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73913U - 墨水容器与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墨水容器与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73913U
CN217373913U CN202220856534.4U CN202220856534U CN217373913U CN 217373913 U CN217373913 U CN 217373913U CN 202220856534 U CN202220856534 U CN 202220856534U CN 217373913 U CN217373913 U CN 2173739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container
main body
sealing valve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5653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伟健
张华峰
邢静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739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739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墨水容器与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容器主体部与墨水流出部,容器主体部设有出墨口;还包括密封阀,设置于出墨口处,用于打开或关闭出墨口;密封阀包括:密封阀主体,包括弹性收容腔,弹性收容腔开设有连接通孔,连接通孔、弹性收容腔及容器主体部连通;及可移动件,至少部分收容于弹性收容腔内,且闭合连接通孔;当墨水容器与图像形成装置对接时,可移动件的至少部分脱离连接通孔。本申请的墨水容器,通过密封阀的可移动件的移动打开或关闭出墨口,不仅保证了容器主体部与墨水流出部之间的密封性,还减少了其他密封零部件使用;并且注墨完成时,弹性收容腔可推动可移动件复位,提高了复位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墨水容器与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墨水容器与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墨水容器由瓶体和瓶嘴组成,其中,瓶嘴和瓶体为分体式结构,即两者可拆卸连接。为了防止注墨过程中打印原料在瓶嘴与瓶体的连接处发生泄漏,瓶嘴与瓶身之间的密封需要添加密封垫圈;另外在瓶嘴的口部还需要添加密封阀进行口部密封,用于填充时对供墨针的密封包覆。但两处密封结构增加了墨水容器的加工成本和装配工序,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密封垫圈与密封阀的安装比较困难,密封性及密封稳定性也会较差,在搬运和运输等恶劣环境下容易松脱,存在着漏墨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的墨水容器与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在出墨口处设置密封阀,保证了容器主体部与墨水流出部之间的密封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墨水容器,包括用于收容墨水的容器主体部及与所述容器主体部连通的墨水流出部,所述容器主体部设有出墨口;所述墨水容器还包括密封阀,所述密封阀设置于所述出墨口处,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出墨口;所述密封阀包括:
密封阀主体,包括弹性收容腔,所述弹性收容腔远离容器主体部的一端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所述弹性收容腔及所述容器主体部连通;及
可移动件,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弹性收容腔内,且所述可移动件的至少部分闭合所述连接通孔;
当所述墨水容器与图像形成装置对接时,图像形成装置的注墨管与所述可移动件抵接,所述可移动件的至少部分脱离所述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打开,且所述弹性收容腔发生弹性形变。
在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移动件包括第一柱状体及第二柱状体,所述第二柱状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柱状体靠近所述容器主体部的部分;且所述第一柱状体的直径与所述连接通孔直径相同,所述第二柱状体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通孔直径;
所述第二柱状体位于所述弹性收容腔内,所述弹性收容腔未发生弹性形变时,所述第二柱状体远离所述容器主体部的端面与所述弹性收容腔的顶面抵接并闭合所述连接通孔。
在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收容腔靠近所述容器主体部的一端开设有至少一个进墨口;
所述弹性收容腔通过所述进墨口与所述容器主体部连通。
在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阀主体设有环形限位槽,所述环形限位槽开设于所述密封阀主体靠近所述容器主体部的一端,环绕所述弹性收容腔设置;
所述密封阀通过所述环形限位槽卡合于所述出墨口处。
在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收容腔的外侧壁上设有卡合凸起;
所述出墨口的内侧壁上设有卡合凹部;所述卡合凸起与所述卡合凹部卡合,可防止所述密封阀在使用过程中脱落。
在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墨水流出部包括接合部分及流道部分;
所述墨水流出部通过所述接合部分与所述容器主体部卡合;所述流道部分可与所述注墨管连通。
在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合部分的内侧与所述容器主体部连接处设有螺纹,所述螺纹可防止所述墨水流出部在使用过程中脱落。
在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柱状体与所述第二柱状体一体成型。
在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墨水容器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连接于墨水流出部上。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墨水容器。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墨水容器,在容器主体部的出墨口处设置密封阀,密封阀与容器主体部连通,且密封阀上的可移动件通过移动可以打开或关闭密封阀的连接通孔,进而打开或关闭出墨口,不仅保证了容器主体部与墨水流出部之间的密封性,还减少了其他密封零部件使用,节省了成本;并且采用密封阀设置弹性收容腔,在注墨完成时,弹性收容腔的形变可推动可移动件复位,进而重新关闭连接通孔,提高了复位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墨水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墨水容器去除盖体后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墨水容器的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墨水容器的密封件的分解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墨水容器的密封件的端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墨水容器的密封件的截面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墨水容器填充前的截面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墨水容器填充时的截面图;
图10为图9中A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识:
1-墨水容器;
11-容器主体部;111-出墨口;
12-墨水流出部;121-接合部分;122-流道部分;1221-第一出墨管;1222-第二出墨管;
13-密封阀;131-密封阀主体;1311-弹性收容腔;1312-环形限位槽;1313-第一表面;1314-第二表面;1315-卡合凸起;1316-进墨口;1317-连接通孔;132-可移动件;1321-第一柱状体;1322-第二柱状体;1323-第一部分;1324-第二部分;
14-盖体;
2-图像形成装置;
21-储墨腔;
22-填充口;221-支撑部;222-注墨管;2221-限位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墨水容器1,包括用于收容墨水的容器主体部11及与容器主体部11连通的墨水流出部12,容器主体部11设有出墨口111;墨水容器1还包括密封阀13,密封阀13设置于出墨口111处,用于打开或关闭出墨口111;密封阀13包括:
密封阀主体131,包括弹性收容腔1311,弹性收容腔1311远离容器主体部11的一端开设有连接通孔1317,连接通孔1317、弹性收容腔1311及容器主体部11连通;及
可移动件132,至少部分收容于弹性收容腔1311内,且可移动件132的至少部分闭合连接通孔1317;
当墨水容器1与图像形成装置2对接时,图像形成装置2的注墨管222与可移动件132抵接,可移动件132的至少部分脱离连接通孔1317,连接通孔1317打开,且弹性收容腔1311发生弹性形变。
在上述方案中,本申请提供的墨水容器1,在容器主体部11的出墨口111处设置密封阀13,密封阀13与容器主体部11连通,且密封阀13上的可移动件132通过移动可以打开或关闭密封阀13的连接通孔1317,进而打开或关闭出墨口111,不仅保证了容器主体部11与墨水流出部12之间的密封性,还减少了其他密封零部件使用,节省了成本;并且采用密封阀13设置弹性收容腔1311,在注墨完成时,弹性收容腔1311的形变可推动可移动件132复位,进而重新关闭连接通孔1317,提高了复位的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2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储墨腔21,储墨腔21用于储存不同墨水容器1内的打印原料,即每个储墨腔21可用于收容不同颜色的墨水,示例性的,储墨腔21收容的墨水颜色具体可以为黑色,红色,黄色,蓝色等,可根据实际用途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图像形成装置2上还包括多个与储墨腔21连通且数量与储墨腔21一致的填充口22,用于对接墨水容器1。填充口22自图像形成装置2的表面凹陷形成,包括支撑部221及注墨管222,具体的,支撑部221为环形柱状结构,与注墨管222同轴设置,且支撑部221的凸出高度大于注墨管222的凸出高度,从而可以避免墨水在灌注过程中,喷洒至图像形成装置2的表面的其他地方。支撑部221用于支撑墨水容器1,防止墨水容器1倾斜或脱落;注墨管222位于支撑部221内部,且与储墨腔21连通,墨水容器1内的打印原料可通过注墨管222流入储墨腔21内。本申请使用的注墨管222可以为塑料注墨管222、陶瓷注墨管222、金属注墨管222等,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填充口22除自图像形成装置2表面凹陷形成外,也可以凸出图像形成装置2的表面形成,可根据实际需要具体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墨水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墨水容器去除盖体后的示意图,如图2及图3所示,墨水容器1包括容器主体部11、安装于容器主体部11上的墨水流出部12及用于防止墨水污染的盖体14,且容器主体部11与墨水流出部12为连通结构。
容器主体部11用于储存墨水等打印原料,以供给图像形成装置2上的注墨管222进行注墨过程。容器主体部11可以为金属容器或塑料容器,也可以为其他符合墨水盛放标准的材质,在此不做限定。
安装于容器主体部11上的墨水流出部12包括接合部分121及流道部分122,接合部分121与流道部分122沿同一轴线设置,且一体成型。
墨水流出部12通过接合部分121与容器主体部11稳定连接,具体的,接合部分121的内侧与容器主体部11连接处设有螺纹,螺纹与容器主体部11靠近墨水流出部12的一端锁紧,可防止墨水流出部12在使用过程中脱落。除设置螺纹将墨水流出部12与容器主体部11连接外,还可以为过盈配合连接或焊接连接等,可根据实际需要具体选择接合部分121与容器主体部11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墨水流出部12的流道部分122可与图像形成装置2的注墨管222连接并连通,流道部分122远离容器主体部11的一端为墨水出口,打印原料可从墨水出口流出墨水容器1。具体的,流道部分12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出墨管1221及第二出墨管1222,第一出墨管1221及第二出墨管1222同轴设置,且第一出墨管1221的直径大于第二出墨管1222的直径。
第一出墨管1221对墨水容器1起支撑作用,在墨水容器1与图像形成装置2对接时,第一出墨管1221的外侧壁与支撑部221的内侧壁抵接,可防止墨水容器1倾斜或脱落。第二出墨管1222与容器主体部11连通,形成墨水流出的通道,且第二出墨管1222为弹性材料制备,当墨水容器1与注墨管222对接时,第二出墨管1222可发生弹性形变,使得第二出墨管1222的内侧壁与注墨管222的外侧壁紧密贴合,墨水等打印原料在注入过程中,墨水容器1与注墨管222之间的连接更稳定,不会因注墨管222与第二出墨管1222之间有空隙而发生泄露,保证打印原料的稳定流入。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将墨水容器1的墨水流出部12与图像形成装置2的注墨管222对接,第一出墨管1221与支撑部221抵接,第二出墨管1222与注墨管222抵接,储存在容器主体部11内的墨水,经第二出墨管1222的墨水流道,从墨水出口流出进入注墨管222,从而实现对储墨腔21内墨水的填充过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未关闭的墨水出口对打印原料造成污染,盖体14可以安装在墨水流出部12上,用以密封墨水出口。具体的,盖体14罩设于墨水流出部12上,与墨水流出部12的连接方式包括过盈配合、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等,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盖体14与墨水流出部12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墨水容器1还包括密封阀13,密封阀13至少部分嵌设于出墨口111出,用于打开或关闭出墨口111,进而保证墨水等打印原料的流入及流出过程。在本申请中,密封阀13的材质可以是橡胶、塑料中的至少一种,当材质为塑料时,可以具有更好的耐蚀性,延长使用寿命;当材质为橡胶时,密封阀13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可以更好的适应墨水流出部12的结构。也可以为其他材质,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墨水容器的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墨水容器的密封件的分解图,如图4及图5所示,密封阀13包括密封阀主体131及至少部分设置于密封阀主体131内的可移动件132,密封阀主体131构成可移动件132的安装部位,可至少部分嵌设于容器主体部11的出墨口111内。
具体的,密封阀主体131为中空的柱状体结构,中空部分为弹性收容腔1311,弹性收容腔1311靠近容器主体部11的一端可发生弹性形变,即对弹性收容腔1311的底端施加作用力时,弹性收容腔1311可向靠近容器主体部11的方向发生形变;撤销施加的外力后,弹性形变复位,弹性收容腔1311恢复为未形变状态。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墨水容器的密封件的端面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墨水容器的密封件的截面图,如图6及图7所示,密封阀主体131还设有用于卡合的环形限位槽1312,环形限位槽1312将密封阀主体131分为卡合部分及弹性收容腔1311,密封阀13通过环形限位槽1312卡合于出墨口111处,此时卡合部分位于出墨口111的外侧壁,弹性收容腔1311至少部分位于出墨口111内。
具体的,环形限位槽1312开设于密封阀主体131靠近容器主体部11的一端,环绕弹性收容腔1311设置,即环形限位槽1312的外径小于密封阀主体131的直径;密封阀主体131包括第一表面1313及第二表面1314,第一表面1313为环形限位槽1312的内表面,第二表面1314为弹性收容腔1311的外表面,当密封阀主体131安装至出墨口111时,第一表面1313与出墨口111的外表面抵接,第二表面1314与出墨口111的内侧面抵接,使得密封阀主体131卡设于出墨口111处,可防止使用过程中因密封阀主体131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出墨口111的直径,导致密封阀13掉入容器主体部11内。
进一步的,为了使得密封阀主体131的安装更加稳定,弹性收容腔1311的外侧壁,即第二表面1314还设有卡合凸起1315,出墨口111的内侧壁上设有卡合凹部,密封阀13可通过卡合凸起1315与卡合凹部卡合,使得第二表面1314与出墨口111的内侧壁锁紧,防止密封阀13在使用过程中脱落。除设置卡合凸起1315将第二表面1314与出墨口111的内侧壁连接外,还可以为过盈配合连接或螺纹连接等,在此不做限定。
更进一步的,弹性收容腔1311靠近容器主体部11的一端开设有至少一个进墨口1316,弹性收容腔1311通过进墨口1316与容器主体部11连通,使得容器主体部11内的打印原料可以通过进墨口1316进入弹性收容腔1311内。具体的,进墨口1316为弹性收容腔1311底端开设的通孔,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优选的,当弹性收容腔1311的底端间隔设置多个通孔时可以提高墨水的流入速度,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进墨口1316的数量,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弹性收容腔1311远离容器主体部11的一端开设有连接通孔1317,连接通孔1317、弹性收容腔1311及容器主体部11连通,使得墨水容器1与填充口22对接口,墨水可从进墨口1316进入弹性收容腔1311,再从连接通孔1317流出后进入填充口22。本申请使用的连接通孔1317的数量为一个,可根据实际需要具体选择连接通孔1317的数量,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控制墨水的流断过程,可移动件132穿过连接通孔1317后至少部分收容于弹性收容腔1311内,可移动件132的至少部分与连接通孔1317抵接并闭合连接通孔1317。
具体的,可移动件13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柱状体1321及第二柱状体1322。第一柱状体1321用于与注墨管222抵接,注墨管222的端部设有限位条2221,限位条2221沿注墨管222的径向设置,宽度远小于注墨管222的直径,使得注墨管222可通过限位条2221推动第一柱状体1321移动且不会影响注墨过程。第一柱状体1321由两端直径不同的圆柱组成,分别为第一部分1323及第二部分1324,第一部分1323的直径小于第二部分1324的直径,且第二部分1324的直径与连接通孔1317的直径相同,进而第二部分1324可以封堵连接通孔1317。在使用过程中,当第一部分1323的端部与限位条2221抵接并使得第一柱状体1321移动,弹性收容腔1311发生弹性形变,且第二部分1324脱离连接通孔1317,第一部分1323进入连接通孔1317内,因第一部分1323的直径小于连接通孔1317的直径,进而连接通孔1317打开;墨水容器1与注墨管222分离后,弹性形变推动第一柱状体1321的第二部分1324移动至连接通孔1317内,连接通孔1317封堵。
在第一柱状体1321的移动过程中,为了防止第一柱状体1321脱落,同时进一步提高连接通孔1317闭合时的气密性,第二柱状体1322设置于第一柱状体1321靠近容器主体部11的部分,即第二部分1324上,且此时第二柱状体1322位于弹性收容腔1311内。具体的,第二柱状体1322的直径大于连接通孔1317直径,使得可移动件132不会脱离弹性收容腔1311,并且弹性收容腔1311未发生弹性形变时,第二柱状体1322远离容器主体部11的端面与弹性收容腔1311的顶面抵接,进一步提高了连接通孔1317闭合的气密性。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密封阀13安装至容器主体部11的出墨口111处,弹性收容腔1311至少部分收容于出墨口111内,此时,第一表面1313与出墨口111的外表面抵接,第二表面1314与出墨口111的内侧面抵接,密封阀13安装完成;再将墨水流出部12通过螺纹安装在容器主体部11上,流道部分122与容器主体部11之间形成安装腔体,密封阀13位于安装腔体内,此时密封阀13的表面与接合部分121的内侧面抵接,进一步限制密封阀13在竖直方向的移动,墨水容器1的组装完成。此时,墨水容器1具有普通状态及填充状态。
当墨水容器1处于普通状态时,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墨水容器填充前的截面图,如图8所示,第一柱状体1321的第二部分1324位于连接通孔1317内,且第二柱状体1322远离容器主体部11的表面与弹性收容腔1311的上顶面贴合,连接通孔1317关闭,容器主体部11与外界不连通;
当墨水容器1处于填充状态时,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墨水容器填充时的截面图,图10为图9中A部分的放大图,如图9及图10所示,此时墨水容器1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2上,注墨管222的限位条2221推动第一柱状体1321向容器主体部11方向移动,第一柱状体1321的第二部分1324上脱离连接通孔1317,且第二柱状体1322的上表面与弹性收容腔1311的上顶面错开,连接通孔1317被打开,弹性收容腔1311的底端向靠近容器主体部11的方向发生弹性形变,容器主体部11内的墨水可以沿进墨口1316进入弹性收容腔1311内,再沿连接通孔1317流出进入墨水流出部12,最终经第二出墨管1222进入图像形成装置2内。
当填充完毕后,注墨管222与墨水容器1脱离,弹性收容腔1311的底端发生的弹性形变推动第一柱状体1321向远离容器主体部11的方向移动,第一柱状体1321的第二部分1324进入连接通孔1317且第二柱状体1322的上表面与弹性收容腔1311的上顶面贴合,墨水容器1再次回复至普通状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例如封口贴合部的贴合结构除扁平状或波纹状外,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形状,如端部弯折等,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墨水容器(1),包括用于收容墨水的容器主体部(11)及与所述容器主体部(11)连通的墨水流出部(12),所述容器主体部(11)设有出墨口(111);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容器(1)还包括密封阀(13),所述密封阀(13)设置于所述出墨口(111)处,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出墨口(111);所述密封阀(13)包括:
密封阀主体(131),包括弹性收容腔(1311),所述弹性收容腔(1311)远离容器主体部(11)的一端开设有连接通孔(1317),所述连接通孔(1317)、所述弹性收容腔(1311)及所述容器主体部(11)连通;及
可移动件(132),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弹性收容腔(1311)内,且所述可移动件(132)的至少部分闭合所述连接通孔(1317);
当所述墨水容器(1)与图像形成装置(2)对接时,图像形成装置(2)的注墨管(222)与所述可移动件(132)抵接,所述可移动件(132)的至少部分脱离所述连接通孔(1317),所述连接通孔(1317)打开,且所述弹性收容腔(1311)发生弹性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墨水容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件(132)包括第一柱状体(1321)及第二柱状体(1322),所述第二柱状体(1322)设置于所述第一柱状体(1321)靠近所述容器主体部(11)的部分;且所述第一柱状体(1321)的直径与所述连接通孔(1317)直径相同,所述第二柱状体(1322)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通孔(1317)直径;
所述第二柱状体(1322)位于所述弹性收容腔(1311)内,所述弹性收容腔(1311)未发生弹性形变时,所述第二柱状体(1322)远离所述容器主体部(11)的端面与所述弹性收容腔(1311)的顶面抵接并闭合所述连接通孔(13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墨水容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收容腔(1311)靠近所述容器主体部(11)的一端开设有至少一个进墨口(1316);
所述弹性收容腔(1311)通过所述进墨口(1316)与所述容器主体部(1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墨水容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阀主体(131)设有环形限位槽(1312),所述环形限位槽(1312)开设于所述密封阀主体(131)靠近所述容器主体部(11)的一端,环绕所述弹性收容腔(1311)设置;
所述密封阀(13)通过所述环形限位槽(1312)卡合于所述出墨口(111)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墨水容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收容腔(1311)的外侧壁上设有卡合凸起(1315);
所述出墨口(111)的内侧壁上设有卡合凹部;所述卡合凸起(1315)与所述卡合凹部卡合,可防止所述密封阀(13)在使用过程中脱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墨水容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流出部(12)包括接合部分(121)及流道部分(122);
所述墨水流出部(12)通过所述接合部分(121)与所述容器主体部(11)卡合;所述流道部分(122)可与所述注墨管(222)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墨水容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分(121)的内侧与所述容器主体部(11)连接处设有螺纹;
所述螺纹可防止所述墨水流出部(12)在使用过程中脱落。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墨水容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状体(1321)与所述第二柱状体(1322)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墨水容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容器(1)还包括盖体(14),所述盖体(14)连接于墨水流出部(12)上。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2)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墨水容器(1)。
CN202220856534.4U 2022-01-26 2022-04-13 墨水容器与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21737391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224558 2022-01-26
CN202220222455 2022-01-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73913U true CN217373913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107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56534.4U Active CN217373913U (zh) 2022-01-26 2022-04-13 墨水容器与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739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50896B2 (en) Ink replenishment container
KR101081762B1 (ko) 액체 분사기용 강성 딥 튜브 퀵 커넥터로의 가요성 유체 전달 튜브
JP5789063B1 (ja) 二重容器
TWI598272B (zh) Re-fill the container with the plug and refill method
CN217373913U (zh) 墨水容器与图像形成装置
CN112793308B (zh) 墨囊组件及墨盒
US4666062A (en) Device for mixing and spraying a mixture composed of at least two components, such as liquids, and a propellant
CN112571971A (zh) 储墨仓、连续供墨系统以及打印机
JP4043682B2 (ja) チューブ容器
JPH11262704A (ja) 正倒立両用の液体噴出器
CN216033246U (zh) 图像形成装置与墨水容器
CN217532294U (zh) 墨水容器与图像形成装置
CN216832856U (zh) 墨水容器与图像形成装置
CN217319802U (zh) 墨水容器
CN217622802U (zh) 墨水瓶及注墨组件
CN217319801U (zh) 墨水容器与图像形成装置
CN219066991U (zh) 电池顶盖组件及电池
CN219892274U (zh) 电池的顶盖组件和电池
CN219927278U (zh) 一种墨水补充容器
US20230322449A1 (en) Liquid refill container for refilling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with liquid, and reuse system using liquid refill container
CN220435503U (zh) 一种适用于二氧化碳气瓶的自闭式阀门
CN220429654U (zh) 一种墨水补充容器
CN219618753U (zh) 一种墨水补充容器
CN214240047U (zh) 储墨仓、连续供墨系统以及打印机
CN217259167U (zh) 连接套、出墨组件、墨囊及墨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