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41874U - 一种磷废液处理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磷废液处理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41874U
CN219941874U CN202320026571.7U CN202320026571U CN219941874U CN 219941874 U CN219941874 U CN 219941874U CN 202320026571 U CN202320026571 U CN 202320026571U CN 219941874 U CN219941874 U CN 2199418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sphorus
waste liquid
tank
sub
phosphorus was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2657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绍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Kangjia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Kangjia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Kangjia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Kangjia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2657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418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418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418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moval Of Specific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磷废液处理装置及系统,磷废液处理装置包括:槽体,设置有入口和出口;至少一个隔板,设置于所述槽体内,且将所述槽体分隔成至少两个子槽;其中,所述入口流入的磷废液依次经过各子槽,并从所述出口流出。经过各子槽对磷、磷氧化物以及磷的漂浮物的沉积和阻挡,从出口流出的磷废液中磷、磷氧化物以及磷的漂浮物量大大减少了,再排放到废水站时,可大大减弱废水站因磷造成的安全隐患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磷废液处理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液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磷废液处理装5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前砷、磷阱清洗使用双氧水、氨水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加热至50℃
-80℃进行超声清洗,清洗后的废液排入暂存池,然后用泵泵入废水处理站。
清洗后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磷氧化物,磷的氧化物在40℃以上会变成液态,0在40℃以下时液态变成固态,同时部分磷的漂浮物会漂浮在水面上。
磷本身是易自燃的物质,且白磷有剧毒。现有技术中,暂存池有较多的磷和磷的漂浮物被泵抽到废水处理站,这样会给废水处理站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磷废液处理装置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暂存池有较多的磷和磷的漂浮物被泵抽到废水处理站,会给废水处理站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0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磷废液处理装置,其中,其包括:
槽体,设置有入口和出口;
至少一个隔板,设置于所述槽体内,且将所述槽体分隔成至少两个子槽;
其中,所述入口流入的磷废液依次经过各子槽,并从所述出口流出。
所述的磷废液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入口的高度大于所述隔板的高度,所述隔板的高度大于所述出口的高度。
所述的磷废液处理装置,其中,上一子槽中磷废液满后经过隔板流入至下一子槽,所述隔板位于上一子槽和下一子槽之间。
所述的磷废液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磷废液满后依次流经的隔板的高度逐渐降低。
所述的磷废液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出口处设置有过滤网。
所述的磷废液处理装置,其中,所述隔板有多个,多个所述隔板沿所述槽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的磷废液处理装置,其中,所述隔板有多个,多个所述隔板的第一端均位于所述槽体的中心,多个所述隔板的第二端围绕所述槽体的中心设置。
所述的磷废液处理装置,其中,所述隔板的第一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用于阻挡上一子槽的磷废液流向除下一子槽之外的子槽。
所述的磷废液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子槽有3个或3个以上。
一种磷废液处理系统,其中,其包括:
超声清洗机;
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磷废液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超声清洗机的出液口与所述入口连通。
有益效果:经过各子槽对磷、磷氧化物以及磷的漂浮物的沉积和阻挡,从出口流出的磷废液中磷、磷氧化物以及磷的漂浮物量大大减少了,再排放到废水站时,可大大减弱废水站因磷造成的安全隐患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个隔板的磷废液处理装置的截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两个隔板的磷废液处理装置的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两个隔板的磷废液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四个隔板的磷废液处理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四个隔板的磷废液处理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槽体;11-子槽;20-入口;30-出口;40-隔板;H-入口的高度;H1-第1个隔板的高度;H2-第2个隔板的高度;H3-第3个隔板的高度;H4-第4个隔板的高度;H-出口的高度;50-过滤网;60-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同时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磷废液处理装置的一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磷废液处理装置包括:槽体10和至少一个隔板40;槽体10设置有入口20和出口30;隔板40设置于所述槽体10内,且将所述槽体10分隔成至少两个子槽;其中,所述入口20流入的磷废液依次经过各子槽11,并从所述出口30流出。
值得说明的是,入口20是指可供磷废液流入槽体10的结构,出口30是指可供槽体10内的磷废液流出的结构。入口20和出口30可以设置于槽体10上,也可以放置在槽体10内,例如,入口20或出口30采用管体,管体可以设置在槽体10的通孔处,也可以放入槽体10内。槽体10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立方体或圆柱体,隔板40起到分割槽体10的作用,将槽体10分割成至少两个子槽。各子槽11内磷废液受到隔板40的阻隔无法随意流动。当一个子槽内磷废液装满后,才会漫过隔板40流入到下一子槽内,因此,自入口20流入的磷废液依次经过各子槽11,并从出口30流出。由于磷废液在每个子槽内时,整体密度较大的磷或磷氧化物会受重力影响下沉到子槽11的底部,而整体密度较小的磷的漂浮物也会受到隔板40的阻挡,并不会全部漫过隔板40流入到下一子槽。由上可知,从磷废液的流经顺序来看,上一子槽内磷、磷氧化物以及磷的漂浮物的量较多,下一子槽内磷、磷氧化物以及磷的漂浮物的量较少,经过各子槽11对磷、磷氧化物以及磷的漂浮物的沉积和阻挡,从出口30流出的磷废液中磷、磷氧化物以及磷的漂浮物量大大减少了,再排放到废水站时,可大大减弱废水站因磷造成的安全隐患问题。具体地,由于本申请的磷废料处理装置收集了磷类废料,而排入废水站的废水主要是溶于水的磷化合物,这些溶于水的磷化合物不会有自然、起火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子槽由槽体10的侧壁和隔板40围绕形成,槽体10的侧壁的高度较高,隔板40的高度较低,每个子槽对应的隔板40可能有一个、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由于槽体10的侧壁的高度以及各隔板40的高度各有不同,因此,磷废液自高度较小的隔板40处流至下一子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同时参阅图1-图2,所述入口的高度H大于所述隔板40的高度,所述隔板40的高度大于所述出口的高度H出。
具体地,为了方便磷废液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流动,入口的高度H较大,出口的高度H较小,隔板40的高度位于入口的高度H与出口的高度H之间。那么入口20流入槽体10的磷废液会依次经过各隔板40最终自出口30流出,而不会返流到入口20。
举例说明,如图1所示,仅有1个隔板,入口的高度H大于第1个隔板的高度H1,第1个隔板的高度H1大于出口的高度H。如图1所示,有2个隔板,入口的高度H大于第1个隔板的高度H1和第2个隔板的高度H2,第1个隔板的高度H1和第2个隔板的高度H2均大于出口的高度H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同时参阅图1-图3,上一子槽中磷废液满后经过隔板40流入至下一子槽,该隔板40位于上一子槽和下一子槽之间。
具体地,由于子槽1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各子槽11按照磷废液的流经顺序进行排序,入口20的磷废液流入到第一个子槽,第一个子槽内磷废液满了后漫过高度最低的隔板40流至第二个子槽,也就是说,上一子槽中磷废液满了后漫过高度最低的隔板40流至下一子槽,各子槽11中磷废液依次注满后,最后一个子槽内的磷废液从出口30流出。高度最低的隔板40分隔了上一子槽和下一子槽,当然,子槽11对应的隔板40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高度最低的隔板40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也就是说,上一子槽对应的下一子槽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这样可以加快处理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同时参阅图2和图5,所述磷废液满后依次流经的隔板40的高度逐渐降低。
具体地,磷废液满后依次流经的隔板40是指磷废液满了后漫过的隔板40,当隔板40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并不是所有的隔板40会被磷废液漫过,但是这些被磷废液漫过的隔板40的高度逐渐降低,则上一子槽的磷废液会流入至下一子槽,而下一子槽的磷废液不会返流回上一子槽。
举例说明,如图2所示,磷废液满后依次流经的第1个隔板和第2个隔板,第1个隔板的高度H1大于第2个隔板的高度H2。如图5所示,磷废液满后依次流经的第2个隔板、第3个隔板以及第4个隔板,第2个隔板的高度H2大于第3个隔板的高度H3,第3个隔板的高度H3大于第4个隔板的高度H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同时参阅图1、图3和图4,所述出口30处设置有过滤网50。
具体地,为了进一步减少出口30流出的磷、磷氧化物以及磷的漂浮物,在出口30处设置过滤网50,对磷、磷氧化物以及磷的漂浮物进行过滤,将磷、磷氧化物以及磷的漂浮物阻挡在最后一个子槽内。过滤网50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过滤网50的目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同时参阅图2-图3,图5-图6,所述子槽11有3个或3个以上。
具体地,液态磷进入到第一子槽时会冷却呈固态磷,且大部分磷和磷氧化物(尤其是大尺寸的磷和磷氧化物)会沉积到第一个子槽的底部,且部分磷的漂浮物(尤其是大尺寸的磷的漂浮物)被隔板40阻挡在第一子槽内。少部分磷和磷氧化物(尤其是小尺寸的磷和磷氧化物)以及部分磷的漂浮物(尤其是小尺寸的磷的漂浮物)会流入到第二个子槽,由于磷废液是漫过隔板40并顺着隔板40流入第二个子槽以及后面的子槽11的,第二子槽11以及后面的子槽11内液体比较平静而波动较少,易于沉积且易于阻挡磷的漂浮物。
当子槽11的数量为2个时,第一个子槽主要沉积了大部分磷和磷氧化物(尤其是大尺寸的磷的漂浮物),并阻挡了部分磷的漂浮物(尤其是小尺寸的磷和磷氧化物);第二个子槽主要沉积了少部分磷和磷氧化物(尤其是小尺寸的磷和磷氧化物),并阻挡了部分磷的漂浮物(尤其是小尺寸的磷的漂浮物)。若出口30处设置了过滤网50,则大部分磷的漂浮物会被阻挡在第二个子槽内。也就是说,通过设置两个子槽对密度尺寸不同的磷类废料进行区分,便于后续分别处理。
当子槽11的数量为3个或3个以上时,尺寸较大的磷类废料会主要沉积或阻挡在第一个子槽内。尺寸较小的磷类废料会主要沉积或阻挡在中间的子槽11内,中间的子槽11为除了第一个子槽和最后一个子槽之外的子槽11。磷的漂浮物主要被过滤网50阻挡在最后一个子槽内。密度尺寸不同的磷类废料进行更细致的区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同时参阅图2-图3,所述隔板40有多个,多个隔板沿所述槽体1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具体地,隔板40设置有多个时,子槽11的数量也有多个,多个隔板沿槽体1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则各子槽11呈直线型排列。这样可以将槽体10的长度设置较长,例如,槽体10的宽度在50cm以上,槽体10的长度在100cm以上。
各子槽11呈直线型排列时,隔板40的数量为n,则子槽11的数量为n+1,其中,n为正整数。举例说明,如图1所示,采用一个隔板40时,形成两个子槽11。如图2所示,采用两个隔板40时,形成三个子槽1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同时参阅图5-图6,所述隔板40有多个,多个隔板40的第一端均位于所述槽体10的中心,多个隔板40的第二端围绕所述槽体10的中心设置。
具体地,各子槽11除了采用直线型排列,还可以采用圆形排列,即围绕槽体10的中心呈圆形排列。各隔板40的第一端相互连接在槽体10的中心位置,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槽体10的中心是指靠近槽体10的几何中心的位置,各隔板40的第二端连接在槽体10的侧壁上,并围绕槽体10的中心设置。各隔板40呈圆形排列时,隔板40的数量为n,则子槽11的数量为n,其中,n为正整数。举例说明,采用4个隔板时,形成4个子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同时参阅图5-图6,所述隔板40的第一端设置有挡板60,所述挡板60用于阻挡上一子槽的磷废液流向除下一子槽之外的子槽。
具体地,由于各子槽11呈圆形排列时,上一子槽内的磷废液除了流入下一子槽内,还有可能从槽体10的中心位置流入其它子槽内,为了阻挡上一子槽的磷废液流入除下一子槽之外的其它子槽,在隔板40的第一端设置挡板60。当然,并不是所有隔板40的第一端均设置挡板60。如图5和图6所示,形成四个子槽,第一个子槽和第四个子槽之间隔着第一挡板60,第一个子槽和第二个子槽之间隔着第二挡板60,第二个子槽和第三个子槽之间隔着第三挡板60,第三个子槽和第四个子槽之间隔着第四挡板60,第一挡板60的高度、第二挡板60的高度、第三挡板60的高度以及第四挡板60的高度依次降低,只需要在第三挡板60的第一端设置挡板60,则第一个子槽内的磷废液不会直接流入第三个子槽,第二个子槽内的磷废液不会直接流入第四个子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磷废液处理系统,包括:超声清洗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磷废液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超声清洗机的出液口与所述入口连通,具体如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磷废液处理系统,因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磷废液处理装置,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磷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槽体,设置有入口和出口;
至少一个隔板,设置于所述槽体内,且将所述槽体分隔成至少两个子槽;
其中,所述入口流入的磷废液依次经过各子槽,并从所述出口流出;所述磷废液包括磷的漂浮物;
所述出口处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用于阻挡磷的漂浮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的高度大于所述隔板的高度,所述隔板的高度大于所述出口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一子槽中磷废液满后经过隔板流入至下一子槽,所述隔板位于上一子槽和下一子槽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磷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磷废液满后依次流经的隔板的高度逐渐降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有多个,多个所述隔板沿所述槽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有多个,多个所述隔板的第一端均位于所述槽体的中心,多个所述隔板的第二端围绕所述槽体的中心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磷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第一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用于阻挡上一子槽的磷废液流向除下一子槽之外的子槽。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磷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槽有3个或3个以上。
9.一种磷废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超声清洗机;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磷废液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超声清洗机的出液口与所述入口连通。
CN202320026571.7U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磷废液处理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2199418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26571.7U CN219941874U (zh)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磷废液处理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26571.7U CN219941874U (zh)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磷废液处理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41874U true CN219941874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42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26571.7U Active CN219941874U (zh)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磷废液处理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418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855C (zh) 用于在侧面暗沟中改进气体回流的设备和方法
CN108079622B (zh) 高效的污水处理沉淀池
CN212283008U (zh) 一种斜管沉淀池均匀配水装置
CN219941874U (zh) 一种磷废液处理装置及系统
CN107381858B (zh) 一种船用油污水清洁装置
CN212076632U (zh) 一种具有多级过滤功能的沉降池
JP4327155B2 (ja) 汚水浄化槽
CN217757136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清淤过滤一体结构
CN215691865U (zh) 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结构
CN206424738U (zh) 一种带有排污装置的卧式气液分离塔
JP2012228634A (ja) 再生水製造装置
CN211226461U (zh) 一种自动油水分离装置
CN213375258U (zh) 一种蓄水池
CN212236342U (zh) 一种水平沉淀装置
CN209848395U (zh) 一种沉淀池及沉淀排污系统
CN217092207U (zh) 一种废水处理沉淀池
JP7290458B2 (ja) 水処理装置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CN214471635U (zh) 一种考虑边坡消落带劣化-地震耦合作用的模型试验装置
CN210030137U (zh) 一种小型污水沉淀池
CN217595342U (zh) 循环清洗装置
CN218687255U (zh) 用于污水的沉淀净化系统
CN218357534U (zh) 一种可多次沉淀的沉淀池
CN220827782U (zh) 一种除藻装置及含有其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14936879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10764504U (zh) 一种环境修复用泥水分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