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80474U - 壳体和储能电源 - Google Patents

壳体和储能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80474U
CN219980474U CN202321249718.5U CN202321249718U CN219980474U CN 219980474 U CN219980474 U CN 219980474U CN 202321249718 U CN202321249718 U CN 202321249718U CN 219980474 U CN219980474 U CN 2199804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assembly
base
handle
cover plate
ext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4971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延浩
于谋展
张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Gongni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Gongni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Gongni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Gongni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4971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804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804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804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壳体和储能电源,壳体包括底座、盖板和提手组件,底座上具有第一过孔,盖板盖设在底座上,盖板上具有第二过孔和由第二过孔的孔边缘延伸设置的伸出部,提手组件具有子通道,提手组件设置在伸出部与第一过孔之间,以使提手组件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过孔与底座的外部连通,提手组件的第二端与伸出部抵接,提手组件和伸出部形成提手通道,提手通道与第二过孔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和储能电源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充电装置存在提手不方便成型在电源壳体上的问题。

Description

壳体和储能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电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壳体和储能电源。
背景技术
充电设备可用于供电操作,以为用电器提供电源,广泛的应用在工作和生活中。其中,户外移动电源作为一种电能储存设备,内置电池及逆变器,可以在户外环境中提供DC、AC输出,是一种便携的电源。其主要包含电池包、逆变器、主控板等内部组件。
但是,现有的移动电源作为一种可移动的便携设备,产品的提手通过外加提手或者内嵌成型。其中外装把手需要单加零部件且占用外部空间;当内嵌提手时,现有的充电装置将把手直接与一体注塑成型在电源的壳体上,但是在进行注塑成型时,由于移动电源的壳体的尺寸较大,因此需要较大的模具进行开模注塑,导致操作不方便且成本高。
由上可知,目前的充电装置存在提手不方便成型在电源壳体上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体和储能电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充电装置存在提手不方便成型在电源壳体上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壳体,壳体包括底座,底座上具有第一过孔;盖板,盖板盖设在底座上,盖板上具有第二过孔和由第二过孔的孔边缘延伸设置的伸出部;提手组件,提手组件具有子通道,提手组件设置在伸出部与第一过孔之间,以使提手组件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过孔与底座的外部连通,提手组件的第二端与伸出部抵接,提手组件和伸出部形成提手通道,提手通道与第二过孔连通。
进一步地,底座和盖板形成容置腔,伸出部伸入容置腔的内部,提手组件设置在容置腔的内部。
进一步地,伸出部朝向第一过孔的一端为第一抵接端,第一抵接端具有开口,第一抵接端具有第一抵接面,提手组件的第二端具有第二抵接面,第二抵接面与第一抵接面抵接,子通道通过开口与第二过孔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的二者之一上设置有滑动配合组件,以使盖板能够在滑动配合组件的引导下沿伸出部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底座滑动设置。
进一步地,滑动配合组件包括第一滑动凸起,第一滑动凸起形成在第一抵接面上且沿第一抵接面的周向延伸;第二滑动凸起,第二滑动凸起形成在第二抵接面上且沿第二抵接面的周向延伸,第一滑动凸起位于第二滑动凸起围成的区域的内部,第一滑动凸起的外周面与第二滑动凸起的内周面抵接。
进一步地,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与盖板垂向设置。
进一步地,伸出部包括主板段和折弯成型在主板段两侧的侧板段,主板段和侧板段围成半包围结构,主板段和侧板段的顶端均与第二过孔的边缘连接,主板段的底端朝向第一过孔的方向折弯。
进一步地,底座具有侧板和顶板,第一过孔设置在侧板上,顶板上具有过孔,伸出部贯穿过孔伸入至底座的内部,提手组件与顶板卡接;和/或提手组件与顶板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和/或提手组件与侧板抵接;和/或提手组件与侧板卡接;和/或提手组件与侧板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和/或盖板和顶板卡接;和/或盖板和顶板通过紧固件连接。
进一步地,提手组件的第二端还具有与盖板的底面抵接的抵顶面,抵顶面沿第二过孔的周向延伸,抵顶面与伸出部的顶面配合围成提手通道的端部开口,第二过孔容置在端部开口的区域的内部。
进一步地,提手组件的第一端具有限位面和形成在限位面上的凸环,凸环的外周面为安装面,限位面和安装面形成阶梯结构,限位面与底座的内壁面抵接,安装面与第一过孔的内壁面抵接。
进一步地,壳体还包括卡接结构,卡接结构包括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的其中一个与伸出部连接,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中的另一个与提手组件连接,盖板盖设在底座上时,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卡接配合,当盖板与底座分离时,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储能电源,储能电源包括上述的壳体。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壳体包括底座、盖板和提手组件,底座上具有第一过孔,盖板盖设在底座上,盖板上具有第二过孔和由第二过孔的孔边缘延伸设置的伸出部,提手组件具有子通道,提手组件设置在伸出部与第一过孔之间,以使提手组件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过孔与底座的外部连通,提手组件的第二端与伸出部抵接,提手组件和伸出部形成提手通道,提手通道与第二过孔连通。
由上可知,本申请采用提手组件与盖板上的伸出部抵接形成提手通道的方式,整个提手通道由两部分构成,仅需要对提手组件或者盖板单独生产后拼接即可,降低了生产难度和装配难度,也无需复杂的模具,降低了成本。同时,本申请的提手通道采用内嵌的结构,无需占用壳体的外部的空间,方便进行放置。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提手组件和伸出部的安装结构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提手组件和伸出部的安装结构的爆炸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提手组件和伸出部的安装结构的另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滑动配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盖板和底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提手组件安装在底座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底座;101、第一过孔;102、容置腔;110、侧板;120、顶板;121、过孔;20、盖板;201、第二过孔;210、伸出部;2101、主板段;2102、侧板段;211、第一抵接面;212、第一滑动凸起;213、第一卡接件;30、提手组件;310、限位面;311、凸环;312、安装面;320、第二抵接面;321、第二滑动凸起;322、抵顶面;330、安装凸耳;340、第二卡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充电装置存在提手不方便成型在电源壳体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壳体。
如图1至图7所示,壳体包括底座10、盖板20和提手组件30,底座10上具有第一过孔101,盖板20盖设在底座10上,盖板20上具有第二过孔201和由第二过孔201的孔边缘延伸设置的伸出部210,提手组件30具有子通道,提手组件30设置在伸出部210与第一过孔101之间,以使提手组件30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过孔101与底座10的外部连通,提手组件30的第二端与伸出部210抵接,提手组件30和伸出部210形成提手通道,提手通道与第二过孔201连通。
具体地,本申请采用提手组件30与盖板20上的伸出部210抵接形成提手通道的方式,整个提手通道由两部分构成,仅需要对提手组件30或者盖板20单独生产后拼接即可,降低了生产难度和装配难度,也无需复杂的模具,降低了成本。同时,本申请的提手通道采用内嵌的结构,无需占用底座10的外部的空间,方便进行放置。
进一步地,提手组件30可以是单独成型的结构件,无需在底座10上进行注塑通道,本申请的提手组件30安装方便,壳体的整体工艺简单,方便操作。
进一步地,底座10具有侧板110和顶板120,第一过孔101设置在侧板110上,顶板120上具有在过孔121,伸出部210贯穿过孔121伸入至底座10的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提手组件30安装在底座10上,提手组件30与底座10的侧板110抵接,提手组件30与底座10的顶板120连接。具体地,当盖板20盖设在底座10上时,伸出部210贯穿过孔121后与提手组件30抵接形成提手通道。提手组件30与顶板120进行连接的结构可以通过卡扣进行卡接连接,也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进行固定连接。当提手组件30与顶板120通过螺钉等结构件进行固定连接时,提手组件30上设置有安装凸耳330,安装凸耳330上具有安装孔,紧固件通过安装孔实现提手组件30与顶板120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提手组件30先与底座10进行连接,以实现将提手组件30安装在底座10的内部。提手组件30安装完毕后,通过将盖板20盖设在顶板120上以实现伸出部210贯穿过孔121后与提手组件30抵接形成提手通道;同时也完成底座10和盖板20的连接,安装方便。
其中,盖板20与底座10之间可以是通过卡接配合的,也可以是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连接的。当然,还可以是同时采用卡接和紧固件连接的结构实现盖板20和底座10进行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当盖板20盖设在底座10上时,伸出部210与提手组件30进行卡接连接。
具体地,壳体还包括卡接结构,卡接结构包括第一卡接件213和第二卡接件340,第一卡接件213和第二卡接件340的其中一个与伸出部210连接,第一卡接件213和第二卡接件340的中的另一个与提手组件30连接,盖板20盖设在底座10上时,第一卡接件213和第二卡接件340卡接配合,当盖板20与底座10分离时,第一卡接件213和第二卡接件340分离。
进一步地,第一卡接件213为卡槽,第二卡接件340为卡扣。伸出部210和提手组件30通过卡扣和卡槽的结构件实现卡接固定。
如图1至图7所示,底座10和盖板20形成容置腔102,伸出部210伸入容置腔102的内部,提手组件30设置在容置腔102的内部。
具体地,底座10和盖板20扣合形成容置腔102,以使伸出部210和提手组件30配合形成的通道结构位于容置腔102的内部,以形成内腔的结构方式,避免占用底座10的外部的空间,方便移动。
进一步地,盖板20和底座10的顶板120连接以在盖板20和底座10之间形成容置腔102,顶板120位于容置腔102的内部,提手组件30位于顶板120与底座10的底面之间的区域。
进一步地,伸出部210朝向第一过孔101的一端为第一抵接端,第一抵接端具有开口,第一抵接端具有第一抵接面211,提手组件30的第二端具有第二抵接面320,第二抵接面320与第一抵接面211抵接,子通道通过开口与第二过孔201连通。
其中,伸出部210与提手组件30的第二端采用面面贴合的方式实现抵接,并且伸出部210的开口与子通道配合形成提手通道,以实现子通道通过开口与第二过孔201连通。同时提手通道的第一端与第一过孔101连通,因此第二过孔201、提手通道和第一过孔101配合形成供手或者工具穿过的通道,以实现搬运壳体。
如图1至图7所示,第一抵接面211和第二抵接面320的二者之一上设置有滑动配合组件,以使盖板20能够在滑动配合组件的引导下沿伸出部210的延伸方向H相对于底座10滑动设置。
具体地,盖板20朝向伸出部210的延伸方向滑动,以实现盖板20盖设在底座10上。在盖板20移动地过程中,滑动配合组件用于引导限位,以使第一抵接面211和第二抵接面320贴合且能沿着伸出部210的伸出方向H相对滑动,通过设置滑动配合组件提高了盖板20盖设在底座10上的安装精度,也方便伸出部210和提手组件30之间抵接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配合组件包括第一滑动凸起212和第二滑动凸起321,第一滑动凸起212形成在第一抵接面211上且沿第一抵接面211的周向延伸,第二滑动凸起321形成在第二抵接面320上且沿第二抵接面320的周向延伸,第一滑动凸起212位于第二滑动凸起321围成的区域的内部,第一滑动凸起212的外周面与第二滑动凸起321的内周面抵接。
其中,在盖板20沿着伸出部210的延伸方向H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滑动凸起212沿着第二抵接面320滑动至与第二滑动凸起321抵接的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抵接面211和第二抵接面320与盖板20垂向设置,即伸出部210的第一抵接面211与盖板20垂直设置,以实现在盖板20安装时沿着垂向移动至盖设在底座10上。
在本实施例中,伸出部210可以是一体成型在盖板20上的,也可以是安装在盖板20上的。其中,当伸出部210安装在盖板20上时,伸出部210与盖板20卡接连接。当然还可以是,当伸出部210安装在盖板20上时,伸出部210与盖板20通过紧固件连接,紧固件可以是螺钉等。
如图1至图7所示,伸出部210包括主板段2101和折弯成型在主板段2101两侧的侧板段2102,主板段2101和侧板段2102围成半包围结构,主板段2101和侧板段2102的顶端均与第二过孔201的边缘连接,主板段2101的底端朝向第一过孔101的方向折弯。
具体地,主板段2101和侧板段2102围成开口朝向第一过孔101的开口,主板段2101和侧板段2102朝向第一过孔101的一端为第一抵接端,折弯设置的主板段2101的远离盖板20的端面与侧板段2102朝向第一过孔101的端面形成第一抵接面211。
进一步,折弯设置的主板段2101的远离盖板20的端面与侧板段2102朝向第一过孔101的端面共面。
在本实施例中,主板段2101为弧形折弯板段或垂直折弯板段。如图1至图7所示的主板段2101为主板段2101为弧形折弯时的结构图。当主板段2101为垂直折弯板段时,主板段2101呈L形结构,侧板段2102和主板段2101的垂直设置。
如图1至图7所示,提手组件30的第二端还具有与盖板20的底面抵接的抵顶面322,抵顶面322沿第二过孔201的周向延伸,抵顶面322与伸出部210的顶面配合围成提手通道的端部开口,第二过孔201容置在端部开口的区域的内部。
其中,提手组件30的第二端的一部分穿过顶板120上的过孔121与盖板20的底面抵接,以实现提手组件30与伸出部210和盖板20抵接。
具体地,抵顶面322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面段、第二面段和第三面段,第一面段和第三面段折弯且对称设置,第一面段和第三面段与伸出部21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面段与伸出部210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抵顶面322与盖板20的底面抵接,伸出部210和提手组件30抵接时,抵顶面322和伸出部210的顶面即伸出部210与盖板20底面抵接的一端配合围成提手通道的端部开口。
在本实施例中,提手组件30的第一端具有限位面310和形成在限位面310上的凸环311,凸环311的外周面为安装面312,限位面310和安装面312形成阶梯结构,限位面310与底座10的内壁面抵接,安装面312与第一过孔101的内壁面抵接。
其中,安装面312和限位面310垂直设置,以形成相互垂直的阶梯结构。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提手组件30与底座10和盖板20抵接。
具体地,提手组件30的第一端与侧板110抵接,提手组件30的第二端与伸出部210抵接,以实现将提手组件30夹持在侧板110和伸出部210之间,以实现夹持定位提手组件30。
在本实施例中,提手组件30的第一端具有限位面310和形成在限位面310上的凸环311,凸环311的外周面为安装面312,限位面310和安装面312形成阶梯结构,限位面310与底座10的内壁面抵接,安装面312与第一过孔101的内壁面抵接。提手组件30的第二端具有第二抵接面320,第二抵接面320与伸出部210的第一抵接段的第一抵接面211通过面面贴合实现抵接,以夹持定位提手组件30。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提手组件30不仅与顶板120连接,同时提手组件30还与侧板110连接。
具体地,提手组件30和侧板110可以是通过卡接进行连接;提手组件30和侧板110还可以是通过紧固件连接,紧固件可以是螺钉等。
在本实施例中,当提手组件30和侧板110通过卡接进行连接时,可以是侧板110的内壁面与提手组件30之间采用卡扣和卡槽卡接的结构实现卡接固定。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电源,储能电源包括实施例1至3中任一项的壳体。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本申请采用提手组件30与盖板20上的伸出部210抵接形成提手通道的方式,整个提手通道由两部分构成,仅需要对提手组件30或者盖板20单独生产后拼接即可,降低了生产难度和装配难度,也无需复杂的模具,降低了成本。
2、本申请的提手通道采用内嵌的结构,无需占用底座10的外部的空间,方便进行放置。
3、本申请在安装时先将提手组件30安装至底座10的内部,然后通过将盖板20盖设在底座10即可完成安装,以形成提手通道,安装简单。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0),所述底座(10)上具有第一过孔(101);
盖板(20),所述盖板(20)盖设在所述底座(10)上,所述盖板(20)上具有第二过孔(201)和由所述第二过孔(201)的孔边缘延伸设置的伸出部(210);
提手组件(30),所述提手组件(30)具有子通道,所述提手组件(30)设置在所述伸出部(210)与所述第一过孔(101)之间,以使所述提手组件(30)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过孔(101)与所述底座(10)的外部连通,所述提手组件(30)的第二端与所述伸出部(210)抵接,所述提手组件(30)和所述伸出部(210)形成提手通道,所述提手通道与所述第二过孔(20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和所述盖板(20)形成容置腔(102),所述伸出部(210)伸入所述容置腔(102)的内部,所述提手组件(30)设置在所述容置腔(102)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210)朝向所述第一过孔(101)的一端为第一抵接端,所述第一抵接端具有开口,所述第一抵接端具有第一抵接面(211),所述提手组件(30)的第二端具有第二抵接面(320),所述第二抵接面(320)与所述第一抵接面(211)抵接,所述子通道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二过孔(20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面(211)和所述第二抵接面(320)的二者之一上设置有滑动配合组件,以使所述盖板(20)能够在所述滑动配合组件的引导下沿所述伸出部(210)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底座(10)滑动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配合组件包括:
第一滑动凸起(212),所述第一滑动凸起(212)形成在所述第一抵接面(211)上且沿所述第一抵接面(211)的周向延伸;
第二滑动凸起(321),所述第二滑动凸起(321)形成在所述第二抵接面(320)上且沿所述第二抵接面(320)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一滑动凸起(212)位于所述第二滑动凸起(321)围成的区域的内部,所述第一滑动凸起(212)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滑动凸起(321)的内周面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面(211)和所述第二抵接面(320)与所述盖板(20)垂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210)包括主板段(2101)和折弯成型在所述主板段(2101)两侧的侧板段(2102),所述主板段(2101)和所述侧板段(2102)围成半包围结构,所述主板段(2101)和所述侧板段(2102)的顶端均与所述第二过孔(201)的边缘连接,所述主板段(2101)的底端朝向所述第一过孔(101)的方向折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具有侧板(110)和顶板(120),所述第一过孔(101)设置在所述侧板(110)上,所述顶板(120)上具有与所述第二过孔(201)连通设置的过孔(121),所述伸出部(210)贯穿所述过孔(121)伸入至所述底座(10)的内部,
所述提手组件(30)与所述顶板(120)卡接;和/或
所述提手组件(30)与所述顶板(120)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和/或
所述提手组件(30)与所述侧板(110)抵接;和/或
所述提手组件(30)与所述侧板(110)卡接;和/或
所述提手组件(30)与所述侧板(110)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和/或
所述盖板(20)和所述顶板(120)卡接;和/或
所述盖板(20)和所述顶板(120)通过紧固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组件(30)的第二端还具有与所述盖板(20)的底面抵接的抵顶面(322),所述抵顶面(322)沿所述第二过孔(201)的周向延伸,所述抵顶面(322)与所述伸出部(210)的顶面配合围成所述提手通道的端部开口,所述第二过孔(201)容置在所述端部开口的区域的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组件(30)的第一端具有限位面(310)和形成在所述限位面(310)上的凸环(311),所述凸环(311)的外周面为安装面(312),所述限位面(310)和所述安装面(312)形成阶梯结构,所述限位面(310)与所述底座(10)的内壁面抵接,所述安装面(312)与所述第一过孔(101)的内壁面抵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包括第一卡接件(213)和第二卡接件(340),所述第一卡接件(213)和所述第二卡接件(340)的其中一个与所述伸出部(210)连接,所述第一卡接件(213)和所述第二卡接件(340)中的另一个与所述提手组件(30)连接,所述盖板(20)盖设在所述底座(10)上时,所述第一卡接件(213)和所述第二卡接件(340)卡接配合,当所述盖板(20)与所述底座(10)分离时,所述第一卡接件(213)和所述第二卡接件(340)分离。
12.一种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源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
CN202321249718.5U 2023-05-22 2023-05-22 壳体和储能电源 Active CN2199804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49718.5U CN219980474U (zh) 2023-05-22 2023-05-22 壳体和储能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49718.5U CN219980474U (zh) 2023-05-22 2023-05-22 壳体和储能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80474U true CN219980474U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83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49718.5U Active CN219980474U (zh) 2023-05-22 2023-05-22 壳体和储能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804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028634A1 (en) Charger
EP2956275B1 (en) Electric device body and electric device
CN101471430B (zh) 电池盖结构
CN219980474U (zh) 壳体和储能电源
CN211019163U (zh) 蓝牙耳机充电盒
CN210568587U (zh) 脉冲电源盒
CN109149728A (zh) 一种防爆型机器人自动充电站
CN210957051U (zh) 接线端子装置及逆变器
CN211371227U (zh) 无线充电器及无线充电器的减速箱
CN216564568U (zh) 一种多功能充放电装置
CN221615363U (zh) 一种按压式开合电源驱动盒
CN217849646U (zh) 简易蓝牙耳机充电盒
CN111431292A (zh) 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多功能面板
CN217978114U (zh) 平板电脑支架
CN220873761U (zh) 一种电池包及电动工具
CN215872289U (zh) 一种指环式对讲机ppt遥控器
CN219041808U (zh) 手机附件和锁具组件
CN216450752U (zh) 一种用于嵌入式设备的电池装载固定结构
CN221176526U (zh) 一种电池组及电动工具
CN212085894U (zh) 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多功能面板
CN209982102U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217214985U (zh) 一种电池盖锁紧结构
CN112074136B (zh) 一种发电设备机壳密封结构
CN209994165U (zh) 一种滑动无线耳机舱
CN220934876U (zh) 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