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02157U - 一种多功能辅助护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辅助护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02157U
CN220002157U CN202321209983.0U CN202321209983U CN220002157U CN 220002157 U CN220002157 U CN 220002157U CN 202321209983 U CN202321209983 U CN 202321209983U CN 220002157 U CN220002157 U CN 2200021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up plate
bed
nursing device
angle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0998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亭
常红
马青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anwu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Xuanwu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anwu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Xuanwu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32120998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021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021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021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辅助护理装置,包括承载部,对患者身体产生支撑作用,所述承载部靠近床头部分设置有能转动的靠板;防滑部,设置于靠板上,并能为患者提供防滑作用;指示部,作为反映所述靠板抬起角度的部件,所述防滑部包括能移动冒出所述靠板表面的防滑支撑块和能收纳所述防滑支撑块的设置于所述靠板内部的容置空腔,所述靠板能跟随所述防滑支撑块运动,作为所述指示部主体部件的量杆与所述靠板连接。本实用新型带有能直观反映床头抬起角度的装置,能够让患者仰卧角得以确认,同时通过设置防滑支撑块,也能避免患者长久保持仰卧状态的体位下滑,保障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辅助护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辅助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其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由于意识不清,需要鼻饲管喂食和呼吸机辅助呼吸,临床上建议为这样的患者适当抬高床头。患者在进食时,如果床抬高的角度不合适,容易导致患者反流误吸;而病床的床头抬高角度小于30度则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概率大大提高,床头常见抬高角度在30度至45度之间最适合患者治疗,这样能够减轻颅内水肿的情况,有利于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日后的康复,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欧洲卒中组织(EuropeanStrokeOrganization)发布的《2019年脑卒中诊断和治疗指南》(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AcuteIschemicStroke)中也有关于脑卒中后肺部感染的防治建议,其中包括了高枕头姿势作为可预防肺部感染的措施之一,因此对床头抬高角度的严格控制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
现有的病床,在抬高床头时,仅凭借医护人员的直观判断抬高床头的高度,造成床头的实际抬起高度偏离患者治疗时需要的床头高度,影响患者的治疗。例如,美国肺协会(AmericanLungAssociation)建议脑卒中患者将床头抬高30度以减少肺部感染的风险,其他更高或更低的床头高度可能没有同样的效果,因此,对于床头抬高角度的观察十分重要。此外,脑卒中患者治疗初期需要在床头抬起的状态下长时间保持一定的仰卧角,在这种体位下,患者体位容易发生下滑,尤其是意识昏迷的患者,无法自行调整体位,导致患者身体并未保持应有的角度,同样影响到患者的治疗。
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213994141U的专利文献所提出的一种脑卒中患者用训练床,针对目前脑卒中患者在后期的康复治疗中,不具备可以对患者手臂以及腿部进行同时训练康复的功能,另外,床体上靠板的角度调节不便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床板,所述床板的底端四角均固定有脚架,关于床板横轴线对称的两个脚架的侧壁上均固定有同一个横杆,床板的顶部铰接有两个相对称的托腿板。这种装置虽然能够调节靠板的角度,但是其调整的角度受到螺孔的影响,无法无级调节,对于不同状况的患者而言,适应性较差,同时靠板的角度也只能凭借医务人员的目测,缺少了一种精准的指标,同时,在靠板抬起时,患者会长时间依靠在靠板上,该装置也并没有一种能够抵抗患者体位下滑的装置。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提出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护理装置,或一种辅助装置,或一种多功能辅助护理装置,尤其是一种脑卒中患者使用的多功能辅助护理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的脑卒中患者病床,其虽然能满足脑卒中患者对床头抬起角度的一般需求,但是其床头的抬起角度大多仅能靠医务人员目测,缺乏一种精确直观的数据测量,同时对于患者而言,治疗初期患者需长时间躺在床头抬起一定角度的病床上,其倾斜的床头容易使得患者的体位逐渐下滑,使得患者实际身体仰坐的角度没能到达床头预先设定的角度,最终影响到患者治疗和休养的效果。
因此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功能辅助护理装置,该装置能直观反映床头抬起角度的装置,能够让医务人员方便快捷地确认患者仰卧角,同时通过设置防滑支撑块,也能避免患者长久保持仰卧状态的体位下滑,保障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多功能辅助护理装置,包括承载部,对患者身体产生支撑作用,承载部靠近床头部分设置有能转动的靠板;防滑部,设置于靠板上,并能为患者提供防滑作用;指示部,作为反映靠板抬起角度的部件。防滑部包括能移动冒出靠板表面的防滑支撑块和能收纳所述防滑支撑块的设置于靠板内部的容置空腔,靠板能跟随防滑支撑块运动,作为指示部主体部件的量杆与靠板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承载部还包括固定板和靠板转动轴,所述靠板所在平面与所述固定板所在平面形成夹角并通过靠板转动轴活动连接,所述靠板能绕所述靠板转动轴做使所述夹角大小变化的翻转运动。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防滑部还包括支撑块转轴和支撑块链条,所述防滑支撑块能绕所述支撑块转轴在支撑块链条的驱动下做旋转运动。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指示部还包括标注于所述量杆上的角度线、容纳所述量杆杆面穿过的限位栏和指示所述角度线具体度数的刻度指示标识,所述指示部的部件贴近或设置于床板主体的一侧面。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装置还包括传动部,所述传动部在所述床板主体靠近所述量杆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摇柄,所述驱动摇柄的旋转能带动所述传动部内的传动链条的转动。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摇柄与主传动轴相连,所述主传动轴通过所述传动链条与副传动轴连接,所述副传动轴设置在位于所述床板主体内部的支撑杆基座上并通过所述支撑杆基座内的基座铰接支点与支撑杆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靠板背部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中设置有能在所述滑轨内进行滑动的滑块,所述滑块通过设置在所述滑块上的滑块铰接支点与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支撑杆的转动能驱使所述滑块于所述滑轨内的滑动并带动所述靠板的转动。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块链条能布设在所述靠板内部并通过所述靠板转动轴与所述床板主体上表面相接的部位最终连接在所述主传动轴上。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块转轴周向外侧设置有支撑块齿轮,所述支撑块链条上分布有带有齿轮构造的链条齿轮部和无齿轮构造的链条空白部,所述链条齿轮部上的齿轮能与所述支撑块齿轮相互啮合。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床板主体贴近底面的部位设置有床腿,所述床腿一端与所述床板主体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带锁紧结构的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至少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驱动摇柄,依靠简单的正反方向旋转即可完成对床头的抬起与躺平的无级控制,因此可在患者适宜的角度范围内灵活调整,对不同需求的患者适应性高,同时也能完成防滑支撑块伸出与收回的行为,操作简易省时省力。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带有角度线的量杆,使得医务人员在旋转驱动摇柄的同时能实时观察床头抬起的角度,同时也能精确控制床头抬起角度的实际值,使之落在适合患者的治疗的最佳区间,并且,通过红外感应器的设置,若床头抬起角度未达到预定值时能响应并报警,避免医务人员因操作的疏忽而导致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
(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防滑支撑块,使得床头在抬起时患者能凭借该支撑块稳固体位,避免了长时间保持固定角度仰躺的患者身体因重力原因不受控地逐渐下滑导致的治疗效果的下降,同时该防滑支撑块能依靠量杆等装置判断转出的角度是否到位,也能在本实用新型未使用时跟随床头的躺平同步收纳于靠板之中,也能依靠量杆等装置判断为患者后续治疗休养中良肢位的摆放预留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辅助护理装置的简化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床板主体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靠板背部的简化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靠板角度调整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滑支撑块工作原理的简化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靠板角度调整的原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0:承载部;101:靠板;102:靠板转动轴;103:固定板;200:防滑部;201:防滑支撑块;202:容置空腔;203:支撑块转轴;204:支撑块齿轮;205:链条齿轮部;206:链条空白部;207:支撑块链条;300:指示部;301:量杆;302:角度线;303:刻度指示标识;304:红外感应器;305:限位栏;400:传动部;401:驱动摇柄;402:传动链条;403:主传动轴;404:副传动轴;405:支撑杆基座;406:基座铰接支点;407:支撑杆;408:滑块铰接支点;409:滑块;410:滑轨;500:床板主体;600:床腿;601: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方向定义:以靠板转动轴102为中心轴线,靠板101抬起时转动方向为第一方向;床头平放时床上患者头顶朝向的方向为第二方向。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辅助护理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承载部100,其由靠板101、靠板转动轴102和固定板103组成;防滑部200,其由表面覆盖着海绵垫的防滑支撑块201和能容纳该防滑支撑块201的容置空腔202组成;指示部300,其主体是形状呈现为一段弧形的其上带有角度线302的量杆301,该量杆301位于靠板101的一侧并从限位栏305限定的内部区域穿过;传动部:设置有驱动摇柄401和套接于其上的传动链条402,驱动摇柄401的旋转能同时带动传动链条402的运动;床板主体500,作为其他部件固接的基础主体部件;床腿600,一端固定在床板主体500底面四个角附近,另一端设置有带锁紧结构的万向轮601。
优选地,如图1所示,靠板101位于本装置中的床头位置,相应的,固定板103位于本装置中的相对靠近床尾的位置,靠板101与固定板103之间通过靠板转动轴102相连,固定板103与靠板转动轴102的固定侧连接而靠板101与靠板转动轴102的活动侧连接,同时固定板103和靠板转动轴102皆固定连接在床板主体500靠近床尾的上表面上,因此靠板101能绕靠板转动轴102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并拥有与固定板103位于同一平面的初态和达到预定抬起角的终态。初态对应的是床面平整无起伏的方便患者良肢位摆放的靠板101平放状态,靠板101在初态时也与固定板103相同地紧靠在床板主体500之上,而终态对应的是床头抬起到30-45度区间内最适宜患者治疗初期时的靠板101抬起状态。
优选地,如图1所示,量杆301贴近于床板主体500其中一个侧面并靠近床头位置,该量杆301实际上为以靠板转动轴102靠近量杆301所在方位的端头为圆心作出的与第一方向平行且垂直于地面的圆的其中一段弧形,也即是说,量杆301上的任意一点到靠板转动轴102靠近量杆301所在方位的端头的距离均相同,且该量杆301的一端悬空,另一端与靠板101固定连接,因此量杆301可跟随靠板101第一方向或其相反方向的转动而跟随转动且始终位于限位栏305和床板主体500的所在侧面之间的空间。量杆301上带有数值沿第一方向逐渐变小的角度线302,床板主体500的靠近量杆301的侧面在贴近该角度线302附近位置设置有刻度指示标识303,该标识可选为红色醒目的指向第二方向的大箭头,箭头指向的角度线302上对应的数值能够反映靠板101与床板主体500之间形成的夹角大小。优选地,角度线302上数值为30度的刻度可以放大或采用显眼的颜色标注。通过这样的设置,医务人员可以很方便快捷地确定当前床头的抬起角度,为后续对床头抬起角度的调整提供依据。
优选地,如图1、图2所示,在与量杆301相同的床板主体500的侧面设置有驱动摇柄401,该驱动摇柄401位于整个床板主体500侧面靠近中间的部位。驱动摇柄401可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的旋转,医务人员通过操作该驱动摇柄401的旋转,可使得与驱动摇柄401相连的主传动轴403进行与驱动摇柄401转动方向与速度相同的旋转,同时带动与之相连的传动链条402的移动,而与主传动轴403和副传动轴404均活动连接的传动链条402的移动也会驱使副传动轴404进行与该主传动轴403,或驱动摇柄401旋转方向相同的转动。副传动轴404的两端均位于支撑杆基座405中,具体为与基座铰接支点406活动连接,支撑杆407的一端固定在基座铰接支点406之上,另一端则与设置在靠板101背部的滑块409上的滑块铰接支点408活动连接,优选为铰接。支撑杆407能以基座铰接支点406为圆心,进行范围位于床板主体500底面之上的第一方向或其相反方向的旋转运动,且受到副传动轴404的驱动,支撑杆407的旋转方向与副传动轴404的转动方向相同,即与驱动摇柄401的旋转方向同向。副传动轴404、支撑杆基座405、支撑杆407、滑块409等可设置于床板主体500上下表面之间的区域,而床板主体500靠近床头一侧的上表面可以开设数量不一的孔以预留出床板主体500内部构造与靠板101背部之间联动的空间,使得滑块409,支撑杆407等能够穿过床板主体500上表面所在的平面而不与床板主体500发生碰撞。特别地,驱动摇柄401可采取电机驱动方式,医务人员可人为地控制电机的启停与正转反转。需要说明的是,电机可采用小型家用电机,以代替手动操作驱动摇柄401,实现控制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不涉及对软件和方法的改进,符合专利法对保护客体的规定。
优选地,如图3所示,靠板101的背部靠近两侧的位置设置有两条滑轨410,在靠板101处于初态的情况下,滑轨410的走向与第二方向所在直线相同,且称滑轨410第一方向所在的端部为上端,远离第一方向的端部为下端。每一滑轨410上都设置有能在其上进行滑动的滑块409,滑块409通过其上带有的滑块铰接支点408与支撑杆407连接且跟随支撑杆407的转动而进行相应的滑动。
优选地,如图4所示,支撑杆407的旋转能决定滑块409所处的位置并借助滑块409的滑动最终影响到靠板101的抬起角度。当支撑杆407向着第一方向相反方向旋转时,滑块409向着滑轨410的上端进行滑动,与此同时,在支撑杆407借助滑块铰接支点408并最终作用在滑块409上的支撑力的作用下,靠板101向着第一方向转动,表现为床头抬高,此时驱动摇柄401做的是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的旋转;相反地,当驱动摇柄401进行第一方向的旋转时,支撑杆407也向着第一方向旋转,带动滑块409向着滑轨410的下端进行滑动,此时靠板101向着第一方向相反方向转动,表现为床头降低。
优选地,设置在靠板101上表面靠近侧面的防滑支撑块201位于靠板101的中部略靠上位置,两防滑支撑块201刚好位于患者保持一定仰卧角时候的胳肢窝处。防滑支撑块201能以垫在患者胳肢窝下方的方式帮助治疗初期的患者保持预定的仰卧体位而不往下滑动,同时该防滑支撑块201表面还裹有海绵垫,能够缓解长时间辅助支撑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感。防滑支撑块201能在其内部的支撑块转轴203的带动下进行转出靠板101顶面和藏进容置空腔202的运动,与防滑支撑块201相同的,该容置空腔202也设置在临近防滑支撑块201的靠板101之中的位置且能完全容纳防滑支撑块201。优选地,防滑支撑块201的转动可由支撑块链条207以带动支撑块转轴203的方式驱动,该支撑块转轴203外部周向位置设置有支撑块齿轮204且该齿轮能与链条齿轮部205相互啮合,具有一定长度的链条齿轮部205与剩余长度的链条空白部206共同组成了支撑块链条207。优选地,该支撑块链条207可布设在靠板101内部并通过靠板转动轴102与床板主体500上表面相接的部位最终连接在主传动轴403,使得驱动摇柄401的转动也能驱动防滑支撑块201的旋转。
优选地,如图5所示,设置防滑支撑块201在靠板101的旋转角达到30度后便达到最大旋转角度,该角度优选为防滑支撑块201长度方向与靠板101当前所在平面垂直,在到达最大旋转角度后,进一步操作驱动摇柄401使得靠板101朝着大于30度的角度变化的时候,由于防滑支撑块201内部带有的自锁机构,在无支撑块链条207驱动的情况下,使得防滑支撑块201能稳固在当前角度,通过对支撑块链条207上的链条齿轮部205长度的设置,便能达到防滑支撑块201转动至垂直位置后便不再转动的目的,具体来说,计算链条齿轮部205的长度,在支撑块链条207驱动支撑块转轴203转动的过程中使得防滑支撑块201转动至垂直位置时候刚好与支撑块齿轮204脱离。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防滑支撑块201转动至垂直位置后支撑块链条207进一步的传动不会再度对防滑支撑块201产生旋转而出的传动力,进而表现为防滑支撑块201能维持在直角状态不变的同时不会影响到量杆301继续的运动。
优选地,床板主体500两侧对应刻度指示标识303的位置设置有红外感应器304,通过设置红外感应器304,可以很方便地对靠板101的当前角度进行探测,具体地,当探测到量杆301朝第一方向运动时,开始倒计时,倒计时时间可选为一分钟,倒计时结束后若检测到量杆301上的角度线302的数值未达到或超过30度,启动与之电连接的报警组件,报警方式为发出声响和/或灯光闪动。该红外感应器304可采用现有技术,例如公开号为CN207993211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红外感应自动报警器及其系统,其包括红外感应报警装置,该红外感应自动报警器能够在人为可控的范围内对指定区域进行监测。本实用新型无意对红外感应器304进行改进,不涉及方法或计算程序的改进,符合专利法对保护客体的规定。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步骤进行描述:如图1所示,当脑卒中患者平躺在处于初态的本装置上时,医务人员可通过旋转驱动摇柄401的方式抬高靠板101,并通过观察位于驱动摇柄401一侧的量杆301上的刻度线302来确认当前靠板101的抬起角度。当医务人员观察到刻度线302指示的度数达到预定角度时,停止旋转驱动摇柄401,此时靠板101处于终态,即被固定在预定角度,同时位于靠板101之上的防滑支撑块201也完全旋转而出,脑卒中患者腋下在该防滑支撑块201的抵靠作用下能使上半身以相对牢靠的方式保持当前的仰卧体位,而位于量杆301一侧的处于触发状态的红外感应器304也能对当前的仰卧角度进行监测,避免他人或者患者自身的误触使得靠板101角度变化导致低于预设值。
本实用新型在操作过程中的机械传动具体过程为:医务人员为抬高靠板101而旋转驱动摇柄401时,套接于驱动摇柄401之上的主传动轴403会进行与驱动摇柄401转动方向与速度相同的旋转,这样的旋转通过与主传动轴403相连的传动链条402的将医务人员施加的作用力提供给同样与传动链条402连接的副传动轴404之上,副传动轴404在此作用力下能够进行方向与主传动轴403相同的转动,而副传动轴404的两端均与支撑杆基座405中的基座铰接支点406活动连接,因此副传动轴404能绕两个基座铰接支点406连线所在轴做相对空间位置不变的旋转运动。显然驱动摇柄401应具备自锁紧特性以避免医务人员在停止施加在其上的作用力后靠板101自动复位,也可采用电机锁紧的方式代替自锁紧机构,同时电机也能代替医务人员对驱动摇柄401进行旋转操作。
支撑杆407作为使靠板101维持预定角度的主要支撑构件,其一端固定在基座铰接支点406之上,另一端则与设置在靠板101背部的滑块409上的滑块铰接支点408铰接。因此在副传动轴404的带动下,支撑杆407能进行绕基座铰接支点406的旋转运动,该旋转运动能带动滑块409在滑轨410内向着靠板101的顶部进行滑动。如图6所示,靠板转动轴102与基座铰接支点406的连线和靠板转动轴102与滑块铰接支点408的连线形成的夹角为α,在滑块铰接支点408与基座铰接支点406连线(即支撑杆407)的长度、靠板转动轴102与基座铰接支点406的连线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滑块铰接支点408绕以基座铰接支点406为圆心,支撑杆407长度为半径的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的旋转圆周运动,这使得夹角α能增大到夹角α’,表现为靠板101抬起角度变大。而当图6中靠板转动轴102与滑块铰接支点408的连线与圆相切时,也即支撑杆407与靠板101垂直时,夹角α最大,表现为靠板101抬起角度达到最大。显然,通过改变支撑杆407的长度或者支撑杆基座405相对靠板转动轴102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靠板101的最大抬起角度。
在靠板101抬起的过程中,设置在靠板101上表面靠近侧面的防滑支撑块201也能进行绕支撑块转轴203的转出靠板101顶面的旋转运动。设置在防滑支撑块201的支撑块转轴203处的支撑块链条207以与支撑块转轴203上的支撑块齿轮204相互啮合的方式与防滑支撑块201产生联动关系。该支撑块链条207布设在靠板101内部并通过靠板转动轴102与床板主体500上表面相接的部位最终连接在主传动轴403,使得驱动摇柄401的转动也能驱动防滑支撑块201的旋转,表现为靠板101抬起的同时防滑支撑块201也能转出靠板101的顶面。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在全文中,“优选地”所引导的特征仅为一种可选方式,不应理解为必须设置,故此申请人保留随时放弃或删除相关优选特征之权利。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辅助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含以下结构,
承载部(100),对患者身体产生支撑作用,所述承载部(100)靠近床头部分设置有能转动的靠板(101),
防滑部(200),设置于所述靠板(101)上,并能为患者提供防滑作用,
指示部(300),作为反映所述靠板(101)抬起角度的部件,
所述防滑部(200)包括能移动冒出所述靠板(101)表面的防滑支撑块(201)和能收纳所述防滑支撑块(201)的设置于所述靠板(101)内部的容置空腔(202),所述靠板(101)能跟随所述防滑支撑块(201)运动,作为所述指示部(300)主体部件的量杆(301)与所述靠板(10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辅助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100)还包括固定板(103)和靠板转动轴(102),所述靠板(101)所在平面与所述固定板(103)所在平面形成夹角并通过靠板转动轴(102)活动连接,所述靠板(101)能绕所述靠板转动轴(102)做使所述夹角大小变化的翻转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辅助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部(200)还包括支撑块转轴(203)和支撑块链条(207),所述防滑支撑块(201)能绕所述支撑块转轴(203)在支撑块链条(207)的驱动下做旋转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辅助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部(300)还包括标注于所述量杆(301)上的角度线(302)、容纳所述量杆(301)杆面穿过的限位栏(305)和指示所述角度线(302)具体度数的刻度指示标识(303),所述指示部(300)的部件贴近或设置于床板主体(500)的一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辅助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传动部(400),所述传动部(400)在所述床板主体(500)靠近所述量杆(301)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摇柄(401),所述驱动摇柄(401)的旋转能带动所述传动部(400)内的传动链条(402)的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辅助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摇柄(401)与主传动轴(403)相连,所述主传动轴(403)通过所述传动链条(402)与副传动轴(404)连接,所述副传动轴(404)设置在位于所述床板主体(500)内部的支撑杆基座(405)上并通过所述支撑杆基座(405)内的基座铰接支点(406)与支撑杆(407)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辅助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靠板(101)背部设置有滑轨(410),所述滑轨(410)中设置有能在所述滑轨(410)内进行滑动的滑块(409),所述滑块(409)通过设置在所述滑块(409)上的滑块铰接支点(408)与所述支撑杆(407)连接,所述支撑杆(407)的转动能驱使所述滑块(409)于所述滑轨(410)内的滑动并带动所述靠板(101)的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辅助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链条(207)能布设在所述靠板(101)内部并通过所述靠板转动轴(102)与所述床板主体(500)上表面相接的部位最终连接在所述主传动轴(403)上。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辅助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转轴(203)周向外侧设置有支撑块齿轮(204),所述支撑块链条(207)上分布有带有齿轮构造的链条齿轮部(205)和无齿轮构造的链条空白部(206),所述链条齿轮部(205)上的齿轮能与所述支撑块齿轮(204)相互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辅助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主体(500)贴近底面的部位设置有床腿(600),所述床腿(600)一端与所述床板主体(500)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带锁紧结构的万向轮(601)。
CN202321209983.0U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多功能辅助护理装置 Active CN2200021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09983.0U CN220002157U (zh)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多功能辅助护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09983.0U CN220002157U (zh)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多功能辅助护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02157U true CN220002157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87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09983.0U Active CN220002157U (zh)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多功能辅助护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021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31001B2 (ja) 姿勢変換装置および姿勢変換方法
EP2783670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ssisting impaired or disabled persons
US6880186B2 (en) Arrangement in a bed for a disabled person, and a bed provided with the said arrangement
WO2021094838A1 (en) Tilting/lifting chair
JPH05500171A (ja) 治療用ベッド
CN211326356U (zh) 一种临床护理用可调旋转位置的辅助起身装置
CN111888133A (zh) 一种多功能护理病床
CN220002157U (zh) 一种多功能辅助护理装置
US2873457A (en) Bed with adjustable invalid lift
CN113952682B (zh) 一种中医重症康复系统
CN113040996B (zh) 一种智能测角多功能颈椎病辅助治疗椅
CN214550575U (zh) 气道开放辅助装置
CN112807168B (zh) 一种急诊科方便护理医疗床
US20220386776A1 (en) Tilting/lifting chair
CN111329672B (zh) 一种可升降轮椅
CN114053124A (zh) 一种用于医院病房的智能护理机器人
KR101378141B1 (ko) 헌혈용 의자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2957226A (zh) 一种骨科用多功能康复训练装置
CN217525619U (zh) 一种五联动行走升降装置
CN219207897U (zh) 一种妇产科患者检查辅助装置
CN105662684A (zh) 六维颈椎正骨牵引康复系统
CN219763859U (zh) 一种妇产科检查座椅
CN219963322U (zh) 一种医疗床
CN219681105U (zh) 一种心胸外科用康复按摩护理装置
CN220046421U (zh) 一种多功能行走辅助训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