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92634U - 一种蹲便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蹲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92634U
CN219992634U CN202321272817.5U CN202321272817U CN219992634U CN 219992634 U CN219992634 U CN 219992634U CN 202321272817 U CN202321272817 U CN 202321272817U CN 219992634 U CN219992634 U CN 2199926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diversion
urinal
section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7281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炜
占炳清
刘敏
金翠翠
江移山
鲁展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Lehua Hengye Kitchen And Bathroo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Lehua Hengye Kitchen And Bathro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Lehua Hengye Kitchen And Bathro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Lehua Hengye Kitchen And Bathroo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7281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926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926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926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anitary Device For Flush Toil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洁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蹲便器,包括便器本体,所述便器本体包括便池及进水口,所述便池的周侧边缘设有供水流流通的主水通道,所述主水通道靠近所述进水口的一端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侧旁设有分流通道,所述分流通道设有分流入口及分流出口,所述进水口分别与所述进水孔及所述分流入口相连通,所述分流通道包括沿所述便池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段及沿所述便池长度方向延伸的纵向段,所述分流入口与所述纵向段分别设于所述横向段的两端,所述分流出口分别与所述横向段及所述纵向段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蹲便器有效防止因流速过快、压力过大等引发的溅水问题,同时冲刷效果佳。

Description

一种蹲便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洁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蹲便器。
背景技术
现有蹲便器的水道一般设置在洗净面上方四周,与进水孔直接连通,形成一条闭合的环形水路,布水孔设置在水道上,冲水时,冲洗水路从进水孔流入,经水道流向左右两侧,随后从布水孔冲出汇入洗净面,洗刷洗净面,从而将洗净面上的污物冲向排污口。
由于进水孔与水道直接连通,且仅有一条环形水路,冲洗水流在水道内流速快,尤其是在高压状态下,流速过高容易产生水流掺气、冲击力度过大等问题,造成水花飞溅,产生溅水,容易污染人体或周围的地面,使用感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蹲便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蹲便器能够防止因流速过快、压力过大等引发的溅水问题,同时冲刷效果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蹲便器,包括便器本体,所述便器本体包括便池及进水口,所述便池的周侧边缘设有供水流流通的主水通道,所述主水通道靠近所述进水口的一端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侧旁设有分流通道,所述分流通道设有分流入口及分流出口,所述进水口分别与所述进水孔及所述分流入口相连通,所述分流通道包括沿所述便池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段及沿所述便池长度方向延伸的纵向段,所述分流入口与所述纵向段分别设于所述横向段的两端,所述分流出口分别与所述横向段及所述纵向段相连通。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孔的过水面积大于所述分流入口的过水面积,所述主水通道的上方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与所述便池相连通,且所述主水通道及所述分流通道分别与所述导流槽相连通。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槽设有第一导向槽及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出水口朝向所述便池靠近所述进水口的一端,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出水口朝向所述便池远离所述进水口的一端,所述第一导向槽与第二导向槽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分流出口相连通的进水槽口,所述分流出口设于所述横向段及所述纵向段的上端,所述第一导向槽的进水槽口朝向所述横向段,所述第二导向槽的进水槽口朝向所述纵向段。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槽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长度,所述第一导向槽上进水槽口的过水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导向槽上进水槽口的过水面积,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深度。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槽沿远离其进水槽口的方向上依次设有收窄段、扩充段及导出段,所述扩充段的宽度大于所述收窄段的宽度,且所述扩充段的底部穿设有用于连通所述主水通道的第一布水口,所述导出段的侧壁延伸至所述便池的开口边缘。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槽设有位于所述分流通道内侧的拐弯段,所述拐弯段上设有用于将拐弯段分隔为所述第一导向槽及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分隔筋条,所述分隔筋条设有弧形段,所述弧形段沿朝向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方向凸起,所述弧形段的一端连接有互成夹角的第一导向段及第二导向段,所述第一导向段沿背向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二导向段沿靠近所述导流槽的方向朝靠近所述导流槽的外侧壁的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二导向段远离所述弧形段的一端与所述导流槽的外侧壁之间设有供水流流通的流通间隙。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便池中设有排污口,所述导流槽包括设于所述便池宽度方向两侧的侧向导水槽,所述侧向导水槽设有沿所述便池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导水筋条,相邻的所述导水筋条之间设有用于连通所述主水通道的第二布水口,所述导水筋条的长度大于所述侧向导水槽的宽度,且所述导水筋条由外向内朝靠近所述排污口的方向倾斜,所述导水筋条包括沿远离所述进水口的方向排布的中间导水筋条及末端导水筋条,所述中间导水筋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便池的开口边缘,另一端与所述导流槽的外侧壁之间设有供水流流通的旁通间隙,所述末端导水筋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便池的开口边缘,另一端与所述导流槽的外侧壁相连接。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槽还设有远端导水槽,所述远端导水槽位于所述便池远离所述进水口的一端上,所述远端导水槽上设有导流筋条及用于连通所述主水通道的第三布水口,所述导流筋条沿靠近所述进水口的方向朝靠近所述便池的中轴线的方向倾斜。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便池中设有排污口,所述便器本体还设有面板,所述面板向下折弯形成挡水圈,所述挡水圈设于所述导流槽的出口外,所述挡水圈自上而下向靠近所述排污口的方向倾斜。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便池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近端及远端,所述污水口与所述近端之间的相对距离大于所述污水口与远端之间的相对距离,所述挡水圈设有底面及朝向所述导流槽的内侧壁,所述底面自远端向近端的方向朝下倾斜设置,且所述底面与所述内侧壁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设置主水通道及分流通道,冲洗时,水流由进水口流入过水腔,经由过水腔流向两侧,进水口通过过水腔分别与进水孔、分流入口相连通,部分水流经由进水孔进入主水通道,部分水流经由分流入口进入分流通道,由于部分水流经分流通道流向便池,将冲洗水流分散,由此可减少主水通道内的水流压力,防止因流速过快、压力过大等引发的溅水问题,同时,进入分流通道中的水流经过横向段时,一部分在横向段经分流出口流出,另一部分继续流通至纵向段,经分流出口流出,水流经横向段转弯流转至纵向段,得以进一步分流、泄压,进一步提升防溅水性能,分流通道中的水流与主水通道中的水流汇集后冲洗便池,可加大最终冲洗水流的洗刷力度,避免洗刷残留,由此在避免溅水问题的同时保证冲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蹲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蹲便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虚线部分为面板)。
图3为图2的Ⅰ-Ⅰ向剖面图(图中箭头代表水流方向)。
图4为图2的Ⅱ-Ⅱ向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流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部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蹲便器的侧视图。
图8为图7的Ⅳ-Ⅳ向剖面图(图中箭头代表水流方向,其中,a代表主冲水流,b代表辅冲水流)。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蹲便器冲洗时的水流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水流方向)。
图10为图3的Ⅲ-Ⅲ向剖面图(图中箭头代表水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图4、图5及图6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蹲便器,包括便器本体,便器本体包括便池1及进水口2,便池1的周侧边缘设有供水流流通的主水通道3,主水通道3靠近进水口2的一端设有进水孔31,本实施例中,进水孔31设于进水口2两侧,且进水孔31与进水口2之间设有过水腔,进水孔31侧旁设有分流通道4,分流通道4设有分流入口41及分流出口,进水口2分别与进水孔31及分流入口41相连通,进水口分别与进水孔及分流入口相连通,分流通道4包括沿便池1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段42及沿便池1长度方向延伸的纵向段43,分流入口41与纵向段43分别设于横向段42的两端,分流出口分别与横向段42及纵向段43相连通。
参见图2、图7、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主水通道3及分流通道4,冲洗时,水流由进水口2流入过水腔,经由过水腔流向两侧,进水口2通过过水腔分别与进水孔31、分流入口41相连通,部分水流经由进水孔31进入主水通道3,部分水流经由分流入口41进入分流通道4,由于部分水流经分流通道4流向便池1,将冲洗水流分散,由此可减少主水通道3内的水流压力,防止因流速过快、压力过大等引发的溅水问题,同时,参见图6所示,进入分流通道4中的水流经过横向段42时,一部分在横向段42经分流出口流出,另一部分继续流通至纵向段43,经分流出口流出,水流经横向段42转弯流转至纵向段43,得以进一步分流、泄压,进一步提升防溅水性能,分流通道4中的水流与主水通道3中的水流汇集后冲洗便池1,可加大最终冲洗水流的洗刷力度,避免洗刷残留,由此在避免溅水问题的同时保证冲洗效果。
参见图2、图4、图10所示,进水孔31的过水面积大于分流入口41的过水面积,主水通道3的上方设有导流槽5,导流槽5与便池1相连通,且主水通道3及分流通道4分别与导流槽5相连通。
冲洗时,水流由进水口2流入过水腔,经由过水腔流向两侧,进水口2通过过水腔分别与进水孔31、分流入口41相连通,由于进水孔31的过水面积大于分流入口41的过水面积,大部分水流经由进水孔31进入主水通道3,形成主冲水流,小部分水流经由分流入口41进入分流通道4,形成辅冲水流,并在导流槽5中汇聚,经导流槽5引流冲洗便池1,由于部分水流经分流通道4进入导流槽5,将冲洗水流分散,由此可减少主水通道3内的水流压力,防止因流速过快、压力过大等引发的溅水问题,分流通道4中的辅冲水流与主水通道3中的主冲水流在导流槽5中汇集,可加大最终冲洗水流的洗刷力度,避免洗刷残留,由此在避免溅水问题的同时保证冲洗效果。
参见图5、图6及图9所示,导流槽5设有第一导向槽51及第二导向槽52,第一导向槽51的出水口朝向便池1靠近进水口2的一端(下称“后端”),第二导向槽52的出水口朝向便池1远离进水口2的一端(下称“前端”),第一导向槽51与第二导向槽52分别设有用于与分流出口相连通的进水槽口,分流出口设于横向段42及纵向段43的上端,第一导向槽51的进水槽口朝向横向段42,第二导向槽52的进水槽口朝向纵向段43。
本实施例中,在导流槽5上设置第一导向槽51及第二导向槽52,并使分流通道4与第一导向槽51、第二导向槽52相连通,冲洗时,小部分水流经由分流入口41进入分流通道4,随后经分流通道4上端的分流出口流出,辅冲水流经过横向段42时,一部分水流从位于纵向段上端的分流出口分流至第一导向槽51内,流向便池1的后端,冲刷便池1后端的壁面,另一部分水流继续流通至纵向段43,再从位于纵向段43上端的分流出口流至第二导向槽52内,向靠近便池1前端的方向流通,冲刷便池1离进水口2较远的壁面,辅冲水流经过第一导向槽51及第二导向槽52的进一步分散,加大分流通道4的泄压效果,防止溅水,尤其是第一导向槽51用于冲刷便池1靠近进水口2的壁面,流通路径较短,若分流通道4中的辅冲水流直接全部进入第一导向槽51,容易在便池1该处位置引发溅水,同时,分流通道4中的辅冲水流经第一导向槽51及第二导向槽52的导向,将水流导向便池1的后端及前端,充分冲刷便池1,达到更好的冲洗效果,此外,第一导向槽51与第二导向槽52的进水槽口分别朝向横向段42及纵向段43,利于在有限空间内对进水槽口的过水面积进行设计,以实现第一导向槽51上进水槽口的过水面积小于第二导向槽52上进水槽口的过水面积。
参见图4至图6所示,第一导向槽51的长度小于第二导向槽52的长度,第一导向槽51上进水槽口的过水面积小于第二导向槽52上进水槽口的过水面积,第一导向槽51的深度H1大于第二导向槽52的深度H2。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槽51的进水槽口为第一进水槽口514,第二导向槽52的进水槽口为第二进水槽口521。
由于第一导向槽51将水流导向便池1靠近进水口2的壁面,流通路径较短,通过设置第一进水槽口514的过水面积小于第二进水槽口521的过水面积,使得在高压状态、瞬时流量大的情况下,流入第二导向槽52的水量多于流入第一导向槽51的水量,从而避免因第一导向槽51的流通路径短导致在高压、高流速时容易溅水的问题;同时,通过设置第一导向槽51的深度大于第二导向槽52的深度,在低压状态、瞬时流量小的情况下,由于第一导向槽51的深度大于第二导向槽52的深度,使得在此状态下流入第一导水槽的水量多于第二导水槽的水量,确保便池1后端得以充分洗刷干净。
本实施例通过对第一导向槽51及第二导向槽52的进水槽口过水面积及深度进行设计,使得蹲便器同时兼具高压状态不溅水、低压状态冲洗效果好的优点。
参见图6所示,第一导向槽51沿远离其进水槽口的方向上依次设有收窄段511、扩充段512及导出段513,其中,第一进水槽口514位于收窄段511远离扩充段512的一端,第一导向槽51的出水口位于导出段513远离扩充段512的一端,扩充段512的宽度大于收窄段511的宽度,且扩充段512的底部穿设有用于连通主水通道3的第一布水口515,导出段513的侧壁延伸至便池1的开口边缘。
收窄段511具有相对较窄的宽度,保证第一进水槽口514具有较小的过水面积,将第一布水口515设置在扩充段512,一部分主水通道3内的水流经第一布水口515流入第一导向槽51,与经分流通道4流入第一导向槽51的辅冲水流在扩充段512汇集,为避免在汇集处因水量增大导致高压,将扩充段512的宽度扩充,从而在增加水量的同时避免形成过高水压,进而确保汇集后的水流在经导出段513导向便池1的后端时,具有充足的冲刷水量及合适的水压,在避免高压溅水的同时保证具有较好的冲洗效果,导出段513的侧壁延伸至便池1的开口边缘能够达到更好的水流导向效果,进而达到更好的冲刷效果,避免水流未至便池1的后端壁面就先行分散。
参见图6及图9所示,导流槽5设有位于分流通道4内侧的拐弯段,拐弯段上设有用于将拐弯段分隔为第一导向槽51及第二导向槽52的分隔筋条53,分隔筋条53设有弧形段531,弧形段531沿朝向第一导向槽51的方向凸起,弧形段531的一端连接有互成夹角的第一导向段532及第二导向段533,第一导向段532沿背向第一导向槽51的方向凸起,第二导向段533沿靠近导流槽5的方向朝靠近导流槽5的外侧壁的方向设置,且第二导向段533远离弧形段531的一端与导流槽5的外侧壁之间设有供水流流通的流通间隙,其中,流通间隙形成第二导向槽52的出水口。
其中,分隔筋条53经由弧形段531、第一导向段532及第二导向段533组成,弧形段531沿朝向第一导向槽51的方向凸起,以缩小第一进水槽口514的过水面积,利于实现第一进水槽口514的过水面积小于第二进水槽口521的过水面积,第一导向段532沿背向第一导向槽51的方向凸起,以使第一导向槽51的导向方向转向便池1后端,冲刷便池1后端的壁面,第二导向段533沿靠近导流槽5的方向朝靠近导流槽5的外侧壁的方向设置,水流进入第二导向槽52后,经由第二导向段533的导向,沿着靠近导流槽5的外侧壁走。
参见图3、图4、图5及图9所示,便池1中设有排污口,导流槽5包括设于便池1宽度方向两侧的侧向导水槽54,侧向导水槽54设有沿便池1长度方向排布的导水筋条541,相邻的导水筋条541之间设有用于连通主水通道3的第二布水口543,导水筋条541的长度大于侧向导水槽54的宽度,且导水筋条541由外向内朝靠近排污口的方向倾斜,导水筋条541包括沿远离进水口2的方向排布的中间导水筋条541A及末端导水筋条541B,中间导水筋条541A的一端延伸至便池1的开口边缘,另一端与导流槽5的外侧壁之间设有供水流流通的旁通间隙542,末端导水筋条541B的一端延伸至便池1的开口边缘,另一端与导流槽5的外侧壁相连接,其中,中间导水筋条541A设有多条。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排污口设于便池1靠近进水口2的一端,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排污口设于便池1远离进水口2的一端,本实施例中,排污口设于便池1靠近进水口2的一端。
冲洗时,进水口2的水流流经过水腔,随后大部分水流经由进水孔31进入主水通道3,形成主冲水流,小部分水流经由分流入口41进入分流通道4,形成辅冲水流,主冲水流大部分经由第二布水口543进入侧向导水槽54,辅冲水流一部分水流分流至第一导向槽51内,流向便池1的后端,冲刷便池1后端的壁面,另一部分水流分流至第二导向槽52内,向靠近便池1前端的方向流通,进入侧向导水槽54,与主冲水流共同作用,从两侧冲刷便池1,导水筋条541由外向内朝靠近排污口的方向倾斜,且中间导水筋条541A与导流槽5的外侧壁之间设有供水流流通的旁通间隙542,水流在导水筋条541的引导下,可沿着中间导水筋条541A的外侧壁面流向旁通间隙542,随后在相邻的中间导水筋条541A之间的形成的斜向出口或在中间导水筋条541A与末端导水筋条541B之间形成的斜向出口流向便池1,或者沿着导水筋条541的倾斜方向流向便池1,或者在流动至末端导水筋条541B与导流槽5的外侧壁之间的连接处后,顺着末端导水筋条541B的倾斜方向流出,通过导水筋条541倾斜设置且导水筋条541的长度大于侧向导水槽54的宽度,延长水流在侧向导水槽54中的流通路径,进一步降低流速,防止溅水,导水筋条541由外向内朝靠近排污口的方向倾斜,引导侧向导水槽54中的水流从便池1两侧朝排污口的方向冲刷便池1,避免水流碰撞产生的水花飞溅,同时加大对污物的推动力,提高排污冲刷效果。
参见图5及图9所示,导流槽5还设有远端导水槽55,远端导水槽55位于便池1远离进水口2的一端上,远端导水槽55上设有导流筋条552及用于连通主水通道3的第三布水口551,导流筋条552沿靠近进水口2的方向朝靠近便池1的中轴线的方向倾斜,主水通道3中的部分主冲水流经由第三布水口551进入远端导水槽55,经由导流筋条552的导流作用,冲洗便池1的前端侧壁,由此确保冲洗便池1前端的冲洗效果。
参见图3及图10所示,便器本体还设有面板7,面板7向下折弯形成挡水圈6,挡水圈6设于导流槽5的出口外,挡水圈6自上而下向靠近排污口的方向倾斜。
现有技术中,挡水边通常为侧壁沿垂直方向设置的环状结构,当压力过高或流速过大时,容易在挡水边底部产生溅水,本实施例中,经由主水通道3中的主冲水流与分流通道4中的辅冲水流在导流槽5汇聚后,经由导流槽5的出口冲出,随后顺着导流槽5出口外的挡水圈6下落冲刷便池1,挡水圈6一方面可挡住向上冲出的冲洗水流,另一方面可引导其均匀下落冲刷便池1,其中,挡水圈6自上而下向靠近排污口的方向倾斜,整体形成一个上宽下窄的近似锥台的结构,引导冲洗水流向排污口方向汇聚,避免底部向上反水花,进一步地防止溅水,同时提高排污冲刷效果。
便池1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近端及远端,污水口与近端之间的相对距离大于污水口与远端之间的相对距离,挡水圈6设有底面62及朝向导流槽5的内侧壁61,底面62自远端向近端的方向朝下倾斜设置,且底面62与内侧壁61之间的夹角α为锐角。
现有技术中,当蹲便器冲洗完成后,常有少量水滴慢慢聚集在挡水边底部,滴落时间慢,引发长流水问题,本实施例中,使挡水圈6的底面62倾斜设置,水滴基于重力向挡水圈6长度方向的一侧汇聚,加快凝聚成水珠,受重力作用滴入便池1,与此同时,由于底面62与内侧壁61至形成锐角,在底面62的宽度方向上,水滴由外侧壁向内侧壁61的方向汇聚,加快凝聚成水珠,进一步加速水滴的聚集及滴落,从而避免长流水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蹲便器,包括便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便器本体包括便池及进水口,所述便池的周侧边缘设有供水流流通的主水通道,所述主水通道靠近所述进水口的一端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侧旁设有分流通道,所述分流通道设有分流入口及分流出口,所述进水口分别与所述进水孔及所述分流入口相连通,所述分流通道包括沿所述便池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段及沿所述便池长度方向延伸的纵向段,所述分流入口与所述纵向段分别设于所述横向段的两端,所述分流出口分别与所述横向段及所述纵向段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孔的过水面积大于所述分流入口的过水面积,所述主水通道的上方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与所述便池相连通,且所述主水通道及所述分流通道分别与所述导流槽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设有第一导向槽及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出水口朝向所述便池靠近所述进水口的一端,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出水口朝向所述便池远离所述进水口的一端,所述第一导向槽与第二导向槽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分流出口相连通的进水槽口,所述分流出口设于所述横向段及所述纵向段的上端,所述第一导向槽的进水槽口朝向所述横向段,所述第二导向槽的进水槽口朝向所述纵向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长度,所述第一导向槽上进水槽口的过水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导向槽上进水槽口的过水面积,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槽沿远离其进水槽口的方向上依次设有收窄段、扩充段及导出段,所述扩充段的宽度大于所述收窄段的宽度,且所述扩充段的底部穿设有用于连通所述主水通道的第一布水口,所述导出段的侧壁延伸至所述便池的开口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设有位于所述分流通道内侧的拐弯段,所述拐弯段上设有用于将拐弯段分隔为所述第一导向槽及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分隔筋条,所述分隔筋条设有弧形段,所述弧形段沿朝向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方向凸起,所述弧形段的一端连接有互成夹角的第一导向段及第二导向段,所述第一导向段沿背向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二导向段沿靠近所述导流槽的方向朝靠近所述导流槽的外侧壁的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二导向段远离所述弧形段的一端与所述导流槽的外侧壁之间设有供水流流通的流通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池中设有排污口,所述导流槽包括设于所述便池宽度方向两侧的侧向导水槽,所述侧向导水槽设有沿所述便池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导水筋条,相邻的所述导水筋条之间设有用于连通所述主水通道的第二布水口,所述导水筋条的长度大于所述侧向导水槽的宽度,且所述导水筋条由外向内朝靠近所述排污口的方向倾斜,所述导水筋条包括沿远离所述进水口的方向排布的中间导水筋条及末端导水筋条,所述中间导水筋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便池的开口边缘,另一端与所述导流槽的外侧壁之间设有供水流流通的旁通间隙,所述末端导水筋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便池的开口边缘,另一端与所述导流槽的外侧壁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还设有远端导水槽,所述远端导水槽位于所述便池远离所述进水口的一端上,所述远端导水槽上设有导流筋条及用于连通所述主水通道的第三布水口,所述导流筋条沿靠近所述进水口的方向朝靠近所述便池的中轴线的方向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池中设有排污口,所述便器本体还设有面板,所述面板向下折弯形成挡水圈,所述挡水圈设于所述导流槽的出口外,所述挡水圈自上而下向靠近所述排污口的方向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池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近端及远端,污水口与所述近端之间的相对距离大于污水口与远端之间的相对距离,所述挡水圈设有底面及朝向所述导流槽的内侧壁,所述底面自远端向近端的方向朝下倾斜设置,且所述底面与所述内侧壁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CN202321272817.5U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蹲便器 Active CN2199926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72817.5U CN219992634U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蹲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72817.5U CN219992634U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蹲便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92634U true CN219992634U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03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72817.5U Active CN219992634U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蹲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926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53188B1 (ja) 水洗大便器
JP6972496B2 (ja) 水洗式大便器
CN107201776B (zh) 冲水大便器
JP2015068165A (ja) 水洗大便器
JP2015068164A (ja) 水洗大便器
JP5927629B2 (ja) 水洗大便器
CN219992634U (zh) 一种蹲便器
JP2017145631A (ja) 水洗大便器
JP2016089431A (ja) 水洗大便器
CN116591278A (zh) 一种蹲便器
CN218028022U (zh) 一种旋涡冲水挂便器
CN210917625U (zh) 一种防溅水防堵塞蹲便器
JP5831847B2 (ja) サイホン式大便器
CN216142127U (zh) 马桶冲水结构
JP2022173376A (ja) 水洗大便器
CN202148587U (zh) 防溅水马桶座
CN212772682U (zh) 一种冲落式马桶的冲洗结构及冲落式马桶
JP2001026960A (ja) 水洗便器
CN213296560U (zh) 冲落式座便器
CN220133041U (zh) 一种改善冲洗性能的冲落式马桶座
CN219863159U (zh) 一种旋冲式坐便器
CN221030498U (zh) 一种座便器
CN216475416U (zh) 一种旋冲节水蹲便器
CN218028060U (zh) 集成卫浴的导水槽安装结构
CN220013905U (zh) 一种使用外置输水通道的旋流冲洗式马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