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09529U - 换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换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09529U
CN220009529U CN202321050170.1U CN202321050170U CN220009529U CN 220009529 U CN220009529 U CN 220009529U CN 202321050170 U CN202321050170 U CN 202321050170U CN 220009529 U CN220009529 U CN 2200095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conversion
wheel
base
shaft
wheel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5017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平
陈志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5017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095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095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095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换电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换电设备,包括换电基座、设于换电基座上的换电平台和行走机构,行走机构包括贯穿换电基座设置的轮轴和固定在轮轴两端的行走轮,轮轴沿第一方向延伸,行走轮转动带动换电基座沿第二方向行走,换电设备还包括连接于换电基座与轮轴之间的滑动机构,以使换电基座能够相对轮轴沿第一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电设备,有助于降低换电设备的整体高度,提高换电设备对不同底盘高度的换电车辆的通用性。

Description

换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换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电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动车辆更换电池包时,需要通过换电设备从车辆侧方行驶至车辆底部,将亏电电池包自车辆底部解锁并取下,在将亏电电池包转运至移出后,然后将满电的电池包转运并锁止到车辆上。
由于每个换电车辆的停放位置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而且电池包都是通过若干锁止机构安装在换电车辆底部,因此,换电设备在移动进入换电车辆底部前后需要进行多方位的调整,才能够与换电车辆底部的电池包或者若干锁止机构准确对位,确保实现电池包拆卸或安装的成功性。这就使得换电设备上需要加装各种方向调整机构以及各个调整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与避让设计,导致现有的换电设备整体结构复杂、姿态调整不灵活、定位精准度难以控制,而且,现有的换电设备整体高度较高,对于不同底盘高度的换电车辆通用性较差。
因此,底盘式换电所用的换电设备有待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电设备,用以解决现有的换电设备结构复杂、整体高度较高、通用性差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电设备,包括换电基座、设于换电基座上的换电平台和行走机构,行走机构包括贯穿换电基座设置的轮轴和固定在轮轴两端的行走轮,轮轴沿第一方向延伸,行走轮转动带动换电基座沿第二方向行走,换电设备还包括连接于换电基座与轮轴之间的滑动机构,以使换电基座能够相对轮轴沿第一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电设备,通过贯穿换电基座设置的轮轴和固定在轮轴两端的行走轮,轮轴转动且行走轮前进,可以带动换电基座沿第二方向行驶,方便换电设备顺畅行驶至车辆底部。通过设置连接于换电基座与轮轴之间的滑动机构,实现换电基座与轮轴的滑动连接,两者可以相对运动,实现换电基座能够相对轮轴沿第一方向移动,行走功能和沿第一方向的调整功能在同一层内实现,有助于降低换电设备的整体高度,提高换电设备对不同底盘高度的换电车辆的通用性。在换电过程中,可以通过换电基座沿第一方向移动,替代传统方式中换电平台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从而简化实现换电平台移动的相关组件的结构,使得设备整体的结构简单、姿态调整更灵活,定位更精准。
优选的,滑动机构包括套设在轮轴上并固定于换电基座上的滑动轴承,轮轴与滑动轴承之间沿第一方向可滑动设置,以带动换电基座沿第一方向移动。
利用滑动轴承实现换电基座和轮轴可滑动地连接,滑动轴承作为过渡连接件一方面起到支撑作用,实现轮轴对换电基座的支撑,从而在第二方向上换电基座和行走轮的同步移动;另一方面,滑动轴承起到活动连接的作用,实现轮轴和换电基座的相对运动,避免换电基座移动卡滞,实现换电基座沿第一方向的顺畅移动。通过设置滑动轴承,实现换电基座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顺畅移动。结构简单,方便装配,空间占用小,有利于降低换电设备的整体高度,提高换电设备对不同底盘高度的换电车辆的通用性。
优选的,滑动机构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滑槽和滑设于滑槽的滑块,滑槽和滑块两者之一设于轮轴,两者中的另一个设于换电基座。
滑动机构包括滑槽和滑块,在实现轮轴与换电基座活动连接的前提下,还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换电基座的移动方向更加准确,提高定位的准确性。
优选的,滑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用于带动换电基座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
通过第一传动组件可以将动力源的动力传递给换电基座或轮轴,实现换电基座的往复移动,可以根据情况对换电基座上的空间进行合理利用,动力源、第一传动组件的布置可以灵活调整,使得换电设备结构更加紧凑,降低换电设备的高度,优化整体尺寸。
优选的,第一传动组件包括设于换电基座上的旋转轴以及套设于旋转轴一端的齿轮,齿轮与轮轴啮合匹配以带动换电基座移动。
采用齿轮和轮轴通过齿啮合的配合方式进行传动来实现换电基座沿第一方向的移动,使得第一方向的移动功能与行走功能在同一高度的空间能实现,结构紧凑,空间利用合理。
优选的,旋转轴与轮轴垂直布置,齿轮为在端面设有端面齿的锥齿轮,锥齿轮的端面朝向轮轴以与轮轴上的齿相啮合。
旋转轴和轮轴垂直布置或者平行布置,都可以对换电设备在第二方向的空间进行合理应用,简化换电设备的结构,缩小换电设备的尺寸,降低换电设备的高度,节约占地面积。利用锥齿轮可以简化齿轮数量,传动更直接灵活,使得结构简单。
优选的,轮轴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的两端分别设有行走轮,通过驱动第一轮轴和/或第二轮轴旋转以带动换电设备行走;第一传动组件作用于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以带动换电基座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通过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且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的两端分别设有行走轮,可以均衡换电设备在第二方向的受力,使得换电设备行驶平稳顺畅;根据实际换电需求,可以单独驱动第一轮轴或第二轮轴旋转来带动换电设备行走,也可以同时驱动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旋转的方式来实现行走,灵活优化换电设备的结构,适配各种换电场景。此时,将第一传动组件直接作用于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上,既可以是多个电机独立驱动的方式,也可以是单个电机通过同步组件驱动的方式,能够带动换电基座沿第一方向平稳移动,避免移动过程出现偏斜或卡滞,使得换电基座沿第一方向的移动顺畅。
优选的,旋转轴由第一轮轴延伸至第二轮轴,齿轮包括位于旋转轴的两端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与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上的齿相啮合,以通过旋转轴驱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同步旋转后带动换电基座移动。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可以均衡换电设备在第二方向的受力,使得换电设备行驶平稳顺畅,通过旋转轴由第一轮轴延伸至第二轮轴,在旋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可以使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之间通过一个动力源并共用一根旋转轴实现同步驱动,减少旋转轴的布置数量,节省空间,使得换电基座的移动更加省力和稳定。
优选的,换电平台可旋转地安装在换电基座上;
换电基座上设有第二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用于带动换电平台相对换电基座旋转。
由于换电车辆停放在换电位置后其车身可能存在一定的偏斜等,这样换电设备行驶到车辆底部后就会存在一定的角度偏差,因此,通过将换电平台设置为可旋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旋转实现换电平台与车辆上的电池包、电池包安装空间或者电池包上的锁止机构精准对位,从而有利于提高换电效率。利用单独设置的第二传动组件传动,结构更可靠,保证控制的精准。
优选的,第二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轮和与传动轮啮合的传动齿条,传动齿条和传动轮两者之一固定于换电基座,两者中的另一个固定于换电平台,传动齿条围绕换电平台的旋转中心延伸呈弧状。
利用传动齿条和传动轮啮合传动,传动的同时实现导向功能,占用空间较小,有利于降低换电设备的整体高度和尺寸,提高换电设备的实用性。传动齿条围绕换电平台的旋转中心延伸呈弧状,进而保证换电平台的旋转角度更精准。
优选的,传动轮的轴心偏离换电平台的旋转中心,传动轮设有多个,多个传动轮以换电平台的旋转中心呈旋转对称布置;
传动轮的轴心偏离换电平台的旋转中心,且对称布置多个,一方面可以利用多个传动轮分担换电平台的负载,减小每个传动轮的压力,提高传动轮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保证传动轮的有效传动,而且,对称布置传动轮可以使得换电平台的旋转更平稳,避免换电平台偏摆造成旋转卡滞等问题。
或者,传动轮的轴心与换电平台的旋转中心同轴布置。
传动轮的轴心与换电平台的旋转中心同轴布置,可以减少传动轮的布置数量,简化换电设备的结构。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换电设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换电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组件与轮轴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组件与行走机构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传动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换电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换电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换电基座;20-换电平台;30-行走机构;31-轮轴;311-第一轮轴;312-第二轮轴;313-啮合齿;32-行走轮;40-滑动机构;50-第一传动组件;51-旋转轴;52-齿轮;521-端面齿;60-旋转电机;70-驱动电机;80-第二传动组件;81-传动轮;82-传动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换电设备,包括换电基座10、设于换电基座10上的换电平台20和行走机构30,行走机构30包括贯穿换电基座设置的轮轴31和固定在轮轴31两端的行走轮32,轮轴31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方向如图1中箭头A所指的方向,行走轮32转动带动换电基座10沿第二方向行走,第二方向如图1中箭头B所指的方向,换电设备还包括连接于换电基座10与轮轴31之间的滑动机构40,以使换电基座10能够相对轮轴31沿第一方向A来回移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电设备,通过贯穿换电基座10设置的轮轴31和固定在轮轴31两端的行走轮32,当轮轴31转动且行走轮32沿第二方向B前进时,可以带动换电基座10沿第二方向B行驶,方便换电设备顺畅行驶至车辆底部。通过设置连接于换电基座10与轮轴31之间的滑动机构40,实现换电基座10与轮轴31的滑动连接,两者可以相对运动,实现换电基座10能够相对轮轴31沿第一方向移动,行走功能和沿第一方向的调整功能在同一层内实现,有助于降低换电设备的整体高度,提高换电设备对不同底盘高度的换电车辆的通用性。在换电过程中,可以通过换电基座10沿第一方向A移动,替代传统方式中换电平台20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从而简化实现换电平台20移动的相关组件的结构,使得设备整体的结构简单、姿态调整更灵活,定位更精准。
本实用新型对于滑动机构40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例如:
实施示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滑动机构40包括套设在轮轴31上并固定于换电基座10上的滑动轴承,轮轴31与滑动轴承之间沿第一方向可滑动设置,以带动换电基座10沿第一方向A移动。
利用滑动轴承实现换电基座10和轮轴31可滑动地连接,滑动轴承作为过渡连接件一方面起到支撑作用,实现轮轴31对换电基座10的支撑,从而在第二方向上换电基座10和行走轮32的同步移动;另一方面,滑动轴承起到活动连接的作用,实现轮轴31和换电基座10的相对运动,避免换电基座10移动卡滞,实现换电基座10沿第一方向的顺畅移动。通过设置滑动轴承,实现换电基座10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顺畅移动。结构简单,方便装配,空间占用小,有利于降低换电设备的整体高度,提高换电设备对不同底盘高度的换电车辆的通用性。
实施示例2,滑动机构40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滑槽和滑设于滑槽的滑块,滑槽和滑块两者之一设于轮轴31,两者中的另一个设于换电基座10。
滑动机构40包括滑槽和滑块,在实现轮轴31与换电基座10活动连接的前提下,还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换电基座10的移动方向更加准确,提高定位的准确性。
具体的,换电基座具有供轮轴穿设的穿孔,可以通过换电基座在穿孔位置延伸形成安装部,将滑块或滑槽设置在安装部上。实际上,为便于轮轴上设置滑块或滑槽,优选增大轮轴的外径,以提供足够的设计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示例1和实施示例2可以独立实施或者结合实施,在实施示例1的基础上,通过结合实施示例2的方案,可以利用滑块和滑槽起到导向的作用,优化换电基座在第二方向的位移顺畅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滑动机构40包括第一传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用于带动换电基座10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
通过第一传动组件可以将动力源的动力传递给换电基座10或轮轴31,实现换电基座10的往复移动,可以根据情况对换电基座10上的空间进行合理利用,动力源、第一传动组件的布置可以灵活调整,使得换电设备结构更加紧凑,降低换电设备的高度,优化整体尺寸。
本实用新型对于第一传动组件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例如,实施示例3,优选的,如图1-3所示,第一传动组件50包括设于换电基座10上的旋转轴51以及套设于旋转轴51一端的齿轮52,齿轮52与轮轴31啮合匹配以带动换电基座10移动。具体的,如图3所示,旋转轴51与轮轴31垂直布置,齿轮52为在端面设有端面齿521的锥齿轮,锥齿轮的端面朝向轮轴31以与轮轴31啮合。在轮轴31上设置与端面齿521啮合的啮合齿313。
作为优选的,本实施方式中啮合齿313直接加工在轮轴31的外表面,当然,还可以在轮轴31外周套设啮合齿313轮实现与端面齿521的啮合。采用旋转轴和齿轮配合进行传动的方式,结构紧凑,空间利用合理。
旋转轴和轮轴31垂直布置,可以对换电设备在第二方向的空间进行合理应用,缩小换电设备的尺寸,降低换电设备的高度,节约占地面积。利用锥齿轮可以简化齿轮数量,传动更直接灵活,使得结构简单。利用螺母和周面齿配合,可以避免传动卡滞现象,传动更加顺畅。
当然,上述的传动方式中,第一传动组件50还包括驱动旋转轴旋转的动力源,优选的,动力源采用旋转电机60。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和图4所示,旋转轴51为长轴状,可以为一根整轴结构也可以为多个短轴通过联轴器连接组成,旋转轴51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对应的轮轴31上,这样的结构,使得第一传动组件50通过一个旋转电机60即可实现动力传递,简化了换电设备的整体结构。
实施示例4,优选的,第一传动组件50为可以输出直线运动的线性动力源,例如,液压缸或气压缸。
更优选的,线性动力源安装在换电基座上,线性动力源的输出端与轮轴固定连接;或者,换电设备还包括支撑架,轮轴贯穿支撑架可转动地设置,轮轴与支撑架沿轮轴的延伸方向限位固定,线性动力源安装在支撑架上且位于换电基座的侧方,线性动力源的输出端与换电基座的侧方固定或者与滑动轴承固定,进而利用线性动力源直接驱动换电基座或滑动轴承相对支撑架沿第一方向移动。
由于轮轴和换电基座之间是滑动连接,因此,通过采用上述的第一传动组件,可以实现轮轴和换电基座之间的相对运动,由于轮轴支撑整个换电设备的重量,第一传动组件运行过程中,轮轴保持静止,实现换电基座的移动。
在实施示例3的基础上,更优选的,如图4所示,行走机构30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轮轴311和第二轮轴312,齿轮52包括位于旋转轴51的两端的第一齿轮521和第二齿轮522,第一齿轮521和第二齿轮522分别与第一轮轴311和第二轮轴312啮合。
通过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轮轴311和第二轮轴312,且第一轮轴311和第二轮轴312的两端分别设有行走轮,可以均衡换电设备在第二方向的受力,使得换电设备行驶平稳顺畅;根据实际换电需求,可以单独驱动第一轮轴311或第二轮轴312旋转来带动换电设备行走,也可以同时驱动第一轮轴311和第二轮轴312旋转的方式来实现行走,灵活优化换电设备的结构,适配各种换电场景。此时,将第一传动组件直接作用于第一轮轴311和第二轮轴312上,既可以是多个电机独立驱动的方式,也可以是单个电机通过同步组件驱动的方式,能够带动换电基座沿第一方向平稳移动,避免移动过程出现偏斜或卡滞,使得换电基座沿第一方向的移动顺畅。
关于换电设备的具体行走方式,本实用新型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2、4所示,行走机构30中包括的轮轴31的数量为两个,如图4所示,分别为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轮轴311和第二轮轴312,在第一轮轴311和第二轮轴312的两端分别设有行走轮32,共四个行走轮32,来支撑电池包,并负载着电池包行走移动,通过间隔布置的第一轮轴311和第二轮轴312,可以均衡换电设备在第二方向的受力,使得换电设备行驶平稳顺畅。
通过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轮轴311和第二轮轴312,且第一轮轴311和第二轮轴312的两端分别设有行走轮,可以均衡换电设备在第二方向的受力,使得换电设备行驶平稳顺畅;通过单独驱动第一轮轴311或第二轮轴312的方式,减少驱动电机的数量;通过驱动第一轮轴311和第二轮轴312的方式,可以利于减少用于驱动每个轮轴所用的驱动电机的体积,驱动也更加省力,实现空间的合理利用。第一传动组件作用于第一轮轴311和第二轮轴312以带动换电基座沿第一方向移动,避免换电基座在第一方向的移动偏斜或卡滞,使得换电基座沿第一方向的移动顺畅。
在图1、2、4中,仅示意了一个驱动电机70驱动第二轮轴312旋转从而带动其两端的行走轮32旋转实现行走,这样情况适用于电池包重量较小,如对乘用车的电池包进行换电,单个驱动电机70即可提供满足需求动力。
考虑到在对重卡等大型商用车进行电池包换电时,电池包重量大,若单独通过一个电机驱动单侧驱动一个轮轴旋转来实现行走,则需要采用规格很大的电机来保证运行的可靠和平稳,导致驱动电机将占用很大空间,换电设备自身结构庞大,空间不能合理利用,结构不紧凑,成本增加。因此,这种情况下需要利用两个驱动电机分别驱动第一轮轴311和第二轮轴312旋转来实现换电设备的行走,可以在应用于重卡等商用车的电池包换电时,在保证换电设备的行进稳定性的前提下,还能保证空间的合理利用、结构紧凑以及降本。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也可以通过同步组件从第二轮轴312处的驱动电机70处获取动力源来驱动第一轮轴311旋转。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换电设备的行走驱动方式不作限定,如图1-4所示,驱动电机70与轮轴31通过齿轮组件啮合传动,以驱动轮轴31转动,进而实现行走轮32沿第二方向行走。当然,驱动电机70与轮轴31之间还可以通过同步带、链轮链条等传动机构带动行走。
如图5-7所示,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换电平台20可旋转地安装在换电基座10上方,换电基座10设有第二传动组件80,第二传动组件80用于带动换电平台20相对换电基座10旋转。
由于换电设备行驶到车辆底部后可能会存在角度的误差,因此,换电平台20可旋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旋转实现电池包与车辆的精准对位,从而有利于提高换电效率。利用第二传动组件传动,结构更可靠,保证控制的精准。
如图5-7所示,第二传动组件80包括传动轮81和与传动轮啮合的传动齿条82,传动齿条82和传动轮81两者之一固定于换电基座10,两者中的另一个固定于换电平台20,传动齿条82围绕换电平台20的旋转中心延伸呈弧状。
具体的,如图6和图7所示,传动齿条82设置在换电平台20的背面,传动齿轮81设置在换电基座10的顶面上。当然,传动齿条82和传动轮81的位置可以对调。更具体地,如图5所示,传动轮81的轴心偏离换电平台20的旋转中心,传动轮81设有多个,例如可以为两个,多个传动轮以换电平台20的旋转中心呈旋转对称布置。相应的,传动齿条82对称布置。
利用传动齿条82和传动轮81啮合传动,占用空间较小,有利于降低换电设备的整体高度和尺寸,提高换电设备的实用性。传动齿条82围绕换电平台20的旋转中心延伸呈弧状,进而保证换电平台20的旋转角度更精准。
传动轮81的轴心偏离换电平台20的旋转中心,且对称布置多个,一方面可以利用多个传动轮分担换电平台20的负载,减小每个传动轮的压力,保证传动轮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保证传动轮的有效传动,而且,对称布置传动轮81可以使得换电平台20的旋转更平稳,避免换电平台20偏摆造成旋转卡滞等问题。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传动轮81的轴心与换电平台20的旋转中心同轴布置。传动齿条82可以由弧状继续延伸为环状或者保留弧状。
传动轮81的轴心与换电平台20的旋转中心同轴布置,可以减少传动轮81的布置数量,简化换电设备的结构。
当换电车辆需要进行电池更换时,首先换电车辆需行驶到指定的换电位置或换电区域内,换电车辆行驶到位并下电后,由换电设备执行电池拆卸和安装操作。
结合图1-7所示,基于上述的换电设备,电池拆卸的过程为:
控制驱动电机70动作,驱动第一轮轴311旋转实现换电设备沿第二方向行进至换电车辆的底部,当换电设备的换电平台在第二方向与换电车辆的亏电电池对准后,控制驱动电机70动作停止;
根据换电平台与换电车辆的亏电电池在第一方向上的偏移量,控制旋转电机60动作,驱动旋转轴51旋转,进而带动换电平台20沿第一方向与亏电电池对准;
根据换电平台20与亏电电池的偏转角度,控制传动轮81旋转,传动齿条82适配运动,从而带动换电平台相对换电基座旋转,使得换电平台上的解锁机构与亏电电池包上的锁止机构位置对准,换电平台和亏电电池精准对位;
控制换电平台上升,解锁机构作用于锁止机构使得电池包与换电车辆解锁,换电平台承载着亏电电池下降,换电设备转运亏电电池至指定位置。
结合图1-7所示,基于上述的换电设备,满电电池的安装过程为:
换电设备承载着满电电池,控制驱动电机70动作,驱动第一轮轴311旋转实现换电设备沿第二方向行进至换电车辆的底部,当换电车辆的换电平台在第二方向与换电车辆的电池安装位对准后,控制驱动电机70动作停止;
根据换电平台与换电车辆的电池安装位在第一方向上的偏移量,控制旋转电机60动作,驱动旋转轴51旋转,进而带动换电平台沿第一方向与电池安装位对准;
根据换电平台与电池安装位的偏转角度,控制传动轮81旋转,传动齿条82适配运动,从而带动换电平台20相对换电基座10旋转,使得换电平台20上的满电电池与电池安装位精准对位;
控制换电平台20上升,锁止机构作用于电池包上的配合部件使得电池与换电车辆锁止。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应当指出,任意一个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与其他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技术方案的结合,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换电设备,包括换电基座、设于所述换电基座上的换电平台和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贯穿所述换电基座设置的轮轴和固定在所述轮轴两端的行走轮,所述轮轴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行走轮转动带动所述换电基座沿第二方向行走,所述换电设备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换电基座与所述轮轴之间的滑动机构,以使所述换电基座能够相对所述轮轴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套设在所述轮轴上并固定于所述换电基座上的滑动轴承,所述轮轴与所述滑动轴承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滑动设置,以带动所述换电基座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滑槽和滑设于所述滑槽的滑块,所述滑槽和滑块两者之一设于所述轮轴,两者中的另一个设于所述换电基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换电基座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换电基座上的旋转轴以及套设于所述旋转轴一端的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轮轴上的齿啮合匹配以带动所述换电基座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与所述轮轴垂直布置,所述齿轮为在端面设有端面齿的锥齿轮,所述锥齿轮的端面朝向所述轮轴以与所述轮轴上的齿相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所述第一轮轴和所述第二轮轴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行走轮,通过驱动所述第一轮轴和/或所述第二轮轴旋转以带动所述换电设备行走;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作用于所述第一轮轴和所述第二轮轴以带动所述换电基座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由所述第一轮轴延伸至所述第二轮轴,所述齿轮包括位于所述旋转轴的两端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轮轴和所述第二轮轴上的齿相啮合,以通过旋转轴驱动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同步旋转后带动所述换电基座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平台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换电基座上;
所述换电基座上设有第二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换电平台相对所述换电基座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轮和与所述传动轮啮合的传动齿条,所述传动齿条和所述传动轮两者之一固定于所述换电基座,两者中的另一个固定于所述换电平台,所述传动齿条绕所述换电平台的旋转中心延伸呈弧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轮的轴心偏离所述换电平台的旋转中心,所述传动轮设有多个,所述多个传动轮以所述换电平台的旋转中心呈旋转对称布置;
或者,所述传动轮的轴心与所述换电平台的旋转中心同轴布置。
CN202321050170.1U 2023-04-28 2023-04-28 换电设备 Active CN2200095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50170.1U CN220009529U (zh) 2023-04-28 2023-04-28 换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50170.1U CN220009529U (zh) 2023-04-28 2023-04-28 换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09529U true CN220009529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91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50170.1U Active CN220009529U (zh) 2023-04-28 2023-04-28 换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095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69933U (zh) 更换车载电池的机械手
CN106005929A (zh) 一种带有举升装置和旋转装置的搬运小车
CN108301668A (zh) 伺服控制抱夹搬运器
CN220009529U (zh) 换电设备
CN113443308B (zh) 一种配置有可攀爬引导运输车的立体货架仓储系统
CN117227569A (zh) 换电设备
CN102887363A (zh) 一种更换车载电池的机械手
CN210162082U (zh) 一种有轨制导物料小车
CN207847205U (zh) 一种汽车搬运平台
CN110561174A (zh) 一种龙门机床托盘交换的机构
CN107200270B (zh) 一种起重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16653687A (zh) 一种换电平台及换电设备
CN1351218A (zh) 四柱双配重汽车堆垛机
CN219155610U (zh) 辊道式移载接驳装置
CN214326282U (zh) 一种智能线性往复输送设备配套的变轨模块
CN213264247U (zh) 一种用于超重工件的移载车
CN111409992A (zh) 一种用于搬运机器人的行驶驱动装置
CN218876958U (zh) 模块化的换电设备及换电站
CN220766428U (zh) 下沉式堆垛机
CN110217732A (zh) 一种基于电动驱动的叉车旋转装置
CN216128936U (zh) 一种重载移载转向机
CN218754792U (zh) 换电站的电池举升装置和具有其的换电站
CN220076189U (zh) 换电设备中电池仓的位置调整装置
CN216544925U (zh) 无限开槽带纸传送结构
CN211253951U (zh) 一种仓库用轨道穿梭移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