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43804U - 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43804U
CN220043804U CN202321246382.7U CN202321246382U CN220043804U CN 220043804 U CN220043804 U CN 220043804U CN 202321246382 U CN202321246382 U CN 202321246382U CN 220043804 U CN220043804 U CN 2200438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over plate
mounting structure
gap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4638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4638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438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438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438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该安装结构包括盖板、壳体组件和粘结胶。盖板具有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和第二面相背且间隔设置;壳体组件设于第一面背离第二面的一侧,壳体组件与第一面之间具有第一缝隙;粘结胶设于第一缝隙内,粘结胶用于将壳体组件连接于盖板,以限制盖板相对于壳体组件沿平行于第一方向的方向移动,并限制盖板相对于壳体组件沿平行于第二方向的方向移动,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且第二方向为远离壳体组件的方向。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结构,避免了盖板的边缘刮手的问题。

Description

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的屏占比也越来越高,因此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全面屏手机、全面屏平板电脑和全面屏电视等,而在制作电子设备时,一般需要将电子设备的盖板安装于壳体,用于限制盖板的位置,且能够使用盖板将电子设备设于壳体内的其他零部件(如显示模组等)遮盖并封装。
相关技术中,用户在使用传统的电子设备时,会出现电子设备的盖板边缘刮手的问题,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用于改善相关技术中用户在使用传统的电子设备时出现的电子设备的盖板边缘刮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
盖板,具有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相背且间隔设置;
壳体组件,设于所述第一面背离所述第二面的一侧,所述壳体组件与所述第一面之间具有第一缝隙;
粘结胶,设于所述第一缝隙内,所述粘结胶用于将所述壳体组件连接于所述盖板,以限制所述盖板相对于所述壳体组件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移动,并限制所述盖板相对于所述壳体组件沿平行于第二方向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所述第二方向为远离所述壳体组件的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缝隙位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面之间,所述第二壳体套设于所述第二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具有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凸出所述第二端的限位部,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限位部之间具有第二缝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结胶具有结合面,所述结合面与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外表面共面设置,且所述结合面的一端与所述外表面呈线性连接,所述结合面的另一端与所述盖板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侧面呈线性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凸出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凸出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凸出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盖板之间具有第三缝隙;或者,所述盖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凸出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面平齐,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盖板之间具有第三缝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凸出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凸出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凸出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三缝隙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缝隙连通,所述第三缝隙的另一端往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锐角设置,且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锐角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设有与所述第一面呈线性连接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相对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三缝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还设有与所述第二面呈线性连接的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面的连接面采用第一圆弧面过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一斜面呈线性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具有朝向第二方向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二斜面呈线性连接,且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的连接面采用第二圆弧面过渡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圆弧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凸出所述第一斜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45角°设置,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45°角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缝隙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粘结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结胶与所述盖板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面相接触,且所述粘结胶与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一面相接触。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安装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笔记本电脑、耳机、手表、手环或者眼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由于盖板具有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和第二面相背且间隔设置,且壳体组件与第一面之间具有第一缝隙,所以可以通过在第一缝隙内设置粘结胶将壳体组件连接于盖板,以限制盖板相对于壳体组件沿平行于第一方向的方向移动,并限制盖板相对于壳体组件沿平行于第二方向的方向移动,同时,又由于壳体组件设于第一面背离第二面的一侧,第一面和第二面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且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所以在将壳体组件连接于盖板后,也可以保证盖板和壳体组件在第二方向上不会形成装配缝隙,从而避免了盖板的边缘因装配缝隙的存在而导致的刮手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提供的安装结构的局部剖面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安装结构的局部剖面图;
图5为图4去除粘结胶后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H处的放大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安装结构的局部剖面图;
图8为图7中J处的放大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安装结构的局部剖面图;
图10为图9中K处的放大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安装结构的局部剖面图;
图12为图11中L处的放大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安装结构的局部剖面图;
图14为图13中M处的放大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盖板;2、上壳体;3、背胶;4、下壳体;5、显示组件;6、外围骨;7、第一装配缝隙;8、凸出部;9、第二装配缝隙;
100、安装结构;
10、盖板;11、第一面;12、第二面;13、侧面;14、第一斜面;15、第一连接面;16、第一圆弧面;
110、壳体组件;
20、第一壳体;21、第一端;211、外表面;22、第二端;23、限位部;
30、第一缝隙;
40、粘结胶;41、结合面;
50、第二壳体;51、第二斜面;52、第二连接面;53、第二圆弧面;
60、第二缝隙;
70、第三缝隙;
200、显示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顶”、“底”、“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例如,第一推动部和第二推动部仅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推动部,并不对其先后顺序进行限定,第一推动部也可以被命名为第二推动部,第二推动部也可以命名为第一推动部,而不背离各种所描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并且“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术语也并不限定所指示的特征一定不同。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在一个实施例中”、“示例性地”、“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在一个实施例中”、“示例性地”、“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在一个实施例中”、“示例性地”、“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图1为相关技术提供的安装结构的局部剖面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相关技术中,盖板1一般安装于上壳体2和下壳体4组成的壳体组件中,壳体组件的内部设置有显示组件5,盖板1盖设于显示组件5,组成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壳体2的一端(如朝向图中第一方向的一端)一般设置有沿环形路径延伸的外围骨6,且上壳体2还设有凸出下壳体4(如沿图中第二方向凸出下壳体4的凸出部8),盖板1安装于外围骨6的内部,并通过背胶3与上壳体2相连接,盖板1与外围骨6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一装配缝隙7,凸出部8和下壳体4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二装配缝隙9。
申请人发现,用户在使用上述电子设备时,由于第一装配缝隙7的存在,在手部接触第一装配缝隙7的过程中,不仅会产生刮手的问题,影响使用体验,而且第一装配缝隙7和第二装配缝隙9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子设备的外观。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安装结构,能够改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笔记本电脑、耳机、手表、手环或者眼镜等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但不仅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电子设备为手机作为示例进行介绍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4、图5和图6,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安装结构100的局部剖面图;图5为图4去除粘结胶40后的示意图;图6为图4中H处的放大图。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安装结构100,安装结构100包括盖板10、壳体组件110和粘结胶40。其中,盖板10具有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相背且间隔设置。示例地,第一方向如图中空心箭头所指示的方向,如在图中,第一方向为向上的方向。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盖板10的厚度方向。
可以理解,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即在第一方向上,先是第一面11,再是第二面12。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相背且间隔设置,即第一面11朝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第二面12朝向第一方向,且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具有一定的间隔。
还可以理解,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均可以为平面;或者,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中的至少一者为曲面。
需要说明的是,盖板10的材质可以为玻璃、塑料或者陶瓷等,盖板10的形状可以为矩形平板、圆形平板或三角形平板等,盖板10可以设置为透明的。壳体组件110的材质可以为金属、塑料或者陶瓷等。
壳体组件110设于第一面11背离第二面12的一侧,壳体组件110与第一面11之间具有第一缝隙30。
可以理解,壳体组件110设于第一面11背离第二面12的一侧,即在第一方向上,先是壳体组件110,后是第一面11,再是第二面12。
还可以理解,第一缝隙30是壳体组件110与第一面11的装配间隙。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组件110可以设置为沿盖板10的边缘延伸的环形壳体,例如,壳体组件110可以为手机的中框或者手机的中框的一部分。
粘结胶40设于第一缝隙30内,粘结胶40用于将壳体组件110连接于盖板10,以限制盖板10相对于壳体组件110沿平行于第一方向的方向移动,并限制盖板10相对于壳体组件110沿平行于第二方向的方向移动,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且第二方向为远离壳体组件110的方向。示例地,第二方向如图中空心箭头所指示的方向,如在图中,第二方向为向左的方向。本实施例中,第二方向为盖板10的长度或宽度方向。
可以理解,粘结胶40可以为光学胶、双面胶、压敏胶或热熔胶等,可以通过点胶工艺将粘结胶40填充于第一缝隙30内,以将壳体组件110连接于盖板10。第一缝隙30可以位于壳体组件110沿第二方向的边缘。
还可以理解,由于壳体组件110设于第一面11背离第二面12的一侧,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且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所以壳体组件110和盖板10之间不会在第二方向上形成装配缝隙。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第一缝隙30位于壳体组件110沿第二方向的边缘,壳体组件110和盖板10之间也不会在第二方向上形成装配缝隙。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将壳体组件110连接于盖板10时,可以先将粘结胶40设于壳体组件110和盖板10的一者,然后在对壳体组件110和盖板10进行定位,如通过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相机定位,最后在将壳体组件110连接于盖板10。或者,也可以先使用治具对壳体组件110和盖板10进行定位,将二者预装配在一起,然后将液态的粘结胶40注入第一缝隙30,再等待粘结胶40固化即可将壳体组件110连接于盖板10。
由以上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结构100,由于盖板10具有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相背且间隔设置,且壳体组件110设于第一面11背离第二面12的一侧,壳体组件110与第一面11之间具有第一缝隙30,所以可以通过在第一缝隙30内设置粘结胶40将壳体组件110连接于盖板10,以限制盖板10相对于壳体组件110沿平行于第一方向的方向移动,并限制盖板10相对于壳体组件110沿平行于第二方向的方向移动,同时,又由于壳体组件110设于第一面11背离第二面12的一侧,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且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所以在将壳体组件110连接于盖板10后,也可以保证盖板10和壳体组件110在第二方向上不会形成装配缝隙,从而避免了盖板10的边缘因装配缝隙的存在而导致的刮手的问题,且便于将盖板10和壳体组件110进行装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结构100,减少了盖板10侧边滑动时刮手的情况,优化了电子设备的外观,提升了外观的精致度,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外观竞争力,可以实现手机全面屏落地。
可选地,壳体组件110包括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50,第一壳体20设有沿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所述第一缝隙30位于第一端21与第一面11之间,第二壳体50套设于第二端22。如此设置,可以在生产壳体组件110的过程中,当第一壳体20所限定的壳体组件110产生不良时,只需更换第一壳体20,当第二壳体50所限定的壳体组件110产生不良时,只需更换第二壳体50,从而可以节省生产成本。
可选地,第一壳体20可以通过粘结、卡接、焊接或紧固件连接的方式与第二壳体50相连接,紧固件可以采用螺钉等。
可以理解,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50也可以为壳体组件110的不同部位,即壳体组件110为一体成型件,如一体注塑成型,例如,可以将与第一壳体20对应的第一结构件和与第二壳体50对应的第二结构件注塑到一起,壳体组件110的不同部位分别为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50。
可选地,第二壳体50可拆卸地套设于第二端22,如通过卡接或紧固件连接的方式套设于第二端22,第一端21具有在第二方向上凸出第二端22的限位部23,第二壳体50和限位部23之间具有第二缝隙60。如此设置,方便将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50相连接,且能够避免第二壳体50与盖板10在第二方向上形成装配缝隙。
可以理解,第二缝隙60为第二壳体50与第一壳体20在第一方向上形成的装配缝隙。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在消除第一缝隙30的影响,粘结胶40具有结合面41,结合面41与第一端21朝向第二方向的外表面211共面设置,且结合面41的一端与外表面211呈线性连接,结合面41的另一端与盖板10朝向第二方向的侧面13呈线性连接。如此设置,不仅可以避免第一缝隙30产生刮手的问题,同时进一步提升安装结构100的外观效果。
可以理解,结合面41与第一端21朝向第二方向的外表面211均可以为平面或曲面。从与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观察安装结构100时,例如在图中从左往右观察安装结构100时,结合面41会将第一缝隙30完全遮挡。
还可以理解,粘结胶40可以通过外观擦胶工艺设于第一缝隙30内并形成结合面41。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呈线性连接指的是两面的连接部位为直线或曲线。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7和图8,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安装结构100的局部剖面图;图8为图7中J处的放大图。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盖板10在第二方向上凸出第一壳体20,第二壳体50在第一方向上凸出第一面11,第二面12在第一方向上凸出第二壳体50,第二壳体50和盖板10之间具有第三缝隙70。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使用盖板10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遮蔽第一缝隙30,例如,在图7和图8中,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为由上向下的方向,在此方向上,盖板10会将第一缝隙30完全遮挡,同时,也可以使用第二壳体50在与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遮蔽第一缝隙30,例如,在图7和图8中,与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为从左往右的方向,在此方向上,第二壳体50会将第一缝隙30完全遮挡,从而可以将第一壳体20完全隐藏。由此,不仅进一步避免了第一缝隙30刮手的问题,且可使得第一壳体20、第二壳体50和盖板10更加一体化,大幅提升了安装结构100的外观效果,进而使得电子设备更加浑然一体,提升了电子设备的外观效果。
可以理解,第三缝隙70为第二壳体50和盖板10之间形成的装配缝隙。
实施例三:
请参考图9和图10,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安装结构100的局部剖面图;图10为图9中K处的放大图。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盖板10在第二方向上凸出第一壳体20,第二壳体50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面11平齐,第二壳体50和盖板10之间具有第三缝隙70。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使用盖板10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遮蔽第一缝隙30,例如,在图7和图8中,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为由上向下的方向,盖板10会将第一缝隙30完全遮挡,由此,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第一缝隙30刮手的问题,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安装结构100的外观效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子设备的外观效果。
可以理解,第三缝隙70为第二壳体50和盖板10之间形成的装配缝隙。
实施例四:
请参考图11和图12,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安装结构100的局部剖面图;图12为图11中L处的放大图。
在本实施例中,盖板10在第二方向上凸出第一壳体20,第二壳体50在第一方向上凸出第一面11,第二面12在第一方向上凸出第二壳体50,第三缝隙70的一端与第一缝隙30连通,第三缝隙70的另一端往第三方向延伸,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呈锐角设置,且第三方向与第二方向呈锐角设置。示例地,第三方向如图中空心箭头所指示的方向,如在图中,第三方向为向左上方的方向。
示例地,在图12中,第三方向与第二方向的夹角为α,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的夹角为β,α和β均为锐角。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在与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观察安装结构100时,更好地隐藏第一缝隙30和第二缝隙60,即更好地隐藏了第一壳体20,从而可以更好地避免第三缝隙70刮手的问题,且提升外观效果。
可以理解,第三缝隙70为盖板10和第二壳体50之间的装配缝隙。
可选地,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呈45角°设置,第三方向与第二方向呈45°角设置。如此设置,更方便保证第三缝隙70的位置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盖板10设有与第一面11呈线性连接的第一斜面14,第二壳体50设置有第二斜面51,第一斜面14和第二斜面51相对设置,以使得第一斜面14和第二斜面51之间形成第三缝隙70。如此设置,便于控制第二壳体50和盖板10之间的装配精度,使第二壳体50和盖板10之间形成的第三缝隙70的位置精度满足要求。
为了避免盖板10的第二面12的边缘出现刮手的问题,盖板10还设有与第二面12呈线性连接的第一连接面15,第二面12与第一连接面15的连接面采用第一圆弧面16过渡连接,第一连接面15与第一斜面14呈线性连接。如此设置,能够避免第二面12的边缘出现刮手的问题。
为了避免第二壳体50朝向第一方向的一面的边缘出现刮手的问题,第二壳体50具有朝向第二方向的第二连接面52,第二连接面52与第二斜面51呈线性连接,且第二斜面51与第二连接面52的连接面采用第二圆弧面53过渡连接。如此设置,能够避免第二壳体50朝向第一方向的一面的边缘出现刮手的问题。
可选地,第二圆弧面53在第一方向上凸出第一斜面14。如何,可更好地遮挡第一缝隙30,从而避免第一缝隙30出现刮手的问题,并且提升外观美观度。
实施例五:
请参考图13和图14,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安装结构100的局部剖面图;图14为图13中M处的放大图。
与实施例四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三缝隙内70的内部设置有粘结胶40。如此设置,可以同时通过第一缝隙30内的粘结胶40和第三缝隙70内的粘结胶40连接盖板10和壳体组件110,从而能够减少第一缝隙30内的粘结胶40沿第二方向的长度,进而便于控制第一缝隙30沿第二方向的长度。
可选地,粘结胶40与盖板10朝向第二方向的一面相接触,且粘结胶40与第二壳体50朝向第一方向的一面相接触。如此设置,可以通过第三缝隙70内的粘结胶40遮挡第三缝隙70,避免第三缝隙70导致刮手的问题,同时可以进一步提升外观美观度。
可以理解,粘结胶40可以通过外观擦胶工艺设于第三缝隙70内。
与实施例四还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10为一体成型件,如一体注塑成型件,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50可以为壳体组件110的不同部位,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50之间不具有第二缝隙60。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的安装结构10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由于盖板10具有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相背且间隔设置,且壳体组件110设于第一面11背离第二面12的一侧,壳体组件110与第一面11之间具有第一缝隙30,所以可以通过在第一缝隙30内设置粘结胶40将壳体组件110连接于盖板10,以限制盖板10相对于壳体组件110沿平行于第一方向的方向移动,并限制盖板10相对于壳体组件110沿平行于第二方向的方向移动,同时,又由于壳体组件110设于第一面11背离第二面12的一侧,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且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所以在将壳体组件110连接于盖板10后,也可以保证盖板10和壳体组件110在第二方向上不会形成装配缝隙,从而避免了盖板10的边缘因装配缝隙的存在而导致的刮手的问题,提升了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且便于将盖板10和壳体组件110进行装配。
可选地,电子设备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笔记本电脑、耳机、手表、手环或者眼镜。
可以理解,电子设备还可包括设于壳体组件110内部的显示模组200,盖板10盖设于显示模组200。显示模组200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模组200可以采用柔性显示屏或刚性显示屏。
示例地,显示模组200可以为OLED(Organic Light-Emi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AMOLED(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屏、OLC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半导体)显示屏直屏、OLCD显示屏曲屏或LCD(Lquid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等。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包括:
盖板,具有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相背且间隔设置;
壳体组件,设于所述第一面背离所述第二面的一侧,所述壳体组件与所述第一面之间具有第一缝隙;
粘结胶,设于所述第一缝隙内,所述粘结胶用于将所述壳体组件连接于所述盖板,以限制所述盖板相对于所述壳体组件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移动,并限制所述盖板相对于所述壳体组件沿平行于第二方向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所述第二方向为远离所述壳体组件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缝隙位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面之间,所述第二壳体套设于所述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具有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凸出所述第二端的限位部,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限位部之间具有第二缝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胶具有结合面,所述结合面与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外表面共面设置,且所述结合面的一端与所述外表面呈线性连接,所述结合面的另一端与所述盖板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侧面呈线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凸出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凸出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凸出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盖板之间具有第三缝隙;或者,所述盖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凸出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面平齐,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盖板之间具有第三缝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凸出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凸出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凸出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三缝隙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缝隙连通,所述第三缝隙的另一端往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锐角设置,且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锐角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设有与所述第一面呈线性连接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相对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三缝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还设有与所述第二面呈线性连接的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面的连接面采用第一圆弧面过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一斜面呈线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具有朝向第二方向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二斜面呈线性连接,且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的连接面采用第二圆弧面过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弧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凸出所述第一斜面。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45角°设置,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45°角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缝隙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粘结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胶与所述盖板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面相接触,且所述粘结胶与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一面相接触。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安装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笔记本电脑、耳机、手表、手环或者眼镜。
CN202321246382.7U 2023-05-22 2023-05-22 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200438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46382.7U CN220043804U (zh) 2023-05-22 2023-05-22 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46382.7U CN220043804U (zh) 2023-05-22 2023-05-22 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43804U true CN220043804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44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46382.7U Active CN220043804U (zh) 2023-05-22 2023-05-22 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438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96849B2 (en) Screen assembly,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nic device
KR101463218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
US10502997B2 (en) Touc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two adhesives,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lamination method
WO2016169393A1 (zh) 显示屏组件及终端
US942071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unified display mounting structures
US10521040B2 (en)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18120478A1 (zh) 壳体组件、移动终端及壳体组件的组装方法
US8902376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8416208B2 (en)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ouch screen panel
US10248251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nput assembly, input assembly and terminal
WO2020187171A1 (zh) 摄像头封装件和电子设备
CN103714743A (zh) 显示模块与手持电子装置
JP2020507109A (ja) ディスプレイ画面組立品、ディスプレイ画面組立品の組立て方法、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CN106843574A (zh) 显示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与电子装置
WO2020042871A1 (zh) 终端设备
CN210075346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8169954A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US9310549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7012400A1 (zh) 移动终端
US20100259501A1 (en) Touch-control display device
CN210222417U (zh) 一种窄边框显示屏模组及其屏和终端
CN220043804U (zh) 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WO2017117992A1 (zh) 胶框及其制造方法、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US20120019483A1 (en) Optical touch-controlled display device and its optical touch-controlled module
JP2012234171A (ja) フロントカバー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携帯型電子デバイ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