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50250U - 起重设备承载机构 - Google Patents

起重设备承载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50250U
CN219950250U CN202320563071.7U CN202320563071U CN219950250U CN 219950250 U CN219950250 U CN 219950250U CN 202320563071 U CN202320563071 U CN 202320563071U CN 219950250 U CN219950250 U CN 2199502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ssis
leg assembly
beam body
supporting leg
mechanism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6307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刚
周犊
马路生
黄特为
王赓
周兴达
张相宇
汪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GN Power Co Ltd
China Nuclear Power Op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GN Power Co Ltd
China Nuclear Power Op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GN Power Co Ltd, China Nuclear Power Op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Priority to CN20232056307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502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502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502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起重设备承载机构,包括:底盘;至少三个支腿组件,所述至少三个所述支腿组件间隔地分布在所述底盘的周围,并分别与所述底盘相连接;每一支腿组件均可相对于所述底盘绕一个转动轴线旋转,所述转动轴线与所述底盘所在的平面相垂直。以及至少三个连接件,各所述连接件对应所述支腿组件设置,并连接于底盘和支腿组件之间,用于限定对应的所述支腿组件的旋转角度。通过设置连接件限定支腿组件的旋转角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支腿组件旋转的灵活性,使支腿组件的旋转角度变小,减少小型起重设备进行吊装作业时因支腿组件的旋转角度变换过大而造成的意外事故,提高作业时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Description

起重设备承载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起重设备承载机构。
背景技术
起重设备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又称天车,航吊,吊车。起重设备有的工作特点是做间歇性运动,即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取料、运移、卸载等动作的相应机构是交替工作的,起重机在市场上的发展和使用越来越广泛,在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仍处于高速发展期。
现有技术的小型起重设备一般包括底架以及可旋转的支腿,该支腿旋转角度并没有限定,十分地灵活,因此在小型起重设备进行吊装作业时,容易造成旋转角度容易变换且变换角度过大,无法形成稳定的支撑力,进而影响吊装作业的安全性,可能造成意外事故,对设备和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核电站的小型起重设备底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起重设备承载机构,包括:
底盘;
至少三个支腿组件,至少三个所述支腿组件间隔地分布在所述底盘的周围,并分别与所述底盘可拆卸地连接;每一支腿组件均可相对于所述底盘绕一个转动轴线旋转,所述转动轴线与所述底盘所在的平面相垂直;以及
至少三个连接件,各所述连接件对应所述支腿组件设置,并连接于底盘和支腿组件之间,用于限定对应的所述支腿组件的旋转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将所述支腿组件的旋转角度限定在0-9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
顶盖,设置于所述底盘的顶部,并分别与所述底盘和所述支腿组件连接;
底盖,与所述顶盖相对间隔设置,并分别与所述底盘和所述支腿组件连接;
第一挡壁,连接于顶盖和底盖之间;以及
第二挡壁,连接于顶盖和底盖之间,所述第二挡壁与所述第一挡壁围合,以限定所述支腿组件的旋转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还包括销轴,所述销轴依次穿过顶盖和底盖并与支腿组件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腿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所述第一梁体的一端与所述底盘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梁体和所述第二梁体沿所述第一梁体或者所述第二梁体的轴向滑动连接。每个所述支腿组件包括可相对轴向移动的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所述第一梁体的一端与所述底盘可转动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梁体为具有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二梁体的纵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梁体的纵截面尺寸,以使所述第二梁体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梁体的内腔且可沿所述第一梁体轴向移动;
或者,所述第二梁体为具有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二梁体的纵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梁体的纵截面尺寸,以使所述第二梁体的一端可套设在所述第一梁体的外周且可沿所述第一梁体轴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支腿组件还包括定位支撑梁,所述定位支撑梁与所述第二梁体远离所述第一梁体的一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支撑梁包括:
支脚座,所述支脚座的底部用于与承载主体相接触;
支柱,所述支柱的一端穿过第二梁体与所述支脚座连接,所述支柱与所述第二梁体沿所述支柱的轴向滑动连接;以及
升降件,与所述支柱的远离所述支架座的一端连接,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梁体与所述支柱的连接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盘呈矩形;
所述支腿组件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腿组件分别间隔连接于所述底盘的四个边角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盘包括:
底板;
两个横杆,各所述横杆沿第一方向延伸,两所述横杆分别与所述底板的两侧连接;以及
两个纵杆,各所述纵杆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成预设角度的第二方向延伸,两所述纵杆分别与底板的两侧连接;
其中,所述横杆上和/或所述纵杆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横杆和/或所述纵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连接件限定支腿组件的旋转角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支腿组件旋转的灵活性,使支腿组件的旋转角度变小,减少小型起重设备进行吊装作业时因支腿组件的旋转角度变换过大而造成的意外事故,提高作业时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起重设备承载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起重设备承载机构的A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化学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起重设备承载机构,该底盘总成可用于支撑核电站的小型起重设备主体,并保证小型起重设备在进行吊装作业时具有可靠的稳定性。该小型起重设备主体可以是包括操作舱与操作机构等。
该起重设备承载机构可包括底盘10、至少三个支腿组件20。该底盘10用于承载小型起重设备主体,该支腿组件20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底盘10周缘,用于加大地面承重载荷,增加小型起重设备的稳定性。优选地,该底盘10可以是手推式底盘。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至少三个支腿组件20间隔地分布在底盘10的周围,并分别与底盘10可拆卸地连接;通过可拆卸连接使起重设备承载机构很方便移动,且便携携带。该每一支腿组件20均可相对于底盘10绕一个转动轴线旋转,转动轴线与底盘10所在的平面相垂直;至少三个连接件15,各连接件15对应支腿组件设置,并连接于底盘和支腿组件之间,用于限定对应的支腿组件20的旋转角度。通过连接件15限定支腿组件20的旋转角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支腿组件20旋转的灵活性,使支腿组件20的旋转角度变小,减少小型起重设备进行吊装作业时因支腿组件20的旋转角度变换过大而造成的意外事故,提高作业时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底盘10在一些实施例中呈矩形框状,并采用高强度合金钢材料制成,其可包括底板11、横杆12、纵杆13、加强件14、连接件15以及行走机构16。底板11在一些实施例中大致可呈矩形,其宽度小于底盘10总宽度的一半,且中间设有一个通孔,进一步地,在满足小型起重设备所需的地面承重载荷时,底板11达到最大程度地减小自重。底盘10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底盘10的宽度方向为第二方向,预设角度为90度。横杆12在一些实施例中数量为两根,其侧面设置有均匀间隔的通孔,并与底板11的第一方向的两侧焊接,用于提高地面承重载荷。纵杆13在一些实施例中数量为两根,各纵杆13沿与第一方向成预设角度的第二方向延伸,两纵杆13分别与底板10的两侧连接;并侧面设置有均匀间隔的通孔,纵杆13与横杆12的两侧焊接,和底板11以及横杆12共同形成一个矩形底盘10。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只有横杆开设有通孔,和/或在纵杆上开设有通孔。加强件14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在底板11与横杆12的连接处,且呈三角形,用于加强底板11与横杆12的连接,提高底盘整体的稳定性。
图2示出了在一些实施例中的连接件15,该连接件15套接在横杆12两端,并大致可呈长方体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15与横杆12相连接,和/或与纵杆13相连接。连接件15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顶盖151、底盖152、第一挡壁153、第二挡壁154以及销轴155。顶盖151与底盖152结构相同,顶盖151在一些实施例中大致可呈矩形,设置于底盘10的顶部,并分别与底盘和支腿组件连接。在顶盖151、底盖152设有相对称的通孔,用于减轻自重,并加强稳定小型起吊设备的稳定性。底盖152在一些实施例中与顶盖151相对间隔设置,并分别与底盘10和支腿组件20连接。第一挡壁153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大致可呈矩形,用于连接并支撑顶盖151与底盖152。第二挡壁154设于横杆12穿出连接件15的一侧,并焊接在顶盖151与底盖152上,用于与第一挡壁153围合,共同限定支腿组件20的旋转角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旋转角度可为0~45度和/或0~60度和/或0~90度。销轴155设在顶盖151的中部,依次穿过顶盖151和底盖152并与支腿组件20转动连接。
行走机构16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四个万向轮161以及四个车轮制动器162,该万向轮161焊接在底盘10底部,分别设于底盘10的四角,用于提升设备的便携性,便于设备的运输和使用。该四个制动器162分别与四个万向轮161相配合,用于控制四个万向轮161的开关与方向。
支腿组件20在一些实施例中数量为四个,该四个支腿组件20分别连接在底盘10的四个角落。进一步地,该四个支腿组件包括四个定位支撑梁23。
支腿组件2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第一梁体21、第二梁体22以及定位支撑梁23。第一梁体21的一端通过销轴155在连接件15上,另一端与第二梁体22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梁体21和第二梁体22沿第一梁体21或者第二梁体22的轴向滑动连接。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梁体21第一梁体21的四周均匀间隔地设有螺纹通孔,第一梁体21可围绕与底盘10垂直的转动轴线旋转,用于增加承重载荷,增强设备整体的稳定性。第二梁体22在一些实施例中前部设有均匀间隔的螺纹通孔,用于与第一梁体21第一梁体21可拆卸地连接,且可调节伸缩长度,其另一端设有套筒221,与定位支撑梁23套接。
第一梁体21在一些实施例中为具有开口的筒状结构,第二梁体22的纵截面尺寸小于第一梁体21的纵截面尺寸,以使第二梁体22的一端伸入第一梁体21的内腔且可沿第一梁体21轴向移动;或者,第二梁体22在一些实施例中为具有开口的筒状结构,第二梁体22的纵截面尺寸大于第一梁体21的纵截面尺寸,以使第二梁体22的一端可套设在所述第一梁体21的外周且可沿第一梁体21轴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梁体22的套筒221套设于支柱233上,从而实现在支柱233轴向滑动连接。
定位支撑梁23在一些实施例中数量为至少三个,该定位支撑梁23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二梁体22远离第一梁体21的一端,用于提升小型起重设备的安全性,减少意外事故发生的几率。定位支撑梁23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高强度合金钢材料制成,大致可呈I型,其可包括支脚座231、升降件232、支柱233以及锁止机构234。支脚座231在一些实施例中为圆环形状,其底部与承载主体相接触,承载主体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地面、平台等。升降件232在一些实施例中与支脚座231结构相同,其与支柱233的远离支脚座231的一端连接,且用于升降调节定位支撑梁23与支腿组件20的连接高度。支柱233连接支脚座231与升降件232,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大致可呈圆柱状,并与第二梁体22的套筒221相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柱233与第二梁体22沿支柱233的轴向滑动连接,支柱233用于扩大使用范围,增加设备整体的灵活性。锁止机构234设在支脚座231上方,用于稳固小型起吊设备,防止其在吊装作业时发生意外。
可以理解地,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起重设备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10);
至少三个支腿组件(20),至少三个所述支腿组件(20)间隔地分布在所述底盘(10)的周围,并分别与所述底盘(10)可拆卸地连接;每一支腿组件(20)均可相对于所述底盘(10)绕一个转动轴线旋转,所述转动轴线与所述底盘(10)所在的平面相垂直;以及
至少三个连接件(15),各所述连接件(15)对应所述支腿组件(20)设置,并连接于底盘(10)和支腿组件(20)之间,用于限定对应的所述支腿组件(20)的旋转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设备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5)将所述支腿组件(20)的旋转角度限定在0-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设备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5)包括:
顶盖(151),设置于所述底盘(10)的顶部,并分别与所述底盘(10)和所述支腿组件(20)连接;
底盖(152),与所述顶盖(151)相对间隔设置,并分别与所述底盘(10)和所述支腿组件(20)连接;
第一挡壁(153),连接于顶盖(151)和底盖(152)之间;以及
第二挡壁(154),连接于顶盖(151)和底盖(152)之间,所述第二挡壁(154)与所述第一挡壁(153)围合,以限定所述支腿组件(20)的旋转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设备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5)还包括销轴(155),
所述销轴(155)依次穿过顶盖(151)和底盖(152)并与支腿组件(20)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起重设备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组件(2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梁体(21)和第二梁体(22),所述第一梁体(21)的一端与所述底盘(10)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梁体(21)和所述第二梁体(22)沿所述第一梁体(21)或者所述第二梁体(22)的轴向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重设备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体(21)为具有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二梁体(22)的纵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梁体(21)的纵截面尺寸,以使所述第二梁体(22)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梁体(21)的内腔且可沿所述第一梁体(21)轴向移动;
或者,所述第二梁体(22)为具有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二梁体(22)的纵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梁体(21)的纵截面尺寸,以使所述第二梁体(22)的一端可套设在所述第一梁体(21)的外周且可沿所述第一梁体(21)轴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重设备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组件(20)还包括定位支撑梁(23),所述定位支撑梁(23)与所述第二梁体(22)远离所述第一梁体(21)的一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起重设备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支撑梁(23)包括:
支脚座(231),所述支脚座(231)的底部用于与承载主体相接触;
支柱(233),所述支柱(233)的一端穿过第二梁体(22)与所述支脚座(231)连接,所述支柱(233)与所述第二梁体(22)沿所述支柱(233)的轴向滑动连接;以及
升降件(232),与所述支柱(233)的远离所述支脚座(231)的一端连接,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梁体(22)与所述支柱(233)的连接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起重设备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0)呈矩形;
所述支腿组件(2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腿组件(20)分别间隔连接于所述底盘(10)的四个边角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起重设备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0)包括:
底板(11);
两个横杆(12),各所述横杆(12)沿第一方向延伸,两所述横杆(12)分别与所述底板(11)的两侧连接;以及
两个纵杆(13),各所述纵杆(13)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成预设角度的第二方向延伸,两所述纵杆(13)分别与底板(11)的两侧连接;
其中,所述横杆(12)上和/或所述纵杆(13)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横杆(12)和/或所述纵杆(13)连接。
CN202320563071.7U 2023-03-21 2023-03-21 起重设备承载机构 Active CN2199502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63071.7U CN219950250U (zh) 2023-03-21 2023-03-21 起重设备承载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63071.7U CN219950250U (zh) 2023-03-21 2023-03-21 起重设备承载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50250U true CN219950250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41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63071.7U Active CN219950250U (zh) 2023-03-21 2023-03-21 起重设备承载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502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266791C (en) Four track crawler crane
CN107601077B (zh) 自行式集装箱翻转车
CN219950250U (zh) 起重设备承载机构
CN213416056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气动吊机
CN215666723U (zh) 一种可调式无轨电动行走龙门装置
CN214498319U (zh) 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平台
CN212127317U (zh) 一种门式起重机
CN210158694U (zh) 一种移动式机械手
CN210690070U (zh) 一种纵梁转动支撑式碰撞试验台车
CN220080864U (zh) 电梯井防护装置
CN112413351A (zh) 一种医疗平台用升降装置
CN214498440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卸料平台
CN219058265U (zh) 一种可拆装吊具及履带起重机
CN218965207U (zh) 一种高度可调电机拆卸小车
CN220950958U (zh) 一种移动式多功能液压起重装置
CN214611217U (zh) 一种钢结构工程次结构吊装装置
CN219364350U (zh) 一种桥面吊机及其后锚机构
CN220766381U (zh) 一种剪叉式升降台
CN216359418U (zh) 一种用于龙门加工中心的移动龙门支架
CN102587335B (zh) 一种组装式水电检修平台及其组装方法和应用
CN219546546U (zh) 一种桁架型门式起重机
CN220599095U (zh) 一种建筑施工承载平台
CN216764256U (zh) 一种风电塔筒环缝焊接升降平台
CN218174595U (zh) 一种提升式小车架制作工装平台
CN213262029U (zh) 一种用于上跨铁路的电缆架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