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88993U - 传动系统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传动系统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88993U
CN219988993U CN202321621486.1U CN202321621486U CN219988993U CN 219988993 U CN219988993 U CN 219988993U CN 202321621486 U CN202321621486 U CN 202321621486U CN 219988993 U CN219988993 U CN 2199889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haft
controller
input shaft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2148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柳絮
宋杰
樊晓磊
娄政渊
代奎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eycomb Drive System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eycomb Drive System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eycomb Drive System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eycomb Drive System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2148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889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889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889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动系统以及车辆,传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电机、行星轮系、输出轴、第一控制器和制动器、第二同步器,行星轮系的太阳轮与第二输入轴相连动力连接,行星轮架与第一输入轴相连,齿圈空套于第一输入轴,且齿圈适于耦合动力,输出轴可选择地与第一输入轴和/或第二输入轴联动,第一控制器用于控制输出轴与第一输入轴和/或第二输入轴联动;或与制动器可选择地接合;第二同步器可选择地与行星轮架接合,以使太阳轮与行星轮架相对静止。由此,通过第一控制器、第二同步器进行模式切换,使传动系统的工作模式更丰富、工作稳定性更高,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均更好,更大扭矩需求的纯电模式,并改善纵向空间占用,提高传动稳定性。

Description

传动系统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传动系统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纯电车辆存在续航里程焦虑,而传统燃油车辆存在排放污染问题,而混动技术则可以在改善排放污染问题的同时,降低续航里程焦虑。
然而,现有的混动方案,采用双电机系统,成本高,重量大,且平行轴形式的传动架构,无法实现动力分流,低速发动机无法介入,应用场景限制多,工作模式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传动系统,所述传动系统采用单电机,简化结构、降低成本的同时,电机与发动机可以实现功率分流,全工况下发动机均可介入,可以保证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采用上述传动系统的车辆。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传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电机、行星轮系、输出轴、第一控制器和制动器、第二同步器,所述发动机具有第一输入轴,所述电机具有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二输入轴在同轴设置,所述行星轮系的太阳轮与所述第二输入轴相连动力连接,行星轮架与所述第一输入轴相连,齿圈空套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且所述齿圈适于耦合动力,所述输出轴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或所述第二输入轴联动,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或所述第二输入轴联动;或与所述制动器可选择地接合,以制动齿圈,所述第二同步器与所述第二输入轴相连,所述第二同步器可选择地与所述行星轮架接合,以使所述太阳轮与所述行星轮架相对静止。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传动系统,通过第一控制器、第二同步器进行模式切换,使传动系统的工作模式更加丰富、工作稳定性更高,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均更好,并可以实现更大扭矩需求的纯电模式,并改善纵向空间占用,提高传动稳定性。第一控制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系统还包括:动力输出齿轮,所述动力输出齿轮与所述齿圈动力连接,所述动力输出齿轮空套于所述第一输入轴,所述动力输出齿轮与所述输出轴动力连接,且采用单电机,简化结构、降低成本的同时,电机与发动机可以实现功率分流,全工况下发动机均可介入,可以保证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齿圈相连,并可选择地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接合;或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相连,并可选择地与所述齿圈接合。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输出齿轮空套于所述齿圈,所述动力输出齿轮与所述制动器在所述第一控制器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控制器可选择地与所述制动器或所述动力输出齿轮接合;或所述齿圈与所述制动器在所述第一控制器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控制器可选择地与所述制动器或所述齿圈接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系统还包括:中间轴,所述动力输出齿轮空套于所述第一输入轴,所述中间轴上设置有中间轴输入齿轮和中间轴输出齿轮,所述中间轴输入齿轮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啮合,所述中间轴输出齿轮与所述输出轴上的总输出齿轮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输出齿轮与所述齿圈相连,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中间轴输入齿轮相连,且所述中间轴输入齿轮空套于所述中间轴,所述第一控制器可选择地与所述中间轴接合;或所述动力输出齿轮与所述齿圈相连,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中间轴输出齿轮相连,且所述中间轴输出齿轮空套于所述中间轴,所述第一控制器可选择地与所述中间轴接合。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轴上设置有接合部,所述接合部与所述制动器在所述第一控制器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控制器可选择地与所述制动器或所述中间轴接合。
进一步地,所述制动器位于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中间轴输入齿轮之间;或所述制动器位于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中间轴输出齿轮之间。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控制器为同步器、离合器中的任一种。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传动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接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传动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传动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传动系统100,
发动机10,第一输入轴11,空心轴12,动力输出齿轮13,
电机20,第二输入轴21,
行星轮系30,太阳轮31,行星轮架32,齿圈33,行星轮34,
输出轴40,总输出齿轮41,
第一控制器50,第二同步器60,制动器70,
中间轴80,中间轴输入齿轮81,中间轴输出齿轮82,接合部8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动系统100以及车辆。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传动系统100,包括:发动机10、电机20、行星轮系30、输出轴40、第一控制器50、第二同步器60和制动器70。
其中,发动机10具有第一输入轴11,电机20具有第二输入轴21,行星轮系30的太阳轮31与第二输入轴21动力连接,行星轮架32与第一输入轴11相连,齿圈33空套于第一输入轴11,且齿圈33适于耦合动力,输出轴40可选择地与第一输入轴11和/或第二输入轴21联动,第一控制器50用于控制输出轴40与第一输入轴11和/或第二输入轴21联动;或与制动器70可选择地接合,以制动齿圈33,第二同步器60可选择地与行星轮架32接合,以使行星轮架32与太阳轮31保持相对静止。
具体而言,第一输入轴11与第二输出轴40同轴设置,第一输入轴11与行星轮架32相连,可以通过带动行星轮架32转动,以带动行星轮34转动,行星轮34进而带动齿圈33转动,以将发动机10提供的扭矩传递至齿圈33,第二输入轴21与太阳轮31相连,电机20带动太阳轮31转动,太阳轮31带动行星轮34,并进而带动齿圈33转动,以将电机20提供的转矩传递至齿圈33,而在电机20和发动机10均提供动力时,发动机10的扭矩以及电机20的转矩可以在齿圈33上实现动力耦合。
进而,第一控制器50控制第一输入轴11和/或第二输入轴21与输出轴40联动,以将发动机10扭矩传递至输出轴40;或将电机20转矩传递至输出轴40;或发动机10扭矩与电机20转矩在齿圈33处完成动力耦合后,传递至输出轴40。
第一控制器50与制动器70接合时,可以制动齿圈33,而发动机10转矩可以通过行星轮架32、行星轮34、太阳轮31、第一输入轴11输出至点击,以实现增程模式。
第二同步器60与第二输入轴21相连,第二同步器60可以与行星轮架32接合,以使太阳轮31相对行星轮架32静止,行星轮34与太阳轮31同步转动并形成为一等效齿轮,该等效齿轮与齿圈33啮合传动,以实现发动机10直驱或纯电模式。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的传动系统100至少具有以下几种工作模式;
(1)纯电模式:第一控制器50使第二输入轴21与输出轴40联动,第二同步器60与行星轮架32接合,仅电机20启动,动力路线为:电机20→第二输入轴21→太阳轮31→行星轮34→齿圈33→输出轴40,以实现纯电驱动,且纯电模式下,太阳轮31与行星轮34啮合传动、行星轮34与齿圈33啮合传动,实现多级降速增扭,可以提高纯电驱动模式下的驱动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驱动力充沛,提高驾乘体验;
(2)ECVT模式:第一控制器50使第一输入轴11、第二输入轴21与输出轴40联动,仅发动机10启动,动力路线为:发动机10→第一输入轴11→行星轮架32→行星轮34→齿圈33→输出轴40;发电路线为:发动机10→第一输入轴11→行星轮架32→行星轮34→太阳轮31→第二输入轴21→电机20,以实现ECVT驱动,可以满足中高车速需求(如:高速巡航等),且ECVT模式下,边驱动边发电,提高续航里程的同时,中高速模式下,可以调整发动机10至燃油高效区间工作,提高燃油效率;
(3)增程模式:第一控制器50与制动器70接合,发动机10启动,电机20形成为发电机20,动力路线为:发动机10→行星轮架32→行星轮34→太阳轮31→第二输入轴21→电机20,以实现发电,提高续航里程。
(4)发动机10直驱模式:第一控制器50使第一输出轴40与输出轴40联动,第二同步器60使行星轮架32与太阳轮31保持相对静止,仅发动机10启动,动力传递路线为:发动机10→第一输入轴11→行星轮架32→行星轮34→齿圈33→输出轴40,以实现发动机10直驱。
(5)混动模式:第一控制器50使第一输入轴11、第二输入轴21与输出轴40联动,发动机10与电机20均启动,路线1,电机20→第二输入轴21→太阳轮31→行星轮34→齿圈33→输出轴40,路线2,发动机10→第一输入轴11→行星轮架32→行星轮34→齿圈33→输出轴40,即路线1传递的电机20转矩与路线2传递的发动机10扭矩在齿圈33上耦合并传递至输出轴40,以实现混合驱动,动力更加充沛。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传动系统100,具有纯电模式、ECVT模式、增程模式、发动机10直驱模式以及混动模式,可以使发动机10处于燃油效率区间内工作、且传动系统100的系统损耗更小,提高燃油经济性,并可以匹配电机20实现更多种输出方式,工作模式丰富、动力充沛,工作稳定性高。
同时,在纯电模式下,发动机10不工作作为制动元件,此时第二同步器60接合,由于制动器70固定,因此制动器70可以和发动机10同时制动,相较单独发动机10制动的情况制动能力高,则可增大纯电模式,发电机20的输入扭矩,从而增大系统的输出扭矩,可用于更大扭矩需求的纯电工况。
此外,更为重要的是,电机20和发动机10同轴设置,基于布置需求,电机20和发动机10的位置可以基于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传动系统100在纵向上的空间占用更加合理,且在横向上,电机20与发动机10分置于左右两侧,整体的中心分配更加合理,也可以提高采用本申请传动系统100的车辆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传动系统100,通过第一控制器50、第二同步器60进行模式切换,使传动系统100的工作模式更加丰富、工作稳定性更高,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均更好,并可以实现更大扭矩需求的纯电模式,并改善纵向空间占用,提高传动稳定性,且采用单电机,简化结构、降低成本的同时,电机20与发动机10可以实现功率分流,全工况下发动机10均可介入,可以有效保证发动机10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中所指的相连是指两个部件直接连接,而动力连接可以是两个部件直接连接也可以是两个部件通过其他结构件间接连接,联动是指轴与轴之间的转动关系,轴一与轴二联动是指,轴一转动则轴二被带动转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传动系统100还包括:动力输出齿轮13,动力输出齿轮13与齿圈33动力连接,动力输出齿轮13空套于第一输入轴11,动力输出齿轮13与输出轴40动力连接。
具体地,动力输出齿轮13与齿圈33动力连接可以是动力输出齿轮13与齿圈33通过传动结构实现间接连接,也可以是,动力输出齿轮13直接与齿圈33相连(如通过空心轴12实现),而动力输出齿轮13与输出轴40动力连接,以通过动力输出齿轮13将齿圈33处完成动力耦合的混合动力或齿圈33传递的单一动力传递至输出轴40,提高动力传递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需要指出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力输出齿轮13空套于齿圈33,制动器70和第一控制器50可以设置在动力输出齿轮13的同一侧,且动力输出齿轮13和制动器70位于第一控制器50的两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器50和制动器70位于第一输入轴11远离动力输出齿轮13的一端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在动力输出齿轮13与齿圈33间接相连的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器50与齿圈33相连,并可选择地与动力输出齿轮13接合;或第一控制器50与动力输出齿轮13相连,并可选择地与齿圈33接合。
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的变形实施例中,第一实施例中,齿圈33与第一控制器50相连,第一控制器50与动力输出齿轮13可选择地接合,以实现齿圈33与动力输出齿轮13之间的动力传递,还可以使动力输出齿轮13与第一控制器50相连,而齿圈33与第一控制器50可选择地接合,以实现齿圈33与动力输出齿轮13之间的动力传递,也可以通过第一控制器50的接合与否,控制输出轴40可选择地与第一输入轴11和/或第二输入轴21联动。
示例性地,动力输出齿轮13与制动器70在第一控制器50的两侧,且第一控制器50可选择地与制动器70或动力输出齿轮13接合;或齿圈33与制动器70在第一控制器50的两侧,且第一控制器50可选择地与制动器70或齿圈33接合。
这样,在制动器70与第一控制器50接合时,断开第一输入轴11、第二输入轴21与输出轴40的动力连接,在第一控制器50与动力输出齿轮13接合时,第一输入轴11和/或第二输入轴21与输出轴40联动。
如图1和图2所示,传动系统100还包括:中间轴80,动力输出齿轮13空套于第一输入轴11,中间轴80上设置有中间轴输入齿轮81和中间轴输出齿轮82,中间轴输入齿轮81与动力输出齿轮13啮合,中间轴输出齿轮82与输出轴40上的总输出齿轮41啮合。
由此,通过设置中间轴80以及中间轴输入齿轮81和中间轴输出齿轮82,并使两者分别与动力输出齿轮13、总输出齿轮41啮合,以实现二级减速增扭矩,提高传动系统100的传动平稳性和可靠性。
如图2所示,第一控制器50的另一种布置形式实施例中,第二实施例中,动力输出齿轮13与齿圈33相连,第一控制器50设置于中间轴80,且中间轴输入齿轮81空套于中间轴80,第一控制器50可选择地与中间轴输入齿轮81接合。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动力输出齿轮13与齿圈33相连,第一控制器50与中间轴输入齿轮81相连,且中间轴输入齿轮81空套于中间轴80,第一控制器50可选择地与中间轴80接合;或动力输出齿轮13与齿圈33相连,第一控制器50与中间轴输出齿轮82相连,且中间轴输出齿轮82空套于中间轴80,第一控制器50可选择地与中间轴80接合,也可以达到上述技术效果。
换言之,制动器70位于第一控制器50与中间轴输入齿轮81之间;或制动器70位于第一控制器50与中间轴输出齿轮82之间,以实现第一输入轴11、第二输入轴21与输出轴40之间动力传递的可选择中断,而第一控制器50与制动器70接合时,则可以制动该齿轮,并对应实现齿圈33的制动,对应可以实现增程模式。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中间轴80上设置有接合部83,接合部83与制动器70在第一控制器50的两侧,且第一控制器50可选择地与制动器70或中间轴80接合,以在与中间轴80接合时,可以对应使输出轴40与第一输入轴11和/或第二输入轴21联动,与制动器70接合时,可以制动齿圈33,实现增程模式,且通过设置接合部83,可以提高中间轴80与第一控制器50的接合稳定性和可靠性。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控制器50可以是离合器、同步器中的任一种,使第一控制器50所在轴体与第一控制器50对应控制的齿轮、齿圈等结构可选择地接合即可。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传动系统100的多种工作模式的动力路线进行具体展开说明:
(1)纯电模式:第一控制器50使第二输入轴21与输出轴40联动,第二同步器60与行星轮架32接合,仅电机20启动,动力路线为:电机20→第二输入轴21→太阳轮31→行星轮34→齿圈33→动力输出齿轮13→中间轴输入齿轮81→中间轴80→中间轴输出齿轮82→总输出齿轮41→输出轴40;
(2)ECVT模式:第一控制器50使第一输入轴11、第二输入轴21与输出轴40联动,仅发动机10启动,动力路线为:发动机10→第一输入轴11→行星轮架32→行星轮34→齿圈33→动力输出齿轮13→中间轴输入齿轮81→中间轴80→中间轴输出齿轮82→总输出齿轮41→输出轴40;发电路线为:发动机10→第一输入轴11→行星轮架32→行星轮34→太阳轮31→第二输入轴21→电机20;
(3)增程模式:第一控制器50与制动器70接合,齿圈33制动,发动机10启动,电机20形成为发电机20,动力路线为:发动机10→行星轮架32→行星轮34→太阳轮31→第二输入轴21→电机20,以实现发电,提高续航里程。
(4)发动机10直驱模式:第一控制器50使第一输出轴40与输出轴40联动,第二同步器60使行星轮架32与太阳轮31保持相对静止,仅发动机10启动,动力传递路线为:发动机10→第一输入轴11→行星轮架32→行星轮34→齿圈33→动力输出齿轮13→中间轴输入齿轮81→中间轴80→中间轴输出齿轮82→总输出齿轮41→输出轴40;
(5)混动模式:第一控制器50使第一输入轴11、第二输入轴21与输出轴40联动,发动机10与电机20均启动,路线1,电机20→第二输入轴21→→太阳轮31→行星轮34→齿圈33→动力输出齿轮13→中间轴输入齿轮81→中间轴80→中间轴输出齿轮82→总输出齿轮41→输出轴40,路线2,发动机10→第一输入轴11→行星轮架32→行星轮34→齿圈33→动力输出齿轮13→中间轴输入齿轮81→中间轴80→中间轴输出齿轮82→总输出齿轮41→输出轴40,即路线1传递的电机20转矩与路线2传递的发动机10扭矩在齿圈33上耦合。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控制器50设置位置的变更,在控制逻辑上,仍然控制第一控制器50在多种模式下均进行接合,只是第一控制器50与制动器70接合或与对应齿轮接合时的运动方向上具有区别。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传动系统100,所具有的技术效果与上述传动系统100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接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接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动机(10),所述发动机(10)具有第一输入轴(11);
电机(20),所述电机(20)具有第二输入轴(21),所述第一输入轴(11)和所述第二输入轴(21)在同轴设置;
行星轮系(30),所述行星轮系(30)的太阳轮(31)与所述第二输入轴(21)相连,行星轮架(32)与所述第一输入轴(11)相连,齿圈(33)空套于所述第一输入轴(11),且所述齿圈(33)适于耦合动力;
输出轴(40),所述输出轴(40)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输入轴(11)和/或所述第二输入轴(21)联动;
第一控制器(50)和制动器(70),所述第一控制器(50)用于控制所述输出轴(40)与所述第一输入轴(11)和/或所述第二输入轴(21)联动;或与所述制动器(70)可选择地接合,以制动齿圈(33);
第二同步器(60),所述第二同步器(60)与所述第二输入轴(21)相连,所述第二同步器(60)可选择地与所述行星轮架(32)接合,以使所述太阳轮(31)与所述行星轮架(32)相对静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力输出齿轮(13),所述动力输出齿轮(13)与所述齿圈(33)动力连接,所述动力输出齿轮(13)空套于所述第一输入轴(11),所述动力输出齿轮(13)与所述输出轴(40)动力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13)空套于所述齿圈(33),所述第一控制器(50)与所述齿圈(33)相连,并可选择地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13)接合;或所述第一控制器(50)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13)相连,并可选择地与所述齿圈(33)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13)与所述制动器(70)在所述第一控制器(50)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控制器(50)可选择地与所述制动器(70)或所述动力输出齿轮(13)接合;或所述齿圈(33)与所述制动器(70)在所述第一控制器(50)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控制器(50)可选择地与所述制动器(70)或所述动力输出齿轮(13)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轴(80),所述动力输出齿轮(13)空套于所述第一输入轴(11),所述中间轴(80)上设置有中间轴输入齿轮(81)和中间轴输出齿轮(82),所述中间轴输入齿轮(81)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13)啮合,所述中间轴输出齿轮(82)与所述输出轴(40)上的总输出齿轮(41)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13)与所述齿圈(33)相连,所述第一控制器(50)与所述中间轴输入齿轮(81)相连,且所述中间轴输入齿轮(81)空套于所述中间轴(80),所述第一控制器(50)可选择地与所述中间轴(80)接合;或所述动力输出齿轮(13)与所述齿圈(33)相连,所述第一控制器(50)与所述中间轴输出齿轮(82)相连,且所述中间轴输出齿轮(82)空套于所述中间轴(80),所述第一控制器(50)可选择地与所述中间轴(80)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80)上设置有接合部(83),所述接合部(83)与所述制动器(70)在所述第一控制器(50)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控制器(50)可选择地与所述制动器(70)或所述中间轴(80)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器(70)位于所述第一控制器(50)与所述中间轴输入齿轮(81)之间;或所述制动器(70)位于所述第一控制器(50)与所述中间轴输出齿轮(82)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50)为同步器、离合器中的任一种。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系统。
CN202321621486.1U 2023-06-21 2023-06-21 传动系统以及车辆 Active CN2199889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21486.1U CN219988993U (zh) 2023-06-21 2023-06-21 传动系统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21486.1U CN219988993U (zh) 2023-06-21 2023-06-21 传动系统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88993U true CN219988993U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11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21486.1U Active CN219988993U (zh) 2023-06-21 2023-06-21 传动系统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889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90588B (zh) 基于机械自动变速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CN101417606B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CN102463886B (zh) 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259580B (zh) 混合动力传动系统
CN105835683A (zh) 电液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106994893B (zh) 双行星排多模混合动力车辆驱动系统
CN108116218B (zh) 基于行星轮系的多档位混联驱动系统
CN210174607U (zh)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传动系统
CN210174606U (zh)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传动系统
CN210478381U (zh)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车辆
CN108001194A (zh) 动力传动系统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3879104A (zh) 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0174608U (zh)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
CN115419685A (zh) 双电机混动变速箱及作业机械
CN211731022U (zh) 动力传动系统和车辆
CN203864425U (zh)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该动力传动系统的车辆
CN210174609U (zh)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
CN117021925A (zh) 一种多工作模式混联式混合动力耦合系统
CN108001198A (zh) 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9988993U (zh) 传动系统以及车辆
US20230011463A1 (en) Electric powertrain for a vehicle
CN216101509U (zh) 一种四挡可跛行带取力模块双电机双行星排混合动力系统
CN216101510U (zh) 一种平行轴式双电机单行星排混合动力系统
CN216331396U (zh) 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9988991U (zh) 传动系统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