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01433U - 杯盖结构及杯具 - Google Patents

杯盖结构及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01433U
CN220001433U CN202320362230.7U CN202320362230U CN220001433U CN 220001433 U CN220001433 U CN 220001433U CN 202320362230 U CN202320362230 U CN 202320362230U CN 220001433 U CN220001433 U CN 2200014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connecting ring
cup
groove
annular ste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6223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子康
邓天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ade Cup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ade Cup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ade Cup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ade Cup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6223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014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014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014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盛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杯盖结构及杯具。该杯盖结构包括内盖、连接圈及外盖。连接圈套设于内盖的周侧并与内盖卡接配合;外盖套设于连接圈的周侧,且外盖的内壁与连接圈的外壁过盈配合。本申请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与外盖材质相同的连接圈,且连接圈与内盖卡接连接,连接圈与外盖过盈配合,使得外盖与内盖的连接不易受温度影响,外盖通过连接圈能够稳定连接至内盖上,大大提高了杯盖结构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并且避免使用胶水对内盖和外盖进行粘接,有效解决了杯盖结构会散发刺激性气味的问题。

Description

杯盖结构及杯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盛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杯盖结构及杯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杯子等容器上往往设置有杯盖,以起到保温或防止灰尘等进入杯内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杯盖通常包括塑料内盖及不锈钢外盖,且塑料内盖与不锈钢外盖间一般通过过盈装配或胶水粘接连接。但是,由于杯盖长期处于冷热变换的工况下工作,塑料内盖易产生变形,从而导致不锈钢外盖松动脱落。并且,通过胶水粘接,胶水会散发出一种很难去除的刺激性气味,从而对使用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杯盖结构及杯具,以解决现有杯盖的内盖和外盖连接不稳定,且杯盖容易散发刺激性气味导致杯盖的使用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杯盖结构,该杯盖结构包括内盖、连接圈以及外盖,所述连接圈套设于所述内盖的周侧并与所述内盖卡接配合;所述外盖套设于所述连接圈的周侧,且所述外盖的内壁与所述连接圈的外壁过盈配合,并且外盖与连接圈的材质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圈通过卡接能够稳定连接至内盖上,并且不会因冷热变换导致的变形使连接圈脱离内盖。且由于外盖与连接圈的材质相同,可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实现连接圈与外盖的连接,连接圈与外盖在受热膨胀或遇冷收缩时,改变的尺寸基本相同,从而保证过盈连接的可靠性。如此,外盖通过连接圈能够稳定连接至内盖上,大大提高了杯盖结构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并且杯盖结构整体连接简单,易于加工。进一步地,本申请提供的杯盖结构不需要使用胶水对内盖和外盖进行粘接,如此,有效解决了杯盖结构中的胶水容易散发刺激性气味导致杯盖结构的使用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杯盖结构还包括倒扣,所述内盖设有凹槽,所述倒扣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圈的内壁,另一端卡入所述凹槽内,以使所述连接圈卡接于所述内盖。
如此设置,连接圈和内盖的装配更加简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倒扣沿所述连接圈圆周方向的宽度与所述凹槽沿所述内盖圆周方向的宽度相等,以阻止所述连接圈绕所述内盖的周侧转动。
如此设置,大大提高了内盖与连接圈之间连接稳定性,并且减小了杯盖结构的磨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倒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倒扣沿所述连接圈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如此设置,进一步提高了连接圈与内盖间的连接强度,且连接圈的受力更加均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盖的外表面设有环形台阶,所述连接圈的一端止挡于所述环形台阶的台阶面上。
如此设置,能够限制连接圈沿自身轴向的移动,从而实现连接圈与内盖的稳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台阶设于所述凹槽的一侧,且所述环形台阶的所述台阶面朝向所述凹槽,所述倒扣止挡于所述凹槽远离所述环形台阶的一端;或者,所述环形台阶设于所述凹槽的一侧,且所述环形台阶的所述台阶面背离所述凹槽,所述倒扣止挡于所述凹槽靠近所述环形台阶的一端。
如此设置,能够阻止连接圈沿自身轴线方向窜动,从而进一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圈的外径大于所述台阶面的外径。
如此设置,降低工艺难度,并保证连接圈与外盖间过盈配合的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圈套设于所述内盖的一端,且所述外盖远离所述连接圈的一端与所述内盖过盈配合连接。
如此设置,能够降低连接圈的装配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盖为塑料件,所述外盖与所述连接圈均为金属件。
如此设置,内盖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及隔热性,并且降低外盖与连接圈的连接难度。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杯具,该杯具包括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杯盖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杯盖结构,通过设置连接圈,且将连接圈套在内盖的外壁上,并通过卡接的方式使得连接圈和内盖固定连接,从而使得连接圈能够稳定连接至内盖上,并且,不会因冷热变换导致的变形使连接圈脱离内盖。并且,由于外盖与连接圈的材质相同,且通过过盈配合实现连接圈与外盖连接,连接圈与外盖在受热膨胀或遇冷收缩时,改变的尺寸基本相同,从而保证过盈连接的可靠性。如此,外盖通过连接圈能够稳定连接至内盖上,大大提高了杯盖结构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并且,杯盖结构整体连接简单,易于加工。
进一步地,本申请提供的杯盖结构不需要使用胶水对内盖和外盖进行粘接,如此,有效解决了杯盖结构中的胶水容易散发刺激性气味导致杯盖结构的使用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杯盖结构的爆炸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杯盖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实施例的杯盖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00、杯具;10、杯盖结构;11、内盖;111、凹槽;112、环形台阶;1121、台阶面;12、连接圈;13、外盖;14、倒扣;20、杯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杯盖结构10,该杯盖结构10包括内盖11、连接圈12及外盖13。连接圈12套设于内盖11的周侧并与内盖11卡接配合。外盖13套设于连接圈12的周侧,且外盖13的内壁与连接圈12的外壁过盈配合。
杯盖结构10在装配时,先将连接圈12套在内盖11的外壁上,并通过卡接的方式使得连接圈12和内盖11固定连接,从而使得连接圈12能够稳定连接至内盖11上,并且,不会因冷热变换导致的变形使连接圈12脱离内盖11。并且,由于外盖13与连接圈12的材质相同,并通过过盈配合实现连接圈12与外盖13连接,连接圈12与外盖13在受热膨胀或遇冷收缩时,改变的尺寸基本相同,从而保证过盈连接的可靠性。如此,外盖13通过连接圈12能够稳定连接至内盖11上,大大提高了杯盖结构10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并且杯盖结构10整体连接简单,易于加工。
进一步地,本申请提供的杯盖结构10不需要使用胶水对内盖11和外盖13进行粘接,如此,有效解决了杯盖结构10中的胶水容易散发刺激性气味导致杯盖结构10的使用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内盖11为塑料件,外盖13与连接圈12均为金属件。如此,塑料制的内盖11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及隔热性,能够较长时间维持杯内的水温,而且塑料件的重量也较轻,能够减轻杯盖结构10的整体重量,并且,塑料件的价格较低,能够节约杯盖结构10的制造成本。通常,金属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因此,可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使得外盖13与连接圈12装配在一起,避免外盖13从连接圈12上脱落,如此设置,外盖13与连接圈12的连接强度较高,且装配难度较低。
优选的,外盖13与连接圈12均为不锈钢,不锈钢材料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因此,如此设置,可使杯盖结构10更加耐用。但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外盖13与连接圈12还可以是铜材质、铜合金材质、铝材质或铝合金材质。当然,内盖11、外盖13与连接圈12也可根据实际选择不同的材料,在此不一一列举。
请参阅图1及图2,在一实施例中,杯盖结构10还包括倒扣14,内盖11设有凹槽111,倒扣14的一端连接于连接圈12的内壁,另一端卡入凹槽111内,以使连接圈12卡接于内盖11。
如此,连接圈12和内盖11的装配更加简单,并且能够保证连接圈12与内盖11的稳定连接。
具体地,倒扣14一端连接于连接圈12远离内盖11的一端,另一端朝靠近内盖11的方向两次弯折形成“凵”结构。
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倒扣14伸入凹槽111内的长度为凹槽111沿内盖11径向的深度的一半。可以理解的是,若倒扣14伸入凹槽111内的长度过短,则倒扣14与凹槽111接触面积较小,难以保证内盖11与连接圈12稳定卡接。若倒扣14伸入凹槽111内的长度过长,则在装配时,倒扣14弯折的难度较大,且倒扣14存在断裂的风险。因此,如此设置,既保证了内盖11与凹槽111的卡接强度,又降低了杯盖结构10的装配难度。
在一实施例中,倒扣14沿连接圈12圆周方向的宽度与凹槽111沿内盖11圆周方向的宽度相等,以阻止连接圈12绕内盖11的周侧转动。
由于倒扣14沿连接圈12圆周方向的宽度与凹槽111沿内盖11圆周方向的宽度相等,因此,倒扣14沿连接圈12圆周方向的两端分别止挡于凹槽111沿内盖11圆周方向的两侧内壁,如此,内盖11与连接圈12不会发生相对转动,大大提高了内盖11与连接圈12之间连接稳定性,并且,减小了杯盖结构10的磨损。
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倒扣1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倒扣14沿连接圈12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如此,进一步提高了连接圈12与内盖11间的连接强度,且由于多个倒扣14是沿连接圈12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故当连接圈12安装于内盖11上时,连接圈12受力更加均匀,从而提高了杯盖结构10的结构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倒扣14设置为两个,相应的,内盖11上的凹槽111也为两个,两个倒扣14一一对应卡入两个凹槽111内。如此,连接圈12的安装较为简单,并且还能够实现连接圈12与内盖11的牢固连接。当然,倒扣14与凹槽111还可均设置为三个、四个或更多个,只要能够起到相同的连接效果即可,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一实施例中,倒扣14与连接圈12一体成型。如此,增强了倒扣14与连接圈12的连接强度。
请参阅图1-图3,在一实施例中,内盖11的外表面设有环形台阶112,连接圈12的一端止挡于环形台阶112的台阶面1121上。如此,环形台阶112起到限位作用,能够阻止连接圈12沿自身轴向的移动,从而实现连接圈12与内盖11的稳定连接。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环形台阶112设于凹槽111的一侧,且环形台阶112的台阶面1121朝向凹槽111,倒扣14止挡于凹槽111远离环形台阶112的一端。
或者,请参阅图3,在另一实施例中,环形台阶112设于凹槽111的一侧,且环形台阶112的台阶面1121背离凹槽111,倒扣14止挡于凹槽111靠近环形台阶112的一端。
具体地,定义内盖11连接有连接圈12的一端为上方,背离连接圈12的一端为下方。如此,环形台阶112能够阻止连接圈12继续朝下运动,使得倒扣14能够抵接于凹槽111的内壁。并且,倒扣14与凹槽111的卡接能够阻止连接圈12向上运动,使得连接圈12难以脱离内盖11。本实施例通过连接圈12与倒扣14配合作用,能够阻止连接圈12沿自身轴线方向窜动,从而进一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圈12的外径大于台阶面1121的外径。如此,便于连接圈12与外盖13过盈配合,降低工艺难度,并且能够保证连接圈12与外盖13间过盈配合的强度。
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连接圈12套设于内盖11的一端,且外盖13远离连接圈12的一端与内盖11过盈配合连接。如此,在降低连接圈12装配难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杯盖结构10整体的结构强度,降低外盖13脱落的风险。
请参阅图4,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杯具100,杯具100包括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杯盖结构10。杯具100可以为保温杯、玻璃杯、塑料杯或其他用于密封装水的杯子。杯具100还包括杯体20,杯盖结构10连接于杯体2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杯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盖(11);
连接圈(12),套设于所述内盖(11)的周侧;以及
外盖(13),套设于所述连接圈(12)的周侧,且所述外盖(13)的内壁与所述连接圈(12)的外壁过盈配合,并且所述外盖(13)与所述连接圈(12)的材质相同;
所述杯盖结构还包括倒扣(14),所述内盖(11)设有凹槽(111),所述倒扣(1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圈(12)的内壁,另一端卡入所述凹槽(111)内,以使所述连接圈(12)卡接于所述内盖(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扣(14)沿所述连接圈(12)圆周方向的宽度与所述凹槽(111)沿所述内盖(11)圆周方向的宽度相等,以阻止所述连接圈(12)绕所述内盖(11)的周侧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扣(1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倒扣(14)沿所述连接圈(12)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11)的外表面设有环形台阶(112),所述连接圈(12)的一端止挡于所述环形台阶(112)的台阶面(112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杯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台阶(112)设于所述凹槽(111)的一侧,且所述环形台阶(112)的所述台阶面(1121)朝向所述凹槽(111),所述倒扣(14)止挡于所述凹槽(111)远离所述环形台阶(112)的一端;
或者,所述环形台阶(112)设于所述凹槽(111)的一侧,且所述环形台阶(112)的所述台阶面(1121)背离所述凹槽(111),所述倒扣(14)止挡于所述凹槽(111)靠近所述环形台阶(112)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杯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圈(12)的外径大于所述台阶面(1121)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圈(12)套设于所述内盖(11)的一端,且所述外盖(13)远离所述连接圈(12)的一端与所述内盖(11)过盈配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11)为塑料件,所述外盖(13)与所述连接圈(12)均为金属件。
9.一种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杯盖结构。
CN202320362230.7U 2023-02-21 2023-02-21 杯盖结构及杯具 Active CN2200014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62230.7U CN220001433U (zh) 2023-02-21 2023-02-21 杯盖结构及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62230.7U CN220001433U (zh) 2023-02-21 2023-02-21 杯盖结构及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01433U true CN220001433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85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62230.7U Active CN220001433U (zh) 2023-02-21 2023-02-21 杯盖结构及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014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047119A1 (en)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Forming a Container
EP1157943A2 (en) Heat-insulating container
US20080105692A1 (en) Dual container for heating and heat retaining
US20060289487A1 (en) Double Walled Induction Heated Article of Cookware
EP0668040B1 (fr) Récipient culinaire à fond renforcé et son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CN220001433U (zh) 杯盖结构及杯具
US20090309310A1 (en) Blender Blade Sealing System
JP2019038560A (ja) 断熱容器
JP2012085907A (ja) 保冷容器
US20080034981A1 (en) Combination whisk / spatula
EP2494324A2 (en) Multi-stage temperature indicating device
JP3201853U (ja) 飲料用容器
US20140110406A1 (en) Self-basting lid
CN218172983U (zh) 一种装卸方便的组合易拉罐
CN215686759U (zh) 一种锅盖组件及压力烹饪器具
CN214964447U (zh) 一种锅具
JP2004173897A (ja) 真空二重容器
CN219147280U (zh) 一种用于保温杯的杯盖及保温杯
JPH0454789Y2 (zh)
US2666548A (en) Spaced wall container
CN209846902U (zh) 容器
JP6345576B2 (ja) 湯たんぽ
CN216724162U (zh) 一种两种材料旋转焊接的壶身结构及电热壶
CN217137536U (zh) 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CN212089269U (zh) 蒸笼内胆与外壳的装配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