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5588U - 一种阻蚀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阻蚀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15588U
CN220015588U CN202321556982.3U CN202321556982U CN220015588U CN 220015588 U CN220015588 U CN 220015588U CN 202321556982 U CN202321556982 U CN 202321556982U CN 220015588 U CN220015588 U CN 2200155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pipe
volute
inlet
rear vol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5698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锦文
崔正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Geruite Pump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Geruite Pump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Geruite Pump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Geruite Pump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5698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155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155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155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阻蚀泵,属于离心泵技术领域。所述阻蚀泵包括前部加压蜗壳和后部蜗壳,前部加压蜗壳包括依次连接的压力管路、喉管、扩散管和排出管,压力管路竖直设置,喉管和扩散管共同构成阿基米德螺线形管,排出管包括直角弯管和水平设置的直管,排出管与后部蜗壳的入口连通,压力管路的内部设置有喷嘴,喷嘴与后部蜗壳的出口通过回流管连通,阻蚀泵还包括叶轮、泵盖和悬架,泵盖与后部蜗壳构成一个完整腔体,腔体内安装有叶轮,叶轮与悬架的泵轴连接。所述阻蚀泵的泵体体积小、节省空间、能够提升叶轮入口压力,防止介质在吸上过程中因泵入口压力为负压而汽化导致泵产生气蚀,降低泵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阻蚀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阻蚀泵。
背景技术
造纸、化工、食品、制药、粮油加工、橡胶、棉纺、印染、木业及其他行业的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经常会用到或产生高温蒸汽,在蒸汽输送和蒸汽使用过程中都会产生高温凝结水,这些凝结水具有蒸汽热量的20%~30%的热量,是优良的软化水,具有很高的回收利用价值。凝结水的回收不仅可减少燃料的消耗量及相应的费用,还可以减少自来水的消耗量及相应的水费和水处理费用,凝结水回收及其热量的利用是工业企业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之一。凝结水加压回收系统按加压装置的不同又分为两种:一种是采取电泵作为凝结加压泵;另一种是采取动力机械泵作为凝结水加压泵,这两种方式是现在国内外较流行的凝结水回收方式。当电泵从水池中抽取高温凝结水时,由于电泵运行会使入口形成负压,而压力降低又会使高温凝结水产生汽化现象而形成二次蒸汽,使电泵发生汽蚀,严重影响电泵叶轮及泵体的使用寿命。为防止高温冷凝水二次汽化,现有技术常采取抬高蓄水池的方式给泵倒灌,使泵入口有一定预压以防止其在泵入口汽化。但是,罐池抬高高度有限,往往刚启泵时入口压力能保证泵正常运转,随着罐池内液位不断下降泵入口压力很快降到介质汽化压力以下,使泵无法正常工作。采用普通射流泵提升入口压力产生的噪音较大,对噪音要求较高的工位无法满足用户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阻蚀泵,用于易汽化介质,其泵体体积小,节省空间,可提升叶轮入口压力且无噪音;可防止介质在吸上过程中因泵入口压力为负压而汽化导致泵产生气蚀,降低泵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阻蚀泵,包括前部加压蜗壳和后部蜗壳;
所述前部加压蜗壳包括依次连接的压力管路、喉管、扩散管和排出管,所述压力管路竖直设置,所述喉管和扩散管共同构成阿基米德螺线形管,所述排出管包括直角弯管和水平设置的直管,所述排出管与后部蜗壳的入口连通;所述压力管路的内部设置有喷嘴,所述喷嘴与后部蜗壳的出口通过回流管连通;
所述阻蚀泵还包括叶轮、泵盖和悬架,所述泵盖与后部蜗壳构成一个完整腔体,所述腔体内安装有叶轮,所述叶轮与悬架的泵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管路的流道轴线与所述喉管和扩散管的流道轴线垂直相交于垂线与阿基米德螺线的切点。
进一步的,所述喉管和扩散管的流道轴线的起点为后部蜗壳入口同心圆的圆周上任一点,所述后部蜗壳入口同心圆直径大于等于后部蜗壳入口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喷嘴通过连接筋或者连接板固设在压力管路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喷嘴与后部蜗壳的出口通过回流管连通的具体布置方式为:喷嘴与后部蜗壳的出口通过回流管直连;或者,后部蜗壳的出口设置出口三通,所述喷嘴的入口设置法兰,所述回流管两端均设置法兰,回流管通过其两端的法兰分别与喷嘴入口法兰和出口三通的法兰连接;或者,后部蜗壳的出口设置有回流法兰,喷嘴吸入口设置有法兰,回流管两端均设有法兰,回流管通过其两端的法兰分别与喷嘴入口法兰和回流法兰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前部加压蜗壳为螺旋状文丘里管。
进一步的,所述后部蜗壳采用离心泵泵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由前部加压蜗壳代替高位蓄水池,阻蚀泵通过前部加压蜗壳增压,通过后部蜗壳打水,前部加压蜗壳与后部蜗壳合为一体,占地空间小,结构更简单,无需设备连接管,节约了成本,性能可靠,解决了现场空间面积比较狭小、无法安放大型加压设备的难题;
(2)前部加压蜗的流道轴线由依次首尾相连的垂线、阿基米德螺线、弧线和水平线组成,阿基米德螺线亦称"等速螺线",当一点P沿动射线OP以等速率运动的同时,该射线又以等角速度绕点O旋转,与其他曲线相比,该螺线是绕极点以常角速度ω转动的射线上以常速v运动的点的轨迹,过极点的射线被曲线分成的各线段之长相等,角速度相同保证不会因流道轴线盘为一圈给流体流速增加额外的分速,从而改变流体运动状态及参数,保证了设备的稳定性;
(3)压力管路的流道轴线与喉管和扩散管的流道轴线垂直相交于垂线与阿基米德螺线的切点能够保证液流由直线运动变为圆周运动时无拐点,使介质顺畅地进入旋流状态的同时能保证进入旋流状态的过渡沿程损失小,即蜗壳内壁曲线连接光滑而没有拐点,曲率中心在同一侧,这样沿程损失能量小,能够保证前部加压蜗壳的效率最高;
(4)前部加压蜗壳和后部蜗壳为分体式时,铸造简单,并且可根据阻蚀泵的参数调整前部加压蜗壳各部位的尺寸,方便更改设计方案;
(5)前部加压蜗壳和后部蜗壳为整体式时,体积更小,长度也比分体式时大大减小,因前部加压蜗壳与后部蜗壳为一次铸造而成,无法兰连接,装配简单,无泄漏点;
(6)本实用新型阻蚀泵适用于石油、石化、造纸等行业所有类似于高温凝结水这类易汽化介质的输送。
(7)整个流道为平滑曲线,介质流动过程中可降低液体流速,使速度能转换成压能,因流速变慢从而降低液体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阻蚀泵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阻蚀泵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阻蚀泵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阻蚀泵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阻蚀泵的安装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部加压蜗壳的流道轴线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前部加压蜗壳,2、后部蜗壳,3、回流管,4、喷嘴,5、压力管路,6、喉管,7、扩散管,8、排出管,9、叶轮,10、泵盖,11、悬架,12、泵轴,13、底座,14、压力管路的流道轴线,15、喉管和扩散管的流道轴线,16、出口三通,17、回流法兰,18、后部蜗壳入口同心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竖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阻蚀泵,包括前部加压蜗壳1和后部蜗壳2,前部加压蜗壳1和后部蜗壳2为一体式;
前部加压蜗壳1包括依次连接的压力管路5、喉管6、扩散管7和排出管8,压力管路5竖直设置,所述喉管6和扩散管7共同构成阿基米德螺线形管,排出管8包括直角弯管和水平设置的直管,排出管8与后部蜗壳2的入口连通;压力管路5的内部设置有喷嘴4,喷嘴4与后部蜗壳2的出口通过回流管3连通;
阻蚀泵还包括叶轮9、泵盖10和悬架11,泵盖10与后部蜗壳2共同构成一个完整腔体,腔体内安装有叶轮9,叶轮9与悬架11的泵轴12连接。
本实施例中,前部加压蜗壳1为螺旋状文丘里管,后部蜗壳2采用离心泵泵体。前部加压蜗壳1的压力管路5入口设置有连接法兰;后部蜗壳2采用现有的离心泵泵体,叶轮9、泵盖10和泵轴12也采用现有离心泵的结构,后部蜗壳2与泵盖10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离心泵腔体,安装在该腔体中的叶轮9在悬架11中的泵轴12带动下将从前部加压蜗壳1入口吸入的介质从后部蜗壳2的出口排出,从后部蜗壳2中排出的介质一部分直接流到下一个流程,另一部分经回流管3进入喷嘴4给加压蜗壳1提供动力。
如图5和图6所示,压力管路的流道轴线14与喉管和扩散管的流道轴线15垂直相交于垂线与阿基米德螺线的切点。本实用新型中,压力管路5、喉管6、扩散管7和排出管8的流道轴线由依次首尾相连的垂线、阿基米德螺线、弧线和水平线组成,具体的,压力管路的流道轴线14的形式为垂线;喉管和扩散管的流道轴线15的形式为阿基米德螺线,垂线与阿基米德螺线垂直相交于垂线与阿基米德螺线的切点A,以保证液流由直线运动变为圆周运动时无拐点,使介质顺畅地进入旋流状态的同时能保证进入旋流状态的过渡沿程损失小,即蜗壳内壁曲线连接光滑而没有拐点,曲率中心在同一侧,这样沿程损失能量小,能够保证前部加压蜗壳的效率最高;排出管8的流道轴线的形式为前后连接的弧线和水平线。
如图5和图6所示,喉管和扩散管的流道轴线15的起点为后部蜗壳入口同心圆18的圆周上任一点,后部蜗壳入口同心圆18直径大于等于后部蜗壳2入口的直径。当后部蜗壳入口同心圆18直径大于后部蜗壳2入口的直径时,排出管8由直管、90°弯管和直管依次连接组成;当后部蜗壳入口同心圆18直径等于后部蜗壳2入口的直径时,排出管8由90°弯管和直管连接组成,排出管8的直管与后部蜗壳2的入口相连,用以将前后两个平行的蜗壳流道连接为一体。后部蜗壳入口同心圆18即为阿基米德螺线的基圆,在实际使用时,阿基米德螺线的最低点不低于后部蜗壳2入口中心线到泵底座13底面的高度H,以保证前部加压蜗壳1不会与地面干涉导致无法装配。
喷嘴4通过连接筋或者连接板固设在压力管路5内部。本实施例中,喷嘴4与后部蜗壳2的出口通过回流管3连通的具体布置方式为:喷嘴4与后部蜗壳2的出口通过回流管3直连。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前部加压蜗壳1和后部蜗壳2为分体式,喷嘴4与后部蜗壳2的出口通过回流管3连通的具体布置方式为:后部蜗壳2的出口设置出口三通16,喷嘴4的入口设置法兰,回流管3两端均设置法兰,回流管3通过其两端的法兰分别与喷嘴4入口法兰和出口三通16的法兰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结构和设置均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前部加压蜗壳1和后部蜗壳2为分体式,后部蜗壳2的出口设置有回流法兰17,喷嘴4吸入口设置有法兰,回流管3两端均设有法兰,回流管3通过其两端的法兰分别与喷嘴4入口法兰和回流法兰17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结构和设置均与实施例一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阻蚀泵的工作过程:
启泵前打开外接水源开关给阻蚀泵灌水,以排出整个泵内的气体;泵启动后,安装在后部蜗壳2中的叶轮9在悬架11中的泵轴12带动下将从前部加压蜗壳1入口吸入的介质从后部蜗壳2的出口排出,从后部蜗壳2中排出的介质一部分直接流到下一个流程;另一部分经回流管3进入喷嘴4给前部加压蜗壳1提供动力,给从前部加压蜗壳1入口吸入的介质加压,加压后的介质进入后部蜗壳2,以防止介质直接进入后部蜗壳2后在后部蜗壳2入口形成负压,使高温凝结水产生汽化而形成二次蒸汽,造成电泵发生汽蚀,严重影响叶轮及泵体的使用寿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阻蚀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部加压蜗壳和后部蜗壳;
所述前部加压蜗壳包括依次连接的压力管路、喉管、扩散管和排出管,所述压力管路竖直设置,所述喉管和扩散管共同构成阿基米德螺线形管,所述排出管包括直角弯管和水平设置的直管,所述排出管与后部蜗壳的入口连通;所述压力管路的内部设置有喷嘴,所述喷嘴与后部蜗壳的出口通过回流管连通;
所述阻蚀泵还包括叶轮、泵盖和悬架,所述泵盖与后部蜗壳构成一个完整腔体,所述腔体内安装有叶轮,所述叶轮与悬架的泵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管路的流道轴线与所述喉管和扩散管的流道轴线垂直相交于垂线与阿基米德螺线的切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喉管和扩散管的流道轴线的起点为后部蜗壳入口同心圆的圆周上任一点,所述后部蜗壳入口同心圆直径大于等于后部蜗壳入口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通过连接筋或者连接板固设在压力管路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与后部蜗壳的出口通过回流管连通的具体布置方式为:喷嘴与后部蜗壳的出口通过回流管直连;或者,后部蜗壳的出口设置出口三通,所述喷嘴的入口设置法兰,所述回流管两端均设置法兰,回流管通过其两端的法兰分别与喷嘴入口法兰和出口三通的法兰连接;或者,后部蜗壳的出口设置有回流法兰,喷嘴吸入口设置有法兰,回流管两端均设有法兰,回流管通过其两端的法兰分别与喷嘴入口法兰和回流法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加压蜗壳为螺旋状文丘里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蜗壳采用离心泵泵体。
CN202321556982.3U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阻蚀泵 Active CN2200155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56982.3U CN220015588U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阻蚀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56982.3U CN220015588U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阻蚀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15588U true CN220015588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78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56982.3U Active CN220015588U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阻蚀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155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7073633A1 (fr) Pompe a jet de puits amelioree
CN101303027A (zh) 一种立式多级筒袋泵
CN220015588U (zh) 一种阻蚀泵
CN101581312B (zh) 一种大流量自吸泵
CN212360314U (zh) 一种离心式/混流式水泵的自循环防汽蚀机匣
CN116538142A (zh) 一种阻蚀泵
CN211449047U (zh) 具有自吸功能的旋涡泵
CN201386664Y (zh) 一种新型长轴泵
CN201687726U (zh) 同步自吸泵
CN203035616U (zh) 蜗壳式混流泵的压水室
CN207975040U (zh) 一种水泵壳体
CN211975415U (zh) 一种高效离心式水泵
CN108843580B (zh) 高容积效率自吸式离心泵
CN108661917B (zh) 高效节能自吸式离心泵
CN208252437U (zh) 一种用于高效节能立式管道泵的吸入吐出蜗室
CN201129306Y (zh) 垂直吸水无泄漏立式自吸泵
CN206539536U (zh) 一种一体化轴流泵站
CN219711788U (zh) 一种大流量油泵泵头组件及燃油泵
CN2348155Y (zh) 水泵自吸装置
CN214007612U (zh) 一种自吸两栖泵用泵体
CN216306240U (zh) 低扬程排污泵
CN220452298U (zh) 一种高效节能卧式自吸中开泵
CN2342144Y (zh) 一种双吸排污潜水泵
CN109779974A (zh) 一种车载消防水炮供水泵
CN219654899U (zh) 一种新型立式自吸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