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28196U - 一种土壤粉碎加药修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土壤粉碎加药修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28196U
CN220028196U CN202321404332.7U CN202321404332U CN220028196U CN 220028196 U CN220028196 U CN 220028196U CN 202321404332 U CN202321404332 U CN 202321404332U CN 220028196 U CN220028196 U CN 2200281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il
smashing
dosing
auger
servo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0433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梦宇
贾建华
宋岚
梁卉
张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filed Critical Hebei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32140433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281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281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281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rushing And Pulverization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壤粉碎加药修复装置,包括操作台,操作台的顶端一侧穿插设置有箱体,箱体的内顶部开设有粉碎腔,粉碎腔的内部设置有粉碎组件,箱体的内底部开设有混合腔,箱体一侧外壁贯穿设置有伺服电机一,伺服电机一的输出端连接有绞龙。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可靠,操作简单,使得可根据土壤健康成分流失程度来调节土壤粉碎的程度,从而避免过度的土壤粉碎可能会使土壤中有机质和微生物含量减少的现象发生的同时,还能使得土壤与绞龙之间接触更加充分,进而提高土壤与修复液的混合效率与出料效率,适应性更广。

Description

一种土壤粉碎加药修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土壤粉碎加药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很多,比如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受污染地表水渗透、垃圾填埋场的废物浸出等,被污染的土壤会对地下水、地表水造成污染,影响人类的健康。土壤修复是将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一般大致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常采用土壤修复液修复被污染的土壤。现有技术中,土壤粉碎加药修复装置在对土壤进行粉碎时,需对土壤粉碎成均匀大小颗粒的同时,还要保证粉碎后的土壤与药剂可以充分混合。
例如,中国专利CN213350181U公开了一种土壤粉碎加药修复装置,包括搅拌机体和预处理箱,预处理箱设于搅拌机体的顶部,预处理箱的顶部设有进料口,预处理箱内设有两个平行分布的粉碎辊,粉碎辊上设有粉碎齿,预处理箱内的顶部设有环形喷洒腔,环形喷洒腔的底部设有多个喷洒孔,环形喷洒腔位于粉碎辊的上方。
但是,该土壤粉碎加药修复装置存在以下缺点:虽然将土壤经进料口进入到预处理箱内,土壤经粉碎辊进行粉碎,有助于药剂与土壤更好地混合,但是在对土壤进行粉碎时,粉碎辊为固定设置,无法根据土壤健康成分流失程度来调节土壤粉碎的程度,过度的土壤粉碎可能会使土壤中有机质和微生物含量减少,从而降低了粉碎效率,影响土壤的修复效果。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土壤粉碎加药修复装置,具备可根据土壤健康成分流失程度来调节土壤粉碎的程度的优点,进而解决无法根据土壤健康成分流失程度来调节土壤粉碎的程度,过度的土壤粉碎可能会使土壤中有机质和微生物含量减少,从而降低了粉碎效率,影响土壤的修复效果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可根据土壤健康成分流失程度来调节土壤粉碎的程度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土壤粉碎加药修复装置,包括操作台,操作台的顶端一侧穿插设置有箱体,箱体的内顶部开设有粉碎腔,粉碎腔的内部设置有粉碎组件,箱体的内底部开设有混合腔,箱体一侧外壁贯穿设置有伺服电机一,伺服电机一的输出端连接有绞龙,箱体的底部一侧壁设置有与绞龙相配合的输料筒,操作台顶端中部设置有药剂箱,药剂箱的一侧通过连管连接有水泵,水泵一侧连接有输液管,绞龙的端部与输液管的端部通过旋转接头相连,箱体的正面设置有控制面板。
进一步的,为了在粉碎组件的作用下,使得可以根据土壤健康成分流失程度来调节土壤粉碎的程度,从而可以调节第一粉碎辊与第二粉碎辊之间的间距,进而提高了该土壤粉碎加药修复装置的粉碎效率,适用性更广,粉碎组件包括设置在粉碎腔内壁的安装板,安装板的顶部一侧两端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固定板,两个第一固定板之间设置有第一粉碎辊,第一粉碎辊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齿盘,第一齿盘的一侧设置有相啮合的齿轮,齿轮的两端设置有两个第一固定块,且第一固定块的端部设置在安装板上,安装板的一端远离第一固定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的顶部一侧贯穿设置有伺服电机二,伺服电机二的输出端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的端部与齿轮相连,安装板的顶部两端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滑轨,两个滑轨的顶部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滑动板,滑动板的顶端设置对称设置有第二固定板,两个第二固定板之间连接有第二粉碎辊,第二粉碎辊的一端贯穿第二固定板连接有第二齿盘,且第二齿盘与齿轮相配合,安装板的顶端一侧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一侧贯穿设置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与滑动板的一侧相连接,安装板的顶端中部开设有下料口。
进一步的,为了在绞龙的作用下,使得粉碎后的土壤与修复液能够均匀的混合与出料,从而增加混合好的土壤通过绞龙的路径的长度,从而增加土壤与绞龙接触的时间,使得土壤与绞龙之间接触更加充分,进而提高土壤与修复液的混合效率与出料效率,绞龙包括设置在伺服电机一输出端的转杆,转杆为中空结构,转杆的圆周外壁开设有若干喷水孔,转杆的圆周外部套设有螺旋叶片,螺旋叶片由第一螺旋辅助面和第二螺旋辅助面构成,且第一螺旋辅助面和第二螺旋辅助面远离螺旋叶片的一端共同勾勒出螺旋辅助线。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土壤粉碎加药修复装置,具备以下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可靠,操作简单,使得可根据土壤健康成分流失程度来调节土壤粉碎的程度,从而避免过度的土壤粉碎可能会使土壤中有机质和微生物含量减少的现象发生的同时,还能使得土壤与绞龙之间接触更加充分,进而提高土壤与修复液的混合效率与出料效率,适应性更广。
(2)通过设置粉碎组件,使得在粉碎组件的作用下,使得可以根据土壤健康成分流失程度来调节土壤粉碎的程度,从而可以调节第一粉碎辊与第二粉碎辊之间的间距,进而提高了该土壤粉碎加药修复装置的粉碎效率,适用性更广。
(3)通过设置绞龙,使得在绞龙的作用下,使得粉碎后的土壤与修复液能够均匀的混合与出料,从而增加混合好的土壤通过绞龙的路径的长度,从而增加土壤与绞龙接触的时间,使得土壤与绞龙之间接触更加充分,进而提高土壤与修复液的混合效率与出料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土壤粉碎加药修复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土壤粉碎加药修复装置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土壤粉碎加药修复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土壤粉碎加药修复装置中粉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操作台;2、箱体;3、粉碎腔;4、粉碎组件;401、安装板;402、第一固定板;403、第一粉碎辊;404、第一齿盘;405、齿轮;406、第一固定块;407、第二固定块;408、伺服电机二;409、旋转轴;4010、滑轨;4011、滑动板;4012、第二固定板;4013、第二粉碎辊;4014、第二齿盘;4015、支撑板;4016、电动伸缩杆;4017、下料口;5、混合腔;6、伺服电机一;7、绞龙;701、转杆;702、喷水孔;703、螺旋叶片;704、第一螺旋辅助面;705、第二螺旋辅助面;706、螺旋辅助线;8、输料筒;9、药剂箱;10、水泵;11、输液管;12、旋转接头;13、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土壤粉碎加药修复装置。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土壤粉碎加药修复装置,包括操作台1,操作台1的顶端一侧穿插设置有箱体2,在具体应用时,箱体2的顶端设置有放料口,箱体2的内顶部开设有粉碎腔3,粉碎腔3的内部设置有粉碎组件4,箱体2的内底部开设有混合腔5,箱体2一侧外壁贯穿设置有伺服电机一6,在具体应用时,伺服电机一6贯穿设置在箱体2的一侧壁,伺服电机一6的输出端连接有绞龙7,箱体2的底部一侧壁设置有与绞龙7相配合的输料筒8,在具体应用时,输料筒8的一侧底部开设有与绞龙7相配合的出料口,且出料口安装有与控制面板13电连接的电磁阀,操作台1顶端中部设置有药剂箱9,药剂箱9的一侧通过连管连接有水泵10,水泵10一侧连接有输液管11,绞龙7的端部与输液管11的端部通过旋转接头12相连,箱体2的正面设置有控制面板13,在具体应用时,控制面板13内部设置S7-1500型号的PLC控制器。
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可靠,操作简单,使得可根据土壤健康成分流失程度来调节土壤粉碎的程度,从而避免过度的土壤粉碎可能会使土壤中有机质和微生物含量减少的现象发生的同时,还能使得土壤与绞龙7之间接触更加充分,进而提高土壤与修复液的混合效率与出料效率,适应性更广。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粉碎组件4来说,粉碎组件4包括设置在粉碎腔3内壁的安装板401,安装板401的顶部一侧两端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固定板402,两个第一固定板402之间设置有第一粉碎辊403,第一粉碎辊403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齿盘404,第一齿盘404的一侧设置有相啮合的齿轮405,齿轮405的两端设置有两个第一固定块406,且第一固定块406的端部设置在安装板401上,安装板401的一端远离第一固定块40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块407,第二固定块407的顶部一侧贯穿设置有伺服电机二408,伺服电机二408的输出端连接有旋转轴409,旋转轴409的端部与齿轮405相连,安装板401的顶部两端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滑轨4010,两个滑轨4010的顶部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滑动板4011,滑动板4011的顶端设置对称设置有第二固定板4012,两个第二固定板4012之间连接有第二粉碎辊4013,第二粉碎辊4013的一端贯穿第二固定板4012连接有第二齿盘4014,且第二齿盘4014与齿轮405相配合,安装板401的顶端一侧设置有支撑板4015,支撑板4015的一侧贯穿设置有电动伸缩杆4016,在具体应用时,电动伸缩杆4016贯穿设置在箱体2的一侧壁,电动伸缩杆4016的伸缩端与滑动板4011的一侧相连接,安装板401的顶端中部开设有下料口4017,使得在粉碎组件4的作用下,使得可以根据土壤健康成分流失程度来调节土壤粉碎的程度,从而可以调节第一粉碎辊403与第二粉碎辊4013之间的间距,进而提高了该土壤粉碎加药修复装置的粉碎效率,适用性更广。
粉碎组件4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控制面板13启动伺服电机二408通过旋转轴409带动齿轮405转动,则齿轮405驱动第一齿盘404带动第一粉碎辊403转动,然后启动电动伸缩杆4016伸缩,从而推动滑动板4011伸缩运动,此时,第二齿盘4014沿着齿轮405左右移动,从而带动滑动板4011左右运动,从而驱动第一齿盘404和第二齿盘4014转动,从而带动第一粉碎辊403和第二粉碎辊4013转动,进而调节第一粉碎辊403和第二粉碎辊4013之间的间距。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绞龙7来说,绞龙7包括设置在伺服电机一6输出端的转杆701,转杆701为中空结构,转杆701的圆周外壁开设有若干喷水孔702,转杆701的圆周外部套设有螺旋叶片703,螺旋叶片703由第一螺旋辅助面704和第二螺旋辅助面705构成,且第一螺旋辅助面704和第二螺旋辅助面705远离螺旋叶片703的一端共同勾勒出螺旋辅助线706,使得在绞龙7的作用下,使得粉碎后的土壤与修复液能够均匀的混合与出料,从而增加混合好的土壤通过绞龙7的路径的长度,从而增加土壤与绞龙7接触的时间,使得土壤与绞龙7之间接触更加充分,进而提高土壤与修复液的混合效率与出料效率。
此外,在具体应用时,为了使得土壤与绞龙7之间接触更加充分,上述第一螺旋辅助面704和第二螺旋辅助面705位于远离转杆701的一侧,即螺旋叶片703位于第一螺旋辅助面704的边缘处。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实际应用时,首先,通过控制面板13启动粉碎组件4用于根据土壤健康成分流失程度调节第一粉碎辊403与第二粉碎辊4013之间的间距,然后将土壤通过放料口放入,通过粉碎组件4对土壤进行粉碎,粉碎后的土壤下落到混合腔5,然后启动伺服电机一6反转,然后启动水泵10将药剂箱9内的修复液通过输液管11输送至转杆701内,通过喷水孔702排出并在绞龙7的作用下与土壤进行充分混合,混合好后,启动伺服电机一6正转,则带动绞龙7将混合后的土壤输送至出料口处打开电磁阀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土壤粉碎加药修复装置,包括操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1)的顶端一侧穿插设置有箱体(2),所述箱体(2)的内顶部开设有粉碎腔(3),所述粉碎腔(3)的内部设置有粉碎组件(4),所述箱体(2)的内底部开设有混合腔(5),所述箱体(2)一侧外壁贯穿设置有伺服电机一(6),所述伺服电机一(6)的输出端连接有绞龙(7);
所述箱体(2)的底部一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绞龙(7)相配合的输料筒(8),所述操作台(1)顶端中部设置有药剂箱(9),所述药剂箱(9)的一侧通过连管连接有水泵(10),所述水泵(10)一侧连接有输液管(11),所述绞龙(7)的端部与所述输液管(11)的端部通过旋转接头(12)相连,所述箱体(2)的正面设置有控制面板(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粉碎加药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组件(4)包括设置在所述粉碎腔(3)内壁的安装板(401),所述安装板(401)的顶部一侧两端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固定板(402),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402)之间设置有第一粉碎辊(403),所述第一粉碎辊(403)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齿盘(4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土壤粉碎加药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盘(404)的一侧设置有相啮合的齿轮(405),所述齿轮(405)的两端设置有两个第一固定块(406),且所述第一固定块(406)的端部设置在所述安装板(40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土壤粉碎加药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401)的一端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块(40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块(407),所述第二固定块(407)的顶部一侧贯穿设置有伺服电机二(408),所述伺服电机二(408)的输出端连接有旋转轴(409),所述旋转轴(409)的端部与所述齿轮(405)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土壤粉碎加药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401)的顶部两端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滑轨(4010),两个所述滑轨(4010)的顶部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滑动板(4011),所述滑动板(4011)的顶端设置对称设置有第二固定板(4012),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4012)之间连接有第二粉碎辊(40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土壤粉碎加药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粉碎辊(4013)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固定板(4012)连接有第二齿盘(4014),且所述第二齿盘(4014)与所述齿轮(405)相配合,所述安装板(401)的顶端一侧设置有支撑板(4015);
所述支撑板(4015)的一侧贯穿设置有电动伸缩杆(4016),所述电动伸缩杆(4016)的伸缩端与所述滑动板(4011)的一侧相连接,所述安装板(401)的顶端中部开设有下料口(401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粉碎加药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绞龙(7)包括设置在所述伺服电机一(6)输出端的转杆(701),所述转杆(701)为中空结构,所述转杆(701)的圆周外壁开设有若干喷水孔(702),所述转杆(701)的圆周外部套设有螺旋叶片(703);
所述螺旋叶片(703)由第一螺旋辅助面(704)和第二螺旋辅助面(705)构成,且所述第一螺旋辅助面(704)和所述第二螺旋辅助面(705)远离所述螺旋叶片(703)的一端共同勾勒出螺旋辅助线(706)。
CN202321404332.7U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土壤粉碎加药修复装置 Active CN2200281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4332.7U CN220028196U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土壤粉碎加药修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4332.7U CN220028196U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土壤粉碎加药修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28196U true CN220028196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32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04332.7U Active CN220028196U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土壤粉碎加药修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281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85352U (zh) 一种用于制备中药化学对照品的混合装置
CN215314663U (zh) 一种改进的医疗废物粉碎机构
CN108405100B (zh) 一种易出料的医疗垃圾粉碎装置
CN109604323A (zh) 一种行走式土壤治理装置
CN112077133A (zh) 一种环境治理用土壤修复装置
CN210935232U (zh) 一种水产饲料生产用粉碎装置
CN113134507A (zh) 一种污染土壤环保治理筛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20028196U (zh) 一种土壤粉碎加药修复装置
CN212597908U (zh) 一种异位土壤修复设备
CN117282302A (zh) 一种土壤修复剂高效均匀搅拌机构
CN211990249U (zh) 一种土壤修复混合装置
CN211801092U (zh) 一种农林土壤修复装置
CN109013691A (zh) 一种被污染土壤的间歇性下料修复装置
CN210701680U (zh) 一种重金属土壤治理装置
CN210754330U (zh) 一种土壤修复再利用装置
CN218982663U (zh) 一种高效土壤修复装置
CN218014867U (zh) 一种土壤修复釜
CN211801451U (zh) 一种土壤修复装置
CN209997740U (zh) 一种医疗垃圾用破碎装置
CN215198935U (zh) 一种用于环境治理的土壤修复装置
CN220591103U (zh) 一种土壤污染治理设备
CN112474758B (zh) 一种可增强土壤修复效果的土壤修复装置
CN217550751U (zh) 一种微生物土壤修复装置
CN213350181U (zh) 一种土壤粉碎加药修复装置
CN219816385U (zh) 一种城市环境保护用垃圾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