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26098U - 一种工业机器人用高温自动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业机器人用高温自动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26098U
CN219926098U CN202321360533.1U CN202321360533U CN219926098U CN 219926098 U CN219926098 U CN 219926098U CN 202321360533 U CN202321360533 U CN 202321360533U CN 219926098 U CN219926098 U CN 2199260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dissipation frame
fins
frame
industrial rob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6053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月
罗大伟
周舷
杨运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Ximen Leise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Ximen Leise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Ximen Leise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Ximen Leise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6053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260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260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260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业机器人用高温自动散热装置,涉及散热装置领域,包括底座和机器人主体,机器人主体上设置有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散热框,且散热框顶部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与散热框之间连接有扭簧,且限位板上连接有拉绳,散热框内固定有填充垫,且散热框上固定有鳍片,鳍片上贯穿有水管。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组件的设置,通过限位板的受力转动实现散热框的拆装,进而对散热组件整体进行拆装,较为简单,安装散热组件时,只需将散热框放在机器人主体顶部,并朝下按压,直至散热框与限位杆接触即可完成安装,最后将水管与水箱接通即可投入使用,以上设置使工业机器人用高温自动散热装置能够较为简单的拆装,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工业机器人用高温自动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工业机器人用高温自动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机械水平的提高,工业机器人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工业机器人一般由多关节机械手和动力控制装置构成,工业机器人在长时间的作业中,动力装置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热将会影响工业机器人的正常运行。
现有的工作机器人散热一般采用自然风冷或水冷,散热方式较为单一,散热效果有限,而申请号为202022708711.8的一种工业机器人用高温自动散热装置,通过鳍片和水管将自然风冷和水冷结合,大大提高了散热效果,但是,该散热装置安装时需要先将四组鳍片插入机器人本体中,接着再用燕尾槽连接四组鳍片,然后再将鳍片上的水管通过水管接头接通,最后再将接通的水管连接在水箱上,另外,机器人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拆卸散热装置与以上步骤基本相同,这使得散热装置的拆装都十分繁琐,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工业机器人用高温自动散热装置,使其能够较为简单的拆装,提高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业机器人用高温自动散热装置,以解决散热装置拆装繁琐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机器人用高温自动散热装置,包括底座和机器人主体,所述机器人主体上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框,且散热框顶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散热框之间连接有扭簧,且限位板上连接有拉绳,所述散热框内固定有填充垫,且散热框上固定有鳍片,所述鳍片上贯穿有水管,所述机器人主体上开设有凹槽,且机器人主体上连接有限位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板的受力转动实现散热框的拆装,进而对散热组件整体进行拆装,较为简单,安装散热组件时,只需将散热框放在机器人主体顶部,并朝下按压,直至散热框与限位杆接触即可完成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安装有水箱,且水箱上连接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箱中设置有水泵,可以将水抽出并沿出水口流至水管中,并与散热鳍片协同对机器人主体进行散热,进水口可以将水重新引导至水箱中。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框材质为铜,且所述填充垫材质为橡胶,所述散热框与机器人主体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框可以将热量传导至鳍片,填充垫可以在散热框下滑时变形,适应散热框的移动,同时填充散热框与机器人主体之间间隙,保证散热组件的导热以及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所述限位板顶部均呈三角形,四个所述限位板分别与散热框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散热框下滑时,限位板受到机器人主体表面的挤压,进而受力旋转,使散热框顺利下滑,散热框下滑至与限位杆接触后,限位板恰好运动至凹槽附近,并在扭簧作用下展开进入凹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鳍片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鳍片材质均为铝,多个所述鳍片分为五组,且每组所述鳍片均等距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框上的热量传导至鳍片上之后,由于鳍片材质为铝,以及五组鳍片均等距分布,这使保证了鳍片的散热的效果,使得散热组件可以对机器人主体进行散热。
进一步的,所述水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在最后通过出水口和进水口将水管与水箱接通后,水箱中的水即可进入水管中,对鳍片降温,拆卸时,可以直接将水管与水箱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和限位杆均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所述凹槽位置与四个限位板位置相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限位板与限位杆协同对散热框限位,需要拆卸散热组件时,只需拉动拉绳使限位板旋转至几乎竖直状态即可使限位板离开凹槽,进而散热框上移时限位板不会与凹槽相撞,进而结束了对散热框的限位,可以直接将散热框拔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组件的设置,通过限位板的受力转动实现散热框的拆装,进而对散热组件整体进行拆装,较为简单,安装散热组件时,只需将散热框放在机器人主体顶部,并朝下按压,直至散热框与限位杆接触即可完成安装,最后将水管与水箱接通即可投入使用,过程中,在散热框下滑时,限位板受到机器人主体表面的挤压,进而受力旋转,使散热框顺利下滑,散热框下滑至与限位杆接触后,限位板恰好运动至凹槽附近,并在扭簧作用下展开进入凹槽中,进而限位板与限位杆协同对散热框限位,完成安装,另外,填充垫可以在散热框下滑时变形,适应散热框的移动,同时填充散热框与机器人主体之间间隙,保证散热组件的导热以及散热效果,需要拆卸散热组件时,只需拉动拉绳使限位板旋转至几乎竖直状态即可结束对散热框的限位,直接将散热框拔出,以上设置使工业机器人用高温自动散热装置能够较为简单的拆装,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框安装状态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框安装状态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框拆卸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机器人主体;3、水箱;4、进水口;5、出水口;6、散热组件;601、散热框;602、限位板;603、扭簧;604、拉绳;605、填充垫;606、鳍片;607、水管;608、凹槽;609、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一种工业机器人用高温自动散热装置,如图1-图4所示,包括底座1和机器人主体2,机器人主体2外部设置有用于散热的散热组件6。
具体地,散热组件6包括连接于机器人主体2外部的散热框601,可以导热,且散热框601顶部连接有限位板602,可以限位散热框601,限位板602设置有四个,且四个限位板602顶部均呈三角形,四个限位板602分别与散热框601转动连接,限位板602与散热框601之间连接有扭簧603,且限位板602顶部连接有拉绳604,可以拉动限位板602,散热框601内部固定有填充垫605,且散热框601外部固定有鳍片606,鳍片606设置有多个,且多个鳍片606材质均为铝,多个鳍片606分为五组,且每组鳍片606均等距分布,鳍片606一侧贯穿有水管607,水管607的两端分别与进水口4和出水口5拆卸连接,机器人主体2外部开设有凹槽608,可以卡住限位板602,凹槽608和限位杆609均设置有四个,且四个凹槽608位置与四个限位板602位置相对应,且机器人主体2外部连接有限位杆609,以上结构使工业机器人用高温自动散热装置能够较为简单的拆装,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阅图1-图3,在上述实施例中,底座1顶部安装有水箱3,水箱3内部安装有水泵,且水泵出水端与出水口连接,并且水箱3顶部连接有进水口4和出水口5,以上结构使散热装置可以输送水进行降温散热。
参阅图1-图4,在上述实施例中,散热框601材质为铜,且填充垫605材质为橡胶,散热框601与机器人主体2拆卸连接,散热框601可以将热量传导至鳍片606,填充垫605可以在散热框601下滑时变形,适应散热框601的移动,同时填充散热框601与机器人主体2之间间隙,保证散热组件6的导热以及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安装,当需要将散热组件6安装在机器人主体2上时,工作人员只需将散热框601放在机器人主体2顶部,接着工作人员将散热框601朝下按压,直至散热框601与限位杆609接触即可完成安装,最后工作人员再将水管607的两端分别通过进水口4和出水口5与水箱3接通即可,水箱3中的水泵将水抽出使其沿水管607流动,并协同鳍片606对机器人主体2散热,安装过程中,在散热框601下滑时,限位板602受到机器人主体2表面的挤压,进而受力旋转,使散热框601顺利下滑,散热框601下滑至与限位杆609接触后,限位板602恰好运动至凹槽608附近,并在扭簧603作用下展开进入凹槽608中,进而限位板602与限位杆609协同对散热框601限位,完成安装,另外,填充垫605可以在散热框601下滑时变形,适应散热框601的移动,同时填充散热框601与机器人主体2之间间隙,保证散热组件6的导热以及散热效果;
拆卸,当机器人主体2需要维修,工作人员需要拆卸散热组件6时,工作人员首先将水管607与水箱3的进水口4和出水口5拆卸,接着工作人员只需拉动拉绳604使限位板602旋转至几乎竖直状态即可结束对散热框601的限位,最后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将散热框601拔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替换和变型等,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7)

1.一种工业机器人用高温自动散热装置,包括底座(1)和机器人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主体(2)上设置有散热组件(6),所述散热组件(6)包括散热框(601),且散热框(601)顶部连接有限位板(602),所述限位板(602)与散热框(601)之间连接有扭簧(603),且限位板(602)上连接有拉绳(604),所述散热框(601)内固定有填充垫(605),且散热框(601)上固定有鳍片(606),所述鳍片(606)上贯穿有水管(607),所述机器人主体(2)上开设有凹槽(608),且机器人主体(2)上连接有限位杆(60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机器人用高温自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水箱(3),且水箱(3)上连接有进水口(4)和出水口(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机器人用高温自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框(601)材质为铜,且所述填充垫(605)材质为橡胶,所述散热框(601)与机器人主体(2)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工业机器人用高温自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602)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所述限位板(602)顶部均呈三角形,四个所述限位板(602)分别与散热框(601)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机器人用高温自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鳍片(606)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鳍片(606)材质均为铝,多个所述鳍片(606)分为五组,且每组所述鳍片(606)均等距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业机器人用高温自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607)的两端分别与进水口(4)和出水口(5)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工业机器人用高温自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608)和限位杆(609)均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所述凹槽(608)位置与四个限位板(602)位置相对应。
CN202321360533.1U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工业机器人用高温自动散热装置 Active CN2199260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60533.1U CN219926098U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工业机器人用高温自动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60533.1U CN219926098U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工业机器人用高温自动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26098U true CN219926098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93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60533.1U Active CN219926098U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工业机器人用高温自动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260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926098U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用高温自动散热装置
CN211349986U (zh) 高效散热的小间距led显示屏
CN218788180U (zh) 一种自动化调节的智能数据中心降温设备
CN214067728U (zh) 一种用于中职计算机cpu的高效散热机构
CN112562977A (zh) 一种变压器的顶部具有穿透性散热效果的散热结构
CN215345592U (zh) 一种变频器的散热系统
CN216566029U (zh) 一种可快捷安装的型材散热器
CN216820462U (zh) 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散热装置
CN218449776U (zh) 一种易散热的电动执行器
CN216848675U (zh) 一种散热模组
CN209434174U (zh) 一种计算机处理器散热装置
CN220325725U (zh) 一种卡接式交换机散热器
CN220383453U (zh) 一种伺服驱动器散热装置
CN217787720U (zh) 一种显卡用的快速拆装散热片
CN220795787U (zh) 一种计算机cpu散热器
CN220235295U (zh) 一种高散热性的oled导热板
CN220910007U (zh) 一种耐高温氟塑料磁力泵
CN212805320U (zh) 一种高节能的led线条灯
CN216385182U (zh) 一种液冷式散热器
CN220441148U (zh) 一种新型散热结构
CN219592966U (zh) 一种散热外壳
CN220505338U (zh) 一种热水循环泵冷却结构
CN218941619U (zh) 一种显示器散热结构
CN219322036U (zh) 一种直流电能表左置u形母排固定结构
CN214743712U (zh) 一种定位器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