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50667U -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50667U
CN219950667U CN202320972912.XU CN202320972912U CN219950667U CN 219950667 U CN219950667 U CN 219950667U CN 202320972912 U CN202320972912 U CN 202320972912U CN 219950667 U CN219950667 U CN 2199506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outlet
weir
overflow
wate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7291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奚晓东
邵任斌
张小波
钱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xing Water Treatment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xing Water Treatment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xing Water Treatment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oxing Water Treatment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7291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506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506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506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Biological Wast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属于污废水处理构筑物中的水量调控技术领域。包括废水输入与分流机构、生物处理池和储存池,进水管连通至溢水堰内,溢流管连通于溢流槽与储存池之间,出水管连通于出水槽与生物处理池之间,储存池与生物处理池之间设置补给管。本案的使用可以有效缓解瞬时污水量波动较大的问题,有效减轻污废水后续处理单元的冲击,节约污水运行处理的电成本和药剂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属于污废水处理构筑物中的水量调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排水处理是城区生活污水的一个关键步骤,城区生活污水收集后,经由泵站、网管输送至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因居民生产生活具有间歇性的特点,每天不同时间段的生活污水产生量各不相同,白天至前半夜水量较多,后半夜水量较少,而暂存、输送生活污水的泵站受储存空间有限的条件制约,往往根据污水池液位高低自动运转,液位高时启动运行将污水输送至污水厂、液位低时停止运行,即生活污水产生量多时多输送、少时少输送。这一特有规律,导致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进水量昼夜间波动巨大,以中小型城市为例,不受雨水影响时,接纳的日生活污水量在17至22万m3,白天瞬时水量最高时接近1.1万m3/h,后天夜最低时则只在5、6千m3/h;受雨水影响时,雨污混流使污水量明显增加,日污水厂最大会达到29.5万m3,瞬时流量一般稳定在1.1万至1.3万m3/h。
可见,即便无雨水影响的情况下,24小时内的瞬时流量在5、6千m3至1.1万m3的宽范围波动,这使得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受到水量巨大波动的冲击,既容易造成处理效果的波动,也使得处理成本显著增加(成本增加主要源于为确保处理出水稳定达标,供风供氧量、药剂投加量等的显著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实现污水池出水的可控性和安全性,显著降低瞬时水量波动较大造成的处理压力与成本压力。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废水输入与分流机构、生物处理池和储存池,所述废水输入与分流机构包括池壁、进水管、出水管和溢流管,所述池壁内侧设置有溢水堰,溢水堰上设置有出水堰和启闭机,出水堰与启闭机配合设置,启闭机由中控远程控制,溢水堰与池壁之间设置有一对挡板,且挡板位于出水堰两侧;挡板高度>溢水堰高度>出水堰高度,进水管连通至溢水堰内,溢水堰内形成进水区,溢水堰与池壁之间形成溢流槽,溢流管连通于溢流槽与储存池之间,一对挡板与出水堰之间形成出水槽,出水管连通于出水槽与生物处理池之间,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计,第一流量计与中控信号连接;生物处理池内设置有第二流量计,第二流量计与中控信号连接,储存池与生物处理池之间设置补给管,补给管上设置有阀门,阀门由中控控制其开关。
上述方案中,以废水输入与分流机构为核心处理单元,配合生物处理池和储存池实现污水的处理与分流同步运行,废水输入与分流机构中,在池壁所包围形成的闭合池中设置溢水堰、出水堰和挡板,并匹配特殊的高度和位置设置,启闭机的操作高度高于挡板下端且不触池底;初始状态时,启动启闭机,使进水区与出水槽连通,污水经进水管底部供水进入进水区,再经出水堰、出水槽、出水管输出到生物处理池中进行生物处理;当进水管中污水量超过一定量时,即表现为出水管处流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经出水管输出的污水(包含极少量的超量污水)大体稳定在该位置处,而进水区绝大多数的超量污水则经溢水堰溢流到溢流槽内,并经溢流管输出到储存池中。上述装置既实现了污水的分流排放,又确保了生物处理池中污水处理量的稳定。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溢水堰为环壁式设置。所述溢水堰为顶部向一侧倾斜的斜堰。
所述挡板倾斜设置在溢水堰与池壁之间,在出水堰与池壁之间形成梯形结构的出水槽,确保出水的稳定。
上述方案实现生活污水水量的调节、分配与处理同步进行:在整个装置启动前,启闭机启动至一定高度,使启闭机底部与出水堰顶部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而后将位置固定,当生活污水量未超出某个控制目标值(允许一定范围内的小波动)时,此时水流量较小,生活污水直接经进水管-进水区-出水堰-出水槽-出水管形成的通道输出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当生活污水量骤然高于控制目标值时,水量上升,此时溢流部分自动启动,绝大多数的超量污水经进水区-溢水堰-溢流槽-溢流管输出,而出水管处的污水(含极少量的超量污水)则大体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如此,既可保证出水管处输出流量始终大体稳定,其对应的后续管路上的泵压力和药剂成本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内,又不会因为流量波动过大而引起处理压力和成本压力的波动。
上述方案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下述两方面:
第一,与增设传统意义的生活污水调节池相比。传统意义的生活污水调节池一般是使生活污水先流入调节池,再经泵站全部提升至处理系统。与该传统方式相比,本申请在水量稳定时,污水直接经进水管→进水区→出水堰→出水管进入处理系统,当污水骤增时,绝大部分的超量污水经溢水堰→溢流槽→溢流管分流出去,并在后续操作中以削峰填谷方式提升至处理系统,而出水管处则大体保持在稳定水平,由此综合提升水量大幅减少,减少污水提升电成本。
第二,与生活污水直接进入处理系统相比,本案将水量大幅波动给系统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基本消除。昼夜间水量大幅波动的情况下,为确保出水稳定达标,往往需加大处理系统的供风供氧量、药剂投加量,使得处理成本偏大。而本方案的实施,则实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昼夜间进水基本保持稳定,处理系统的供风供氧量、药剂投加量不再需过度加大,运行效果更加稳定、处理成本可有效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废水输入与分流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B方向示意图。
图中标号:1.池壁;11.进水区;12.出水槽;13.溢流槽;14.溢水堰;15.出水堰;2.生物处理池;3.进水管;4.启闭器;5.挡板;6.出水管;61.第一流量计;7.溢流管;8.储存池;81.补给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结合图1,包括废水输入与分流机构、生物处理池2和储存池8,生物处理池2内设置有第二流量计(图中未示出),第二流量计与中控(图中未示出)信号连接,储存池8与生物处理池2之间设置补给管81,补给管81由阀门(图中未示出,采用常规水管阀门即可)控制其通断,而阀门由中控根据第二流量计的流量来控制阀门的开启或关闭。
其中,结合图2、图3和图4,废水输入与分流机构包括池壁1、溢水堰14、出水堰15以及进水管3、出水管6和溢流管7,四面池壁1围绕形成周封闭池,溢水堰14位于封闭池内,并以环绕方式分布在池壁1内侧,溢水堰14上设置有出水堰15和启闭机4,启闭机4可以采用中控等常规电动远程控制,出水堰15与启闭机4配合设置,溢水堰14与池壁1之间设置有一对挡板5,且挡板5位于出水堰15的两侧,确保启闭机4如图3所示的操作高度高于挡板5 的下端。
在高度设置方面:挡板5高度>池壁1高度>溢水堰14高度>出水堰15高度。进水管3自池底输入并连通至溢水堰14内,溢水堰14内形成进水区11;一对挡板5、池壁1与出水堰15之间形成出水槽12,出水管6连通于出水槽12与生物处理池2之间;溢水堰14与池壁1之间形成溢流槽13,溢流管7设置在池壁1上,溢流管7连通于溢流槽13与储存池8之间;出水管6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计61,第一流量计61与中控信号连接,方便中控根据流量来控制启闭机4相对出水堰15的位置。
当上述设备应用于生活污水处理时,根据第一流量计61的设定值(由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成本适宜处理水量和常态水量来定),启闭机4下降至适宜高度处,确保高出出水堰15的水可以顺利输出至出水槽12中;污水经进水管3进入进水区11,当进水区11中液位到达出水堰15的高度时,随着进水管3处污水的进入,水流经进水管3→进水区11→出水堰15→第一流量计61→出水管6→生物处理池2;当第一流量计61处的流量突然超过设定值时,表明污水量突然有所增加,溢流系统自动开始,绝大部分的超量污水自发经溢水堰14溢流进溢流槽13中,经溢流管7输出到储存池8中,该分流对冲了污水量骤增带来的水量波动,保持了出水管6处的稳定输出;当第二流量计检测到生物处理池2中的处理量未达到其设定处理量时,中控根据第二流量计的流量开启阀门,补给管81启动,将储存池8中储存的废水补入到生物处理池2中。
进水量的大波动通常产生于昼夜之间或者骤然大雨的情况,上述方案使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进水量大波动所产生的冲击基本消除,满足进入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流量始终处于稳定可控范围,生活污水处理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大幅提升,其对应的后续管路上的泵压力和药剂成本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内,不会因为流量波动过大而引起处理压力和成本压力的波动,无需调控泵提升压力和药剂使用水平,也使得处理成本得以有效降低。
于连续雨水、白天区间、夜晚区间时,则输送水量处于稳定状态,如当雨水连续影响时,管网、泵站的收集输送能力基本达到上限状态,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分析,雨水影响下,24h内的中小雨时进水基本稳定在8千至1.05万m3,大中雨时进水量则基本稳定在1.2至1.3万m3,此时可直接调节启闭机4相对出水堰15升起的高度,生活污水经进水管3→进水区11→出水堰15→第一流量计61→出水管6直接进入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即可,溢水堰14、溢流管7等不起作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1,溢水堰14为环壁式设置,方便多余水流的快速均匀溢出。
上述溢水堰14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的顶部向池壁1一侧倾斜的斜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1,挡板5倾斜设置在溢水堰14与池壁1之间,在出水堰15与池壁1之间形成梯形结构的出水槽12,确保出水的稳定。
上述方案中,第一流量计61和第二流量计也可以采用液流计(液体质量流量计)。

Claims (5)

1.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水输入与分流机构、生物处理池和储存池,所述废水输入与分流机构包括池壁、进水管、出水管和溢流管,所述池壁内侧设置有溢水堰,溢水堰上设置有出水堰和启闭机,出水堰与启闭机配合设置,启闭机由中控远程控制,溢水堰与池壁之间设置有一对挡板,且挡板位于出水堰两侧;挡板高度>溢水堰高度>出水堰高度,进水管连通至溢水堰内,溢水堰内形成进水区,溢水堰与池壁之间形成溢流槽,溢流管连通于溢流槽与储存池之间,一对挡板与出水堰之间形成出水槽,出水管连通于出水槽与生物处理池之间,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计,第一流量计与中控信号连接;生物处理池内设置有第二流量计,第二流量计与中控连接,储存池与生物处理池之间设置补给管,补给管上设置有阀门,阀门由中控控制其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水堰为环壁式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水堰为顶部向一侧倾斜的斜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倾斜设置在溢水堰与池壁之间,在出水堰与池壁之间形成梯形结构的出水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为进水区底部进水。
CN202320972912.XU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199506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72912.XU CN219950667U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72912.XU CN219950667U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50667U true CN219950667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50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72912.XU Active CN219950667U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506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74085U (zh) 带自处理功能的截流井
CN113072180B (zh) 污水生化处理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
CN219950667U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19952196U (zh) 一种污水出水分流装置
CN105236552A (zh) 一种活性污泥重力自回流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CN115012493B (zh) 污水应急调度地下式连通调蓄系统及调蓄方法
CN205151868U (zh) 一种活性污泥重力自回流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CN207483543U (zh) 自动化控制的中水回用系统
CN216513063U (zh) 一种高浓有毒有机废水厌氧处置装置
CN109944301A (zh) 一种清水池吸水井系统及使用方法
CN212224120U (zh) 一种截流系统
CN111675381B (zh) 一种雨污混流水的处理方法
CN210001716U (zh) 小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
CN100384749C (zh) 自调节干湿交替并行运行水槽装置
RU149112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стоков
CN101838030A (zh) 压力储水桶
CN219603386U (zh) 一种优化提升泵组效率的污水厂工艺系统
EP2404878A1 (en) Method of draining liquid
CN211570243U (zh) 一种进水消氧与稳压的虹吸装置
CN217757034U (zh) 一种自适应污水流量的无动力虹吸式布水系统
CN114506888B (zh) 一种无动力污水调节池
CN111608244B (zh) 一种截流系统及截流方法
CN213805606U (zh) 楼宇智能供排水装置
CN110877929B (zh) 一种进水消氧与稳压的虹吸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9972000U (zh) 一种污泥回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