用于填充所述包装内衬、包装盒和待夹持件之间的空隙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包装内衬,通过相对设置的第一承托部和第二承托部对包装盒内的产品进行固定,而且通过人工拉动翻转件,可以通过连接件带动托持件向上移动,通过托持件组成的托持结构可以带动产品向上移动,更方便产品的取出操作。并且,相较于传统技术而言,本申请中的包装内衬只需要相对设置的第一承托部和第二承托部两个部件,不仅生产简单,成本低廉,而且在组装时只需要将这两个部件分别放入包装盒即可,组装方法简单快捷,可以大幅降低装配难度,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大量生产。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申请的若干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承托部或第二承托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折叠纸卡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第一承托部;2、第二承托部;21、立柱;211、卡槽;22、翻转件;221、缺口;23、连接件;24、托持件;25、卡板;26、缓冲件;27、限位件;28、防护件;3、待夹持件;4、填充件;a、第一方向;b、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实施例一
参考附图1至附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出一种包装内衬,该包括:第一承托部1和第二承托部2,所述第一承托部1和所述第二承托部2沿第一方向a相对设置,分别用于夹持待夹持件3的两个端部,所述第一承托部1和所述第二承托部2相互靠近的一侧构成一个托持结构,用于托持所述待夹持件3,并改变所述待夹持件3的位置。
具体的,现有的收纳结构虽然具有抬升功能,但是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装配也非常繁琐,本实施例提供的包装内衬通过第一承托部1和第二承托部2相互配合,对待夹持件3的两个端部进行夹持,并通过第一承托部1和第二承托部2相互靠近的一侧构成一个托持结构,托持结构可以是一个能够改变自身位置的活动件,通过调整托持结构的位置,可以对两个承托部之间的待夹持件3进行拖动,改变待夹持件3的位置,可以实现待夹持件3的抬升功能,便于操作人员从包装容器中将待夹持件3取出。
而且,本申请提出的包装内衬的主要部件只有第一承托部1和第二承托部2这两个部件,第一承托部1和第二承托部2可以是完全镜像对称的两个结构,也可以是一个具有抬升功能,另一个为简单的具有夹持功能的部件,数量较少的部件可以使本申请提出的包装内衬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出的包装内衬结构的装配方法更加简单,更加便于生产组装,有利于大量生产。
其中,待夹持件3可以但不限于是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等。
根据上述所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包装内衬,通过相对设置的第一承托部1和第二承托部2对包装盒内的产品进行固定,而且通过人工拉动翻转件22,可以通过连接件23带动托持件24向上移动,通过托持件24组成的托持结构可以带动产品向上移动,更方便产品的取出操作。并且,相较于传统技术而言,本申请中的包装内衬只需要相对设置的第一承托部1和第二承托部2两个部件,不仅生产简单,成本低廉,而且在组装时只需要将这两个部件分别放入包装盒即可,组装方法简单快捷,可以大幅降低装配难度,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大量生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附图1至附图3,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承托部1或所述第二承托部2中的一者包括:立柱21、翻转件22、连接件23和托持件24;翻转件22位于所述立柱21的一个端部,所述翻转件22沿所述第一方向a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提拉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立柱21的侧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23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23连接;所述托持件24所述连接件23连接,所述托持件24用于托持待夹持件3;
其中,所述翻转件22用于沿所述连接端翻转,并通过所述连接件23带动所述托持件24移动,所述托持结构由所述第一承托部1的所述托持件24构成或所述第一承托部1和所述第二承托部2的两个所述托持件24共同构成。
具体的,第一承托部1和第二承托部2的结构可以镜像对称,也可以是其中的一个包括:立柱21、翻转件22、两个连接件23和托持件24;立柱21可以是一个沿某一个方向延伸的条形体,翻转件22可以是一个条形件,翻转件22与立柱21的一个端部连接的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提拉端,翻转件22的连接端与立柱21活动连接,可以相对立柱21进行翻转;可以是第一承托部1或者第二承托部2中的一个具有连接件23,也可以是第一承托部1和第二承托部2均具有连接件23,连接件23为两个时,两个连接件23相对设置,连接件23的一端与提拉端连接,另一端与托持件24连接,托持件24位于连接件23背离提拉端的一侧,托持件24可以单独构成托持结构,托持待夹持件3的一端,也可以由两个托持件24共同构成托持结构,对待夹持件3的两端一同托举。
其中,参考附图4,立柱21、翻转件22、连接件23和托持件24,均可以由一张瓦楞纸板折叠构成,使第一承托部1或第二承托部2自成一体,不会由于组件过多,导致装配复杂,影响装配生产效率。
其中,人工拉动提拉端时,可以带动翻转件22沿其连接端进行翻转,并同时带动连接件23进行移动,连接件23再带动托持件24进行位移,使待夹持件3在托持件24的推动下改变位置,使待夹持件3可以从本装置提出的包装内衬中露出,以便操作人员拿取待夹持件3,或者对待夹持件3进行观摩。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附图1至附图3,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翻转件22的所述转动端具有缺口221,所述缺口221用于提拉所述翻转件22。
具体的,缺口221可以是一个半圈型孔,缺口221的大小与人的手指适配,使操作人员可以从缺口221中伸入手指,进而拉动提拉部,便于操作人员拉动待夹持件3。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附图1至附图3,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立柱21的与所述翻转件22连接的一端具有卡槽211,所述卡槽211具有两个开口,分别位于所述立柱21与所述翻转件22连接的一端和所述立柱21靠近所述连接件23的侧部;
所述连接件23靠近所述立柱21的侧部还设置有卡板25;
其中,所述托持结构达到预定位置时,所述卡板25与所述卡槽211卡接。
具体的,卡槽211具有两个开口,一个开口位于立柱21与翻转件22连接的一端,另一个开口位于立柱21靠近连接件23的侧部,卡板25可以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板体,卡板25的斜边与连接件23连接;当第一承托部1和第二承托部2沿纵向放置,且托持结构产生移动,达到预定位置时,即使待夹持件3的部分区域从立柱21的端部露出时,卡板25的直角边卡持在卡槽211中,通过卡板25和卡槽211的卡接,可以对连接件23进行固定,使托持结构能够托持待夹持件3,使带夹持件能够保持有部分区域从立柱21的端部露出,便于操作人员拿取待夹持件3或者对待夹持件3进行观摩。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附图1至附图3,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托持件24背离所述翻转件22的侧部设置有缓冲件26。
具体的,缓冲件26可以是一个空心矩形块,空心结构可以使缓冲件26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缓冲件26可以对托持件24和待夹持件3提供一定的缓冲效果,避免在拿放时产生较大震动,对待夹持件3造成损伤。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附图1至附图3,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连接件23靠近所述立柱21的一侧还设置有限位件27,所述托持结构达到预定位置时,所述限位件27抵接于所述立柱21的侧部。
具体的,限位件27也可以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板件,限位件27的斜边与连接件23连接;当托持结构达到预定位置后,限位件27的直角边会抵持在立柱21的侧部,使托持结构无法再继续向立柱21的端部方向移动,可以避免操作人员拉动托持结构时用力过猛,将待夹持件3完全从第一托持部和第二托持部中拉出,导致待夹持件3脱落,甚至从高处坠落,使待夹持件3受损。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附图3,在具体实施中,两个所述连接件23沿所述第二方向b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防护件28;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b与所述第一方向a满足垂直条件。
具体的,防护件28可以是一个矩形板,防护件28位于连接件23沿第二方向b上的两侧,第二方向b与第一方向a满足垂直条件,即第二方向b可以与第一方向a保持88°至92°的夹角,当第一承托部1和第二承托部2分别沿第一方向a设置在待夹持件3的两个端部,夹持待夹持件3时,防护件28可以覆盖待夹持件3沿第二方向b上的部分区域,对待夹持件3进行防护,防止待夹持件3移动时被外侧包装盒划伤。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附图3,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承托部1和所述第二承托部2的结构镜像对称,且所述第一承托部1和所述第二承托部2分别由同一张瓦楞纸板折叠构成。
具体的,第一承托部1和第二承托部2可以是结构镜像对称的两个部件,而且都可以用一张楞纸板一体化折叠成型,如此以来,生产包装内衬只需要一种瓦楞纸板,可以有效节约生产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其中,瓦楞纸板是多层波浪形芯纸的黏合体,瓦楞纸板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能够抵受搬运过程中的碰撞和摔跌,从而有效保证缓冲性能,并且实现全纸化包装,环抱等级大大提高,一体化折叠成型,纸板的利用率较高。
第一承托部1,和/或第二承托部2中的各个组件均由一张瓦楞纸板折叠构成,可以使整个包装内衬只有第一承托部1和第二承托部2两个部件,可以大幅简化具有抬升功能的包装内衬的装配操作,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非常适合大批量生产。
当然,瓦楞纸板适应于不同领域产品的包装,包装盒的材质也可以选择强度和硬度更大的材质,具体材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选择,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实施例二
参考附图1至附图4,本申请的实施例二提出一种收纳结构,该包括:包装盒、第一承托部1和第二承托部2,
所述第一承托部1和所述第二承托部2沿第一方向a相对设置,分别用于夹持待夹持件3的两个端部,所述第一承托部1和所述第二承托部2相互靠近的一侧构成一个托持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承托部1和所述第二承托部2位于所述包装盒内相对的两侧,所述托持结构用于托持所述待夹持件3,以使所述待夹持件3部分区域位于所述包装盒的外侧。
具体的,包装盒可以是包装笔记本电脑常用的矩形纸盒,第一承托部1和第二承托部2相对设置在包装盒中的两侧,而待夹持件3被第一承托部1和第二承托部2夹持在中间,托持结构位于包装盒开口相对的一侧,对待夹持件3起到托持作用,在需要将待夹持件3取出时,可以通过托持结构带动待夹持件3,使待夹持件3的部分区域从包装盒的开口处露出,以便操作人员能够直接握持待夹持件3,将待夹持件3取出,或者一直托持结构保持对待夹持件3的托持状态,使客户可以直接观察到待夹持件3,便于对待夹持件3的展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附图1至附图3,填充件4,位于所述第一承托部1和所述第二承托部2之间,用于填充所述包装内衬、包装盒和待夹持件3之间的空隙。
具体的,填充件4也可以由瓦楞纸板折叠构成,由于第一承托部1和第二承托部2在包装盒内相对设置,在第一承托部1和第二承托部2之间会存在一定的间隙,通过填充件4将间隙填充,可以避免第一承托件、第二承托件和待夹持件3在包装盒内产生晃动,不仅影响客户拿取包装盒时的观感,还会容易使带夹持件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承托部和第二承托部,所述第一承托部和所述第二承托部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分别用于夹持待夹持件的两个端部,所述第一承托部和所述第二承托部相互靠近的一侧构成一个托持结构,用于托持所述待夹持件,并改变所述待夹持件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承托部或所述第二承托部中的一者包括:
立柱;
翻转件,位于所述立柱的一个端部,所述翻转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提拉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立柱的侧部转动连接;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托持件,所述托持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托持件用于托持待夹持件;
其中,所述翻转件用于沿所述连接端翻转,并通过所述连接件带动所述托持件移动,所述托持结构由所述第一承托部的所述托持件构成或所述第一承托部和所述第二承托部的两个所述托持件共同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转件的所述连接端具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提拉所述翻转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柱的与所述翻转件连接的一端具有卡槽,所述卡槽具有两个开口,分别位于所述立柱与所述翻转件连接的一端和所述立柱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侧部;
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立柱的侧部还设置有卡板;
其中,所述托持结构达到预定位置时,所述卡板与所述卡槽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持件背离所述翻转件的侧部设置有缓冲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立柱的一侧还设置有限位件,所述托持结构达到预定位置时,所述限位件抵接于所述立柱的侧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连接件沿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防护件;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满足垂直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承托部和所述第二承托部的结构镜像对称,且所述第一承托部和所述第二承托部分别由同一张瓦楞纸板折叠构成。
9.一种收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包装内衬和包装盒,
所述包装内衬包括第一承托部和第二承托部,所述第一承托部和所述第二承托部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分别用于夹持待夹持件的两个端部,所述第一承托部和所述第二承托部相互靠近的一侧构成一个托持结构,用于托持所述待夹持件,并改变所述待夹持件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收纳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填充件,位于所述第一承托部和所述第二承托部之间,用于填充所述包装内衬、包装盒和待夹持件之间的空隙。
CN202320696364.2U 2023-03-31 2023-03-31 包装内衬及收纳结构 Active CN2200547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96364.2U CN220054726U (zh) 2023-03-31 2023-03-31 包装内衬及收纳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96364.2U CN220054726U (zh) 2023-03-31 2023-03-31 包装内衬及收纳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54726U true CN220054726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53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96364.2U Active CN220054726U (zh) 2023-03-31 2023-03-31 包装内衬及收纳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547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1335B (zh) 多功能保護套
CN102975982B (zh) 具有瓦楞纸缓冲衬垫的电子产品包装盒
KR101243217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 거치대 겸용 케이스
CN102062279A (zh) 便携式支架
CN101725805A (zh) 支撑机构
CN107512488B (zh) 一种显示设备的包装结构
CN220054726U (zh) 包装内衬及收纳结构
KR20130027806A (ko) 포장용 상자
CN110844330B (zh) 一种电子产品支架箱
JP4911644B2 (ja) 表示装置用の梱包箱
CN203404579U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可转动挂墙的底座
WO2016057340A1 (en) Protective cas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CN219295967U (zh) 一种新型高稳定性展示酒盒
CN214904670U (zh) 一种工程造价用办公设备
CN210338633U (zh) 物品包装盒
CN218537417U (zh) 一种多功能包装盒
CN217049826U (zh) 电子产品包装盒
CN217402206U (zh) 一种支架
CN103434701B (zh) 展示盒
CN214396828U (zh) 一种电视机后壳物料周转架
CN220997518U (zh) 一种多层展开式包装盒
CN214179916U (zh) 一种图书报刊展示台
CN210860510U (zh) 一种新型液晶显示器底座
CN215270991U (zh) 多功能笔记本电脑包
CN211729103U (zh) 一种电烙铁放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