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40160U - 可升降倾斜的电动床 - Google Patents

可升降倾斜的电动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40160U
CN219940160U CN202321415327.6U CN202321415327U CN219940160U CN 219940160 U CN219940160 U CN 219940160U CN 202321415327 U CN202321415327 U CN 202321415327U CN 219940160 U CN219940160 U CN 2199401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frame
hinged
plate
driv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1532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冒益凡
谢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igo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igo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igo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igo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1532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401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401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401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升降倾斜的电动床,包括:固定架以及一端铰接于固定架上的升降架,升降架上设置有第一升降倾斜驱动装置,第一升降倾斜驱动装置与固定架相连,并可驱动升降架沿其与固定架铰接的一端翻转;支撑架,支撑架的一端与升降架的另一端铰接,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二升降倾斜驱动装置,第二升降倾斜驱动装置与升降架相连,并可驱动支撑架沿其与升降架铰接的一端翻转支撑板,支撑板铺设于支撑架上。本实用新型通过端部依次铰接的固定架、升降架以及支撑架,在对应设置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以及第二升降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实现了电动床的升降以及倾斜,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动床采用单一姿态控制导致的无法满足消费者越来越高舒适度要求的问题。

Description

可升降倾斜的电动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升降倾斜的电动床。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为了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质量,电动床由于其舒适性以及便利性渐渐进入人们视野。
现有技术的电动床仅能通过调节背靠以及腿靠的角度来为使用者提供更佳的使用体验,如中国专利CN102512308A公开的一种电动床,但是随着消费者对于更高舒适度的追求,现有技术的电动床的单一姿态控制越来越难以满足。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升降倾斜的电动床,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动床采用单一姿态控制导致的无法满足消费者越来越高舒适度要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升降倾斜的电动床,包括:
固定架以及一端铰接于所述固定架上的升降架,所述升降架上设置有第一升降倾斜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升降倾斜驱动装置与所述固定架相连,并可驱动所述升降架沿其与固定架铰接的一端翻转;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架的另一端铰接,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二升降倾斜驱动装置,所述第二升降倾斜驱动装置与所述升降架相连,并可驱动所述支撑架沿其与所述升降架铰接的一端翻转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铺设于所述支撑架上。
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可升降倾斜的电动床还包括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固定架上,另一端铰接于设置于所述升降架上的第一限位槽内;所述升降架沿其与固定架铰接的一端翻转时,所述第一限位杆通过在第一限位槽内滑动,通过第一限位槽的端部对第一限位杆进行限位,进而达到限位升降架翻转角度的效果,如此,便能方便的将所述升降架的翻转角度限位于一个合适的预设范围,提升了安全性。
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可升降倾斜的电动床还包括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升降架上,另一端铰接于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第二限位槽内;所述支撑架沿其与升降架铰接的一端翻转时,所述第二限位杆通过在第二限位槽内滑动,通过第二限位槽的端部对第二限位杆进行限位,进而达到限位支撑架翻转角度的效果,如此,便能方便的将所述支撑架的翻转角度限位于一个合适的预设范围,提升了安全性。
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架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主体前部的前驱动装置,所述支撑板包括上肢板以及座板,所述座板与所述支撑架中部固定,所述上肢板的一端与所述座板的一端铰接,且与所述前驱动装置相连;所述前驱动装置可驱动上肢板相对于支撑架向上转动,用以使支撑板呈包括水平状态在内的多种姿态,如此进一步为使用者提供更为丰富的睡卧姿势,丰富了产品功能以及使用体验。
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支撑板还包括腿板,所述腿板与所述座板的另一端铰接。
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支撑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主体后部的后驱动装置,所述腿板与所述前驱动装置相连;所述前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腿板相对于支撑架向上转动,用以使支撑板呈包括水平状态在内的多种姿态,如此进一步为使用者提供更为丰富的睡卧姿势,丰富了产品功能以及使用体验。
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前驱动装置包括前电动推杆以及与前电动推杆相连的前连杆机构,所述前电动推杆的一端与支撑架主体铰接,所述前电动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前连杆机构铰接,通过电动推杆作为动力,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安装。
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方案,前连杆机构设置于所述上肢板的下方且通过设置于前连杆机构顶部的滚轮与上肢板相抵接,使用滚轮提供对上肢板的支撑,同时也减小前连杆机构上肢板顶升过程中的摩擦力。
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方案,后驱动装置包括后电动推杆以及与后电动推杆相连的后连杆机构,所述后电动推杆的一端与支撑架主体铰接,所述后电动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连杆机构铰接,通过电动推杆作为动力,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安装。
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方案,所述腿板包括大腿板以及小腿板,其中大腿板的一端与支撑架主体的中部铰接,大腿板的另一端与小腿板的一端铰接,小腿板的另一端与后连杆机构相连,大腿板以及小腿板分别为大腿和小腿提供承载力,并根据需要本实用新型能分别为大腿和小腿提供舒适的安放角度,提高了舒适性。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可升降倾斜的电动床,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可升降倾斜的电动床在使用时,通过第一升降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升降架绕与所述固定架的铰接点旋转,带动所述升降架向上或者向下运动,且使所述升降架呈倾斜状态;同时可以通过第二升降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支撑架绕与所述固定架的铰接点旋转,带动所述支撑架在所述升降架的基础上继续向上或者向下运动,且使所述支撑架在所述升降架的基础上继续倾斜,从而使的上述支撑架能够实现更大的升降高度以及倾斜角度;本实用新型的可升降倾斜的电动床通过端部依次铰接的固定架、升降架以及支撑架,在对应设置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以及第二升降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实现了电动床的升降以及倾斜,为使用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使用场景,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动床采用单一姿态控制导致的无法满足消费者越来越高舒适度要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可升降倾斜的电动床的示意图;
图2显示为图1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支撑板
11 上肢板
12 座板
13 腿板
131 大腿板
132 小腿板
14 运动避让孔
2 支撑架
21 前驱动装置
211 前电动推杆
212 前驱动杆
213 前连接横梁
22 后驱动装置
221 后电动推杆
222 后驱动杆
223 后连接横梁
224 限位杆
23 支撑架主体
231 前横梁
232 后横梁
233 支撑侧杆
233a 第二限位槽
234 支撑连接梁
24 滚轮
3 升降架
31 升降横梁
32 升降侧杆
321 第一限位槽
33 升降连接梁
4 固定架
41 固定横梁
42 固定侧杆
43 固定连接梁
5 第一升降倾斜驱动装置
6 第二升降倾斜驱动装置
7 第一限位杆
8 第二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升降倾斜的电动床,包括:
固定架4以及一端铰接于所述固定架4上的升降架3,所述升降架3上设置有第一升降倾斜驱动装置5,所述第一升降倾斜驱动装置5与所述固定架4相连,并可驱动所述升降架3沿其与固定架4铰接的一端翻转;
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架3的另一端铰接,所述支撑架2上设置有第二升降倾斜驱动装置6,所述第二升降倾斜驱动装置6与所述升降架3相连,并可驱动所述支撑架2沿其与所述升降架3铰接的一端翻转
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铺设于所述支撑架2上。
本实用新型的可升降倾斜的电动床在使用时,通过第一升降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升降架3绕与所述固定架4的铰接点旋转,带动所述升降架3向上或者向下运动,且使所述升降架3呈倾斜状态;同时可以通过第二升降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支撑架2绕与所述固定架4的铰接点旋转,带动所述支撑架2在所述升降架3的基础上继续向上或者向下运动,且使所述支撑架2在所述升降架3的基础上继续倾斜,从而使的上述支撑架2能够实现更大的升降高度以及倾斜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撑架主体23由前横梁231、后横梁232以及连接所述前横梁231和后横梁232的两根支撑侧杆233围合而成,在所述支撑架主体23的中部还设置有支撑连接梁234连接两根所述侧杆以加强框架的整体结构;同样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架4包括固定架4主体,所述固定架4主体由两根固定横梁41以及两根固定侧杆42围合而成,同时所述固定架4主体还包括连接所述两根固定侧杆42的固定连接梁43;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架3包括升降架3主体,所述升降架3主体由两根升降横梁31以及两根升降侧杆32围合而成,同时所述固定架4主体还包括连接所述两根固定侧杆42的两根升降连接梁33。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以及图2所示,所述第一升降倾斜驱动装置5以及第二升降倾斜驱动装置6均采用电动推杆,同时为了提供更为强大的推力,所述第一升降倾斜驱动装置5以及第二升降倾斜驱动装置6所使用的电动推杆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电动推杆的固定端固定在靠后的所述升降连接梁33上,其伸缩端对应铰接于所述固定连接梁43上;同样的另外两个所述电动推杆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支撑连接梁234上,其伸缩端对应铰接于靠前的所述升降连接梁33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以及图2所示,所述可升降倾斜的电动床还包括第一限位杆7,所述第一限位杆7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固定侧杆42上,另一端铰接于设置于所述升降架3上的第一限位槽321内,所述第一限位槽321上开设于所述升降侧杆32上;所述升降架3沿其与固定架4铰接的一端翻转时,所述第一限位杆7通过在第一限位槽321内滑动,通过第一限位槽321的端部对第一限位杆7进行限位,进而达到限位升降架3翻转角度的效果,如此,便能方便的将所述升降架3的翻转角度限位于一个合适的预设范围,提升了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以及图2所示,所述可升降倾斜的电动床还包括第二限位杆8,所述第二限位杆8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升降侧杆32上,另一端铰接于设置于所述支撑架2上的第二限位槽233a内,所述第二限位槽233a开设于所述支撑侧杆233上;所述支撑架2沿其与升降架3铰接的一端翻转时,所述第二限位杆8通过在第二限位槽233a内滑动,通过第二限位槽233a的端部对第二限位杆8进行限位,进而达到限位支撑架2翻转角度的效果,如此,便能方便的将所述支撑架2的翻转角度限位于一个合适的预设范围,提升了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架2包括支撑架主体23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主体23前部的前驱动装置21,所述支撑板1包括上肢板11以及座板12,所述座板12与所述支撑架2中部固定,所述上肢板11的一端与所述座板12的一端铰接,且与所述前驱动装置21相连;所述前驱动装置21可驱动上肢板11相对于支撑架2向上转动,用以使支撑板1呈包括水平状态在内的多种姿态,如此进一步为使用者提供更为丰富的睡卧姿势,丰富了产品功能以及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板1还包括腿板13,所述腿板13与所述座板12的另一端铰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架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主体23后部的后驱动装置22,所述腿板13与所述前驱动装置21相连;所述前驱动装置21可驱动所述腿板13相对于支撑架2向上转动,用以使支撑板1呈包括水平状态在内的多种姿态,如此进一步为使用者提供更为丰富的睡卧姿势,丰富了产品功能以及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前驱动装置21包括前电动推杆211以及与前电动推杆211相连的前连杆机构,所述前电动推杆211的一端与支撑架主体23铰接,所述前电动推杆211的另一端与所述前连杆机构铰接,通过电动推杆作为动力,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安装;具体的,前电动推杆211的一端与前横梁231的中部铰接,前连杆机构包括分别平行于支撑侧杆233且可朝上转动的设置在支撑侧杆233内侧的两根前驱动杆212,两根前驱动杆212之间通过前连接横梁213相连,且前电动推杆211的另一端铰接于前连接横梁213的中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前连杆机构设置于所述上肢板11的下方且通过设置于前连杆机构顶部的滚轮24与上肢板11相抵接,使用滚轮24提供对上肢板11的支撑,同时也减小前连杆机构上肢板11顶升过程中的摩擦力;具体的,滚轮24设置于前驱动杆212的顶端并与上肢板11相抵接,当前电动推杆211顶起带动前驱动杆212朝上运动时,前驱动杆212顶起上肢板1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后驱动装置22包括后电动推杆221以及与后电动推杆221相连的后连杆机构,所述后电动推杆221的一端与支撑架主体23铰接,所述后电动推杆221的另一端与所述后连杆机构铰接,通过电动推杆作为动力,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安装;具体的,后电动推杆221的一端与后横梁232的中部铰接,后连杆机构包括分别平行于支撑侧杆233且可朝上转动设置于支撑侧杆233内侧的两根后驱动杆222,两根后驱动杆222之间通过后连接横梁223相连,且后电动推杆221的另一端铰接于后连接横梁223的中部,后驱动装置22还包括与支撑侧杆233外侧铰接的限位杆224。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腿板13包括大腿板131以及小腿板132,其中大腿板131的一端与支撑架主体23的中部铰接,大腿板131的另一端与小腿板132的一端铰接,小腿板132的另一端与后连杆机构相连,大腿板131以及小腿板132分别为大腿和小腿提供承载力,并根据需要本实用新型能分别为大腿和小腿提供舒适的安放角度,提高了舒适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后连杆机构设置于所述大腿板131的下方且通过设置于后连杆机构顶部的滚轮24与大腿板131相抵接,使用滚轮24提供对大腿板131的支撑,同时也减小后连杆机构对大腿板131顶升过程中的摩擦力;具体的,滚轮24设置于后驱动杆222的顶端并与大腿板131相抵接,当后电动推杆221顶起带动后驱动杆222朝上运动时,后驱动杆222顶起大腿板131并带动小腿板132。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撑板1上开设有运动避让孔14,防止本实用新型的运动机构在运动过程中与支撑板1形成干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可升降倾斜的电动床通过端部依次铰接的固定架4、升降架3以及支撑架2,在对应设置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以及第二升降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实现了电动床的升降以及倾斜,为使用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使用场景,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动床采用单一姿态控制导致的无法满足消费者越来越高舒适度要求的问题。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可升降倾斜的电动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架(4)以及一端铰接于所述固定架(4)上的升降架(3),所述升降架(3)上设置有第一升降倾斜驱动装置(5),所述第一升降倾斜驱动装置(5)与所述固定架(4)相连,并可驱动所述升降架(3)沿其与固定架(4)铰接的一端翻转;
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架(3)的另一端铰接,所述支撑架(2)上设置有第二升降倾斜驱动装置(6),所述第二升降倾斜驱动装置(6)与所述升降架(3)相连,并可驱动所述支撑架(2)沿其与所述升降架(3)铰接的一端翻转
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铺设于所述支撑架(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倾斜的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升降倾斜的电动床还包括第一限位杆(7),所述第一限位杆(7)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固定架(4)上,另一端铰接于设置于所述升降架(3)上的第一限位槽(32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倾斜的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升降倾斜的电动床还包括第二限位杆(8),所述第二限位杆(8)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升降架(3)上,另一端铰接于设置于所述支撑架(2)上的第二限位槽(233a)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倾斜的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包括支撑架主体(23)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主体(23)前部的前驱动装置(21),所述支撑板(1)包括上肢板(11)以及座板(12),所述座板(12)与所述支撑架(2)中部固定,所述上肢板(11)的一端与所述座板(12)的一端铰接,且与所述前驱动装置(21)相连;所述前驱动装置(21)可驱动上肢板(11)相对于支撑架(2)向上转动,用以使支撑板(1)呈包括水平状态在内的多种姿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升降倾斜的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还包括腿板(13),所述腿板(13)与所述座板(12)的另一端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升降倾斜的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主体(23)后部的后驱动装置(22),所述腿板(13)与所述前驱动装置(21)相连;所述前驱动装置(21)可驱动所述腿板(13)相对于支撑架(2)向上转动,用以使支撑板(1)呈包括水平状态在内的多种姿态。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升降倾斜的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动装置(21)包括前电动推杆(211)以及与前电动推杆(211)相连的前连杆机构,所述前电动推杆(211)的一端与支撑架主体(23)铰接,所述前电动推杆(211)的另一端与所述前连杆机构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升降倾斜的电动床,其特征在于:前连杆机构设置于所述上肢板(11)的下方且通过设置于前连杆机构顶部的滚轮(24)与上肢板(11)相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升降倾斜的电动床,其特征在于:后驱动装置(22)包括后电动推杆(221)以及与后电动推杆(221)相连的后连杆机构,所述后电动推杆(221)的一端与支撑架主体(23)铰接,所述后电动推杆(221)的另一端与所述后连杆机构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升降倾斜的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腿板(13)包括大腿板(131)以及小腿板(132),其中大腿板(131)的一端与支撑架主体(23)的中部铰接,大腿板(131)的另一端与小腿板(132)的一端铰接,小腿板(132)的另一端与后连杆机构相连。
CN202321415327.6U 2023-06-05 2023-06-05 可升降倾斜的电动床 Active CN2199401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15327.6U CN219940160U (zh) 2023-06-05 2023-06-05 可升降倾斜的电动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15327.6U CN219940160U (zh) 2023-06-05 2023-06-05 可升降倾斜的电动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40160U true CN219940160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56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15327.6U Active CN219940160U (zh) 2023-06-05 2023-06-05 可升降倾斜的电动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401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70010U (zh) 一种具有起身功能的多功能座椅
CN105125356B (zh) 助起轮椅
CN203435977U (zh) 休闲椅架
CN111067293A (zh) 一种带搁脚板的椅子
CN107397640A (zh) 一种护理床的起背及曲腿机构
CN219940160U (zh) 可升降倾斜的电动床
CN202982452U (zh) 病床双升降机构
CN215822251U (zh) 一种升降式跑步机
CN112674965A (zh) 一种轮椅护理床组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0870572U (zh) 智能升降躺椅
CN210989212U (zh) 一种通过人体感应自动调节高低和方向的电竞椅
CN210170319U (zh) 多功能多体位医用电动椅
CN113017330A (zh) 一种单推杆电动床
CN112168546B (zh) 一种液压支撑装置
CN220546039U (zh) 一种三位一体缓降功能床
CN113143632A (zh) 一种具有侧翻功能的护理床
CN201073136Y (zh) 自动升降床
CN115153247A (zh) 一种高升降稳定性的电动床传动结构以及一种电动床
CN220001331U (zh) 支撑强度高的电动床
CN220236479U (zh) 一升降装置
CN215838026U (zh) 一种双马达可升降床架
CN205649144U (zh) 一种桌上型电动升降坐站式办公电脑桌
CN205019291U (zh) 助起轮椅
CN213076407U (zh) 一种用于进行改良瓦氏动作的医疗椅
CN217408316U (zh) 一种可自动活动的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