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27892U - 一种车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27892U
CN219927892U CN202320279087.5U CN202320279087U CN219927892U CN 219927892 U CN219927892 U CN 219927892U CN 202320279087 U CN202320279087 U CN 202320279087U CN 219927892 U CN219927892 U CN 2199278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bearing
frame
piece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7908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芳园
何家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Pinecone Zhiz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Pinecone Zhiz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Pinecone Zhiz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Pinecone Zhiz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7908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278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278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278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架及车辆,本实用新型的车架包括支撑横杆与分别设置在支撑横杆两端的前支撑杆与后支撑杆,支撑横杆与前支撑杆、后支撑杆的连接处呈弧形过渡;界定支撑横杆、前支撑杆与后支撑杆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基准面,车架还包括与支撑横杆连接的承托件以及承托件相背前支撑杆弯折方向的一侧连接的转接器,承托件垂直第一基准面,转接器包括承载板与设置在承载板远离承托件一侧的卡接结构。将转接器设置在车辆的中间位置,能够解决连接线路冗余的问题;通过该设置,与转接器相配合安装的地感盒能够更加接近地面,改善地感盒的测试精度;以及通过该设置不需要特定的停车桩,能够降低停车位的建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车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电动车作为一种环保的交通工具,其数量也随着不断增多,功能也越来越强,例如RF I D地感功能,高清定位功能等,这些功能盒子必须安装在电动车上,通过转接器来连接。但现在的转接器大都安装在车头或者车尾,导致电动车各个功能部位之间连接线路冗杂,以及需要特定的停车桩来停靠,浪费了较多的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电动车各个功能部位之间连接线路冗杂以及需要特定的停车桩来停靠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架及车辆。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车架,所述车架包括支撑横杆与分别设置在支撑横杆两端的前支撑杆与后支撑杆,所述支撑横杆与所述前支撑杆、所述后支撑杆的连接处呈弧形过渡以使所述前支撑杆和所述后支撑杆向所述支撑横杆的同侧弯折;界定所述支撑横杆、所述前支撑杆与所述后支撑杆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基准面,所述车架还包括与所述支撑横杆相连接的承托件以及所述承托件相背所述前支撑杆弯折方向的一侧连接的转接器,所述承托件垂直所述第一基准面,所述转接器包括承载板与设置在所述承载板远离所述承托件一侧的卡接结构。
优选地,所述承托件相背于所述前支撑杆弯折方向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承载板远离所述卡接结构的一侧设置有凸柱,所述凸柱嵌入所述安装槽。
优选地,界定所述承托件远离所述转接器的表面为上支撑面,界定所述上支撑面所在的平面为第二基准面,所述前支撑杆远离所述支撑横杆的一端在所述第二基准面上的投影点到所述承托件的距离与所述后支撑杆远离所述支撑横杆的一端在所述第二基准面上的投影点到所述承托件的距离之比为3:4-4:3。
优选地,当所述凸柱嵌入到所述安装槽时,所述卡接结构远离所述承托件的一端到所述第二基准面的距离小于所述支撑横杆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支撑面开设有腰孔,所述凸柱远离所述卡接结构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嵌入所述腰孔。
优选地,所述卡接结构包括靠近所述承载板同一端的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一卡接件和所述第二卡接件向所述承载板的另一端分别开设有卡接开口和插接槽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垂直部和扣合部,所述垂直部、所述扣合部和所述承载板远离所述承托件一侧的表面界定所述卡接开口,第一卡接件还包括所述垂直部相背于所述卡接开口的一侧设置的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支撑横杆同侧设置两个所述承托件,所述车架包括同侧的两个所述承托件之间设置的连杆,同侧的两个所述承托件通过所述连杆相连。
优选地,所述连杆向远离所述卡接结构方向隆起。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又一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架及车辆,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车架包括支撑横杆与分别设置在支撑横杆两端的前支撑杆与后支撑杆,支撑横杆与前支撑杆、后支撑杆的连接处呈弧形过渡以使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向支撑横杆的同侧弯折;界定支撑横杆、前支撑杆与后支撑杆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基准面,车架还包括与支撑横杆连接的承托件以及承托件相背前支撑杆弯折方向的一侧连接的转接器,承托件垂直第一基准面,转接器包括承载板与设置在承载板远离承托件一侧的卡接结构。将转接器设置在车辆的中间位置,从而能够将地感盒通过转接器安装在车辆的脚踏板下方,这样车辆的电子控制器无论是设置在车辆前方还是车辆尾部,都能做较好连接,从而解决连接线路冗余的问题;通过该设置,与转接器相配合安装的地感盒也能够更加接近地面,从而改善地感盒的测试精度;以及通过该设置不需要特定的停车桩,可以降低建造停车位的成本。
2.本实用新型的承托件相背于前支撑杆弯折方向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承载板远离卡接结构的一侧设置有凸柱,凸柱嵌入安装槽。通过该设置,凸柱嵌入到安装槽后,用户能够将承托件与转接器螺栓连接,从而增强了承托件与转接器连接的稳定性,可以有效避免转接器掉落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的承托件远离转接器的一侧设有上支撑面,界定上支撑面所在的平面为第二基准面,前支撑杆远离支撑横杆的一端在第二基准面上的投影点到承托件的距离与后支撑杆远离支撑横杆的一端在第二基准面上的投影点到承托件的距离之比为3:4-4:3。通过该设置,使得位于车辆前端与后端的电器件距离转接器的距离相差不大,便于转接器与车辆两端的电器件相连接,简化了电器件与转接器之间的连接线路。
4.本实用新型中当凸柱嵌入到安装槽时,卡接结构远离承托件的一端到第二基准面的距离小于支撑横杆的直径。通过该设置,能够防止其与地面摩擦或撞击地面,从而有效保护地感盒,也能够减少纵向空间的占用,提升用户的驾驶体验。
5.本实用新型的支撑面开设有腰孔,凸柱远离卡接结构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柱,定位柱嵌入腰孔。通过该设置,用户能够直接将定位柱嵌入预定好的位置,从而便于用户将凸柱嵌入到安装槽,避免了连接时需要校正凸柱的嵌入位置,有效提高了凸柱嵌入安装槽的效率。
6.本实用新型的卡接结构包括靠近承载板同一端的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向承载板的另一端分别开设有卡接开口和插接槽口。通过该设置,能够节省地感盒与转接器之间连接所需要的螺钉用材,简化了地感盒与转接器之间的安装工序,能够有效降低工艺成本以及提升安装效率。
7.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卡接件包括垂直部和扣合部,垂直部、扣合部和承载板远离承托件一侧的表面界定卡接开口,垂直部相背于卡接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通过该设置,能够有效增强垂直部的强度进而避免垂直部发生形变导致第一卡接件无法稳定扣合地感盒,从而提升了第一卡接件的强度,进一步保障用户的驾驶体验。
8.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横杆相对两侧面分别设置了由支撑横杆向外延伸的承托件,支撑横杆同侧设置两个承托件,同侧的两个承托件之间设置了连杆,同侧的两个承托件通过连杆相连。通过该设置,有效增强了承托件的稳定性,防止出现承托件从支撑横杆上掉落的情况,从而降低风险成本。
9.本实用新型的连杆向远离卡接结构方向隆起。通过该设置,为安装或拆卸地感盒留有操作空间,优化了安装及拆卸地感盒的拆卸过程,从而提升了工作效率。
10.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又一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辆,具有与上述车架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架所适用的地感盒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架所适用的地感盒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架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架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架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架之连接器之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架之连接器之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转接器;2、支撑横杆;3、前支撑杆;4、后支撑杆;5、承托件;6、连杆;
11、卡接结构;12、凸柱;13、承载板;51、安装槽;52、腰孔;53、支撑面;
100、车架;111、第一卡接件;112、第二卡接件;113、卡接开口;121、定位柱;200、车辆;
1111、垂直部;1112、扣合部;1113、加强筋;1121、插接槽口;
300、地感盒;A 1、盒体;A2、连接板;A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结合图1与图2,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在此对地感盒300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中,地感盒300包括盒体A1与设置在盒体A1相对两侧的连接板A2,连接板A2内开设有通孔A 3。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同侧的连接板A 2数目为两个,同侧的连接板A2间隔一定距离设置。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车架100,车架100包括支撑横杆2与分别设置在支撑横杆2两端的前支撑杆3与后支撑杆4,支撑横杆2与前支撑杆3、后支撑杆4的连接处呈弧形过渡以使前支撑杆3和后支撑杆4向支撑横杆2的同侧弯折;界定支撑横杆2、前支撑杆3与后支撑杆4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基准面,车架100还包括与支撑横杆2连接的承托件5以及承托件5相背前支撑杆3弯折方向的一侧连接的转接器1,承托件5垂直第一基准面,转接器1包括承载板13与设置在承载板13远离承托件5一侧的卡接结构11。
可以理解的,将转接器1设置在车辆200的中间位置,从而能够将地感盒300通过转接器1安装在车辆200的脚踏板下方,这样车辆200的电子控制器无论是设置在车辆200前方还是车辆200尾部,都能做较好连接,从而解决连接线路冗余的问题;通过该设置,与转接器1相配合安装的地感盒300也能够更加接近地面,从而改善地感盒300的测试精度;以及通过该设置不需要特定的停车桩,可以降低建造停车位的成本。
请结合图3与图4,承托件5相背于前支撑杆3弯折方向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51,承载板13远离卡接结构11的一侧设置有凸柱12,凸柱12嵌入安装槽51。
可以理解的,凸柱12嵌入到安装槽51后,用户能够将承托件5与转接器1螺栓连接,从而增强了承托件5与转接器1连接的稳定性,可以有效避免转接器1掉落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凸柱12的形状与安装槽51的开口形状不作具体限制,能够达到凸柱12完整嵌入安装槽51的效果即可。
进一步地,当凸柱12嵌入到安装槽51时,卡接结构11远离承托件5的一端到第二基准面的距离小于支撑横杆2的直径。具体地,当凸柱12嵌入到安装槽51时,承托件5与转接板中除了嵌入安装槽51部分的厚度之和小于支撑横杆2的直径。
可以理解的,通过该设置能够防止其与地面摩擦或撞击地面,从而有效保护地感盒300,也能够减少纵向空间的占用,提升用户的驾驶体验。
请结合图3与图5,承托件5远离转接器1的一侧设有上支撑面53,界定上支撑面53所在的平面为第二基准面,前支撑杆3远离支撑横杆2的一端在第二基准面上的投影点到承托件5的距离与后支撑杆4远离支撑横杆2的一端在第二基准面上的投影点到承托件5的距离之比为3:4-4:3。
可以理解的,通过该设置使得位于车辆200前端与后端的电器件距离转接器1的距离不相差太多,便于转接器1与车辆200两端的电器件相连接,简化了电器件与转接器1之间的连接线路。
进一步地,支撑面53开设有腰孔52,凸柱12远离卡接结构11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柱121,定位柱121嵌入腰孔52。
可以理解地,通过该设置,用户能够直接将定位柱121嵌入预定好的位置,从而便于用户将凸柱12嵌入到安装槽51,避免了连接时需要校正凸柱12的嵌入位置,有效提高了凸柱12嵌入安装槽51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柱121与腰孔52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定,能够达到定位柱121嵌入腰孔52从而提升凸柱12嵌入安装槽51效率的技术效果即可。
进一步地,支撑横杆2相对两侧面分别设置了由支撑横杆2向外延伸的承托件5,支撑横杆2同侧设置两个承托件5,同侧的两个承托件5之间设置了连杆6,同侧的两个承托件5通过连杆6相连。
可以理解的,通过该设置有效增强了承托件5的稳定性,防止出现承托件5从支撑横杆2上掉落的情况,从而降低风险成本。
进一步地,连杆6向远离卡接结构11方向隆起。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连杆6隆起的形状为倒U形。
可以理解的,通过该设置,为安装或拆卸地感盒300留有操作空间,优化了安装及拆卸地感盒300的拆卸过程,从而提升了工作效率。
请结合图1,图6与图7,卡接结构11包括靠近承载板13同一端的第一卡接件111和第二卡接件112,第一卡接件111和第二卡接件112向承载板13的另一端分别开设有卡接开口113和插接槽口1121。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插接槽口1121的数量为两个,且插接槽口1121为通孔,卡接结构11远离承托件5的一端到承载板13间的距离等于盒体A1厚度,插接槽口1121的高度等于连接板A2的厚度,连接器中插接槽口1121设置的距离等于同侧的连接板A2之间的距离,地感盒300一侧通过连接板A 2与连接器螺纹连接,另一侧通过连接板A 2与连接器中的卡接结构11卡接。
可以理解的,通过该设置,能够节省地感盒300与转接器1之间连接所需要的螺钉用材,简化了地感盒300与转接器1之间的安装工序,能够有效降低工艺成本以及提升安装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卡接件111包括垂直部1111和扣合部1112,垂直部1111、扣合部1112和承载板13远离承托件5一侧的表面界定卡接开口113,垂直部1111相背于卡接开口113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1113。
可以理解的,通过该设置能够有效增强垂直部1111的强度进而避免垂直部1111发生形变导致第一卡接件111无法稳定扣合地感盒300,从而提升了第一卡接件111的强度,进一步保障用户的驾驶体验。
请参阅图8,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200,车辆200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架10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架及车辆,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车架包括支撑横杆与分别设置在支撑横杆两端的前支撑杆与后支撑杆,支撑横杆与前支撑杆、后支撑杆的连接处呈弧形过渡以使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向支撑横杆的同侧弯折;界定支撑横杆、前支撑杆与后支撑杆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基准面,车架还包括与支撑横杆连接的承托件以及承托件相背前支撑杆弯折方向的一侧连接的转接器,承托件垂直第一基准面,转接器包括承载板与设置在承载板远离承托件一侧的卡接结构。将转接器设置在车辆的中间位置,从而能够将地感盒通过转接器安装在车辆的脚踏板下方,这样车辆的电子控制器无论是设置在车辆前方还是车辆尾部,都能做较好连接,从而解决连接线路冗余的问题;通过该设置,与转接器相配合安装的地感盒也能够更加接近地面,从而改善地感盒的测试精度;以及通过该设置不需要特定的停车桩,可以降低建造停车位的成本。
2.本实用新型的承托件相背于前支撑杆弯折方向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承载板远离卡接结构的一侧设置有凸柱,凸柱嵌入安装槽。通过该设置,凸柱嵌入到安装槽后,用户能够将承托件与转接器螺栓连接,从而增强了承托件与转接器连接的稳定性,可以有效避免转接器掉落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的承托件远离转接器的一侧设有上支撑面,界定上支撑面所在的平面为第二基准面,前支撑杆远离支撑横杆的一端在第二基准面上的投影点到承托件的距离与后支撑杆远离支撑横杆的一端在第二基准面上的投影点到承托件的距离之比为3:4-4:3。通过该设置,使得位于车辆前端与后端的电器件距离转接器的距离相差不大,便于转接器与车辆两端的电器件相连接,简化了电器件与转接器之间的连接线路。
4.本实用新型中当凸柱嵌入到安装槽时,卡接结构远离承托件的一端到第二基准面的距离小于支撑横杆的直径。通过该设置,能够防止其与地面摩擦或撞击地面,从而有效保护地感盒,也能够减少纵向空间的占用,提升用户的驾驶体验。
5.本实用新型的支撑面开设有腰孔,凸柱远离卡接结构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柱,定位柱嵌入腰孔。通过该设置,用户能够直接将定位柱嵌入预定好的位置,从而便于用户将凸柱嵌入到安装槽,避免了连接时需要校正凸柱的嵌入位置,有效提高了凸柱嵌入安装槽的效率。
6.本实用新型的卡接结构包括靠近承载板同一端的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向承载板的另一端分别开设有卡接开口和插接槽口。通过该设置,能够节省地感盒与转接器之间连接所需要的螺钉用材,简化了地感盒与转接器之间的安装工序,能够有效降低工艺成本以及提升安装效率。
7.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卡接件包括垂直部和扣合部,垂直部、扣合部和承载板远离承托件一侧的表面界定卡接开口,垂直部相背于卡接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通过该设置,能够有效增强垂直部的强度进而避免垂直部发生形变导致第一卡接件无法稳定扣合地感盒,从而提升了第一卡接件的强度,进一步保障用户的驾驶体验。
8.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横杆相对两侧面分别设置了由支撑横杆向外延伸的承托件,支撑横杆同侧设置两个承托件,同侧的两个承托件之间设置了连杆,同侧的两个承托件通过连杆相连。通过该设置,有效增强了承托件的稳定性,防止出现承托件从支撑横杆上掉落的情况,从而降低风险成本。
9.本实用新型的连杆向远离卡接结构方向隆起。通过该设置,为安装或拆卸地感盒留有操作空间,优化了安装及拆卸地感盒的拆卸过程,从而提升了工作效率。
10.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又一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辆,具有与上述车架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支撑横杆与分别设置在支撑横杆两端的前支撑杆与后支撑杆,所述支撑横杆与所述前支撑杆、所述后支撑杆的连接处呈弧形过渡以使所述前支撑杆和所述后支撑杆向所述支撑横杆的同侧弯折;界定所述支撑横杆、所述前支撑杆与所述后支撑杆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基准面,所述车架还包括与所述支撑横杆相连接的承托件以及所述承托件相背所述前支撑杆弯折方向的一侧连接的转接器,所述承托件垂直所述第一基准面,所述转接器包括承载板与设置在所述承载板远离所述承托件一侧的卡接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件相背于所述前支撑杆弯折方向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承载板远离所述卡接结构的一侧设置有凸柱,所述凸柱嵌入所述安装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界定所述承托件远离所述转接器的表面为上支撑面,界定所述上支撑面所在的平面为第二基准面,所述前支撑杆远离所述支撑横杆的一端在所述第二基准面上的投影点到所述承托件的距离与所述后支撑杆远离所述支撑横杆的一端在所述第二基准面上的投影点到所述承托件的距离之比为3:4-4: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凸柱嵌入到所述安装槽时,所述卡接结构远离所述承托件的一端到所述第二基准面的距离小于所述支撑横杆的直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开设有腰孔,所述凸柱远离所述卡接结构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嵌入所述腰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结构包括靠近所述承载板同一端的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一卡接件和所述第二卡接件向所述承载板的另一端分别开设有卡接开口和插接槽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垂直部和扣合部,所述垂直部、所述扣合部和所述承载板远离所述承托件一侧的表面界定所述卡接开口,第一卡接件还包括所述垂直部相背于所述卡接开口的一侧设置的加强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横杆同侧设置两个所述承托件,所述车架包括同侧的两个所述承托件之间设置的连杆,同侧的两个所述承托件通过所述连杆相连。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向远离所述卡接结构方向隆起。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架。
CN202320279087.5U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车架及车辆 Active CN2199278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79087.5U CN219927892U (zh)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车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79087.5U CN219927892U (zh)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车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27892U true CN219927892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97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79087.5U Active CN219927892U (zh)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车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278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9859B (zh) 用于低轮廓保险丝的连接器
CN216554784U (zh) 卡扣结构及油门踏板
CN219927892U (zh) 一种车架及车辆
CN113937536A (zh) 连接器设备
CN111312942B (zh) 一种动力电池安装结构及电动汽车
CN110854332B (zh) 电动汽车电池托架
CN210706834U (zh) 一种汽车天窗安装支架
CN219192094U (zh) 车载摄像头组件及汽车
CN219076981U (zh) 一种外水切封头
US20220314909A1 (en) Battery installation structure
CN213937266U (zh) 一种母线桥架
CN215815668U (zh) 一种拼接键盘
CN217804918U (zh) 一种靶车的连接装置
CN215632432U (zh) 用于箱体的隔板卡扣组件
CN213522783U (zh) 一种前面板支架
CN217957470U (zh) 车载终端壳体和车载移动数据终端
CN209921192U (zh) 一种汽车usb接口定位件
CN219382400U (zh) 前保险杠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9106401U (zh) 固定支架及电池包
KR950003708Y1 (ko) 건축용 파이프의 고정클램프
CN219163615U (zh) 电池连接结构及电动车
CN217061998U (zh) 一种带有外置保险丝安装底座的控制器
CN218586190U (zh) 定位工装和电池包
CN219843164U (zh) 过流簧片及电子水泵
CN220474787U (zh) 电池外壳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