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97431U - 光学镜片及视觉矫正和近视防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镜片及视觉矫正和近视防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97431U
CN219997431U CN202320873062.8U CN202320873062U CN219997431U CN 219997431 U CN219997431 U CN 219997431U CN 202320873062 U CN202320873062 U CN 202320873062U CN 219997431 U CN219997431 U CN 2199974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defocus
optical lens
microlenses
cent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7306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Longx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Longx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Longx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Longx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7306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974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974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974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yeglasses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眼视光学技术领域,提出一种光学镜片及视觉矫正和近视防控装置,光学镜片包括:中央区;多个离焦区,离焦区为环状且环绕中央区设置,多个离焦区被设置为沿中央区的径向依次间隔排布的同心环状,且相邻两个离焦区之间形成间隔区;多个离焦区的宽度自中央区以第一差值向外递增,第一差值大于0;视觉矫正和近视防控装置包括光学镜片;本申请的光学镜片包括多个离焦区,多个离焦区依次间隔排布成同心环状,离焦区的间隔设置方式与视觉皮层中神经元的感受野的规律一致,以最大限度的触动视觉皮层的视觉反应,从而缓解眼轴的增长,以达到抑制近视发展的效果。

Description

光学镜片及视觉矫正和近视防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眼视光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学镜片及视觉矫正和近视防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单焦近视镜片只能保证中央视觉的成像在视网膜上,而周边视觉则实际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即远视性离焦)。临床实验数据表明,周边视觉的远视性离焦将会给中央视觉系统提供信息,并触发眼睛的增长机制,从而导致眼睛的轴向长度逐渐增加,近视情况也将逐渐发展且无法受到抑制。因此视网膜周边视觉的远视性离焦是导致近视发展的主要原因。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镜片及视觉矫正和近视防控装置,至少解决了目前的单焦近视镜片无法缓解近视发展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光学镜片,包括:
中央区;
多个离焦区,所述离焦区的屈光度大于所述中央区的屈光度,所述离焦区为环状且环绕所述中央区设置,多个所述离焦区被设置为沿所述中央区的径向依次间隔排布的同心环状,且相邻两个所述离焦区之间形成间隔区;
多个所述离焦区的宽度自所述中央区以第一差值向外递增,所述第一差值大于0。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间隔区的宽度自所述中央区以第二差值向外递增,所述第二差值与所述第一差值正相关;或多个所述间隔区的宽度相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差值与所述第一差值相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间隔区的宽度与其靠近所述中央区一侧的所述离焦区的宽度相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离焦区内设有环绕所述中央区的环状透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离焦区内沿其周向设有多个依次排列的微透镜,所述离焦区的宽度等于所述微透镜的直径。
在一实施例中,同一所述离焦区内相邻的两个所述微透镜沿所述离焦区的周向相连并相交于一点;
或同一所述离焦区内相邻的两个所述微透镜沿所述离焦区的周向间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离焦区内的所述微透镜的数量在相邻两个所述微透镜相连并相交于一点时具有最大值;
所述离焦区内的所述微透镜的数量范围为所述最大值的80%~10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央区的直径为8~10mm,所述离焦区的数量为8~11个。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视觉矫正和近视防控装置,包括所述光学镜片。
本申请针对目前的单焦近视镜片无法缓解近视发展的问题作出改进设计,通过在镜片上设置多个离焦区,并使多个离焦区依次间隔排布形成同心环状,离焦区的设置方式与视觉皮层中神经元的感受野的规律相似,以触动视觉皮层最大的视觉反应,从而缓解眼轴的增长,以达到抑制近视发展的效果;进一步地,光学镜片在离焦区内设置若干微透镜,通过微透镜更好地优化离焦的效果,进一步缓解眼轴的增长,从而更好的抑制近视的发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片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片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片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片的主视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片的主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片在人眼中形成物体图像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记的含义为:
100、光学镜片;
10、中央区;
20、离焦区;21、微透镜;
30、中周区;31、间隔区;
W、离焦区的宽度;H、间隔区的宽度;D、微透镜的直径;L、相邻微透镜的圆心之间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专利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还需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同一组成部分或同一零部件,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相同的零部件,图中可能仅以其中一个零件或部件为例标注了附图标记,应理解的是,对于其他相同的零件或部件,附图标记同样适用。
临床实验数据表明,周边视觉的远视性离焦将会给中央视觉系统提供信息,并触发眼睛的增长机制,从而导致眼睛的轴向长度逐渐增加,近视情况也将逐渐发展且无法受到抑制。因此视网膜周边视觉的远视性离焦是导致近视发展的主要原因。
具体的,目前的普通近视镜片在矫正的时候,由于只针对中心视力进行最清晰的矫正,导致中央视力清晰,但周边视网膜成像为远视性离焦,即成像的像点落在视网膜之后,而眼球具有依赖视网膜周边成像诱导眼球发育的特点,若周边视网膜成像为远视性离焦,视网膜就会倾向于向像点生长并导致眼轴长度增长,从而导致近视度数不断增加。
由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光学镜片及视觉矫正和近视防控装置,通过在镜片上设置多个离焦区,并使多个离焦区依次间隔排布形成同心圆状,离焦区的设置方式与视觉皮层中神经元的感受野的规律相似,以触动视觉皮层最大的视觉反应,从而缓解眼轴的增长,以达到抑制近视发展的效果。
为了说明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参考图1至图2,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光学镜片100,该光学镜片100应用于使用者的近视矫正,光学镜片100包括中央区10和多个离焦区20。
中央区10形成于光学镜片100的中部,当使用者使用光学镜片100时,中央区10正对使用者眼部并与使用者的中心视线相对,中央区10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具有相应的屈光度,以用于为使用者进行近视矫正。
中央区10可以是以镜片中心为圆心的圆形区域或椭圆形区域,中央区10也可以是绕镜片中心形成的其他形状区域。
光学镜片100在中央区10周边形成中周区30,中周区30与中央区10的屈光度相同;多个离焦区20均形成于中周区30内,其中离焦是指像点不在焦点上,本实施例中离焦区20的屈光度大于中央区10的屈光度,离焦区20的作用在于将像点形成在焦点前以延缓使用者的近视发展。
离焦区20为环状,且离焦区20环绕中央区10设置,多个离焦区20被设置为沿中央区10的径向依次间隔排布的同心环状,离焦区20的形状可根据中央区10的形状设置,例如中央区10为圆形区域时离焦区20为圆环状区域,又例如中央区10为椭圆状区域时离焦区20为椭圆环状区域。
相邻离焦区20之间的间隔区域为部分的中周区30,并将该部分区域称为间隔区31,即间隔区31和离焦区20沿中央区10的径向依次交替设置,间隔区31的屈光度与中央区10、中周区30屈光度相同。
因角膜屈光度分布呈现中心高且沿边缘逐渐降低,故在中周区30设置离焦区20,以增加边缘的屈光度,而离焦区20的间隔设置使得使用者在眼球转动、头部转动或其他运动状态下时,中心视线均能够通过间隔区31而不受离焦区20的影响,以减少不良视觉的现象,缩短适应周期。
多个离焦区20的宽度W自中央区10以第一差值向外递增,且该第一差值大于0,即离焦区20的宽度W自中央区10向外逐渐增加;其中,离焦区20的宽度W是指离焦区20沿中央区10径向的尺寸。
因眼轴增长的机制位于中央视觉系统,中央视觉系统处理视觉信息从视网膜的光感细胞开始,并通过与其他细胞的互连到达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通过其很长的视觉皮层的神经元发送信号,视觉皮层中的每一个神经元有一个感受野,感受野的大小随视网膜偏心率的增加而增加,感受野的大小在视网膜中央非常小,并向周边显著增加;离焦区20的宽度W的变化随感受野的大小变化而设置,该设置使得感受野能够获取离焦后的信息,并最终触动视觉皮层最大的视觉反应,从而减缓眼轴的增长,以达到防止近视发展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间隔区31的宽度H自中央区10以第二差值向外递增,该第二差值与第一差值正相关,此时多个间隔区31的宽度H自中央区10向外逐渐增加;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随着离焦区20的宽度W自中央区10向外逐渐增加,间隔区31的宽度H保持不变;其中,间隔区31的宽度H是指间隔区31沿中央区10径向的尺寸。
参考图7、图8,本实施例在中周区30设置多个离焦区20,从而使得像点能够形成在周边视网膜上或形成在周边视网膜之前,其能够给中央视觉系统提供信息,并触发眼睛增长的机制,从而改善眼睛轴向长度的延长,近视的发展也将受到抑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差值与第一差值相等,即本实施例中多个离焦区20的宽度W的递增速率与多个间隔区31的宽度H的递增速率相等,以使得离焦区20的分布能够更好地和感受野的变化相适应,以进一步达到防止近视发展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间隔区31的宽度H与其靠近中央区10一侧的离焦区20的宽度W相等,以使得离焦区20的分布能够更好的和感受野的变化相适应,以进一步达到防止近视发展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央区10的直径为8~10mm,例如可以为8mm、8.5mm、9mm、9.5mm、10mm或其他尺寸,中央区10的具体尺寸可根据光学镜片100的尺寸、中央区10所需的屈光度等参数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离焦区20的数量为8~11个,例如离焦区20的数量可以是8、9、10、11个,离焦区20的具体数量可根据光学镜片100的大小、离焦区20的宽度W、间隔区31的宽度H等参数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离焦区20内设有凸设于光学镜片100的环形透镜,且该环形透镜环绕中央区10,以使得离焦区20能够将像点形成在中央区10的焦点之前;该环形透镜可以覆盖整个相应的离焦区20,也可以仅覆盖部分相应的离焦区20。
在一些实施例中,离焦区20与中央区10的屈光度差值范围为+2.5D~+6.0D,例如可以是+2.5D、+3.0D、+3.5D、+4.0D、+4.5D、+5.0D、+5.5D,离焦区20的屈光度越高焦距越短,离焦区20的具体屈光度需根据使用者的近视程度即中央区10的屈光度确定,离焦区20的屈光度、中央区10的屈光度根据使用者的周边视觉屈光度配置,能够在周边视觉形成近视性离焦,从而在周边视觉中将像点形成在视网膜前方,以使眼睛的轴向长度增加受到抑制,近视的发展也将受到抑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离焦区20内沿周向设有多个凸设于光学镜片100的微透镜21,以使得离焦区20的屈光度能够高于中周区30的屈光度,并有效的改善远视性离焦,从而缓解眼轴的增长,起到抑制近视发展的效果,其中周向是指离焦区20的周向;离焦区20内的微透镜21之间可以存在间隙,也可以无间隙的相连设置,离焦区20的屈光度与微透镜21的屈光度相同,离焦区20未被微透镜21覆盖的部分的屈光度与中周区30的屈光度相同。
本实施例中,离焦区20的宽度即为微透镜21的直径D。
本实施例中,将第n个离焦区20内微透镜21的直径D称为Dn,将第n个离焦区20的中线半径称为Rn,离焦区20的中线是指离焦区20内所有微透镜21依次相连的形成的圆形虚拟线;将第n+1个离焦区20内微透镜21的直径D称为Dn+1,将第n+1个离焦区20的中线半径称为Rn+1,间隔区31的宽度H=(Rn+1-Dn+1/2)-(Rn+Dn/2)。
在一些实施例中,离焦区20内的微透镜21覆盖的面积与相应离焦区20的面积具有一比值,该比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0.8且小于1,其中微透镜21覆盖的面积是指微透镜21与光学镜片100相连处的面积,离焦区20的面积是指离焦区20在光学镜片100上的面积,该比值中离焦区20内的微透镜21覆盖的面积是指离焦区20内所有微透镜21覆盖的面积之和;该比值可以是0.8、0.9、0.99或其他数值,可以理解的,随着该比值的逐渐增大,相邻微透镜21之间的间隙越来越小。
本实施例中的比值限制了微透镜21的数量和大小,随着该比值的增加,微透镜21在相应离焦区20内的密度逐渐增加,微透镜21于相应离焦区20内无法覆盖的区域逐渐减小,使得离焦区20的矫正性能逐渐增加。
在一些实施例中,微透镜21的屈光度与中央区10的屈光度之间存在一差值,该差值的范围为+2.5D~+6.0D,例如可以是+2.5D、+3.0D、+3.5D、+4.0D、+4.5D、+5.0D、+5.5D,微透镜21的屈光度越高焦距越短,微透镜21的具体屈光度选择需根据使用者的近视程度和中周区30的屈光度确定,离焦区20的屈光度、中央区10的屈光度根据使用者的周边视觉屈光度配置,能够在周边视觉形成近视性离焦,从而在周边视觉中将像点形成在视网膜前方,以使眼睛的轴向长度增加受到抑制,近视的发展也将受到抑制。
参考图5、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离焦区20内相邻的两个微透镜21沿离焦区20的周向相连并相交于一点,即每一离焦区20内相邻两个微透镜21之间无间隔地设置,每一离焦区20内相邻两个微透镜21的圆心之间的距离L等于微透镜21的直径D,此时离焦区20内的所有微透镜21具有较大的覆盖面积。
本实施例中,当离焦区20内的微透镜21无间隔的相连设置时,离焦区20内的微透镜21数量为最大值,该最大值可通过计算获得,计算公式为:微透镜21数量的最大值=2πR/D,其中R是相应离焦区20的中线半径,离焦区20的中线是指离焦区20内所有微透镜21依次相连的形成的圆形虚拟线,D是微透镜21的直径D。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离焦区20内相邻的两个微透镜21沿离焦区20的周向间隔设置,此时离焦区20内微透镜21的数量范围为最大值的80%~100%,该数量范围包括80%但不包括100%。
可以理解的,针对不同使用者的不同近视情况,离焦区20的结构、离焦区20的数量、离焦区20的宽度W、间隔区31的宽度H、离焦区20中微透镜21的直径D、离焦区20中相邻微透镜21的圆心之间的距离L均可调节,下面本申请将提供多个不同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多个离焦区20的宽度W自中央区10向外以第一差值递增,多个间隔区31的宽度H自中央区10向外以第二差值递增,且第一差值等于第二差值。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具体参数,其中最靠近中央区10的离焦区20的内径为8mm,最靠近中央区10的离焦区20的宽度W为0.30mm,第一差值为0.05mm,即离焦区20的宽度W以0.05mm递增;最靠近中央区10的间隔区31的宽度H为0.30mm,第二差值为0.1mm,间隔区31的宽度H以0.1mm递增。
离焦区20的数量为10个。
实施例二
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多个离焦区20的宽度W自中央区10向外以第一差值递增,多个间隔区31的宽度H自中央区10相等。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具体参数,其中最靠近中央区10的离焦区20的内径为8mm,最靠近中央区10的离焦区20的宽度W为0.30mm,第一差值为0.05mm,即离焦区20的宽度W以0.05mm递增;最靠近中央区10的间隔区31的宽度H为0.5mm,第二差值为0,间隔区31的宽度H不变。
离焦区20的数量为10个。
实施例三
参考图3,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离焦区20之间的距离自中央区10向外递增,其中相邻两个离焦区20之间的距离即为间隔区31的宽度H,间隔区31的宽度H自中央区10向外递增。
离焦区20内微透镜21的直径D自中央区10向外递增,即距中央区10越近的离焦区20内的微透镜21的直径D越小,距中央区10越远的离焦区20内的微透镜21的直径D越大,该设置使得微透镜21的直径D的变化与感受野的大小变化相适应,以使得感受野能够有效获取离焦信息后触动视觉皮层的视觉反应,从而减缓眼轴的增长。
本实施例中,每一离焦区20内的相邻两个微透镜21的圆心之间的距离L等于微透镜21的直径D,即同一离焦区20内的微透镜21相连,且相邻微透镜21之间最多存在一个交点;该设置能够使得离焦区20内的所有微透镜21具有较大的覆盖面积,从而使得离焦区20具有更好的效果。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具体参数,其中最靠近中央区10的离焦区20的中线半径为8mm,该离焦区20内的微透镜21直径为0.5mm,相邻的离焦区20中线半径的差值以0.05mm递增,间隔区31的宽度H以0.1mm递增,微透镜21的直径D以0.05mm递增,离焦区20的数量为10个。
实施例四
参考图4,本实施例中,任意两个相邻的离焦区20之间的距离均相等,即多个间隔区31的宽度H相等。
离焦区20内微透镜21的直径D自中央区10向外递增,即距中央区10越近的离焦区20内的微透镜21的直径D越小,距中央区10越远的离焦区20内的微透镜21的直径D越大,该设置使得微透镜21的直径D的变化与感受野的大小变化相适应,以使得感受野能够有效获取离焦后的信息,并最终触动视觉皮层的视觉反应,从而减缓眼轴的增长。
本实施例中,离焦区20内多个微透镜21均匀间隔设置,即相邻两个微透镜21的圆心之间的距离L大于微透镜21的直径D;该设置能够使得使用者在眼球转动、头部转动或其他运动状态下时,中心视线均能够通过微透镜21之间的间隔而不受离焦区20的影响,以减少不良视觉的现象,缩短适应周期。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具体参数,其中相邻的离焦区20中线半径的差值为1mm或其他,离焦区20的数量为11个。
实施例五
参考图5,与实施例二相同的,本实施例中任意两个相邻的离焦区20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且离焦区20内微透镜21的直径D自中央区10向外递增。
离焦区20内微透镜21的覆盖面积与相应离焦区20的面积比值为0.8。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具体参数,离焦区20的数量为11个。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视觉矫正和近视防控装置,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光学镜片100,该视觉矫正和近视防控装置可以是近视镜或其他视觉矫正装置。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学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央区;
多个离焦区,所述离焦区的屈光度大于所述中央区的屈光度,所述离焦区为环状且环绕所述中央区设置,多个所述离焦区被设置为沿所述中央区的径向依次间隔排布的同心环状,且相邻两个所述离焦区之间形成间隔区;
多个所述离焦区的宽度自所述中央区以第一差值向外递增,所述第一差值大于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间隔区的宽度自所述中央区以第二差值向外递增,所述第二差值与所述第一差值正相关;
或多个所述间隔区的宽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差值与所述第一差值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区的宽度与其靠近所述中央区一侧的所述离焦区的宽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离焦区内设有环绕所述中央区的环状透镜。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离焦区内沿其周向设有多个依次排列的微透镜,所述离焦区的宽度等于所述微透镜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镜片,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离焦区内相邻的两个所述微透镜沿所述离焦区的周向相连并相交于一点;
或同一所述离焦区内相邻的两个所述微透镜沿所述离焦区的周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离焦区内的所述微透镜的数量在相邻两个所述微透镜相连并相交于一点时具有最大值;
所述离焦区内的所述微透镜的数量范围为所述最大值的80%~100%。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区的直径为8~10mm,所述离焦区的数量为8~11个。
10.一种视觉矫正和近视防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片。
CN202320873062.8U 2023-04-18 2023-04-18 光学镜片及视觉矫正和近视防控装置 Active CN2199974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73062.8U CN219997431U (zh) 2023-04-18 2023-04-18 光学镜片及视觉矫正和近视防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73062.8U CN219997431U (zh) 2023-04-18 2023-04-18 光学镜片及视觉矫正和近视防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97431U true CN219997431U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14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73062.8U Active CN219997431U (zh) 2023-04-18 2023-04-18 光学镜片及视觉矫正和近视防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974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31696B (zh) 基于周边微透镜的视力控制镜片及眼镜
CN113900275B (zh) 一种眼镜片及框架眼镜
CN215006124U (zh) 用于青少年近视控制的非对称多点周边近视离焦眼镜片
CN216434562U (zh) 眼镜片及光学眼镜
CN218601620U (zh) 一种具有自由曲面结构的近视离焦镜片及眼镜
CN114994946A (zh) 一种具有环带分布微环曲面透镜阵列眼镜片及其设计方法
CN217587788U (zh) 一种用于人眼的光学镜片
CN215067574U (zh) 一种基于透镜阵列的近视防控镜
CN114609799B (zh) 一种离焦眼镜片及其制备模具
KR20170026162A (ko) 향상된 편안함을 갖는 회전 안정화된 콘택트 렌즈 및 최적화의 방법
CN219997431U (zh) 光学镜片及视觉矫正和近视防控装置
CN218547163U (zh) 眼科镜片和具有其的框架眼镜
CN116594194A (zh) 光学镜片及视觉矫正和近视防控装置
CN115903269A (zh) 眼镜片及框架眼镜
CN216434569U (zh) 眼镜片及光学眼镜
CN213934460U (zh) 一种近视远视离焦镜片
CN114609800A (zh) 一种眼镜片
CN115728961A (zh) 眼镜片及光学眼镜
CN217112923U (zh) 一种光学镜片
CN217767087U (zh) 一种复合式远视镜片
CN219370156U (zh) 渐变式多点离焦辅助镜片及具有该镜片的眼镜
CN220543225U (zh) 一种可矫正弱视的眼科离焦镜片和具有其的框架眼镜
CN219778056U (zh) 一种中心清晰成像、周边模糊成像的镜片
CN220208020U (zh) 离焦镜片、角膜接触镜及框架眼镜
CN114994948B (zh) 一种框架眼镜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