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22608U - 小纹波输出的开关电源电路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小纹波输出的开关电源电路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22608U
CN220022608U CN202320884971.1U CN202320884971U CN220022608U CN 220022608 U CN220022608 U CN 220022608U CN 202320884971 U CN202320884971 U CN 202320884971U CN 220022608 U CN220022608 U CN 2200226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winding
diode
output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8497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立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omet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omet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omet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omet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8497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226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226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226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小纹波输出的开关电源电路和电子设备,其电路包括:变压器,其包括原边绕组、辅助供电绕组、低压输出绕组和至少一个高压输出绕组,所述原边绕组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直流电压;与所述原边绕组、辅助供电绕组连接的开关控制单元;与所述开关控制单元和低压输出绕组连接的输出电压生成所述反馈信号的反馈单元;与所述低压输出绕组连接的第一纹波抑制单元;与每一个所述高压输出绕组一一对应连接的若干第二纹波抑制单元;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降低了各输出绕组输出的纹波电压,有利于为负载提供稳定且可靠的工作电压,还具有电路成本低的优点。

Description

小纹波输出的开关电源电路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纹波输出的开关电源电路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开关电源因其具有体积小、效率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在空调、冰箱和电视等家电中。由于部分家电中的用电器件的电压等级不同,以冰箱为例,冰箱的主控电路通常使用供电电压是3.3V或5V,而冰箱内的风机、电动阀等部件通常使用的供电电压是12V、15V或24V等,因此需要一个开关电源同时输出多个等级的电压,或者配置多个开关电源,从而得到多个电压等级。
对于一个开关电源同时输出多个等级的电压的方案,因其各输出电压所对应的绕组共用同一变压器的磁芯,使得各输出电压的电压变化是会互相影响的,而输出电压实际上还会随输出电流的变化而变化,以风冷式冰箱为例,当冰箱会根据需求控制压缩机控制模块、风机和相关电动阀是否工作的,使得相应供电绕组的输出电流变化,因而导致相应供电绕组的输出电压变化,而这些电压变化是会映射到其它供电绕组的,因此造成各供电绕组的输出电压纹波增大,这样,不仅会降低逻辑控制芯片的工作稳定性,还可能导致电子元件烧毁。
对于配置多个开关电源,虽然可以改善纹波特性,但存在成本高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小纹波输出的开关电源电路和电子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小纹波输出的开关电源电路,包括:
变压器,其包括原边绕组、辅助供电绕组、低压输出绕组和至少一个高压输出绕组;所述原边绕组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直流电压;
与所述原边绕组、辅助供电绕组连接、用于根据反馈信号控制所述原边绕组储能或者释能的开关控制单元;
与所述开关控制单元和低压输出绕组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低压输出绕组的输出电压生成所述反馈信号的反馈单元;
与所述低压输出绕组连接、用于抑制所述低压输出绕组的输出电压纹波的第一纹波抑制单元;
与每一个所述高压输出绕组一一对应连接、用于抑制所述高压输出绕组的输出电压纹波的若干第二纹波抑制单元。
优选地,所述小纹波输出的开关电源电路还包括与每一个所述第二纹波抑制单元对应的若干钳位单元;每一个所述钳位单元分别一一对应连接每一个所述第二纹波抑制单元。
优选地,每一个所述钳位单元包括稳压二极管ZD1。
优选地,所述小纹波输出的开关电源电路还包括:
用于防止市电过流及过压的保护单元,其输入端用于连接所述市电;
与所述保护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所述市电进行电磁干扰滤波的EMI滤波单元;
与所述EMI滤波单元连接、用于对滤波后的所述市电整流的整流桥D2;
与所述整流桥D2连接、用于对整流后的所述市电进行功率因数校正的PFC单元,所述PFC单元还连接所述原边绕组的输入端以向其输入所述第一直流电压。
优选地,所述PFC单元包括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四二极管D4、第三二极管D3、第十七电阻R17、第一二极管D1、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
所述整流桥D2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和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和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所述整流桥D2的负极输出端和地,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还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经所述第十七电阻R17连接至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作为第一直流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经所述第六电容C6连接至地,所述第七电容C7与所述第六电容C6并联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纹波抑制单元包括第七二极管D7、第十三电容C13、第四电感L4和第十四电容C14;
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所述低压输出绕组的第一端,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经所述第十三电容C13连接至所述低压输出绕组的第二端,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还经所述第四电感L4连接至所述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一端输出第二直流电压,所述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低压输出绕组的第二端。
优选地,所述反馈单元包括光耦U2、第八电阻R8、基准电压源U3、第十六电容C16、第九电阻R9和第十六电阻R16;
所述光耦U2的集电极作为反馈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单元,所述光耦U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光耦U2的阳极经所述第八电阻R8连接至所述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一端,所述光耦U2的阴极连接所述基准电压源U3的阴极,所述基准电压源U3的阳极连接所述低压输出绕组的第二端,所述光耦U2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基准电压源U3的参考端,所述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二端经所述第九电阻R9连接至所述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二端还经所述第十六电阻R16连接至所述低压输出绕组的第二端。
优选地,所述开关控制单元包括开关控制器U1、第一开关管Q1、电流采样单元、第九二极管D9、第六电阻R6和第十九电容C19;
所述开关控制器U1的电压反馈端连接所述光耦U2的集电极,所述开关控制器U1的开关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原边绕组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输出端经所述电流采样单元连接至地,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输出端还连接所述开关控制器U1的电流反馈端,所述开关控制器U1的供电端连接所述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所述第九二极管D9的阳极连接所述辅助供电绕组的第一端,所述辅助供电绕组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开关控制器U1的供电端还经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原边绕组的输入端,所述开关控制器U1的供电端还经所述第十九电容C19连接至地。
优选地,每一个所述第二纹波抑制单元包括第五二极管D5、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二电感L2和第十一电容C11;
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所述高压输出绕组的第一端,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经所述第九电容C9连接至所述高压输出绕组的第二端,所述第十电容C10与所述第九电容C9并联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还经所述第二电感L2连接至所述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一端输出第三直流电压,所述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高压输出绕组的第二端。
本实用新型还构造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小纹波输出的开关电源电路。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变压器中的原边绕组、辅助供电绕组、低压输出绕组和各高压输出绕组,与开关控制单元、反馈单元组成了传统的开关电源电路;通过开关控制单元根据反馈单元输出的反馈信号控制原边绕组储能或者释能,以利用变压器的电磁感应特性,使低压输出绕组及各高压输出绕组可以输出相对稳定的电压;还通过第一纹波抑制单元抑制低压输出绕组的输出电压纹波,以及通过第二纹波抑制单元抑制高压输出绕组的输出电压纹波,可避免各输出绕组的输出电压变化互相影响,有效降低了各输出绕组输出的纹波电压,有利于为负载提供稳定且可靠的工作电压,还具有电路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和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小纹波输出的开关电源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小纹波输出的开关电源电路的电路结构图。该开关电源电路可同时输出多路直流电压,适用于冰箱、空调和电视等家用电器。如图1所示,该电路包括:
变压器1,变压器1包括原边绕组11、辅助供电绕组12、低压输出绕组13和至少一个高压输出绕组14;原边绕组11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直流电压;
与原边绕组11、辅助供电绕组12连接、用于根据反馈信号控制原边绕组11储能或者释能的开关控制单元2;
与开关控制单元2和低压输出绕组13连接、用于根据低压输出绕组13的输出电压生成反馈信号的反馈单元3;
与低压输出绕组13连接、用于抑制低压输出绕组13的输出电压纹波的第一纹波抑制单元4;
与每一个高压输出绕组14一一对应连接、用于抑制高压输出绕组14的输出电压纹波的若干第二纹波抑制单元5。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变压器1中的原边绕组11、辅助供电绕组12、低压输出绕组13和各高压输出绕组14,与开关控制单元2、反馈单元3组成了传统的开关电源电路;通过开关控制单元2根据反馈单元3输出的反馈信号控制原边绕组11储能或者释能,以利用变压器1的电磁感应特性,使低压输出绕组13及各高压输出绕组14可以输出相对稳定的电压;还通过第一纹波抑制单元4抑制低压输出绕组13的输出电压纹波,以及通过第二纹波抑制单元5抑制高压输出绕组14的输出电压纹波,可避免各输出绕组的输出电压变化互相影响,有效降低了各输出绕组(包括低压输出绕组13和各高压输出绕组14)输出的纹波电压,有利于为负载提供稳定且可靠的工作电压,还具有电路成本低的优点。
需说明的是,低压输出绕组13输出的电压低于高压输出绕组14所输出的电压,通常低压输出绕组13用于为家电设备中的控制电路(主要用于实现逻辑控制功能)供电,如冰箱中的主控电路;而高压输出绕组14用于家电设备中的工作电压较高的设备,如冰箱中的风机、电动阀等用电部件。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反馈单元实时反馈低压输出绕组13的输出电压,使开关控制单元可以直接针对低压输出绕组13的输出电压控制原边绕组11储能或者释能,使低压输出绕组13的输出电压的控制响应更快,有利于稳定控制电路的工作电压,提高控制电路工作稳定性。另外,各高压输出绕组14的输出电压可以不同,以应对不同工作电压的用电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原边绕组11、辅助供电绕组12、低压输出绕组13、开关控制单元、反馈单元组成的是反激式的开关电源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纹波抑制单元4包括第七二极管D7、第十三电容C13、第四电感L4和第十四电容C14。其中,第十三电容C13和第十四电容C14可以为贴片式电解电容,贴片式电解电容具有较低的等效串联电阻(ESR),有利于降低纹波。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低压输出绕组13的第一端,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经第十三电容C13连接至低压输出绕组13的第二端,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还经第四电感L4连接至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一端,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一端输出第二直流电压,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二端连接低压输出绕组13的第二端。
在该实施例中,第七二极管D7用于对低压输出绕组13的输出电压整流;第十三电容C13、第四电感L4和第十四电容C14组成π性滤波器,用于抑制低压输出绕组13的输出电压纹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反馈单元3包括光耦U2、第八电阻R8、基准电压源U3、第十六电容C16、第九电阻R9和第十六电阻R16。其中,基准电压源U3的型号可以为TL431。光耦U2的集电极作为反馈信号输出端连接开关控制单元2,光耦U2的发射极接地,光耦U2的阳极经第八电阻R8连接至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一端,光耦U2的阴极连接基准电压源U3的阴极,基准电压源U3的阳极连接低压输出绕组13的第二端,光耦U2的阴极连接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一端,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二端连接基准电压源U3的参考端,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二端经第九电阻R9连接至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一端,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二端还经第十六电阻R16连接至低压输出绕组13的第二端。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整第九电阻R9和第十六电阻R16的阻值比例来控制低压输出绕组13的输出电压大小;而光耦U2的作用是,通过隔离的方式将低压输出绕组13的输出电压变化信息反馈到开关控制单元2,以便开关控制单元2执行稳压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开关控制单元2包括开关控制器U1、第一开关管Q1、电流采样单元21、第九二极管D9、第六电阻R6和第十九电容C19。其中,第一开关管Q1可以为NMOS管。开关控制器U1的电压反馈端连接光耦U2的集电极,开关控制器U1的开关控制端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第一开关管Q1的输入端连接原边绕组11的输出端,第一开关管Q1的输出端经电流采样单元21连接至地,第一开关管Q1的输出端还连接开关控制器U1的电流反馈端,开关控制器U1的供电端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第九二极管D9的阳极连接辅助供电绕组12的第一端,辅助供电绕组12的第二端接地,开关控制器U1的供电端还经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至原边绕组11的输入端,开关控制器U1的供电端还经第十九电容C19连接至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流采样单元21包括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五电阻R15。第一开关管Q1的输出端经第十三电阻R13连接至地,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五电阻R15分别与第十三电阻R13并联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五电阻R15组成并联连接的结构,在原边绕组11充电时,可以使流经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五电阻R15的电流分流,可防止电阻过流烧毁,且设置多个电阻还可以提高原边充电电流调节的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控制器U1的型号可以为NCP1380,NCP1380的第2引脚对应为开关控制器U1的电压反馈端,NCP1380的第5引脚对应为开关控制器U1的开关控制端,NCP1380的第3引脚对应为开关控制器U1的电流反馈端,NCP1380的第6引脚对应为开关控制器U1的供电端;进一步地,开关控制单元2还包括与NCP1380相关的外围电子元件,具体可参考图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每一个第二纹波抑制单元5包括第五二极管D5、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二电感L2和第十一电容C11。其中,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和第十一电容C11可以为贴片式电解电容。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高压输出绕组14的第一端,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经第九电容C9连接至高压输出绕组14的第二端,第十电容C10与第九电容C9并联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还经第二电感L2连接至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一端输出第三直流电压,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二端连接高压输出绕组14的第二端。
在该实施例中,第五二极管D5用于对高压输出绕组14的输出电压整流;第十电容C10、第二电感L2和第十一电容C11组成π性滤波器,用于抑制高压输出绕组14的输出电压纹波;相较于第一纹波抑制单元4,第二纹波抑制单元5额外设置了第九电容C9,这是因为高压输出绕组14通常需要驱动工作电流或功率较大的用电部件,因而需要的输出滤波电容容值较大,而并联在第十电容C10两端并联第九电容C9不仅可以增大输出滤波电容容值,还可以降低输出滤波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可以进一步降低高压输出绕组14的输出电压纹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小纹波输出的开关电源电路还包括与每一个第二纹波抑制单元5对应的若干钳位单元6;每一个钳位单元6分别一一对应连接每一个第二纹波抑制单元5。钳位单元6用于防止高压输出绕组14输出的直流电压过压,起到保护负载的作用。
可选地,每一个钳位单元6包括稳压二极管ZD1。稳压二极管ZD1的阴极连接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一端,稳压二极管ZD1的阳极连接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二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高压输出绕组14、第二纹波抑制单元5和钳位单元6的数量均为两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小纹波输出的开关电源电路还包括:用于防止市电过流及过压的保护单元7,其输入端用于连接市电;与保护单元7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市电进行电磁干扰滤波的EMI滤波单元8;与EMI滤波单元8连接、用于对滤波后的市电整流的整流桥D2;与整流桥D2连接、用于对整流后的市电进行功率因数校正的PFC单元9,PFC单元9还连接原边绕组11的输入端以向其输入第一直流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保护单元7包括保险丝FU1和压敏电阻MOV1。保险丝FU1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火线,保险丝FU1的第二端连接压敏电阻MOV1的第一端,压敏电阻MOV1的第二端连接零线,保险丝FU1的第二端和压敏电阻MOV1的第二端经EMI滤波单元8连接至整流桥D2的交流输入端。另外,EMI滤波单元8的组成部件及其各组成部件的连接关系可参照图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PFC单元9包括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四二极管D4、第三二极管D3、第十七电阻R17、第一二极管D1、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整流桥D2的正极输出端连接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和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和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整流桥D2的负极输出端和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还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经第十七电阻R17连接至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作为第一直流电压输出端连接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经第六电容C6连接至地,第七电容C7与第六电容C6并联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四二极管D4、第三二极管D3、第十七电阻R17、第一二极管D1、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组成了无源PFC电路,可以校正输入的市电功率因数,可以降低第一直流电压的纹波,对降低开关电源电路输出电压纹波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小纹波输出的开关电源电路。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小纹波输出的开关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变压器(1),其包括原边绕组(11)、辅助供电绕组(12)、低压输出绕组(13)和至少一个高压输出绕组(14);所述原边绕组(11)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直流电压;
与所述原边绕组(11)、辅助供电绕组(12)连接、用于根据反馈信号控制所述原边绕组(11)储能或者释能的开关控制单元(2);
与所述开关控制单元(2)和低压输出绕组(13)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低压输出绕组(13)的输出电压生成所述反馈信号的反馈单元(3);
与所述低压输出绕组(13)连接、用于抑制所述低压输出绕组(13)的输出电压纹波的第一纹波抑制单元(4);
与每一个所述高压输出绕组(14)一一对应连接、用于抑制所述高压输出绕组(14)的输出电压纹波的若干第二纹波抑制单元(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纹波输出的开关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每一个所述第二纹波抑制单元(5)对应的若干钳位单元(6);每一个所述钳位单元(6)分别一一对应连接每一个所述第二纹波抑制单元(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纹波输出的开关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钳位单元(6)包括稳压二极管ZD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纹波输出的开关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防止市电过流及过压的保护单元(7),其输入端用于连接所述市电;
与所述保护单元(7)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所述市电进行电磁干扰滤波的EMI滤波单元(8);
与所述EMI滤波单元(8)连接、用于对滤波后的所述市电整流的整流桥D2;
与所述整流桥D2连接、用于对整流后的所述市电进行功率因数校正的PFC单元(9),所述PFC单元(9)还连接所述原边绕组(11)的输入端以向其输入所述第一直流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纹波输出的开关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PFC单元(9)包括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四二极管D4、第三二极管D3、第十七电阻R17、第一二极管D1、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
所述整流桥D2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和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和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所述整流桥D2的负极输出端和地,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还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经所述第十七电阻R17连接至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作为第一直流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经所述第六电容C6连接至地,所述第七电容C7与所述第六电容C6并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小纹波输出的开关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纹波抑制单元(4)包括第七二极管D7、第十三电容C13、第四电感L4和第十四电容C14;
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所述低压输出绕组(13)的第一端,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经所述第十三电容C13连接至所述低压输出绕组(13)的第二端,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还经所述第四电感L4连接至所述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一端输出第二直流电压,所述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低压输出绕组(13)的第二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纹波输出的开关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单元(3)包括光耦U2、第八电阻R8、基准电压源U3、第十六电容C16、第九电阻R9和第十六电阻R16;
所述光耦U2的集电极作为反馈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单元(2),所述光耦U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光耦U2的阳极经所述第八电阻R8连接至所述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一端,所述光耦U2的阴极连接所述基准电压源U3的阴极,所述基准电压源U3的阳极连接所述低压输出绕组(13)的第二端,所述光耦U2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基准电压源U3的参考端,所述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二端经所述第九电阻R9连接至所述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二端还经所述第十六电阻R16连接至所述低压输出绕组(13)的第二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小纹波输出的开关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单元(2)包括开关控制器U1、第一开关管Q1、电流采样单元(21)、第九二极管D9、第六电阻R6和第十九电容C19;
所述开关控制器U1的电压反馈端连接所述光耦U2的集电极,所述开关控制器U1的开关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原边绕组(11)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输出端经所述电流采样单元(21)连接至地,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输出端还连接所述开关控制器U1的电流反馈端,所述开关控制器U1的供电端连接所述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所述第九二极管D9的阳极连接所述辅助供电绕组(12)的第一端,所述辅助供电绕组(1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开关控制器U1的供电端还经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原边绕组(11)的输入端,所述开关控制器U1的供电端还经所述第十九电容C19连接至地。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小纹波输出的开关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第二纹波抑制单元(5)包括第五二极管D5、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二电感L2和第十一电容C11;
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所述高压输出绕组(14)的第一端,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经所述第九电容C9连接至所述高压输出绕组(14)的第二端,所述第十电容C10与所述第九电容C9并联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还经所述第二电感L2连接至所述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一端输出第三直流电压,所述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高压输出绕组(14)的第二端。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小纹波输出的开关电源电路。
CN202320884971.1U 2023-04-19 2023-04-19 小纹波输出的开关电源电路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200226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84971.1U CN220022608U (zh) 2023-04-19 2023-04-19 小纹波输出的开关电源电路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84971.1U CN220022608U (zh) 2023-04-19 2023-04-19 小纹波输出的开关电源电路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22608U true CN220022608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82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84971.1U Active CN220022608U (zh) 2023-04-19 2023-04-19 小纹波输出的开关电源电路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226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21303B (zh) 一种开关电源变压器
CN111509825A (zh) 45w宽频带电压自适应pps超级快充移动电源结构
CN201947513U (zh) 具有功率因数校正的恒流驱动电路
CN215186536U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及应用其的电机
CN220022608U (zh) 小纹波输出的开关电源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02810986B (zh) 一种串联拓扑led开关电源电路
CN202750021U (zh) 一种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的转换器
CN106787853B (zh) 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
CN214205901U (zh) 降低输出电压空载值的原边反馈led驱动电路及电源
CN202906742U (zh) 一种具有功率因数校正功能的反激式电源
CN109194144A (zh) 一种交错并联双正激式升压电路
CN108521163A (zh) 电动汽车双向充电设备及其供电系统
CN209486534U (zh) 一种超宽输入电压隔离反激恒压电路
CN208862761U (zh) 一种电表的取电电路
CN208112521U (zh) 一种防雷电源
CN107425741B (zh) 一种带低压保护的交直流转换电路
CN211046770U (zh) 一种电源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18482790U (zh) 一种交直流转换模块
CN112242790B (zh) 电源转换电路及开关电源
CN218850637U (zh) 一种变频微波电源及微波设备
CN203872072U (zh) 一种电路简单的多输出开关直流稳压电源
CN116707281B (zh) 谐波抑制电路、电源电路及电源适配器
CN216118438U (zh) 一种补偿式无触点市电稳压装置
CN219627569U (zh) 一种自激式高压激活电源
CN208849676U (zh) 一种380v电压等级的开关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