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2648U - 孵化扩培设备 - Google Patents

孵化扩培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12648U
CN220012648U CN202321368931.8U CN202321368931U CN220012648U CN 220012648 U CN220012648 U CN 220012648U CN 202321368931 U CN202321368931 U CN 202321368931U CN 220012648 U CN220012648 U CN 2200126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expanding
bacteria
material preparation
prepar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6893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绍木
黄奕标
郑绍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any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any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any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any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6893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126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126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126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脱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孵化扩培设备,包括备料装置、亚硝化菌扩培室、硝化菌扩培室及水泵。备料装置设有备料装置出料口;亚硝化菌扩培室设有第一进料口及第一出料口;硝化菌扩培室设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进料口;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均与备料装置出料口连通;水泵分别连通第一出料口和第二进液口。污水进入亚硝化菌扩培室中,同时备料装置中的菌液分别进入亚硝化菌扩培室和硝化菌扩培室内进行扩培。亚硝化菌扩培室中的菌群完成扩培后,菌群混合液经水泵带动进入硝化菌扩培室内,以成为硝化菌扩培室中的扩培原料,两扩培室之间联动作业,用户不需分批培养或配置多台培养仪,减少成本,且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孵化扩培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脱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孵化扩培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式主要是活性污泥培养法,通过污泥中的活性生物,以对污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凝聚、吸附和氧化,进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但针对养殖场尾水等类型的污水,活性污泥中靶向细菌的数量较低,需要利用特定菌种发酵法定向增值靶向细菌,使污水处理池中的靶向细菌数量增加,有效净化污水。
污水的脱氮反应可分为氨化作用、亚硝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每个阶段用到的脱氮菌类型不同。其中硝化菌的生长时间较长,将硝化菌提前在扩培室中扩培再添加至尾水处理池中,可节省尾水处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如中国发明专利CN113277629A公开了一种智能脱氮机及其应用方法。其中,智能脱氮机包括脱氮箱和配电柜,脱氮箱内部分成无菌混合室和培养室,无菌混合室中设有无菌舱和自吸泵,自吸泵管道连接无菌舱的罐体进液口。无菌舱的罐体上设置有第一搅拌器,底部开有3个出液口,培养室中设置有3个培养舱,培养舱设置有第二搅拌器,培养舱的罐体侧面底部开有排液口,通过无菌舱对3个培养舱进行交替补液,保证每天都有培养舱向污水池里补充菌剂,维持菌群优势。
但该专利存在以下技术性问题:三个培养腔之间无法联动作业,当需要培养具有前后联动关系的多种菌群时,用户需要分批进行或配置多台培养仪,使成本增加,且操作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孵化扩培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处理的脱氮菌扩培设备中,培育室之间无法联动作业,用户需要分批培养或配置多台培养仪,使成本增加,且操作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孵化扩培设备,包括备料装置、亚硝化菌扩培室、硝化菌扩培室和水泵。所述备料装置用于提供不同种菌液,所述备料装置设有连通其内部的备料装置出料口;所述亚硝化菌扩培室设有连通其内部的第一进液口、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污水通过所述第一进液口进入所述亚硝化菌扩培室;所述硝化菌扩培室设有连通其内部的第二进液口、第二进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和所述第二进料口均与所述备料装置出料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料口连接下一道工序;所述水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出料口和所述第二进液口。
可选地,所述备料装置连接有厌氧菌扩培室;所述厌氧菌扩培室设有连通其内部的第三进液口、第三进料口和第三出料口;所述第三进料口连通所述备料装置出料口,所述第三出料口连接下一道工序。
可选地,所述亚硝化菌扩培室上设有ORP检测仪、所述硝化菌扩培室上设有DO检测仪、所述厌氧菌扩培室上设有PH检测仪。
可选地,所述备料装置包括备料室和活化室;所述备料室与所述活化室连通,所述备料装置出料口设于所述活化室的外侧并与所述活化室的内部连通。
可选地,所述活化室和所述硝化菌扩培室均连接有鼓风机。
可选地,所述备料装置的顶部设有连通所述备料室的添料口。
可选地,所述亚硝化菌扩培室内设有搅拌器。
可选地,所述第一进料口和所述第二进料口均通过投料管与所述备料装置出料口连通;所述投料管上设有阀门和泵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孵化扩培设备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污水通过第一进液口进入亚硝化菌扩培室中,同时备料装置中的不同种菌液分别进入亚硝化菌扩培室和硝化菌扩培室中进行扩培。当亚硝化菌扩培室中的菌群完成扩培,经水泵带动进入硝化菌扩培室内,使亚硝化菌扩培室中生成的产物成为硝化菌扩培室中的扩培原料,以扩增硝化菌扩培室中的菌群。
菌液转移完成后,亚硝化菌扩培室中进行下一轮的亚硝化菌的扩培。当硝化菌扩培室完成扩培并将菌液排出至下一道工序后,亚硝化菌扩培室中的菌液再次流入硝化菌扩培室中,以重复上述步骤。
在硝化菌扩培室工作的同时,亚硝化菌扩培室即可进行下一轮工作,以提前进行作业准备,提高作业效率。两扩培室之间联动作业,用户不需分批培养或配置多台培养仪,减少成本,且操作方便。此外,用户通过两扩培室同时获得两种扩培菌液,快捷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孵化扩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备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亚硝化菌扩培室和硝化菌扩培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厌氧菌扩培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污水处理站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备料装置100、备料室110、活化室120、添料口121、备料装置出料口130、投料管140、阀门141、泵体142、鼓风机150、
亚硝化菌扩培室200、第一进液口201、第一进料口202、第一出料口203、ORP检测仪210、水泵220、
硝化菌扩培室300、第二进料口301、第二进液口302、第二出料口303、DO检测仪310、
厌氧菌扩培室400、第三进液口401、第三进料口402、第三出料口403、PH检测仪410、
尾水处理池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孵化扩培设备,包括备料装置100、亚硝化菌扩培室200、硝化菌扩培室300和水泵220。所述备料装置100用于提供不同种菌液,所述备料装置100设有连通其内部的备料装置出料口130。所述亚硝化菌扩培室200设有连通其内部的第一进液口201、第一进料口202和第一出料口203,污水通过所述第一进液口201进入所述亚硝化菌扩培室200,并作为亚硝化菌的扩培原料。所述硝化菌扩培室300设有连通其内部的第二进液口302、第二进料口301和第二出料口303。
其中,所述第一进料口202和所述第二进料口301均与所述备料装置出料口130连通,所述备料装置100中的不同种菌液通过所述第一进料口202进入所述亚硝化菌扩培室200中,或通过所述第二进料口301进入所述硝化菌扩培室300中。所述第二出料口303连接下一道工序,所述硝化菌扩培室300内完成扩培的硝化菌菌液通过所述第二出料口303排出。所述水泵220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出料口203和所述第二进液口302,以使所述亚硝化菌扩培室200中的亚硝化菌菌液流入所述硝化菌扩培室300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孵化扩培设备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污水通过第一进液口201进入亚硝化菌扩培室200中,同时备料装置100中的不同种菌液分别进入亚硝化菌扩培室200和硝化菌扩培室300中进行扩培。当亚硝化菌扩培室200中的菌群完成扩培,经水泵220带动进入硝化菌扩培室300内,使亚硝化菌扩培室200中生成的产物成为硝化菌扩培室300中的扩培原料,以扩增硝化菌扩培室300中的菌群。
菌液转移完成后,亚硝化菌扩培室200中进行下一轮的亚硝化菌的扩培。当硝化菌扩培室300完成扩培并将菌液排出至下一道工序后,亚硝化菌扩培室200中的菌液再次流入硝化菌扩培室300中,以重复上述步骤。
在硝化菌扩培室300工作的同时,亚硝化菌扩培室200即可进行下一轮工作,以提前进行作业准备,提高作业效率。两扩培室之间联动作业,用户不需分批培养或配置多台培养仪,减少成本,且操作方便。此外,用户通过两扩培室同时获得两种扩培菌液,快捷方便。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备料装置100连接有厌氧菌扩培室400,所述厌氧菌扩培室400用于扩培厌氧菌,以在短期内培养大量厌氧菌菌液。所述厌氧菌扩培室400设有连通其内部的第三进液口401、第三进料口402和第三出料口403。污水通过所述第三进液口401进入所述厌氧菌扩培室400内,并作为厌氧菌的扩培原料。所述第三进料口402连通所述备料装置出料口130,使所述备料装置100内的厌氧菌菌液进入所述厌氧菌扩培室400内。所述第三出料口403连接下一道工序,所述厌氧菌扩培室400内完成扩培的厌氧菌菌液通过所述第三出料口403排出。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亚硝化菌扩培室200上设有ORP检测仪210、所述硝化菌扩培室300上设有DO检测仪310、所述厌氧菌扩培室400上设有PH检测仪410。ORP检测仪210用于检测所述亚硝化菌扩培室200内的氧化还原电位;所述DO检测仪310用于检测所述硝化菌扩培室300内溶解氧含量;所述PH检测仪410用于检测所述厌氧菌扩培室400内PH值,以便于用户实时监控并调节菌液中的ORP值、DO值和PH值,使细菌处于适宜的繁殖环境中,提高培育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备料装置100包括备料室110和活化室120,所述备料室110内备有葡萄糖、小苏打、好氧菌等菌液及辅料;所述活化室120用于激活菌种,使菌种从保藏状态进入适宜扩增繁殖的活跃状态。使用时,用户根据需要扩培的细菌类型选择适宜的菌液和活化条件,使细菌在所述活化室120中被激活。
具体地,所述备料室110与所述活化室120连通,便于菌液及辅料从所述备料室110进入所述活化室120内。所述备料装置出料口130设于所述活化室120的外侧并与所述活化室120的内部连通,所述活化室120内的细菌活化完毕后,从所述备料装置出料口130排出并进入下一工序。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活化室120和所述硝化菌扩培室300均连接有鼓风机150,所述鼓风机150通过输送空气,使所述活化室120和所述硝化菌扩培室300中的菌液处于不断翻滚的活跃状态,便于菌液中的好氧菌与氧气充分接触。需说明的是,所述活化室120在活化厌氧菌时,与所述活化室120连接的鼓风机150关闭,使所述活化室120内形成厌氧环境,利于厌氧菌的活化。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备料装置100的顶部设有连通所述备料室110的添料口121,便于用户向所述备料室110内补充菌种及辅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亚硝化菌扩培室200内设有搅拌器(图中未示出),所述搅拌器用于使脱氮菌菌液不断翻滚,利于充分混匀菌液。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进料口202和所述第二进料口301均通过投料管140与所述备料装置出料口130连通,所述备料装置100中的不同种菌液通过所述投料管140分别流入所述亚硝化菌扩培室200和所述硝化菌扩培室300中。
进一步地,所述备料装置出料口130连接有一条所述投料管140,所述投料管140连接有多条子管,多条子管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第一进料口202和所述第二进料口301。
进一步地,所述投料管140上设有阀门141和泵体142,所述阀门141和所述泵体142用于控制所述投料管140中菌液的流动,使所述投料管140中的菌液流向特定的扩培室中。特别的,在具有厌氧菌扩培室400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进料口402通过所述投料管140连接所述备料装置出料口130,所述阀门141和所述泵体142控制厌氧菌菌液从所述备料装置100流向所述厌氧菌扩培室400内。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站,包括上述的孵化扩培设备。
进一步地,还包括尾水处理池500,养殖尾水在所述尾水处理池500中被净化处理。所述第二出料口303连通所述尾水处理池500,使所述硝化菌扩培室300内的混合菌液进入所述尾水处理池500内,以净化养殖尾水。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一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能够灵活多变,可以派生系列产品。只是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孵化扩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备料装置(100),所述备料装置(100)用于提供不同种菌液,所述备料装置(100)设有连通其内部的备料装置出料口(130);
亚硝化菌扩培室(200),所述亚硝化菌扩培室(200)设有连通其内部的第一进液口(201)、第一进料口(202)和第一出料口(203),污水通过所述第一进液口(201)进入所述亚硝化菌扩培室(200);
硝化菌扩培室(300),所述硝化菌扩培室(300)设有连通其内部的第二进液口(302)、第二进料口(301)和第二出料口(303);所述第一进料口(202)和所述第二进料口(301)均与所述备料装置出料口(130)连通,所述第二出料口(303)连接下一道工序;
水泵(220),所述水泵(220)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出料口(203)和所述第二进液口(3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孵化扩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备料装置(100)连接有厌氧菌扩培室(400);所述厌氧菌扩培室(400)设有连通其内部的第三进液口(401)、第三进料口(402)和第三出料口(403);所述第三进料口(402)连通所述备料装置出料口(130),所述第三出料口(403)连接下一道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孵化扩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亚硝化菌扩培室(200)上设有ORP检测仪(210)、所述硝化菌扩培室(300)上设有DO检测仪(310)、所述厌氧菌扩培室(400)上设有PH检测仪(4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孵化扩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备料装置(100)包括备料室(110)和活化室(120);所述备料室(110)与所述活化室(120)连通,所述备料装置出料口(130)设于所述活化室(120)的外侧并与所述活化室(120)的内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孵化扩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室(120)和所述硝化菌扩培室(300)均连接有鼓风机(15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孵化扩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备料装置(100)的顶部设有连通所述备料室(110)的添料口(121)。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孵化扩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亚硝化菌扩培室(200)内设有搅拌器。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孵化扩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料口(202)和所述第二进料口(301)均通过投料管(140)与所述备料装置出料口(130)连通;所述投料管(140)上设有阀门(141)和泵体(142)。
CN202321368931.8U 2023-05-31 2023-05-31 孵化扩培设备 Active CN2200126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68931.8U CN220012648U (zh) 2023-05-31 2023-05-31 孵化扩培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68931.8U CN220012648U (zh) 2023-05-31 2023-05-31 孵化扩培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12648U true CN220012648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69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68931.8U Active CN220012648U (zh) 2023-05-31 2023-05-31 孵化扩培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126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49489B (zh) 废水处理装置及使用其的废水处理方法
CN106365300A (zh) 一种自净式养殖装置及其自净方法
CN101898850A (zh) 一种用于黄连素制药废水处理的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
CN105152359A (zh) 一种培养并存储污水处理活性菌群的设备及方法
CN220012648U (zh) 孵化扩培设备
CN211664792U (zh) 一种厌氧-好氧-微藻耦合处理装置
CN109022271A (zh) 一种多级放大的硝化菌全自动在线扩培装置及扩培方法
CN213708337U (zh) 一种高效充分的好氧发酵装置
CN213265907U (zh) 一种处理化工废水利用厌氧氨氧化装置
CN210886057U (zh) 培养设备和培养系统
CN217173743U (zh) 一种芽孢杆菌快速活化装置
CN104611246B (zh) 一种同步培养硝化菌与好氧反硝化菌的方法
CN106745795A (zh) 一种全自动废水处理生物增效装置
CN216972140U (zh) 一种基于微生物培植系统的河湖治理设备
CN220703701U (zh) 一种集成式微生物菌种扩培装置
CN217025964U (zh) 一种微生物菌剂连续生产装置
CN110642386A (zh) 一种车载式微生物处理稀土氨氮废水装置
CN206033392U (zh) 一种高效微生物自动培养投加装置
CN215480018U (zh) 一种新型ao生物反应器
CN205011480U (zh) 一种培养并存储污水处理活性菌群的设备
CN213738789U (zh) 一种一体化生物高效脱氮处理设备
CN220413392U (zh) 微生物扩培装置
CN213924193U (zh) 一种废水生化处理活性污泥体系硝化能力快速构建系统
CN218058958U (zh) 一种水处理用微生物连续培养装置
CN216687831U (zh) 一种养殖废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