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24228U - 防护口罩 - Google Patents

防护口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24228U
CN220024228U CN202321013660.4U CN202321013660U CN220024228U CN 220024228 U CN220024228 U CN 220024228U CN 202321013660 U CN202321013660 U CN 202321013660U CN 220024228 U CN220024228 U CN 2200242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edge
mask
edge part
protective mask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1366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基莲
鹿建春
李仁耀
王宇萌
武俊
吴素珍
岑峤
赵美玲
辛戈
刘士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Medical Protective Equipment Tianjin Co ltd
Beijing Nat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Medical Protective Equipment Tianjin Co ltd
Beijing Nat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Medical Protective Equipment Tianjin Co ltd, Beijing Nat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Medical Protective Equipment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1366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242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242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242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护口罩,属于口罩技术领域,所述防护口罩包括罩体,罩体包括用于产生过滤作用的罩面和折叠连接在罩面上端内表面的上页,罩面的上端两侧连接有上调节带,罩面的下端设有管道结构,管道结构内穿设有能够沿管道结构长度方向移动的下调节带,以构成罩体下边部的绳带结构。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口罩密合效果好,立体腔室大,能够提供适宜的呼吸空间。

Description

防护口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罩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防护口罩。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现有防护口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类以市场上常见的立体折叠口罩为代表,该类口罩能够达到较好的防护效果,但是在做某些具体动作时容易造成鼻梁处漏气,密合效果差,从而减弱口罩的防护效果,给佩戴者带来一定的防控风险,并且冬季天气寒冷,由于鼻梁弯曲角度过大容易造成漏气,不仅带来防护的安全隐患,还容易使眼镜佩戴者的眼镜起雾。
另一类防护口罩以杯型防护口罩为代表,该类口罩呈半个梨形形状扣在面部,耳带绳通过头戴的方式固定在头部。该类口罩的防护效果主要通过勒紧耳带绳的方式,使口罩罩体和面部密切贴合,从而达到不漏气的目的,但是在实现密合的同时,由于勒得过紧,造成长时间佩戴不舒适。
还有一类防护口罩以鱼型或船型口罩为代表,这类口罩特点是在口鼻处罩面位置设计了立体结构,保证口鼻与口罩之间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气体交换,但是市售口罩的立体腔室过大,使得气体交换不充分,不能够提供适宜的呼吸空间,佩戴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有闷气的感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合效果好,立体腔室大,能够提供适宜的呼吸空间的防护口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护口罩,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包括用于产生过滤作用的罩面和折叠连接在所述罩面上端内表面的上页,所述罩面的上端两侧连接有上调节带,所述罩面的下端设有管道结构,所述管道结构内穿设有能够沿所述管道结构长度方向移动的下调节带,以构成所述罩体下边部的绳带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上页的下边部轮廓为第一弧形段,其中:
所述上页的左侧边部与所述第一弧形段的连接处呈左圆弧,所述上页的右侧边部与所述第一弧形段的连接处呈右圆弧;
或者,所述上页的左侧边部与下边部的连接处的角度、以及所述上页的右侧边部与下边部的连接处的角度均为90度。
进一步的,所述上页的上边部具有左侧峰、中间凹部和右侧峰,所述中间凹部位于所述上页的正中心,所述左侧峰与右侧峰关于所述中间凹部对称;
或者,所述上页的上边部轮廓为第二弧形段,所述第二弧形段的正中间设有中间凹部。
进一步的,所述罩面的下端边缘向上翻折后与所述罩面固定形成所述管道结构;
和/或,所述上页通过熔合焊接的方式折叠连接在所述罩面的上端内表面;
和/或,所述上页的内侧上边缘设有具有可塑性的鼻夹;
和/或,所述上页的上边缘内表面设有从左侧边延伸到右侧边的海绵条。
进一步的,所述罩面的上边部轮廓为与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弧度相同的第三弧形段,其中:
所述罩面的左侧边部与上边部的连接处呈左圆弧,所述罩面的右侧边部与上边部的连接处呈右圆弧;
或者,所述罩面的左侧边部与上边部的连接处的角度、以及所述罩面的右侧边部与上边部的连接处的角度均为90度。
进一步的,所述罩面的左侧边部、下边部和右侧边部分别为第一斜直线段、第二直线段、第三斜直线段,所述第一斜直线段与所述第二直线段之间的夹角、以及所述第三斜直线段与所述第二直线段之间的夹角均为钝角,该钝角大于90度小于等于135度,使得所述罩面下端呈倒梯形;
或者,所述罩面的左侧边部与下边部的连接处的角度、以及所述罩面的右侧边部与下边部的连接处的角度均大于等于45度小于等于90度。
进一步的,所述罩面包括位于上部用于覆盖佩戴者口鼻的非折叠区和位于下部且展开后用于覆盖佩戴者下颌的折叠区,其中:
所述折叠区为平面至少两折结构,所述折叠区的上端两侧边部与所述非折叠区连接;
和/或,所述非折叠区的内部夹层设有从左侧边延伸到右侧边的骨材。
进一步的,所述上调节带的两个端部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罩面的外表面上边部两侧,所述上调节带和下调节带上均设有调节扣。
进一步的,所述上调节带和下调节带为同一调节带,该调节带的两个端部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罩面的外表面上边部两侧,以在所述防护口罩的两侧形成第一佩戴段和第二佩戴段。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口罩还包括扣件,所述扣件与所述第一佩戴段和第二佩戴段均可拆卸连接,所述扣件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至少设有一对挂钩,其中:
每对所述挂钩其中一个挂钩为开放式挂钩,另一个挂钩为封闭式挂钩,所述封闭式挂钩上设有佩戴段安装切口;
和/或,每对所述挂钩的开口朝向相反;
和/或,所述挂钩设有两对。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口罩,其罩体包括用于产生过滤作用的罩面和折叠连接在罩面上端内表面的上页,罩面的上端两侧连接有上调节带,罩面的下端设有管道结构,管道结构内穿设有能够沿管道结构长度方向移动的下调节带,以构成罩体下边部的绳带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口罩采用两个立体空间构成一个立体腔的组合结构,防护口罩佩戴展开后,上页与罩面可以形成一个立体空间,同时下调节带聚拢收缩时会与罩面形成另一个立体空间,两个立体空间组合构成一个更加立体的立体腔,这样的组合方式使防护口罩的结构更加稳固,使罩面与脸部有一定距离,立体腔室大,可以提供适宜的呼吸空间,在保证呼吸比较通畅的同时又能保持更好的密合效果;并且本实用新型中的下调节带穿过罩面下端的管道结构,以构成罩体下边部的绳带结构,这样当下调节带收紧时,罩面下边部聚拢收缩,从而实现下巴的严密包裹,密合效果好,且下调节带可以沿管道结构的长度方向移动,佩戴者可以调整下调节带与管道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下调节带与管道结构之间互相作用的摩擦力,可以提供并保持下调节带的收缩性能,从而微调整防护口罩,进而将防护口罩调整到合适的佩戴位置,提高了防护口罩的防护效果且调节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口罩的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上页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罩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口罩的实施例2中上页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口罩的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口罩的实施例4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口罩的实施例5中上页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口罩的实施例6中上页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口罩的实施例7中罩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口罩的实施例8中罩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口罩中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护口罩,如图1-11所示,包括罩体,罩体包括用于产生过滤作用的罩面1和折叠连接在罩面1上端内表面的上页2,罩面1的上端两侧连接有上调节带3,罩面1的下端设有管道结构4(管道结构4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形成,例如罩面1的下端边缘可以向上翻折后与罩面1固定形成管道结构4,再例如罩面1的内层和外层围绕形成管道结构4),管道结构4内穿设有能够沿管道结构4长度方向移动的下调节带5,以构成罩体下边部的绳带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口罩,其罩体包括用于产生过滤作用的罩面和折叠连接在罩面上端内表面的上页,罩面的上端两侧连接有上调节带,罩面的下端设有管道结构,管道结构内穿设有能够沿管道结构长度方向移动的下调节带,以构成罩体下边部的绳带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口罩采用两个立体空间构成一个立体腔的组合结构,防护口罩佩戴展开后,上页与罩面可以形成一个立体空间,同时下调节带聚拢收缩时会与罩面形成另一个立体空间,两个立体空间组合构成一个更加立体的立体腔,这样的组合方式使防护口罩的结构更加稳固,使罩面与脸部有一定距离,立体腔室大,可以提供适宜的呼吸空间,在保证呼吸比较通畅的同时又能保持更好的密合效果;并且本实用新型中的下调节带穿过罩面下端的管道结构,以构成罩体下边部的绳带结构,这样当下调节带收紧时,罩面下边部聚拢收缩,从而实现下巴的严密包裹,密合效果好,且下调节带可以沿管道结构的长度方向移动,佩戴者可以调整下调节带与管道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下调节带与管道结构之间互相作用的摩擦力,可以提供并保持下调节带的收缩性能,从而微调整防护口罩,进而将防护口罩调整到合适的佩戴位置,提高了防护口罩的防护效果且调节方便。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防护口罩,该防护口罩采用两个立体腔组合的口罩结构,该防护口罩颗粒过滤效率高、透气性好、密合性更好、佩戴更加方便舒适,防护口罩的设计更符合人体工程学,与脸部的密合效果更好、舒适性更佳,且具有高度的防护效果。
根据罩面1和上页2的结构不同,本实用新型可以有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的最优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上页2的下边部轮廓可以为第一弧形段21,上页2的左侧边部与第一弧形段21的连接处优选呈左圆弧,上页2的右侧边部与第一弧形段21的连接处优选呈右圆弧。
如图3所示,罩面1的上边部轮廓可以为与第一弧形段21的弧度相同的第三弧形段11,罩面1的左侧边部与上边部的连接处优选呈左圆弧,罩面1的右侧边部与上边部的连接处优选呈右圆弧。
进一步的,罩面1的左侧边部、下边部和右侧边部分别可以为第一斜直线段12、第二直线段13、第三斜直线段14,第一斜直线段12与第二直线段13之间的夹角、以及第三斜直线段14与第二直线段13之间的夹角均为钝角α,该钝角α大于90度小于等于135度,使得罩面1下端呈倒梯形,这种设计更符合人体工程学,佩戴过程中,罩面1的下边部向罩面1中心聚拢收缩时,可以使得罩面1左右两侧边部能够更加贴合佩戴者脸部,从而进一步提高防护口罩佩戴的密合性。
上页2的上边部优选具有左侧峰22、中间凹部23和右侧峰24,中间凹部23位于上页2的正中心,左侧峰22与右侧峰24关于中间凹部23对称,这种设计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可以使防护口罩与佩戴者的鼻梁更好地贴合,提高密合效果,当佩戴防护口罩时,上页2的中间凹部23与佩戴者的鼻梁贴合,左侧峰22和右侧峰24弯折之后与佩戴者的鼻梁两侧贴合,使整个上页2与佩戴者的面部贴合。
如图2所示,上页2优选通过熔合焊接的方式折叠连接在罩面1的上端内表面。上页2的内侧上边缘可以设有具有可塑性的鼻夹25,鼻夹25具体可以是双芯结构或者铝条结构,鼻夹25可以进行多次弯折,在佩戴者的鼻梁处进行定型,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增强防护口罩与佩戴者面部的贴合性,增强防护口罩的密封性。上页2的上边缘内表面可以设有从左侧边延伸到右侧边的海绵条26,这样在佩戴过程中,能够减小鼻夹25对鼻梁的压力,同时还能增强罩面1内侧与脸部的贴合度,增强防护口罩的密封性。海绵条26与鼻夹25优选通过粘结层与罩面1连接。
如图3所示,罩面1可以包括位于上部用于覆盖佩戴者口鼻的非折叠区15和位于下部且展开后用于覆盖佩戴者下颌的折叠区16。非折叠区15的内部夹层可以设有从左侧边延伸到右侧边的(高分子)骨材,骨材有一定的挺度,佩戴时可以沿着人脸形成一个包围空间,提供较好的支撑性能,从而使得防护口罩具有较好的支撑效果和立体支撑性能,能够尽量避免防护口罩与口鼻的接触,增加了佩戴舒适感,为佩戴者的口鼻提供气体交换的场所。
折叠区16可以为平面至少两折结构,折叠区16的上端两侧边部与非折叠区15连接,图中所示实施例,折叠区16为平面三折结构,且折叠区16的上端两侧边部优选通过熔合焊接的方式与非折叠区15连接,这样在佩戴时方便展开覆盖佩戴者的下颌。此时,罩面1从上至下包括三部分,即非折叠区15、折叠区16和管道结构4,且折叠区16的下端边缘向上翻折后与罩面1外侧固定形成管道结构4。管道结构4可以由无纺布热合而成,也可以通过粘结或者缝合的方式形成,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如图1所示,上调节带3的两个端部分别可以固定连接在罩面1的外表面上边部两侧,上调节带3和下调节带5上均可以设有调节扣6,这样佩戴者可以通过调节调节扣6的位置来改变调节带的长度,实现不同佩戴者的佩戴需求,提高佩戴舒适度且面部密合性好,在保证呼吸比较通畅的同时又能保持更好的密合效果。上调节带3的两个端部优选通过熔合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罩面1的外表面上边部两侧。
综上,本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可以参考如下:
使用时,将防护口罩展开,有鼻夹25的一面朝上,防护口罩的内侧佩戴面朝向佩戴者,罩面1覆盖口鼻,将上调节带3和下调节带5分别套在头部和颈部并调整防护口罩的位置,调整至合适位置后,按住鼻夹25中部,以上页2的中间凹部23作为鼻夹25的支点,使鼻夹25易于弯折和便于调节,一边按压一边顺着鼻夹25向两侧移动,直至鼻夹25按成鼻梁形状为止,鼻夹25弯折使上页2的左侧峰22和右侧峰24分别贴合于两侧鼻翼,最后通过调节调节扣6的位置来改变调节带的长度以固定防护口罩。
当佩戴者佩戴口罩时,下调节带3受到拉伸使罩面1的下边部向防护口罩的中心聚拢收缩,由于下调节带3与管道结构4的摩擦力,使这种收缩状态得到保持,可以对佩戴者的下颌骨更好的包裹密合,从而在下颌运动时,防护口罩可以实现自适应密合包裹,这种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进一步提高了防护口罩的防护安全性能与佩戴舒适性能,并且还可以减少触碰防护口罩罩面1的次数,增加佩戴者的安全系数。
本实施例中的罩面1的下边部向防护口罩的中心聚拢收缩的同时形成一个更立体的空间结构,该空间结构与上页2和罩面1形成的立体空间共同构成一个更加立体的支撑空间,两个立体空间的组合使防护口罩的结构更加稳固,同时提供给佩戴者适宜的呼吸空间。
对本最优实施例的防护口罩进行性能测试,首先选取6个样品,3个进行预处理,3个未处理,在用氯化钠气溶胶颗粒大小分布为粒数中值直径在0.075μm±0.02μm,浓度不超过200mg/m3,气体流量为85L/min±2L/min的试验条件下测试本最优实施例的防护口罩的过滤效率和通气阻力,最后测试结果符合GB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标准的要求。
并且对本最优实施例的防护口罩进行密合性能测试,选10名受试者,使用密合性测试仪,按照使用说明书配戴好口罩,做6个规定的动作,最后得到总适合因数,10名受试者的总适合因数都符合要求,密合性测试结果符合GB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标准的要求,本最优实施例的防护口罩密合性能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4所示,上页2’的上边部轮廓可以为第二弧形段21’,第二弧形段21’的正中间设有中间凹部22’,这样在佩戴口罩时,上页2’的中间凹部22’与佩戴者的鼻梁贴合,顺着鼻夹25’中心按压鼻夹25’,使整个上页2’与佩戴者面部贴合。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5所示,上调节带和下调节带可以为同一调节带,该调节带的两个端部分别固定连接在罩面1的外表面上边部两侧,以在防护口罩的两侧形成第一佩戴段3’和第二佩戴段4’,这样调节带可以沿着管道结构4移动,以调节第一佩戴段3’和第二佩戴段4’的长度。
当佩戴者佩戴口罩时,第一佩戴段3’和第二佩戴段4’可以分别悬挂在佩戴者的左耳和右耳上,佩戴者可以通过调整调节带与管道结构4的相对位置,以伸长或者缩短第一佩戴段3’和第二佩戴段4’的使用长度,从而将防护口罩调节到合适的佩戴位置,提高了防护口罩的防护效果且调节方便。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6所示,上调节带和下调节带可以为同一调节带,该调节带的两个端部分别固定连接在罩面1的外表面上边部两侧,以在防护口罩的两侧形成第一佩戴段3’和第二佩戴段4’,这样调节带可以沿着管道结构4移动,以调节第一佩戴段3’和第二佩戴段4’的长度。
当佩戴者佩戴口罩时,第一佩戴段3’和第二佩戴段4’可以分别悬挂在佩戴者的左耳和右耳上,佩戴者可以通过调整调节带与管道结构4的相对位置,以伸长或者缩短第一佩戴段3’和第二佩戴段4’的使用长度,从而将防护口罩调节到合适的佩戴位置,提高了防护口罩的防护效果且调节方便。
在实施例3-4中,如图11所示,防护口罩还可以包括扣件7,扣件7与第一佩戴段3’和第二佩戴段4’均可拆卸连接,扣件7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至少设有一对挂钩,当佩戴者佩戴上第一佩戴段3’和第二佩戴段4’不能满足防护口罩密合度的要求,可以将第一佩戴段3’和第二佩戴段4’在颈部后端用扣件7的一对挂钩进行勒紧固定,从而达到防护口罩的使用效果。每对挂钩其中一个挂钩可以为开放式挂钩71,另一个挂钩为封闭式挂钩72,封闭式挂钩72上设有佩戴段安装切口73,以方便勒紧固定第一佩戴段3’或第二佩戴段4’。每对挂钩的开口朝向优选相反。图中所示实施例,挂钩设有两对。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的上页2”与实施例1中的上页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7所示,上页2”的左侧边部与下边部的连接处的角度β、以及上页2”的右侧边部与下边部的连接处的角度β可以均为90度。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中的上页2”’与实施例2中的上页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8所示,上页2”’的左侧边部与下边部的连接处的角度γ、以及上页2”’的右侧边部与下边部的连接处的角度γ可以均为90度。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中的罩面1’与实施例1中的罩面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9所示,罩面1’的左侧边部与上边部的连接处的角度α1、以及罩面1’的右侧边部与上边部的连接处的角度α1均可以为90度(直角)。进一步的,罩面1’的左侧边部与下边部的连接处的角度β1、以及罩面1’的右侧边部与下边部的连接处的角度β1均可以大于等于45度小于90度(锐角)。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中的罩面1”与实施例1中的罩面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10所示,罩面1”的左侧边部与上边部的连接处的角度α2、以及罩面1”的右侧边部与上边部的连接处的角度α2均可以为90度(直角)。进一步的,罩面1”的左侧边部与下边部的连接处的角度β2、以及罩面1”的右侧边部与下边部的连接处的角度β2可以均为90度(直角)。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包括用于产生过滤作用的罩面和折叠连接在所述罩面上端内表面的上页,所述罩面的上端两侧连接有上调节带,所述罩面的下端设有管道结构,所述管道结构内穿设有能够沿所述管道结构长度方向移动的下调节带,以构成所述罩体下边部的绳带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页的下边部轮廓为第一弧形段,其中:
所述上页的左侧边部与所述第一弧形段的连接处呈左圆弧,所述上页的右侧边部与所述第一弧形段的连接处呈右圆弧;
或者,所述上页的左侧边部与下边部的连接处的角度、以及所述上页的右侧边部与下边部的连接处的角度均为90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页的上边部具有左侧峰、中间凹部和右侧峰,所述中间凹部位于所述上页的正中心,所述左侧峰与右侧峰关于所述中间凹部对称;
或者,所述上页的上边部轮廓为第二弧形段,所述第二弧形段的正中间设有中间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面的下端边缘向上翻折后与所述罩面固定形成所述管道结构;
和/或,所述上页通过熔合焊接的方式折叠连接在所述罩面的上端内表面;
和/或,所述上页的内侧上边缘设有具有可塑性的鼻夹;
和/或,所述上页的上边缘内表面设有从左侧边延伸到右侧边的海绵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面的上边部轮廓为与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弧度相同的第三弧形段,其中:
所述罩面的左侧边部与上边部的连接处呈左圆弧,所述罩面的右侧边部与上边部的连接处呈右圆弧;
或者,所述罩面的左侧边部与上边部的连接处的角度、以及所述罩面的右侧边部与上边部的连接处的角度均为90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面的左侧边部、下边部和右侧边部分别为第一斜直线段、第二直线段、第三斜直线段,所述第一斜直线段与所述第二直线段之间的夹角、以及所述第三斜直线段与所述第二直线段之间的夹角均为钝角,该钝角大于90度小于等于135度,使得所述罩面下端呈倒梯形;
或者,所述罩面的左侧边部与下边部的连接处的角度、以及所述罩面的右侧边部与下边部的连接处的角度均大于等于45度小于等于90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面包括位于上部用于覆盖佩戴者口鼻的非折叠区和位于下部且展开后用于覆盖佩戴者下颌的折叠区,其中:
所述折叠区为平面至少两折结构,所述折叠区的上端两侧边部与所述非折叠区连接;
和/或,所述非折叠区的内部夹层设有从左侧边延伸到右侧边的骨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调节带的两个端部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罩面的外表面上边部两侧,所述上调节带和下调节带上均设有调节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调节带和下调节带为同一调节带,该调节带的两个端部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罩面的外表面上边部两侧,以在所述防护口罩的两侧形成第一佩戴段和第二佩戴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口罩还包括扣件,所述扣件与所述第一佩戴段和第二佩戴段均可拆卸连接,所述扣件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至少设有一对挂钩,其中:
每对所述挂钩其中一个挂钩为开放式挂钩,另一个挂钩为封闭式挂钩,所述封闭式挂钩上设有佩戴段安装切口;
和/或,每对所述挂钩的开口朝向相反;
和/或,所述挂钩设有两对。
CN202321013660.4U 2023-04-28 2023-04-28 防护口罩 Active CN2200242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3660.4U CN220024228U (zh) 2023-04-28 2023-04-28 防护口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3660.4U CN220024228U (zh) 2023-04-28 2023-04-28 防护口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24228U true CN220024228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24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13660.4U Active CN220024228U (zh) 2023-04-28 2023-04-28 防护口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242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3026714A5 (zh)
US11896854B2 (en) Hygiene mask with seal forming structure
KR20200002649A (ko) 마스크
CN220024228U (zh) 防护口罩
CN212754379U (zh) 一种具有可调节佩戴松紧度的医用口罩
RU2550329C2 (ru) Полумаска фильтрующая для защиты от аэрозолей и пыли
CN220024229U (zh) 折叠式防护口罩
CN212852571U (zh) 一种新型口罩结构
TWM620516U (zh) 防護面罩
CN210869971U (zh) 口罩
CN220068935U (zh) 防护口罩
CN116473316A (zh) 折叠式防护口罩
CN216496941U (zh) 一种密封性可调节的氧气面罩
CN213587476U (zh) 一种口罩
CN214016081U (zh) 可调节口罩
CN214912258U (zh) 一种带有防护条的呼吸面罩
CN211910642U (zh) 一次性多功能头面颈罩
CN213588695U (zh) 一种护目镜的密封鼻托
CN213695791U (zh) 3d防护口罩
CN212520918U (zh) 一种反曲弓型口罩
CN214103332U (zh) 一种kn95防护口罩
CN218978091U (zh) 一种舒适型医用口罩
CN212036113U (zh) 一种大空气流量防雾口罩
CN218127087U (zh) 一种防勒耳折叠形3d立体口罩
CN217658278U (zh) 一种基于纳米抗菌灭活病毒的蝶形防护口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