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82131U - 烟雾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烟雾发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82131U
CN219982131U CN202321177886.8U CN202321177886U CN219982131U CN 219982131 U CN219982131 U CN 219982131U CN 202321177886 U CN202321177886 U CN 202321177886U CN 219982131 U CN219982131 U CN 2199821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ensor
air passage
air
ann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7788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启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eekvap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eekvap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eekvap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eekvap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7788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821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821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821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re-Detection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烟雾发生装置,包括:外壳、电源组件以及硅麦传感器。外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底板、顶板和连接于第一底板和顶板之间的第一侧板,第一底板上设有进气口,顶板上设有插入口,外壳的内部形成雾化气道,雾化气道的一端与进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插入口连通。电源组件设置于外壳内。硅麦传感器设置于雾化气道内,硅麦传感器与电源组件电连接。通过在外壳内部形成的雾化气道内设置硅麦传感器,使用硅麦传感器检测用户的抽吸次数,由于硅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高压的特性且反应速度快,因此硅麦传感器的设置提高了对用户抽吸次数检测的精准性。

Description

烟雾发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不燃烧烟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烟雾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烟是一种模仿卷烟的电子产品,能够像普通卷烟制品一样产生烟雾,从而被用户吸食。记口数功能是指电子烟能够记录用户吸食气溶胶的次数,即用户每吸食一口气溶胶,电子烟则进行一次记录,记口数功能可以起到监控用户吸入气溶胶的量的作用,进而可以辅助用户更加直观的掌握自己吸入气溶胶生成基质的量。目前的加热不燃烧(HeatNotBurning,HNB)烟具通常使用普通咪头检测气流感应装置实现记口数功能,或者通过检测指随温度上升电阻呈指数关系减小、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现象的材料(Negative TemperatureCoeffiCient,NTC)来实现统计抽吸口数;由于检测气流元件长期暴漏于气道,烟雾进入检测气流装置内将无法避免,普通咪头检测元件在烟雾进入后容易导致功能失效;抽吸记口数功能的另一种方式是NTC温度变化感应器实现装置,需要设置NTC在气道中发热模组附近,便于更清晰的感应温度的变化,气道在热源附近存在一些场合无法设置NTC感应器或者设置比较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烟雾发生装置,以至少部分改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烟雾发生装置,包括:外壳、电源组件以及硅麦传感器。所述外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底板、顶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底板上设有进气口,所述顶板上设有插入口,所述外壳的内部形成雾化气道,所述雾化气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插入口连通。电源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硅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雾化气道内,所述硅麦传感器与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并用于检测用户的抽吸次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烟雾发生装置还包括加热组件;所述雾化气道包括:主气道以及侧气道。所述主气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插入口连通,所述加热组件具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作为所述主气道的一部分。所述侧气道位于所述主气道的一侧,所述侧气道的一端与所述主气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硅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侧气道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硅麦传感器包括:安装件以及传感器。所述安装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外壳的内壁。所述传感器连接于所述安装件的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所述传感器与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并用于检测用户的抽吸次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烟雾发生装置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覆于所述传感器,所述密封件内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进气口并作为所述侧气道的至少一部分,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件还开设有气孔,所述气孔作为所述主气道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密封件还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一端连通所述安装腔,另一端连通所述气孔,以使所述侧气道与所述主气道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烟雾发生装置还包括第一冷凝仓,所述第一冷凝仓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位于所述加热组件的靠近所述进气口的一侧,所述第一冷凝仓具有第一冷凝腔,所述第一冷凝腔与所述加热腔连通,并作为所述主气道的一部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冷凝仓包括:环形板、围设于所述环形板的外边缘的外侧板、围设于所述环形板的内边缘的第一内侧板以及第二内侧板,所述第一内侧板位于所述外侧板的内侧,所述外侧板、所述环形板以及所述第一内侧板围成所述第一冷凝腔,所述第二内侧板连接于所述环形板的内边缘,并与所述第一内侧板位于所述环形板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内侧板上设有通气孔,所述第二内侧板围成环形腔体,所述环形腔体通过所述通气孔与所述第一冷凝腔连通,所述环形腔体作为所述主气道的一部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通气孔开设于所述第一内侧板的远离所述环形板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侧板远离所述环形板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加热组件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外侧板与所述加热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烟雾发生装置还包括第二冷凝仓,所述第二冷凝仓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朝向所述顶板的表面上,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冷凝仓之间形成有进气间隙,所述第二冷凝仓连通所述环形腔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雾发生装置,通过在外壳内部形成的雾化气道内设置硅麦传感器,使用硅麦传感器检测用户的抽吸次数,由于硅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高压的特性且反应速度快,因此硅麦传感器的设置提高了对用户抽吸次数检测的精准性,解决了传统采用普通咪头或采用NTC中由于传感器设置于发热模组附近,导致温度对传感器产生干扰,导致检测不准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烟雾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处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烟雾发生装置的仰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烟雾发生装置的爆炸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环形板、第一内侧板、第二内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第一冷凝仓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烟雾发生装置1、外壳10、第一底板110、进气口111、顶板120、插入口121、第一侧板130、主气道141、侧气道142、电源组件20、电芯210、电路板220、硅麦传感器30、安装件310、传感器320、加热组件40、加热腔410、支架420、发热体430、隔热件440、第二连接件420、密封件50、安装腔510、气孔520、通孔530、第一冷凝仓60、第一冷凝腔610、环形板620、外侧板630、第一连接件631、第一内侧板640、第二内侧板650、环形腔体651、通气孔660、第二冷凝仓70、气溶胶生成基质8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烟雾发生装置1,该烟雾发生装置1可以包括:外壳10、电源组件20、加热组件40以及硅麦传感器30。
外壳1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底板110、顶板120和连接于第一底板110和顶板120之间的第一侧板130,考虑到便于用户握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外壳10可以被设置为扁平状的结构,其中第一底板110和顶板120的截面例如可以设置为椭圆形或进行倒圆处理后的长方形等。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第一底板110上设有进气口111,顶板120上设有插入口121,外壳10的内部形成雾化气道,雾化气道的一端与进气口111连通,另一端与插入口121连通。插入口121除了可以用于通气之外,气溶胶生成基质还可以从插入口121插入到烟雾发生装置1的内部并在加热组件40的作用下产生气溶胶,在本实施例中,以气溶胶生成基质是烟支为例进行阐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限制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具体成分结构等,例如气溶胶产生基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是用于医疗、养生、健康、美容目的的材料等,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液体、凝胶、膏体或固体等。
电源组件20设置于外壳10内,电源组件20可以包括电芯210以及电路板220,电路板220与电芯210电连接,且与电路板220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电芯210可以是可充电的电池,以便于用户可以重复使用,更加环保,也可以是可更换的一次性电池,当用户处于没有外界电源的环境时,例如火车上、野外等充电不便的场所,可以通过更换电池,来持续的使用该电子雾化装置1,提高了用户使用的便利性。
硅麦传感器30设置于雾化气道内,硅麦传感器30与电源组件20电连接,具体与电路板220电连接,硅麦传感器30用于检测用户的抽吸次数。硅麦传感器30,也称压阻式硅微型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硅微加工技术制造的振动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物体的加速度、振动和位移等物理量。其原理是利用压阻效应,即电阻随振动而变化,从而实现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硅麦传感器具有体积小、响应快、精度高、可靠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智能手机等领域,用于测量各种振动和动态信号。由于硅麦传感器30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高压的特性且反应速度快,因此硅麦传感器30的设置提高了对用户抽吸次数检测的精准性。
请同时参阅图4,加热组件40可以包括:两个支架420、发热体430以及隔热件440,两个支架420均设置于外壳10内,支架420可以用于固定气溶胶生成基质80,两个支架420间隔设置,发热体430可以设置于两个支架420之间,发热体430与柔性线路板220电连接,用于产生热量,进而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80,形成气溶胶,在本实施例中,发热体430可以是发热片、发热网等,在此不做限制,隔热件440可以设置于发热体430的外周,并与支架420连接,用于吸收发热体430向外壳10散发的热量,避免外壳10接收过的多的热量,导致烫伤用户。
请再次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雾化气道可以包括:主气道141以及侧气道142。在本实施例中,主气道141作为主要的雾化气道,即主气道141用于作为气溶胶生成基质产生、并被用户吸食的雾化气道。侧气道142则是作为主气道141一侧的可以用于辅助通气的雾化气道,侧气道142也可以连通加热组件40,进行气体交换。
主气道141的一端与进气口111连通,另一端与插入口121连通,加热组件40具有加热腔410,加热腔410作为主气道141的一部分。
侧气道142位于主气道141的一侧,侧气道142的一端与主气道141连通,另一端与进气口111连通,硅麦传感器30可以设置于侧气道142内。由于气溶胶生成基质加热后生成气溶胶不会全部被用户吸出,在用户抽吸的间隔时间内,气溶胶可以在雾化气道内自由扩散,具体的,在重力的作用下气溶胶会在雾化气道内从靠近插入口121的一侧向靠近进气口111的一端扩散,即气溶胶会在主气道141内扩散。因此将硅麦传感器30设置于侧气道142内,可以减少硅麦传感器30与气溶胶的直接接触。一方面有助于延长硅麦传感器30的寿命,另一方面在没有气溶胶的影响,可以提高硅麦传感器30的检测精度。
进一步的,请继续参阅图4,硅麦传感器30可以包括:安装件310以及传感器320。
安装件310的一端可以连接于外壳10的内壁,具体可以是连接于第一侧板130的内壁,用于固定传感器320。传感器320连接于安装件310的远离外壳10的一端,传感器320与电源组件20电连接,具体的,传感器320是与电路板220电连接,并用于检测用户的抽吸次数。当用户将气溶胶生成基质插入插入口121内后,每当用户抽吸气溶胶时,传感器320即可产生感应,并做记录。
请同时参阅图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烟雾发生装置1还可以包括密封件50,密封件50可以包覆于传感器320设置,密封件50内形成安装腔510,安装腔510连通进气口111并作为侧气道142的至少一部分,传感器320设置于安装腔510内,这样可以对传感器320起到保护作用,同时避免外接环境如外界气流等对传感器320的影响,提高传感器320的检测精度。
进一步的,在一种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安装腔510的内表面还可以凹陷形成安装座,传感器320可以设置于安装座内,进一步提高了传感器320安装的稳定性。具体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密封件50可以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安装座的截面面积可以略小于传感器320的截面面积,也就是说传感器320可以卡进安装座内,与安装座过盈连接,进一步提高传感器320与安装座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密封件50还开设有气孔520,气孔520作为主气道141的至少一部分,密封件50还开设有通孔530,通孔530的一端连通安装腔510,另一端连通气孔520,以使侧气道142与主气道141连通。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不对气孔520、通孔530等孔的形状大小进行限定,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进一步的,请再次参阅图2以及图4,烟雾发生装置1还可以包括第一冷凝仓60,第一冷凝仓60设置于外壳10内,且位于加热组件40的靠近进气口111的一侧,第一冷凝仓60具有第一冷凝腔610,第一冷凝腔610与加热腔410连通,并作为主气道141的一部分。第一冷凝仓60可以用于接收气溶胶冷凝后的冷凝液,避免冷凝液进入其他元件中对其他元件例如电源组件20等造成腐蚀等负面影响。例如,由于气溶胶冷凝后会产生液滴,因此上述中将硅麦传感器30设置于侧气道142内进一步减少了气溶胶冷凝液滴对硅麦传感器30的腐蚀。
具体的,请参阅图2以及图6,第一冷凝仓60可以包括:环形板620、围设于环形板620的外边缘的外侧板630、围设于环形板620的内边缘的第一内侧板640以及第二内侧板650。
具体请参阅图7,第一内侧板640位于外侧板630的内侧,外侧板630、环形板620以及第一内侧板640围成第一冷凝腔610,第二内侧板650连接于环形板620的内边缘,并与第一内侧板640位于环形板620的相对的两侧,第一内侧板640上设有通气孔660,通气孔660可以设置多个,且均匀设置于第一内侧板640上。进一步的,通气孔660可以开设于第一内侧板640的远离环形板620的一端,这样可以避免气溶胶冷凝液从通气孔660中流出,进而避免了气溶胶冷凝液腐蚀其他元件。
第二内侧板650围成环形腔体651,环形腔体651通过通气孔660与第一冷凝腔610连通,环形腔体651作为主气道141的一部分。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内侧板650的至少部分嵌入密封件50的气孔520内,以提高第一冷凝仓60与密封件50连接的稳定性,例如第二内侧板650与气孔520可以通过过盈连接的连接方式连接,以提高第二内侧板650与密封件50之间的气密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冷凝仓60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以进一步提高第一冷凝仓60的气密性。
外侧板630远离环形板620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件631,加热组件40远离顶板120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件420,具体的,第二连接件420可以设置于远离插入口121的支架420上,第一冷凝仓60与加热组件40通过第一连接件631和第二连接件42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631可以是卡块,第二连接件420可以是与卡块配合的卡槽,在一些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631也可以是卡槽,第二连接件420也可以是卡块,在此不做限制。进一步,为了提高第一冷凝仓60与加热组件40之间的气密性,第一连接件631与第二连接件420之间可以是过盈连接,当然也可以在第一连接件631和第二连接件420之间卡接密封器件等。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烟雾发生装置1还可以包括第二冷凝仓70,第二冷凝仓70设置于第一底板110朝向顶板120的一侧,第一底板110与第二冷凝仓70之间形成有进气间隙,第二冷凝仓70连通环形腔体651。第二冷凝仓70可以用于收集从第一冷凝仓60中流出的气溶胶冷凝液,进一步保护了其他内部元件。例如,由于气溶胶冷凝后会产生液滴,因此第二冷凝仓70的设置能够收集气溶胶冷凝液,避免气溶胶冷凝液流到硅麦传感器30,对硅麦传感器30腐蚀。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烟雾发生装置1,通过在外壳10内部形成的雾化气道内设置硅麦传感器30,使用硅麦传感器30检测用户的抽吸次数,由于硅麦传感器30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高压的特性且反应速度快,因此硅麦传感器30的设置提高了对用户抽吸次数检测的精准性,解决了传统采用普通咪头或采用NTC中由于传感器320设置于发热模组附近,导致温度对传感器320产生干扰,导致检测不准确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或传动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特指或特殊结构。术语“一些实施方式”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烟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底板、顶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底板上设有进气口,所述顶板上设有插入口,所述外壳的内部形成雾化气道,所述雾化气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插入口连通;
电源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以及
硅麦传感器,所述硅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雾化气道内,所述硅麦传感器与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并用于检测用户的抽吸次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发生装置还包括加热组件;
所述雾化气道包括:
主气道,所述主气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插入口连通,所述加热组件具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作为所述主气道的一部分;以及
侧气道,所述侧气道位于所述主气道的一侧,所述侧气道的一端与所述主气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硅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侧气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麦传感器包括:
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外壳的内壁;以及
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连接于所述安装件的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所述传感器与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并用于检测用户的抽吸次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发生装置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覆于所述传感器,所述密封件内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进气口并作为所述侧气道的至少一部分,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还开设有气孔,所述气孔作为所述主气道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密封件还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一端连通所述安装腔,另一端连通所述气孔,以使所述侧气道与所述主气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发生装置还包括第一冷凝仓,所述第一冷凝仓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位于所述加热组件的靠近所述进气口的一侧,所述第一冷凝仓具有第一冷凝腔,所述第一冷凝腔与所述加热腔连通,并作为所述主气道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烟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仓包括:环形板、围设于所述环形板的外边缘的外侧板、围设于所述环形板的内边缘的第一内侧板以及第二内侧板,所述第一内侧板位于所述外侧板的内侧,所述外侧板、所述环形板以及所述第一内侧板围成所述第一冷凝腔,所述第二内侧板连接于所述环形板的内边缘,并与所述第一内侧板位于所述环形板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内侧板上设有通气孔,所述第二内侧板围成环形腔体,所述环形腔体通过所述通气孔与所述第一冷凝腔连通,所述环形腔体作为所述主气道的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开设于所述第一内侧板的远离所述环形板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板远离所述环形板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加热组件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外侧板与所述加热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发生装置还包括第二冷凝仓,所述第二冷凝仓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朝向所述顶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冷凝仓之间形成有进气间隙,所述第二冷凝仓连通所述环形腔体。
CN202321177886.8U 2023-05-16 2023-05-16 烟雾发生装置 Active CN2199821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77886.8U CN219982131U (zh) 2023-05-16 2023-05-16 烟雾发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77886.8U CN219982131U (zh) 2023-05-16 2023-05-16 烟雾发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82131U true CN219982131U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03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77886.8U Active CN219982131U (zh) 2023-05-16 2023-05-16 烟雾发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821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382193U (zh) 雾化器以及具有该雾化器的电子雾化装置
CN211672453U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EP4039114B1 (en) Air flow senso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US11910835B2 (en) Electronic atomizing device and atomizer thereof
CN219982131U (zh) 烟雾发生装置
CN219205964U (zh) 雾化设备
CN218185234U (zh) 供电组件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216821778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6293026U (zh) 集成热电温度感应与气压感应的电子烟传感器及雾化器
CN116210965A (zh) 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CN216293005U (zh) 雾化装置的主机及雾化装置
CN219373814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21449892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9613087U (zh) 一种气流传感器的触发气道结构和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9422219U (zh) 雾化装置
CN219047385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5303021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9939719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组件
CN221082714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4802337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9537440U (zh) 一种电源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0642440U (zh) 电子烟气动开关的防水结构及电子烟
CN219047315U (zh) 雾化装置
CN221181260U (zh) 一种可适应呼吸节律工作的雾化器
CN218831966U (zh) 一种电子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