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41716U - 力量训练机 - Google Patents

力量训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41716U
CN219941716U CN202321178649.3U CN202321178649U CN219941716U CN 219941716 U CN219941716 U CN 219941716U CN 202321178649 U CN202321178649 U CN 202321178649U CN 219941716 U CN219941716 U CN 2199417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motor
reel
strength training
train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7864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Yuandong Smart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Yuandong Smart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Yuandong Smart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Yuandong Smart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7864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417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417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417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力量训练机,包括壳体和拉绳组件,壳体内具有容纳腔,容纳腔相对的两个腔壁上分别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进风散热孔和出风散热孔,容纳腔内设置有风扇,拉绳组件包括安装在容纳腔内的电机和绕线轮,电机与绕线轮传动连接,电机和绕线轮位于进风散热孔与出风散热孔之间,沿空气的流动方向,电机位于绕线轮的下游。空气在进风散热孔与出风散热孔之间形成对流,以促进空气流动过程中与电机进行热交换。电机位于绕线轮的下游,电机附近吸热后的热空气直接通过出风散热孔排出壳体的外部,有利于缩短热空气在容纳腔内的停留时间,提高对电机的散热效率。因此,该力量训练机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Description

力量训练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力量训练机。
背景技术
力量训练是运动健身必不可缺的一环,不仅有助于增加肌肉耐力和力量,促进脂肪燃烧,提高基础代谢;而且能够减少骨质流逝、刺激骨骼生长,延缓机体衰老速度,对一些慢病也能起到缓解改善作用。基于大众对力量训练认知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出现了不少通过电机作为运动阻力源的智能力量训练设备。现有的力量训练设备主要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上的两个拉绳。拉绳的一端与壳体内部的电机传动连接,利用电机为拉绳的运动提供阻力。训练时,用户站立在壳体的顶面上,通过拉动拉绳往复运动进而达到训练的目的。为了提高力量训练设备的便携性,壳体的整体空间设计较为紧凑。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由于壳体的空间设计需要考虑使用的便携性,通常在壳体的两端分别设计有容纳腔,阻力源安装在容纳腔内,并通过壳体底部的散热孔进行散热。由于容纳腔空间狭窄以及壳体底部的散热孔排出的热空气难以向外散发,进而导致阻力源的电机散热效果较差,影响阻力源的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力量训练机,其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力量训练机,包括壳体和拉绳组件,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相对的两个腔壁上分别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进风散热孔和出风散热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用于驱动空气从所述进风散热孔的一端流向所述出风散热孔的一端,所述拉绳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的电机和绕线轮,所述电机与所述绕线轮传动连接,所述电机和所述绕线轮位于所述进风散热孔与所述出风散热孔之间,沿空气的流动方向,所述电机位于所述绕线轮的下游。
作为力量训练机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进风散热孔和所述出风散热孔分别位于所述壳体宽度方向的两端。
作为力量训练机的一种可选方案,沿所述电机的圆周方向,所述电机的周部环形设置有多个散热片,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片间隔设置,以使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片之间形成散热风道,所述散热风道的延伸方向与空气的流动方向平行。
作为力量训练机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电机和所述绕线轮均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留有间隙。
作为力量训练机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拉绳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顶壳,所述底壳与所述顶壳之间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电机和所述绕线轮通过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底壳上,沿空气的流动方向,所述支架上开设有贯穿其相对两侧的通风孔。
作为力量训练机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拉绳组件还包括电阻,所述电阻与所述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电阻设置于所述容纳腔靠近所述进风散热孔的一侧。
作为力量训练机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底壳为金属底壳,所述电阻的底面与所述底壳贴合,所述电阻的顶面间隔设置有多个散热槽。
作为力量训练机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散热槽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空气的流动方向,且所述散热槽的深度不大于1mm。
作为力量训练机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容纳腔靠近所述出风散热孔的一侧,所述风扇包括框架和设置于所述框架中部的叶片,所述框架的周部环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背离所述框架的一端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连接,所述密封件用于封堵所述框架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的间隙。
作为力量训练机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拉绳组件还包括拉绳和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用于与训练辅件可拆卸连接,所述拉绳绕设于所述绕线轮上,所述拉绳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并与所述连接头连接。
作为力量训练机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拉绳组件为两个,所述壳体相对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容纳腔,两个所述容纳腔分别用于安装两个所述拉绳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容纳腔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进风散热孔和出风散热孔,并将电机和绕线轮设置在进风散热孔与出风散热孔之间。空气在进风散热孔与出风散热孔之间形成对流,以促进空气流动过程中与电机进行热交换。电机位于绕线轮的下游,即电机位于容纳腔靠近出风散热孔的一侧。电机附近吸热后的热空气直接通过出风散热孔排出壳体的外部,有利于缩短热空气在容纳腔内的停留时间,提高对电机的散热效率。因此,该力量训练机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力量训练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力量训练机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力量训练机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绳组件与壳体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阻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绳组件的示意图。
图中:
1、壳体;10、容纳腔;11、底壳;12、顶壳;13、站立面;14、出绳孔;15、进风散热孔;16、出风散热孔;17、风扇;171、框架;172、叶片;18、开关按钮;19、档位旋钮;2、拉绳组件;21、电机;211、散热片;22、绕线轮;23、连接头;24、支架;241、通风孔;25、电阻;251、散热槽;3、控制电路板;4、绝缘板;5、脚踏软垫;6、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力量训练机,包括壳体1、拉绳组件2、控制电路板3、绝缘板4和脚踏软垫5。其中,壳体1起整体支撑作用,拉绳组件2、控制电路板3、绝缘板4和脚踏软垫5均安装在壳体1上。壳体1内具有用于安装拉绳组件2的容纳腔10,容纳腔10相对的两个腔壁上分别开设有进风散热孔15和出风散热孔16。容纳腔10内设置有风扇17,风扇17用于驱动空气从进风散热孔15的一端流向出风散热孔16的一端。当风扇17工作时,壳体1外部的空气通过进风散热孔15进入容纳腔10,然后再通过出风散热孔16排出至壳体1的外部。
拉绳组件2包括电机21、绕线轮22、连接头23和拉绳。电机21和绕线轮22安装在容纳腔10内,电机21的输出轴与绕线轮22传动连接,以使电机21能够驱动绕线轮22转动。电机21和绕线轮22位于进风散热孔15与出风散热孔16之间,当空气从进风散热孔15的一端流向出风散热孔16的一端时,空气能够对电机21和绕线轮22进行散热处理。沿空气的流动方向,电机21位于绕线轮22的下游。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出绳孔14,拉绳绕设在绕线轮22上,拉绳的一端穿过出绳孔14并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连接头23用于与训练辅件可拆卸连接,训练辅件包括供用户握持的拉手或健身杆。连接头23与位于外部的拉绳的端部连接,连接头23的尺寸大于出绳孔14的尺寸,以使连接头23无法穿过出绳孔14,进而使得连接头23始终位于壳体1的外部以方便训练时使用。电机21和绕线轮22形成阻力源,当用户通过训练辅件拉动拉绳运动时,通过电机21为拉绳提供运动阻力。
可以理解的是,电机21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以使其自身温度升高。通过在容纳腔10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进风散热孔15和出风散热孔16,并将电机21和绕线轮22设置在进风散热孔15与出风散热孔16之间。空气在进风散热孔15与出风散热孔16之间形成对流,以促进空气流动过程中与电机21进行热交换。电机21位于绕线轮22的下游,即电机21位于容纳腔10靠近出风散热孔16的一侧。电机21附近吸热后的热空气直接通过出风散热孔16排出壳体1的外部,有利于缩短热空气在容纳腔10内的停留时间,提高对电机21的散热效率。同时,该结构还可以避免与电机21热交换后的热空气朝向绕线轮22的一侧流动,进而避免拉绳被热空气加热而影响用户训练时使用。
控制电路板3安装在壳体1内,电机21、风扇17均与控制电路板3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板3上集成有控制电路,其作用包括控制电机21和风扇17的启停、输出功率、转速等,以及对拉绳组件2的运动数据处理、储存等。绝缘板4夹设于控制电路板3与壳体1之间。绝缘板4由绝缘材料制成,其用于对控制电路板3进行绝缘隔离。
壳体1包括底壳11和顶壳12,顶壳12盖设于底壳11的顶部,并使底壳11与顶壳12之间形成容纳腔10。壳体1的顶部具有供用户站立的站立面13,即站立面13位于顶壳12上。脚踏软垫5由软质布料、棉料或硅胶制成。脚踏软垫5通过磁吸连接、魔术贴粘接的方式可拆卸设置于站立面13上。训练时,用户站立在脚踏软垫5上,有利于提高站立的舒适性。同时,还方便于用户坐立或平躺在脚踏软垫5上进行相应的训练。脚踏软垫5上设置有各种装饰图案,使得该力量训练机更为美观。
壳体1上还设置有开关按钮18和档位旋钮19,开关按钮18和档位旋钮19与控制电路板3电性连接。开关按钮18用于控制电机21的启停,档位旋钮19用于控制电机21的转速、输出力矩等。训练时,用户站立在壳体1上,双手分别拉动两个拉绳进行力量训练。
可选地,进风散热孔15和出风散热孔16分别位于壳体1宽度方向(图示Y方向)的两端。可以理解的是,电机21和绕线轮22并排设置在进风散热孔15和出风散热孔16之间,通过将进风散热孔15和出风散热孔16分别设置在壳体1宽度方向的两端,有利于增大壳体1的宽度并减小壳体1的长度。适度地增加壳体1的宽度有利于扩大站立面13的宽度,进而为用户的站立提供稳定的支撑。同时,通过将进风散热孔15和出风散热孔16分别设置在壳体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可避免从出风散热孔16吹出的热风吹向用户,以及可避免训练时用户对进风散热孔15造成阻挡而影响进风量。
可选地,参照图1和图3所示,拉绳组件2为两个。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图示X方向),壳体1的两端均设置有容纳腔10,两个容纳腔10分别用于安装两个拉绳组件2。壳体1呈中部低两端高的结构,站立面13位于壳体1的中部,两个容纳腔10分别位于站立面13相对的两端。训练时,用户站立在站立面13上,并拉动位于两端的两个拉绳组件2运动。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力量训练机包括一个拉绳组件2,壳体1呈中部高两端低的结构,容纳腔10设置于壳体1的中部位置。站立面13为两个,两个站立面13分别位于容纳腔10的两端,即两个站立面13分别位于壳体1长度方向的两端。训练时,用户双脚分别站立在两个站立面13上,并拉动位于中部的拉绳组件2运动。
可选地,风扇17设置于容纳腔10靠近出风散热孔16的一侧。沿壳体1的宽度方向(图示Y方向),进风散热孔15、绕线轮22、电机21、风扇17和出风散热孔16依次排布。当风扇17工作时,风扇17驱动容纳腔10内的空气从出风散热孔16排出,使得容纳腔10内呈负压状态,进而使得壳体1外部的空气通过进风散热孔15进入容纳腔10内。空气从进风散热孔15流向出风散热孔16的过程中,对容纳腔10内的电机21和绕线轮22进行散热处理。
可选地,参照图6所示,风扇17包括框架171和叶片172。框架171的中部开设有出风孔,出风孔朝向出风散热孔16,叶片172转动设置于出风孔内。框架171的周部环设有密封件(图中未示出)。密封件背离框架171的一端与容纳腔10的腔壁连接,并使密封件环设于出风散热孔16的周部。密封件用于封堵框架171与容纳腔10的腔壁之间的间隙,以使得风扇17排出的热空气只能通过出风散热孔16排出至外部,可避免从风扇17排出的热空气通过框架171与壳体1之间的间隙流回容纳腔10内。该结构有利于提升风扇17对拉绳组件2的散热效率。
为提高电机21的散热效率,电机21上设置有多个散热片211。散热片211由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例如散热片211为铝片。多个散热片211沿电机21的圆周方向呈环形排布,相邻两个散热片211间隔以使相邻两个散热片211之间形成散热风道。散热风道的延伸方向与空气的流动方向平行,即散热风道沿壳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通过在电机21上设置多个散热片211,有利于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进而提高电机21的散热效率。同时,通过设置散热风道与空气的流动方向平行,可促进空气沿壳体1的宽度方向快速流动,进而提高电机21的散热效率。
力量训练机还包括提手6,提手6设置于壳体1的宽度方向(图示Y方向)的一侧,且提手6位于壳体1的长度方向(图示X方向)的中部,提手6用于用户在搬运力量训练机时握持使用。
可选地,参照图4和图5所示,电机21和绕线轮22均与容纳腔10的腔壁之间留有间隙。可以理解的是,该结构可使空气沿电机21与容纳腔10的腔壁之间的间隙流动,以及沿绕线轮22与容纳腔10的腔壁之间的间隙流动。电机21产生的热量可向其周围的空气传导,使得电机21周围的整个空间内的空气都能够参与热交换,进而提升散热效率。同理,绕线轮22上的热量也可向其周围的空气传导,进而提升整个拉绳组件2的散热效率。
拉绳组件2还包括支架24和电阻25。其中,支架24用于安装电机21和绕线轮22。电阻25与电机21电性连接,训练时,用户拉动拉绳往复运动,拉绳通过绕线轮22带动电机21转动,电机21转动时产生的电能可通过电阻25进行消耗,同时,电阻25会产生热量。电阻25设置于容纳腔10靠近进风散热孔15的一侧,以使从进风散热孔15流向出风散热孔16的空气能够对电阻25进行散热处理。
支架24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以使电机21和绕线轮22可通过同一个支架24安装在底壳11上。以及,电机21和绕线轮22可分别通过对应的支架24安装在底壳11上。本实施例中,支架24为一个,电机21和绕线轮22分别安装在支架24相对的两侧。该结构有利于减少支架24的布置数量,简化拉绳组件2的结构。支架24上开设有通风孔241,沿空气的流动方向,通风孔241贯穿支架24相对的两侧,以使容纳腔10内靠近进风散热孔15一侧的空气能够通过通风孔241流向容纳腔10靠近出风散热孔16的一侧。
电阻25位于容纳腔10靠近进风散热孔15的一侧。由于绕线轮22自身不会发热,因此,绕线轮22周围的空气温度较低。为使容纳腔10内的空间更紧凑,可将部分电阻25或全部电阻25设置在绕线轮22的下方。沿电阻25的高度方向(图示Z方向),电阻25相对的两侧面分别为电阻25的底面和顶面,电阻25的底面与底壳11贴合。底壳11为金属底壳,即底壳11由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例如,底壳11由铝板制成。电阻25的顶面间隔设置有多个散热槽251。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多个散热槽251,有利于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进而提升电阻25的散热效率。同时,电阻25贴合在金属底壳上,电阻25上的热量可传导至金属底壳上,以使底壳11上位于电阻25附近整个区域均可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进一步扩大散热面,提升电阻25的散热效率。
可选地,散热槽25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空气的流动方向,即散热槽251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散热槽251的深度不大于1mm,即散热槽251的深度小于或等于1mm。可以理解的是,散热槽251的延伸方向与空气的流动方向垂直,当空气流经散热槽251时,空气能够在电阻25的顶面上形成紊流,以促进空气与电阻25进行热交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散热槽251的深度也可以大于1mm。当散热槽251的深度超过1mm时,散热槽251的延伸方向需与空气的流动方向平行,以避免空气在散热槽251内产生涡流而减缓空气的流速。
具体地,该力量训练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训练场景:
第一种训练场景,参照图1所示,将拉手连接在连接头23上。用户站立在站立面13上,用户双手分别握持两个拉手,并向上拉动对应的拉绳运动。用户停止施加拉力后,拉绳在电机21的作用下绕设在绕线轮22上。该方式可实现用户对手臂部位的力量训练。
第二种训练场景,参照图1所示,将健身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连接头23上。用户站立在站立面13上,用户双手握持健身杆,并向上拉动对应的拉绳运动。用户停止施加拉力后,拉绳在电机21的作用下绕设在绕线轮22上。该方式可实现用户对手臂部位的力量训练。
第三种训练场景,参照图1所示,将健身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连接头23上。用户半蹲在站立面13上,用户双手握持健身杆并将健身杆放置在肩部,用户做下蹲运动以拉动对应的拉绳运动。用户停止施加拉力后,拉绳在电机21的作用下绕设在绕线轮22上。该方式可实现用户对腿部、腰部等部位的力量训练。

Claims (11)

1.一种力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拉绳组件,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相对的两个腔壁上分别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进风散热孔和出风散热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用于驱动空气从所述进风散热孔的一端流向所述出风散热孔的一端,所述拉绳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的电机和绕线轮,所述电机与所述绕线轮传动连接,所述电机和所述绕线轮位于所述进风散热孔与所述出风散热孔之间,沿空气的流动方向,所述电机位于所述绕线轮的下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散热孔和所述出风散热孔分别位于所述壳体宽度方向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机的圆周方向,所述电机的周部环形设置有多个散热片,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片间隔设置,以使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片之间形成散热风道,所述散热风道的延伸方向与空气的流动方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和所述绕线轮均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留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力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顶壳,所述底壳与所述顶壳之间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电机和所述绕线轮通过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底壳上,沿空气的流动方向,所述支架上开设有贯穿其相对两侧的通风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力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组件还包括电阻,所述电阻与所述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电阻设置于所述容纳腔靠近所述进风散热孔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力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为金属底壳,所述电阻的底面与所述底壳贴合,所述电阻的顶面间隔设置有多个散热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力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槽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空气的流动方向,且所述散热槽的深度不大于1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容纳腔靠近所述出风散热孔的一侧,所述风扇包括框架和设置于所述框架中部的叶片,所述框架的周部环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背离所述框架的一端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连接,所述密封件用于封堵所述框架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的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力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组件还包括拉绳和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用于与训练辅件可拆卸连接,所述拉绳绕设于所述绕线轮上,所述拉绳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并与所述连接头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力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组件为两个,所述壳体相对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容纳腔,两个所述容纳腔分别用于安装两个所述拉绳组件。
CN202321178649.3U 2023-05-16 2023-05-16 力量训练机 Active CN2199417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78649.3U CN219941716U (zh) 2023-05-16 2023-05-16 力量训练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78649.3U CN219941716U (zh) 2023-05-16 2023-05-16 力量训练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41716U true CN219941716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48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78649.3U Active CN219941716U (zh) 2023-05-16 2023-05-16 力量训练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417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941716U (zh) 力量训练机
CN208863055U (zh) 一种散热性能高的k歌音响
CN214404069U (zh) 一种挂脖风扇
CN213126883U (zh) 一种高效散热电气柜
CN219941715U (zh) 力量训练机
CN218991913U (zh) 一种便携式吹风装置
CN215772758U (zh) 一种具有散热降噪功能的防爆电机
CN216278686U (zh) 一种高速风机的降噪装置
CN206054398U (zh) 一种具有净化功能的电风扇
CN208370090U (zh) 一种跑步机控制器用散热结构
CN112384036B (zh) 一种电气自动化液冷高效散热装置
CN215176166U (zh) 一种出风分散型热泵
CN211536067U (zh) 呼吸机主机
CN216619989U (zh) 一种静音型升流电暖器
CN215195054U (zh) 一种立式光浴设备用散热器
CN214670346U (zh) 一种互联网设备放置平台
CN214540700U (zh) 一种环抱式具有降噪功能的电脑散热风扇
CN210461124U (zh) 一种防跳断路器的变流器冷却风扇
CN110173738A (zh) 电暖气
CN110138143A (zh) 一种带散热筋的发电机
CN219775854U (zh) 一种高导热立体加热电暖器
CN215062353U (zh) 一种新型油汀
CN215951543U (zh) 一种强制对流取暖器
CN211177019U (zh) 一种立式电暖器
CN218943061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料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