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5141U - 一种井下液力双作用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井下液力双作用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15141U
CN220015141U CN202321496192.0U CN202321496192U CN220015141U CN 220015141 U CN220015141 U CN 220015141U CN 202321496192 U CN202321496192 U CN 202321496192U CN 220015141 U CN220015141 U CN 2200151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drainage
channel
pump cylinder
plu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9619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星浩
徐正国
李积君
徐正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Yifeng Rodless Pum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Yifeng Rodless Pum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Yifeng Rodless Pum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Yifeng Rodless Pum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9619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151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151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151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井下液力双作用泵,泵筒组件包括上接头、动力泵筒、上外管、短泵筒、中接头、下外管和排采泵筒;上接头内形成通道A,并形成通道B1、通道B2和通道B3;活塞组件包括动力柱塞、长柱塞杆、内管、双通道接头和排采柱塞;动力柱塞处设有上游动排液阀;排采柱塞处设有下游动排液阀;动力泵筒形成泵腔C,动力泵筒下部有排液孔b,通道B2通过排液孔b与泵腔C连通;长柱塞杆上部有排液孔a,泵腔C通过排液孔a与通道D连通;排采泵筒形成泵腔E,排采泵筒上部有排液孔d,通道B3通过排液孔d与泵腔E连通;双通道接头侧部设有排液孔e,内管的下端与排液孔e处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泵型具有尺寸小、排量大,且可洗井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井下液力双作用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下泵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下液力双作用泵。
背景技术
《煤层气井同心管水力活塞排采装置及方法》为申请人于2012年07月12日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CN102758602B。该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中受限:在非常规气井、油井开发过程中,受井眼轨迹及井眼尺寸大小、产出液中含杂质(蜡、砂、煤粉)较多蜡的限制,无法进行正常排采,进而无法满足排量大的井况要求。
针对这一状况,申请人研究改进,设计了一种井下液力双作用泵,以满足排量大的井况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井下液力双作用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井下液力双作用泵,包括泵筒组件和活塞组件,其中:
泵筒组件包括上接头、动力泵筒、上外管、短泵筒、中接头、下外管和排采泵筒,泵筒组件随油管下入井筒内固定不动;
上接头上端与中心管密封连接固定,上接头下端与动力泵筒上端密封连接固定;动力泵筒安装固定于上外管内,且动力泵筒和上外管都与中接头固定连接并密封,短泵筒安装固定于中接头内;排采泵筒安装固定于下外管内,且排采泵筒和下外管都与中接头固定连接并密封;
上接头内形成通道A,油管与中心管之间形成环形的通道B1,上外管与动力泵筒之间形成环形的通道B2,下外管与排采泵筒之间形成环形的通道B3,通道B1和通道B2连通,通道B2和通道B3被中接头隔开;
活塞组件包括动力柱塞、长柱塞杆、内管、双通道接头和排采柱塞,活塞组件在泵筒组件内可往复运动;
动力柱塞安装于动力泵筒内并与其滑动密封连接,排采活塞安装于排采泵筒内并与其滑动密封连接,长柱塞杆的上端与动力柱塞固定连接,长柱塞杆的下端与双通道接头固定连接,双通道接头与排采柱塞固定连接;同时,长柱塞杆位于短泵筒内并与其滑动密封连接;
动力柱塞上设有轴向贯穿的第一流道,长柱塞杆上设有轴向贯穿的第二流道,双通道接头上设有轴向贯穿的第三流道,排采活塞上设有轴向贯穿的第四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和第四流道连通;
内管套装于长柱塞杆的第二流道内,内管内设有轴向的第五流道,第五流道上端与第一流道连通;内管与长柱塞杆之间形成通道D;
动力泵筒在动力柱塞以上形成泵腔G,泵腔G与通道A连通;动力柱塞在第一流道处设有上游动排液阀,上游动排液阀为从第一流道到泵腔G单向导通;
动力泵筒在动力柱塞以下和短泵筒以上形成泵腔C,动力泵筒下部有排液孔b,通道B2通过排液孔b与泵腔C连通;长柱塞杆上部有排液孔a,泵腔C通过排液孔a与通道D连通;
排采泵筒在排采活塞以上和短泵筒以下形成泵腔E,排采泵筒上部有排液孔d,通道B3通过排液孔d与泵腔E连通;双通道接头侧部设有排液孔e,内管的下端与排液孔e处连接,使第五流道下端通过排液孔e与泵腔E连通;
排采泵筒在排采活塞以下形成泵腔F,排采柱塞在第四流道处设有下游动排液阀,下游动排液阀为从泵腔F到第四流道到单向导通;
排采泵筒下部分别设有下固定阀和上固定阀,下固定阀连通泵腔F和井筒,且下固定阀为从井筒到泵腔F单向导通;上固定阀连通井筒和通道B3,且上固定阀为从井筒到通道B3单向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长柱塞杆下部有轴向的卸压槽,卸压槽长度大于短泵筒的长度,当柱塞组件上行到上止点时,长柱塞杆上的卸压槽沟通短泵筒上下的泵腔C和泵腔E形成卸压。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柱塞安装于动力泵筒内,有一定的间隙形成间隙密封,在泵的冲程内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排采柱塞安装于排采泵筒内,有一定的间隙形成间隙密封,在泵的冲程内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上接头与动力泵筒上端螺纹连接且密封;动力泵筒下端与中接头螺纹连接,上外管下端与中接头螺纹连接且密封,短泵筒与中接头螺纹连接且密封;
排采泵筒上端与中接头螺纹连接,上外管上端与中接头螺纹连接且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柱塞与长柱塞杆上端螺纹连接,长柱塞杆下端与双通道接头螺纹连接且密封,双通道接头与排采柱塞螺纹连接且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上接头与中心管为内插或外插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实用新型的泵型具有尺寸小、排量大,且可洗井的优点。
2. 本实用新型在长柱塞杆下部有轴向的卸压槽,卸压槽长度大于短泵筒的长度,当柱塞组件上行到上止点时,长柱塞杆上的卸压槽沟通短泵筒上下的泵腔C和泵腔E形成卸压,完成洗井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井下液力双作用泵,包括泵筒组件和活塞组件。具体的:
泵筒组件包括上接头1、动力泵筒2、上外管5、短泵筒7、中接头8、下外管11和排采泵筒14,泵筒组件随油管下入井筒内固定不动。
上接头1内有插孔,中心管插头插入此孔内且形成密封,上接头1下端与动力泵筒2上端螺纹连接且密封。动力泵筒2安装固定于上外管5内,且动力泵筒2和上外管5都与中接头8螺纹连接并密封。短泵筒7安位于中接头8内,短泵筒7与中接头8螺纹连接并密封。排采泵筒14安装固定于下外管11内,且排采泵筒14和下外管11都与中接头8螺纹连接并密封。
上接头1内形成通道A,油管与中心管之间形成环形的通道B1,上外管5与动力泵筒之间形成环形的通道B2,下外管11与排采泵筒14之间形成环形的通道B3,通道B1和通道B2连通,通道B2和通道B3被中接头8隔开。
活塞组件包括动力柱塞3、长柱塞杆6、内管9、双通道接头10和排采柱塞13,活塞组件在泵筒组件内可往复运动。
动力柱塞3安装于动力泵筒2内并与其滑动密封连接,排采活塞13安装于排采泵筒14内并与其滑动密封连接,长柱塞杆6的上端与动力柱塞3螺纹连接且密封,长柱塞杆6的下端与双通道接头10螺纹连接且密封,双通道接头10与排采柱塞13螺纹连接且密封;同时,长柱塞杆6位于短泵筒7内并与其滑动密封连接。
动力柱塞3上设有轴向贯穿的第一流道,长柱塞杆6上设有轴向贯穿的第二流道,双通道接头10上设有轴向贯穿的第三流道,排采活塞13上设有轴向贯穿的第四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和第四流道连通。
内管9套装于长柱塞杆6的第二流道内,内管9内设有轴向的第五流道,第五流道上端与第一流道连通;内管9与长柱塞杆6之间形成通道D。
动力泵筒2在动力柱塞3以上形成泵腔G,泵腔G与通道A连通;动力柱塞3在第一流道处设有上游动排液阀4,上游动排液阀4为从第一流道到泵腔G单向导通。
动力泵筒2在动力柱塞3以下和短泵筒7以上形成泵腔C,动力泵筒2下部有排液孔b,通道B2通过排液孔b与泵腔C连通;长柱塞杆6上部有排液孔a,泵腔C通过排液孔a与通道D连通。
排采泵筒14在排采活塞13以上和短泵筒7以下形成泵腔E,排采泵筒14上部有排液孔d,通道B3通过排液孔d与泵腔E连通;双通道接头10侧部设有排液孔e,内管9的下端与排液孔e处连接,使第五流道下端通过排液孔e与泵腔E连通。
排采泵筒14在排采活塞13以下形成泵腔F,排采柱塞13在第四流道处设有下游动排液阀12,下游动排液阀12为从泵腔F到第四流道到单向导通。
排采泵筒14下部分别设有下固定阀16和上固定阀15,下固定阀16连通泵腔F和井筒,且下固定阀16为从井筒到泵腔F单向导通;上固定阀15连通井筒和通道B3,且上固定阀15为从井筒到通道B3单向导通。
本实施例中,动力柱塞3安装于动力泵筒2内,有一定的间隙形成间隙密封,在一定行程内(泵的冲程)滑动。
本实施例中,长柱塞杆6安装于短泵筒7内,有一定的间隙形成间隙密封,在一定行程内(泵的冲程)滑动。长柱塞杆6下部有轴向的卸压槽h,此卸压槽h长度大于短泵筒7的长度,当柱塞组件上行到上止点时,长柱塞杆6上的卸压槽h沟通短泵筒7上下的泵腔C和泵腔E形成卸压,完成洗井功能。
本实施例中,排采柱塞13安装于排采泵筒14内,有一定的间隙形成间隙密封,在一定行程内(泵的冲程)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下行:高压动力液由中心管内孔注入(由A通道进入泵腔G),通道B1在地面设备放空,A、B两份通道存在压差,此高压水压力作用在动力柱塞3上表面,产生向下的推力,此时上游动排液阀4关闭,此推力通过长柱塞杆6及双通道接头10作用在排采柱塞13上,推动排采柱塞13下行,此时泵腔E容积增大,压力降低,上固定阀15打开,完成泵腔E吸液;同时泵腔F容积减小,压力升高,下固定阀16关闭,下游动排液阀12打开,泵腔F的液体通过通道D、排液孔a、进入泵腔C,由排液孔b进入通道B2内,再由通道B1传输到地面设备水箱内。
上行: 高压动力液由B1通道进入泵腔C, 通道A在地面设备放空,B、A两份通道存在压差,此高压水进入泵腔C,下游动排液阀12关闭,压力作用在动力柱塞3与长柱塞杆6的环形面积上,产生向上的推力,此推力拉动排采柱塞13上行,此时E腔容积减小,压力升高,上固定阀15关闭,上游动排液阀4打开,泵腔E内的液体通过排液孔e、内管9的第五流道、动力柱塞3的第一流道、上游动排液阀4及泵腔G进入通道A内,由通道A传输到地面设备水箱内。同时泵腔F容积增大,压力降低,下固定阀16打开,下游动排阀12关闭,完成泵腔F吸液。
洗井:当柱塞组件上行到上止点时,长柱塞杆6上的卸压槽h沟通短泵筒7上下的泵腔C和泵腔E,泵腔C和泵腔E两腔连通,由通道B注入的高压水由卸压槽h进入泵腔E,由排液孔e、内管9的第五流道、动力柱塞3的第一流道、上游动排液阀4及泵腔G进入通道A内,由通道A传输到地面设备水箱内。洗井可将井液内大量杂质携带到地面水箱内。
本实用新型针对“在非常规气井、油井开发过程中,受井眼轨迹及井眼尺寸大小、产出液中含杂质(蜡、砂、煤粉)较多蜡的限制”的状况设计,此泵型具有尺寸小、排量大,且可洗井的优点。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如没有另外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7)

1.一种井下液力双作用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筒组件和活塞组件,其中:
泵筒组件包括上接头、动力泵筒、上外管、短泵筒、中接头、下外管和排采泵筒,泵筒组件随油管下入井筒内固定不动;
上接头上端与中心管密封连接固定,上接头下端与动力泵筒上端密封连接固定;动力泵筒安装固定于上外管内,且动力泵筒和上外管都与中接头固定连接并密封,短泵筒安装固定于中接头内;排采泵筒安装固定于下外管内,且排采泵筒和下外管都与中接头固定连接并密封;
上接头内形成通道A,油管与中心管之间形成环形的通道B1,上外管与动力泵筒之间形成环形的通道B2,下外管与排采泵筒之间形成环形的通道B3,通道B1和通道B2连通,通道B2和通道B3被中接头隔开;
活塞组件包括动力柱塞、长柱塞杆、内管、双通道接头和排采柱塞,活塞组件在泵筒组件内可往复运动;
动力柱塞安装于动力泵筒内并与其滑动密封连接,排采活塞安装于排采泵筒内并与其滑动密封连接,长柱塞杆的上端与动力柱塞固定连接,长柱塞杆的下端与双通道接头固定连接,双通道接头与排采柱塞固定连接;同时,长柱塞杆位于短泵筒内并与其滑动密封连接;
动力柱塞上设有轴向贯穿的第一流道,长柱塞杆上设有轴向贯穿的第二流道,双通道接头上设有轴向贯穿的第三流道,排采活塞上设有轴向贯穿的第四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和第四流道连通;
内管套装于长柱塞杆的第二流道内,内管内设有轴向的第五流道,第五流道上端与第一流道连通;内管与长柱塞杆之间形成通道D;
动力泵筒在动力柱塞以上形成泵腔G,泵腔G与通道A连通;动力柱塞在第一流道处设有上游动排液阀,上游动排液阀为从第一流道到泵腔G单向导通;
动力泵筒在动力柱塞以下和短泵筒以上形成泵腔C,动力泵筒下部有排液孔b,通道B2通过排液孔b与泵腔C连通;长柱塞杆上部有排液孔a,泵腔C通过排液孔a与通道D连通;
排采泵筒在排采活塞以上和短泵筒以下形成泵腔E,排采泵筒上部有排液孔d,通道B3通过排液孔d与泵腔E连通;双通道接头侧部设有排液孔e,内管的下端与排液孔e处连接,使第五流道下端通过排液孔e与泵腔E连通;
排采泵筒在排采活塞以下形成泵腔F,排采柱塞在第四流道处设有下游动排液阀,下游动排液阀为从泵腔F到第四流道到单向导通;
排采泵筒下部分别设有下固定阀和上固定阀,下固定阀连通泵腔F和井筒,且下固定阀为从井筒到泵腔F单向导通;上固定阀连通井筒和通道B3,且上固定阀为从井筒到通道B3单向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液力双作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柱塞杆下部有轴向的卸压槽,卸压槽长度大于短泵筒的长度,当柱塞组件上行到上止点时,长柱塞杆上的卸压槽沟通短泵筒上下的泵腔C和泵腔E形成卸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井下液力双作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柱塞安装于动力泵筒内,有一定的间隙形成间隙密封,在泵的冲程内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井下液力双作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采柱塞安装于排采泵筒内,有一定的间隙形成间隙密封,在泵的冲程内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井下液力双作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与动力泵筒上端螺纹连接且密封;动力泵筒下端与中接头螺纹连接,上外管下端与中接头螺纹连接且密封,短泵筒与中接头螺纹连接且密封;
排采泵筒上端与中接头螺纹连接,上外管上端与中接头螺纹连接且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井下液力双作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柱塞与长柱塞杆上端螺纹连接,长柱塞杆下端与双通道接头螺纹连接且密封,双通道接头与排采柱塞螺纹连接且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井下液力双作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与中心管为内插或外插连接。
CN202321496192.0U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井下液力双作用泵 Active CN2200151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96192.0U CN220015141U (zh)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井下液力双作用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96192.0U CN220015141U (zh)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井下液力双作用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15141U true CN220015141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82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96192.0U Active CN220015141U (zh)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井下液力双作用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151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25784B (zh) 一种水力增压射流钻井工具
US5651666A (en) Deep-well fluid-extraction pump
CN220015141U (zh) 一种井下液力双作用泵
CN109653710B (zh) 一种液力驱动往复泵
CN116556904A (zh) 一种井下液力双作用泵
CN212406690U (zh) 一种高含气井有杆泵举升提效装置及工艺管柱
CN207297303U (zh) 一种有杆举升全程出液抽油泵
CN102720663A (zh) 一种多功能潜油直线电机专用抽油泵
CN113914824B (zh) 一种可洗井泵下随动密封增产管柱及高效举升方法
CN204436767U (zh) 液压双作用无杆采油泵及系统
CN219888233U (zh) 一种无杆排采系统井下定筒单作用泵
CN203640970U (zh) 一种井下液力活塞泵
CN202531415U (zh) Ф25mm小排量实心柱塞抽油泵
CN209370027U (zh) 偏置式分层开采抽油泵
CN220134178U (zh) 一种无杆排采系统井下大排量外排液单作用泵
CN220015471U (zh) 一种外排液单作用泵
CN201786620U (zh) 一种高密封双作用抽油泵
CN221032971U (zh) 一种液力驱动超深井双作用无杆采油装置
CN205101210U (zh) 动筒式液力抽油泵
CN212155128U (zh) 一种零余隙抽油泵泵筒
RU2096660C1 (ru) Скважинный штанговый насос
CN211397844U (zh) 一种浅层水平井用液力反馈抽油泵
CN216241221U (zh) 一种双作用泵
CN214660762U (zh) 一种防溢流防气锁油气混抽装置
CN202228320U (zh) 串联式三腔抽油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