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31396U - 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31396U
CN216331396U CN202122409313.0U CN202122409313U CN216331396U CN 216331396 U CN216331396 U CN 216331396U CN 202122409313 U CN202122409313 U CN 202122409313U CN 216331396 U CN216331396 U CN 2163313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gear
input
output
inpu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0931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江
唐子威
唐海锋
贾军风
彭政洲
郭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f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f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0931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313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313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313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包括:发动机、第一电动发电机、第二电动发电机、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第一中转机构、第二中转机构、中间轴与输出轴。第一输入轴分别与发动机、第一电动发电机动力连接;第二输入轴与第二电动发电机动力连接;第一中转机构与第一输入轴可选择地接合且与第二输入轴联动;第二中转机构与第一输入轴联动;中间轴与第一中转机构联动且与第一输入轴可选择联动;输出轴分别可选择地与中间轴和/或第二中转机构和/或第一输入轴联动;其中第一输入轴与输出轴同轴布置,第二中转机构、中间轴于第一输入轴的周向上间隔布置。该系统通过四个不同的传动路径,在多种工况下实现无动力中断的各自换挡,布局合理。

Description

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随着油电混动技术的发展,油电混动技术所能应用的领域逐渐增加,虽然应用于轿车的油电混动技术较为成熟,但轿车的载荷轻,应用于轿车的传动系统的挡位无法适应于重载车辆中,特别是,应用于商用车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在换挡时存在动力中断的情况方式,在重载车辆中出现动力中断会严重影响车辆的行驶性能以及安全性,因此,在油电混动技术的大背景下,开发一种适用于重载车辆,同时如何解决换挡过程中动力中断成为了本领域中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动力传动系统。该动力传动系统通过四个不同的传动路径,在多种工况下实现无动力中断的各自换挡,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动力传动系统的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动力传动系统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电动发电机和第二电动发电机;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入轴分别与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一电动发电机动力连接;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二输入轴与所述第二电动发电机动力连接;第一中转机构,所述第一中转机构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可选择地接合且与所述第二输入轴联动;第二中转机构,所述第二中转机构与所述第一输入轴联动;中间轴,所述中间轴与所述第一中转机构联动且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可选择联动;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分别可选择地与所述中间轴和/或所述第二中转机构和/或所述第一输入轴联动;其中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同轴布置,所述第二中转机构、所述中间轴于所述第一输入轴的周向上间隔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动系统,通过设置第一中转机构、第二中转机构以及中间轴,可以实现三个动力源的混联混动多种不同工况,动力传动系统中构建有四个动力传动路径,在动力传动系统换挡的过程中,利用四个动力传动路径之间的切换,实现了动力传动系统在换挡时的动力不中断,应用结构简单的传动系统提高了动力传动系统的流畅性,降低了动力传动系统的成本,减少行车过程中的顿挫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中转机构构造为套设于所述第一输入轴外周的第一双联齿轮;其中所述第二输入轴上设置有第二输入轴齿轮,所述第一双联齿轮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输入轴齿轮啮合的第一双联输入齿轮;所述中间轴上设置有中间轴第一输入齿轮,所述第一双联齿轮上设置有与所述中间轴第一输入齿轮啮合的第一双联输出齿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中转机构构造为一个或多个第二中转轴,每个所述第二中转轴上设置有第二中转输入齿轮及第二中转输出齿轮,其中第二中转轴在所述第一输入轴及所述输出轴的周向上与所述中间轴平行偏置设置,所述第一输入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中转输入齿轮啮合的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所述第二中转输入齿轮与所述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啮合;所述输出轴上上设置有与所述输出轴可选择联动的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所述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与所述第二中转输出齿轮啮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输入轴上空套有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出齿轮,所述中间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出齿轮啮合的中间轴第二输入齿轮;还包括:第一换挡装置,所述第一换挡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且可选择地将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第一双联齿轮接合或所述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出齿轮接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二换挡装置,所述第二换挡装置可选择地将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输入轴接合或所述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与所述输出轴接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中间轴上设置有多个中间轴输出齿轮,所述输出轴上空套有多个与所述中间轴输出齿轮一一啮合的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所述输出轴可选择地与其中一个所述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接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动力传动系统还包括:第三换挡装置,所述第三换挡装置设置于所述输出轴且可选择地将多个所述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中的一个与所述输出轴接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中间轴构造为一个或多个,每个所述中间轴分别与所述第一中转机构联动,且每个所述中间轴上均设置有多个所述中间轴输出齿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动机的发动机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输入轴之间设置有离合器以可选择地接合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输入轴。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应用上述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因此该车辆可以为混动重载车辆,该车辆具有多个挡位以适用于不同的载荷,有效地降低了油耗。同时该车辆在切换挡位过程时,可以避免动力中断,动力切换更加平顺,车辆的舒适性和动力性能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包括副变速箱的动力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单中间轴动力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包括副变速箱的单中间轴动力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单中间轴的动力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包括副变速箱的单中间轴动力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发动机1;发动机输出轴70;第一电动发电机2;第二电动发电机3;离合器4;
第一输入轴10;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11;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出齿轮12;
第二输入轴20;第二输入轴齿轮21;
中间轴30;中间轴第一输入齿轮31;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32a;第二中间轴输出齿轮32b;中间轴第二输入齿轮33;
输出轴40;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41;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42a;第二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42b;
第二中转轴10a;第二中转输入齿轮10b;第二中转输出齿轮10c;
第一双联齿轮20a;第一双联输入齿轮20b;第一双联输出齿轮20c;
第一换挡装置k1;第二换挡装置k2;第三换挡装置k3;
第三输入轴40a;第三输入轴输出齿轮61;副变速换挡机构k4;
副变速中间轴50;副变速中间轴输入齿轮50a;副变速中间轴输出齿轮50b;
副变速输出轴60;副变速输出轴输入齿轮6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包括:发动机1、第一电动发电机2和第二电动发电机3,第一输入轴10分别与发动机1、第一电动发电机2动力连接,第二输入轴20与第二电动发电机3动力连接;第一中转机构与第一输入轴10可选择地接合且与第二输入轴20联动,第二中转机构与第一输入轴10联动,中间轴30与第一中转机构联动且与第一输入轴10可选择地联动,输出轴40分别可选择地与中间轴30和/或第二中转机构和/或第一输入轴10联动;第一输入轴10与输出轴40同轴布置,第二中转机构、中间轴30于第一输入轴10的周向上间隔布置。
相关技术中,随着油电混动技术的发展,油电混动技术所能应用的领域逐渐增加,虽然应用于轿车的油电混动技术较为成熟,但轿车的载荷轻,应用于轿车的传动系统的挡位无法适应于重载车辆中,特别是,应用于商用车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在换挡时存在动力中断的情况方式,在重载车辆中出现动力中断会严重影响车辆的行驶性能以及安全性,因此,在油电混动技术的大背景下,开发一种适用于重载车辆,同时如何解决换挡过程中动力中断成为了本领域中的技术难题。
在本申请中,动力传动系统中存在四种传动路径。
第一条:发动机1和/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和/或第二电动发电机3作为动力源,第一输入轴10与第二中转机构联动,输出轴40选择与第二中转机构联动,从而使发动机1和/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和/或第二电动发电机3的动力可以通过第一输入轴10、第二中转机构和输出轴40输出;
第二条:发动机1和/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和/或第二电动发电机3作为动力源,第一输入轴10选择与第一双联齿轮20a连接,第二输入轴20与第一中转机构及第一输入轴10联动,第一中转机构与中间轴30联动,输出轴40选择与中间轴30联动,以实现动力的输出;
第三条:发动机1和/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作为动力源,第一输入轴20选择与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出齿轮12连接,第一输入轴10与中间轴30联动,输出轴40选择与中间轴30联动,以实现动力的输出;
第四条:发动机1和/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和/或第二电动发电机3作为动力源,输出轴40直接选择与第一输入轴10联动,以实现动力的输出。
在上述四种动力传动路径中,每种传动路径可以对应多个挡位,如第一传动路径具有动力传动系统的三挡,而第二传动路径中具有动力传动系统中的一挡及四挡,第三传动路径具有动力传动系统的二挡及五挡,第四传动路径具有动力传动系统的六挡,由于动力的传递路径不同,动力源不同,相邻的两个挡位之间进行切换时,不同的动力传动路径之间不会发生相互的干涉,在进行换挡时,由于两种动力的传动路径互不干涉,从而避免了在换挡过程中的动力中断,提高了舒适度,减少行车过程中的顿挫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动系统,在发动机1和/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换挡控制中,第二电动发电机3可保持在第二传动路径传输动力,通过第二输入轴20、第一中转机构、中间轴30传输至输出轴40,保持第二电动发电机3在第一或第四挡位的动力输出,而发动机1和/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动力可在四种传动路径间实现无动力中断的切换,从而实现不同挡位换挡的无动力中断切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动系统,通过设置第一中转机构、第二中转机构以及中间轴30,可以实现三个动力源的混联混动多种不同工况,动力传动系统中构建有四个动力传动路径,在动力传动系统换挡的过程中,利用四个动力传动路径之间的切换,实现了动力传动系统在换挡时的动力不中断,应用结构简单的传动系统提高了动力传动的流畅性,减少行车过程中的顿挫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第一中转机构构造为套设于第一输入轴10外周的第一双联齿轮20a,其中第二输入轴20上设置有第二输入轴齿轮21,第一双联齿轮20a上设置有与第二输入轴齿轮21啮合的第一双联输入齿轮20b,中间轴30上设置有中间轴第一输入齿轮31,第一双联齿轮20a上设置有与中间轴第一输入齿轮31啮合的第一双联输出齿轮20c。将第一中转机构构造为第一双联齿轮20a,同时设置有第一双联输入齿轮20b和第一双联输出齿轮20c,能够将第二输入轴20与中间轴30之间联动;将第一双联齿轮20a套设于第一输入轴10设置,能够避免第一双联齿轮20a与第一输入轴10之间的相互干涉,且占用空间小,布局更加合理,降低了动力传动系统的体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第二中转机构构造为一个或多个第二中转轴10a,每个第二中转轴10a上设置有第二中转输入齿轮10b及第二中转输出齿轮10c,第二中转轴10a在第一输入轴10的轴向上与中间轴30平行偏置布置,第一输入轴10上设置有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11,第二中转输入齿轮10b与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11啮合,输出轴40上设置有与输出轴40可选择联动的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41,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41与第二中转输出齿轮10c啮合。
将第二中转机构构造为第二中转轴10a,同时设置有第二中转输入齿轮10b和第二中转输出齿轮10c,能够将第一输入轴10的动力传输至输出轴40,而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41可选择地与输出轴40接合,以实现对第一条传动路径的接合控制;将第二中转轴10a与中间轴30平行偏置设置,能够避免第二中转轴10a与中间轴30之间的相互干涉,避免采用复杂的套轴结构,布局更加合理,传动系统可靠性提高,生产及维护成本降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图6所示,第一输入轴10上空套有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出齿轮12,中间轴30上还设置有与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出齿轮12啮合的中间轴第二输入齿轮33,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出齿轮12可以将动力传递至中间轴30以实现第三条动力传输路径的动力传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动系统中还设置有第一换挡装置k1,第一换挡装置k1设置于第一输入轴10可选择地将第一输入轴10与第一双联齿轮20a接合或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出齿轮12接合。在第一输入轴10与第一双联齿轮20a接合时,可以保持动力传动系统的第二传动路径,即实现动力传动系统在一挡、四挡的动力传输,也可以实现第一输入轴10与第二输入轴20之间的动力耦合。在第一输入轴10与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出齿轮12结合时,可以保持动力传动系统第三动力传输路径,即实现动力传动系统在二挡、五挡的动力传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输出轴40上设置有第二换挡装置k2,第二换挡装置k2可选择地将输出轴40与第一输入轴10接合或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41与输出轴40接合。在第二换挡装置k2将输出轴40与第一输入轴10接合时,可以实现发动机1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独立地在第六挡位直驱或与第一电动发电机1并联联动,或第二电动发电机2在四挡或六挡共同并联联动地提供前进挡驱动。第二换挡装置k2将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41与输出轴40接合可以实现第一传动路径,以实现动力传动系统的三挡传动,发动机1可以独立地在第三挡位直驱或与第一电动发电机2并联联动,或第二电动发电机3在一挡、三挡或四挡共同并联联动地提供前进挡驱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图6所示,中间轴30上设置有多个中间轴输出齿轮,可为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32a与第二中间轴输出齿轮32b;输出轴40上空套有多个与中间轴输出齿轮一一啮合的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分别为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42a与第二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42b,输出轴40可选择地与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42a或第二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42b的其中一个啮合。
在中间轴30上设置多个中间轴输出齿轮,以及在输出轴40上设置多个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可以丰富中间轴30与输出轴40之间的传动比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动力传动系统还包括第三换挡装置k3,第三换挡装置k3设置于输出轴40且可选择地将多个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中的一个与输出轴40接合。
利用第三换挡装置k3以改变不同的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与输出轴40结合,从而实现动力传动系统在中间轴30与输出轴40之间不同的挡位的切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图6所示,中间轴30构造为一个或多个,每个中间轴30分别与第一中转机构联动,且每个中间轴30上均设置有多个中间轴输出齿轮。
通过设置多个中间轴30,以提高中间轴30所能传输动力的载荷,提高动力传动系统的适用范围,使更加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动系统够可以适用于重载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图6所示,发动机1的发动机输出轴70与第一输入轴10之间设置有离合器4,离合器4可选择地接合发动机输出轴70与第一输入轴10。
离合器4适于控制发动机1是否与第一输入轴10连接,在纯电动状态下,可以将发动机1与第一输入轴10之间断开,仅利用第一电动发电机2和/或第二电动发电机3的动力进行输出。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因此该车辆可以为混动重载车辆,该车辆具有多个挡位以适用于不同的载荷,有效地降低了油耗。同时该车辆在切换挡位过程时,可以避免动力中断,动力切换更加平顺,车辆的舒适性和动力性能好。
当车辆处于停车充电模式时,车载动力电池的电量偏低,第一电动发电机2通过机电转换将发动机1的机械动力转变为电能,从而对车载动力电池充电,第二电动发电机3处于停机状态。此时离合器4闭合,第一换挡装置k1、第二换挡装置k2以及第三换挡装置k3均处于空挡状态。
当车辆处于纯电驱动模式,车载动力电池电量充足,第一电动发电机2和/或第二电动发电机3为车辆提供纯电驱动,第一电动发电机2可以在六个挡位驱动或空挡,第二电动发电机3可工作在第一挡位、第三挡位、第四挡位或第六挡位驱动或空挡。当车辆换挡时,一个电机保持当前挡位,另外一个电机可以平顺切换到其他挡位,从而实现无动力中断换挡。此时离合器4打开,第一换挡装置k1、第二换挡装置k2以及第三换挡装置k3根据需要提供驱动或空挡。
当车辆处于串联混动模式,车载动力电池电量不足,第一电动发电机2将发动机1的机械动力转变为电能,从而对车载动力电池充电,部分电能可直接提供给第二电动发电机3,第二电动发电机3独立地在一挡或四挡提供前进挡或倒挡驱动。此时,离合器4闭合,第一换挡装置k1与第二换挡装置k2空挡,第三换挡装置k3与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42a或第二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42b接合。动力由第二电动发电机3输送至第二输入轴20,再由第二输入轴20输送至第一中转机构,第一中转机构将动力输送至中间轴30,中间轴30输送动力至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32a或第二中间轴输出齿轮32b,第三换挡装置k3换挡后,动力经过输出轴40输出,车辆可由第二电动机的一挡或四挡驱动前进或后退。
具体地,第二电动发电机3输出动力,第二输入轴20与第二电动发电机3动力连接,第二输入轴20上设置有第二输入轴齿轮21,第一双联输入齿轮20b与第二输入轴齿轮21啮合,第一双联输入齿轮20b位于第一中转机构即第一双联齿轮20a上,第一双联齿轮20a具有第一双联输出齿轮20c,第一双联输出齿轮20c与中间轴30上的中间轴30输入齿轮相啮合,中间轴30上设置有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32a以及第二中间轴输出齿轮32b,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32a以及第二中间轴输出齿轮32b与输出轴40上的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42a以及第二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42b一一啮合,从而将动力输出至输出轴40上,并输送动力至车辆以供驱动。
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动力传动系统应用四个不同的传动路径进行六个挡位之间的无动力中断的换挡,在挡位切换的过程中,为输出轴40提供驱动的动力源也在发动机1、第一电动发电机2与第二电动发电机3之间切换。
车辆处于发动机第一挡位直驱或并联混动模式时,离合器4闭合,第一换挡装置k1将第一输入轴10与第一双联输出齿轮20c接合,第二换挡装置k2空挡,第三换挡装置k3将输出轴40与第二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42b接合。发动机1或与第一电动发电机2和/或第二电动发电机3作为动力源,动力源的动力由第一输入轴10和/或第二输入轴20通过第一双联输出齿轮20c输送至中间轴30上,中间轴30将动力由第二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42b输送至输出轴40。车辆位于发动机第二挡位直驱或并联混动模式时,离合器4闭合,第一换挡装置k1将第一输入轴10与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出齿轮12接合,第二换挡装置k2空挡,第三换挡装置k3将输出轴40与第二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42b接合。发动机1独立地在第二挡位直驱或与第一电动发电机2并联联动,和/或第二电动发电机3在一挡共同并联联动地提供前进挡驱动。发动机1和/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的动力由第一输入轴10的第一双联输出齿轮20c输送至中间轴30上,和/或第二电动发电机2动力从中间轴第一输入齿轮31输送至中间轴30上联动,中间轴30将动力由第二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42b输送至输出轴40。
车辆位于发动机第三挡位直驱或并联混动模式时,离合器4闭合,第二换挡装置k2将输出轴40与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41接合;或第一换挡装置k1空挡,第三换挡装置k3空挡或将输出轴40与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42a或第二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42b接合,从而第二电动发电机3处于空挡或第一或第四挡位;或第三换挡装置k3空挡,第一换挡装置k1将第一输入轴10与第一双联输出齿轮20c接合,第二电动发电机3也处于第三挡位。发动机1独立地在第三挡位直驱或与第一电动发电机2并联联动,和/或第二电动发电机3在一挡、三挡、四挡或空挡并联联动地提供前进挡驱动。
车辆位于发动机第四挡位直驱或并联混动模式时,离合器4闭合,第一换挡装置k1将第一输入轴10与第一双联输出齿轮20c接合,第二换挡装置k2空挡,第三换挡装置k3将输出轴40与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42a接合。发动机1独立地在第四挡位直驱或与第一电动发电机2和/或第二电动发电机3并联联动地提供前进挡驱动。动力源的动力由第一输入轴10和/或第二输入轴20通过第一双联输出齿轮20c输送至中间轴30上,中间轴30将动力由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42a输送至输出轴40。
车辆位于发动机第五挡位直驱或并联混动模式时,离合器4闭合,第一换挡装置k1将第一输入轴10与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出齿轮12接合,第二换挡装置k2空挡,第三换挡装置k3将输出轴40与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42a接合。发动机1独立地在第五挡位直驱或与第一电动发电机2并联联动,和/或第二电动发电机3在四挡共同并联联动地提供前进挡驱动。发动机1和/或与第一电动发电机2的动力由第一输入轴10的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出齿轮12输送至中间轴30上,和/或第二电动发电机2动力从中间轴第一输入齿轮31输送至中间轴30上联动,中间轴30将动力由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42a输送至输出轴40。
车辆位于发动机第六挡位直驱或并联混动模式时,离合器4闭合,第一换挡装置k1将第一输入轴10与第一双联输出齿轮20c接合,第二换挡装置k2将输出轴40与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11接合,第三换挡装置k3空挡;或离合器4闭合,第一换挡装置k1空挡,第二换挡装置k2将输出轴40与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11接合,第三换挡装置k3空挡或将输出轴40与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42a接合。发动机1独立地在第六挡位直驱或与第一电动发电机2并联联动,或第二电动发电机3在四挡、六挡或空挡共同并联联动地提供前进挡驱动。发动机1和/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动力由第一输入轴10直接输送到输出轴40上。进一步的,车辆持续位于发动机第六挡位高速巡航直驱模式时,第一换挡装置k1及第三换挡装置k3可设置于空挡,第二电动发电机3可完全静止停机,与第二电动发电机3连接的相关轴齿传输机构包括第二输入轴20、第二输入轴齿轮21、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出齿轮12、第一双联输入齿轮20b、第一双联输出齿轮20c、中间轴30、中间轴第一输入齿轮31、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32a、第二中间轴输出齿轮32b、中间轴第二输入齿轮33、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42a及第二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42b,都完全处于静止不旋转的状态,从而大幅降低传动系统在高速驾驶的搅油损耗,提升车辆燃油经济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至6所示,将第一电动发电机2和第二电动发电机3与发动机输入轴70偏置布置,可以降低第一电动发电机2及第二电动发电机3的扭矩需求,简化第一电动发电机2及第二电动发电机3的油封布置,使第一电动发电机2、第二电动发电机3以及发动机1的油封布置更加简单,润滑的密封效果更好,发动机1可以与第一输入轴10同轴布置,第一电动发电机2可以通过一级减速齿轮与第一输入轴10联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可采用一个中间轴30的结构,第二中转机构的第二中转轴10a在第一输入轴10及输出轴40的周向上与中间轴30平行偏置设置,第二中转输入齿轮10b及第二中转输出齿轮10c固定设置在第二中转轴10a上,分别与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11及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41啮合,第一输入轴10与第二中转机构联动。第二中转机构独立于中间轴30布置,互不干涉,可简化传动系统轴齿机构的生产制造工艺,利于系统降本。单中间轴结构的传动系统结构简化,承载能力弱于多中间轴结构的传动系统,适用于牵引需求较小的轻型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5所示,在基于图3单中间轴结构的动力传动系统实施例的基础上,将连接第二电动发电机3的第二输入轴齿轮21直接与中间轴第一输入齿轮31啮合,取消第一双联输入齿轮20b的装配,从而进一步简化第二电动发电机3的传输路径,提升传动系统的性价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三个实施例,动力传动系统还包括副变速箱,如图2、4及6所示,在基于图1、3及图5结构的动力传动系统基础上,输出轴40与副变速箱联动。副变速箱具有第三输入轴40a和副变速输出轴60、副变速中间轴50,第三输入轴40a与输出轴40连接,第三输入轴40a上设置有第三输入轴输出齿轮61,副变速中间轴50上设置有副变速中间轴输入齿轮50a,副变速中间轴输入齿轮50a与第三输入轴输出齿轮61啮合,副变速中间轴50上设置有副变速中间轴输出齿轮50b,副变速输出轴60上空套有与副变速中间轴输出齿轮50b啮合的副变速输出轴输入齿轮62,副变速箱内设置有副变速换挡机构k4,副变速换挡机构k4可选择地将第三输入轴40a与副变速输出轴60接合或副变速输出轴60与副变速输出轴输入齿轮62接合。通过设置副变速箱,可以对主变速箱的挡位进行两倍数放大,进一步丰富了动力传动系统的挡位,可以适应于重型及超重型的车辆。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动机、第一电动发电机和第二电动发电机;
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入轴分别与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一电动发电机动力连接;
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二输入轴与所述第二电动发电机动力连接;
第一中转机构,所述第一中转机构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可选择地接合且与所述第二输入轴联动;
第二中转机构,所述第二中转机构与所述第一输入轴联动;
中间轴,所述中间轴与所述第一中转机构联动且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可选择联动;
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分别可选择地与所述中间轴和/或所述第二中转机构和/或所述第一输入轴联动;其中
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同轴布置,所述第二中转机构、所述中间轴于所述第一输入轴的周向上间隔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转机构构造为套设于所述第一输入轴外周的第一双联齿轮;其中
所述第二输入轴上设置有第二输入轴齿轮,所述第一双联齿轮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输入轴齿轮啮合的第一双联输入齿轮;
所述中间轴上设置有中间轴第一输入齿轮,所述第一双联齿轮上设置有与所述中间轴第一输入齿轮啮合的第一双联输出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转机构构造为一个或多个第二中转轴,每个所述第二中转轴上设置有第二中转输入齿轮及第二中转输出齿轮,其中第二中转轴在所述第一输入轴的周向上与所述中间轴平行偏置设置,所述第一输入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中转输入齿轮啮合的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
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与所述输出轴可选择联动的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所述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与所述第二中转输出齿轮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上空套有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出齿轮,所述中间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出齿轮啮合的中间轴第二输入齿轮;还包括:
第一换挡装置,所述第一换挡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且可选择地将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第一双联齿轮接合或所述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出齿轮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二换挡装置,所述第二换挡装置可选择地将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输入轴接合或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与输出轴接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上设置有多个中间轴输出齿轮,所述输出轴上空套有多个与所述中间轴输出齿轮一一啮合的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所述输出轴可选择地与其中一个所述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换挡装置,所述第三换挡装置设置于所述输出轴且可选择地将多个所述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中的一个与所述输出轴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构造为一个或多个,每个所述中间轴分别与所述第一中转机构联动,且每个所述中间轴上均设置有多个所述中间轴输出齿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的发动机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输入轴之间设置有离合器以可选择地接合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输入轴。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
CN202122409313.0U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63313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9313.0U CN216331396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9313.0U CN216331396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31396U true CN216331396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74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09313.0U Active CN216331396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313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78232A (zh) 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3879104B (zh) 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3879103A (zh) 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WO2019019293A1 (zh) 一种横置车辆驱动总成
CN113942382B (zh)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车辆
CN114407637B (zh) 动力传动系统及车辆
CN216580096U (zh) 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0962577A (zh) 混合动力变速箱及混合动力变速传动系统
CN107054049A (zh) 用于车辆的混合动力系统
CN217022174U (zh)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车辆
CN216783253U (zh) 动力传动系统及车辆
CN115419685A (zh) 双电机混动变速箱及作业机械
CN113978234A (zh) 混合动力系统和车辆
CN216331396U (zh) 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5503459A (zh) 双电机双中间轴带取力模块的多挡变速混合动力系统
CN113147354B (zh) 混合动力系统
CN205534050U (zh) 一种混合动力变速器
CN216374155U (zh) 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5246312A (zh) 多档位混动动力系统
CN210212009U (zh) 双电机混合动力用变速器
CN208439052U (zh) 单电机混合动力用变速器
CN207433258U (zh) 混合动力用双离合变速器
CN112460210A (zh) 一种机动车辆用混合动力变速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3508050A (zh) 变速器组件、动力传动系及其操作的方法
CN111251872B (zh) 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