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79886U - 联接件 - Google Patents

联接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79886U
CN219979886U CN202320567906.6U CN202320567906U CN219979886U CN 219979886 U CN219979886 U CN 219979886U CN 202320567906 U CN202320567906 U CN 202320567906U CN 219979886 U CN219979886 U CN 2199798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ing
aperture
support
cabl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6790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家燕
郝一帆
占俊文
唐斌
郑臻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gnify Holding BV
Original Assignee
Signify Holding B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gnify Holding BV filed Critical Signify Holding BV
Priority to CN20232056790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798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798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798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联接件,适用于穿过支承件上的一个孔将电缆安装在所述支承件上,其包括:弹性主体及其包裹着的所述电缆,所述弹性主体包括:即使其发生弹性变形仍然无法穿过所述孔的第一部,直径小于所述孔的颈部,以及,发生弹性变形前大于所述孔但发生弹性变形后可穿过所述孔的第二部;所述电缆包括多条电线,在所述第二部处每条电线分别被包裹,形成分叉,所述分叉之间的沟槽提供的弹性变形余量使得所述第二部可变形后穿过所述孔;所述联接件还包括塞块,用于在所述第二部变形穿过所述孔后填塞所述沟槽,使得填塞后的所述第二部不再能够变形穿过所述孔,从而将所述联接件固定在所述支承件上。

Description

联接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联接件,带有自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缆与薄壁壳体间联接的防水联接件。
背景技术
电气装置常常要需用到防水联接。在例如机箱、电气舱之类的薄壳设备场景中,目前常用的防水联接接头要么是由多个元器件组装而成,成本高昂;要么密封性不够,还需要额外增加胶水密封,操作不便。
因此,急需一种生产成本低、安装操作便利的防水联接器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寻求提供一种联接件,适用于穿过支承件上的一个孔将电缆安装在所述支承件上,其包括:弹性主体及其包裹着的所述电缆,所述弹性主体包括:即使其发生弹性变形仍然无法穿过所述孔的第一部,直径小于所述孔的颈部,以及,发生弹性变形前大于所述孔但发生弹性变形后可穿过所述孔的第二部;所述电缆包括多条电线,在所述第二部处每条电线分别被包裹,形成分叉,所述分叉之间的沟槽提供的弹性变形余量使得所述第二部可变形后穿过所述孔;所述联接件还包括塞块,用于在所述第二部变形穿过所述孔后填塞所述沟槽,使得填塞后的所述第二部不再能够变形穿过所述孔,从而将所述联接件固定在所述支承件上。
这里的支承件可以是例如设备舱的薄壁壳体。
较佳地,所述塞块与所述弹性主体一体成型,通过系带相联。因此本公开的联接件可以通过简单的模压工艺直接成型在电缆上。将电缆穿入支承件的孔后扣住塞块即可同时实现机械联接和防水密封。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塞块总体上呈楔形,楔角θ小于100,所述沟槽呈与所述楔形匹配的倒梯形,所述塞块填塞在所述沟槽后形成摩擦自锁而不脱出。但该弹性主体的分叉还是可以通过施加外力而掰开沟槽,使得塞块解除自锁而脱出,实现该联接件的拆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塞块上设有持握部。较佳地,所述持握部还包括按钮和凸边,以便利操作人员操作。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部上远离所述支承件一端与所述电缆之间设有应力释放部。由此电缆不易被折断损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颈部的形状与所述孔的形状匹配,电缆在支承件上的安装因此较为稳固。为此,较佳地,所述联接件安装在所述支承件上的所述孔时,所述第一部、所述第二部邻近所述颈部的端面均全面覆盖所述孔,且所述颈部的宽度略小于所述支承件在所述孔位置处的厚度,使得所述联接件在所述孔的位置与所述支承件形成封闭联接。
较佳地,所述弹性主体和所述塞块由橡胶或塑料制成。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电缆包括两条电线,在所述第二部处每条电线分别被包裹,形成一对分叉,所述分叉之间的具有一个沟槽。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公开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将以示例以及非限制性的方式对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而不按照比例绘制,其中:
图1为根据本公开的一种联接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联接件的在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联接件与支承件安装关系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联接件安装在支承件上时的操作示意图;
图5为图1中联接件安装在支承件上之后的示意图;
图6示意了联接件安装在支承件上之后假想切除部分后的截面;
图7为联接件的塞块与沟槽间一个自锁结构的示意图;以及
图8为联接件的塞块与沟槽间另一个自锁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中所示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公开的原理进行说明。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描述仅仅为了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进一步实现本公开,而并不意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应当注意的是,在可行情况下可以在图中使用类似或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类似或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类似或相同的功能。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容易地认识到,从下面的描述中,本文中所说明的结构和方法的替代实施例可以被采用而不脱离通过本文描述的本公开的原理。
如本文中,术语“包括”及其各种变体可以被理解为开放式术语,其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可以被理解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可以被理解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可以被理解为“至少一个其它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相连”、“相联”、“联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联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联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联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图1和图2为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电气联接件10,其包括包裹在电缆20上的弹性主体11。该弹性主体11可以是通过模压工艺成型在电缆上,为橡胶或塑料材质。
图中的电缆20包括两条电线25。该弹性主体11一端为第一部12,尺寸较大,经过一个颈部14后,另一端的第二部16分别围绕这两条电线25形成了两个分叉,分叉间为沟槽13。与该沟槽13匹配地,该电气联接件10还包括一个塞块18。
图示的塞块18通过系带15与弹性主体11相联,这样的话,细小的部件一直与主体在一起,不容易遗失。当然,塞块18也可与弹性主体11分别提供。
图3和图4示出该联接件10与支承件40间的联接关系。支承件40可以是例如钢板或设备的薄壁壳体,其上开有孔30。将电线25和塞块18一起穿过孔30,并利用沟槽13压紧该联接件的第二部16,也一并穿入孔30。
实施例中,该联接件的的第一部12尺寸较大,无法通过孔30;颈部14的形状与孔30的形状匹配,宽度W(见图1)略小于支承件40的壁厚t,这样,释放第二部16后就可将联接件的主体11卡在支承件40上(或者说卡在孔30里)。然后可将塞块18插入沟槽13,使得第二部16无法从孔30中退出。
这样就完成了该联接件10在支承件40上的安装。为了实现密封的目的,第一部12和第二部16都应该比孔30大;再加上W<t的尺寸设计,弹性主体11的变形确保了流体(例如水、气)无法通过孔30。
图5放大示出了图1中塞块18的持握部19,其包括按钮19a和凸边19b。操作人员可以按压按钮19a,将塞块18稳固地填入沟槽13,也可以扣着凸边19b,将塞块18从沟槽13中挖出,以便从支承件40上拆解该联接件。
为了防止电缆在联接件附近发生应力集中破损、断裂,在第一部12的外侧(远离支承件40的一端)与电缆20之间设有应力释放部17。
为了更清楚地显示该联接件的结构,在图6中假想地切除了部分后,示出其内部的剖面,可见该联接件10的第一部12、第二部16将支承件40夹持住,实现稳固联接和防水密封。
图7和图8示出塞块18与沟槽13匹配的两个不同实施例。图7的塞块18与沟槽13之间通过摩擦实现自锁,塞块18截面呈楔形,沟槽13呈倒梯形,楔角θ<100。当然,若塞块18与沟槽13之间的摩擦系数更大或更小,这个楔角θ的值也可以相应变化。
图8的塞块18与沟槽13之间通过倒钩实现自锁,即两者间具有形状匹配的倒钩或倒扣,使得塞块18插入沟槽13后不会自行脱出。
以上实施例的自锁都可以通过施加外力掰开沟槽的两壁来解除。
虽然已通过示例详细展示了本公开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示例仅意图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上述实施例可以被修改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实质。本公开的范围是通过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的。在说明书和下面的权利要求中,除非上下文另外需要,术语“包括”和“包含”被理解为包含所说明的成分或成分组,但不排除任何其他成分或成分组。本说明书中的对任何现有技术的引用不是也不应当被视为承认为暗示这些现有技术构成公知常识。

Claims (10)

1.一种联接件(10),适用于穿过支承件(40)上的一个孔(30)将电缆(20)安装在所述支承件(40)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主体(11)及其包裹着的所述电缆(20),所述弹性主体(11)包括:
即使其发生弹性变形仍然无法穿过所述孔(30)的第一部(12),
直径小于所述孔的颈部(14),以及
发生弹性变形前大于所述孔但发生弹性变形后可穿过所述孔的第二部(16);
所述电缆(20)包括多条电线(25),在所述第二部(16)处,每条电线(25)分别被包裹,形成分叉,所述分叉之间的沟槽(13)提供的弹性变形余量使得所述第二部(16)可变形后穿过所述孔(30);
所述联接件(10)还包括塞块(18),用于在所述第二部(16)变形穿过所述孔(30)后填塞所述沟槽(13),使得填塞后的所述第二部(16)不再能够变形穿过所述孔(30),从而将所述联接件(10)固定在所述支承件(4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块(18)与所述弹性主体(11)一体成型,通过系带(15)相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接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块(18)总体上呈楔形,楔角θ小于10°,所述沟槽(13)呈与所述楔形匹配的倒梯形,所述塞块(18)填塞在所述沟槽(13)后形成摩擦自锁而不脱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接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块(18)上设有持握部(1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接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持握部(19)包括按钮(19a)和凸边(19b)。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12)上远离所述支承件(40)一端与所述电缆(20)之间设有应力释放部(1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14)的形状与所述孔(30)的形状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接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件(10)安装在所述支承件(40)上的所述孔(30)时,所述第一部(12)、所述第二部(16)邻近所述颈部(14)的端面均全面覆盖所述孔(30),且所述颈部(14)的宽度(W)略小于所述支承件(40)在所述孔(30)位置处的厚度(t),使得所述联接件(10)在所述孔(30)的位置与所述支承件(40)形成封闭联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联接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主体(11)和所述塞块(18)由橡胶或塑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联接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20)包括两条电线(25),在所述第二部(16)处,每条电线(25)分别被包裹,形成一对分叉,所述分叉之间的具有一个沟槽(13)。
CN202320567906.6U 2023-03-20 2023-03-20 联接件 Active CN2199798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67906.6U CN219979886U (zh) 2023-03-20 2023-03-20 联接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67906.6U CN219979886U (zh) 2023-03-20 2023-03-20 联接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79886U true CN219979886U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92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67906.6U Active CN219979886U (zh) 2023-03-20 2023-03-20 联接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798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90613B2 (en) Waterproof apparatus for pre-terminated cables
US8491335B2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US6494731B1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US7077698B2 (en) Securing device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US6338651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seal
US8241061B2 (en) Obturator for a compartment of a junction unit and junction unit equipped with such a obturator
US20100176587A1 (en) Pipe connector
US761137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including cable end seals and related methods
MXPA01007373A (es) Clavija para conexion electrica.
JP2007526733A (ja) 調整手段を含むケーブル入口装置
JPH04215272A (ja) 流体シール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JP2007525936A (ja) 簡単据付用のケーブル入口装置
CN219979886U (zh) 联接件
KR101035206B1 (ko) 전선 매립박스용 컨넥터
US8986035B2 (en) Securing member for a connector
US20170256879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blocking member
KR101095471B1 (ko) 케이블접속구조체
CN217691877U (zh) 一种储能插头封线爪套
US7927128B2 (en) Device for a connector having a frame and a casing detachably connected
JP3180026B2 (ja) 防水コネクタ用閉塞栓
CN217507795U (zh) 一种连接器插头
CN216698875U (zh) 密封组件、线缆组件和连接器
KR200146812Y1 (ko) 가요 전선관용 커넥터
US939745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ng device, connector kit, and method of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two apparatus
CN220122202U (zh) 三通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