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75465U - 水处理机和用于水处理机的控制阀 - Google Patents

水处理机和用于水处理机的控制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75465U
CN219975465U CN202321158110.1U CN202321158110U CN219975465U CN 219975465 U CN219975465 U CN 219975465U CN 202321158110 U CN202321158110 U CN 202321158110U CN 219975465 U CN219975465 U CN 2199754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hannel
passage
opening
water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5811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霄宗
胡继宗
褚振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yao Yadong Pla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yao Yadong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yao Yadong Pla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yao Yadong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5811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754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754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754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处理机和用于水处理机的控制阀,其中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包括一个控制阀,其包括一个阀体、一个阀芯和一个驱动元件,其中该驱动元件被设置在该阀芯;一个第一水处理装置,其具有一个第一进水口和一个第一出水口;一个第二水处理装置,其具有一个第二进水口和一个第二出水口和一个第三水处理装置,其具有一个第三进水口和一个第三出水口,其中该阀体形成一个阀腔、一个第一开口、一个第二开口、一个第三开口、一个第四开口、一个第一流体开口、一个第二流体开口和一个排污开口,其中该阀芯被设置在该阀腔。

Description

水处理机和用于水处理机的控制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机,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对原水(例如,自来水)进行多级处理,以得到具有预期水质的处理后水的水处理机。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涉及一种用于水处理机的控制阀。
背景技术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很多行业需要高洁净度或低硬度的水。然而,很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水源,不管是地表水源,还是地下水源,其洁净度和硬度均达不到工业用水的标准。为了获得具有预期水质的水,需要对来自水源的水(或者原水)进行处理。对原水进行处理,一般是先对来自水源地的原水进行粗滤,以过滤掉较大的颗粒性的污染物,得到粗滤后的水,然后再利用活性炭等材料对粗滤后的水进行进一步的过滤,获得更洁净的净化水,最后再对获得的净化水进行软化处理(或超滤或RO膜过滤),得到软化水(或纯度极高的净化水)。最终,原水经多级处理(三级或更多级处理),得到具有预期水质的处理后水。例如,人们利用水过滤设备(滤材为石英砂、活性炭或PP棉滤材等)和水超滤设备(滤材一般为超滤膜丝)依次对原水进行过滤和超滤处理;或利用水过滤设备、水超滤设备和RO膜净水设备依次对原水进行过滤、超滤和RO膜处理;或利用前置过滤器、水过滤设备和软水机依次对原水进行粗过滤、过滤和软化处理。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人们对生活用水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自来水厂对从水源地取回的水的处理较为粗放,并不足以除去所有杂质,例如,颗粒性的污染物(絮状凝胶、泥沙,甚至细菌等),也日益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另外,自来水供水管网的老化也会给自来水带来新的污染。因此,为了进一步净化自来水,提高其洁净度,人们也需要多种水处理手段对自来水进行处理。
然而,现有绝大部分能够对原水进行多级处理的水处理系统或水处理设备包括多个水处理装置和分别控制水在相应水处理装置内部流动的多个控制阀,因为每一个水处理装置都有一个对应的控制阀,每个控制阀分别控制实现相应的水处理装置的水处理功能和冲洗功能,因此,多个控制阀串联连接。水处理系统的多个控制阀导致其制造成本高,占用空间大,同时由于控制阀是较为复杂的装置,多个控制阀造成整个水处理系统的故障率较高。申请号为CN202022865712.3的实用新型专利揭露了一种水处理系统,其具有三个串联连接的滤料罐,并通过单个控制阀控制水的流向和对水进行三级处理,其解决了水处理系统控制阀数目过多的问题。但是,该实用新型专利揭露的水处理系统的结构非常简陋,其虽然能够利用三个串联连接的滤料罐对原水进行多级处理,然而,其无法分别地和单独地对滤料罐进行反向冲洗或正向冲洗。该实用新型专利揭露的水处理系统的结构意味着当对其三个串联连接的三个滤料罐进行正向冲洗时,正向冲洗第一滤料罐生成的污水将流入第二滤料罐,正向冲洗第二滤料罐产生的污水将流入第三滤料罐,在对三个串联连接的三个滤料罐进行反向冲洗时,反向冲洗第三滤料罐生成的污水将流入第二滤料罐,反向冲洗第二滤料罐产生的污水将流入第一滤料罐。换句话说,当对其三个串联连接的三个滤料罐进行正向冲洗时,可能仅仅第一滤料罐能得到清洗,而第二滤料罐和第三滤料罐可能不但得不到清洗,反而会被进一步污染;而当对其三个串联连接的三个滤料罐进行反向冲洗时,可能仅仅第三滤料罐能得到清洗,而第二滤料罐和第一滤料罐可能不但得不到清洗,反而会被进一步污染。特别是,考虑到水处理系统的三个串联连接的滤料罐对原水水压梯次降低作用,对其三个串联连接的三个滤料罐进行正向冲洗和反向冲洗的清洗效果可能会更差。
现有水处理机的功能缺失,给使用者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势是提供一种水处理机,其中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控制阀具有一个创新性设计,以使其能够在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处于水处理状态时,控制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三个水处理装置相串联,以对原水进行多级处理和得到预期水质的处理后水;和在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处于冲洗状态时,控制原水分别地和单独地对相应的水处理装置的滤材或软化树脂进行反向或正向冲洗,并控制反向冲洗或正向冲洗生成的污水分别流出,以防止污水污染其它水处理装置。相应地,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和用于水处理机的控制阀均具有一个全新的和独特的空间结构,是一个世界独有的创新设计,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使用单个控制阀对三个串联使用的水处理装置单独地和分别地进行反向或正向冲洗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是提供一种用于水处理机的控制阀,其中本实用新型用于水处理机的控制阀被设置能够控制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三个水处理装置相串联,以使原水依次流经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三个水处理装置和对原水进行多级处理;和控制原水分别对相应的水处理装置的滤材或软化树脂进行反向或正向冲洗,并控制反向冲洗或正向冲洗生成的污水分别流出,以防止污水污染其它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特点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
依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能够实现前述目的和其他目的和优势的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包括:
一个控制阀,其包括一个阀体、一个阀芯和一个驱动元件,其中该驱动元件被设置在该阀芯;
一个第一水处理装置,其具有一个第一进水口和一个第一出水口;
一个第二水处理装置,其具有一个第二进水口和一个第二出水口;和
一个第三水处理装置,其具有一个第三进水口和一个第三出水口,其中该阀体形成一个阀腔、一个第一开口、一个第二开口、一个第三开口、一个第四开口、一个第一流体开口、一个第二流体开口和一个排污开口,其中该阀芯被设置在该阀腔,其中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与该第一水处理装置的该第一进水口相连通,该第二开口分别与该第一水处理装置的该第一出水口和该第二水处理装置的该第二进水口相连通,该第三开口分别与该第二水处理装置的该第二出水口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的该第三进水口相连通,该第四开口与该第三水处理装置的该第三出水口相连通,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适于与原水水源相连通。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立体图。
图2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装配图。
图3A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剖视图。
图3B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另一剖视图。
图4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控制阀的立体图。
图5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的装配图。
图6A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的阀体的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阀体的阀腔、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第二流体开口和排污开口。
图6B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的该阀体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阀体的阀腔、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四开口和第一流体开口。
图6C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的该阀体的俯视图,该控制阀是一个平面阀。
图6D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阀体的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一通道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
图6E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阀体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二通道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第三通道与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第四通道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
图6F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阀体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第五通道与该第一流体开口相连通、该阀腔与该第二流体开口相连通。
图6G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阀体和定阀片的立体图,其中该定阀片被设置在该平面阀的该阀腔。
图6H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阀体、该定阀片和动阀片的立体图,其中该动阀片被设置在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
图6I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导流元件的水流通道分别与该平面阀的第八通道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
图7A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立体图。
图7B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立体图。
图7C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俯视图。
图7D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仰视图。
图7E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俯视图。
图7F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仰视图。
图8A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B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虚线所示为该动阀片的导通盲孔。
图9A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等分示意图,其中该图显示了各个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具体等分位置。
图9B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等分示意图,其中该图显示了各个通道被设置在该动阀片的具体等分位置。
图10A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在其水处理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该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10B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在其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该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10C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在其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该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10D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在其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该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10E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在其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该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10F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在其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该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10G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在其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该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11A是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该平面阀处在该水处理工作位。
图11B是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该平面阀处在该水处理工作位。
图11C是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该平面阀处在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
图11D是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该平面阀处在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
图11E是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该平面阀处在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
图11F是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该平面阀处在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
图11G是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该平面阀处在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
图11H是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该平面阀处在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
图11I是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该平面阀处在该第三正冲洗工作位。
图12A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处在该水处理工作位,水处理机被控制处于其水处理工作状态,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12B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处在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水处理机被控制处于其第一反冲洗工作状态,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12C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处在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水处理机被控制处于其第二反冲洗工作状态,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12D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处在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水处理机被控制处于其第三反冲洗工作状态,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12E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处在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水处理机被控制处于其第一正冲洗工作状态,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12F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处在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水处理机被控制处于其第二正冲洗工作状态,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12G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处在该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水处理机被控制处于其第三正冲洗工作状态,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13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一种可选实施的立体图。
图14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装配图。
图15A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阀体的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阀体的阀腔、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第二流体开口和排污开口。
图15B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阀体的阀腔、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四开口和第一流体开口。
图15C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俯视图。
图15D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第一通道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
图15E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第二通道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第三通道与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第四通道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第九通道与该排污开口相连通。
图15F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第五通道与该第一流体开口相连通、该阀腔与该第二流体开口相连通、该第九通道与该排污开口相连通。
图15G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和定阀片的立体图,其中该定阀片被设置在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腔。
图15H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阀体、该定阀片和动阀片的立体图,其中该动阀片被设置在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
图15I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第九通道分别与第八通道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
图16A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立体图。
图16B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立体图。
图16C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俯视图。
图16D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仰视图。
图16E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俯视图。
图16F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仰视图。
图16G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剖视图。
图17A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7B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虚线所示为该动阀片的导通盲孔。
图17C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虚线所示为该动阀片内部的导通盲孔。
图18A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定阀片的等分示意图,其中该图显示了各个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具体等分位置。
图18B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等分示意图,其中该图显示了各个通道被设置在该动阀片的具体等分位置。
图19A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水处理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该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19B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该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19C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该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19D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该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19E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该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19F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该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19G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的通道和该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20A是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处在该水处理工作位。
图20B是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处在该水处理工作位。
图20C是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处在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
图20D是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处在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
图20E是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处在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
图20F是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处在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
图20G是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处在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
图20H是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处在该第三正冲洗工作位。
图21A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处在该水处理工作位,水处理机被控制处于其水处理工作状态,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21B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处在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水处理机被控制处于其第一反冲洗工作状态,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21C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处在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水处理机被控制处于其第二反冲洗工作状态,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21D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处在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水处理机被控制处于其第三反冲洗工作状态,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21E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处在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水处理机被控制处于其第一正冲洗工作状态,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21F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处在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水处理机被控制处于其第二正冲洗工作状态,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21G是依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处在该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水处理机被控制处于其第三正冲洗工作状态,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考说明书附图之图1至图3B,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被阐明,其中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包括一个控制阀10、一个第一水处理装置51、一个第二水处理装置52和一个第三水处理装置53,其中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具有一个第一进水口511和一个第一出水口512,以使水流能够通过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进水口511流入和通过该第一出水口512流出或者能够通过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出水口512流入和通过该第一进水口511流出;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具有一个第二进水口521和一个第二出水口522,以使水流能够通过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进水口521流入和通过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出水口522流出或者能够通过该第二出水口522流入和通过该第二进水口521流出;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具有一个第三进水口531和一个第三出水口532,以使水流能够通过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进水口531流入和通过该第三出水口532流出或者能够通过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出水口532流入和通过该第三进水口531流出,该控制阀10被设置用于控制水的流动,如控制水流被提供给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和/或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控制水流在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中的流动和控制处理后的水的提供。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适于与水源相连通。例如,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可与自来水管相连通。换句话说,该控制阀10控制原水(例如,自来水)被提供给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和/或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
如附图之图3B所示,示例性地,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包括一个第一外壳513、一个第一中心管514和第一水处理材料515,该第一外壳513具有一个第一端部5131和一个自该第一端部5131延伸的第一壳主体5132,该第一中心管514具有一个第一管上端5141和一个第一管下端5142,该第一进水口511形成在该第一端部5131和该第一管上端5141之间,该第一管上端5141形成该第一出水口512,该第一水处理材料515被设置在该第一外壳513和该第一中心管514之间,其中该第一中心管514被设置以使原水被该第一水处理材料515处理后产生的一级处理水能够被该第一中心管514收集。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水处理材料515可以是过滤材料,如活性炭、PP棉或石英砂等过滤材料。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水处理材料515可以是分散分布滤材,也可以是通过各种成型技术得到的成型滤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水处理材料515也可能是软化材料,如软化树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也可以是其它任何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处理装置。
如附图之图3B所示,示例性地,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包括一个第二外壳523、一个第二中心管524和第二水处理材料525,该第二外壳523具有一个第二端部5231和一个自该第二端部5231延伸的第二壳主体5232,该第二中心管524具有一个第二管上端5241和一个自该第二管上端5241向下延伸的第二管下端5242,该第二进水口521形成在该第二外壳523的该第二端部5231和该第二管上端5241之间,该第二管上端5241形成该第二出水口522,该第二水处理材料525被设置在该第二外壳523和该第二中心管524之间,其中该第二中心管524被设置以使自该第二进水口521流入的一级处理水被该第二水处理材料525处理后产生的二级处理水能够被该第二中心管524收集。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水处理材料525可以是过滤材料,如活性炭、PP棉或石英砂等过滤材料。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水处理材料525可以是分散分布滤材,也可以是通过各种成型技术得到的成型滤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水处理材料525也可能是软化材料,如软化树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也可以是其它任何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处理装置。
如附图之图3B所示,示例性地,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包括一个第三外壳533、一个第三中心管534和第三水处理材料535,该第三外壳533具有一个第三端部5331和一个自该第三端部5331延伸的第三壳主体5332,该第三中心管534具有一个第三管上端5341和一个自该第三管上端5341向下延伸的第三管下端5342,该第三进水口531形成在该第三端部5331和该第三管上端5341之间,该第三管上端5341形成该第三出水口532,该第三水处理材料535被设置在该第三外壳533和该第三中心管534之间,其中该第三中心管534被设置以使自该第三进水口531流入的二级处理水被该第三水处理材料535处理后产生的三级处理水能够被该第三中心管534收集。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水处理材料535可以是过滤材料,如活性炭、PP棉或石英砂等过滤材料。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水处理材料535可以是分散分布滤材,也可以是通过各种成型技术得到的成型滤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机的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水处理材料535也可能是软化材料,如软化树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也可以是其它任何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处理装置。
如附图之图3A至图6I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包括一个阀体11和一个阀芯12,其中该阀体11形成一个阀腔110、一个第一开口1101、一个第二开口1102、一个第三开口1103、一个第四开口1104、一个第一流体开口1105、一个第二流体开口1106和一个排污开口1108,其中该阀芯12被设置在该阀腔110,其中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与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进水口511相连通,该第二开口1102分别与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出水口512和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进水口521相连通,该第三开口1103分别与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出水口522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进水口531相连通,该第四开口1104与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出水口532相连通,该阀体11的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适于与原水水源(例如,自来水)相连通。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出水口512和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进水口521形成三通结构,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三开口1103、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出水口522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进水口531形成三通结构。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通过一个三通结构61分别与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出水口512和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进水口521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三开口1103通过另一三通结构62分别与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出水口522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进水口531相连通。
如附图之图11A、图11B和图12A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具有一个水处理工作位,其中当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该控制阀10的该阀芯12形成一个第一水处理流道7001和一个第二水处理流道7002,其中该第一水处理流道7001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和该第一开口1101相连通,该第二水处理流道7002分别与该第四开口1104和该第一流体开口1105相连通。相应地,当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原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流入,然后通过该第一水处理流道7001流向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和在水压作用下,进一步自该第一进水口511流入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经过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处理后的一级处理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第一出水口512流出和进一步自该第二进水口521流入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和在水压作用下,进一步经过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处理,产生的二级处理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第二出水口522流出和进一步自该第三进水口531流入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和在水压作用下,进一步经过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处理,产生的三级处理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出水口532流出和流向该控制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四开口1104,再通过该第二水处理流道7002流向该第一流体开口1105和被提供。相应地,当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被控制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该控制阀10能够控制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三个水处理装置相串联。优选地,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被设置能够在该控制阀10被控制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阻止该第二开口1102和该第三开口1103中的水的流动。换句话说,当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被控制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水流无法自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和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流向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也无法自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流向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和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水流无法自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流向该阀体11的该第三开口1103,也无法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三开口1103流向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从而确保原水能够依次流过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和依次被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处理。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被控制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被控制处于其水处理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11C、图11D和图12B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具有一个第一反冲洗工作位,其中当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10的该阀芯12形成一个第一反洗流道7101和一个第二反洗流道7102,其中该第一反洗流道7101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和该第二开口1102相连通,该第二反洗流道7102分别与该排污开口1108和该第一开口1101相连通。相应地,当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原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流入,通过该第一反洗流道7101流向该第二开口1102,进一步自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出水口512流入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和在水压作用下,反冲洗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产生的污水自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进水口511流出,然后,在水压作用下,再经过该控制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该第二反洗流道7102和该排污开口1108被排出。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被控制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被控制处于其第一反冲洗工作状态,以反向冲洗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
如附图之图11E和图12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具有一个第二反冲洗工作位,其中当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10的该阀芯12形成一个第三反洗流道7103和一个第四反洗流道7104,其中该第三反洗流道7103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和该第三开口1103相连通,该第四反洗流道7104分别与该排污开口1108和该第二开口1102相连通。相应地,当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原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流入,通过该第三反洗流道7103流向该第三开口1103,进一步自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出水口522流入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和在水压作用下,反冲洗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产生的污水自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进水口521流出,然后,在水压作用下,再经过该控制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该第四反洗流道7104和该排污开口1108被排出。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被控制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被控制处于其第二反冲洗工作状态,以反向冲洗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
如附图之图11F和图12D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具有一个第三反冲洗工作位,其中当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10的该阀芯12形成一个第五反洗流道7105和一个第六反洗流道7106,其中该第五反洗流道7105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和该第四开口1104相连通,该第六反洗流道7106分别与该排污开口1108和该第三开口1103相连通。相应地,当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原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流入,通过该第五反洗流道7105流向该第四开口1104,进一步自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出水口532流入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和在水压作用下,反冲洗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产生的污水自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进水口531流出,然后,在水压作用下,再经过该控制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三开口1103、该第六反洗流道7106和该排污开口1108被排出。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被控制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被控制处于其第三反冲洗工作状态,以反向冲洗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
可以理解,本文中的反冲洗,指的是水流对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水处理装置(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或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冲洗时,流经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水处理装置的流向与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水处理装置对原水进行处理时,原水流经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水处理装置的流向相反。
如附图之图11G和图12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具有一个第一正冲洗工作位,其中当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处于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10的该阀芯12形成一个第一正洗流道7201和一个第二正洗流道7202,其中该第一正洗流道7201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和该第一开口1101相连通,该第二正洗流道7202分别与该排污开口1108和该第二开口1102相连通。相应地,当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处于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原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流入,通过该第一正洗流道7201流向该第一开口1101,进一步自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进水口511流入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正冲洗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产生的污水自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出水口512流出,然后,在水压作用下,再经过该控制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该第二正洗流道7202和该排污开口1108被排出。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被控制处于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被控制处于其第一正冲洗工作状态,以正向冲洗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
如附图之图11H和图12F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具有一个第二正冲洗工作位,其中当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处于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10的该阀芯12形成一个第三正洗流道7203和一个第四正洗流道7204,其中该第三正洗流道7203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和该第二开口1102相连通,该第四正洗流道7204分别与该排污开口1108和该第三开口1103相连通。相应地,当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处于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原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流入,通过该第三正洗流道7203流向该第二开口1102,进一步自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进水口521流入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正冲洗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产生的污水自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出水口522流出,然后,在水压作用下,再经过该控制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三开口1103、该第四正洗流道7204和该排污开口1108被排出。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被控制处于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被控制处于其第二正冲洗工作状态,以正向冲洗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
如附图之图11I和图12G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具有一个第三正冲洗工作位,其中当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处于该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10的该阀芯12形成一个第五正洗流道7205和一个第六正洗流道7206,其中该第五正洗流道7205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和该第三开口1103相连通,该第六正洗流道7206分别与该排污开口1108和该第四开口1104相连通。相应地,当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处于该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原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控制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流入,通过该第五正洗流道7205流向该第三开口1103,进一步自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进水口531流入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正冲洗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产生的污水自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出水口532流出,然后,在水压作用下,再经过该控制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四开口1104、该第六正洗流道7206和该排污开口1108被排出。可以理解,当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被控制处于该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被控制处于其第三正冲洗工作状态,以正向冲洗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
如附图之图11A至图12G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更具体地,单个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被设置能够控制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相串联和对原水进行三级处理,和控制原水分别地和单独地对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进行反向冲洗和正向冲洗。
可以理解,本文中的正冲洗,指的是水流对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水处理装置(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或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冲洗时,流经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水处理装置的流向与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水处理装置对原水进行处理时,原水流经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水处理装置的流向相同。一般地,利用水流对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水处理装置进行正向冲洗的时间在反冲洗之后,以冲走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水处理装置中残留的反冲洗产生的废水。此外,如果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水处理装置的滤材(或软化材料)为颗粒性滤材的话,正冲洗还可以起到压实滤材(或软化材料),以使其具有更好水处理效果的作用。
如附图之图5至图8B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是一个平面阀,其中该平面阀10的该阀芯12进一步包括一个定阀片121和一个动阀片122,其中该定阀片121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该动阀片122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其中该动阀片122和该定阀片121均被设置在该阀腔110,其中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且该动阀片122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121转动。优选地,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与该阀体11的该阀腔110相连通。
如附图之图5至图8B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具有一个第一通道101、一个第二通道102、一个第三通道103、一个第四通道104、一个第五通道105、一个第六通道106、一个第七通道107和一个第八通道108,其中该第一通道101、该第二通道102、该第三通道103、该第四通道104和该第五通道105分别设于该定阀片121并分别自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延伸;该第六通道106、该第七通道107和该第八通道108分别设于该动阀片122并分别自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101与该第一开口1101相连通,该第二通道102与该第二开口1102相连通,该第三通道103与该第三开口1103相连通,该第四通道104与该第四开口1104相连通,该第五通道105与该第一流体开口1105相连通,该第六通道106与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与该排污开口1108相连通。优选地,该第七通道107为导通盲孔。优选地,该第六通道106与该阀腔110相连通并通过该阀腔110进一步与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相连通。
如附图之图10A、图11A、图11B和图12A所示,示例性地,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22能够相对该定阀片121转动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具有一个水处理工作位,其中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六通道106与该第一通道101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和该第一开口1101相连通的该第一水处理流道7001,该第七通道107分别与该第四通道104和该第五通道105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四开口1104和该第一流体开口1105相连通的该第二水处理流道7002。如附图之图7A至图7F、图10A和图12A所示,示例性地,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八通道108被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阻塞,该第二通道102和该第三通道103分别被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阻塞,以阻止一级处理水自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出水口512流向该平面阀10的该第二开口1102和流向该第二通道102,和阻止二级处理水自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出水口522流向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三开口1103和流向该第三通道103,从而使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形成一个串联结构和使原水依次被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处理。换句话说,当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二通道102和该第三通道103分别被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阻塞,也就是说,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和该第三开口1103中的水的流动被阻止;因为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出水口512和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进水口521形成三通结构,而当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中的水的流动被阻止时,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出水口512和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进水口521形成串联结构。同理,因为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三开口1103、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出水口522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进水口531形成三通结构,而当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三开口1103中的水的流动被阻止时,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出水口522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进水口531形成串联结构。因此,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形成三级串联结构,确保水流依次流经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和使原水依次被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水处理材料515、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水处理材料525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水处理材料535处理(例如,分别进行粗过滤、过滤和软化处理),经处理后产生的三级处理水从该第一流体开口1105流出和被提供。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三级串联结构可以更好地对原水进行深度处理。优选地,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水处理材料515、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水处理材料525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水处理材料535设置为不同的滤材。例如,该第一水处理材料515可以设置为石英砂,其作为粗过滤材料,该第二水处理材料525可以设置为颗粒活性炭,其作为吸附材料,该第三水处理材料535可以设置为PP棉,其作为精密过滤材料。可选地,该第三水处理材料535设置为软化树脂进行软化处理。
如附图之图11A、图11B和图12A所示,示例性地,当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被控制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来自该平面阀10的原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进水口511流入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在水压作用下,被该第一水处理材料515处理(例如,净化处理或软化处理)后,生成的一级处理水被该第一中心管514收集,并自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出水口512流出;在水压作用下,一级处理水进一步自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进水口521流入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在水压作用下,被该第二水处理材料525处理(例如,净化处理或软化处理)后,生成的二级处理水被该第二中心管524收集,并自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出水口522流出;在水压作用下,二级处理水进一步自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进水口531流入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在水压作用下,被该第三水处理材料535处理(例如,净化处理或软化处理)后,生成的三级处理水被该第三中心管534收集,并自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出水口532流出和流向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四开口1104,然后通过该第二水处理流道7002流向该第一流体开口1105和被提供。
如附图之图10B、图11C、图11D和图12B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一反冲洗工作位,其中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六通道106与该第二通道102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和该第二开口1102相连通的该第一反洗流道7101,该第八通道108与该第一通道101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排污开口1108和该第一开口1101相连通的该第二反洗流道7102。如附图之图7A至图7F、图10B和图12B所示,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七通道107与该第一通道101相连通,该第三通道103、该第四通道104和该第五通道105分别被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阻塞。如附图之图7A至图7F和图10B所示,具体地,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尽管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七通道107与该第一通道101相连通,但该第七通道107为导通盲孔,该第七通道107与该第一通道101并不能形成允许水流过的流道。换句话说,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三通道103、该第四通道104和该第五通道105分别被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阻塞,从而使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三开口1103和该第四开口1104中的水的流动被阻止,使水流自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向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流动被阻止,和使在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中的水流的流动被阻止。相应地,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二进水口521、该第二出水口522、该第三进水口531和该第三出水口532中的水流的流动也被阻止,以确保仅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被反向冲洗,以在提高对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进行反冲洗的水流的强度的同时,防止产生的污水流向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和/或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因此,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被单独地反向冲洗。
如附图之图11C、图11D和图12B所示,示例性地,当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被控制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来自该平面阀10的原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出水口512流入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然后在水压作用下,自该第一中心管514流向该第一水处理材料515和反向冲洗该第一水处理材料515,生成的污水自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进水口511流出,并在水压作用下,流向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然后经该第二反洗流道7102流向该排污开口1108和被排出。
如附图之图10C、图11E和图12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二反冲洗工作位,其中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六通道106与该第三通道103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和该第三开口1103相连通的该第三反洗流道7103,该第八通道108与该第二通道102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排污开口1108和该第二开口1102相连通的该第四反洗流道7104。如附图之图7A至图7F、图10C和图12C所示,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一通道101、该第四通道104和该第五通道105分别被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阻塞。如附图之图7A至图7F、图10C和图12C所示,具体地,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尽管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七通道107与该第一通道101相连通,但该第七通道107为导通盲孔,该第七通道107与该第一通道101并不能形成允许水流过的流道。因此,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一通道101(或该第七通道107与该第一通道101相连通形成的流道)被该动阀片122阻塞,该第四通道104和该第五通道105分别被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阻塞,从而使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和该第四开口1104中的水的流动被阻止,使水流自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进水口511向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的流动被阻止,使水流自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三开口1103向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进水口531的流动被阻止;和使在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中的水流的流动被阻止。相应地,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一进水口511、该第一出水口512、该第三进水口531和该第三出水口532中的水流的流动也被阻止,以确保仅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被反向冲洗,以在提高对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进行反冲洗的水流的强度的同时,防止产生的污水流向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和/或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因此,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被单独地反向冲洗。此外,在原水反冲洗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时,自该第三开口1103流出和流向该第二出水口522的反冲洗水流无法流向该第三进水口531,自该第二进水口521流出和流向该第二开口1102的排污水流无法流向该第一出水口512,从而保证了对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进行反冲洗的水流强度和避免了反冲洗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后产生的排污水流污染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
如附图之图11E和图12C所示,示例性地,当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被控制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来自该平面阀10的原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出水口522流入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然后在水压作用下,自该第二中心管524流向该第二水处理材料525和反向冲洗该第二水处理材料525,生成的污水自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进水口521流出,并在水压作用下,流向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然后经该第四反洗流道7104流向该排污开口1108和被排出。
如附图之图10D、图11F和图12D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三反冲洗工作位,其中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六通道106与该第四通道104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和该第四开口1104相连通的该第五反洗流道7105,该第八通道108与该第三通道103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排污开口1108和该第三开口1103相连通的该第六反洗流道7106。如附图之图7A至图7F、图10D和图12D所示,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七通道107分别与该第二通道102和该第三通道103相连通,该第一通道101和该第五通道105分别被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阻塞。如附图之图7A至图7F、图10D和图12D所示,具体地,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尽管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七通道107分别与该第二通道102和该第三通道103相连通,但该第七通道107为导通盲孔,以致该第三通道103同时与该第二通道102、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出水口522和该第八通道108相连通,从而使得该第二通道102和该第三通道103中的水压相同,同时,由于该第二通道102通过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与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进水口521相连通,因此,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进水口521和该第二出水口522中的水压也相同,由于该第一通道101被该动阀片122阻塞,从而使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中的水的流动被阻止和使水流自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进水口521流向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出水口512的流动被阻止,因此,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中的水的流动被阻止。相应地,尽管该第七通道107分别与该第二通道102和该第三通道103相连通,但并不能形成允许水流过的流道。因此,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七通道107分别与该第二通道102和该第三通道103相连通,该第一通道101被该动阀片122阻塞,从而使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和该第二开口1102中的水的流动被阻止,使水流自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进水口511向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的流动被阻止,使水流自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第二进水口521向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和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出水口512的流动被阻止;和使在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和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中的水流的流动被阻止。相应地,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一进水口511、该第一出水口512、该第二进水口521和该第二出水口522中的水流的流动也被阻止,以确保仅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被反向冲洗,以在提高对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进行反冲洗的水流的强度的同时,防止产生的污水流向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和/或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因此,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被单独地反向冲洗。此外,在原水反冲洗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时,自该第三进水口531流出和流向该第三开口1103的排污水流无法流向该第二出水口522,从而避免了反冲洗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后产生的排污水流污染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和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管道压差,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出水口522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进水口531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三开口1103相连通,使得该三通结构62靠近该阀体11的该第三开口1103,从而避免自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进水口531流出的排污水流具有的水压影响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
如附图之图11F和图12D所示,示例性地,当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被控制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来自该平面阀10的原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出水口532流入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然后在水压作用下,自该第三中心管534流向该第三水处理材料535和反向冲洗该第三水处理材料535,生成的污水自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进水口531流出,并在水压作用下,流向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三开口1103,然后经该第六反洗流道7106流向该排污开口1108和被排出。
如附图之图10E、图11G和图12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一正冲洗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六通道106与该第一通道101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和该第一开口1101相连通的该第一正洗流道7201,该第八通道108与该第二通道102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排污开口1108和该第二开口1102相连通的该第二正洗流道7202。如附图之图7A至图7F、图10E和图12E所示,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103、该第四通道104和该第五通道105分别被该动阀片122阻塞。如附图之图7A至图7F、图10E和图12E所示,具体地,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尽管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七通道107与该第五通道105相连通,但该第七通道107为导通盲孔,该第七通道107与该第五通道105并不能形成允许水流过的流道。因此,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五通道105(或该第七通道107与该第五通道105相连通形成的流道)被该动阀片122阻塞,该第三通道103和该第四通道104分别被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阻塞,从而使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三开口1103和该第四开口1104中的水的流动被阻止,使水流自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和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出水口512向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流动被阻止,使水流自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三开口1103和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出水口522向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进水口531的流动被阻止;和使在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中的水流的流动被阻止。相应地,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二进水口521、该第二出水口522、该第三进水口531和该第三出水口532中的水流的流动也被阻止,以确保仅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被正向冲洗,以在提高对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进行正冲洗的水流的强度的同时,防止产生的废水流向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和/或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因此,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被单独地正向冲洗。此外,在原水正冲洗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时,自该第一出水口512流出和流向该第二开口1102的排污水流无法流向该第二进水口521,从而避免了正冲洗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后产生的排污水流污染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
如附图之图11G和图12E所示,示例性地,当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被控制处于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来自该平面阀10的原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进水口511流入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和对该第一水处理材料515进行正向冲洗,冲洗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产生的废水,流向该第一中心管514和自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出水口512流出,并在水压作用下,流向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然后经该第二正洗流道7202和该排污开口1108被排出。
如附图之图10F、图11H和图12F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二正冲洗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六通道106与该第二通道102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和该第二开口1102相连通的该第三正洗流道7203,该第八通道108与该第三通道103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排污开口1108和该第三开口1103相连通的该第四正洗流道7204。如附图之图7A至图7F、图10F和图12F所示,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一通道101、该第四通道104和该第五通道105分别被该动阀片122阻塞。如附图之图7A至图7F、图10F和图12F所示,具体地,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尽管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七通道107与该第二通道102相连通,但该第七通道107为导通盲孔,该第七通道107与该第二通道102并不能形成允许水流过的流道。因此,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一通道101、该第四通道104和该第五通道105分别被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阻塞,从而使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和该第四开口1104中的水的流动被阻止;使水流自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进水口511向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的流动被阻止;使水流自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和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进水口521向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出水口512的流动被阻止;使水流自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三开口1103和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出水口522向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进水口531的流动被阻止;和使在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中的水流的流动被阻止。相应地,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一进水口511、该第一出水口512、该第三进水口531和该第三出水口532中的水流的流动也被阻止,以确保仅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被正向冲洗,以在提高对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进行正冲洗的水流的强度的同时,防止产生的废水流向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和/或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因此,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被单独地正向冲洗。此外,在原水正冲洗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时,自该第二开口1102流出和流向该第二进水口521的正冲洗水流无法流向该第一出水口512,自该第二出水口522流出和流向该第三开口1103的排污水流无法流向该第三进水口531,从而保证了对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进行正冲洗的水流强度和避免了正冲洗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后产生的排污水流污染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
如附图之图11H和图12F所示,示例性地,当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被控制处于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来自该平面阀10的原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进水口521流入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和对该第二水处理材料525进行正向冲洗,冲洗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产生的废水,流向该第二中心管524和自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出水口522流出,并在水压作用下,流向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三开口1103,然后经该第四正洗流道7204和该排污开口1108被排出。
如附图之图10G、图11I和图12G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三正冲洗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六通道106与该第三通道103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和该第三开口1103相连通的该第五正洗流道7205,该第八通道108与该第四通道104相连通,从而形成分别与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排污开口1108和该第四开口1104相连通的该第六正洗流道7206。如附图之图7A至图7F、图10G和图12G所示,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七通道107分别与该第一通道101和该第二通道102相连通,该第五通道105被该动阀片122阻塞。如附图之图7A至图7F、图10G和图12G所示,具体地,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尽管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七通道107分别与该第一通道101和该第二通道102相连通,但该第七通道107为导通盲孔,该第七通道107分别与该第一通道101和该第二通道102相连通,以致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进水口521通过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该第二通道102、该第七通道107、该第一通道101和该第一开口1101与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进水口511相连通,同时,因为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进水口521与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出水口512相连通,从而使得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进水口521、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出水口512和该第一进水口511中的水压相同,和使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中的水向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流动被阻止。也就是说,由于水流自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进水口531流入,即使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出水口522处的水压为正压,水流也无法自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出水口522流入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相应地,尽管该第七通道107分别与该第一通道101和该第二通道102相连通,但并不能形成允许水流过的流道。因此,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七通道107分别与该第一通道101和该第二通道102相连通,该第五通道105被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阻塞,从而使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和该第二开口1102中的水的流动被阻止;使水流自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进水口511向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的流动被阻止;使水流自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进水口521向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和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出水口512的流动被阻止;使水流自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三开口1103向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出水口522的流动被阻止;和使在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和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中的水流的流动被阻止。相应地,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二出水口522、该第二进水口521、该第一出水口512和该第一进水口511中的水流的流动也被阻止,以确保仅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被正向冲洗,以提高对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进行正冲洗的水流的强度。
如附图之图11I和图12G所示,示例性地,当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被控制处于该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来自该平面阀10的原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进水口531流入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和对该第三水处理材料535进行正向冲洗,冲洗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产生的废水,流向该第三中心管534和自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出水口532流出,并在水压作用下,流向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第四开口1104,然后经该第六正洗流道7206和该排污开口1108被排出。
如附图之图6C至图10G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的该第二通道102具有一个第一连通部1021和一个第二连通部1022,其中该第二通道102的该第一连通部1021与该第二开口1102相连通,该第二通道102的该第二连通部1022与该第二开口1102相连通。优选地,该平面阀10的该第二通道102进一步具有一个延伸在该第一连通部1021和该第二连通部1022之间的第三连通部1023,该第二通道102的该第一连通部1021与该第二开口1102相连通,该第二通道102的该第二连通部1022通过该第三连通部1023与该第一连通部1021相连通。也就是说,该第二通道102的该第二连通部1022通过该第三连通部1023、该第一连通部1021与该第二开口1102相连通。优选地,该平面阀10的该第四通道104和该第五通道105被设置在该第三连通部1023的外侧。如附图之图6C至图10G所示,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六通道106与该第一通道101相连通,该第七通道107分别与该第四通道104和该第五通道105相连通,该第二通道102的该第一连通部1021、该第二连通部1022和该第三连通部1023分别被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阻塞;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六通道106与该第二通道102的该第二连通部1022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与该第一通道101相连通,该第二通道102的该第一连通部1021和该第三连通部1023分别被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阻塞;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六通道106与该第三通道103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与该第二通道102的该第一连通部1021相连通,该第二通道102的该第二连通部1022和该第三连通部1023分别被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阻塞;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六通道106与该第四通道104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与该第三通道103相连通,该第七通道107分别与该第二通道102的该第二连通部1022和该第三通道103相连通,该第二通道102的该第一连通部1021和该第三连通部1023分别被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阻塞;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六通道106与该第一通道101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与该第二通道102的该第二连通部1022相连通,该第二通道102的该第一连通部1021和该第三连通部1023分别被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阻塞;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六通道106与该第二通道102的该第一连通部1021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与该第三通道103相连通,该第七通道107与该第二通道102的该第二连通部1022相连通,该第三连通部1023被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阻塞;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六通道106与该第三通道103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与该第四通道104相连通,该第七通道107分别与该第一通道101和该第二通道102的该第一连通部1021相连通,该第二通道102的该第二连通部1022和该第三连通部1023分别被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阻塞。优选地,该第二通道102的该第三连通部1023被设置在该平面阀10的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可选地,该第二通道102的该第三连通部1023被设置在该平面阀10的该定阀片121的内部。可选地,该第二通道102的该第三连通部1023被设置在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内部。
如附图之图7A至图9B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的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形成一个中心部12101、一个自该中心部12101向外延伸的延伸部12102和一个自该延伸部12102向外延伸的边缘部12103,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一通道101、该第三通道103、该第二通道102的该第二连通部1022、该第五通道105、该第四通道104和该第二通道102的该第一连通部1021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边缘部12103,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六通道106、该第八通道108和该第七通道107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可选地,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一通道101、该第三通道103、该第二通道102的该第二连通部1022、该第五通道105、该第四通道104和该第二通道102的该第一连通部1021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边缘部12103,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六通道106、该第八通道108和该第七通道107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优选地,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一通道101、该第三通道103、该第二通道102、该第五通道105和该第四通道104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六通道106、该第七通道107和该第八通道108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优选地,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一通道101、该第三通道103、该第五通道105和该第四通道104径向延伸在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七通道107径向延伸在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优选地,该第二通道102的该第三连通部1023设置在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延伸部12102。
如附图之图7A至图9B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的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具有图中点划线所示的该中心部12101、该延伸部12102和该边缘部12103,其中该中心部12101、该延伸部12102和该边缘部12103设于该定阀片121的顶端部1214,且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边缘部12103(或该延伸部12102之外的部分)被等分为点划线所示的一个第一部分1201、一个第二部分1202、一个第三部分1203、一个第四部分1204、一个第五部分1205、一个第六部分1206、一个第七部分1207、一个第八部分1208、一个第九部分1209和一个第十部分12010;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具有一个图中点划线所示的中心区域12201、一个自该中心区域12201向外延伸的延伸区域12202和一个自该延伸区域12202向外延伸的边缘区域12203,其中该中心区域12201、该延伸区域12202和该边缘区域12203设于该动阀片122的底端部1221,且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的该边缘区域12203(该延伸区域12202之外的部分)被等分为点划线所示的一个第一区域2001、一个第二区域2002、一个第三区域2003、一个第四区域2004、一个第五区域2005、一个第六区域2006、一个第七区域2007、一个第八区域2008、一个第九区域2009和一个第十区域20010;其中该第一通道101自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第一部分1201和该第二部分1202向下延伸,该第三通道103自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第四部分1204和该第五部分1205向下延伸,该第二通道102自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第六部分1206和该第十部分12010向下延伸,该第五通道105自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第八部分1208向下延伸,第四通道104自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第九部分1209向下延伸,该第六通道106自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的该第一区域2001向上延伸,该第七通道107自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的该第七区域2007和该第八区域2008向上延伸,该第八通道108自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的该第六区域2006向上延伸。更具体地,该第二通道102的该第一连通部1021自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第十部分12010向下延伸,该第二通道102的该第二连通部1022自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第六部分1206向下延伸,优选地,该第二通道102的该第三连通部1023自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延伸部12102向下延伸。
如附图之图7A至图10G和图12A至图12G所示,优选地,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边缘部12103被顺时针等分为该第一部分1201、该第二部分1202、该第三部分1203、该第四部分1204、该第五部分1205、该第六部分1206、该第七部分1207、该第八部分1208、该第九部分1209和该第十部分12010,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的该边缘区域12203被顺时针等分为该第一区域2001、该第二区域2002、该第三区域2003、该第四区域2004、该第五区域2005、该第六区域2006、该第七区域2007、该第八区域2008、该第九区域2009和该第十区域20010。可选地,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边缘部12103被逆时针等分为该第一部分1201、该第二部分1202、该第三部分1203、该第四部分1204、该第五部分1205、该第六部分1206、该第七部分1207、该第八部分1208、该第九部分1209和该第十部分12010,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的该边缘区域12203被逆时针等分为该第一区域2001、该第二区域2002、该第三区域2003、该第四区域2004、该第五区域2005、该第六区域2006、该第七区域2007、该第八区域2008、该第九区域2009和该第十区域20010。换句话说,该平面阀10的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形成十个等分,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形成十个等分,其中当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22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区域2001)正对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第二等分(该第二部分1202)时,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的该第七等分和该第八等分(该第七区域2007和该第八区域2008)分别正对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第八等分和该第九等分(该第八部分1208和该第九部分1209),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的该第六等分(该第六区域2006)正对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第七等分(该第七部分1207),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六通道106与该第一通道101相连通,该第七通道107分别与该第四通道104和该第五通道105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被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阻塞,该第二通道102和该第三通道103分别被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阻塞,以允许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流入,经该第六通道106和该第一通道101流向该第一开口1101,进一步自该第一进水口511流入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经过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净化处理后的净化水自该第一出水口512流出和进一步流入该第二进水口521,进一步经过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净化处理后的净化水自该第二出水口522流出和进一步流入该第三进水口531,进一步经过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净化处理后的净化水自该第三出水口532流出和流入该第四开口1104,再依次经过该第四通道104、该第七通道107、该第五通道105和该第一流体开口1105流出并被提供给使用者。相应地,此时该水处理机处于该水处理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7A至图10G和图12A至图12G所示,当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22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区域2001)正对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第六等分(该第六部分1206)时,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的该第七等分和该第八等分(该第七区域2007和该第八区域2008)分别正对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第二等分和该第三等分(该第二部分1202和该第三部分1203),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的该第六等分(该第六区域2006)正对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部分1201),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六通道106与该第二通道102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与该第一通道101相连通,该第七通道107与该第一通道101相连通,该第三通道103、该第四通道104和该第五通道105分别被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阻塞,以允许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流入,经该第六通道106和该第二通道102流向该第二开口1102,进一步自该第一出水口512流入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反冲洗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后产生的污水自该第一进水口511流出,再经过该第一开口1101、该第一通道101、该第八通道108和该排污开口1108排出。相应地,此时该水处理机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7A至图10G和图12A至图12G所示,当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22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区域2001)正对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第五等分(该第五部分1205)时,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的该第七等分和该第八等分(该第七区域2007和该第八区域2008)分别正对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第一等分和该第二等分(该第一部分1201和该第二部分1202),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的该第六等分(该第六区域2006)正对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第十等分(该第十部分12010),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六通道106与该第三通道103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与该第二通道102相连通,该第七通道107与该第一通道101相连通,该第四通道104和该第五通道105分别被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阻塞,以允许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流入,经该第六通道106和该第三通道103流向该第三开口1103,进一步自该第二出水口522流入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反冲洗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后产生的污水自该第二进水口521流出,再经过该第二开口1102、该第二通道102、该第八通道108和该排污开口1108排出。相应地,此时该水处理机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7A至图10G和图12A至图12G所示,当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22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区域2001)正对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第九等分(该第九部分1209)时,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的该第七等分和该第八等分(该第七区域2007和该第八区域2008)分别正对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第五等分和该第六等分(该第五部分1205和该第六部分1206),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的该第六等分(该第六区域2006)正对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第四等分(该第四部分1204),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六通道106与该第四通道104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与该第三通道103相连通,该第七通道107分别与该第二通道102和该第三通道103相连通,第一通道101和该第五通道105分别被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阻塞,以允许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流入,经该第六通道106和该第四通道104流向该第四开口1104,进一步自该第三出水口532流入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反冲洗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后产生的污水自该第三进水口531流出,再经过该第三开口1103、该第三通道103、该第八通道108和该排污开口1108排出。相应地,此时该水处理机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7A至图10G和图12A至图12G所示,当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22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区域2001)正对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部分1201)时,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的该第七等分和该第八等分(该第七区域2007和该第八区域2008)分别正对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第七等分和该第八等分(该第七部分1207和该第八部分1208),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的该第六等分(该第六区域2006)正对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第六等分(该第六部分1206),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六通道106与该第一通道101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与该第二通道102相连通,该第七通道107与该第五通道105相连通,该第三通道103和该第四通道104分别被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阻塞,以允许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流入,经该第六通道106和该第一通道101流向该第一开口1101,进一步自该第一进水口511流入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正冲洗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后的污水自该第一出水口512流出,再经过该第二开口1102、该第二通道102、该第八通道108和该排污开口1108排出。相应地,此时该水处理机处于该第一正冲洗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7A至图10G和图12A至图12G所示,当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22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区域2001)正对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第十等分(该第十部分12010)时,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的该第七等分和该第八等分(该第七区域2007和该第八区域2008)分别正对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第六等分和该第七等分(该第六部分1206和该第七部分1207),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的该第六等分(该第六区域2006)正对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第五等分(该第五部分1205),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六通道106与该第二通道102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与该第三通道103相连通,该第七通道107与该第二通道102相连通,该第一通道101、该第四通道104和该第五通道105分别被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阻塞,以允许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流入,经该第六通道106和该第二通道102流向该第二开口1102,进一步自该第二进水口521流入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正冲洗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后的污水自该第二出水口522流出,再经过该第三开口1103、该第三通道103、该第八通道108和该排污开口1108排出。相应地,此时该水处理机处于该第二正冲洗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7A至图10G和图12A至图12G所示,当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22被转动至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的该第一等分(该第一区域2001)正对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第四等分(该第四部分1204)时,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的该第七等分和该第八等分(该第七区域2007和该第八区域2008)分别正对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第十等分和该第一等分(该第十部分12010和该第一部分1201),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的该第六等分(该第六区域2006)正对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第九等分(该第九部分1209),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六通道106与该第三通道103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与该第四通道104相连通,该第七通道107分别与该第一通道101和该第二通道102相连通,该第五通道105被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阻塞,以允许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流入,经该第六通道106和该第三通道103流向该第三开口1103,进一步自该第三进水口531流入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正冲洗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后的污水自该第三出水口532流出,再经过该第四开口1104、该第四通道104、该第八通道108和该排污开口1108排出。相应地,此时该水处理机处于该第三正冲洗工作状态。
可以理解,当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时,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的该中心区域12201正对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中心部12101,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的该延伸区域12202正对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延伸部12102,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的该边缘区域12203正对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该边缘部12103。优选地,该平面阀10的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和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均为圆形,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一通道101、该第三通道103、该第二通道102的该第二连通部1022、该第五通道105、该第四通道104和该第二通道102的该第一连通部1021均沿径向设于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且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六通道106、该第七通道107和该第八通道108均沿径向设于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优选地,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一通道101自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向下和向外延伸,该第三通道103自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向下和向外延伸,该第二通道102自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向下和向外延伸,该第五通道105自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向下和向外延伸,该第四通道104自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向下和向外延伸。
如附图之图6C至图7F所示,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具有一个内壁111,其中该定阀片121适于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朝上地设于该阀腔110,和该动阀片122适于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朝下地设于该阀腔110,其中该阀腔110始终与该第六通道106相连通。值得注意的是,该平面阀10的该定阀片121可以被可拆卸地设置在该阀体11的该内壁111,也可以与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内壁111相一体成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该定阀片121被可拆卸地设置在该阀体11内时,该定阀片121和该阀体11之间通过一个固定机构来保持该定阀片121和该阀体11之间的同步。例如,如附图之图6C至图7F所示,该定阀片121具有一个自该定阀片121的边缘向外突出的制动件123,该阀体11的该内壁111具有一个制动部1110,其中该定阀片121的该制动件123被设置能够与该阀体11的该内壁111的该制动部1110相啮合,以确保该定阀片121和该阀体11之间相同步(或不会发生相对转动)和确保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的各个通道与被设置在该阀体11的相应开口相连通。可以理解,当该定阀片121被可拆卸地设置在该阀体11内时,该定阀片121可被单独制造。换句话说,此时,该定阀片121可由耐磨材料制成,从而提高该定阀片121(或整个平面阀)的使用寿命。优选地,该定阀片121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经平滑处理以减小其粗糙程度。
如附图之图5和图6I所示,该平面阀10进一步包括一个导流元件15,其中该导流元件15形成该水流通道150,其中该导流元件15被设置自该动阀片122向上延伸且该导流元件15的该水流通道150分别与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八通道108和该排污开口1108相连通,以使污水或废水可自其流出。
如附图之图5和图6I所示,该平面阀10进一步包括一个驱动元件18,其中该驱动元件18被设置在该阀芯12,且该驱动元件18被设置能够驱动该平面阀10,以使该平面阀10被切换至相应的工作位。具体地,该驱动元件18自该动阀片122向上延伸,其中该驱动元件18被设置能够驱动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22相对该定阀片121发生转动。优选地,该驱动元件18与该导流元件15相一体成型。可选地,该驱动元件18与该导流元件15为两个独立的机构。
如附图之图6C至图6I所示,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22的直径被设置稍小于该阀体11的阀腔110的直径,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六通道106可保持与该阀体11的该阀腔110相连通。
附图之图3A、图3B和图13至图15I所示的是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的可选实施,其中该平面阀10A包括一个阀体11A和一个阀芯12A,其中该阀体11A形成一个阀腔110A、一个第一开口1101、一个第二开口1102、一个第三开口1103、一个第四开口1104、一个第一流体开口1105、一个第二流体开口1106和一个排污开口1108A,其中该阀芯12A被设置在该阀腔110A,其中该阀体11A的该第一开口1101与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进水口511相连通,该第二开口1102分别与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出水口512和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进水口521相连通,该第三开口1103分别与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出水口522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进水口531相连通,该第四开口1104与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出水口532相连通,该阀体11A的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适于与原水水源(例如,自来水)相连通。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二开口1102、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出水口512和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进水口521形成三通结构,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三开口1103、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出水口522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进水口531形成三通结构。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二开口1102通过一个三通结构61分别与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出水口512和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进水口521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三开口1103通过另一三通结构62分别与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出水口522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进水口531相连通。
如附图之图14至图17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A的该阀芯12A进一步包括一个定阀片121A和一个动阀片122A,其中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定阀片121A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A,该动阀片122A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其中该动阀片122A和该定阀片121A均被设置在该阀腔110A,其中该动阀片122A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1A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A,且该动阀片122A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121A转动。优选地,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与该阀体11A的该阀腔110A相连通。
如附图之图14至图17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A具有一个第一通道101A、一个第二通道102A、一个第三通道103A、一个第四通道104A、一个第五通道105A、一个第六通道106A、一个第七通道107A、一个第八通道108A和一个第九通道109A,其中该第一通道101A、该第二通道102A、该第三通道103A、该第四通道104A、该第五通道105A和该第九通道109A分别设于该定阀片121A并分别自该定阀片121A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A延伸;该第六通道106A、该第七通道107A和该第八通道108A分别设于该动阀片122A并分别自该动阀片122A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101A与该第一开口1101相连通,该第二通道102A与该第二开口1102相连通,该第三通道103A与该第三开口1103相连通,该第四通道104A与该第四开口1104相连通,该第五通道105A与该第一流体开口1105相连通,该第六通道106A与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相连通,该第九通道109A分别与该第八通道108A和该排污开口1108A相连通。优选地,该第七通道107A和该第八通道108A为导通盲孔。优选地,该第六通道106A与该阀腔110A相连通并通过该阀腔110A进一步与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相连通。
如附图之图19A、图20A、图20B和图21A所示,示例性地,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A的该动阀片122A能够相对该定阀片121A转动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A具有一个水处理工作位,其中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A的该第六通道106A与该第一通道101A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和该第一开口1101相连通的第一水处理流道7001A,该第七通道107A分别与该第四通道104A和该第五通道105A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四开口1104和该第一流体开口1105相连通的第二水处理流道7002A。如附图之图16A至图16G、图19A和图21A所示,示例性地,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A的该第八通道108A与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该第二通道102A和该第三通道103A分别被该动阀片122A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阻塞。尽管该第八通道108A与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但并不能形成允许水流过的流道。换句话说,当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A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A的该第二通道102A和该第三通道103A分别被该动阀片122A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阻塞,该第八通道108A仅与该第九通道109A,无法形成允许水流过的流道,以阻止一级处理水自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出水口512流向该平面阀10A的该第二开口1102和流向该第二通道102A,和阻止二级处理水自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出水口522流向该平面阀10A的该第三开口1103和流向该第三通道103A,从而使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形成一个串联结构和使原水依次被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处理。
如附图之图16A至图16G、图19A和图21A所示,示例性地,当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A被控制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来自该平面阀10A的原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进水口511流入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在水压作用下,被该第一水处理材料515处理(例如,净化处理或软化处理)后,生成的一级处理水被该第一中心管514收集,并自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出水口512流出;在水压作用下,一级处理水进一步自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进水口521流入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在水压作用下,被该第二水处理材料525处理(例如,净化处理或软化处理)后,生成的二级处理水被该第二中心管524收集,并自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出水口522流出;在水压作用下,二级处理水进一步自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进水口531流入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在水压作用下,被该第三水处理材料535处理(例如,净化处理或软化处理)后,生成的三级处理水被该第三中心管534收集,并自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出水口532流出和流向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四开口1104,然后通过该第二水处理流道7002A流向该第一流体开口1105和被提供。
如附图之图19B、图20C和图21B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A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一反冲洗工作位,其中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A的该第六通道106A与该第二通道102A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和该第二开口1102相连通的第一反洗流道7101A,该第八通道108A分别与该第一通道101A和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排污开口1108A和该第一开口1101相连通的第二反洗流道7102A。如附图之图16A至图16G、图19B和图21B所示,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A的该第七通道107A与该第一通道101A相连通,该第三通道103A、该第四通道104A和该第五通道105A分别被该动阀片122A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阻塞。如附图之图16A至图16G、图19B和图21B所示,具体地,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尽管该第七通道107A与该第一通道101A相连通,但该第七通道107A为导通盲孔,该第七通道107A与该第一通道101A并不能形成允许水流过的流道。换句话说,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A的该第三通道103A、该第四通道104A和该第五通道105A分别被该动阀片122A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阻塞,从而使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三开口1103和该第四开口1104中的水的流动被阻止,使水流自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二开口1102和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出水口512向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进水口521的流动被阻止,和使在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中的水流的流动被阻止。相应地,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二进水口521、该第二出水口522、该第三进水口531和该第三出水口532中的水流的流动也被阻止,以确保仅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被反向冲洗,以在提高对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进行反冲洗的水流的强度的同时,防止产生的污水流向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和/或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因此,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被单独地反向冲洗。
如附图之图16A至图16G、图19B和图21B所示,示例性地,当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A被控制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来自该平面阀10A的原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出水口512流入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然后在水压作用下,自该第一中心管514流向该第一水处理材料515和反向冲洗该第一水处理材料515,生成的污水自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进水口511流出,并在水压作用下,流向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一开口1101,然后经该第二反洗流道7102A流向该排污开口1108A和被排出。
如附图之图19C、图20D和图21C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A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二反冲洗工作位,其中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A的该第六通道106A与该第三通道103A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和该第三开口1103相连通的第三反洗流道7103A,该第八通道108A分别与该第二通道102A和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排污开口1108A和该第二开口1102相连通的第四反洗流道7104A。如附图之图16A至图16G、图19C和图21C所示,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A的该第一通道101A被该动阀片122A阻塞,该第四通道104A和该第五通道105A分别被该动阀片122A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阻塞。如附图之图16A至图16G、图19C和图21C所示,具体地,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尽管该第七通道107A与该第一通道101A相连通,但该第七通道107A为导通盲孔,该第七通道107A与该第一通道101A并不能形成允许水流过的流道。因此,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A的该第一通道101A(或该第七通道107A与该第一通道101A相连通形成的流道)被该动阀片122A阻塞,该第四通道104A和该第五通道105A分别被该动阀片122A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阻塞,从而使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一开口1101和该第四开口1104中的水的流动被阻止,使水流自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进水口511向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一开口1102的流动被阻止,使水流自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三开口1103和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出水口522向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进水口531的流动被阻止;和使在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中的水流的流动被阻止。相应地,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一进水口511、该第一出水口512、该第三进水口531和该第三出水口532中的水流的流动也被阻止,以确保仅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被反向冲洗,以在提高对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进行反冲洗的水流的强度的同时,防止产生的污水流向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和/或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因此,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被单独地反向冲洗。此外,在原水反冲洗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时,自该第三开口1103流出和流向该第二出水口522的反冲洗水流无法流向该第三进水口531,自该第二进水口521流出和流向该第二开口1102的排污水流无法流向该第一出水口512,从而保证了对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进行反冲洗的水流强度和避免了反冲洗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后产生的排污水流污染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
如附图之图16A至图16G、图19C和图21C所示,示例性地,当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A被控制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来自该平面阀10A的原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出水口522流入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然后在水压作用下,自该第二中心管524流向该第二水处理材料525和反向冲洗该第二水处理材料525,生成的污水自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进水口521流出,并在水压作用下,流向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二开口1102,然后经该第四反洗流道7104A流向该排污开口1108A和被排出。
如附图之图19D、图20E和图21D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A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三反冲洗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A的该第六通道106A与该第四通道104A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和该第四开口1104相连通的第五反洗流道7105A,该第八通道108A分别与该第三通道103A和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排污开口1108A和该第三开口1103相连通的第六反洗流道7106A。如附图之图16A至图16G、图19D和图21D所示,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七通道107A分别与该第二通道102A和该第三通道103A相连通,该第一通道101A和该第五通道105A分别被该动阀片122A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阻塞。如附图之图16A至图16G、图19D和图21D所示,具体地,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尽管该平面阀10A的该第七通道107A分别与该第二通道102A和该第三通道103A相连通,以致该第三通道103A同时与该第二通道102A、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出水口522和该第八通道108A相连通,从而使得该第二通道102A和该第三通道103A中的水压相同,同时,由于该第二通道102A通过该阀体11A的该第二开口1102与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进水口521相连通,因此,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进水口521和该第二出水口522中的水压也相同,由于该第一通道101A被该动阀片122A阻塞,从而使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一开口1101中的水的流动被阻止和使水流自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进水口521流向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出水口512的流动被阻止,因此,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中的水的流动被阻止。相应地,尽管该第七通道107A分别与该第二通道102A和该第三通道103A相连通,但并不能形成允许水流过的流道。因此,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A的该第七通道107A分别与该第二通道102A和该第三通道103A相连通,该第一通道101A被该动阀片122A阻塞,从而使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一开口1101和该第二开口1102中的水的流动被阻止,使水流自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进水口511向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一开口1101的流动被阻止,使水流自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第二进水口521向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二开口1102和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出水口512的流动被阻止;和使在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和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中的水流的流动被阻止。相应地,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一进水口511、该第一出水口512、该第二进水口521和该第二出水口522中的水流的流动也被阻止,以确保仅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被反向冲洗,以在提高对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进行反冲洗的水流的强度的同时,防止产生的污水流向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和/或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因此,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被单独地反向冲洗。此外,在原水反冲洗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时,自该第三进水口531流出和流向该第三开口1103的排污水流无法流向该第二出水口522,从而避免了反冲洗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后产生的排污水流污染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和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
如附图之图16A至图16G、图19D和图21D所示,示例性地,当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A被控制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来自该平面阀10A的原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出水口532流入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然后在水压作用下,自该第三中心管534流向该第三水处理材料535和反向冲洗该第三水处理材料535,生成的污水自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进水口531流出,并在水压作用下,流向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三开口1103,然后经该第六反洗流道7106A流向该排污开口1108A和被排出。
如附图之图19E、图20F和图21E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A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一正冲洗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A的该第六通道106A与该第一通道101A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和该第一开口1101相连通的第一正洗流道7201A,该第八通道108A分别与该第二通道102A和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排污开口1108A和该第二开口1102相连通的第二正洗流道7202A。如附图之图16A至图16G、图19E和图21E所示,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三通道103A、该第四通道104A和该第五通道105A分别被该动阀片122阻塞。如附图之图16A至图16G、图19E和图21E所示,具体地,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尽管该平面阀10A的该第七通道107A与该第五通道105A相连通,但该第七通道107A为导通盲孔,该第七通道107A与该第五通道105A并不能形成允许水流过的流道。因此,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A的该第五通道105A(或该第七通道107A与该第五通道105A相连通形成的流道)被该动阀片122A阻塞,该第三通道103A和该第四通道104A分别被该动阀片122A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阻塞,从而使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三开口1103和该第四开口1104中的水的流动被阻止,使水流自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二开口1102和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出水口512向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进水口521的流动被阻止,使水流自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三开口1103和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出水口522向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进水口531的流动被阻止;和使在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中的水流的流动被阻止。相应地,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二进水口521、该第二出水口522、该第三进水口531和该第三出水口532中的水流的流动也被阻止,以确保仅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被正向冲洗,以在提高对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进行正冲洗的水流的强度的同时,防止产生的废水流向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和/或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因此,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被单独地正向冲洗。此外,在原水正冲洗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时,自该第一出水口512流出和流向该第二开口1102的排污水流无法流向该第二进水口521,从而避免了正冲洗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后产生的排污水流污染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
如附图之图19E、图20F和图21E所示,示例性地,当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A被控制处于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来自该平面阀10A的原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进水口511流入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和对该第一水处理材料515进行正向冲洗,冲洗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产生的废水,流向该第一中心管514和自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出水口512流出,并在水压作用下,流向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二开口1102,然后经该第二正洗流道7202A和该排污开口1108A被排出。
如附图之图19F、图20G和图21F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A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二正冲洗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A的该第六通道106A与该第二通道102A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和该第二开口1102相连通的第三正洗流道7203A,该第八通道108A分别与该第三通道103A和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排污开口1108A和该第三开口1103相连通的第四正洗流道7204A。如附图之图16A至图16G、图19F和图21F所示,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一通道101A、该第四通道104A和该第五通道105A分别被该动阀片122A阻塞。如附图之图16A至图16G、图19F和图21F所示,具体地,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尽管该平面阀10A的该第七通道107A与该第二通道102A相连通,但该第七通道107A为导通盲孔,该第七通道107A与该第二通道102A并不能形成允许水流过的流道。因此,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一通道101A、该第四通道104A和该第五通道105A分别被该动阀片122A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阻塞,从而使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一开口1101和该第四开口1104中的水的流动被阻止;使水流自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进水口511向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一开口1101的流动被阻止;使水流自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二开口1102和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进水口521向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出水口512的流动被阻止;使水流自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三开口1103和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出水口522向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进水口531的流动被阻止;和使在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中的水流的流动被阻止。相应地,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一进水口511、该第一出水口512、该第三进水口531和该第三出水口532中的水流的流动也被阻止,以确保仅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被正向冲洗,以在提高对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进行正冲洗的水流的强度的同时,防止产生的废水流向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和/或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因此,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本实用新型水处理机的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被单独地正向冲洗。此外,在原水正冲洗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时,自该第二开口1102流出和流向该第二进水口521的正冲洗水流无法流向该第一出水口512,自该第二出水口522流出和流向该第三开口1103的排污水流无法流向该第三进水口531,从而保证了对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进行正冲洗的水流强度和避免了正冲洗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后产生的排污水流污染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
如附图之图19F、图20G和图21F所示,示例性地,当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A被控制处于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来自该平面阀10A的原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进水口521流入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和对该第二水处理材料525进行正向冲洗,冲洗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产生的废水,流向该第二中心管524和自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出水口522流出,并在水压作用下,流向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三开口1103,然后经该第四正洗流道7204A和该排污开口1108A被排出。
如附图之图19G、图20H和图21G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A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三正冲洗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A的该第六通道106A与该第三通道103A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二流体开口1106和该第三开口1103相连通的第五正洗流道7205A,该第八通道108A分别与该第四通道104A和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排污开口1108A和该第四开口1104相连通的第六正洗流道7206A。如附图之图16A至图16G、图19G和图21G所示,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七通道107A分别与该第一通道101A和该第二通道102A相连通,该第五通道105A分别被该动阀片122A阻塞。如附图之图16A至图16G、图19G和图21G所示,具体地,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尽管该平面阀10A的该第七通道107A分别与该第一通道101A和该第二通道102A相连通,但该第七通道107A为导通盲孔,该第七通道107A分别与该第一通道101A和该第二通道102A,以致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进水口521通过该阀体11A的该第二开口1102、该第二通道102A、该第七通道107A、该第一通道101A和该第一开口1101与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进水口511相连通,同时,因为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进水口521与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出水口512相连通,从而使得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进水口521、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出水口512和该第一进水口511中的水压相同,和使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中的水向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流动被阻止。也就是说,由于水流自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进水口531流入,即使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出水口522处的水压为正压,水流也无法自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出水口522流入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相应地,尽管该第七通道107A分别与该第一通道101A和该第二通道102A相连通,但并不能形成允许水流过的流道。因此,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A的该第七通道107A分别与该第一通道101A和该第二通道102A相连通,该第五通道105A被该动阀片122A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阻塞,从而使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一开口1101和该第二开口1102中的水的流动被阻止;使水流自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进水口511向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一开口1101的流动被阻止;使水流自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进水口521向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二开口1102和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的该第一出水口512的流动被阻止;使水流自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三开口1103向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的该第二出水口522的流动被阻止;和使在该第一水处理装置51和该第二水处理装置52中的水流的流动被阻止。相应地,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二出水口522、该第二进水口521、该第一出水口512和该第一进水口511中的水流的流动也被阻止,以确保仅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被正向冲洗,以提高对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进行正冲洗的水流的强度。
如附图之图19G、图20H和图21G所示,示例性地,当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A被控制处于该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来自该平面阀10A的原水在水压作用下,自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进水口531流入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和对该第三水处理材料535进行正向冲洗,冲洗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产生的废水,流向该第三中心管534和自该第三水处理装置53的该第三出水口532流出,并在水压作用下,流向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该第四开口1104,然后经该第六正洗流道7206A和该排污开口1108A被排出。
如附图之图15C至图19G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A的该第二通道102A具有一个第一连通部1021A和一个第二连通部1022A,其中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一连通部1021A与该第二开口1102相连通,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二连通部1022A与该第二开口1102相连通。优选地,该平面阀10A的该第二通道102A进一步具有一个延伸在该第一连通部1021A和该第二连通部1022A之间的第三连通部1023A,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一连通部1021A与该第二开口1102相连通,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二连通部1022A通过该第三连通部1023A与该第一连通部1021A相连通,也就是说,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二连通部1022A通过该第三连通部1023A、该第一连通部1021A与该第二开口1102相连通。优选地,该平面阀10A的该第四通道104A和该第五通道105A被设置在该第三连通部1023A的外侧。
如附图之图16A至图18B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A的该定阀片121A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A形成一个中心部12101A、一个自该中心部12101A向外延伸的延伸部12102A和一个自该延伸部12102A向外延伸的边缘部12103A,该平面阀10A的该动阀片122A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形成一个中心区域12201A、一个自该中心区域12201A向外延伸的延伸区域12202A和一个自该延伸区域12202A向外延伸的边缘区域12203A,该平面阀10A的该第一通道101A、该第三通道103A、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二连通部1022A、该第五通道105A、该第四通道104A和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一连通部1021A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121A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A的该边缘部12103A;该平面阀10A的该第六通道106A、该第八通道108A和该第七通道107A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122A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可选地,该平面阀10A的该第一通道101A、该第三通道103A、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二连通部1022A、该第五通道105A、该第四通道104A和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一连通部1021A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121A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A的该边缘部12103A,该平面阀10A的该第六通道106A、该第八通道108A和该第七通道107A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122A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该第九通道109A设置在该定阀片121A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A的该中心部12101A。优选地,该平面阀10A的该第一通道101A、该第三通道103A、该第二通道102A、该第五通道105A、该第四通道104A和该第九通道109A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121A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A;该平面阀10A的该第六通道106A、该第七通道107A和该第八通道108A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122A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优选地,该平面阀10A的该第一通道101A、该第三通道103A、该第五通道105A和该第四通道104A径向延伸在该定阀片121A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A;该平面阀10A的该第七通道107A径向延伸在该动阀片122A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优选地,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三连通部1023A设置在该定阀片121A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A的该延伸部12102A。
如附图之图16A至图18A所示,优选地,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A的该动阀片122A具有一个底端部1221A和一个高端部1222A,该第八通道108A具有一个中心通道1082A和一个与该中心通道1082A相连通的边缘通道1081A,其中该中心通道1082A设于该动阀片122A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的该中心区域12201A并自该动阀片122A的该底端部1221A向上延伸至该高端部1222A,该边缘通道1081A设于该动阀片122A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的边缘区域12203A并自该动阀片122A的该底端部1221A向上延伸至该高端部1222A,其中该中心通道1082A自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向上延伸并向该边缘通道1081A的方向延伸,该边缘通道1081A自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向上延伸并向该中心通道1082A的方向延伸从而使得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中心通道1082A和该边缘通道1081A相互连通,该延伸区域12202A形成一个位于该中心通道1082A和该边缘通道1081A之间的密封桥1083A,其中该密封桥1083A适于将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三连通部1023A与该第八通道108A相隔开。相应地,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边缘通道1081A与该中心通道1082A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中心通道1082A与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该第九通道109A与该排污开口1108A相连通。
如附图之图16A至图19G所示,当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A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A的该第六通道106A与该第一通道101A相连通,该第七通道107A分别与该第四通道104A和该第五通道105A相连通,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一连通部1021A、该第二连通部1022A和该第三连通部1023A分别被该动阀片122A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阻塞,该平面阀10A的该第八通道108A与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更具体地,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边缘通道1081A被该定阀片121A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A阻塞,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中心通道1082A与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密封桥1083A将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三连通部1023A与该第八通道108A相隔开;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A的该第六通道106A与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二连通部1022A相连通,该平面阀10A的该第八通道108A分别与该第一通道101A和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更具体地,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边缘通道1081A与该第一通道101A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中心通道1082A与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密封桥1083A将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三连通部1023A与该第八通道108A相隔开,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一连通部1021A和该第三连通部1023A分别被该动阀片122A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阻塞;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A的该第六通道106A与该第三通道103A相连通,该平面阀10A的该第八通道108A分别与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一连通部1021A和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更具体地,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边缘通道1081A与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一连通部1021A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中心通道1082A与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密封桥1083A将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三连通部1023A与该第八通道108A相隔开,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二连通部1022A和该第三连通部1023A分别被该动阀片122A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阻塞;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A的该第六通道106A与该第四通道104A相连通,该平面阀10A的该第八通道108A分别与该第三通道103A和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更具体地,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边缘通道1081A与该第三通道103A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中心通道1082A与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该第七通道107A分别与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二连通部1022A和该第三通道103A相连通,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一连通部1021A和该第三连通部1023A分别被该动阀片122A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阻塞;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A的该第六通道106A与该第一通道101A相连通,该平面阀10A的该第八通道108A分别与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二连通部1022A和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更具体地,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边缘通道1081A与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二连通部1022A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中心通道1082A与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密封桥1083A将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三连通部1023A与该第八通道108A相隔开,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一连通部1021A和该第三连通部1023A分别被该动阀片122A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阻塞;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A的该第六通道106A与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一连通部1021A相连通,该平面阀10A的该第八通道108A分别与该第三通道103A和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更具体地,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边缘通道1081A与该第三通道103A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中心通道1082A与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密封桥1083A将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三连通部1023A与该第八通道108A相隔开,该第七通道107A与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二连通部1022A相连通,该第三连通部1023A被该动阀片122A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阻塞;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A的该第六通道106A与该第三通道103A相连通,该平面阀10A的该第八通道108A分别与该第四通道104A和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更具体地,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边缘通道1081A与该第四通道104A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中心通道1082A与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密封桥1083A将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三连通部1023A与该第八通道108A相隔开,该第七通道107A分别与该第一通道101A和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一连通部1021A相连通,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二连通部1022A和该第三连通部1023A分别被该动阀片122A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阻塞。优选地,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三连通部1023A被设置在该平面阀10A的该定阀片121A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A。可选地,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三连通部1023A被设置在该平面阀10A的该定阀片121A的内部。可选地,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三连通部1023A被设置在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内部。可以理解的是,当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三连通部1023A被设置在该平面阀10A的该定阀片121A的内部或者被设置在该平面阀10A的该阀体11A的内部时,该动阀片122A的该第八通道108A将不再需要设置该密封桥1083A,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中心通道1082A和该边缘通道1081A可以在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直接连通。
如附图之图16A至图18B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A的该定阀片121A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A具有图中点划线所示的该中心部12101A、该延伸部12102A和边缘部12103A,其中该中心部12101A、该延伸部12102A和该边缘部12103A设于该定阀片121A的顶端部1214A,且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A的该边缘部12103A(或该延伸部12102A之外的部分)被等分为点划线所示的一个第一部分1201A、一个第二部分1202A、一个第三部分1203A、一个第四部分1204A、一个第五部分1205A、一个第六部分1206A、一个第七部分1207A、一个第八部分1208A、一个第九部分1209A和一个第十部分12010A;该平面阀10A的该动阀片122A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具有图中点划线所示的该中心区域12201A、该延伸区域12202A和该边缘区域12203A,其中该中心区域12201A、该延伸区域12202A和该边缘区域12203A设于该动阀片122A的该底端部1221A,且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的该边缘区域12203A(该延伸区域12202A之外的部分)被等分为点划线所示的一个第一区域2001A、一个第二区域2002A、一个第三区域2003A、一个第四区域2004A、一个第五区域2005A、一个第六区域2006A、一个第七区域2007A、一个第八区域2008A、一个第九区域2009A和一个第十区域20010A;其中该第一通道101A自该定阀片121A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A的该第一部分1201A和该第二部分1202A向下延伸,该第三通道103A自该定阀片121A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A的该第四部分1204A和该第五部分1205A向下延伸,该第二通道102A自该定阀片121A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A的该第六部分1206A和该第十部分12010A向下延伸,该第五通道105A自该定阀片121A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A的该第八部分1208A向下延伸,第四通道104A自该定阀片121A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A的该第九部分1209A向下延伸,该第九通道109A自该定阀片121A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A的该中心部12101A向下延伸,该第六通道106A自该动阀片122A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的该第一区域2001A向上延伸,该第七通道107A自该动阀片122A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的该第七区域2007A和该第八区域2008A向上延伸,该第八通道108A分别自该动阀片122A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的该第六区域2006A和该中心区域12201A向上延伸。更具体地,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一连通部1021A自该定阀片121A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A的该第十部分12010A向下延伸,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二连通部1022A自该定阀片121A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A的该第六部分1206A向下延伸,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中心通道1082A自该动阀片122A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的该中心区域12201A向上延伸并向该第六区域2006A的方向延伸,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边缘通道1081A自该动阀片122A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的该第六区域2006A向上延伸并向该中心区域12201A的方向延伸,从而使得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中心通道1082A和该边缘通道1081A相互连通。优选地,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三连通部1023A自该定阀片121A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A的该延伸部12102A向下延伸,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密封桥1083A被设置在该动阀片122A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的该延伸区域12202A,该密封桥1083A适于将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三连通部1023A与该第八通道108A相隔开。
如附图之图6A至图12G和图15A至图21G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和该平面阀10A的结构区别在于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八通道108与该平面阀10A的该第八通道108A不同,且该平面阀10A的该第九通道109A参与排污:该第九通道109A被布设在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A的该中心部12101A,该第八通道108A被布设在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的该第六区域2006A和该中心区域12201A,且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中心通道1082A与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A为导通盲孔。因此,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和该平面阀10A在相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的等分与该定阀片121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等分的对齐方式,和该平面阀10A的该动阀片122A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的等分与该定阀片121A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A的等分的对齐方式相同。如上所述,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和该平面阀10A的功能实现区别在于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A通过该第八通道108A、该第九通道109A和该排污开口1108A排污,且该第九通道109A被布设在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A的该中心部12101A,该第八通道108A被布设在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的该第六区域2006A和该中心区域12201A,该第八通道108A与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A为导通盲孔,相应地,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二反洗流道7102A由该第一通道101A、该第八通道108A和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形成,更具体地,该第二反洗流道7102A由该第一通道101A、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边缘通道1081A、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中心通道1082A和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形成;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四反洗流道7104A由该第二通道102A、该第八通道108A和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形成,更具体地,该第四反洗流道7104A由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一连通部1021A、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边缘通道1081A、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中心通道1082A和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形成;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六反洗流道7106A由该第三通道103A、该第八通道108A和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形成,更具体地,该第六反洗流道7106A由该第三通道103A、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边缘通道1081A、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中心通道1082A和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形成;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二正洗流道7202A由该第二通道102A、该第八通道108A和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形成,更具体地,该第二正洗流道7202A由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二连通部1022A、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边缘通道1081A、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中心通道1082A和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形成;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该第四正洗流道7204A由该第三通道103A、该第八通道108A和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形成,更具体地,该第四正洗流道7204A由该第三通道103A、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边缘通道1081A、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中心通道1082A和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形成;当该平面阀10A处于该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该第六正洗流道7206A由该第四通道104A、该第八通道108A和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形成,更具体地,该第六正洗流道7206A由该第四通道104A、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边缘通道1081A、该第八通道108A的该中心通道1082A和该第九通道109A相连通形成。
此外,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A的该第一通道101A、该第三通道103A、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二连通部1022A、该第五通道105A、该第四通道104A和该第二通道102A的该第一连通部1021A在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A的上述排布方式和该平面阀10A的该第六通道106A、该第八通道108A和该第七通道107A在该动阀片122A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的上述排布方式,与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该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一通道101、该第三通道103、该第二通道102的该第二连通部1022、该第五通道105、该第四通道104和该第二通道102的该第一连通部1021在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10的上述排布方式和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六通道106、该第八通道108和该第七通道107在该动阀片122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的上述排布方式基本相同(除了该第八通道108A自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220A的该第六区域2006A和该中心区域12201A向上延伸)。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和/或第十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不同部件(或元件)的命名和使本实用新型的不同部件、元件和结构之间产生区分,其本身不具有次序或数目多少的含义。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60)

1.一种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控制阀,其包括一个阀体、一个阀芯和一个驱动元件,其中该驱动元件被设置在该阀芯;
一个第一水处理装置,其具有一个第一进水口和一个第一出水口;
一个第二水处理装置,其具有一个第二进水口和一个第二出水口;和
一个第三水处理装置,其具有一个第三进水口和一个第三出水口,其中该阀体形成一个阀腔、一个第一开口、一个第二开口、一个第三开口、一个第四开口、一个第一流体开口、一个第二流体开口和一个排污开口,其中该阀芯被设置在该阀腔,其中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与该第一水处理装置的该第一进水口相连通,该第二开口分别与该第一水处理装置的该第一出水口和该第二水处理装置的该第二进水口相连通,该第三开口分别与该第二水处理装置的该第二出水口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的该第三进水口相连通,该第四开口与该第三水处理装置的该第三出水口相连通,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适于与原水水源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阀处于水处理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一水处理流道和一个第二水处理流道,其中该第一水处理流道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二水处理流道分别与该第四开口和该第一流体开口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阀处于反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一反洗流道和一个第二反洗流道,其中该第一反洗流道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二反洗流道分别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当该控制阀处于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三反洗流道和一个第四反洗流道,其中该第三反洗流道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该第四反洗流道分别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当该控制阀处于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五反洗流道和一个第六反洗流道,其中该第五反洗流道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六反洗流道分别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阀处于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一正洗流道和一个第二正洗流道,其中该第一正洗流道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二正洗流道分别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当该控制阀处于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三正洗流道和一个第四正洗流道,其中该第三正洗流道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四正洗流道分别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当该控制阀处于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五正洗流道和一个第六正洗流道,其中该第五正洗流道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该第六正洗流道分别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阀是一个平面阀,其中该平面阀的该阀芯进一步包括一个定阀片和一个动阀片,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均被设置在该阀腔,该驱动元件自该动阀片向上延伸,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驱动元件被设置能够驱动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和一个第八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六通道、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三通道与该第三开口相连通,该第四通道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五通道与该第一流体开口相连通,该第六通道与该第二流体开口相连通,该第八通道与该排污开口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水处理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一水处理流道,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四开口和该第一流体开口相连通的第二水处理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一反洗流道,该第八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二反洗流道;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第三反洗流道,该第八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四反洗流道;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第四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第五反洗流道,该第八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第六反洗流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一正洗流道,该第八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二正洗流道;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三正洗流道,该第八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第四正洗流道;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平面阀的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第五正洗流道,该第八通道与该第四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平面阀的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第六正洗流道。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和该第三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和该第三通道相连通,该第一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五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四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和该第二通道相连通,该第五通道被该动阀片阻塞。
11.根据权利要求5-10任一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七通道为导通盲孔,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阀腔相连通并通过该阀腔进一步与该第二流体开口相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阀体的该第二开口通过一个三通结构分别与该第一水处理装置的该第一出水口和该第二水处理装置的该第二进水口相连通;该阀体的该第三开口通过另一三通结构分别与该第二水处理装置的该第二出水口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的该第三进水口相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二通道具有一个第一连通部和一个第二连通部,其中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和该第二连通部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相连通,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八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相连通,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和该第三通道相连通,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延伸部和一个自该延伸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该第五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七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延伸部和一个自该延伸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该第五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七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阀是一个平面阀,其中该平面阀的该阀芯进一步包括一个定阀片和一个动阀片,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均被设置在该阀腔,该驱动元件自该动阀片向上延伸,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驱动元件被设置能够驱动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和一个第九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六通道、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三通道与该第三开口相连通,该第四通道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五通道与该第一流体开口相连通,该第六通道与该第二流体开口相连通,该第九通道分别与该第八通道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水处理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一水处理流道,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四开口和该第一流体开口相连通的第二水处理流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一反洗流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和该第九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二反洗流道;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第三反洗流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和该第九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四反洗流道;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第四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第五反洗流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三通道和该第九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第六反洗流道。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一正洗流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和该第九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二正洗流道;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三正洗流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三通道和该第九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第四正洗流道;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平面阀的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第五正洗流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九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平面阀的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第六正洗流道。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和该第三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和该第三通道相连通,该第一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五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四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和该第二通道相连通,该第五通道被该动阀片阻塞。
22.根据权利要求16-21任一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均为导通盲孔,该第六通道与该阀腔相连通并通过该阀腔进一步与该第二流体开口相连通。
23.根据权利要求16-21任一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阀体的该第二开口通过一个三通结构分别与该第一水处理装置的该第一出水口和该第二水处理装置的该第二进水口相连通;该阀体的该第三开口通过另一三通结构分别与该第二水处理装置的该第二出水口和该第三水处理装置的该第三进水口相连通。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二通道具有一个第一连通部和一个第二连通部,其中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和该第二连通部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相连通,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和该第九通道相连通,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和该第三通道相连通,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延伸部和一个自该延伸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该第五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第九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七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延伸部和一个自该延伸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该第五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第九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七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27.根据权利要求2-10、16-21任一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阀被设置能够在该控制阀被控制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阻止该第二开口和该第三开口中的水的流动。
2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四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九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30.根据权利要求5-10、16-21任一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第六通道与该阀腔相连通并通过该阀腔进一步与该第二流体开口相连通。
31.一种用于水处理机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阀体;
一个阀芯;和
一个驱动元件,其中该阀体形成一个阀腔、一个第一开口、一个第二开口、一个第三开口、一个第四开口、一个第一流体开口、一个第二流体开口和一个排污开口,其中该阀芯被设置在该阀腔,该驱动元件被设置在该阀芯,其中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适于与原水水源相连通。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阀处于水处理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一水处理流道和一个第二水处理流道,其中该第一水处理流道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二水处理流道分别与该第四开口和该第一流体开口相连通。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阀处于反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一反洗流道和一个第二反洗流道,其中该第一反洗流道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二反洗流道分别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当该控制阀处于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三反洗流道和一个第四反洗流道,其中该第三反洗流道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该第四反洗流道分别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当该控制阀处于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五反洗流道和一个第六反洗流道,其中该第五反洗流道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六反洗流道分别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阀处于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一正洗流道和一个第二正洗流道,其中该第一正洗流道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二正洗流道分别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当该控制阀处于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三正洗流道和一个第四正洗流道,其中该第三正洗流道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四正洗流道分别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当该控制阀处于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五正洗流道和一个第六正洗流道,其中该第五正洗流道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该第六正洗流道分别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阀是一个平面阀,其中该平面阀的该阀芯进一步包括一个定阀片和一个动阀片,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均被设置在该阀腔,该驱动元件自该动阀片向上延伸,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驱动元件被设置能够驱动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和一个第八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六通道、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三通道与该第三开口相连通,该第四通道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五通道与该第一流体开口相连通,该第六通道与该第二流体开口相连通,该第八通道与该排污开口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水处理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一水处理流道,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四开口和该第一流体开口相连通的第二水处理流道。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一反洗流道,该第八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二反洗流道;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第三反洗流道,该第八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四反洗流道;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第四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第五反洗流道,该第八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第六反洗流道。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一正洗流道,该第八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二正洗流道;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三正洗流道,该第八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第四正洗流道;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平面阀的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第五正洗流道,该第八通道与该第四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平面阀的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第六正洗流道。
3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和该第三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和该第三通道相连通,该第一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40.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五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四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和该第二通道相连通,该第五通道被该动阀片阻塞。
41.根据权利要求35-40任一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第七通道为导通盲孔,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阀腔相连通并通过该阀腔进一步与该第二流体开口相连通。
42.根据权利要求31-40任一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阀体的该第二开口通过一个三通结构分别与水处理机的第一水处理装置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二水处理装置的第二进水口相连通;该阀体的该第三开口通过另一三通结构分别与该水处理机的该第二水处理装置的第二出水口和第三水处理装置的第三进水口相连通。
43.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二通道具有一个第一连通部和一个第二连通部,其中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和该第二连通部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相连通,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八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相连通,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和该第三通道相连通,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延伸部和一个自该延伸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该第五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七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4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延伸部和一个自该延伸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该第五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七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46.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阀是一个平面阀,其中该平面阀的该阀芯进一步包括一个定阀片和一个动阀片,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均被设置在该阀腔,该驱动元件自该动阀片向上延伸,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驱动元件被设置能够驱动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和一个第九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六通道、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三通道与该第三开口相连通,该第四通道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五通道与该第一流体开口相连通,该第六通道与该第二流体开口相连通,该第九通道分别与该第八通道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水处理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一水处理流道,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四开口和该第一流体开口相连通的第二水处理流道。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一反洗流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和该第九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二反洗流道;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第三反洗流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和该第九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四反洗流道;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第四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第五反洗流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三通道和该第九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第六反洗流道。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一正洗流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和该第九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二正洗流道;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三正洗流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三通道和该第九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第四正洗流道;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平面阀的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第五正洗流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九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平面阀的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第六正洗流道。
49.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和该第三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50.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和该第三通道相连通,该第一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51.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五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四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和该第二通道相连通,该第五通道被该动阀片阻塞。
52.根据权利要求46-51任一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均为导通盲孔,该第六通道与该阀腔相连通并通过该阀腔进一步与该第二流体开口相连通。
53.根据权利要求46-51任一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阀体的该第二开口通过一个三通结构分别与水处理机的第一水处理装置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二水处理装置的第二进水口相连通;该阀体的该第三开口通过另一三通结构分别与该水处理机的该第二水处理装置的第二出水口和第三水处理装置的第三进水口相连通。
54.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二通道具有一个第一连通部和一个第二连通部,其中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和该第二连通部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相连通,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和该第九通道相连通,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和该第三通道相连通,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延伸部和一个自该延伸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该第五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第九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七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56.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延伸部和一个自该延伸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该第五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第九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七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57.根据权利要求32-40、46-51任一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阀被设置能够在该控制阀被控制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阻止该第二开口和该第三开口中的水的流动。
58.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四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第六通道、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59.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九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该第六通道、该第七通道和该第八通道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60.根据权利要求35-40、46-51任一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第六通道与该阀腔相连通并通过该阀腔进一步与该第二流体开口相连通。
CN202321158110.1U 2023-05-11 2023-05-11 水处理机和用于水处理机的控制阀 Active CN2199754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58110.1U CN219975465U (zh) 2023-05-11 2023-05-11 水处理机和用于水处理机的控制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58110.1U CN219975465U (zh) 2023-05-11 2023-05-11 水处理机和用于水处理机的控制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75465U true CN219975465U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81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58110.1U Active CN219975465U (zh) 2023-05-11 2023-05-11 水处理机和用于水处理机的控制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754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33061U (zh) 正反冲洗净水系统
KR101954760B1 (ko) 역플러싱 전처리 필터를 구비한 정수시스템 및 그 정수방법
CN101961578B (zh) 一种水处理系统
CN201002978Y (zh) 软化水处理设备用多路控制阀
CN213012250U (zh) 净水器及用于净水器的控制阀
CN100436902C (zh) 软化水处理设备用多路控制阀
CN105502579A (zh) 家用净水机的超滤滤芯自冲洗系统、自冲洗方法及家用净水机
CN219975465U (zh) 水处理机和用于水处理机的控制阀
CN219866405U (zh) 水处理机和用于水处理机的控制阀
CN219866404U (zh) 水处理机和用于水处理机的控制阀
CN110550767B (zh) 水处理机及其外壳
CN219517974U (zh) 过滤器
CN106673137A (zh) 一种双膜长效制水系统
CN201028049Y (zh) 多路水处理控制阀
CN100445615C (zh) 多路水处理控制阀
CN103711947A (zh) 可混合净化的水处理装置
CN214233086U (zh) 用于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
CN107686210A (zh) 水处理系统及该水处理系统的冲洗方法
CN220351889U (zh) 用于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的控制阀
CN102644768A (zh) 一种多功能控制阀
CN220551534U (zh) 水处理机和用于水处理机的控制阀
CN102654205A (zh) 多路控制阀、水处理器、水处理系统及运行方法
CN216073106U (zh) 双过滤模块反冲洗过滤装置
CN206447672U (zh) 一种长效制水系统
CN111140671A (zh) 一种多功能流体控制阀及其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