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99582U - 发声单元及发声模组 - Google Patents
发声单元及发声模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999582U CN219999582U CN202320649799.1U CN202320649799U CN219999582U CN 219999582 U CN219999582 U CN 219999582U CN 202320649799 U CN202320649799 U CN 202320649799U CN 219999582 U CN219999582 U CN 2199995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inforcing
- mounting part
- emitting unit
- inner mounting
- sound emit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61 Mg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069 Ti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SNAAJJQQZSMGQD-UHFFFAOYSA-N aluminum magnesium Chemical compound [Mg].[Al] SNAAJJQQZSMG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5 non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发声单元及发声模组,发声单元包括定心支片、补强板和多个音圈,定心支片包括由内向外依次相连的内安装部、悬臂和外安装部,内安装部整体呈环框状,内安装部的中空区域具有对应于音圈的长侧边设置的加强筋,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连接内安装部,补强板连接相邻的且对应于不同的音圈的两个加强筋。定心支片上对应不同音圈设置的加强筋之间通过补强板相连,使得连接同一所述补强板的两个所述加强筋的振动同步性得到加强,从而令相邻的两个所述音圈的振动同步性得以提高,进而达到改善发声单元失真、频响低、滚振等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发声单元的音质,提升了发声单元的声学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换能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发声单元及发声模组。
背景技术
发声单元作为将电能转变为声能的常用电声换能器件,其在声放系统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尤其是AR/VR等大型穿戴电子设备,在外观上轻薄化及性能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声模组作为此类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单元,在其性能、尺寸等方面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为进一步提升磁钢的利用率,提供更强的驱动力,进而提升发声单元的灵敏度,增加响度,市面上出现了多音圈并排的方案,然而,在多音圈发声单元中,每个音圈对应的驱动力会受结构差异以及制程工艺影响,还有整个振动系统存在一些非对称的模态,这致使多音圈发声单元容易出现音圈振动不同步的问题,从而导致失真、频响低、滚振等影响发声单元音质的现象。
另外,为了改善音圈滚振、偏振现象,部分发声单元中会设置定心支片来对音圈进行纠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音圈同步性好的多音圈发声单元以及具有该发声单元的发声模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为:发声单元,包括:
多个音圈;
定心支片,所述定心支片包括由内向外依次相连的内安装部、悬臂和外安装部,所述内安装部整体呈环框状,所述内安装部的中空区域具有对应于所述音圈的长侧边设置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内安装部;
补强板,所述补强板连接相邻的且对应于不同的所述音圈的两个所述加强筋。
进一步地,还包括振膜组件,所述补强板的顶面连接所述振膜组件,所述补强板的底面连接所述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的顶面设有上压槽,所述补强板的部分区域位于所述上压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补强板的顶面连接所述加强筋,所述补强板的底面与所述音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的底面设有下压槽,所述补强板的部分区域位于所述下压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补强板的侧边嵌入所述加强筋中。
进一步地,所述补强板的端部嵌入所述内安装部中。
进一步地,所述补强板上设有减重孔槽。
进一步地,所述减重孔槽对应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音圈之间的空隙设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二为:发声模组,包括上述发声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定心支片上对应不同音圈设置的加强筋之间通过补强板相连,使得连接同一所述补强板的两个所述加强筋的振动同步性得到加强,从而令相邻的两个所述音圈的振动同步性得以提高,进而达到改善发声单元失真、频响低、滚振等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发声单元的音质,提升了发声单元的声学性能。
按照这样的方式增设补强板之后,可让定心支片不仅发挥出了纠偏的作用,还发挥出了提高多音圈发声单元中相邻音圈振动同步性的作用,丰富了定心支片的功能,使定心支片实现了一物多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发声单元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发声单元隐藏振膜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发声单元隐藏振膜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发声单元隐藏磁路组件和盆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发声单元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发声单元隐藏振膜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发声单元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盆架;
2、音圈;
3、球顶;
4、音膜;41、环状内固定部;42、环状折环部;43、环状外固定部;44、连接筋;
5、磁路组件;
6、补强板;61、减重孔槽;
7、定心支片;71、内安装部;72、悬臂;73、外安装部;74、加强筋;741、上压槽;742、下压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和/或”为例,包括方案,或方案,或和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发声单元,可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AR/VR穿戴设备等电子产品中。
所述发声单元包括盆架1和分别设于所述盆架1上的振动组件与磁路组件5,所述振动组件包括振膜组件和多个音圈2,所述振膜组件包括球顶3以及连接所述球顶3与所述盆架1的音膜4,所述磁路组件5具有供所述音圈2活动的磁间隙。
所述发声单元还包括补强板6和定心支片7,所述定心支片7位于所述振膜组件与所述音圈2之间,所述定心支片7包括由内向外依次相连的内安装部71、悬臂72和外安装部73,所述外安装部73连接所述盆架1,所述内安装部71整体呈环框状,所述内安装部71的中空区域具有对应于所述音圈2的长侧边设置的加强筋74,所述加强筋74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内安装部71,优选所述加强筋74与所述内安装部71为一体加工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所述补强板6连接相邻的且对应于不同的所述音圈2的两个所述加强筋74。容易理解的,所述内安装部71不必然是连接的、完整的环框状结构,其大体呈环框状即可。
当相邻的两个所述音圈2有发生振动不同步的趋势时,相邻的两个所述音圈2会向定心支片7的相邻的两个加强筋74施加不同大小的两个力,补强板6凭借自身的结构强度会辅助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筋74对抗该两个力的力量差,从而改善甚至是消除相邻的两个所述音圈2振动不同步的趋势。
所述补强板6的材质既可以是非金属的,如硬塑料等,也可以是金属的,如铝镁合金、钛合金等等。优选所述补强板6的材料硬度大于所述定心支片7的材料硬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补强板6的顶面连接所述振膜组件,所述补强板6的底面连接所述加强筋74,所述音圈2的顶面的一部分区域连接所述内安装部71的底面,所述音圈2的顶面的另一部分区域连接所述加强筋74的底面。详细来讲,所述补强板6的顶面连接所述球顶3,在其他实施例中,不管所述振膜组件是否具有所述球顶3,所述补强板6的顶面都可以直接连接在所述音膜4上。
为减少甚至是消除补强板6的增设对于发声单元的整体厚度的影响,可选的,所述加强筋74的顶面设有上压槽741,所述补强板6的部分区域位于所述上压槽741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音膜4包括由内向外依次相连的环状内固定部41、环状折环部42及环状外固定部43,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环状内固定部41位于所述球顶3与所述内安装部71之间,所述补强板6的部分区域位于所述环状内固定部41的中空区域内。优选的,所述补强板6的厚度与所述加强筋74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内安装部71的厚度与所述内固定部的厚度之和,此时,所述上压槽741配合所述环状内固定部41的中空区域可以完全消除增设所述补强板6对于所述发声单元的整体厚度的影响,确保所述发声单元能够实现轻薄化。
另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声模组,所述发声模组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发声器件,所述发声器件将所述外壳的内腔分隔为前腔与后腔,所述外壳上设有连通所述前腔的出声孔,所述发声器件为上述发声单元。
在具体的电子产品中,所述电子产品的其他结构可作为上述外壳的部分结构或全部结构。
实施例二
请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补强板6做出的进一步改进,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补强板6上设有减重孔槽61,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重孔槽61为通孔,所述减重孔槽61的数量为多个,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减重孔槽61还可以是盲槽等;所述减重孔槽61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所述减重孔槽61的数量可按需要进行设定。
减重孔槽61的设置可以减轻发声单元中振动系统的整体重量,使得发声单元灵敏度得到提高。
为让所述补强板6能够为加强筋74提供更好地支撑,可选的,所述减重孔槽61对应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音圈2之间的空隙设置。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声模组,所述发声模组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发声器件,所述发声器件将所述外壳的内腔分隔为前腔与后腔,所述外壳上设有连通所述前腔的出声孔,所述发声器件为上述发声单元。
实施例三
请参照图4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是实施例一的并列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补强板6的顶面连接加强筋74,补强板6的底面与音圈2连接,简言之,所述补强板6位于所述加强筋74的下方而非上方。
同理,为保证发声单元的轻薄性,可选的,所述加强筋74的底面设有下压槽742,所述补强板6的部分区域位于所述下压槽742中。优选的,所述下压槽742的深度与所述补强板6的厚度相同或大致相同。
为进一步提高音圈2振动的同步性,可选的,音膜4还包括连接筋44,所述连接筋44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环状内固定部41,所述连接筋44位于所述加强筋74的正上方,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筋44分别与所述加强筋74及球顶3胶粘连接。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声模组,所述发声模组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发声器件,所述发声器件将所述外壳的内腔分隔为前腔与后腔,所述外壳上设有连通所述前腔的出声孔,所述发声器件为上述发声单元。
实施例四
请参照图7至图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是实施例一的并列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补强板6的侧边嵌入加强筋74中,简言之,所述补强板6既不是位于所述加强筋74下方的,也不是位于所述加强筋74上方的。
补强板6嵌入定心支片7的嵌入式设计,可以完全消除补强板6的增设对于发声单元的整体厚度的影响,利于确保所述发声单元可以实现轻薄化。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补强板6的端部嵌入所述内安装部71中,这样可以让补强板6更大程度地发挥出补强定心支片7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相邻音圈2振动的同步性。在实际加工的过程中,优选所述补强板6的边缘均嵌入所述定心支片7中。
为进一步提高音圈2振动的同步性,可选的,音膜4还包括连接筋44,所述连接筋44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环状内固定部41,所述连接筋44位于所述加强筋74的正上方,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筋44分别与所述加强筋74及球顶3胶粘连接。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声模组,所述发声模组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发声器件,所述发声器件将所述外壳的内腔分隔为前腔与后腔,所述外壳上设有连通所述前腔的出声孔,所述发声器件为上述发声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二所记载的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在符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实验能力的基础上可以与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进行自由组合。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的发声单元虽然都是两音圈结构,但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同样适用于三音圈结构、四音圈结构甚至是更多数量音圈的音圈结构。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音圈;
定心支片,所述定心支片包括由内向外依次相连的内安装部、悬臂和外安装部,所述内安装部整体呈环框状,所述内安装部的中空区域具有对应于所述音圈的长侧边设置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内安装部;
补强板,所述补强板连接相邻的且对应于不同的所述音圈的两个所述加强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振膜组件,所述补强板的顶面连接所述振膜组件,所述补强板的底面连接所述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顶面设有上压槽,所述补强板的部分区域位于所述上压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板的顶面连接所述加强筋,所述补强板的底面与所述音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底面设有下压槽,所述补强板的部分区域位于所述下压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板的侧边嵌入所述加强筋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板的端部嵌入所述内安装部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板上设有减重孔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孔槽对应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音圈之间的空隙设置。
10.发声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发声单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49799.1U CN219999582U (zh) | 2023-03-21 | 2023-03-21 | 发声单元及发声模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49799.1U CN219999582U (zh) | 2023-03-21 | 2023-03-21 | 发声单元及发声模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999582U true CN219999582U (zh) | 2023-11-10 |
Family
ID=88613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649799.1U Active CN219999582U (zh) | 2023-03-21 | 2023-03-21 | 发声单元及发声模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999582U (zh) |
-
2023
- 2023-03-21 CN CN202320649799.1U patent/CN21999958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4851805U (zh) | 一种双面发声的微型扬声器 | |
CN219999582U (zh) | 发声单元及发声模组 | |
CN201294626Y (zh) | 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 | |
CN112565987A (zh) | 一种双面超薄扬声器 | |
CN220732992U (zh) | 发声单元 | |
CN116233707A (zh) | 发声单元 | |
CN220234936U (zh) | 发声单元及发声模组 | |
CN219876076U (zh) | 振动组件及发声单元 | |
CN214481239U (zh) | 双面超薄扬声器 | |
CN212344049U (zh) | 一种发声装置 | |
CN219876103U (zh) | 一种微型扬声器 | |
CN221886713U (zh) | 一种微型扬声器 | |
CN220732993U (zh) | 发声单元 | |
CN220307358U (zh) | 一种微型扬声器 | |
CN220307355U (zh) | 发声单元 | |
CN220422044U (zh) | 微型扬声器 | |
CN219876102U (zh) | 发声单元 | |
CN219999595U (zh) | 一种微型扬声器 | |
CN215420731U (zh) | 碳纤维球顶、振膜组件、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 |
CN220606063U (zh) | 微型扬声器 | |
CN219876073U (zh) | 微型扬声器及扬声器模组 | |
CN219999581U (zh) | 发声单元及发声模组 | |
CN221240478U (zh) | 微型扬声器模组 | |
CN221886717U (zh) | 一种微型扬声器 | |
CN221240479U (zh) | 微型扬声器模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