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82167U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82167U
CN219982167U CN202321376635.2U CN202321376635U CN219982167U CN 219982167 U CN219982167 U CN 219982167U CN 202321376635 U CN202321376635 U CN 202321376635U CN 219982167 U CN219982167 U CN 2199821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er
liquid
susceptor
substrate
graphite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7663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家懋
雷宝灵
陈智勇
李鑫磊
石纪明
戚祖强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7663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821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821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821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所述雾化器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内设有:储液腔,用于存储液体基质;感受器,被配置为能够被变化的磁场穿透而发热,以对来自所述储液腔的液体基质进行加热并生成气溶胶;所述感受器包括石墨基材、以及形成在所述石墨基材表面的防护涂层。以上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由石墨基材以及防护涂层构成的感受器,石墨基材自身化学性质稳定,可以改善金属基材在液体基质中被腐蚀、析出重金属离子的问题;防护涂层可以避免石墨基材的粉尘脱落到液体基质中,提升了感受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是通过雾化液体基质产生气溶胶供用户吸食的电子产品,其一般具有雾化器和电源组件两个部分;雾化器内部存储有液体基质以及设置有用于雾化液体基质的加热元件,电源组件包括电池和电路板。
现有的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加热元件被构造成被变化磁场穿透而发热。该电子雾化装置存在的问题是,加热元件通常采用铁磁性金属制备,如纯铁、低碳钢、铁素体不锈钢等等;加热元件与液体基质长期接触会被腐蚀生锈,导致液体基质变色,同时金属离子析出到液体基质中,使气溶胶中重金属含量超标,危害使用者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电子雾化装置中加热元件易被腐蚀,导致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问题。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内设有:
储液腔,用于存储液体基质;
感受器,被配置为能够被变化的磁场穿透而发热,以对来自所述储液腔的液体基质进行加热并生成气溶胶;
其中,所述感受器包括石墨基材、以及形成在所述石墨基材表面的防护涂层。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电源组件以及所述的雾化器。
以上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由石墨基材以及防护涂层构成的感受器,石墨基材自身化学性质稳定,可以改善金属基材在液体基质中被腐蚀、析出重金属离子的问题;防护涂层可以避免石墨基材的粉尘脱落到液体基质中,提升了感受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定。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雾化器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雾化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上支架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雾化芯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感受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底座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底座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源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下壳体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下支架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基座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磁场发生器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磁场发生器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图2所示,电子雾化装置100包括雾化器10和电源组件20。
雾化器10可拆卸地或者可移除地与电源组件20连接,包括但不限于卡扣、磁性、螺纹连接。
优选的实施中,雾化器10的外表面设置有凸块,电源组件20的内表面设置有凹槽,通过凸块与凹槽的配合实现雾化器10与电源组件20的卡扣连接。
如图3-图9所示,雾化器10包括上壳体11、密封件12、上支架13、雾化芯14、密封件15以及底座16。
上壳体11具有吸嘴端和敞口端。吸嘴端设置有出气口,雾化后的气溶胶通过出气口可被使用者吸食。上壳体11内还具有与之一体成型的传输管11a,传输管11a的内表面界定部分气流通道,传输管11a的上端与出气口连通,其下端与上支架13连接。在另一示例中,传输管11a由单独的中空管安装在上壳体11内也是可行的。
储液腔A由上壳体11的内表面和底座16的内表面共同界定形成,储液腔A用于存储可生成气溶胶的液体基质。由图中可以看出,部分储液腔A延伸至底座16的第二连接部分162中并且环绕感受器141。
液体基质优选地包含含烟草的材料,所述含烟草的材料包含在加热时从液体基质释放的挥发性烟草香味化合物。替代地或另外,液体基质可以包含非烟草材料。液体基质可以包括水、乙醇或其它溶剂、植物提取物、尼古丁溶液和天然或人造的调味剂。优选的是,液体基质进一步包含气溶胶形成剂。合适的气溶胶形成剂的实例是甘油和丙二醇。
密封件12设置在传输管11a与上支架13之间、底座16与上壳体11之间,以对传输管11a与上支架13之间、底座16与上壳体1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在另一示例中,密封件12可以包括多个分体的密封件,例如,设置在传输管11a与上支架13之间的一个密封件,设置在底座16与上壳体11之间的另一个密封件。在另一示例中,密封件12与底座16(或者上壳体11)一体形成也是可行的,例如:通过双色注塑一体形成。在另一示例中,不设置密封件12也是可行的。
进一步的实施中,密封件12内、和/或密封件12与传输管11a之间、和/或密封件12与上壳体11之间、和/或传输管11a与上支架13之间、和/或底座16与上壳体11之间,可以设置气压平衡通道,以向储液腔A补充气体进而使得储液腔A内外气压平衡,利于液体基质的传递。
上支架13大致呈管状。上支架13的上端朝向第一连接部分161延伸、且与传输管11a连接,上支架13的下端被收容在底座16的第二连接部分162内。上支架13的内部中空部分界定部分气流通道。上支架13中间部分的内径或者外径较其它部分的内径或者外径小。
进一步的实施中,上支架13靠近上端的外表面具有朝外径向延伸的定位部13b,底座16的第一连接部分161内具有凹槽161c。装配时,定位部13b需要对准凹槽161c,以使得定位部13b至少部分卡接在凹槽161c内,从而固定或者保持上支架13的上端。
进一步的实施中,在底座16的第二连接部分162内设置有支撑部162b,上支架13下端的端部与支撑部162b抵接。优选的实施中,支撑部162b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凸块,该多个凸块纵向延伸并且凸出于第二连接部分162的内侧壁或者底壁;这样,从雾化芯14溢出的液体基质或者气溶胶在气流通道内冷凝后的液体基质可沿着该凸块之间的间隙流入收集腔162c,相邻的纵向延伸的凸块之间形成凹槽里能够保持一部分的液体基质。
进一步的实施中,上支架13靠近下端的外表面设置有收容槽13c,密封件15至少部分被收容在收容槽13c内。密封件15用于对上支架13与第二连接部分162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在其它示例中,上支架13与传输管11a一体成型,也是可行的。
雾化芯14被收容在上支架13内、且靠近上支架13的下端设置;在装配后,雾化芯14完全位于底座16的第二连接部分162内。雾化芯14与第二连接部分162是同轴布置的。上支架13的侧壁设置有过液孔13a,储液腔A存储的液体基质通过该过液孔13a传递至雾化芯14。
雾化芯14包括感受器141和液体传递单元142。
感受器141被配置为与磁场发生器26感应耦合,在被变化磁场穿透下发热,进而对液体基质进行加热,以生成供吸食的气溶胶。
感受器141可以接触液体传递单元142的表面或者埋设于液体传递单元142内。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中,感受器141埋设于液体传递单元142内、且与液体传递单元142共烧形成雾化芯14。这样,液体基质不用传导至感受器141表面接触时才进行雾化,而是在靠近感受器141部位即开始受热雾化;一方面使在感受器141与液体传递单元142存在导热接触不会产生干烧,另一方面大多数的液体基质雾化时不与感受器141直接接触,能避免感受器141产生的金属污染。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感受器141包括石墨基材141a、以及形成在石墨基材141a表面的防护涂层141b。
石墨基材141a具有导电性能,在被变化磁场穿透下可发热。石墨基材141a的熔点高达3000多摄氏度,化学性质稳定,耐腐蚀,同酸、碱、盐等化学药剂难以发生化学反应。通过石墨基材141a来制作成特定形状的感受器,可以改善现有的金属基材在液体基质中被腐蚀、析出重金属离子的问题。
在一示例中,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石墨基材141a:
将炭粉原料与粘结剂混合,得到可塑性的混合料;
在外部作用力下使所述混合料塑性变形,得到炭制品生坯;
将所述炭制品生坯进行石墨化,得到所述石墨基材。
其中,所述粘结剂选自淀粉、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橡胶中的至少一种。采用成型设备使混合料在外部作用力下产生塑性变形,最终生成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密度和强度的炭制品生坯,成型方法有模压、挤压、等静压等。
进一步的实施中,在将所述炭制品生坯进行石墨化之前,对所述炭制品生坯进行焙烧和浸渍。焙烧可以使粘结剂炭化,焙烧之后置于压力容器内浸渍,可以降低制品气孔率,增加制品体积密度和机械强度,改进导电和导热性能。
在将所述炭制品生坯进行石墨化之后,可以通过机加工或者激光切割等成型工艺,制备成所需要的尺寸、形状、精度。
在一示例性中,石墨基材141a被构造成闭合环或者非闭合环的管状。
石墨基材141a的内径介于0.2mm~20mm;优选的,石墨基材141a的内径介于0.2mm~18mm;进一步优选的,石墨基材141a的内径介于0.2mm~16mm;进一步优选的,石墨基材141a的内径介于0.2mm~14mm;进一步优选的,石墨基材141a的内径介于0.2mm~12mm;进一步优选的,石墨基材141a的内径介于0.2mm~10mm;进一步优选的,石墨基材141a的内径介于0.2mm~8mm;进一步优选的,石墨基材141a的内径介于0.2mm~6mm;进一步优选的,石墨基材141a的内径介于0.2mm~4mm;进一步优选的,石墨基材141a的内径介于1mm~4mm。
石墨基材141a的壁厚介于0.1mm~2mm;优选的,石墨基材141a的壁厚介于0.1mm~1mm;进一步优选的,石墨基材141a的壁厚介于0.1mm~0.8mm;进一步优选的,石墨基材141a的壁厚介于0.1mm~0.6mm;进一步优选的,石墨基材141a的壁厚介于0.1mm~0.4mm。
石墨基材141a的高度(轴向长度)介于0.5mm~50mm;优选的,石墨基材141a的高度介于0.5mm~45mm;进一步优选的,石墨基材141a的高度介于0.5mm~40mm;进一步优选的,石墨基材141a的高度介于0.5mm~35mm;进一步优选的,石墨基材141a的高度介于0.5mm~30mm;进一步优选的,石墨基材141a的高度介于0.5mm~25mm;进一步优选的,石墨基材141a的高度介于5mm~25mm。
石墨基材141a可以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通孔141a1,孔径为0.1mm~0.5mm,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三角形、菱形、其它规则或者不规则形状;气溶胶可通过通孔141a1从雾化面逸出到气流通道内。在一些示例中,通孔141a1还可增加感受器141与多孔陶瓷烧结后的结合力,提高雾化芯14的整体强度。
防护涂层141b包括碳化硅防护涂层或者ZrB2-SiC(硼化锆-碳化硅)防护涂层。防护涂层141b可以避免石墨基材141a的粉尘脱落到液体基质中,提升了感受器141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一示例中,通过渗硅法、涂覆、气相沉积中的至少一种工艺,在石墨基材141a表面形成防护涂层141b;其中,涂覆工艺是浸涂、喷涂、淋涂、刷涂、沾涂的其中一种。防护涂层141b的厚度介于0.1μm-100μm;优选的,防护涂层141b的厚度介于1μm~100μm;进一步优选的,防护涂层141b的厚度介于5μm~100μm;进一步优选的,防护涂层141b的厚度介于5μm~80μm;进一步优选的,防护涂层141b的厚度介于5μm~60μm;进一步优选的,防护涂层141b的厚度介于5μm~40μm;进一步优选的,防护涂层141b的厚度介于5μm~30μm;进一步优选的,防护涂层141b的厚度介于5μm~20μm。
以下对感受器141的制备过程进行说明:
步骤S10、将各种粒度的炭粉原料与粘结剂混合,得到可塑性的混合料;其中,所述粘结剂选自淀粉、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橡胶中的至少一种。炭粉原料包括石墨烯、碳纳米管、炭黑和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S11、采用成型设备使混合料在外部作用力下塑性变形,得到一定形状、尺寸、密度和强度的炭制品生坯;其中,成型方法有模压、挤压、等静压等。
步骤S12、将成型的炭制品生坯在加热炉内进行焙烧,使粘结剂炭化。
步骤S13、将焙烧后的炭制品生坯置于压力容器内浸渍,降低制品气孔率,增加制品体积密度和机械强度,改进导电和导热性能。
步骤S14、在高温电炉内将炭制品生坯加热到一定温度以上,例如:3000℃至3500℃进行石墨化,使无定型碳转化为有序结构的石墨,石墨化后的成品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较低的电阻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步骤S15、通过机加工或者激光切割等成型工艺,得到石墨基材。
步骤S16、对所述石墨基材的表面进行预处理,例如:车加工、抛光加工(例如表面抛光并用无水乙醇进行超声处理)、纹路处理等等。
步骤S17、在预处理后的所述石墨基材的表面上形成防护涂层。例如:将石墨基材浸渍于涂层料浆中,或直接用所述涂层料浆喷涂或刷涂于石墨基材的表面,再将石墨基材进行预温处理,最后进行高温烧结。
液体传递单元142吸取通过过液孔13a的液体基质并将吸取的液体基质传递至感受器141,液体传递单元142可以环绕感受器141从而在内部形成气溶胶逸出通道。
液体传递单元142具有保持液体的能力,可具有任何合适的毛细性和空隙度,以便结合不同的液体基质物理特性使用,例如密度、粘度、表面张力和蒸汽压。
合适材料的示例可以是呈纤维或烧结粉末形式的陶瓷或石墨类材料或多孔金属,例如多孔陶瓷、多孔玻璃、陶瓷纤维、金属纤维等。
合适材料的示例可以是天然或人造纤维材料,例如天然棉纤维、玻璃纤维、海绵、无纺布等,例如液体传递单元142由纺成纤维或挤出纤维制成的纤维状材料,例如醋酸纤维素、聚酯纤维、粘结聚烯烃、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尼龙纤维等。
在一示例中,液体传递单元142的材料包括高密度聚乙烯(HDPE)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在一示例中,液体传递单元142包括多层纤维垫。例如液体传递单元142是由至少两层纤维垫叠置或卷绕形成,纤维垫包括基本朝向一个方向延伸的纤维束,相邻的纤维垫上纤维束的延伸方向不同。
在一示例中,液体传递单元142采用多孔陶瓷,多孔陶瓷的材质包括氧化铝、氧化锆、高岭土、硅藻土、蒙脱石中的至少一种。多孔陶瓷的孔隙率可以在10%~90%范围内调整,平均孔径可以在10μm~150μm范围内调整。在一些实施中,所述调整例如可以通过造孔剂添加量和造孔剂粒度选择进行。
液体传递单元142可以是棒状或管状或杆状等形状,还可以是平板状、或者是表面具有凹腔的凹型块状、或者是拱形结构的拱形形状等等。
在一示例中,液体传递单元142呈中空的圆柱状或者管状。中空圆柱状的液体传递单元142,其内侧壁界定或者形成雾化芯14的雾化面,外侧壁界定或者形成吸取液体基质的吸液面,中空部分界定部分气流通道,雾化后的气溶胶与空气一起可流向电子雾化装置100的出气口。
底座16与上壳体11构成雾化器10的壳体组件。底座16包括一体形成的第一连接部分161和第二连接部分162。在其它示例中,第一连接部分161与第二连接部分162分体形成,也是可行的。
第一连接部分161被收容在上壳体11内,第一连接部分161的横截面大致呈椭圆形状。第一连接部分161上端开口的面积要大于其下端开口的面积,下端开口靠近第二连接部分162或者界定第二连接部分162的上端开口;在第一连接部分161中,上端开口与下端开口之间通过至少一个倾斜的表面161c连接,使其内部呈漏斗状,进而使得当储液腔内的液体基质较少时液体基质能够流向第二连接部分162而不积蓄于第一连接部分161中,提高液体基质的利用率。
优选的实施中,第一连接部分161的外表面设置有凸块(未示出),上壳体11的内表面设置有凹槽(未示出),通过该凸块与凹槽的配合实现第一连接部分161与上壳体11的卡扣连接。
优选的实施中,第一连接部分161的下端具有朝外径向延伸的支撑部161a,以支撑上壳体11敞口端的端部。第一连接部分161靠近上端的外表面还具有一台阶,部分密封件12保持在该台阶上。
第二连接部分162裸露在上壳体11或者雾化器10外。这样,上壳体11构成雾化器10的壳体组件的第一部分,而第二连接部分162构成雾化器10的壳体组件的第二部分。
第二连接部分162被构造成套筒的形状,其径向尺寸小于或等于9mm。第二连接部分162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一连接部分161的径向尺寸,例如第二连接部分162截面的宽度方向尺寸小于第一连接部分161的宽度方向尺寸,或者第二连接部分162截面的长度方向尺寸小于第一连接部分161的长度方向尺寸,或者第二连接部分162截面的外径尺寸小于第一连接部分161的外径尺寸,或者第一连接部分161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二连接部分162的横截面面积、而第二连接部分162沿纵向延伸的长度尺寸要大于第一连接部分161的长度尺寸。
优选的实施中,如图8所示,第二连接部分162的横截面为椭圆形,第二连接部分162的径向尺寸为椭圆形长轴或者短轴的尺寸。第二连接部分162的长轴与短轴的差值介于0.5mm~2mm(优选的,介于0.5mm~1.5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0.5mm~1mm)。具体地,该椭圆形的长轴d1长度介于8mm~9mm(优选的,介于8mm~8.8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8mm~8.6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8.2mm~8.6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8.4mm~8.6mm);该椭圆形的短轴d2长度介于6mm~8mm(优选的,介于7mm~8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7.2mm~8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7.4mm~8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7.6mm~8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7.6mm~7.8mm)。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长轴d1的长度为8.5mm,短轴d2的长度为7.7mm。
在其它示例中,第二连接部分162的横截面也可以为圆形。第二连接部分162的径向尺寸为圆形的直径。
第二连接部分162的底端设置有进气口162a,形成进气口162a的壁凸出于第二连接部分162的底端,以避免收集腔162c收集的液体基质直接通过该进气口162a流向电源组件20。外部空气通过进气口162a流入,依次经过中空圆柱状的液体传递单元142(和/或感受器141)、上支架13、传输管11a后,从上壳体11的出气口流出。
如图10-图15所示,电源组件20包括下壳体21、下支架22、电芯23、电路24、基座25、磁场发生器26、屏蔽件27以及传感器28。
下壳体21为具有两端开口的柱状结构。下壳体21与上壳体11界定形成电子雾化装置100的外壳。
下壳体21的外表面设置有气流入口21a,外部空气可通过该气流入口21a流入下壳体21内。下壳体21的前后两侧外表面的一部分凸出以形成凸出部21b(或者下壳体21的前后两侧内表面的一部分凹陷,以在下壳体21的外表面形成凸出部21b),通过凸出部21b可使得部分电子雾化装置100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增大,进而可收容较大尺寸的磁场发生器26,例如感应线圈。
下支架22包括收容部分221和安装部分222,收容部分221和安装部分222通过隔板223分隔开。
下支架22被收容在下壳体21内。下支架22的长度方向尺寸小于下壳体21的长度方向尺寸。下支架22的上端与下壳体21的上端之间或者下支架22与下壳体21的内表面之间界定形成接收部B,下支架22的下端与下壳体21下端的端部抵接;装配后,部分上壳体11被接收在接收部B内。
收容部分221的外表面具有悬臂221a,悬臂221a与下壳体21内表面的凹槽卡扣连接。收容部分221的内表面具有台阶221b,基座25的主体部分25a被收容在收容部分221内,基座25的延伸部分25b与台阶221b抵接,基座25的多个延伸部分25c与隔板223抵接。
安装部分222前后均可安装部件。在该示例中,电芯23安装在安装部分222的前面,电路24安装在安装部分222的后面,即沿着电子雾化装置100的厚度方向依次布置。安装部分222内还设置有收容腔室222a和收容腔室222b;收容腔室222a用于收容传感器28,收容腔室222b用于收容马达(未示出),马达产生提示信号以提示用户,具体的提示信息在此不作限定。
隔板223具有凹槽223a。凹槽223a与接收部C同轴。凹槽223a内设置有气流入口223b,空气可通过该气流入口223b流入至凹槽223a内,然后通过底座16的进气口162a流入至雾化器10内。凹槽223a内还设置有感应通道223c,感应通道223c与收容腔室222a连通。
电芯23提供用于操作电子雾化装置100的电力。电芯23可以是可反复充电电芯或一次性电芯。
电路24可以控制电子雾化装置100的整体操作。电路24不仅控制电芯23和磁场发生器26的操作,而且还控制电子雾化装置100中其它元件的操作。电路24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处理器可以包括逻辑门阵列,或可以包括通用微处理器和存储微处理器中可执行的程序的存储器的组合。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电路24可以包括另一类型的硬件。
基座25包括主体部分25a,其内部的中空部分界定或者形成至少部分接收部C;主体部分25a的上端具有延伸部分25b,下端具有多个延伸部分25c。装配后,底座16的第二连接部分162至少部分被接收在接收部C内。接收部C的径向尺寸介于7mm~20mm。
优选的实施中,主体部分25a的横截面呈椭圆形,即接收部C呈椭圆形,接收部C的径向尺寸为椭圆形长轴或者短轴的尺寸。接收部C的长轴与短轴的差值介于0.5mm~2mm(优选的,介于0.5mm~1.5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0.5mm~1mm)。接收部C呈椭圆形,利于电子雾化装置100整体呈扁状,提升电子雾化装置100的美观。具体地,该椭圆形的长轴d11的长度介于7mm~10mm(优选的,介于7mm~9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7.5mm~9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8mm~9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8.5mm~9mm);该椭圆形的短轴d12的长度介于7mm~9mm(优选的,介于7mm~8.5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7mm~8.3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7mm~8.1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7.5mm~8.1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7.7mm~8.1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7.9mm~8.1mm)。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长轴d11的长度为8.8mm,短轴d12的长度为8mm。
磁场发生器26在交变电流下产生变化的磁场,磁场发生器26包括但不限于感应线圈。磁场发生器26靠近接收部C设置。磁场发生器26至少部分围绕接收部C。磁场发生器26的主体部分26a套设在基座25的主体部分25a外。磁场发生器26的电连接部26b、电连接部26c用于与电芯23电连接。底座16的第二连接部分162至少部分被接收在接收部C内时,雾化芯14或者感受器141是完全位于接收部C内的,从而磁场发生器26产生的磁场能够基本上覆盖感受器141;这样,减少了感受器141与磁场发生器26的耦合距离,能够提升雾化器10的加热效率。优选的实施中,底座16的第二连接部分162至少部分被接收在接收部C内时,感受器141与磁场发生器26是同轴的,均沿着电子雾化装置100的轴向方向延伸,对于提高提升雾化器10的加热效率的有利的。磁场发生器26沿轴向方向的延伸长度大于感受器141沿轴向方向的延伸长度。
如图14-图15所示,磁场发生器26的主体部分26a是由较长的导线材料绕制的螺线管线圈,例如:采用1600~1900根0.02mm利兹线卷绕成型,也可采用750~1050根0.03mm利兹线卷绕成型。螺线管线圈的匝数或者绕组介于6匝~20匝;优选的,介于6匝~15匝;进一步优选的,介于6匝~12匝;进一步优选的,介于6匝~10匝。相邻绕组之间的间距大约为0.1~0.5mm;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相邻绕组之间的间距为0.2或者0.4mm。相邻绕组之间的间距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导线材料的截面具有沿磁场发生器26的径向方向X延伸的第一边,以及沿磁场发生器26的轴向方向Y延伸的第二边。导线材料的截面大致呈矩形状,第一边的尺寸L大于第二边的尺寸H,进而使得磁场发生器26的导线材料是扁平构造,对于在单位长度上提升磁场发生器26的匝数进而提升电感值是有利的。另外,第二边贴靠接收部C的壁布置,即贴靠基座25的主体部分25a的外表面布置,也可在有限的高度空间内提升磁场发生器26的匝数。
优选的实施中,第一边的尺寸L与第二边的尺寸H的比值介于1.5~3;优选的,介于2~3;进一步优选的,介于2.5~3。例如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边的尺寸L与第二边的尺寸H的比值为2.8。
优选的实施中,第一边的尺寸L大约为1~5mm;第二边的尺寸H大约为0.3~1mm。例如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边的尺寸L为2.5mm;第二边的尺寸H为0.9mm。
优选的实施中,磁场发生器26的主体部分26a沿轴向方向Y的总长度大约为5~20mm;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磁场发生器26的主体部分26a沿轴向方向Y的总长度为12.2mm。
优选的实施中,主体部分26a的中空部分的截面是非圆形的,例如呈椭圆形或卵形或跑道形。在一些示例中,椭圆形的长轴与短轴的差值介于0.5mm~2mm。具体地,该椭圆形的长轴R1的长度介于8mm~15mm(优选的,介于8mm~12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8mm~10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9mm~10mm);该椭圆形的短轴R2的长度介于8mm~13mm(优选的,介于8mm~11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8mm~10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8mm~9mm)。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椭圆形的长轴R1的长度为9.7mm,椭圆形的短轴R2的长度为8.9mm。
屏蔽件27环绕设置或套设在磁场发生器26的主体部分26a外。屏蔽件27用于屏蔽磁场发生器26大致沿着径向方向散发的磁场,以避免该散发的磁场影响其它部件。
传感器28通过感应通道223c感应凹槽223a内的气流变化,即检测用户的抽吸,以生成信号控制雾化器10启动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申请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申请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雾化器,包括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内设有:
储液腔,用于存储液体基质;
感受器,被配置为能够被变化的磁场穿透而发热,以对来自所述储液腔的液体基质进行加热并生成气溶胶;
其中,所述感受器包括石墨基材、以及形成在所述石墨基材表面的防护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基材被构造成闭环或者非闭环的管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基材的内径介于0.2mm~2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基材的高度介于0.5mm~5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基材上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涂层包括碳化硅防护涂层或者硼化锆-碳化硅防护涂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渗硅法、涂覆、气相沉积中的一种工艺,在所述石墨基材表面形成所述防护涂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涂层的厚度介于0.1μm-10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体传递单元,用于将所述储液腔的液体基质传递至所述感受器;
所述感受器接触所述液体传递单元的表面或者埋设于所述液体传递单元内。
10.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组件以及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CN202321376635.2U 2023-05-31 2023-05-31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99821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76635.2U CN219982167U (zh) 2023-05-31 2023-05-31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76635.2U CN219982167U (zh) 2023-05-31 2023-05-31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82167U true CN219982167U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20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76635.2U Active CN219982167U (zh) 2023-05-31 2023-05-31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821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3165842A (ja) エアロゾル発生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カートリッジ
US9055770B2 (en) Mouthpiece device of electronic cigarette
CN109152421B (zh) 用于气溶胶生成系统的加热器和芯组件
CN219182805U (zh) 电子雾化装置、感受器
CN218354588U (zh) 电源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2156714A1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KR20210098498A (ko) 분무기 및 분무기를 포함하는 에어로졸 발생 시스템
CN113613517A (zh) 用于蒸气供应系统的导流构件
CN219982167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353092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8681986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315620U (zh) 一种发热组件、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设备
CN218474035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274946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255474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117100002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353058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4093680A1 (zh) 电子雾化装置、感受器及其方法
CN220987638U (zh) 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220274914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474118U (zh) 雾化器
CN216255475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9982173U (zh) 雾化芯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458608U (zh) 感受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982129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