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38781U - 一种集成式散热结构和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式散热结构和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38781U
CN219938781U CN202223077704.8U CN202223077704U CN219938781U CN 219938781 U CN219938781 U CN 219938781U CN 202223077704 U CN202223077704 U CN 202223077704U CN 219938781 U CN219938781 U CN 2199387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plate
heating element
liquid cooling
heat dissipation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7770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江陵
张威风
李永红
陈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7770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387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387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387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式散热结构和用电设备。该集成式散热结构包括液冷板,其内部设置有能够与冷却液导通的冷却流道;设置于液冷板上的第一发热元件;以及设置于液冷板上的第二发热元件。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集成式散热结构时,将第一发热元件和第二发热元件均设置于液冷板上,使液冷板内的冷却流道与冷却液导通,则通过该液冷板内循环流动的冷却液便可以对第一发热元件和第二发热元件同时进行冷却,使第一发热元件和第二发热元件共用液冷板进行散热,较现有的各发热元件分别独立散热,简化了散热系统,降低了发热元件的布置难度,适宜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式散热结构和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式散热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式散热结构和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用电设备的电抗器和IGBT模块等发热元件分别采用独立的散热结构进行散热,导致散热系统相对复杂,发热元件的布置难度较大。
因此,如何简化散热系统,降低发热元件的布置难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式散热结构,以简化散热系统,降低发热元件的布置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成式散热结构,包括:
液冷板,其内部设置有能够与冷却液导通的冷却流道;
设置于所述液冷板上的第一发热元件;以及
设置于所述液冷板上的第二发热元件。
可选地,在上述集成式散热结构中,所述液冷板上设置有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与所述液冷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发热元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壳体内。
可选地,在上述集成式散热结构中,所述第一发热元件通过灌封胶固定于所述安装壳体内。
可选地,在上述集成式散热结构中,所述第一发热元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发热元件采用分体式结构或者集成为第一散热模块;
和/或,所述第二发热元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发热元件采用分体式结构或者集成为第二散热模块。
可选地,在上述集成式散热结构中,所述第一发热元件和所述第二发热元件设置于所述液冷板的同一侧。
一种用电设备,包括箱体和如上所述的集成式散热结构。
可选地,在上述用电设备中,所述箱体内设有安装腔体,所述集成式散热结构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体内。
可选地,在上述用电设备中,所述集成式散热结构的液冷板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外侧,且所述箱体设有贯穿结构,所述液冷板通过所述贯穿结构在所述箱体的内部露出。
可选地,在上述用电设备中,所述箱体的底壁为平面结构,所述贯穿结构开设于所述箱体的底壁,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均位于所述箱体的内部。
可选地,在上述用电设备中,所述箱体的底壁包括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台阶面由所述第一台阶面向靠近所述箱体的内部的一侧下沉形成;
其中,所述贯穿结构开设于所述第一台阶面,第一发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台阶面的外侧,所述液冷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台阶面且覆盖接触第一发热元件背离所述第二台阶面的一侧,所述第二发热元件设置于所述液冷板靠近箱体内部的一侧。
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集成式散热结构时,将第一发热元件和第二发热元件均设置于液冷板上,使液冷板内的冷却流道与冷却液导通,则通过该液冷板内循环流动的冷却液便可以对第一发热元件和第二发热元件同时进行冷却,使第一发热元件和第二发热元件共用液冷板进行散热,较现有的各发热元件分别独立散热,简化了散热系统,降低了发热元件的布置难度,适宜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集成式散热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集成式散热结构的正面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集成式散热结构的背面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集成式散热结构的正面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将集成式散热结构设置于箱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将集成式散热机构设置于具有平面结构底壁的箱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将集成式散热机构设置于具有平面结构底壁的箱体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将集成式散热机构设置于具有阶梯面结构底壁的箱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将集成式散热机构设置于具有阶梯面结构底壁的箱体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为液冷板,101为流道板,1011为进液嘴,1012为出液嘴,102为底板,200为第一发热元件,300为第二发热元件,400为安装壳体,500为箱体,501为贯穿结构,502为第一台阶面,503为第二台阶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式散热结构,以简化散热系统,降低发热元件的布置难度。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集成式散热结构,包括液冷板100、第一发热元件200和第二发热元件300。
其中,液冷板100的内部设置有能够与冷却液导通的冷却流道;第一发热元件200和第二发热元件300均设置于液冷板100上。
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集成式散热结构时,将第一发热元件200和第二发热元件300均设置于液冷板100上,使液冷板100内的冷却流道与冷却液导通,则通过该液冷板100内循环流动的冷却液便可以对第一发热元件200和第二发热元件300同时进行冷却,使第一发热元件200和第二发热元件300共用液冷板100进行散热,较现有的各发热元件分别独立散热,简化了散热系统,降低了发热元件的布置难度,适宜推广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发热元件200和第二发热元件300均可以是电抗器、IGBT模块(IGBT为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的缩写,指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或者储能变流器等类型,本实用新型对上述第一发热元件200和第二发热元件300的类型不作具体限定,只要是有散热需求的元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发热元件200为电抗器,第二发热元件300为IGBT模块。
如图1所示,上述液冷板100包括流道板101和底板102,冷却流道开设于流道板101中,且流道板101上设置有用于循环流入冷却液的进液嘴1011和用于循环排出冷却液的出液嘴1012,以将冷却液通过进液嘴1011通入冷却流道内,通过冷却液对第一发热元件200和第二发热元件300进行散热,再将冷却液通过出液嘴1012排出冷却流道。
另外,上述第一发热元件200均可以直接集成设置于液冷板100上,也均可以通过另外设置的零件集成设置在冷却板上,只要是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设置方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体设置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上述液冷板100上设置有安装壳体400,安装壳体400与液冷板100为一体成型结构,以将第一发热元件200设置于安装壳体400内,降低在液冷板100上设置发热元件的难度。
应当理解,上述第一发热元件200可以通过螺钉连接、卡接或者灌封胶等方式设置于安装壳体400内,只要是能够满足固定要求的设置方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发热元件200通过灌封胶固定于安装壳体400内,以使第一发热元件200与安装壳体400紧密相连,形成整体。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发热元件200和第二发热元件300的数量均可以是单个或者多个,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适应性调整第一发热元件200和第二发热元件300的数量,只要是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数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并且,上述第一发热元件200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一发热元件200可以采用分体式结构,各个第一发热元件200分别与液冷板100集成安装,或者多个第一发热元件200集成为第一散热模块,将第一散热模块与液冷板100集成安装。
和/或,第二发热元件30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发热元件300采用分体式结构,各个第二发热元件300分别与液冷板100集成安装,或者多个第二发热元件300集成为第二散热模块,将第二散热模块与液冷板100集成安装。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发热元件200和第二发热元件300可以设置于液冷板100的同一侧,也可以分别设置于液冷板100的两侧,只要是能够满足散热需求的设置方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发热元件200和第二发热元件300设置于液冷板100的同一侧,以便于将集成于一体的液冷板100、第一发热元件200和第二发热元件300设置于用电设备的箱体500内。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箱体500和如上所述的集成式散热结构,因此兼具了上述集成式散热结构的所有技术效果,本文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箱体500内设有安装腔体,集成式散热结构设置于安装腔体内,使该用电设备具有较好的整体性。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例中,集成式散热结构的液冷板100设置于箱体500的外侧,且箱体500设有贯穿结构501,液冷板100通过贯穿结构501在箱体500的内部露出,以使液冷板100通过贯穿结构501和箱体500内的发热元件进行热交换,实现散热功能。
应当理解,上述贯穿结构501可以是方形通孔或者圆形通孔等形状,并且,上述贯穿结构501的尺寸规格不作具体限定,只要是能够满足热交换需求的形状和尺寸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贯穿结构501为方形孔。
具体地,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箱体500的底壁为平面结构,贯穿结构501开设于箱体500的底壁,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均位于箱体500的内部,以将液冷板100设置于箱体500的底壁,通过贯穿结构501实现液冷板100与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的热交换,实现对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的散热冷却。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箱体500的底壁包括第一台阶面502和第二台阶面503,第二台阶面503由第一台阶面502向靠近箱体500的内部的一侧下沉形成。
其中,贯穿结构501开设于第一台阶面502,第一发热元件200设置于第二台阶面503的外侧,液冷板100设置于第一台阶面502且覆盖接触第一发热元件200背离第二台阶面503的一侧,第二发热元件300设置于液冷板100靠近箱体500内部的一侧,以通过液冷板100同时对第一发热元件200和第二发热元件300进行散热,降低该用电设备的散热系统复杂程度,降低该用电设备的总布置难度,同时提升用电设备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设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集成式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冷板,其内部设置有能够与冷却液导通的冷却流道;
设置于所述液冷板上的第一发热元件;以及
设置于所述液冷板上的第二发热元件;
其中,所述液冷板上设置有安装壳体,所述第一发热元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壳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与所述液冷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元件通过灌封胶固定于所述安装壳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元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发热元件采用分体式结构或者集成为第一散热模块;
和/或,所述第二发热元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发热元件采用分体式结构或者集成为第二散热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元件和所述第二发热元件设置于所述液冷板的同一侧。
6.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集成式散热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有安装腔体,所述集成式散热结构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式散热结构的液冷板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外侧,且所述箱体设有贯穿结构,所述液冷板通过所述贯穿结构在所述箱体的内部露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底壁为平面结构,所述贯穿结构开设于所述箱体的底壁,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均位于所述箱体的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底壁包括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台阶面由所述第一台阶面向靠近所述箱体的内部的一侧下沉形成;
其中,所述贯穿结构开设于所述第一台阶面,第一发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台阶面的外侧,所述液冷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台阶面且覆盖接触第一发热元件背离所述第二台阶面的一侧,所述第二发热元件设置于所述液冷板靠近箱体内部的一侧。
CN202223077704.8U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集成式散热结构和用电设备 Active CN2199387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77704.8U CN219938781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集成式散热结构和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77704.8U CN219938781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集成式散热结构和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38781U true CN219938781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99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77704.8U Active CN219938781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集成式散热结构和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387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8785B (zh) 散熱基座與電子裝置
TWI566661B (zh) 電子裝置與汽車的充電裝置
US11390175B2 (en) Accumulator
CN102420266A (zh) 一种太阳能接线盒
CN206640925U (zh) 电动汽车控制器散热结构
CN219938781U (zh) 一种集成式散热结构和用电设备
CN112677773A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器
CN202474078U (zh)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动力电池组
CN215453694U (zh) 电机控制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4028227U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器
CN214380320U (zh) 一种一体化无线充电接收端
CN115515344A (zh) 一种控制器壳体、中央控制器和汽车
CN115515408A (zh) 一种中央控制器和汽车
CN210246619U (zh) 机柜散热结构及交流直流变换装置
CN212517344U (zh) 电池包外壳以及电池包
CN209982915U (zh) 车载电源磁性元器件集成模块
CN218783726U (zh) 一种用电设备
CN213073424U (zh) 门禁机
CN221043589U (zh) 功率器件模块、电源模块、供电系统和车辆
CN218414749U (zh) 散热结构、电源设备及电动汽车
CN218602539U (zh) 散热装置、供电装置及一体式储能设备
CN210792817U (zh) 集成车载充电机
CN218006875U (zh) 一种车载电子设备的散热结构
CN210298365U (zh) 一种风冷式电源装置
CN219834752U (zh) 电源装置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