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01072U - 手持式吹风机 - Google Patents
手持式吹风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001072U CN220001072U CN202321368705.XU CN202321368705U CN220001072U CN 220001072 U CN220001072 U CN 220001072U CN 202321368705 U CN202321368705 U CN 202321368705U CN 220001072 U CN220001072 U CN 2200010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ndle
- shell
- housing
- air inlet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1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474 nur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式吹风机,包括主体和手柄,主体包括主体外壳,主体外壳上设置有进风端;手柄包括连接在进风端上的手柄壳体,进风端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手柄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端部伸入到进风端内部并与第一连接部的内壁卡接;端部以向手柄中心旋转地方式卡接到第一连接部上;第二壳体与第二连接部卡接,且使得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后阻止第一壳体旋转。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吹风机能够不借助螺栓来实现手柄和主体的稳定连接,从而提高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头发护理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持式吹风机。
背景技术
手持式吹风机作为一种便宜好用的头发护理用具,已经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家用电器;近年来,手持式吹风机的外形和功能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吹风机也逐渐向高速吹风机方向发展。
现有的吹风机结构从外形上看一般包括具有出风口的主体,和连接在主体上的手柄,进风口一般设置在手柄或主体的另一端,使用者通过手持手柄来操控吹风机对头发进行护理;为了缩小吹风机的体积,目前吹风机一般将风机组件、pcb板或其它功能元件安装到手柄中;如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高速吹风机,其主体和手柄中形成有供气流流动的流体通道,进风口设置在手柄的底端,风机组件设置在手柄上的流体通道中;除此之外,手柄中还可能会设置其它功能元件;这样虽然缩小了吹风机体积,但是手柄重量增加,这就需要手柄和主体之间有着更稳固的连接结构。
目前主要依靠螺栓来稳固连接手柄和主体,不仅繁琐,影响装配效率,而且开设螺孔、螺栓紧固还容易损伤手柄壳体,增加次品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持式吹风机,其手柄和主体之间无需开设螺栓孔,无需通过螺栓固定即可实现稳固连接,提高了零件生产和吹风机的装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手持式吹风机,包括主体和连接在主体上的手柄,所述主体包括主体外壳,所述主体外壳上设置有进风端;所述手柄包括手柄壳体,所述手柄壳体连接在所述进风端上,所述进风端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围合形成所述进风端;
所述手柄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部伸入到所述进风端内部,且所述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壁卡接;
所述端部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连接部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在手柄轴向上将所述第一壳体卡接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端部靠近第二壳体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壳体或进风端抵接,以使得所述端部以向手柄中心旋转地方式使得所述第一卡块卡接到第二卡块上;
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卡接,且使得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后阻止所述第一壳体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壁卡接,所述第二壳体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卡接块,所述第二连接部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接块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接块和第二卡接槽沿着垂直于手柄轴线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端上还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之间,所述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与所述定位块抵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端部靠近第二壳体,且与所述第二壳体或进风端抵接的侧壁上取点A,所述第一壳体以点A为支点向手柄中心旋转以使得所述端部卡接到第一连接部中;在沿着手柄轴线方向上,所述第一卡块位于所述点A的斜上方。
进一步的,连接所述点A和第一卡块之间的端部侧壁,至少在点A处呈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卡接和/或螺栓连接成所述手柄壳体。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壳体为手柄内壳,所述吹风机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手柄内壳外部的手柄外壳。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手持式吹风机,包括具有出风口的主体,和连接在主体上的手柄;所述主体包括主体外壳,所述主体外壳中设置有用于安装元器件的容纳腔;所述元器件包括导风件和位于导风件和出风口之间的加热器,所述导风件用于引导气流向加热器方向流动,所述容纳腔中还设置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大体位于所述主体外壳的中轴线上,气流环绕中心管外壁向出风口方向流动;所述中心管中设置有等离子发生器,所述中心管侧壁上贯通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孔,等离子发生器的正离子释放端和负离子释放端从安装孔中伸出到中心管外部;
所述加热器包括支撑件,所述导风件包括导风板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撑件连接形成所述中心管;
所述容纳腔中在导风板远离连接部的一侧还设置有pcb板,所述连接部中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连通中心管和导风板靠近pcb板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等离子发生器位于所述空腔中。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中设置有连接板,所述等离子发生器设置在连接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将支撑件内部空间分隔成前腔和后腔,其中所述前腔靠近连接部,所述后腔靠近出风口;所述等离子发生器位于所述前腔中,所述连接部部分伸入到前腔中且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上还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上设置有卡扣,所述等离子发生器通过所述卡扣卡接在所述安装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正离子释放端和负离子释放端延伸至所述支撑件靠近出风口的一端,且沿着所述支撑件的外周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管外壁上沿着主体外壳的轴向还至少设置有两个卡槽,所述卡槽分别与所述安装孔相连通,所述正离子释放端和负离子释放端分别沿着不同的卡槽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管外壁上在所述卡槽外部还套设有内管体,所述内管体内壁与所述卡槽顶部抵接,以使得不同的卡槽与内管体内壁之间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所述正离子释放端和负离子释放端沿着所述空间延伸至支撑件靠近出风口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器还包括外管体、设置在内管体和外管体之间的加热丝,所述内管体和外管体之间形成有供气流流动的流体通道,所述正离子释放端和负离子释放端伸出到流体通道中。
又一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手持式吹风机,包括主体、连接在主体上的手柄和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第一流体通道,和设置在所述手柄上的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流体连通;所述主体沿其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出风端和pcb板,所述主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进风端,所述进风端、第一流体通道和出风端流体连通;
所述手柄与进风端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与所述进风端流体连通;所述手柄上设置有控制键,所述手柄和/或进风端上还设置有进线孔,线缆连接控制键并通过所述进线孔进入主体内部;
所述控制键设置在手柄靠近出风端的一侧,所述手柄侧壁上还设置有供线缆走线的第一线槽;所述第一线槽与所述进线孔连通,所述线缆至少部分从第一线槽中走线进入主体内部;
所述第一线槽沿着手柄侧壁自控制键处向手柄靠近pcb板的一侧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进线孔设置在手柄或进风端靠近pcb板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线槽至少包括两个第一支线槽,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支线槽在手柄侧壁上沿着不同路径延伸。
进一步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支线槽沿着控制键两侧的手柄侧壁延伸。
进一步的,沿着手柄轴线方向,所述进线孔相较于控制键靠近所述主体设置,所述第一线槽在进线孔和所述控制键之间平滑过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线槽内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着第一线槽的路径设置,以使得所述加强筋构成分开所述线缆的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线槽的宽度与设置在其中的所述线缆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包括手柄内壳和套设在所述手柄内壳外部的手柄外壳,所述第一线槽设置在所述手柄内壳的外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内壳外壁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控制键的安装平台,沿着手柄的轴线方向,所述手柄内壳外壁上在安装平台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二线槽;所述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均与所述安装平台连通,线缆经第二线槽进入安装平台与控制键连接后经第一线槽进入主体。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平台上还设置有用于走线的第三线槽。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且使得第一壳体以旋转的方式卡入到第一连接部中,第二壳体卡接到第二连接部上且能够和第一壳体连接后阻止其旋转,从而防止第一壳体从第一连接部中转出,从而使得手柄壳体能够不借助螺栓连接到主体上。
2、通过采用旋转卡接的装配方式,使得第一壳体只能通过旋转的方式卡接到进风端上,且只能通过旋转的方式从进风端上拆除,因此相较于传统的通过壳体之间发生弹性形变来将卡块进行卡接或拆除的方式,本连接结构连接的更加稳固,且装配时不会损伤壳体;且这种装配结构,使得在设计时手柄壳体和进风端的壁厚可以增加,从而提高强度,使得手柄和主体连接的更加稳固。
3、通过将第一壳体卡接在进风端内部,第二壳体卡接在进风端外部,从而既可以保证连接的强度,还能够尽量不缩小流体通道。
4、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部的内径大于第二连接部的内径,从而可以进一步扩大流体通道,减少连接结构对流体通道大小的影响。
5、通过设置第一卡块位于第一壳体旋转支点的斜上方,从而可以缩小第一壳体安装时的转角,使得第一壳体只需转动较小的角度,即可卡接到第二卡块上,从而便于快速装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手持式吹风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手持式吹风机整体结构的拆解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手持式吹风机手柄内壳和主体结构的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手持式吹风机手柄内壳和主体连接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用于展示第一壳体和进风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用于展示第一壳体安装过程中的某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手持式吹风机第一壳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手持式吹风机进风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手持式吹风机第二壳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手持式吹风机整体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容纳腔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用于展示pcb板和中心管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15为图13中结构的爆炸示意图一;
图16为图13中结构的爆炸示意图二。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吹风机整体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吹风机手柄结构的拆解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吹风机手柄内壳结构的示意图一;
图2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吹风机手柄内壳结构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手持式吹风机,包括具有出风口172的主体1和连接在主体1上的手柄2。手柄2远离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进风口171,手柄2和主体1中限定有用于在进风口171和出风口172之间传输流体的流体通道。主体1包括主体外壳11,主体外壳1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进风端112,手柄2包括手柄壳体,进风端112朝向手柄2方向凸出于主体外壳11的侧壁,从而形成与手柄壳体连接的连接部。手柄壳体与进风端112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与主体1进行连接,且使得手柄2中的流体通道和主体1中的流体通道相互连通。
本实施例中,手柄壳体为手柄内壳22,手柄2还包括套设在手柄内壳22外部的手柄外壳21,其中手柄内壳22与进风端112连接。手柄外壳21固定在手柄内壳22上,具体地可以采用螺栓连接、卡接、胶粘或焊接等方式。进风端112和手柄内壳22大体呈圆柱形,当然还可以是其它非圆柱形,进风端112包括第一连接部33和第二连接部34,第一连接部33和第二连接部34围合形成进风端112,进风端112可以与主体外壳11一体成型,第一连接部33和第二连接部34只是进风端112壳体的两个部分。手柄内壳22包括第一壳体221和第二壳体222,第一壳体221和第二壳体222可拆卸连接并且围合形成具有流体通道的手柄内壳22。
如图2和图4-图8所示,第一壳体221与第一连接部33连接,第二壳体222与第二连接部34连接。第一壳体221的端部37伸入到进风端112内部与第一连接部33的内壁卡接,具体地,第一壳体221的端部37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卡块371,第一连接部33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卡块35,通过第一卡块371和第二卡块35的卡接,实现将第一壳体221在轴向上卡接到第一连接部33上。第一壳体221的端部37靠近第二壳体222的一侧与进风端112抵接(如图6中侧壁372与进风端112抵接),在安装时,从下方将第一壳体221的端部37推入到进风端112中,由于第二卡块35的阻挡,直接顺着手柄2轴向推动无法将第一卡块371推动到第二卡块35的上方。此时,装配者只需将第一壳体221向手柄2中心旋转(参照图7),使得第一卡块371和第二卡块35在手柄2轴向上错位,然后再继续推动第一壳体221使得第一卡块371到达第二卡块35的上方,最后再转动第一壳体221复位即可。此时第一壳体221即被卡接到第一连接部33上,即第一壳体221已经连接到进风端112上。由于第一卡块371和第二卡块35在手柄2轴向上的卡接、侧壁372与进风端112抵接,因此第一壳体221被卡接进进风端112中而不会掉落,只有当再次旋转第一壳体221时,使得第一卡块371和第二卡块35错位然后下拉第一壳体221,才可以将第一壳体221从进风端112中拆出。
如图2、图9和图10所示,第二壳体222与第二连接部34卡接,且第二壳体222连接到第二连接部34上时不可向手柄2中心旋转,从而使得第二壳体222与第一壳体221连接后,在第二壳体222的约束下,第一壳体221和手柄内壳22整体无法相对于进风端112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壳体221无法从第一连接部33上拆卸,因此使得手柄内壳22整体能够连接到进风端112上。
通过设置第一壳体221通过旋转卡接的形式进行安装和拆卸、设置第二壳体222能够阻止第一壳体221旋转,从而能够将手柄内壳22固定到进风端112,实现手柄内壳22与风机主体1的连接。此外,由于采用旋转卡接的形式,因此装配过程并不会对手柄2壳体和进风端112壳体施加较大的装配力,也无需开设螺孔,因此对壳体强度基本没有损伤。同时,采用旋转卡接的方式,对手柄2壳体和进风端112的壁厚要求较低,即使壁厚较厚,也能够完成装配。因此,可以使得手柄2和主体1的连接更加稳固,而整个结构并未采用螺栓。
如图5-图8所示,由于端部37靠近第二壳体222的侧壁372与进风端112抵接,因此在旋转时,第一壳体221以该端部侧壁372上的某点为旋转支点进行旋转。记该旋转支点为点A,点A一般为该侧壁372的顶端点,如本实施例中附图所示。优选设置,沿着手柄2轴线方向,第一卡块371位于点A的斜上方,即第一卡块371和点A的连线与水平面呈锐角α,这样设置可以缩小第一壳体221安装时的转角,使得第一壳体221只需转动很小的角度即可使得第一卡块371和第二卡块35在手柄2轴向上错位,从而便于快速安装。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安装,还可以将连接点A和第一卡块371之间的端部37侧壁设置成弧形,或者至少点A处呈弧形,这样可以便于平顺地快速转动第一壳体221。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22连接在第二连接部34的外壁上,将第一壳体221和第二壳体222分别连接在进风管的内外两侧,从而既保证了连接强度,也降低了手柄2和主体1的连接对流体通道大小的影响。还可以设置第一连接部33的内径大于第二连接部34的内径,从而进一步扩大流体通道。
如图9和图10所示,具体地,第二壳体222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卡接块5,第二连接部34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与第二卡接块5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槽36。优选设置,第二卡接块5和第二卡接槽36沿着垂直于手柄2轴线的方向延伸,这样可以有效阻止第二壳体222相对于第二连接部34转动,从而阻止第一壳体221转动。第一壳体221和第二壳体222之间还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组装成手柄内壳22,当然,为了提高密封性,还可以借助螺栓对第一壳体221和第二壳体222的连接进行紧固。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安装时,先将第一壳体221从进风端112下方伸入到进风端112内部靠近第一连接部33的一侧,向手柄2中心方向转动第一壳体221,使得第一壳体221外壁上的第一卡块371与进风端112内壁上的第二卡块35错位,然后继续推动第一壳体221,同时旋转复位第一壳体221,使得第一卡块371卡接到第二卡块35上即可,此时第一壳体221即连接到进风端112上。然后将第二壳体222具有第二卡接块5的一端贴合到第二连接部34的外壁上,使得第二卡接块5卡接到第二卡接槽36中,最后再将第一壳体221和第二壳体222相互卡接或螺栓连接,即可实现将整个手柄内壳22连接到风机主体1上,最后再将手柄外壳21连接到手柄内壳22上即可。
为了方便安装,还可以在进风端112上设置定位块51,定位块51位于第二壳体222和第一壳体221之间,第一壳体221和第二壳体222与定位块51抵接,从而使得第一壳体221和第二壳体222可以独立地进行安装。
参考图1,及图11-16,主体1包括主体外壳11,主体外壳11内部具有用于安装元器件的容纳腔111,其中元器件至少包含了导风件14和加热器15。加热器15设置在导风件14和出风口172之间,导风件14用于将从手柄2中流入到主体1的气流向加热器15和出风口172方向导流,气流可以在经过加热器15加热后吹出。
如图11-图13所示,加热器15包括支撑件151、沿着支撑件151周向设置在支撑件151外壁上的翅片(图中未示出)和套设在翅片外周的外管体153,其中翅片上设置有加热丝155。支撑件151和外管体153之间形成流体通道,加热丝155位于流体通道中,气流经过加热丝155后可以被加热。导风件14包括导风板144和连接部141,其中连接部141与支撑件151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导风件14与加热器15固定连接。连接部141和支撑件151连接并形成大体位于主体外壳11中轴线上的中心管173,导风板144连接在连接部141远离支撑件151的一端,即导风板144位于中心管173远离出风口172的一端,从而可以将从手柄2中进入的气流向中心管173方向引导,气流环绕中心管173外壁流向出风口172。
导风板144设置有与外管体153基本平行的连接壁,外管体153与导风板144接触后,部分外管体153与连接壁重叠。这样,可以保证绝大部分气流在第一流体通道31内流通,有效减少导风板144和外管体153之间有气体流出到第一流体通道31外,降低噪音。吹风机还包括出风构件16,出风构件16设置于加热器15远离导风件14的一端,出风构件16、加热器15和导风件14共同限定第一流体通道31。
如图12-图14所示,中心管173内部设置有等离子发生器12,中心管173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两个安装孔126,等离子发生器12的正离子释放端121和负离子释放端122分别从两个安装孔126中伸出到中心管173外部,以向流体中释放正离子和负离子。容纳腔111中在导风板144远离连接部141的一侧还设置有pcb板13,pcb板13和等离子发生器12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具体地,为了方便安装,连接部141中设置有空腔143,空腔143沿着主体外壳11轴向贯通连接部141设置(图15和图16中示出),且空腔143延伸至导风板144处,以使得空腔143能够连通中心管173和导风板144靠近pcb板13的一侧。这样设置,使得pcb板13可以正对中心管173,从而可以面向等离子发生器12,从而便于排线连接pcb板13和等离子发生器12。
如图14-图16所示,导风板144和连接部141可以一体成型设置,等离子发生器12位于中心管173内部,具体地可以位于连接部141的空腔143中,也可以位于支撑件151中,可以设置在连接部141上,也可以设置在支撑件151上。本实施例中,优选设置等离子发生器12设置在支撑件151上,且等离子发生器12也位于连接部141的空腔143中,由于支撑件151的作用是支撑加热器15,而导风件14仅仅起到引导气流的作用,因此在设计时支撑件151强度大于连接部141,因此将等离子发生器12安装到支撑件151上可以更加稳固。此外,等离子发生器12位于空腔143中,由于空腔143距离pcb板13较近,因此可以便于安装等离子发生器12。
具体地,支撑件151内部设置有连接板158,沿着主体外壳11的轴向,连接板158将支撑件151内部空间分隔成前腔156和后腔157,其中前腔156靠近连接部141,后腔157靠近出风口172。连接部141部分伸入到前腔156中,并固定在连接板158上,这样可以使得前腔156和空腔143有部分重合。等离子发生器12安装到连接板158上,且位于前腔156中,从而使得等离子发生器12可以伸入到空腔143中,因此距离pcb板13较近,便于和pcb板13连接。
如图15和图16所示,连接板158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等离子发生器12的安装槽123,安装槽123向前腔156中延伸,连接部141上设置有避让安装槽123的避让口,安装槽123伸入到空腔143中。安装槽123上还设置有弹性臂124,弹性臂124为弹性卡扣,通过弹性卡扣将等离子发生器12固定住,安装方便快捷。
如图12-14所示,安装孔126贯通设置在连接部141和支撑件151重叠部分的侧壁上,支撑件151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卡槽125,卡槽125沿着主体外壳11的轴向延伸至支撑件151靠近出风口172的一端。卡槽125与安装孔126相连通,正离子释放端121和负离子释放端122沿着卡槽125延伸至支撑件151靠近出风口172的一端,这样可以使得释放出的正负离子可以快速到达出风口172,从出风口172排出到头发上,这样可以减少正负离子在主体外壳11中的损耗。更进一步地,安装孔126之间和卡槽125之间在支撑件151外壁上沿着支撑件151的外周间隔设置,以使得正离子释放端121和负离子释放端122在支撑件151的周向上间隔开,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少正负离子间的损耗,从而提高护理效果。在其它实施例中,卡槽125还可以同时在连接部141和支撑件151的外壁上,自连接部141向支撑件151靠近出风口172的一端延伸,这取决于安装孔126所开设的位置。
如图12所示,加热器15还包括套设在支撑件151外壁上的内管体152,内管体152的内壁与卡槽125顶部抵接,从而将两个卡槽125封闭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正离子释放端121和负离子释放端122分别沿着两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延伸到支撑件151靠近出风口172的一端,这样可以提高安装的稳定性,使得正离子释放端121和负离子释放端122始终隔开,不会因为在使用环境中磕碰、摔落等原因而发生偏移。内管体152和外管体153之间形成了流体通道,加热丝155位于流体通道中,正离子释放端121和负离子释放端122伸出到流体通道中,从而可以对气流进行加热以及释放负离子。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导风件14的连接部141和加热器15的支撑件151连接形成中心管173,将等离子发生器12安装在中心管173中;将pcb板13设置在导风板144远离中心管173的一侧,并设置空腔143连通pcb板13一侧和中心管173,从而可以使得pcb板13能够面向等离子发生器12,从而便于安装走线。另外,设置等离子发生器12的正离子释放端121和负离子释放端122延伸至出风口172处,可以降低正负离子间的损耗,从而可以提高护理效果。通过在支撑件151上设置连接板158和卡槽125来安装等离子发生器12,可以提高等离子发生器12安装的稳定性。
参考图1及图17-20,手柄2和主体1中限定有连通进风口171和出风口172的流体通道,流体通道中设置有风机组件25,通过风机组件25将外部空气从进风口171处吸入流体通道,然后形成高速气流从出风口172处吹出。流体通道包括限定在主体1中的第一流体通道31,和限定在手柄2中的第二流体通道32,第一流体通道31和第二流体通道32相互连通。
具体地,主体1包括主体外壳11,主体外壳11内部形成容纳腔111,第一流体通道31和功能元件设置在容纳腔111中。容纳腔111中沿主体1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pcb板13和出风端113,出风口172设置在出风端113。主体外壳1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进风端112,手柄2连接在进风端112上,进风端112流体连通第一流体通道31和第二流体通道32。本实施例中,风机组件25设置在手柄2上的第二流体通道32中,进风口171设置在手柄2远离主体1的一端,当然进风口171和风机组件25的位置还可以设置在主体1或手柄2的其它位置处。
如图17-图19所示,手柄2包括手柄内壳22和套设在手柄内壳22外部的手柄外壳21,第二流体通道32限定在手柄内壳22中。手柄2上设置有供使用者操控吹风机的控制键264,控制键264和功能元件通过导线与主体1中的pcb板13形成电连接,从而形成吹风机的控制电路。本实施例中,手柄内壳2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控制键264的安装平台263,安装平台263和控制键264位于手柄内壳22靠近出风端113的一侧。手柄内壳22上还设置有进线孔262,导线连接控制键264然后从进线孔262中穿入到手柄内壳22和主体1中,从而与主体1中的pcb板13电连接。手柄内壳22的外壁上还设置有第一线槽224,第一线槽224自安装平台263向手柄内壳22靠近pcb板13的一侧延伸,进线孔262设置在手柄内壳22靠近pcb板13的一侧;导线连接控制键264后,可以顺着第一线槽224在手柄内壳22的外壁上走线,然后到达靠近pcb板13的一侧后,穿过进线孔262进入到手柄内壳22中,然后顺着流体通道进入到主体1内部与pcb板13进行电连接。
通过在手柄内壳22的外壁上设置第一线槽224,可以使得连接控制键264和pcb板13的导线在第一线槽224中走线,从而更具有条理性,而且导线沿着手柄内壳22的外壁走线,可以尽量少的占用流体通道、影响气流路径,以及避免导线与气流之间产生更大的噪音。更进一步地,沿着手柄2的轴线方向,优选设置进线孔262相较于控制键264更靠近吹风机主体1,这样可以延长导线在流体通道外的走线长度,缩短导线在流体通道内的长度,从而进一步减少导线在流体通道内占用的空间。
此外,在另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线槽224还可以设置在手柄外壳21的内壁上,进线孔262设置在手柄2内壁或进风端112上;在又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线槽224还可以设置在手柄内壳22的内壁上,此时,进线孔262可以位于手柄内壳22或进风端112靠近出风端113的一侧。
如图19和图20所示,控制键264至少包括用于控制电源开关的开关键和用于控制功能模式的模式健(图中未标号),第一线槽224至少包括两个第一支线槽26,这样可以使得不同位置的导线分开走线,从而便于安装;且这样设置使得手柄内壳22表面无需开设过大面积的走线槽,从而提高了手柄2强度。本实施例中,第一支线槽26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一支线槽26沿着控制键264两侧的手柄内壳22外壁延伸,这样可以便于导线与控制键264上的接线端子连接。更进一步的,第一线槽224中还设置有沿着第一线槽224路径延伸的加强筋261,加强筋261可以提高手柄2的强度;加强筋261被构造成分开导线的结构,即加强筋261可以将第一线槽224分隔成两个走线区域,导线分别在两个区域内走线,这样不仅使得线路清晰明了,还能避免导线之间的缠绕,从而方便检修。第一线槽224的宽度并不一定全部相同,而是与设置在其中的导线直径相适配,即在设计阶段,根据排布的导线的位置和直径将第一线槽224在手柄内壳22上的位置和宽度设定好。
如图19和图20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手柄2轴向上,进线孔262相较于控制键264更靠近主体1,第一线槽224连接进线孔262和控制键264,第一线槽224在进线孔262和控制键264之间的路径平滑过渡,这样可以防止折弯损伤导线。具体地,可以将第一线槽224整体倾斜设置,也可以如图4所示,将第一线槽224先大体水平延伸到手柄2靠近pcb板13的一侧,然后再沿着手柄2轴向向进线孔262处延伸,在两个方向的连接处设置倒角。手柄2的底部还连接有用于给吹风机供电的电线,沿着手柄2的轴线方向,手柄内壳22外壁上在安装平台263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二线槽225,第二线槽225与安装平台263连通,电线中的导线可以从第二线槽225中走线接入到安装平台263中与控制键264连接。此外,安装平台263上在控制键264外周还设置有第三线槽226,第三线槽226用于连接第二线槽225和第一线槽224,使得导线在安装平台263上的走线更加条理。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安装时,将导线沿着第二线槽225排布,然后接入到安装平台263上的第三线槽226中;导线与控制键264的接线端子电连接,然后再顺着第三线槽226排出到第一线槽224中;导线顺着第一线槽224在手柄内壳22的外壁上到达手柄2靠近pcb板13的一侧,然后从进线孔262处穿入到吹风机内部,最后与主体1内的pcb板13连接。通过设置第三线槽226、第二线槽225和第一线槽224,使得导线的走线清晰明了,便于检修,且导线不会过分占用流体通道,从而对气流路径影响较小,降低了噪音。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手持式吹风机,包括主体和连接在主体上的手柄,所述主体包括主体外壳,所述主体外壳上设置有进风端;所述手柄包括手柄壳体,所述手柄壳体连接在所述进风端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端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围合形成所述进风端;
所述手柄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部伸入到所述进风端内部,且所述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壁卡接;
所述端部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连接部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在手柄轴向上将所述第一壳体卡接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端部靠近第二壳体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壳体或进风端抵接,以使得所述端部以向手柄中心旋转地方式使得所述第一卡块卡接到第二卡块上;
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卡接,且使得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后阻止所述第一壳体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壁卡接,所述第二壳体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卡接块,所述第二连接部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接块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块和第二卡接槽沿着垂直于手柄轴线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端上还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之间,所述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与所述定位块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吹风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部靠近第二壳体,且与所述第二壳体或进风端抵接的侧壁上取点A,所述第一壳体以点A为支点向手柄中心旋转以使得所述端部卡接到第一连接部中;在沿着手柄轴线方向上,所述第一卡块位于所述点A的斜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式吹风机,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点A和第一卡块之间的端部侧壁,至少在点A处呈弧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卡接和/或螺栓连接成所述手柄壳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持式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壳体为手柄内壳,所述吹风机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手柄内壳外部的手柄外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368705.XU CN220001072U (zh) | 2023-05-31 | 2023-05-31 | 手持式吹风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368705.XU CN220001072U (zh) | 2023-05-31 | 2023-05-31 | 手持式吹风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001072U true CN220001072U (zh) | 2023-11-14 |
Family
ID=88679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368705.XU Active CN220001072U (zh) | 2023-05-31 | 2023-05-31 | 手持式吹风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001072U (zh) |
-
2023
- 2023-05-31 CN CN202321368705.XU patent/CN22000107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771196B2 (en) | Wireless blow dryer | |
CN111749173A (zh) | 吹风机 | |
CN108708339B (zh) | 吹风机 | |
CN113026299B (zh) | 蒸汽发生器系统和衣物处理设备 | |
CN220001072U (zh) | 手持式吹风机 | |
CN116570101A (zh) | 手持式吹风机 | |
CN112303904A (zh) | 风道组件、风轮装置及吹风设备 | |
CN113749375A (zh) | 一种风道组件及电吹风 | |
CN212412800U (zh) | 无线充电装置 | |
CN220275119U (zh) | 手持式吹风机 | |
CN113404717B (zh) | 摇头风扇 | |
EP3316392B1 (en) | Battery cooling apparatus | |
CN220275120U (zh) | 毛发干燥设备 | |
CN110381656B (zh) | 离子风机 | |
CN212274094U (zh) | 一种中隔板、蜗壳组件及空调器 | |
CN116602492A (zh) | 毛发干燥设备 | |
PL215616B1 (pl) | Oslona wentylatora | |
CN216753766U (zh) | 一种吹风机的风道结构 | |
CN216585794U (zh) | 一种干衣机及其排气组件 | |
CN220275121U (zh) | 手持式吹风机 | |
CN220607647U (zh) | 电吹风壳体组件 | |
CN214754758U (zh) | 一种开关柜智能除湿装置 | |
CN216518755U (zh) | 风机结构及隐藏扇叶式手持风扇 | |
CN218953648U (zh) | 一种风机外壳及风机 | |
CN216281901U (zh) | 净化装置及电源部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