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42147U - 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42147U
CN220042147U CN202321366742.7U CN202321366742U CN220042147U CN 220042147 U CN220042147 U CN 220042147U CN 202321366742 U CN202321366742 U CN 202321366742U CN 220042147 U CN220042147 U CN 2200421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ms
module
energy storage
harness iso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6674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泽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Times Nebul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Times Nebul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Times Nebul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Times Nebul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6674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421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421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421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和分别组装在电池组上下端的线束隔离板及一侧的BMS模块;电池组由2n个竖直摆放且呈矩阵分布的圆柱形电芯构成;上下线束隔离板上均设置有多个用于串并联圆柱形电芯的串并联铝巴,且其中一个线束隔离板上引出一对输入/输出极铝巴,输入/输出极铝巴还与BMS模块控制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圆柱形电芯以矩阵方式构成对称式电池组,配合串并联铝巴和输入/输出极铝巴实现电芯串并联成组满足储能和供电要求,整体模组尺寸紧凑对称,满足各类电箱内部安装工况的要求,同时为了提高电池模组的性能,增加BMS模块对各电芯进行管理,有效提高储能电池的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广大客户不仅对于储能电池的储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其使用的场景也越来越复杂。因此,目前的储能电池为了满足各类的应用场景,通常需要进行定制化设计。
目前现有做法基本都是根据客户要求的串并联方式或者低压/高压系统适配需求进行特定的系统化设计,无法适用多种电箱内部安装工况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能兼容大多数的电气系统,满足各类电箱内部安装工况的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和分别组装在所述电池组上下端的线束隔离板及一侧的BMS模块;
所述电池组由2n个竖直摆放且呈矩阵分布的圆柱形电芯构成,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上下所述线束隔离板上均设置有多个用于串并联所述圆柱形电芯的串并联铝巴,且其中一个所述线束隔离板上引出一对输入/输出极铝巴,所述输入/输出极铝巴还与所述BMS模块控制连接。
进一步地,两两相邻的所述圆柱形电芯之间的间隔为2~4mm;
所述圆柱形电芯两两通过所述串并联铝巴并联为一组电芯组;
多组所述电芯组依次通过所述串并联铝巴再串联形成所述电池组。
进一步地,所述圆柱形电芯为23Ah3.2V电芯,且所述圆柱形电芯的数量为32个;
32个所述圆柱形电芯以四行八列的矩阵排布,且以列向上的所述圆柱形电芯两两为一组所述电芯组,最终形成2并16串的所述电池组。
进一步地,所述线束隔离板朝向所述电池组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圆柱形电芯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的电芯固定槽;
所述圆柱形电芯的两端分别对应嵌入上下两块所述线束隔离板的所述电芯固定槽内,且所述电芯固定槽内开设有用于露出所述圆柱形电芯的极柱的极柱槽口;
所述线束隔离板远离所述电池组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串并联铝巴和所述输入/输出极铝巴的铝巴固定槽,且所述极柱槽口通向所述铝巴固定槽,所述串并联铝巴和所述输入/输出极铝巴通过安装在所述铝巴固定槽内与所述圆柱形电芯的极柱接触实现所述圆柱形电芯的串并联和总输入/输出。
进一步地,所述串并联铝巴和所述输入/输出极铝巴上均通过点胶固定连接有电芯状态采样线;
上下所述线束隔离板上的所述电芯状态采样线通过所述铝巴固定槽之间的间隙进行走线,并分别汇总为上线束采样总线和下线束采样总线后与所述BMS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BMS模块还包括中转线束;
所述上线束采样总线和所述下线束采样总线与所述中转线束的一端连接,所述中转线束的另一端为与所述电芯状态采样线数量一致的多路分线,所述多路分线分别将多路所述电芯状态采样线连接到所述BMS模块中BMS芯片的I/O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BMS模块还包括软铝巴;
所述软铝巴一端与所述BMS模块的输入/输出端中的BMS正极端连接,另一端通过锁紧螺栓与所述输入/输出极铝巴中的铝巴负极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BMS模块还包括BMS固定板;
所述BMS固定板通过M3嵌件螺母锁付在两个所述线束隔离板的同一侧边处;
所述BMS模块通过螺丝可拆卸锁付在所述BMS固定板背向所述电池组的一侧,所述BMS正极端和BMS负极端均设置在所述BMS固定板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绝缘片;
所述绝缘片为两片且分别通过塑料铆钉锁付在两个所述线束隔离板远离所述电池组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线束隔离板前后侧上对应设置有多个贯穿的横向通孔;
上下两个所述线束隔离板中部沿着所述圆柱形电芯轴向的方向对应设置有多个贯穿的纵向通孔;
所述横向通孔和所述纵向通孔用于长螺杆穿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构成电池组的电芯采用圆柱形电芯并以矩阵方式对称排布,配合串并联铝巴和输出极铝巴实现圆柱形电芯串并联成电池组满足储能和供电要求,整体电池模组尺寸紧凑对称,满足各类电箱内部安装工况的要求,同时为了提高电池模组的性能,增加BMS模块对各电芯进行管理,有效提高储能电池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的爆炸图;
图3为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中上线束隔离板与绝缘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中上线束隔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中下线束隔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中上线束隔离板的铝巴分布示意图;
图7为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中下线束隔离板的铝巴分布示意图;
图8为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中上线束隔离板的俯视图;
图9为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的横向安装示意图;
图10为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的纵向安装示意图;
图11为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电池组;11、圆柱形电芯;
2、线束隔离板;21、串并联铝巴;22、输入/输出极铝巴;221、铝巴正极端;222、铝巴负极端;23、铝巴固定槽;24、电芯固定槽;241、极柱槽口;25、电芯状态采样线;26、上线束采样总线;27、下线束采样总线;28、横向通孔;29、纵向通孔;20、沉头孔;
3、BMS模块;31、BMS固定板;32、中转线束;33、多路分线;34、软铝巴;35、BMS负极端;36、BMS正极端;
4、绝缘片;5、锁紧螺栓;6、塑料铆钉;7、M3嵌件螺母;8、长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11,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和分别组装在所述电池组上下端的线束隔离板及一侧的BMS模块;
所述电池组由2n个竖直摆放且呈矩阵分布的圆柱形电芯构成,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上下所述线束隔离板上均设置有多个用于串并联所述圆柱形电芯的串并联铝巴,且其中一个所述线束隔离板上引出一对输入/输出极铝巴,所述输入/输出极铝巴还与所述BMS模块控制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构成电池组的电芯采用圆柱形电芯并以矩阵方式对称排布,配合串并联铝巴和输出极铝巴实现圆柱形电芯串并联成电池组满足储能和供电要求,整体电池模组尺寸紧凑对称,满足各类电箱内部安装工况的要求,同时为了提高电池模组的性能,增加BMS模块对各电芯进行管理,有效提高储能电池的性能。
进一步地,两两相邻的所述圆柱形电芯之间的间隔为2~4mm;
所述圆柱形电芯两两通过所述串并联铝巴并联为一组电芯组;
多组所述电芯组依次通过所述串并联铝巴再串联形成所述电池组。
由上述描述可知,矩阵分布的各圆柱形电芯两两之间的间隔限定为2~4mm,满足电芯的电气间隙安全要求;同时将电芯以两两为一组进行并联后,再将各个并联的电芯组进行串联,确保电池组的容量和性能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圆柱形电芯为23Ah3.2V电芯,且所述圆柱形电芯的数量为32个;
32个所述圆柱形电芯以四行八列的矩阵排布,且以列向上的所述圆柱形电芯两两为一组所述电芯组,最终形成2并16串的所述电池组。
由上述描述可知,32个23Ah3.2V的圆柱形电芯两两一组并联得到16组电芯组再进行依次串联,实现了2并16串的整体布局,从而得到46Ah51.2V的电池模组,即满足最常用的电气系统要求,从而能够适用大多数电气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线束隔离板朝向所述电池组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圆柱形电芯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的电芯固定槽;
所述圆柱形电芯的两端分别对应嵌入上下两块所述线束隔离板的所述电芯固定槽内,且所述电芯固定槽内开设有用于露出所述圆柱形电芯的极柱的极柱槽口;
所述线束隔离板远离所述电池组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串并联铝巴和所述输入/输出极铝巴的铝巴固定槽,且所述极柱槽口通向所述铝巴固定槽,所述串并联铝巴和所述输入/输出极铝巴通过安装在所述铝巴固定槽内与所述圆柱形电芯的极柱接触实现所述圆柱形电芯的串并联和总输入/输出。
由上述描述可知,上限两个线束隔离板上设置用于对圆柱形电芯的上下端进行固定的电芯固定槽,充当电芯成组的支架,确保整体电池组的结构稳定;同时线束隔离板远离电池组的一侧设置用于串并联铝巴和输入/输出极铝巴进行放置的铝巴固定槽,实现铝巴的前后左右限位,防止铝巴脱落,进一步提高电池组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串并联铝巴和所述输入/输出极铝巴上均通过点胶固定连接有电芯状态采样线;
上下所述线束隔离板上的所述电芯状态采样线通过所述铝巴固定槽之间的间隙进行走线,并分别汇总为上线束采样总线和下线束采样总线后与所述BMS模块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铝巴固定槽不仅用于放置和固定铝巴,各个铝巴固定槽之间的间隙还可以用于对与每个圆柱形电芯接触的铝巴上点胶连接的采样线进行走线,规划采样线走线布局,以便BMS模块实现对各电芯的状态采集和性能监测,提高电池组的整体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BMS模块还包括中转线束;
所述上线束采样总线和所述下线束采样总线与所述中转线束的一端连接,所述中转线束的另一端为与所述电芯状态采样线数量一致的多路分线,所述多路分线分别将多路所述电芯状态采样线连接到所述BMS模块中BMS芯片的I/O口处。
由上述描述可知,各个电芯的单根电芯状态采样线进行走线汇总为一根采样总线后,整体接入BMS模块,而为了实现BMS模块对各电芯的单独管理,故而增加一中转线束又将汇总的采用总线分出与各电芯状态采样线一一对应的多路分线分别连接到BMS芯片的各I/O引脚中,以便BMS模块对每个电芯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提高电池组的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BMS模块还包括软铝巴;
所述软铝巴一端与所述BMS模块的输入/输出端中的BMS正极端连接,另一端通过锁紧螺栓与所述输入/输出极铝巴中的铝巴负极端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为了将位于电池组上端或下端的输入/输出极铝巴与电池组侧面安装的BMS模块进行连接,增加软铝巴,两端分别连接输入/输出极铝巴中的铝巴负极端和BMS模块的输入/输出端中的BMS正极端,实现BMS模块在电池组的供电下进行通电工作;而输入/输出铝巴中的剩下铝巴正极端和BMS模块的输入/输出端中剩下BMS负极端即可作为整个储能电池模组的正负极输入/输出,与外部电源连接实现电池组的充电储能,与外部用电负载连接实现对外部用电负载的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BMS模块还包括BMS固定板;
所述BMS固定板通过M3嵌件螺母锁付在两个所述线束隔离板的同一侧边处;
所述BMS模块通过螺丝可拆卸锁付在所述BMS固定板背向所述电池组的一侧,所述BMS正极端和BMS负极端均设置在所述BMS固定板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增加BMS固定板作为BMS模块的安装板并采用M3嵌件螺母安装在电池组侧,确保BMS模块的安装稳定,防止BMS模块脱出电池组。
进一步地,还包括绝缘片;
所述绝缘片为两片且分别通过塑料铆钉锁付在两个所述线束隔离板远离所述电池组的一侧。
由上述描述可知,绝缘片可实现对电池组的整体防护、起到隔绝线束隔离板与外界接触的同时,也能有效避免线束隔离板上的铝巴和采样线与外部接触造成短路风险。
进一步地,所述线束隔离板前后侧上对应设置有多个贯穿的横向通孔;
上下两个所述线束隔离板中部沿着所述圆柱形电芯轴向的方向对应设置有多个贯穿的纵向通孔;
所述横向通孔和所述纵向通孔用于长螺杆穿过。
由上述描述可知,横向通孔和纵向通孔可配合长螺杆实现整体电池模组的横向安装和纵向安装在电箱内,满足不同电箱的安装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能兼容大多数的电气系统,满足各类电箱内部安装工况的要求,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3、图5至图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如图1所示,包括电池组1和分别组装在电池组1上下端的线束隔离板2及一侧的BMS模块3。
其中,电池组1由2n个竖直摆放且呈矩阵分布的圆柱形电芯11构成,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或图7所示,圆柱形电芯11的数量为32个,且32个圆柱形电芯11以四行八列的矩阵排布;同时,两两相邻的圆柱形电芯11之间的间隔为3mm,在其他等等同实施例中,电芯之间的间隔限定在2~4mm之间即可,以满足电芯的电气间隙安全要求。
再如图6或图7所示,上下线束隔离板2上均设置有多个用于串并联圆柱形电芯11的串并联铝巴21,且其中一个线束隔离板2上引出一对输入/输出极铝巴22,在本实施例中以上线束隔离板2上引出一对输入/输出极铝巴22为例,即如图6或图2所示。输入/输出极铝巴22还与BMS模块3控制连接,实现对电池组1充放电的精准控制;同时输入/输出极铝巴22还可以与其他设备相连实现电能的输入(为电池组1充电)和输出(为用户设备供电)。
其中,圆柱形电芯11两两通过串并联铝巴21并联为一组电芯组,然后多组电芯组再依次通过串并联铝巴21再串联形成电池组1,即将电芯以两两为一组进行并联后,再将各个并联的电芯组进行串联,能够确保电池组1的容量和性能要求。而本实施例中采用32个圆柱形电芯11进行四行八列的矩阵排布,因此以列向上的圆柱形电芯11两两为一组电芯组,最终形成2并16串的电池组1,且本实施例汇中采用规格为23Ah3.2V的圆柱形电芯11,最终实现了2并16串的整体布局,从而得到了46Ah51.2V的电池模组,以满足最常用的电气系统要求,从而能够适用大多数电气系统,实现广泛推广,同时缩短了设计周期及减低了研发成本。
即在本实施例中,构成电池组1的电芯采用圆柱形电芯11并以矩阵方式对称排布,配合串并联铝巴21和输出极铝巴实现圆柱形电芯11串并联成电池组1满足储能和供电要求,整体电池模组尺寸紧凑对称,满足各类电箱内部安装工况的要求,同时为了提高电池模组的性能,增加BMS模块3对各电芯进行管理,有效提高储能电池的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再如图1所示,BMS模块3还包括软铝巴34和BMS固定板31。其中BMS固定板31通过如图3和图5所示设置的M3嵌件螺母7锁付在两个线束隔离板2的同一侧边处,然后BMS模块3则通过普通螺丝可拆卸锁付在BMS固定板31背向电池组1的一侧,同时为了将位于上线束隔离板2或下线束隔离板2(本实施例中以上线束隔离板2为例)上的输入/输出极铝巴22与电池组1侧面安装的BMS模块3进行连接,故而还需增加一软铝巴34,其中软铝巴34的一端与BMS模块3的输入/输出端中的BMS正极端36连接,另一端通过锁紧螺栓5与输入/输出极铝巴22中的铝巴负极端222连接,实现BMS模块3在电池组1的供电下进行通电工作;而输入/输出铝巴中的剩下铝巴正极端221和BMS模块3的输入/输出端中剩下BMS负极端35即可作为整个储能电池模组的正负极输入/输出,与外部电源连接实现电池组1的充电储能,与外部用电负载连接实现对外部用电负载的供电。
请参照图4及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
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线束隔离板2朝向电池组1的一侧设置有与圆柱形电芯11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的电芯固定槽24;而圆柱形电芯11的两端则分别对应嵌入上下两块线束隔离板2的电芯固定槽24内,且电芯固定槽24内开设有用于露出圆柱形电芯11的极柱的极柱槽口241。
同时如图4所示,线束隔离板2远离电池组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放置串并联铝巴21和输入/输出极铝巴22的铝巴固定槽23,在本实施例中,极柱槽口241通向铝巴固定槽23,串并联铝巴21和输入/输出极铝巴22则通过安装在铝巴固定槽23内与圆柱形电芯11的极柱接触实现圆柱形电芯11的串并联和总输入/输出。
即在本实施例中,上限两个线束隔离板2上设置用于对圆柱形电芯11的上下端进行固定的电芯固定槽24,充当电芯成组的支架,确保整体电池组1的结构稳定;同时线束隔离板2远离电池组1的一侧设置用于串并联铝巴21和输入/输出极铝巴22进行放置的铝巴固定槽23,实现铝巴的前后左右限位,防止铝巴脱落,进一步提高电池组1的结构稳定性。
请参照图1及图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为:
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在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串并联铝巴21和输出极铝巴上均通过点胶固定连接有电芯状态采样线25,且上下线束隔离板2上的电芯状态采样线25通过铝巴固定槽23之间的间隙进行走线,并分别汇总为上线束采样总线26和下线束采样总线27后与BMS模块3连接,即如图1所示。
即在本实施例中,铝巴固定槽23不仅用于放置和固定铝巴,各个铝巴固定槽23之间的间隙还可以用于对与每个圆柱形电芯11接触的铝巴上点胶连接的采样线进行走线,规划采样线走线布局,以便BMS模块3实现对各电芯的状态采集和性能监测,提高电池组1的整体性能。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再如图1所示,BMS模块3还包括中转线束32。其中上线束采样总线26和下线束采样总线27均与中转线束32的一端连接,而中转线束32的另一端为与电芯状态采样线25数量一致的多路分线33,多路分线33分别将多路电芯状态采样线25连接到BMS模块3中BMS芯片的I/O口处。即各个电芯的单根电芯状态采样线25进行走线汇总为一根采样总线后,整体接入BMS模块3,而为了实现BMS模块3对各电芯的单独管理,故而增加一中转线束32又将汇总的采用总线分出与各电芯状态采样线25一一对应的多路分线33分别连接到BMS芯片的各I/O引脚中,以便BMS模块3对每个电芯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提高电池组1的性能。
请参照图1、图4及图5、图9至图1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为:
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在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绝缘片4。绝缘片4为两片且分别通过塑料铆钉6锁付在两个线束隔离板2远离电池组1的一侧。
即在本实施例中,绝缘片4可实现对电池组1的整体防护、起到隔绝线束隔离板2与外界接触的同时,也能有效避免线束隔离板2上的铝巴和采样线与外部接触造成短路风险。
另外,如图4所示,线束隔离板2前后侧上对应设置有多个贯穿的横向通孔28;同时结合图5所示,上下两个线束隔离板2中部沿着圆柱形电芯11轴向的方向对应设置有多个贯穿的纵向通孔29;在本实施例中,横向通孔28和纵向通孔29均用于长螺杆8穿过,实现整体电池模组如图9所示的横向安装和如图10所示的纵向安装在电箱内;在本实施例中,用于进行纵向安装或横向安装的长螺杆8可通过M5嵌件螺母实现在线束隔离板2上的锁紧。
另外,为了确保上下线束隔离板2与中部电池组1进行成组后的结构稳定性,如图11所示,在上下两个线束隔离板2上还对应开设有若干个也用于长螺杆8穿过的沉头孔20,沉头孔20的布局和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以整个电池模组中部两个、前后各两个及左右各两个共10个的沉头孔20为例,长螺杆8通过穿过沉头孔20将上线束隔离板2、电池组1及下线束隔离板2锁付为一个稳定的整体结构,其中用于进行上线束隔离板2、电池组1及下线束隔离板2锁付为一体的长螺杆8可通过嵌件盲孔螺母实现在一侧线束隔离板2上的锁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组成电池组的圆柱形电芯采用矩阵对称式排布使整机布局及尺寸满足多种电箱内部安装工况的要求;
2、整体电池模组可横向/纵向安装在电箱内,提高了电池模组的通用性,方便2P16S的电池模组的广泛推广与运用,同时缩短了设计周期及减低了研发成本;
3、通过铝巴固定槽对串并联铝巴及输入/输出极铝巴进行限位,使铝巴排布更加紧凑,同时提高整体电池模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4、2~4mm的电芯间隙的布局方案,使整体电池模组能够满足各类的安全认证要求,且模组整体布局更加规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组和分别组装在所述电池组上下端的线束隔离板及一侧的BMS模块;
所述电池组由2n个竖直摆放且呈矩阵分布的圆柱形电芯构成,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上下所述线束隔离板上均设置有多个用于串并联所述圆柱形电芯的串并联铝巴,且其中一个所述线束隔离板上引出一对输入/输出极铝巴,所述输入/输出极铝巴还与所述BMS模块控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两两相邻的所述圆柱形电芯之间的间隔为2~4mm;
所述圆柱形电芯两两通过所述串并联铝巴并联为一组电芯组;
多组所述电芯组依次通过所述串并联铝巴再串联形成所述电池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电芯为23Ah3.2V电芯,且所述圆柱形电芯的数量为32个;
32个所述圆柱形电芯以四行八列的矩阵排布,且以列向上的所述圆柱形电芯两两为一组所述电芯组,最终形成2并16串的所述电池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隔离板朝向所述电池组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圆柱形电芯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的电芯固定槽;
所述圆柱形电芯的两端分别对应嵌入上下两块所述线束隔离板的所述电芯固定槽内,且所述电芯固定槽内开设有用于露出所述圆柱形电芯的极柱的极柱槽口;
所述线束隔离板远离所述电池组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串并联铝巴和所述输入/输出极铝巴的铝巴固定槽,且所述极柱槽口通向所述铝巴固定槽,所述串并联铝巴和所述输入/输出极铝巴通过安装在所述铝巴固定槽内与所述圆柱形电芯的极柱接触实现所述圆柱形电芯的串并联和总输入/输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串并联铝巴和所述输入/输出极铝巴上均通过点胶固定连接有电芯状态采样线;
上下所述线束隔离板上的所述电芯状态采样线通过所述铝巴固定槽之间的间隙进行走线,并分别汇总为上线束采样总线和下线束采样总线后与所述BMS模块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BMS模块还包括中转线束;
所述上线束采样总线和所述下线束采样总线与所述中转线束的一端连接,所述中转线束的另一端为与所述电芯状态采样线数量一致的多路分线,所述多路分线分别将多路所述电芯状态采样线连接到所述BMS模块中BMS芯片的I/O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BMS模块还包括软铝巴;
所述软铝巴一端与所述BMS模块的输入/输出端中的BMS正极端连接,另一端通过锁紧螺栓与所述输入/输出极铝巴中的铝巴负极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BMS模块还包括BMS固定板;
所述BMS固定板通过M3嵌件螺母锁付在两个所述线束隔离板的同一侧边处;
所述BMS模块通过螺丝可拆卸锁付在所述BMS固定板背向所述电池组的一侧,所述BMS正极端和BMS负极端均设置在所述BMS固定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片;
所述绝缘片为两片且分别通过塑料铆钉锁付在两个所述线束隔离板远离所述电池组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隔离板前后侧上对应设置有多个贯穿的横向通孔;
上下两个所述线束隔离板中部沿着所述圆柱形电芯轴向的方向对应设置有多个贯穿的纵向通孔;
所述横向通孔和所述纵向通孔用于长螺杆穿过。
CN202321366742.7U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 Active CN2200421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66742.7U CN220042147U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66742.7U CN220042147U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42147U true CN220042147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23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66742.7U Active CN220042147U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421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71891A (zh) 模块化电池
CN210607350U (zh) 一种锂电池系统装置
WO2021074568A1 (en) Battery pack
CN210167410U (zh) 电池模组
CN114388968A (zh) 一种采用软包电芯的无模组电池包集成装置
CN217036766U (zh) 一种动力电池装置
CN220042147U (zh) 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
CN211828986U (zh) 电池箱
CN116742253A (zh) 一种对称分布式集成化的储能电池模组
WO2021074572A1 (en) Battery pack and battery module
CN205752417U (zh) 一种锂离子电芯配组模块
CN211719648U (zh) 电池组件及电池包
WO2021074570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CN209266472U (zh) 模块化电池
WO2021074569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CN114830423A (zh) 电池组和电池模块
WO2021074573A1 (en) Battery pack
CN220984695U (zh) 混连模组及电池系统
CN106784481B (zh) 一种卧槽堆叠式储能电池库
CN212230555U (zh) 一种锂电池模块结构
CN220492653U (zh) 一种智能高压电池包
CN219998418U (zh) 一种通用模组结构
CN219067174U (zh) 一种电池包及电动车辆
CN218957916U (zh) 储能机的电池包
CN217282317U (zh) 直流汇流装置及锂电池储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