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27278U - 一种墨水补充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墨水补充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27278U
CN219927278U CN202320936297.7U CN202320936297U CN219927278U CN 219927278 U CN219927278 U CN 219927278U CN 202320936297 U CN202320936297 U CN 202320936297U CN 219927278 U CN219927278 U CN 2199272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ad
bottle
engagement portion
mouthpiec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3629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敬章
邱涌群
陈伟健
梁仕超
黄家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272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272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墨水补充容器,包括用于容纳液体的瓶身件,以及与瓶身件连通且用于导出瓶身件内的液体的瓶嘴件;瓶身件设有第一螺纹,瓶嘴件设有第二螺纹,瓶身件和瓶嘴件通过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配合锁合;瓶身件设有第一卡合部,瓶嘴件上设有第二卡合部,瓶身件与瓶嘴件相互锁合时,第一卡合部能够与第二卡合部连接,阻挡瓶嘴件和瓶身件反向相对移位。本申请通过在瓶身件上设置第一卡合部,瓶嘴件上设置第二卡合部,在瓶嘴件安装在瓶身件时,第一卡合部能够与第二卡合部卡合,使防止瓶嘴件在瓶身件上反转,能够防止瓶嘴件与瓶身件连接松动,产生相对移位,形成间隙,造成漏墨。

Description

一种墨水补充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成像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墨水补充容器。
背景技术
墨水瓶瓶身顶部设置有墨水出口形成部,墨水出口形成部与墨水瓶瓶身为螺纹连接,在墨水出口形成部顶部又连接有瓶盖,瓶盖与墨水出口形成部也为螺纹连接,在使用时,需要将瓶盖拧下,然后进行使用。
可是在拧瓶盖时,容易将墨水出口形成部一起拧下来或者让墨水出口形成部反旋,使得墨水出口形成部与瓶身连接松动,造成漏墨。
因此,需要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墨水补充容器,可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墨水补充容器,包括用于容纳液体的瓶身件,以及与所述瓶身件连通且用于导出瓶身件内的液体的瓶嘴件;
所述瓶身件设有第一螺纹,所述瓶嘴件设有第二螺纹,所述瓶身件和所述瓶嘴件通过所述第一螺纹和所述第二螺纹配合锁合;
所述瓶身件设有第一卡合部,所述瓶嘴件上设有第二卡合部,所述瓶身件与所述瓶嘴件相互锁合时,所述第一卡合部能够与所述第二卡合部连接,阻挡所述瓶嘴件和所述瓶身件反向相对移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部被构造为在所述瓶身件上的凹部,所述第二卡合部被构造为在所述瓶嘴件内的凸部,所述瓶身件与所述瓶嘴件相互锁合时,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由此,使第一卡合部能够与第二卡合部卡合,使瓶嘴件安装在瓶身件时,能够防止反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螺纹之间,所述第二卡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螺纹之间。由此,提供了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的具体位置,相互卡接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所述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被构造为多段螺纹,所述第一卡合部位于断开的所述第一螺纹内,所述第二卡合部凸出于所述第二螺纹内。由此,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均设置在多段螺纹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螺纹的下方,所述第二卡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螺纹的下方。由此,使瓶身件和瓶嘴件通过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配合连接时,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位置相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合部能够在所述瓶嘴件上弹性形变,所述瓶身件与所述瓶嘴件相互锁合时,所述第二卡合部通过弹性变形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由此,使第二卡合部在瓶嘴件容易产生形变,使第二卡合部能够卡合到第一卡合部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瓶嘴件上还设有镂空结构,所述镂空结构围绕所述第二卡合部设置,所述第二卡合部通过所述镂空结构在所述瓶嘴件上弹性形变。由此,镂空结构提供第二卡合部弹性变形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合部上设有抵接部和导向部,所述第二卡合部通过所述导向部滑入所述第一卡合部内,所述第二卡合部通过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相接。由此,方便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进行卡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部被构造为在所述瓶身件上的凸部,所述第二卡合部被构造为在所述瓶嘴件内的凸部,所述瓶身件与所述瓶嘴件相互锁合时,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由此,提供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均为凸起的结构进行卡接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螺纹的上方,所述第二卡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螺纹的上方。由此,提供了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的配合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螺纹的下方,所述第二卡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螺纹的下方。由此,提供了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的另一个相应配合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合部被构造为棘爪结构,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抵接,阻挡所述瓶嘴件与所述瓶身件相对移位。由此,使第一卡合部能够与第二卡合部卡合,使瓶嘴件安装在瓶身件时,能够防止反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棘爪结构在所述瓶嘴件内壁沿周向设置。由此,棘爪结构能够在瓶嘴件周向上阻挡瓶嘴件轴向转动,防止瓶嘴件在瓶身件上反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瓶嘴件上设有第三螺纹,所述第三螺纹位于所述第二螺纹的上方,在从所述瓶嘴件导出所述瓶身件内液体的方向上,所述第三螺纹与第二螺纹不重叠。由此,保证了墨水补充容器各个部件之间的紧密连接,提高了墨水补充容器的密封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瓶嘴件上设有第四螺纹,所述第五螺纹位于所述第三螺纹的上方,在从所述瓶嘴件导出所述瓶身件内液体的方向上,所述第五螺纹、第二螺纹和第三螺纹相互之间均不重叠。由此,进一步保证了墨水补充容器各个部件之间的紧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墨水补充容器,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在瓶身件上设置第一卡合部,瓶嘴件上设置第二卡合部,在瓶嘴件安装在瓶身件时,第一卡合部能够与第二卡合部卡合,使防止瓶嘴件在瓶身件上反转,能够防止瓶嘴件与瓶身件连接松动,产生相对移位,形成间隙,造成漏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墨水补充容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墨水补充容器的截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墨水补充容器的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瓶嘴件的立体图;
图5为图3中E处的放大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墨水补充容器安装瓶盖后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瓶盖的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墨水补充容器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墨水补充容器的分解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瓶身件的立体图一。
图11为图9中A处的放大结构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瓶身件的立体图二;
图13为图11中B处的放大结构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瓶身件的立体图三;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瓶嘴件的立体图;
图16为图14中C处的放大结构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墨水补充容器的立体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墨水补充容器的分解图;
图19为图17中D处的放大结构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瓶嘴件的立体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墨水补充容器的立体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墨水补充容器的分解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瓶嘴件的立体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墨水补充容器的分解图;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瓶盖的示意图;
图26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瓶嘴件的示意图;
图27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瓶嘴件另一方向的示意图;
图28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瓶嘴件的截面图;
图29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墨水补充容器的截面图;
图30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瓶盖与瓶嘴件结合后的截面图;
图31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墨水补充容器的分解图;
图32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去盖后的墨水补充容器的截面图;
图33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墨水补充容器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墨水补充容器,该墨水补充容器内存储有用于打印的显影介质,比如:墨水。墨水补充容器可拆卸安装于成像装置上,如:打印机,成像装置与墨水补充容器连接后,墨水补充容器为成像装置供应墨水。当成像装置打印时,墨水补充容器内的显影介质会显示在记录介质(比如:纸,或者其它可以承载显影介质的记录介质)上。在成像装置中,可安装在成像装置中的墨水补充容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例如,成像装置安装有四个墨水补充容器,四个墨水补充容器包含不同颜色(例如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的墨水。除了是四个之外,成像装置上的墨水补充容器还可以是一至三个,或五个或更多。关于成像装置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方式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墨水补充容器的结构。为方便描述,以墨水补充容器的墨水流出的方向为A方向,即墨水补充容器中输出墨水的一端为上方(上侧),与上方相对的一端为下方(下侧),下方指向上方的方向即为A方向;如1图所示,该墨水补充容器包括相互连通的瓶身件1和瓶嘴件2。
如图2、图3所示,瓶身件1用于容纳液体,为内部中空的瓶体结构,瓶身件1上设有用于注入墨水和倒出墨水的第一出口11,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瓶身件1为具有躯体部13和卡接部14的空心的容器状结构,能够容纳将躯体部13和卡接部14相加而成的容量的墨水,使瓶身件1上的躯体部13和卡接部14相加而成的内部空间构成了墨水容纳部;且瓶身件1的顶部上设有第一螺纹12,可采用外螺纹结构,第一螺纹12设置在瓶身件1靠近瓶嘴件2卡接部14的外表面上。
瓶身件1上的顶部还设有第一卡合部,第一卡合部设置在第一螺纹12之间,第一卡合部被构造为在瓶身件1上的凹部,凹部可以是在瓶身件1上第一凹陷31的结构,例如凹槽、人工断开的结构等,具体的,第一螺纹12被构造为多段螺纹,第一卡合部(第一凹陷31)位于断开的第一螺纹12内,将第一螺纹12分隔成两段,两段螺纹之间形成了上述凹部,即第一卡合部为在第一螺纹12上断开的开口结构,呈现出在第一螺纹12上凹陷结构,但不影响第一螺纹12配合的完整性,且第一卡合部的断开形状与瓶身件1的轴向平行。
如图4所示,瓶嘴件2用于导出瓶身件1内的液体,瓶嘴件2能够套装瓶身件1上,瓶嘴件2上设有注入墨水和倒出墨水第二出口21,瓶嘴件2包括结合部23和筒部24的,结合部23和筒部24相互一体地形成筒状结构,筒状结构的瓶嘴件2能够套在瓶身件1上,且瓶嘴件2套在瓶身件1时,结合部23的内径比瓶身件1的卡接部14的外径大,结合部23与卡接部14接合,在瓶嘴件2和瓶身件1卡接了的状态下,结合部23覆盖在卡接部14外;瓶嘴件2的下侧设置第二螺纹22,可采用内螺纹结构,第二螺纹22设置在瓶嘴件2结合部23的内侧的侧面上,瓶嘴件2套在瓶身件1上,通过轴向旋转,使第一螺纹12与第二螺纹22配合,使卡接部14与结合部23连接,将瓶嘴件2安装在瓶身件1上,因此,瓶嘴件2安装在瓶身件1的顶端,且通过第一螺纹12和第二螺纹22的配合连接即相互锁合在一起。
瓶嘴件22还设置第二卡合部,第二卡合部被构造为在瓶嘴件2内的凸部,凸部可以是在瓶嘴件2内第一凸起32的结构,例如在瓶嘴件2的内壁上的凸出结构,具体的,第二螺纹22被构造为多段螺纹,第二卡合部(第一凸起32)设置在第二螺纹22之间,具体来说,第二卡合部凸起于第二螺纹22的螺纹线之间,致使第二卡合部不影响第二螺纹22与第一螺纹12配合的完整性,当然,第二卡合部的形状与第一卡合部相适配,只要两者可相互卡接即可。
瓶身件1和瓶嘴件2通过第一螺纹12和第二螺纹22配合进行连接(相互锁合)时,即瓶身件1与瓶嘴件2之间正向转动到最紧位置时,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合,即第一凹陷31与第一凸起32卡合,可在瓶身件1和瓶嘴件2通过螺纹配合朝A方向的反向靠近后,被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卡合锁定,防止瓶身件1和瓶嘴件2连接松动,即使瓶身件1与瓶嘴件2之间不能够转动,能够防止瓶嘴件2在瓶身件1上反转,阻挡瓶嘴件2和瓶身件1相对移位(朝A方向相互移动),造成漏墨。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二卡合部设有抵接部和导向部,瓶嘴件2安装在瓶身件1上,瓶嘴件2与瓶身件1正向转动(拧紧的方向)时,第二卡合部能够通过导向部导向滑入第一卡合部内,当瓶嘴件2在瓶身件1上反转时,抵接部能够与第一卡合部抵接,阻挡瓶嘴件2在瓶身件1上反转。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部为第一凸起32上的第一斜面322,抵接部为第一凸起32上的第一抵接面321,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斜面322在瓶嘴件2上与瓶嘴件2轴向交叉,第一抵接面321设置在瓶嘴件2上与瓶嘴件2的轴向平行。所以,瓶嘴件2在正向转动时,第一螺纹12能与第二螺纹22配合,第一螺纹12能够顺着第一斜面322导向,与第二螺纹22配合,将瓶身件1与瓶嘴件2安装,且最后第一凸起32通过第一斜面322导向滑落第一凹陷31内;瓶嘴件2在反向转动时,第一抵接面321能与第一凹陷31抵接,阻挡第一螺纹12与第二螺纹22转动,从而阻挡瓶嘴件2在瓶身件1上转动,防止瓶嘴件2在瓶身件1上翻转。
进一步的,瓶身件1安装在瓶嘴件2时,瓶身件1和瓶嘴件2之间设置密封圈15,使瓶身件1与瓶嘴件2通过第一螺纹12和第二螺纹22固定连接后,不会漏墨。
此外,在瓶嘴件2内设有密封阀6,瓶嘴件2的上侧的一端设置密封阀6,密封阀6包括筒状件,筒状件外侧与瓶嘴件2内壁局部贴合;密封阀6与瓶嘴件2之间的密封性良好。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阀6为筒状件,还包括端部的阀片,阀片通常以十字形或“*”形切槽分割出多个皮瓣(图中未示出),注墨时成型装置的墨罐侧设置连接管插入皮瓣之间,连通到瓶身件1内,使墨水补充容器内的墨水能够供应到成像装置上,皮瓣展开并与连接管贴合,从而实现密封阀6内侧与连接管之间的密封。
参考图5、图6,还包括瓶盖7,瓶盖7可拆卸安装在瓶嘴件2上,用于封闭瓶嘴件2。具体地,在本实施中,瓶嘴件2在筒部24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三螺纹25,瓶盖7内侧设置有第四螺纹71,瓶盖7为盖状结构,能够盖在瓶嘴件2的筒部24上,通过第三螺纹25与内螺纹的配合固定在瓶嘴件2上,能够封闭瓶嘴件2,使瓶嘴件2安装在瓶身件1后,通过瓶盖7安装在瓶嘴件2上,使墨水补充容器不会漏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图5,瓶嘴件2上设有第一镂空结构51,第一镂空结构51围绕第二卡合部设置,使第二卡合部能够弹性变形,使第二卡合部能够卡合到第一卡合部上。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镂空结构51为设置在瓶嘴件2上大致U型的结构,第二卡合部位于大致U形第一镂空结构51中间,且瓶嘴件2为塑料或橡胶等能够材料制成,使第二卡合部能够在瓶嘴件2上弹性变形,即瓶嘴件2安装在瓶身件1时,第二卡合部能够弹性变形卡进第一卡合部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部在瓶身件1设置两个或多个。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部设置两个,两个第一卡合部分别设置在瓶身件1的瓶身件1的径向相对的两侧上,且第二卡合部同样相对设置两个,两个第二卡合部设置在瓶嘴件2的径向相对的两侧上,当瓶嘴件2安装在瓶身件1时,两个第二卡合部分别嵌在两个第一卡合部内,能够防止瓶嘴件2在瓶身件1上反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在使用时,瓶嘴件2通过第一螺纹12与第二螺纹22配合安装在瓶身件1上,且瓶嘴件2上的第一凸起32能通过镂空结构弹性变形,嵌入瓶身件1上的第一凹陷31内,使第一凸起32与第一凹陷31卡合,使瓶嘴件2在反转时,通过第一抵接面321与第一凹陷31的凹面抵接,能够防止瓶嘴件2反转,防止瓶嘴件2与瓶身件1松动,防止墨水补充容器漏墨。
实施例二
如图8至图19所示,本实施案例中提供了另一种墨水补充容器,本实施案例与实施案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案例中,第一卡合部在瓶身件1上设置在第一螺纹12的下方,第二卡合部设置在第二螺纹22的下方。
具体的,如图8、图16所示,第一卡合部(即凹部)被构造为第二凹陷41的结构,设置于第一螺纹12的下侧,第二凹陷41为在瓶身件1上的凹槽结构,第二凹陷41的开口朝向A方向,且第二凹陷41与瓶身件1的中心轴距离大于第一螺纹12的半径;第二卡合部(即凸部)被构造为第二凸起42的结构,设置于第二螺纹22的下侧,第二凸起42是瓶嘴件2的内壁上凸出的结构,与第二凹陷41的结构相适配,当第一螺纹12与第二螺纹22配合时,第二凸起42能够卡入到第二凹陷41内,即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卡合,使瓶嘴件2在瓶身件1上卡合而不会相互反转移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5和图16所示,第二卡合部也设有抵接部和导向部,导向部为第二凸起42上的第二斜面422,抵接部为第二凸起42上的第二抵接面421,瓶嘴件2安装在瓶身件1上,瓶嘴件2与瓶身件1正向转动(绕瓶身件的轴向拧紧转动)时,第二卡合部能够通过导向部导向滑入第一卡合部内,当瓶嘴件2在瓶身件1上反转时,抵接部能够与第一卡合部抵接,阻挡瓶嘴件2在瓶身件1上反转,具体的,第二斜面422在第二凸起42上与瓶嘴件2轴向交叉,第二抵接面421设置在第二凸起42上与瓶嘴件2的轴向平行,所以,瓶嘴件2在轴向转动时,第一螺纹12能与第二螺纹22配合,第二斜面422能导向瓶身件1与瓶嘴件2安装,第二抵接面421能与第一卡合部抵接,阻挡瓶嘴件2在瓶身件1上转动,进而防止瓶嘴件2在瓶身件1上翻转。
而且,参考图10、图11在第二凹陷41内设有直面411和凹面412,在第二凸起42卡合到第二凹陷41内时,第二抵接面421与凹面412抵接,能够将阻挡瓶嘴件2反转。或者,参考图12、图13,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凹陷41内还可以设置导向面413和凹面412,通过导向面413使瓶嘴件2正向转动时,第二凸起42能够通过导向面413滑出第二凹陷41内。
进一步地,如图15所示,瓶嘴件2上还设有第二镂空结构52,第二镂空结构52围绕第二卡合部设置,第二卡合部通过第二镂空结构52能够在瓶嘴件2上弹性形变,使第二卡合部能够在瓶身件1上形变,卡合到第一卡合部上。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镂空结构52为瓶嘴件2上大致L形结构镂空,第二镂空结构52在瓶嘴件2上围绕第二卡合部设置,且瓶嘴件2为塑料或橡胶等能够材料制成,因此,第二卡合部在瓶嘴件2上时,能够受外力作用在瓶嘴件2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变形,使瓶嘴件2安装在瓶身件1时,第二卡合部能够变形卡合到第一卡合部内,防止瓶嘴件2在瓶身件1上反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部在瓶身件1设置两个或多个。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部设置两个,两个第一卡合部分别设置在瓶身件1的径向相对的两侧上,且第二卡合部同样相对设置两个,两个第二卡合部设置在瓶嘴件2相对的内侧上,当瓶嘴件2安装在瓶身件1时,两个第二卡合部分别嵌在两个第一卡合部内,能够防止瓶嘴件2在瓶身件1上反转,或者,参考图9,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部还可以设置四个,四个第一卡合部两个两个一组,组成两组第一卡合部,两组第一卡合部分别设置在瓶身件1相对的两侧上,第二卡合部在瓶嘴件2上设置两个,在瓶嘴件2安装在瓶身件1时,两个第二卡合部能够分别落在两组第一卡合部上,且一个第二卡合部能够与一组第一卡合部中的一个卡合,因为一组第一卡合部上设有两个第一卡合部,所以第二卡合部能够在两个第一卡合部中任意一个卡合,卡合位置能够进行调节。
本实施案例中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一中一致,此处不再叙述。
实施例三
如图17至图20所示,本实施案例中提供了另一种墨水补充容器,本实施案例与实施案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案例中,第一卡合部被构造为在瓶身件1上的凸部(即凸起的结构),第二卡合部被构造为在瓶嘴件2内的凸部(即凸起的结构),瓶身件1与瓶嘴件2相互锁合时,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卡合,阻挡瓶嘴件2在瓶身件1上转动。
具体的,参考图18、图19,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部为瓶身件1上设置的第三凸起51,第二卡合部为棘爪结构,如图20所示,棘爪结构为瓶嘴件2上设置的第一棘爪52,第一棘爪52为在瓶嘴件2内A方向的反向凸出的规则条状结构,第一棘爪52可在瓶嘴件2内壁沿周向设置,当瓶嘴件2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在瓶身件1时,第一棘爪52能够与第三凸起51卡接,阻挡瓶嘴件2与瓶身件1相对转动,使瓶嘴件2与瓶身件1之间不会反转。进一步地,第一卡合部设置在第一螺纹12的下方,第二卡合部设置在第二螺纹22的下方,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位置相对应,使第一螺纹12与第二螺纹22配合后,第二卡合部能够卡合在第一卡合部上。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凸起51为瓶身件1外圆周面设置的凸起结构,且在瓶身件1的高度方向上,位于第一螺纹12的下侧,第一棘爪52为瓶嘴件2内壁上,位于第二螺纹22的下侧,瓶嘴件2通过第一螺纹12和第二螺纹22的配合安装在瓶身件1时,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的位置相对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瓶嘴件2上设置多个第一棘爪52,多个第一棘爪52在瓶嘴件2上环形阵列设置,瓶嘴件2上多个第一棘爪52至少任一个破损了的情况下,瓶嘴件2上的其他第一棘爪52不能够与第三凸起51卡合瓶嘴件2和瓶身件1,使墨水瓶不再回收利用。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棘爪52沿周向间隔设置于瓶嘴件2内壁上,第三凸起51上设有第三斜面512和第三抵接面511,第三斜面512和第三抵接面511均沿瓶嘴件2径向方向倾斜设置,第三斜面512和第三抵接面511均与瓶嘴件2的轴向交叉,且第三斜面512与第三抵接面511交叉,所以,瓶嘴件2在轴向正向转动时,第一螺纹12能与第二螺纹22配合,第三斜面512能导向瓶身件1与瓶嘴件2安装,瓶嘴件2在轴向反向转动时,第三抵接面511能够卡接锁紧在第一棘爪52上,阻挡瓶嘴件2在瓶身件1上转动,进而防止瓶嘴件2在瓶身件1上翻转。
本实施案例中,其他结构与实施一中一致,此处不再叙述。
实施例四
如图21至图23所示,本实施案例中提供了另一种墨水补充容器,本实施案例与实施案例三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案例中,第一卡合部在瓶身件1上且设置在第一螺纹12的上方,第二卡合部在瓶嘴件2上且设置在第二螺纹22的上方。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3所示,第二卡合部被构造为棘爪结构(即第二棘爪62),第二棘爪62为可在瓶嘴件2内壁沿周向设置,第一卡合部被构造为凸部,凸部为瓶身件1上设置的第四凸起61,第四凸起61为瓶身件1外表面上沿瓶身件1径向方向突出设置的方形条状凸起,且第二棘爪62在瓶嘴件2上位于第二螺纹22的上侧,第四凸起61设置在瓶身件1上第一螺纹12的上侧,瓶嘴件2通过第一螺纹12和第二螺纹22的配合安装在瓶身件1时,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的位置相对应,瓶嘴件2在瓶身件1上正向转动时,第四凸起61不阻挡第二棘爪62,瓶嘴件2在瓶身件1上正常转动,当瓶嘴件2在瓶身件1反向转动时,第四凸起61阻挡第二棘爪62,将瓶嘴件2卡接锁紧,使瓶嘴件2和瓶身件1之间不能够再转动,防止瓶嘴件2在瓶身件1上反转。
进一步地,第二棘爪62设置多个,多个第二棘爪62在瓶嘴件2内壁上沿周向环形阵列设置,第二棘爪62与实施例三中的棘爪结构不同,单独棘爪破损后不能多次使用,第二棘爪62的结构类似于瓶嘴件2内阶梯式的凹坑,即通过凸起的阶梯式结构形成的一种凹坑,第二棘爪62能够与第四凸起61卡合,阻挡瓶嘴件2反转。
本实施案例中,其他结构与实施三中一致,此处不再叙述。
实施例五
如图24至图33所示,本实施案例中提供了另一种墨水补充容器,本实施案例与实施案例二的结构大部分相同,本实施例通过在瓶嘴件2上设置不重叠的螺纹部分,保证了墨水补充容器各个部件之间的紧密连接,提高了墨水补充容器的密封性能。
如图24所示,该墨水补充容器包括瓶身件1、瓶嘴件2、瓶身件1、密封阀6以及密封圈15,瓶身件1的端部上设置有卡接部14;瓶嘴件2安装在瓶身件1上,瓶嘴件2的上侧具有供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241;瓶盖7可拆卸安装至瓶嘴件2上,用以密封瓶嘴件2;密封阀6设置在瓶嘴件2内,用以打开或关闭墨水出口241;密封圈15设置在瓶嘴件2内,与瓶身件1的卡接部14的上侧抵接,防止墨水从卡接部14流出。
具体的,如图25所示,瓶盖7具有上侧壁731、下侧壁和顶端部732,上侧壁731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第四螺纹71,第四螺纹71更靠近与顶端部732。这里的瓶盖7采用双层结构(盖中盖),即使在受到外力冲击或挤压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内部盖破损,能有效地保护瓶嘴件2的结构,不会造成瓶嘴件2的破损从而影响墨水填充。
图26为瓶嘴件2的示意图,图27为瓶嘴件2另一方向的示意图,图28为瓶嘴件2的截面图。如图26、图27、图28所示,瓶嘴件2具有结合部23和筒部24。结合部23的内侧具有第二螺纹22,筒部24的外侧具有第三螺纹25,与瓶盖7上的上侧壁131上的内螺纹配合连接,第三螺纹25比第二螺纹22更靠近墨水出口241处。
密封阀6,卡合设置在瓶嘴件2靠近墨水出口241处,其瓶嘴件2靠近墨水出口处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卡合凸部,密封阀6的外周壁上设置有与卡合凸部相匹配的卡合凹部,防止密封部件在墨水填充时被带出而脱离墨水出口处,墨水出现泄漏的问题。密封阀6上设置有自闭切口,这里的自闭切口的形状不限定,可以是一字切口、十字切口或米字切口等,与实施例一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29所示,瓶身件1的端部具有卡接部14,瓶身件1中的墨水经卡接部14流入瓶嘴件2内,卡接部14的外侧具有第一螺纹12,与瓶嘴件2上的第二螺纹22配合连接。
如图29和图30所示,当将墨水补充容器中的各个配件正确安装后,第二螺纹22与瓶身件1的卡接部14的第一螺纹12配合,使得瓶嘴件2与瓶身件1之间密封连接,垫片150紧贴卡接部14的端部,墨水难以从卡接部14流出;第三螺纹25与瓶盖7的上侧壁131上的第四螺纹71配合,使得瓶嘴件2与瓶盖7之间密封连接,瓶盖7的顶端部132紧贴墨水出口241的端部,防止墨水从墨水出口241处流出。当将从瓶身件1的卡接部14朝向瓶嘴件2的墨水出口241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A方向)时,第三螺纹25设置在第二螺纹22的上方,且第三螺纹25在A方向上的形成区域与第二螺纹22在A方向上的形成区域不重叠。这样保证了墨水补充容器各个部件之间的紧密连接,提高了墨水补充容器的密封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1-3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瓶嘴件2内设置有密封部件240,密封部件240与实施例一中不同,这里的密封部件240设置成移动弹簧阀芯结构,其可以在瓶嘴件2内上下移动,用以打开或关闭墨水出口。比密封部件240更靠近墨水出口241处还设置有环状部件270,即在密封部件240的上侧安装有环状部件270,环状部件270上具有开口,便于墨水填充时打印机上的瓶嘴件2插入,同时还具有固定瓶嘴件2的作用,瓶嘴件2倾斜,墨水泄漏。
瓶嘴件2的筒部24靠近墨水出口241的外周壁上还设置第五螺纹26,即在瓶嘴件2的上侧设有第五螺纹26,第五螺纹26更靠近墨水出口241,墨水出口处设置有压盖260,压盖260上设置有与第五螺纹26相配合的第二内螺纹261,这里的压盖260用以固定环状部件270与墨水出口处的抵接,当压盖螺纹连接到瓶嘴件2上时,密封部件240被固定密封,防止从墨水出口处脱落,减少墨水的泄漏。
当将从所述瓶身件1的卡接部14朝向瓶嘴件2的墨水出口241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A方向)时,第五螺纹26设置在第三螺纹25上方,第三螺纹25设置在第二螺纹22的上方,且第二螺纹22在A方向上的形成区域与第三螺纹25在A方向上的形成区域与第五螺纹26在A方向上的形成区域都不重叠,即在A方向上第五螺纹26、第二螺纹22和第三螺纹25相互之间均不重叠。
本实施例中采用三层密封,这样更保证了墨水补充容器各个部件之间的紧密连接,提高了墨水补充容器的密封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容纳液体的瓶身件,以及与所述瓶身件连通且用于导出瓶身件内的液体的瓶嘴件;
所述瓶身件设有第一螺纹,所述瓶嘴件设有第二螺纹,所述瓶身件和所述瓶嘴件通过所述第一螺纹和所述第二螺纹配合锁合;
所述瓶身件设有第一卡合部,所述瓶嘴件上设有第二卡合部,所述瓶身件与所述瓶嘴件相互锁合时,所述第一卡合部能够与所述第二卡合部连接,阻挡所述瓶嘴件和所述瓶身件相对移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被构造为在所述瓶身件上的凹部,所述第二卡合部被构造为在所述瓶嘴件内的凸部,所述瓶身件与所述瓶嘴件相互锁合时,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螺纹之间,所述第二卡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螺纹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被构造为多段螺纹,所述第一卡合部位于断开的所述第一螺纹内,所述第二卡合部凸出于所述第二螺纹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螺纹的下方,所述第二卡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螺纹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部能够在所述瓶嘴件上弹性形变,所述瓶身件与所述瓶嘴件相互锁合时,所述第二卡合部通过弹性变形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嘴件上还设有镂空结构,所述镂空结构围绕所述第二卡合部设置,所述第二卡合部通过所述镂空结构在所述瓶嘴件上弹性形变。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部上设有抵接部和导向部,所述第二卡合部通过所述导向部滑入所述第一卡合部内,所述第二卡合部通过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相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被构造为在所述瓶身件上的凸部,所述第二卡合部被构造为在所述瓶嘴件内的凸部,所述瓶身件与所述瓶嘴件相互锁合时,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螺纹的上方,所述第二卡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螺纹的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螺纹的下方,所述第二卡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螺纹的下方。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部被构造为棘爪结构,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抵接,阻挡所述瓶嘴件与所述瓶身件相对移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结构在所述瓶嘴件内壁沿周向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嘴件上设有第三螺纹,所述第三螺纹位于所述第二螺纹的上方,在从所述瓶嘴件导出所述瓶身件内液体的方向上,所述第三螺纹与第二螺纹不重叠。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嘴件上设有第五螺纹,所述第四螺纹位于所述第三螺纹的上方,在从所述瓶嘴件导出所述瓶身件内液体的方向上,所述第五螺纹、第二螺纹和第三螺纹相互之间均不重叠。
CN202320936297.7U 2022-04-26 2023-04-23 一种墨水补充容器 Active CN21992727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024356 2022-04-26
CN202221002435 2022-04-26
CN2022108609934 2022-07-21
CN202210860993 2022-07-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27278U true CN219927278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501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36297.7U Active CN219927278U (zh) 2022-04-26 2023-04-23 一种墨水补充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272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17379B2 (en) Ink replenish container
TWI780115B (zh) 瓶套組
US11001068B2 (en) Ink replenish container
US10350896B2 (en) Ink replenishment container
US6276788B1 (en) Ink cartridge for an ink jet printer having quick disconnect valve 09
CA1216609A (en) Coupling
JP7167622B2 (ja) 連結構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19927278U (zh) 一种墨水补充容器
JP6576258B2 (ja) 抜栓付き吐出キャップ
JP2020066140A (ja) キャップ、インクコンテナ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19256815U (zh) 一种墨水补充容器
CN219618753U (zh) 一种墨水补充容器
CN218804765U (zh) 一种墨水补充容器
CN217415264U (zh) 一种墨水瓶
US20230322449A1 (en) Liquid refill container for refilling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with liquid, and reuse system using liquid refill container
CN111746903B (zh) 储液瓶
CN216443314U (zh) 墨水瓶
CN217373913U (zh) 墨水容器与图像形成装置
CN217319802U (zh) 墨水容器
CN219927285U (zh) 一种通用墨水补充容器
CN221022892U (zh) 一种墨水补充容器
US20230136126A1 (en) Ink replenishment container
CN201532528U (zh) 密封盖及使用该密封盖的碳粉盒
US20240190608A1 (en) Liquid replenishment container
JP2022018869A (ja) 液体収容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