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52966U - 家用电器 - Google Patents

家用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52966U
CN219952966U CN202321340477.5U CN202321340477U CN219952966U CN 219952966 U CN219952966 U CN 219952966U CN 202321340477 U CN202321340477 U CN 202321340477U CN 219952966 U CN219952966 U CN 2199529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door
lock rod
claw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4047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仁华
代琳琳
马斌
郑永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Home Appliances Group Co Ltd
Hisense Shandong Kitchen and Bathroo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Home Appliances Group Co Ltd
Hisense Shandong Kitchen and Bathro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Home Appliances Group Co Ltd, Hisense Shandong Kitchen and Bathro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Home Appliance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4047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529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529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529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电器,该家用电器包括:箱体;箱门;门锁机构,包括:锁舌、基座、第一锁杆、第二锁杆、弹性件、凸轮及驱动单元;锁舌凸设于箱门;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基座上;弹性件用于驱动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相向靠近并形成锁口;凸轮可转动地设于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之间;驱动单元用于驱动凸轮旋转;当箱门关闭时,锁舌卡接于锁口内,以锁紧箱门;当驱动单元驱动凸轮旋转时,凸轮能够撑开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使第一锁杆的前端和第二锁杆的前端相互远离,以使锁舌能够退出锁口,以解锁箱门,使箱门能够在自身开门力的作用下自动打开,以便于实现自动开门功能。

Description

家用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烤箱、洗碗机等家用电器越来越普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烤箱、洗碗机等家用电器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相关的一些家用电器中,家用电器通常包括箱体和设于箱体前侧的箱门,家用电器的箱门在关闭时,通常需要采用门锁机构来锁紧箱门锁紧,以防止烹饪过程中,箱门被误操作打开,烹饪结束后再通过门锁机构解锁箱门。然而,现有的家用电器中门锁机构大多需要手动锁紧或解锁箱门,也有一些自动门锁机构,但其结构大多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用电器,以优化相关技术中家用电器的箱门结构,实现自动锁紧或解锁箱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家用电器,该家用电器包括:箱体,其形成家用电器外部的外壳;所述箱体内设有内腔,所述箱体的前侧具有连通所述内腔的开口;箱门,设于箱体的前侧,并用于启闭所述开口;门锁机构,用于锁紧或解锁所述箱门;所述门锁机构包括:锁舌,凸设于所述箱门上;基座,设于所述箱体内;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呈左右间隔地布置,并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基座上;弹性件,设于所述基座内,并分别与所述第一锁杆和所述第二锁杆相连,所述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锁杆和所述第二锁杆相向旋转,并使所述第一锁杆的前端和所述第二锁杆的前端相向靠近并形成锁口;凸轮,设于所述基座内,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锁杆和所述第二锁杆之间;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凸轮相连,并用于驱动所述凸轮旋转;其中,当所述箱门关闭所述开口时,所述锁舌能够卡接于所述锁口内,以锁紧所述箱门;当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凸轮旋转时,所述凸轮能够挤压所述第一锁杆和所述第二锁杆,以使所述第一锁杆和所述第二锁杆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力反向旋转,并使所述第一锁杆的前端和所述第二锁杆的前端相互远离,以使所述锁舌能够退出所述锁口,以解锁所述箱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轮的相对两侧分别凸设有一凸出部;在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凸轮旋转时,一所述凸出部能够逐步挤压所述第一锁杆,另一所述凸出部能够同步挤压所述第二锁杆,以使所述第一锁杆和所述第二锁杆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力反向旋转,并使所述第一锁杆的前端和所述第二锁杆的前端相互远离。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杆的前端设有朝向所述第二锁杆延伸的第一卡爪,所述第二锁杆的前端设有朝向所述第一锁杆延伸的第二卡爪;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相向靠近时,在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之间形成所述锁口。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舌的后端形成有第一尖端,在由所述锁舌的后端至前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尖端的宽度逐渐变大;在所述箱门关闭时,所述第一尖端能够伸入并挤开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以使所述锁舌能够伸入布置于所述锁口内;当所述锁舌位于所述锁口内时,所述弹性件能够驱使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相向靠近,以将所述锁舌卡接于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之间。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舌的前端形成有第二尖端,在由所述锁舌的后端至前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尖端的宽度逐渐变小;所述第一卡爪的靠近所述锁口的侧壁形成第一斜面,所述第二卡爪的靠近所述锁口的侧壁形成第二斜面;当所述锁舌卡接于所述锁口内时,所述第一斜面能够与所述第二尖端的一侧面相抵,所述第二斜面能够与所述第二尖端的另一侧面相抵,以将所述锁舌限位在所述锁口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设有两个,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锁杆的远离所述第二锁杆的一侧,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一锁杆相抵,并驱使所述第一锁杆的所述第一卡爪向靠近所述第二卡爪的方向旋转;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锁杆的远离所述第一锁杆的一侧,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第二锁杆相抵,并驱使所述第二锁杆的所述第二卡爪向靠近所述第一卡爪的方向旋转。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杆的远离第二锁杆的一侧壁凸设有第一定位柱,所述基座的内壁上凸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柱间隔相对的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定位柱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定位柱上。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杆的远离第一锁杆的一侧壁凸设有第三定位柱,所述基座的内壁上凸设有与所述第三定位柱间隔相对的第四定位柱;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三定位柱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四定位柱上。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舌凸设于所述箱门的顶面上;所述锁舌的前端形成有尖端,在由所述锁舌的后端至前端的方向上,所述尖端的宽度逐渐变小;所述第一卡爪的靠近所述锁口的侧壁形成第一斜面,所述第二卡爪的靠近所述锁口的侧壁形成第二斜面;在所述锁舌卡接于所述锁口内时,所述第一斜面能够与所述尖端的一侧面相抵,所述第二斜面能够与所述尖端的另一侧面相抵,以将所述锁舌限位在所述锁口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的前侧设有活动口,所述第一锁杆的前端和所述第二锁杆的前端均能够穿过所述活动口,并凸伸于所述箱体的前壁上,以使所述锁口外露于所述箱体的前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家用电器中,利用门锁机构锁机或解锁箱门,门锁机构包括锁舌、基座、第一锁杆、第二锁杆、弹性件、凸轮以及驱动单元,其中锁舌设于箱门上,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分别转动连接在基座上,弹性件用于驱动第一锁杆的前端和第二锁杆的前端相互靠近并形成锁口,进而能够将锁舌卡接于锁口内,进而锁紧箱门,提高箱门关门的紧密性;同时利用驱动单元驱动凸轮旋转,使凸轮能够撑开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使第一锁杆的前端和第二锁杆的前端能够相互远离,进而能够解锁箱门,使锁舌能够退出锁口,使箱门能够在自身开门力的作用下自动打开,以便于实现自动开门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家用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在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家用电器内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箱门和铰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5中铰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去掉壳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箱门和门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区域的分解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门锁机构的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分解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3中的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在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1中箱门关闭时,门锁机构和锁舌的状态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箱门关闭后,门锁机构和锁舌的状态示意图。
图19是图8中开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的分解示意图。
图21是图8的一剖视图。
图22是图21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8的另一剖视图。
图24是图23中C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箱体;10、内腔;11、内胆;12、门框;121、门封;122、限位环凸;131、散热风道;132、导风罩;14、支撑顶板;15、支撑背板;16、定位件;17、操作面板;18、控制板;19、伸缩口;2、箱门;21、门面板;22、内层板;23、壳盖;3、铰链组件;31、安装座;311、固定耳;32、固定件;321、第一轴件;322、卡接部;4、门锁机构;40、锁体;400、锁口;41、锁舌;411、第一尖端;412、第二尖端;42、基座;420、安装腔;421、座体;422、盖体;4221、第一定位凸起;4222、第二定位凸起;4223、第一限位部;4224、第二限位部;423、活动口;424、第一转动轴;425、第二转动轴;43、第一锁杆;431、第一卡爪;44、第二锁杆;441、第二卡爪;45、第一弹性件;46、第二弹性件;47、凸轮;471、凸出部;472、传动孔;48、驱动单元;481、输出轴;5、开门机构;51、驱动杆;511、限位筋;52、压缩弹簧;53、固定套;531、伸缩槽。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相关的一些家用电器中,家用电器通常包括箱体和设于箱体前侧的箱门,家用电器的箱门在关闭时,通常需要采用门锁机构来锁紧箱门锁紧,以防止烹饪过程中,箱门被误操作打开,烹饪结束后再通过门锁机构解锁箱门。然而,现有的家用电器中门锁机构大多需要手动锁紧或解锁箱门,也有一些自动门锁机构,但其结构大多较为复杂。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家用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在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家用电器内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家用电器主要包括箱体1、箱门2、铰链机构3、门锁机构4及开门机构5。下面以烤箱为例,对家用电器的各个结构进行说明。
其中,箱体1被构造成家用电器的外壳,箱体1呈矩形的中空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箱体1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外壳结构,箱体1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在此不做限制。
箱体1内设有形成有内腔10,该内腔10可以用于对食物进行蒸、烤等方式的高温烹饪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内腔10可以作为其他功能腔体使用。例如,当家用电器为洗碗机时,内腔10可用于对碗、盘等餐具进行清洗处理。当家用电器为消毒柜时,内腔10可用于对碗、盘等餐具进行消毒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内设有内胆11,内腔10形成于内胆11中。内胆11的前端具有开口,且内胆11的前端开口连通内腔10内部。
箱体1的前侧壁上设有开口,箱体1的前侧开口与内胆11的内腔10的前端开口正对布置。因此,待烹饪的食材能够经箱体1的前侧开口处放入内腔10内进行高温烹饪处理。同时,烹饪结束后,食材可以经箱体1的前侧开口从内腔10内中取出。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箱门2活动地设置在箱体1的前侧壁上,箱门2能够启闭箱体1的前侧开口,进而启闭内腔10。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的前侧壁上设有门框12,箱体1的前侧开口开设在门框12中心,即门框12环绕布置在箱体1的前侧开口的周侧。内胆11内的内腔10的前侧开口正对于门框12的中心,门框12环绕布置在内胆11的前端开口的周侧。当箱门2关闭时,箱门2的周侧边沿与门框12的前侧面贴合,密封箱门2与门框12之间的间隙,进而能够封闭内腔10。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的前侧开口的周侧设有门封121,门封121设于内胆11的周侧与门框12之间的间隙中。在箱门2关闭时,箱门2能够与门封121相抵,进而密封箱体1的前侧开口,即密封内腔10的前侧开口。
请参阅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内设有散热风道131,且散热风道131设于内胆11的外部。具体地,散热风道131可设于内胆11与箱体1之间形成的空腔中。散热风道131的进风端连通空腔,散热风道131的出风端连通箱体1的外部。同时,散热风道131内设有散热风机(图中未示出),散热风机用于提供风力,抽取空腔内的空气,通过散热风道131将空腔中的热量排放到箱体1外部,实现箱体1内部的散热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风道131设于内胆11的顶部上方,且散热风道131的出风端朝向箱体1的前侧,并连通箱体1的前侧空间。因此,散热风道131能够从箱体1的前侧进行排风散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风机设于散热风道131的进风端。散热风机采用贯流风机,以便于提高散热风道131的进风端的风力,提高抽取空腔中空气的效率,进而提高空腔内的散热效率。
请参阅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内设有支撑顶板14,支撑顶板14间隔地设于内胆11的上方。支撑顶板14的顶面上设有导风罩132,导风罩132与支撑顶板14之间围合形成散热风道131。此时,导风罩132的后端作为散热风道131的进风端,散热风机设于导风罩132的后端。导风罩132的前端朝向箱体1的前侧,并作为散热风道131的出风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内还设有支撑背板15,支撑背板15设于内胆11的背侧,支撑背板15的底部支撑在箱体1的底板上,支撑背板15的顶部与支撑顶板14的后端相接,支撑顶板14的前端固定在箱体1的前壁上,进而能够将支撑顶板14稳定地固定在内胆11上侧。
图4是图3中箱门2和铰链机构3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分解示意图。
请参阅图2至图5所示,铰链机构3设于箱门2和箱体1之间,箱门2通过铰链机构3铰接在箱体1的前侧,箱门2能够以该铰链机构3的轴线转动,以使箱门2能够启闭箱体1的前侧开口,进而实现开启或关闭内腔10。
在一些实施例中,铰链机构3设于箱门2的底部区域和箱体1的底部区域之间。因此,箱门2打开或关闭时,箱门2的底部区域能够与箱体1的前侧壁保持连接,箱门2的顶部区域能够随着箱门2的转动,而靠近或远离箱体1的前侧开口,进而打开或关闭内腔10。
请参阅图4至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铰链机构3设有两组,两组铰链机构3分设于箱门2的底部区域的左右两侧。两组铰链机构3的轴线同轴布置,箱门2能够通过两组铰链机构3的轴线转动,实现箱门2的打开或关闭。
请参阅图4至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箱门2包括门面板21和内层板22。门面板21位于箱门2的前侧面上,内层板22间隔地设于门面板21的背侧。铰链机构3设于门门面板21的背面的底部区域,且铰链机构3夹持并隐藏在门面板21和内层板22之间。
图6是图5中铰链机构3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去掉壳盖23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4至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箱门2内设有壳盖23,壳盖23固定在门面板21的背侧,内层板22盖合在壳盖23的背侧。铰链机构3安装固定在壳盖23内部,进而通过壳盖23将铰链机构3隐藏在壳盖23与门面板21之间,并将铰链机构3夹持在门面板21和内层板22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盖23呈长条状,壳盖23沿箱门2的高度方向延伸布置。壳盖23内设有收容槽(图中未示出),收容槽呈长条状延伸,收容槽的延伸方向与壳盖23的延伸方向一致。该收容槽用于为铰链机构3提供安装空间,铰链机构3设于收容槽的底端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盖23设有两个,两个壳盖23分设于门面板21的背侧的左右两侧。两个壳盖23与两组铰链机构3一一对应布置,进而将铰链机构3一一对应地固定在门面板21的背侧。
请参阅图4至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铰链机构3包括安装座31和固定件32。
其中,安装座31固定在壳盖23内的收容槽中,进而通过壳盖23将安装座31固定在门面板21的背面,并使安装座31固定在箱门2内部。固定件32用于固定在箱体1的前壁上,且固定件32固定在门框12的侧边沿的底部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32的底端设有第一轴件321,第一轴件321作为转动轴,安装座31的底端与第一轴件321相连,安装座31的底端通过第一轴件321与固定件32的底端转动连接。因此,铰链机构3中的安装座31能够以第一轴件321为轴相对固定件32做开合动作,进而使箱门2能够以第一轴件321为轴相对箱体1的前壁做开合动作,使箱门2能够打开或闭合箱体1的前侧开口。
请参阅图5至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31的底部的两侧分别凸设有一固定耳311,固定耳311上开设有固定孔(图中未标示),壳盖23的底端面上设有与固定孔相对的螺钉孔(图中未示出)。通过穿设于固定孔和螺钉孔内的螺钉,可以将固定耳311与壳盖23的底端面固定相接,进而将安装座31固定在壳盖23的收容槽内,并固定在收容槽的底端区域。
图8是图7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3至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前侧的门框12处设有定位件16,该定位件16沿竖向延伸并固定在门框12的侧边沿处。固定件32的靠近箱体1的端部卡接固定在定位件16上,进而使固定件32能够固定在箱体1的前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件16上设有定位口(图中未示出),同时固定件32的靠近箱体1的端部设有卡接部322。卡接部322能够伸入定位口内,并卡接固定在定位口的内侧,进而将固定件32的靠近箱体1的端部卡接固定在定位件16上。
请参阅图6至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接部322位于固定件32的顶端,卡接部322与第一轴件321分设于固定件32的上下两端。第一轴件321位于固定件32的远离箱体1的端部。
当箱门2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轴件321位于铰链机构3的前侧下端区域,此时箱门2和铰链机构3的重心位于第一轴件321的靠近箱体1的一侧。
当箱门2以第一轴件321为轴打开一定角度后时,箱门2和铰链机构3的重心可以位于第一轴件321的远离箱体1的一侧。此时,箱门2的重力能够使铰链机构3的安装座31以第一轴件321为轴自动做打开动作,进而使箱门2能够自动打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铰链机构3中还设有缓冲件(图中未标示),在箱门2打开至一定角度后,缓冲件被压缩,缓冲件压缩后形成缓冲力,进而用于减缓箱门2的开门速度。
图9是图8中箱门2和门锁机构4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区域的分解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门锁机构4的锁体40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8至图15,并结合图1至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门锁机构4分设于箱体1和箱门2内,并设于内胆11的顶部上方,即门锁机构4位于内腔10外部的顶部上方。门锁机构4用于在箱门2关闭时,与箱门2的顶部区域相卡接或相脱离,进而锁紧箱门2或解锁箱门2。
图13是图12的分解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的盖体422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3中的座体421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9至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门锁机构4包括设于箱门2上的锁舌41以及设于箱体1上的锁体40。
其中,锁舌41凸设形成于箱门2的顶面上,以与箱体1上的锁体40相卡接,进而锁紧箱门2。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舌41一体成型在箱门2的顶面上。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锁舌41也可以可拆卸地凸设于箱门2的顶面上。
请参阅图9至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锁体40包括基座42、第一锁杆43、第二锁杆44、弹性件、凸轮47和驱动单元48。
其中,基座42设于箱体1内,基座42设于内胆11的上方并靠近箱门2的顶部区域。基座42用于为第一锁杆43、第二锁杆44、弹性件、凸轮47和驱动单元48提供安装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42固定连接在支撑顶板14的顶面上,并设于支撑顶板14的较近箱门2的前端部。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基座42也可以固定在箱体1的门框12上或箱体1的其他区域上。
请参阅图12至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42包括座体421和盖设在座体421顶部的盖体422,座体421内形成有安装腔420,安装腔420用于为第一锁杆43、第二锁杆44、弹性件、凸轮47提供安装空间。盖体422盖设在座体421顶面上时,盖体422能够盖合安装腔420。
图16是图15在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2至图16所示,第一锁杆43和第二锁杆44分别可转动地设于基座42上,且第一锁杆43和第二锁杆44呈左右间隔布置。具体地,第一锁杆43和第二锁杆44的后端伸入布置于基座42的安装腔420内,并转动连接在安装腔420内部。第一锁杆43和第二锁杆44的前端端伸出基座42的前侧。
当第一锁杆43和第二锁杆44相向旋转,并使第一锁杆43和第二锁杆44的前端相互靠近时,在第一锁杆43的前端和第二锁杆44的前端之间能够形成锁口400,锁口400用于与锁舌41相卡接。当箱门2处于关闭状态下时,锁舌41能够卡接并限位在锁口400内,进而使箱门2处于锁紧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座体421的前端开设有活动口423,活动口423连通安装腔420和座体421的前侧空间。第一锁杆43的前端和第二锁杆44的前端均能够穿过活动口423伸置于座体421的前侧空间中,并凸伸于箱体1的前壁上,即第一锁杆43的前端和第二锁杆44的前端均凸设于门框12的前侧面。第一锁杆43和第二锁杆44旋转时,第一锁杆43的前端和第二锁杆44的前端均在活动口423处相向靠近或背向远离,且锁口400形成于活动口423的前侧空间中,并使锁口400外露于箱体1的前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42的座体421内凸设有呈左右间隔布置的第一转动轴424和第二转动轴425,即第一转动轴424和第二转动轴425呈左右间隔地布置于安装腔420内。第一锁杆43的后端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一转动轴424上,第二锁杆44的后端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二转动轴425上。因此,当第一锁杆43和第二锁杆44分别以第一转动轴424和第二转动轴425为轴相向旋转时,第一锁杆43的前端和第二锁杆44的前端能够相向靠近,进而在第一锁杆43的前端和第二锁杆44的前端之间形成锁口4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轴424的顶部凹设有第一定位孔(图中未标示),第二转动轴425的顶部凹设有第二定位孔(图中未标示)。基座42的盖体422的底面上凸设有与第一定位孔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凸起4221和与第二定位孔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凸起4222。当盖体422盖合在座体421上时,第一定位凸起4221能够嵌合于第一定位孔内,第二定位凸起4222能够嵌合于第二定位孔内,进而能够将第一锁杆43锁定在第一转动轴424上转动,防止第一锁杆43从第一转动轴424上脱离,同时能够将第二锁杆44锁定在第二转动轴425上转动,防止第二锁杆44从第二转动轴425上脱离。
请参阅图12至图1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盖体422的底面上凸设有呈左右间隔布置的第一限位部4223和第二限位部4224。盖体422盖合座体421时,第一限位部4223能够与第一锁杆43的前端的顶部相抵,第二限位部4224能够与第二锁杆44的前端的顶部相抵。因此,在第一锁杆43旋转时,第一限位部4223能够保持与第一锁杆43的前端相抵,进而防止第一锁杆43的前端翘起。同理,在第二锁杆44旋转时,第二限位部4224能够保持与第二锁杆44的前端相抵,进而防止第二锁杆44的前端翘起。
请参阅图12至图16所示,弹性件设于基座42内,并设于安装腔420中,弹性件分别与第一锁杆43和第二锁杆44相连,弹性件用于驱动第一锁杆43和第二锁杆44相向旋转,并使第一锁杆43的前端和第二锁杆44的前端相互靠近,以在第一锁杆43的前端和第二锁杆44的前端之间形成锁口400。即在没有其他外力作用时,第一锁杆43的前端和第二锁杆44的前端之间能够自动形成锁口4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杆43的前端设有朝向第二锁杆44的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一卡爪431,同时第二锁杆44的前端设有朝向第一锁杆43的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二卡爪441。第一卡爪431和第二卡爪441相向布置。当弹性件驱动第一锁杆43和第二锁杆44相向旋转,并使第一卡爪431和第二卡爪441相向靠近时,在第一卡爪431和第二卡爪441能够形成锁口400,进而能够将锁舌41卡接在第一卡爪431和第二卡爪441之间,即卡接在锁口400处。
请参阅图12至图1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设有两个,两个弹性件分别为第一弹性件45和第二弹性件46。其中,第一弹性件45设于第一锁杆43的远离第二锁杆44的一侧,第一弹性件45的一端与第一锁杆43相抵,第一弹性件45的另一端与安装腔420的内壁相抵,第一弹性件45能够驱使第一锁杆43的第一卡爪431向靠近第二锁杆44的第二卡爪441的方向旋转。同时,第二弹性件46设于第二锁杆44的远离第一锁杆43的一侧,第二弹性件46的一端与第二锁杆44相抵,第一弹性件45的另一端与安装腔420的内壁相抵,第二弹性件46能够驱第二锁杆44的第二卡爪441向靠近第一锁杆43的第一卡爪431的方向旋转。因此,第一弹性件45能够驱动第一锁杆43旋转,第二弹性件46能够驱动第二锁杆44旋转,进而使第一卡爪431和第二卡爪441能够相向靠近,并能够在第一卡爪431和第二卡爪441之间形成锁口4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杆43的远离第二锁杆44的一侧壁上凸设有第一定位柱(图中未示出),基座42的内壁上凸设有与第一定位柱间隔相对的第二定位柱(图中未示出),即第二定位柱设于安装腔420的内壁上。在第一弹性件45的一端套设在一定位柱上,第一弹性件45的另一端套设在第二定位柱上,进而使第一弹性件45能够被压缩地布置在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之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锁杆44的远离第一锁杆43的一侧壁上凸设有第三定位柱(图中未示出),基座42的内壁上凸设有与第三定位柱间隔相对的第四定位柱(图中未示出),即第四定位柱设于安装腔420的内壁上。在第二弹性件46的一端套设在第三定位柱上,第二弹性件46的另一端套设在第四定位柱上,进而使第二弹性件46能够被压缩地布置在第三定位柱和第四定位柱之前。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也可以采用拉簧,拉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锁杆43的前端和第二锁杆44的前端相连,进而分别拉动第一锁杆43的前端与第二锁杆44的前端相互靠近。
图17是图11中箱门2关闭时,门锁机构4和锁舌41的状态示意图。图18是图17中箱门2关闭后,门锁机构4和锁舌41的状态示意图。
请参阅图12至图1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锁舌41的后端形成有第一尖端411,在由锁舌41的后端至前端的方向上,第一尖端411的宽度逐渐变大,即第一尖端411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斜面结构。
在箱门2关闭过程中,锁舌41的第一尖端411能够伸入第一卡爪431和第二卡爪441之间的间隙中,并逐步挤开第一卡爪431和第二卡爪441,使第一卡爪431和第二卡爪441之间的间隙逐渐变大,当间隙宽度大于锁舌41的宽度时,锁舌41能够伸入布置于第一卡爪431和第二卡爪441之间的锁口400内,如图17所示。
当锁舌41位于锁口400内时,如图18所示,第一弹性件45和第二弹性件46能够驱使第一卡爪431和第二卡爪441相向靠近,以将锁舌41卡接于第一卡爪431和第二卡爪441之间,此时锁舌41的前端能够限位在第一卡爪431和第二卡爪441的背侧,防止锁舌41脱离锁口400,进而实现锁紧箱门2的功能。
请参阅图12至图1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锁舌41的前端形成有第二尖端412,在由锁舌41的后端至前端的方向上,第二尖端412的宽度逐渐变小,即第一尖端411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斜面结构。同时,第一卡爪431的靠近锁口400的侧壁形成第一斜面(图中未标示),第二卡爪441的靠近锁口400的侧壁形成第二斜面(图中未标示)。在锁舌41卡接于锁口400内时,如图18所示,第一卡爪431的第一斜面能够与第二尖端412的一侧斜面相抵,第二卡爪441的第二斜面能够与第二尖端412的另一侧斜面相抵,进而将锁舌41限位在锁口400内,防止锁舌41从锁口400的前侧脱出。
请参阅图12至图18所示,凸轮47设于基座42的安装腔420内,且凸轮47可转动地设于第一锁杆43和第二锁杆44之间。同时,驱动单元48设于设置于基座42上,驱动单元48具有输出端,驱动单元48的输出端与凸轮47相连,进而使驱动单元48能够驱动凸轮47在安装腔420内旋转,进而使凸轮47的周壁能够分别与第一锁杆43和第二锁杆44相抵,进而分别挤压第一锁杆43和第二锁杆44,使第一锁杆43和第二锁杆44能够克服弹性件的弹力反向旋转,并使第一锁杆43的前端和第二锁杆44的前端相互远离,以使锁舌41能够退出锁口400,以实现解锁箱门2的功能。此时,箱门2能够在自身开门力的作用下自动打开。
请参阅图14至图1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轮47的相对两侧分别凸设有一凸出部471,两个凸出部471呈对称设置。在锁舌41在一凸出部471朝向另一凸出部471的方向上,凸轮47的横向宽度大于第一锁杆43与第二锁杆44之间的间距,即凸轮47的横向宽度大于第一转动轴424与第二转动轴425之间的间距。因此,在驱动单元48驱动凸轮47旋转时,凸轮47的一凸出部471能够逐步挤压第一锁杆43,凸轮47的另一凸出部471能够同步挤压第二锁杆44,进而使第一锁杆43能够克服第一弹性件45的弹力反向旋转,使第二锁杆44能够克服第二弹性件46的弹力反向旋转,并使第一锁杆43前端的第一卡爪431和第二锁杆44前端的第二卡爪441相互远离,如图16所示。此时,第一卡爪431和第二卡爪441之间的间距大于锁舌41的宽度,故锁舌41能够从第一卡爪431和第二卡爪441之间的间隙处退出锁口400。故此时箱门2在自身开门力的作用下能够自动打开。
当锁舌41从锁口400处退出,箱门2自动打开后,驱动单元48能够驱动凸轮47继续旋转,使两个凸出部471分别与第一锁杆43和第二锁杆44逐渐相分离,进而使第一锁杆43和第二锁杆44能够在第一弹性件45和第二弹性件46的作用下相向旋转靠近,进而使第一锁杆43前端的第一卡爪431和第二锁杆44前端的第二卡爪441重新相向靠近,并在第一卡爪431和第二卡爪441之间重新形成锁口400,如图15所示状态。
请参阅图12至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单元48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设于盖体422外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481穿过盖体422伸入布置于安装腔420内,进而与凸轮47相连。驱动电机通过输出轴481,可以带动凸轮47做连续的周向360°旋转,进而使凸轮47能够依次交替地撑开第一锁杆43和第二锁杆44。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轮47上设有轴向延伸的传动孔472,驱动电机的输出轴481伸入安装腔420内并插接于凸轮47的传动孔472,进而带动凸轮47做周向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孔472为扁孔结构,相应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481为扁轴结构,进而防止驱动电机的输出轴481相对凸轮47转动。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的前壁上设有操作面板17。箱体1内设有控制板18,控制板18可设置在操作面板17的背面。控制板18与操作面板17信号连接,同时控制板18与驱动单元48信号连接。通过操作面板17可以形成控制箱门2解锁的开门信号或控制箱门2打开锁紧的关门信号,操作面板17将开关门信号传递给控制板18,控制板18能够根据该操作面板17产生的开关门信号控制驱动单元48进行工作,进而控制驱动单元48驱动凸轮47旋转,进而解锁箱门2。
需要说明的是,操作面板17可采用触摸面板或按键面板,通过触摸操作面板17或按压操作面板17即可形成对应的控制箱门2解锁的开门信号。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语音模块或摄像模块采集控制信号,进而控制驱动单元48进行工作,解锁箱门2。
图19是图8中开门机构5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图19的分解示意图。图21是图8的一剖视图。图22是图21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23是图8的另一剖视图。图24是图23中C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7至图24,并结合图2和图3所示,开门机构5设于箱体1的前壁上,开门机构5用于与箱门2相抵,进而驱使箱门2自动打开,并打开至预设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门机构5包括驱动杆51和压缩弹簧52。其中,箱体1的前侧壁上设有伸缩口19,驱动杆51活动地设于伸缩口19处,且驱动杆51能够沿箱体1的前后方向在伸缩口19处前后移动,进而使驱动杆51的前端能够凸伸出伸缩口19向前延伸,或向后缩回伸缩口19内。
压缩弹簧52设于箱体1内,并与驱动杆51相抵,压缩弹簧52用于驱使驱动杆51沿伸缩口19向箱体1的前侧移动,进而使驱动杆51的前端能够凸伸出伸缩口19向前延伸,使驱动杆51能够与箱门2相抵,并为箱门2提供开门力,使箱门2能够自动打开至预设角度。
在箱门2关闭时,箱门2与驱动杆51相抵,以使驱动杆51向伸缩口19内移动,并压缩压缩弹簧52,使压缩弹簧52发生形变并形成开门力。在箱门2处于解锁状态时,压缩弹簧52的开门力能够驱使驱动杆51凸伸出箱体1的前壁,并顶开箱门2,使锁舌41从第一卡爪431和第二卡爪441之间的锁口400处退出,进而使箱门2自动打开至预设角度。此外,在箱门2打开至预设角度后,箱门2可以通过自身的重力继续打开至更大的开门角度。
请参阅图17至图2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开门机构5还包括固定套53,固定套53由箱门2的前壁向后延伸,固定套53内形成有沿箱体1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伸缩槽531,伸缩口19形成于伸缩槽531的前端口处。同时,驱动杆51活动地设于伸缩槽531内,并能够沿伸缩槽531的延伸方向前后移动,进而使驱动杆51的前端能够伸出伸缩口19,或缩回伸缩口19内。压缩弹簧52设于伸缩槽531内,压缩弹簧52的一端与驱动杆51相抵,压缩弹簧52的另一端与伸缩槽531的内端壁相抵。
因此,在箱门2关闭,门锁机构4锁紧箱门2时,箱门2能够与驱动杆51相抵,并向后挤压驱动杆51,使驱动杆51部分或全部缩回伸缩槽531内,使压缩弹簧52被压缩形成开门力。在门锁机构4解锁箱门2时,压缩弹簧52的开门力能够驱使驱动杆51向伸缩槽531的前侧移动,凸伸出伸缩口19,进而顶开箱门2,使箱门2自动打开。
请参与图3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套53设于门框12的背面,并由门框12的背面向后凸出延伸,且固定套53分布于内胆11的外侧。具体地,伸缩口19设置于门框12上,固定套53内的伸缩槽531与伸缩口19正对连通,进而使伸缩口19位于伸缩槽531的前端口处。
请参与图21至图2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套53可拆卸地设于门框12的背面。具体地,门框12的背面凸设环绕伸缩口19布置的限位环凸122,固定套53的前端可拆卸地套设在限位环凸122上,进而使固定套53内的伸缩槽531与伸缩口19正对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杆51的外周壁上凸设有限位筋511,限位筋511呈环状并周向环绕布置在驱动杆51的外壁上。当驱动杆51设于固定套53内时,限位筋511与伸缩槽531的周侧壁相贴。当压缩弹簧52于驱驱动件凸伸出伸缩口19,限位筋511沿着伸缩槽531向前移动,直至限位筋511与限位环凸122相抵,进而能够将驱动杆51限位在伸缩槽531内,防止驱动杆51脱出伸缩口19。
请参与图3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开门机构5设有至少两组,至少两组开门机构5分设于开口的左右两侧,即门框12的左右两侧边沿处分别设有一组开门机构5。至少两组开门机构5共同提供开门力,使箱门2能够实现自动开门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开门机构5也可以设置多组,门框12的左右两侧边沿处分别设有多组开门机构5。在其他实施例中,开门机构5也可以设于门框12的顶侧壁上。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其形成家用电器外部的外壳;所述箱体内设有内腔,所述箱体的前侧具有连通所述内腔的开口;
箱门,设于箱体的前侧,并用于启闭所述开口;
门锁机构,用于锁紧或解锁所述箱门;所述门锁机构包括:
锁舌,凸设于所述箱门上;
基座,设于所述箱体内;
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呈左右间隔地布置,并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基座上;
弹性件,设于所述基座内,并分别与所述第一锁杆和所述第二锁杆相连,所述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锁杆和所述第二锁杆相向旋转,并使所述第一锁杆的前端和所述第二锁杆的前端相向靠近并形成锁口;
凸轮,设于所述基座内,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锁杆和所述第二锁杆之间;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凸轮相连,并用于驱动所述凸轮旋转;
其中,当所述箱门关闭所述开口时,所述锁舌能够卡接于所述锁口内,以锁紧所述箱门;
当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凸轮旋转时,所述凸轮能够挤压所述第一锁杆和所述第二锁杆,以使所述第一锁杆和所述第二锁杆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力反向旋转,并使所述第一锁杆的前端和所述第二锁杆的前端相互远离,以使所述锁舌能够退出所述锁口,以解锁所述箱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的相对两侧分别凸设有一凸出部;
在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凸轮旋转时,一所述凸出部能够逐步挤压所述第一锁杆,另一所述凸出部能够同步挤压所述第二锁杆,以使所述第一锁杆和所述第二锁杆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力反向旋转,并使所述第一锁杆的前端和所述第二锁杆的前端相互远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杆的前端设有朝向所述第二锁杆延伸的第一卡爪,所述第二锁杆的前端设有朝向所述第一锁杆延伸的第二卡爪;
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相向靠近时,在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之间形成所述锁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的后端形成有第一尖端,在由所述锁舌的后端至前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尖端的宽度逐渐变大;
在所述箱门关闭时,所述第一尖端能够伸入并挤开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以使所述锁舌能够伸入布置于所述锁口内;
当所述锁舌位于所述锁口内时,所述弹性件能够驱使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相向靠近,以将所述锁舌卡接于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之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的前端形成有第二尖端,在由所述锁舌的后端至前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尖端的宽度逐渐变小;
所述第一卡爪的靠近所述锁口的侧壁形成第一斜面,所述第二卡爪的靠近所述锁口的侧壁形成第二斜面;
当所述锁舌卡接于所述锁口内时,所述第一斜面能够与所述第二尖端的一侧面相抵,所述第二斜面能够与所述第二尖端的另一侧面相抵,以将所述锁舌限位在所述锁口内。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设有两个,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
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锁杆的远离所述第二锁杆的一侧,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一锁杆相抵,并驱使所述第一锁杆的所述第一卡爪向靠近所述第二卡爪的方向旋转;
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锁杆的远离所述第一锁杆的一侧,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第二锁杆相抵,并驱使所述第二锁杆的所述第二卡爪向靠近所述第一卡爪的方向旋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杆的远离第二锁杆的一侧壁凸设有第一定位柱,所述基座的内壁上凸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柱间隔相对的第二定位柱;
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定位柱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定位柱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杆的远离第一锁杆的一侧壁凸设有第三定位柱,所述基座的内壁上凸设有与所述第三定位柱间隔相对的第四定位柱;
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三定位柱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四定位柱上。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凸设于所述箱门的顶面上;所述锁舌的前端形成有尖端,在由所述锁舌的后端至前端的方向上,所述尖端的宽度逐渐变小;
所述第一卡爪的靠近所述锁口的侧壁形成第一斜面,所述第二卡爪的靠近所述锁口的侧壁形成第二斜面;
在所述锁舌卡接于所述锁口内时,所述第一斜面能够与所述尖端的一侧面相抵,所述第二斜面能够与所述尖端的另一侧面相抵,以将所述锁舌限位在所述锁口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前侧设有活动口,所述第一锁杆的前端和所述第二锁杆的前端均能够穿过所述活动口,并凸伸于所述箱体的前壁上,以使所述锁口外露于所述箱体的前壁。
CN202321340477.5U 2023-05-29 2023-05-29 家用电器 Active CN2199529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40477.5U CN219952966U (zh) 2023-05-29 2023-05-29 家用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40477.5U CN219952966U (zh) 2023-05-29 2023-05-29 家用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52966U true CN219952966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36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40477.5U Active CN219952966U (zh) 2023-05-29 2023-05-29 家用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529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222747A1 (zh) 童锁保护装置及具有其的食物加热设备
CN219952966U (zh) 家用电器
CN211961818U (zh) 烹饪电器
CN219910442U (zh) 家用电器
CN220769152U (zh) 家用电器
CN220522287U (zh) 家用电器
CN220555937U (zh) 家用电器
CN219910389U (zh) 家用电器
CN219910444U (zh) 家用电器
CN220512706U (zh) 家用电器
CN210842706U (zh) 一种控制面板可翻转的家用电器
CN217872263U (zh) 一种用于家用电器的门锁结构及家用电器
CN113317632A (zh) 一种基于新能源环保用储物烘干柜
CN219680327U (zh) 一种烹饪设备的门锁结构及具有微波功能的烹饪设备
CN219672396U (zh) 一种纱窗锁
CN114635604B (zh) 联锁结构和烹饪器具
CN211232982U (zh) 一种垂直按动式门开关联动控制装置
CN218390855U (zh) 一种用于空气炸锅的可拆卸握柄装置及其空气炸锅
CN220024358U (zh) 电热饭盒
CN218390792U (zh) 一种烹饪电器
CN216008129U (zh) 开闭锁机器人
CN215383163U (zh) 一种滑动开盖的电压力锅
CN219538032U (zh) 烹饪设备
CN214091481U (zh) 一种免触碰式门
CN210596738U (zh) 一种排气装置及洗涤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